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

时间:2019-05-15 15:0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

第一篇: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

《双城记》中社会矛盾的变迁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提要: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让人心惊动魄,留给读者的除了作品里各种人物形象外,也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大爱。许多人都很关注作品里的理想人物卡顿,把他奉为真善美的化身,这点我也很赞同。而我在这里想表达的不仅是对人物心理、性格的看法,更加迫切的是想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讨论一下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中国的建设和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不论你社会地位如何、能力多大,都要有主人公意识。那么一个国家要发展,要进步,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一个健康的社会体系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成长与衰败都能成为我们汲取经验与教训的对象。《双城记》中的法国大革命虽然说与中国的现实没有直接联系,但其中的一些闪光点还是值得我们后人关注。

关键字:矛盾、革命、觉悟、改革、和谐、发展

引言:法国大革命给了狄更斯写作的历史素材和精神动力,从而成就了举世名著《双城记》,而《双城记》中所展现的人文主义关怀、对自由的赞扬以及对社会矛盾的和平解决的愿望又能给当前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谐社会的概念近年被提出,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已经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被人文主义者奉为圭臬。

正文:

历史使我们发展的一面镜子,两个多世纪前的法国阶级分化严重,下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权力阶级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是从刀耕火种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逐渐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社会的动荡与社会阶级分化有极大关系,当时的法国正是如此。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经历了种种艰难最终获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段社会。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

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段话可以说是表达了托克维尔解释的核心思想:大革命乃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

我们从法国大革命中能看到,阶级的分化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乃至激变,而统治阶级的觉悟在这时就显得异常重要。世界上面临这样的困境的国家很多,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国的侵略和国内的重重矛盾进行了至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沙皇俄国在1861年也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虽然通过两个国家后来的种种侵略恶行显示了两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封建残留,但这两次改革对于缓和国内矛盾、促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发面无疑是成功的。

历史中的革命很多,但无一不是伴随着大量的流血事件而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发生后那种不论功过的阶级反算就是无意义而且盲目的报复。如果从生产力方面说,生产力的发展与否才是衡量社会事件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在革命中流离失所乃至家破人亡又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而且即使是当时的贵族阶层来说,他们也不是主观的作恶者,社会制度使然而已。

无独有偶,70年后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出版了举世名著《双城记》,而他的理想是通过法国大革命来看到英国社会隐藏的重重社会危机,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和平的改革,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大量理想化的人物恰恰能证明他的出发点。不论是历经磨难终获自由的医生、还是颓废不羁大爱无声的卡顿,都是社会和谐大爱的象征。在作品开始的作者给予了法国大革命以极大的赞扬,刻画了封建领主的践踏人性置下层人民生死于不顾的丑恶嘴脸,描绘了下层人民衣不果腹的凄苦,给读者心理上带来了革命的欲望。而事情的发展似乎顺理成章,不断激化的矛盾终于爆发了革命,这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却让人叹息不已,革命的脚步一旦踏出去就很难收回,革命人群对贵族阶层的残酷清算比起革命前的他们受到的压迫似乎更加让人不可接受。革命的胜利之花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来浇灌的,狄更斯恰恰就看到了这一点,他想通过这部作品警示世人,激化的社会矛盾总会给人民带来痛苦,他把希望寄

托在了各个阶层之间的自我调和上,希望对立阶层之间能有和谐相处的觉悟。

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实在值得举国同庆。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新的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已经达到在这个社会意识形态和实力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的前方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所以结合历史上的社会剧变、社会改革、历史过度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实践是极有必要的。

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国家也亟需新的纲领来指导人民的生产生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和谐社会的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在大局向前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很多局部的不足,民主法治没有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的代价太大等等。

当代中国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并且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社会中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中国已经迎来了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阶级观念、背景地位、甚至文化层次等,都已经不能用来标示人们的地位还有他们可做的贡

献了。统治阶级要有新的目光和觉悟,人民大众要有主人公意识来为中国的未来添砖加瓦。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和谐,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都要有这种意识,不能把和谐两个字当做大行不法之事的挡箭牌。

