第一篇:泥塑小组活动计划
泥塑小组活动计划
依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及上级要求,本学年,为更好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经学校全体教师研究商讨,拟设泥塑兴趣小组。泥塑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在小学阶段开展泥塑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经过老师们的认真研究,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和要求:
1、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认知。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4、能使同学们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
二、人员设置
负责教师:纪莉莉田金仙
成员组织:根据我校实际,将有全校学生为主,吸收对泥塑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成立初期人数限制在20人,视活动开展情况可逐步增加,但应不超过30人。
四、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第二篇:泥塑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漩口小学2015年春泥塑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粘土。没错,粘土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孩子们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了老师们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老师们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孩子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粘土,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粘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老师们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老师们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老师们认真制定好了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
在这个学期中,老师们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老师们将继续用他们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孩子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汶川县漩口小学泥塑组 2015年6月30日
第三篇:乡土泥塑计划
课题:《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有效开展泥塑活动》计划
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多样性模式。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无硬性规定的统一教材,也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提倡形成师生共同建构的、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因此,我园根据乡土资源开展了泥塑活动。泥塑活动作为我园本课程,泥塑活动应关注本园幼儿及教师的发展状况,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多元整合课程,致力于为幼儿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泥塑课程模式。
一、问题的缘起
1.实施“艺术项目”实验的需要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幼儿积极参加形式多样艺术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乡土泥塑文化资源具有更为亲近幼儿、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泥塑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最常用的课程资源。但在现有教材的编撰中,这部分内容尚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被忽视,不仅是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幼儿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培养。2.课题研究延续与发展的需要 《泥塑课程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该课题研究对德化陶瓷文化进行了深入过滤、梳理,挖掘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民间陶瓷文化经典个案,寻绎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陶瓷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德化陶瓷的内涵,逐步形成了德化特有的地方陶瓷文化体系,并在与泥塑课程整合、实践中体现了德化陶瓷教育的品牌。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支大班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研究网络。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其目标构建 1.概念界定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而课程资源的课程构建,是指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价值构成可实施的泥塑课程,并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地大物博,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包罗万象。如果从德化区域和泥塑范畴两个圆的相交点来看,就有德化陶瓷厂,屈斗宫等,它们所呈现的乡土性、地域性、美术性是泥塑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必将会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地域文化与泥塑课程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及其实践应用研究,是从人本角度出发,帮助幼儿从泥塑文化的角度认识、学习具有本地特色的泥塑知识与技能,并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建立起来的相应的泥塑学科课程。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及其实践应用,可以赋予泥塑教学更深、更广的教育内涵。2.目标构建
本课题研究,以德化陶瓷乡土文化课程架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为出发点,以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实践的理念转变为理论依据,从挖掘德化陶瓷乡土文化经典个案为抓手,充分展示德化乡土泥塑文化的历史价值、泥塑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仔细分析世界各国的基础艺术教育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1994年公布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指出:为了确保幼儿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园学习指导的要领、图画工作编》第3期指导计划,对幼儿园学习内容的处理中要求:充分利用地区的泥塑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
从我国泥塑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幼儿园泥塑课程标准,要求泥塑课程不再局限于泥塑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通过设置一些综合泥塑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泥塑学科的课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在各省、市组织编写的地方泥塑教材中均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在这其中,德化泥塑综合课程和乡土教材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出版了相关论著和实验教材,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同。
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中,尤其是在视觉文化冲击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地方文化资源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导致优秀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方泥塑文化资源中的泥塑价值、审美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几千年社会和文化沉淀的结果。一个旧时代的衰退与一个新时代的兴盛在这个交替过程中,新的审美准则形成时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时间落差,移风易俗的极端化使得风俗中有积极倾向的节庆遭遇冷落,这会直接导致幼儿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是对此最直接的应对。
