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人民福祉放在首要位置,紧扣“狠抓落实、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
能优势,全力提升司法行政事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平安**、法治**和过硬队伍建设,努力为深入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公共法律服务,彰显服务转型升级新作为
1.整资源,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台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整合职能资源,创建“五星级”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推动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服务网络平台,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投入保障、多元供给、绩效评估、联动运行机制。
2.助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按照全面深化“五位一体”改革发展的要求,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法律服务重大决策、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事件的常态化、项目化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深化法律服务经济社会专项行动,切实做好 “五大行动计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治”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法律服务。紧紧依托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等平台,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加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服务。
3.明重点,推动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按照“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要求,全面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政府及其部门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企业法律顾问覆盖面,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突出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实现基层基础建设新突破
1.重创建,加强基层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镇(街道)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推进“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加大司法所典型培育,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先进基层司法所和优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加强司法所业务培训、指导管理、基础设施、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高司法所履责和服务能力,将司法所真正打造成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加强司法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推进司法行政职能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延伸。
2.优应用,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整合司法行政内部资源和应用系统,研究制定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方案,建立健全网上法律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司法”、“智慧司法”,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司法行政网站建设,完善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协助做好政法系统信息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全面提高网络应用效率,推行网上执法、网上办事、网上服务。
3.善管理,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平台建设。完善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收集、研判,妥善处置突发性舆情事件。加强对涉及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和特殊人群管理网络舆情的研判评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牢牢掌握舆论正面引导的主动权,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排查,严格司法行政系统所属网站、微博、信息、报道、新闻的管理,严格内容审查和保密审查。
(三)突出抓好法治文化培育,构建普法依法治理新格局
1.畅渠道,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探索以市场化、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整合部门力量、调动社会资源,深化“六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法律十进”示范点建设,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开展“千名村干部进法治课堂”活动,开展法制宣传书画摄影比赛(展),加快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新格局。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建设,完善公务员学法考试制度建设。积极运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主流媒体,开设“法在身边”、“法制周刊”、“法治空间”等专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动运用新媒体,构建网站、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报(短信平台)、户外频媒“六位一体、联动运行”的普法教育网络。
2.拓载体
第二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推进平安**、法治**、过硬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实实在在、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做实职能、做精主业、做亮品牌、做优管理、做好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创新拉动、保障驱动的发展路径,用心把握、科学摆布、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履行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职责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高监狱劳教整体工作水平
二、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出台“星级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年内,全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达到80个,五星级司法所达到20个。认真抓好司法所业务工作考评,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各县市区业务考评情况进行督导调度、通报讲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用足政法专项编制,并采取机关下派、乡镇补充、义工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等措施,确保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在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司法局,因地制宜设立综合律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等实体性机构。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律师会客厅”、“法律惠民室”、“个人调解室”等永久性阵地。
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以开展人民调解“双争赢满意”活动(即“争当调解能手、争创品牌调解室、赢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实效。年内,命名表彰市级调解能手100名,推出以优秀调解员命名的品牌调解室30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处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依托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充实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信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延伸,研究探索鼓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组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年内化解矛盾纠纷3万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到100%、97%、98%。
推动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专项组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专项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组长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和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通报专项组及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着眼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研究制定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办法,尽快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所社会良性互动”格局。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建立1-2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全顺利融入社会。组织开展远程会见和帮教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确保济宁监狱、市劳教所新释放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全市已衔接安置帮教对象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100%、95%。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2%以下。
提高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防控”建设,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部署开展“两优化、一提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活动,突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落实风险评估和分级处遇制度,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1%,确保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无缝衔接,加强社区矫正判前社会调查和罪犯假释前社会调查,杜绝脱管漏管现象。适时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抓管理、强业务、促服务”活动,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强化司法所对所属法律服务所的指导管理,推动两所结合、力量互补、业绩共创,确保业务量增长30%,基层法律服务所覆
第三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推进平安**、法治**、过硬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实实在在、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做实职能、做精主业、做亮品牌、做优管理、做好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创新拉动、保障驱动的发展路径,用心把握、科学摆布、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履行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职责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高监狱劳教整体工作水平
二、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出台“星级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年内,全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达到80个,五星级司法所达到20个。认真抓好司法所业务工作考评,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各县市区业务考评情况进行督导调度、通报讲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用足政法专项编制,并采取机关下派、乡镇补充、义工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等措施,确保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在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司法局,因地制宜设立综合律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等实体性机构。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律师会客厅”、“法律惠民室”、“个人调解室”等永久性阵地。
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以开展人民调解“双争赢满意”活动(即“争当调解能手、争创品牌调解室、赢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实效。年内,命名表彰市级调解能手100名,推出以优秀调解员命名的品牌调解室30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处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依托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充实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信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延伸,研究探索鼓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组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年内化解矛盾纠纷3万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到100%、97%、98%。