政府部门应该有与人民和谐相处的觉悟,不能把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统治与被统治,而是应该开启民智,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提高人民大众的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人民大众要有配合政府部门的意识,一部好经最重要的是要念好。都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各司其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历史的脚步一直在前进,矛盾、激变、改革、革命、调和、和谐,这一切在陆续上演。法国大革命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是否有侧面知道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狄更斯在写作《双城记》时的那种以史为鉴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真正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准则,顺应时代的变迁,促成伟大中国的前进。

参考文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百度百科(法国大革命、双城记、和谐社会)

第二篇:浅议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

浅议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议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议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良好品德的养成是有条件的,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校德育 社会现实 环境因素

良好品德的养成是有条件的,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现实性的社会基础。从青少年德育的角度来看,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无条件的,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加强德育有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目标的实现,离开受教育者的关心,离开学生的需要是不可想象的,脱离当代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德育就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就不会得到学生的关心,就像是建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因此,学校德育必须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以现实为维度。

首先,设置适宜的德育内容,反映当代生活。德育内容是指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和规范体系。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逻辑结构,道德教育的内容确实很难与社会实际问题一一对应,也不可能“学到了就能在社会上派上用场”,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传递的通常是经过过滤、筛选的纯而又纯的做人道理、基本原则和完美的道德典范,呈现给学生的只是美好、善良、非真实的一面。然而客观现实并非学校德育教育所描述的那么美好、单纯,它是一个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冲突的世界。其结果是学校德育工作不但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实际脱节,沦为不切实际的空谈,而且会导致一些学生以纯理想的态度去对待现实。而脱离现实的道德理想主义只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当这种落差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变异就会产生。“除开该被时代所否定、扬弃的腐朽道德,凡属对现时代具有进步意义的道德,都同时具有超前性和现实性两个方面的属性。德育教育的适度超前无疑对社会进步具有“导向”上的功能,但脱离现实的道德理想主义只会带来消极效果,造成“超时代的悲剧”。

其次,把握道德教育的基础,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随人和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道德根本上是社会的,但道德也与个人的反省和选择有关。由是观之,道德教育必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研究、理解学生要求不是简单地对之进行道德说教,而应从青少年的道德实际出发,尤其是从他们的道德心理实际出发,忠实地描绘他们的道德现实,解剖、分析其道德现状,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只有那种符合学生的需要,能激发、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产生情感的道德教育才会是有效的,否则道德教育的内容就不能被学生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其将来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最后,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解决新问题。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空前开放的社会,改革与竞争彻底改变了传统社会发展迟缓、变化呆滞的状况,思想道德教育也应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那些“不顾教育过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浅薄,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遭到蔑视。道德生活是不断发展的,道德理论也要随着道德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发展道德理论,不仅要以现代社会的实践为基础,而且要以广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为支撑。因此,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关注现实、关注变化,思考、研究变化的原因,并作出正确的回答和说明,发展道德理论,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篇:《双城记》分析

医生为什么会“发病”

——简评《双城记》里马内特医生的“病态”形象

【摘要】《双城记》里马内特医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巴士底狱的经历使他神经错乱,在与女儿相认后还发作了两次;马内特医生的这一“发病”的细节是作者狄更斯有意安排而不是纯粹的精神病;作者借此批判封建贵族,表达自己家庭幸福、家庭至上的思想,并一如既往地对人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城记

马内特医生

病态形象

“狄更斯是一位塑造怪人的巨匠。”①从最早的成名之作《匹克威克外传》里的匹克威克到后期《远大前程》里的斯巴塞太太,狄更斯描绘了一个庞大的“怪人”家族。这些“怪人”可分为多类,有生理上的怪,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希普又粘又湿的手像青蛙一样,让人厌恶;《老古玩店》中的奎尔普长相丑陋,像一条伸出舌头的狗,而且他能吃带壳的鸡蛋、喝滚烫的茶。也有是性格、行动具有某种突出的怪癖,如《老古玩店》里的吐伦特老头,奎尔普的小厮等。