四、课题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并且鼓励对文化的认同和认识上的多元选择。但若要实施成功的教育,还在于吸纳不同优秀的民间文化,并兼容并蓄,使之成为人类的背景文化。这一理论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现代课程与素质教育理念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意味着教育教学观念与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这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新课程正在致力于建立民主的课程管理文化,“实行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幼儿园以及幼儿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有利于建设合理、合情的课程,与各类课程内容展开交流与对话,打破原有的、大一统的、缺失了民族性和乡土性的教学形态,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营造出一种充满乡土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是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提出“如果以社会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合一”。这给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不切合幼儿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以上理论,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理论基础以及指导方向,直接作用于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本课题将着重进行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与相关理论研究。2.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推广应用研究 第一,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法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划分主题。1.纵线深入:围绕一个主题线性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深化;2.横向发展:围绕一个主题横向展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科内、学科之间、与社会的联结;3.主题辐射: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且活动之间可以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与逻辑关系。
第二,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推广应用研究 根据课题阶段研究目标与相应内容,举办专题课例的实验、展示、观摩和交流活动,举办专项优课、说课、课件、案例、论文等评比活动,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表彰先进。
第三,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乡土泥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总结完善“乡土泥塑课程教学评价”和“乡土泥塑课程幼儿评价”,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方泥塑课程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通过深入挖掘德化特有的陶瓷文化资源,寻绎其悠久的历史,加深对现有的德化陶瓷文化资源的认识。通过研究,对德化陶瓷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架构,建立相应的课程形式,系统整理并构建德化陶瓷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体系,最终能成功应用与推广。
其次,从泥塑文化教育角度介入,与幼儿的泥塑文化教育相联系,将德化陶瓷文化根植于下一代德化人的心中,使德化陶瓷文化能薪火相传。在帮助幼儿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既了解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底蕴,又达到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目的。2.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发现与课程资源相关的地方泥塑文化素材。观察法:通过对地方泥塑文化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了解德化陶瓷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渊源,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行动研究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举办各类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对德化陶瓷乡土文化的实践探索,从而获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个案研究法:针对泥塑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对具有地方泥塑文化特征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逐一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总结法:根据对德化陶瓷及其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德化陶瓷文化课程资源架构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挖掘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实施内容与预期成果 1.研究启动阶段(2012、9-2012、10)
实施内容:申报课题;梳理德化陶瓷课程资源,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及其内容;组建课题组及课题研究实验单位;准备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报告。
预期成果:课题申报表,课题组研究人员及课题研究实验单位确认书;课题研究实施报告。2.研究展开阶段(2012、11-2013、5)实施内容:召开课题开题会议与课题组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研究分工与工作职责;子课题申报;德化泥塑制作;举办专题课例的实验、展示、观摩和交流活动;
预期成果:德化泥塑展示;课件、课堂实录光盘;课题研究过程材料。
3.研究总结阶段(2012、5-2012、6)
实施内容:举办专项优课、说课、课件、案例、论文等评比活动;举办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德化泥塑乡土教材推广与应用;准备课题结题验收。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泥塑乡土作品展示;课件、课堂实录光盘;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第四篇:泥塑兴趣小组计划
泥塑兴趣社团活动计划
手工泥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感受到泥塑的快乐。使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教学目标任务:
1、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要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泥塑中的最基本的技能技法。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泥塑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学习泥塑有多种方法:有模仿他人,也就是小朋友刚开始时比较喜欢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独立研究,提供图谱,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研究;还有折装重组,是由教师先做好成品,引导学生把它拆开,再重新拼装。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年龄特点,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泥塑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简单,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泥塑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泥塑,掌握泥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充分掌握折纸活动的教育价值。期末我们将泥塑内容组合成一幅图展示出来。
城关一小 2014.9
第五篇:泥塑课程计划
泥塑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核心在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素质与审美能力素质。专家也多次指出:陶艺使我们弥足的隗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同时,陶艺在胶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我校将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本地区历史的进一步了解与发现。
手工泥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制作中感受泥塑的快乐。使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努力。一:教学目标任:
1、通过手工泥塑课程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泥塑课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泥塑中的最简单的符号说明。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泥塑教学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
我校的泥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时间、创新等综合能力,并与当地泥塑历史文化相结合。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是学生掌握泥塑的相关知识
2、了解认识泥塑
3、了解泥塑的一般制作过程
4、掌握运用多种泥塑手法综合制作的能力
5、在泥塑变形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6、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7、坚持学生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
1、研究背景:收集有关泥塑的历史背景,艺术发展的资料,以及胶南本地区泥塑发展的历史,同时了解石刻、圆雕、浮雕等艺术门类
2、课程资源:以学校泥塑兴趣教室为基地,结合自身资源、网络资源,同时聘请专业教师授课
3、实践内容:泥塑简单制作、泥塑创作
4、泥塑内容的选择原则: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创造性: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泥塑课程实施:
1、造型基础训练。(8课时)
2、了解泥塑的历史发展等相关知识及一些作品欣赏。(2课时)
3、欣赏古今泥塑作品,观看视频,图片及教师讲座、课堂讲解泥塑的不同表现手法(2课时)
4、学习制作简单表现性容器(4课时)
5、教师作品展示,学生进行十二生肖作品创作。(6课时)
6、学生自主创作、题材不限(8课时)
7、学校内进行作品展示、评价。(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