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
2011.9月至2012年8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六寨小学教师:李祥对小学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长期工程,多年的实践让我们知道,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从2011年月起在在上级的安排指导下,认真执行上级的各总文件指示工作总结如下:
一、这一年的法制工作中我做到区分层次,上好法制课,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这一年中所上科目很杂,五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二年级语文、品德等多个科目。都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同时,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品德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在社会品德及其他等学科教学,渗透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我充分利用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等,对学
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
班级比懂法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法兴趣。三是依靠社会、学校和
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
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
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少年儿童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
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上课时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
学生法制观念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
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父母双方或一方
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
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老师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
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国家的强大都寄于广大的少年儿童。我们不只是上文化课,还要进一
步加强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2012年7月
第二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武佐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在中小学各年级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在社会品德及其他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2年元月5日
第三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学科渗透法制和德育教育总结
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 物理组 张以科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和德育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德育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作为物理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物理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去渗透法制?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物理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比如高空坠物可以密切联系物理学中的平抛运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是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共同侵权情况下,即加害人为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情况,加害人除应承担一般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外,还应承担共同侵权所负的连带责任。
高空抛物,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原则上并不涉及构成犯罪和刑事责任的问题,但是,在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物损失的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便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高空抛物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程度以及抛物者的主观恶意程度,相应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积极宣传法治思想,讲解一些与物理有关法律知识,都是保证他们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规则意识,正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告诉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规则就是法,法就是规则。同时也向青少年传达出浅显易懂的法律思想,规则可以方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物理就是研究生活中事物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课本中相关知识涉及到的一些规则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其实自己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我必须解决好以上的问题。第一,在搞好自身平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加强学习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让自己拥有足够渗透的法律知识。第二,学会“请进来,走出去”多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和别人交流、讨论、研究、然后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第三、坚决做到不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总之,为了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搞好,让学生获得实惠,然家乡的老百姓获得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挤出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一定走出去和他人进行交流研究,一定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足够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拥有法律的武器。
2014 年 6 月 30 日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养成教育,而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在中小学时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因此,培养孩子知法懂法,具有良好的行为素养,崇善尚美一直是居乐小学的育人方向。
一、管理与思维的改变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这为我校的法制教育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即以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重视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我校教师形成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一言一行皆教育,学校无处不课程。
二、培训,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加强学习,让学科教学渗透有方法。要育守法的好学生,先塑知法的好老师。在《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指导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法律法规,观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光碟,增强教师法制意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向各教研组组长进行解读。再由教研组长牵头,在教师的集体备课中对本学段、本学科所教教材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渗透内容、渗透方法进行研讨,达成共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依托教材,让法制教育有载体。把好教师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落实新课改要求的最好途径方式。
三、深化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
(一)立足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命脉。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意识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结合学科特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落实法制教育目标。做到了“教案上有反映,课堂上有声音”。教师所写的案例与反思,使法律意识变为“涓涓细流”,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二)突出渗透。我们注重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交融,要求有主次、主客之分;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有过程、方法上的策略。在具体操作上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不急不躁,不伤害学科特点,不增加学生负担,用趣味性、感染力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纳入考核。要求教师在教案中体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按要求有机适度地渗透法制教育;教导处进行登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中。
四、完善配套工作,保障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 按照黔教法发〔2011〕334号文件要求,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法制教育的配套工作。
(一)寓法于教,寓教于乐,乐在其中。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载体,“寓法于教,寓教于乐,乐在其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法制素养。如:我校结合“法制教育宣传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月、世界禁毒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少先大队先后多次举行诸如“告别陋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争做文明小公民”等全校性的教育活动。
(二)重视遵纪守法的养成教育,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着力对学生加强以《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的养成教育。第一,践行经典,涵养大气,塑造人格。打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用优秀民族文化修身、立德。第二,草木传情,墙壁说话。大力打造班级文化,将有引导作用的学生作品上墙,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走廊上,抬头可见“学法立行,守法做人”,“依法治校,法育未来”,“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第三,通过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我们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带领学生进村入户,用道德实践陶冶学生的性情,为
普法教育夯实基础;采取定期开设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宣传展等形式,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我们还将法制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家长会、发放家长书等形式,切实落实“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长宣传家教方法和法律知识。重视假期生活,与社区联合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教育读书活动和实践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社区及家庭育人环境。
五、学校可喜的变化
(一)师生的精神面貌悄然变化。随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深化,随着德育工作的全面而有序地展开,校园里惊声尖叫少了,欢声笑语多了;课间打闹的人少了,打球跳绳的身影多了;按时回家的人多了„„教室里,师生间真诚沟通,平等开放的课堂逐渐成熟。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瑰丽多彩;体验了成长的快乐和美好;感叹着精神的无限力量。
(二)学校新貌谱写令人欣慰的篇章。有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促进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学校以和谐、愉快的面貌体现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美好成果。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让生命教育就融渗在这样的追求之中,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享有美好人生。
第五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六龙镇五凤小学 袁官兵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在小学各年级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在社会品德及其他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2年元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