在《双城记》里面也存在着这么一些“怪人”。首先是马内特家的仆人普洛斯小姐,她粗鲁无知而又瞧不起人。在她看来无人配得起美丽高贵的马内特小姐,除了她的弟弟所罗门。但实际上所罗门却是一个逃亡到法国、为法国革命派获取情报的街头小混混。其次是无私的西德尼·卡顿,他满腹才华,但却与世格格不入,因此自甘堕落,终日在酗酒和慵懒中度过。他率性任为,但却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马内特医生。他善良、正直、富于正义感。年轻时他目睹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虐杀农民的惨象,并不惧侯爵的强大势力勇于写信向朝廷告发,因此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并失去了理智,只能借助做鞋——“一套有规律的两手倒来倒去的动作”②来麻痹自己。即使是出狱后,医生仍然带上 ①②任明耀《狄更斯作品中的“怪人”形象》,《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四期

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 他做鞋时坐的板凳和那双永远做不完的女式鞋子,并在之后的多个场合痴痴地重复做鞋,仿佛回到了在巴士底狱的日子。小说就描绘了这样一个被崇高精神包裹的“怪人”形象,与普洛斯小姐和卡顿不同的是,医生的怪是带有“病态”性质的,是经受多年压抑而生成的精神病。但对于注重细节和象征意义的狄更斯来说,这又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病,与“板凳”、“做鞋”结合在一起的“病态”形象含义是深刻的。

医生在小说当中“发病”共出现了三次:在医生未与女儿相认前,他一直处于迷糊非理智的状态,这可归为一;二是马内特小姐蜜月离开期间的九天;三是达奈离开英国后第二次被捕,医生求救无门的那天晚上,医生像疯了一般呜咽着找板凳和未做完的鞋。在这期间连马内特小姐“有几次她的魔力也失效”,③来到法国前,医生一直把板凳和鞋这些会勾起痛苦回忆的东西放在身边,“有时,他在夜深人静时起床,我们在楼上听到他在卧室里走来走去,走来走去。”④

赵炎秋先生在《多元整一:狄更斯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⑤一文中提到:“狄更斯长篇小说结构的典型模式是多元整一。”在《双城记》里有五个整齐的结构单元,马内特医生的经历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贯穿起作品的五个结构单元,而医生的“病态”形象又始终伴随着马内特医生。为什么作者要把让人爱怜仰望的医生放在近乎癫狂的状态中并贯穿始终呢?我想这不能用简单的“精神病”来解释,而是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思想的。

一、对骄奢跋扈的封建贵族的批判。

马内特医生在巴士底狱备受折磨,此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恨意。这既有对厄弗里蒙地侯爵扭曲人性的恨,又有自己不能保护怀孕的妻子的恨。有一段时期他想妻子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是不是个儿子,有一天能为他的父亲报仇”⑥,他在信里悲愤地写道:“我相信那血红的十字会要他们(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偿命了,他们也得不到上帝的宽恕。„„我向上天,向人间控告他们。”⑦

正义、对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的爱恋、仇恨——不同的情感在马内特医生 ③④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78页 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98页 ⑤ 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2,289页 ⑥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192页 ⑦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341页 的心底交错冲击。医生不停地做一双女式鞋,身体的忙碌可以麻痹身心,可以借此慰藉对妻子的思念,同时作者更是以这种扭曲的变态行为引起人们对善良品性的同情和热爱,进一步揭示了以厄弗里蒙地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残忍。善良的品性却招致如此厄运,美与丑形成二元对立,更具批判意义。

二、家庭和爱的力量。

狄更斯的家庭生活并不十分幸福,他的父亲挥霍无度,母亲也不善管理家务,因此整个家庭经常陷入贫困的深渊。狄更斯12岁被送入皮鞋油厂当童工,尝尽屈辱和酸辛。结婚的妻子与狄更斯性格思想不和,这对狄更斯来说又是一个打击。在现实生活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稳定,作者便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幸福家庭的追求与渴望。

马内特医生在女儿到来之前一直待在仆人德法日的楼阁上,日以继夜地做鞋,他重复做的不是男鞋,不是儿童鞋,而是女鞋,这表现马内特医生对妻子的思念,于此医生的“病态”可看成是美好爱情的寄托,同时也是作者对纯真幸福爱情的向往。狄更斯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认为决定人的价值的是心灵的善恶。如《双城记》的卡顿,他为了自己所爱的人马内特小姐的爱人查尔斯·达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被作者奉为献身精神的典范;而德法日夫妇要求杀人,则被作为反面的典型,最后也只能是以死告终。爱在狄更斯的小说当中是富有力量的。女儿(家庭的爱的化身)的到来使他慢慢地恢复理智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也是家庭的爱的体现之一。其次,当知道自己的女婿达奈的真实身份后,医生对女儿的爱与对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恨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再度精神失控,旧病复发,连续做了九天的鞋。在这里不停地做鞋子的“病态”象征着爱与恨的斗争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女儿和家庭的爱占了上风,医生在女儿蜜月度假归来时内心得到了平静,一家三口又幸福地住在一起,反映了作者不惜一切追求幸福家庭的愿望。最后一次“旧病复发”也可体现这一点,医生因无力帮助到女儿而差点下跪,大声疾呼:“别折磨一个孤苦的可怜人了,„„把我的那些东西还给我!那双鞋要是今晚上做不完,我们怎么办呢?”⑧女儿心爱的丈夫达奈将永远地死去,那就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瓦解、爱的破灭。医生意识到这一点,做 ⑧狄更斯(英):《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0,352页 鞋的“病态”再一次成了幸福家庭的象征,马内特医生在幸福的家庭即将失去之际疯狂地疾呼、寻找。

由此看来,马内特医生的“病态”形象象征着作者对家庭的爱的追求,体现了狄更斯的思想核心。

三、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

高尔基曾经指出,狄更斯“出奇的精通最难的艺术——热爱人类的艺术”。⑨人是狄更斯一直关注的中心,也是其小说的中心。即便从马内特医生这一不起眼的“病态”形象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在人性探讨方面所做的努力。

1、人的渺小与无能为感。

这主要是由人和自己的创造物之间关系的异化造成的。仁慈、正直是人类的美好品性,我们赞美它、称颂它,但马内特医生就是因为未泯的仁慈和正直的天性把自己送进了巴士底狱。医生在巴士底狱写下控诉厄弗里蒙地家族的血泪书,最终这封信却成了毁灭家庭幸福的有力工具。

在强大的体制和封建势力面前,个人仿佛是蛛网中的小虫,越是挣扎,越是欲罢不能。马内特医生在女儿结婚时“发病”,在得不到革命派的承认而无力救达奈时“发病”,一旦病症发作就嚷着要做鞋。医生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和创造物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如此的错乱,唯有做鞋是明确的,有规律的重复能缓解由错乱引起的痛苦。

2、自我欲望的宣泄。

人是具有灵性、有情欲的动物。马内特医生在巴士底狱里备受压抑,身体上难以自由,精神上也备受苦恨和思念的折磨,自我处于失落的状态。马内特医生说他害怕看到阳光,热烈的太阳代表着光明,代表着欲望,这与他的生存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终日在黑暗中不停地有规律地重复做鞋、做鞋,“鞋”在这里成了欲望的象征,做鞋就是自我欲望的无意识宣泄。

人性是超越时空的,在1940年的中国,伟大作家萧红在《后花园》塑造的冯二成子形象唱响了封建侵蚀下人性失落的哀歌。后花园一 ⑨ 高尔基:《在人间》 片生机,那是冯二成子情欲的衬托。冯二成子不但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连人人共有的情欲也受到外界的压抑。在没见到姑娘前,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的欲望也得不到满足,冯二成子选择深夜打梆子正是人的欲望的宣泄。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在揭露人性上实现了共鸣。

3、自我力量的肯定。

人不仅具有情欲,也有追求自由的意识,希望自己支配、控制自己。但在马内特医生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自由意识的失落和自我力量的淹没。黑夜是寂静的,重复的做鞋动作是动态的,马内特医生在绝对的动态中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医生无力救达奈时他又“发病”了,这是因为面对着无序黑暗的社会,他像在巴士底狱一样再次发现了自身的无能为力,因此发疯地寻找板凳和鞋子,把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寄托在鞋子上,做鞋在此成了对肯定自我的象征。

狄更斯对人性的探讨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从马内特医生身上我们便可洞察19世纪后期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英国社会民众心灵的渴望与困惑。

中国古语云:“情动于中,则形于外”,内心世界不容易被人直接感知,但它却可以通过人的外部世界如言论、行动、表情等间接地反映出来。不得不说狄更斯是善于通过外部形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从表面看我们只知道马内特医生是一个正直、仁慈、善良的大好人,但作者描绘的这一“病态”的形象(具体表现为丧失理智般疯狂地做鞋)则使马内特医生的形象得到很大的丰富,以小见大,颇具玩味。

参考文献:1、2、3、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王治国:狄更斯传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11

第四篇:社会现实语录

别人碰过的不算壁,不亲自栽过的不算跟头,少年气盛与现实交手,永远是现实胜。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社会现实的语录,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现实语录

11.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爱情,但不能放纵自己过一个烂透的人生。

2.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会走到最后,可到最后才明白,你不是非我不娶,我不是非你不嫁。

3.很奇怪,我们不屑与他人为伍,却害怕自己与众不同。

4.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爱尘埃里的你。即使你掏心掏肺对他好到极点,最终也只是感动了自己,别把自己看成无可替代,也别把自己看的一文不值,先好好爱自己。

5.可以忘了受过的伤害,但别忘了它给你的教训。

6.情商最低的一种人,就是明明可以好好说的话,非要用最令人讨厌的方式表达。

7.像失望和委屈这种东西是没必要解释的,越解释越乱。

8.其实,许多事从一开始就已料到了结局,往后所有的折腾,都不过只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

9.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认真后的痛苦,信任后的利用,温柔后的冷漠。

10.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里,有着不同的烦恼,你读不懂我的愁,我体会不了你的苦。

11.谁都不可能和谁在一起一辈子。人就是这样,必须去习惯失去。

12.如果你不努力,一年后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只是老了一岁。每个人都会死,不要让自己年轻时有太多遗憾,别让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经历的苦难,最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13.有时候很累,不想说话也不想动,不需要安慰和陪伴,只想要一个人呆着。

14.总有人要错过你,你才能赶上最好的相遇。

15.若总被忽视,又何必作贱了自己;若不被珍惜,又何必苦苦去维系。

16.长大后,不再冲动愤怒,多半不是真被磨掉了脾气和性格。而是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装逼就有人打脸,有人说谎就有人戳穿。所以学会了且慢些出手,且冷眼旁观。

17.人在的时候,以为来日方长什么都有机会,其实人生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18.一生不喜与人抢,但该得到的也不会让。

19.愿你昨晚睡前的坏情绪,在今日清晨掀开被子,拉开窗帘的那一刻,杳无踪影。

20.一个女人老了的标志,不是年纪大,而是她不想再爱了。一个男人老了的标志,不是白头发,而是他承认自己做不到。岁月夺走了我们的年华,而生活夺走我们的勇气。

21.以后,只对两种人好,一种是对我好的人,一种是懂得我的好的人,一个人的温暖也是有限的啊,一点都不能浪费。

22.真心话之所以被看重,因为它总是被藏起来。

23.感动你的从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别人的故事让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24.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了。有太多话想说,但是往往到最后还是通通收了回来。所谓成长也许就是将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把情绪收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学会坚强。

社会现实语录

21.一见钟情,钟的不是情,钟的是脸,是金钱。

2.想让我低头,除非你跪下!

3.摔倒时扶我一把的朋友我拿命珍惜,摔倒时踩我一脚的狗砸锅卖铁也要整垮他。

4.我可以带你混的风生水起,也可以让你声名狼藉。

5.非让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知道社会有多虚伪;非让所谓的朋友把你伤的什么都不是,你才知道人心可畏。

6.长大后,这个社会教会了我,没心没肺,没感觉,不痒不疼,不在乎。

7.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弱者而对你笑脸相待。

8.我饿了,你有一个面包,分我一半这是朋友,全给我这是爱情,你把面包藏起来说你也饿了,这是社会。

9.如果有天你挨揍了,别奇怪,那是因为你嘴惹祸了。

10.这个社会没有对与错,只有强与弱。你行了,都是人巴结你,你不行,连狗都来踩你。

11.自己不做出点样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你的手在哪里。

12.只有拼出来的努力,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13.不管朋友还是恋人,当我说“算了”的时候,其实是包含了我太多的失望。

14.现实甩给了你一个巴掌,教会你不能心软,不能善良。

15.狗不能喂得太饱,人不能对得太好,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玩笑别太过,要不都是祸,情不够,钱来凑,有钱身后一群狗,没钱社会路难走,看清对你好的,记住被谁咬的,该吃吃,该喝喝,破事别往心里搁,是人是狗,是敌是友,时间长了自己瞅。

16.我见过满身纹身的青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我也见过衣冠楚楚的教授在酒吧嗨的比谁都社会。

17.混社会这条路,成功就是名和利,失败就是命归西。个性说说心情短语分享

18.谁不是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被现实折磨成一个心机深重的疯子。

19.不会有人喜欢倾听你的痛苦,说给朋友,朋友不好受,说给敌人,敌人更开心。

20.你心软,你总是害怕伤害到谁谁谁,所以被伤害到的人总是你。

21.逼着你前进的不是前方的微弱光芒,而是身后现实的万丈深渊。

22.没有等出来的一手遮天,只有拼出来的万人之上。

23.记住,可以哭,可以恨,但是不可以不坚强,因为后面还有一群人在等着看你的笑话。

24.宁愿一个人偷偷流泪,也不愿让别人知道我有多狼狈。

25.我不敢休息,因为我没有存款;我不敢说累,因为我没有成就;我不敢偷懒,因为我还要生活;我能放弃选择,但是我不能选择放弃,所以,坚强、拼搏是我唯一的选择。

26.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27.你的兄弟不强大,但一直会站在你的身后。

28.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

29.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30.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第五篇:双城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 3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4 关于鲁宾逊的精神分析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7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看媒体市场营销 1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2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13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1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6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7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8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20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1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22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 24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 25 中美幽默的比较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 28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30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31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33 试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35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用语的构建与应用 36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37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38 欧·亨利作品中人生的真正意义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 43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45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47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48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 49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转变的分析 50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53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55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58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60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 61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62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64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66 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67(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68 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70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73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74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76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78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80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82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 83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

对《大地》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86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88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90 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 91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92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 93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94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7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100 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 101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 102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103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 104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107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枯萎玫瑰的爱和南方传统: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颜色象征分析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111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113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5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116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18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 120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12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123 探究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12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26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 127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分析--基于语用角度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 129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 131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133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134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137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39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1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1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 143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14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 145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说唱乐中所折射出的一些美国社会问题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148 Movie and culture 149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 151 姓名—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

152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53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 154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155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56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157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

158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159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160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161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 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62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163 文字之乐——浅析广告中的双关

164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 16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166 《警察与赞美诗》与《二十年后》中的警察形象比较分析 167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68 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法律文化差异

169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170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 171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172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73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74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

175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76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177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178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179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180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81 《西风颂》 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82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183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184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85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186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87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父权意识

188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189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190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191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192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 193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194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95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96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97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19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9 《洛丽塔》的精神生态解读 200 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

下载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城记

    爱与恨编织的社会 ——《双城记》 “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年代;那是糟得不能再糟的年代;那是闪烁着智慧的岁月;那是充斥着愚蠢的岁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

    双城记

    如果你再接着听一小会,你所能为我做的也就都做了。 我希望你能知道,你一直是我心灵中最后的一个梦。 自从我看见了你和你父亲在一起,看见这个由你安置起来的这样的一个家,就把我......

    双城记

    《双城记》剧本 导演:吉晶 音响师、道具师:路晓 演员表(按出场顺序) 报童——潘玥 露茜 查尔斯 曼内特曼内特医生的女儿——华逸青 侯爵的儿子,后抛弃爵位成为露西的丈夫——蒋易......

    双城记

    《双城记》 After reading "A tale of two cities"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one of Dickens's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works.The novel profoundly exposed the......

    双城记

    《双城记》内容简介 它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法国巴黎的一位外科医生梅尼特和得伐石太太两家的遭遇。 有一天,梅尼特医生突然被厄费里蒙地兄弟绑架到侯爵的府......

    双城记

    《双城记》读书心得《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透过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仇恨冲突故事中,马内特医生从巴士底狱中重获自由和女儿路西一起到伦敦生活。五年后,他们在法庭上为名叫......

    双城记

    每一个名著背后都有一段流传百世的故事,每一个名著背后都幼稚鲜为人知的传说。作者们或倾其所有,或奉献一生,或十年,或数十年。一部著作,一曲史诗,他们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

    双城记

    《双城记》读后感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后人认为他的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狄更斯由于少年的坎坷经历,总是善于在作品中描写生活在英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