推动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专项组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专项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组长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和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通报专项组及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着眼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研究制定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办法,尽快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所社会良性互动”格局。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建立1-2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全顺利融入社会。组织开展远程会见和帮教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确保济宁监狱、市劳教所新释放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全市已衔接安置帮教对象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100%、95%。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2%以下。
提高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防控”建设,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部署开展“两优化、一提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活动,突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落实风险评估和分级处遇制度,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1%,确保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无缝衔接,加强社区矫正判前社会调查和罪犯假释前社会调查,杜绝脱管漏管现象。适时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抓管理、强业务、促服务”活动,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强化司法所对所属法律服务所的指导管理,推动两所结合、力量互补、业绩共创,确保业务量增长30%,基层法律服务所覆盖全市85%的乡镇。加强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执业行为的查处力度。指导法律服务所建立学术研讨、业务交流、重大案例研判工作机制。
三、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
抓好普法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工作。健全完善部门普法责任制,试行单位普法责任制。按照上级统一安排,组织开展“
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完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等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能力。部署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导迎查、检查和表彰工作,做好迎接市人大视察活动的有关工作,适时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专题法制报告会,更好地发挥行政手段的督导推动作用。
深化地方、基层、行业法治创建三大工程。修订完善“法治济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目标和标准,强化目标责任分解,编制“十百千”法治示范单位创建名录和分年进度计划,建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工作开展持久的“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遵纪守法光荣校”、“诚信守法企业”、“法治单位”等法治示范点。全年新创建市级法治示范点4个,县级示范点40个,基层示范点300个。
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城市群众集聚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普法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大院、法治文化长廊;在农村(社区)继续抓好普法一条街、法治宣传栏、法制图书角建设,满足群众日常学法用法需要。推出一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新普法形式,广泛运用公共电子屏幕、公交移动、楼宇电视等阵地,扩大普法覆盖面;打造“圣城说法”政务微博普法品牌。以提高群众依法维权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部署开展“依法维权十佳案例”、“依法维权十佳个人”推荐评选表彰活动。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辅助信访等工作中优选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公示、发动群众评议等方法吸引群众积极参加,让群众学有榜样、动有标尺,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依靠法律途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诉求的意识和能力。
扎实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坚持法德结合、普治并举,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赡养老人、家庭道德邻里关系等领域专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进普法向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提高法治济宁建设水平。
四、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
提升律师社会影响力。大力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不断提高我市律师法律服务的前瞻性、实效性。积极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投资提供专项法律服务。继续开展“百名律师进千家企业”活动,调整充实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实施“企业法律体检”等专项活动。探索建立服务中小企业工作机制,为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全面提升对各类企业的法律服务覆盖率。组织我市律师全面介入商标代理业务,更好地发挥律师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职能作用。部署开展“律师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完成市律师协会换届任务。进一步加强执业监管,加大律师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业务能力。牵头建立与政法各办案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形成律师执业监管和执业权利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律师代理重大敏感性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协调指导。推动律师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延伸和倾斜,启动律师履行社会责任宣传推介系列集中活动,有效提升资深律师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年办理法律事务达到6.2万件。
激发公证行业活力。强化司法局对公证工作的行政领导责任,在尊重和保障公证机构依法享有独立的法人治理权责的同时,把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监管职责落到实处,使公证机构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加快市诚信公证处体制理顺和改革工作,逐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公证体制。创新为大项目建设提供服务的方式方法,扩大公证准入领域。部署开展“公证质量建设年”活动,健全公证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公证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巩固扩大民商事、土地、政府采购、涉外等传统公证,恢复金融公证,拓展新特优公证业务,尽快在金融、担保、保险等行业形成支柱性业务类别。全年办证数量达到2.8万件。
推动司法鉴定大发展。科学制定司法鉴定机构发展规划,积极协调争取,在空白县域和交通、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等新兴领域增设部分鉴定机构,探索提高中心城区业务集成度,打造“总量适度、分布合理、优势突出、适应需要”的司法鉴定机构发展格局。培育司法鉴定品牌机构,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鉴定机构,努力构建科学的不同资质等级的鉴定机构布局。探索市、县两级行政管理和行业协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司法鉴定人协会作用,加大行业自律管理力度,强化机构自律管理能力。开展司法鉴定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全年办理鉴定案件7000件,鉴定结论采信达到95%以上。
加强法律援助能力建设。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设,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和机制,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控体系。深化“资深律师法律援助行动”,加强全省、全市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点管理和案件受理工作,进一步方便困难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改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在刑事侦查、起诉等阶段及时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害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法律援助。理顺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构建乡镇、村(社区)、部门法律援助网络,切实发挥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拓展法律援助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同残联、民政、工会等部门的联络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法律援助资金,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保障“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活动,建立宣传平台,培树宣传典型。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0件,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完善法律咨询热线服务模式。整合“148”值班窗口,加强律师固定值班力量,强化协调联动和案件分流功能,提高法律咨询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全年接询7000人次。
五、加强以班子队伍建设为核心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换位思考中打牢执法(业)为民的思想基础。围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主题,认真组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境界低标准低、怕担风险怕负责任、节奏慢服务差、干事不用心创业没激情等突出问题。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程序、按规则、按集体意志办事,讲团结、讲大局、讲和谐,充分发挥班子集体的领导作用。落实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培训方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着力构筑以视频培训、网上在线教育、调训、自主选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新格局。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单位继续举办“干部大讲堂”、“周末大课堂”等多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抓好新党章的学习贯彻落实,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党组织,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系统和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机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突出为民服务,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在法律服务行业建成更多党建工作“示范点”。拓展深化“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全面建立“干警联系农户”制度,继续做好“第一书记”选派、服务工作。加强对系统内各级、各单位推先树优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先进典型信息库,大力培养、宣传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提高机关管理服务效能。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建立健全“宝塔形、网格化、全覆盖、分线作战”的责任落实体系,进一步形成务实苦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善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修订完善对县市区司法局工作考核办法,将县市区司法局重点工作和自身建设列入考核内容,把考核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手段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推进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建立按业务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拨付财政经费的制度,形成动态增长机制。加强法制工作,提高执法(业)考评、案件评查效能。认真分析梳理县级司法局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权责,将能下放的管理权限一步到位放到县域。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升执法、服务和管理效能。加强信息调研、老干部、工会等工作,提高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树立干净干事形象。突出“心系群众接地气、服务发展促跨越”主题,从严从紧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省委常委会十条、市委常委会十一条实施办法。研究制定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意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公务接待。扎实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活动,制止奢侈浪费现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廉政督查机制以及腐败惩处机制、过错追究制度,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打造监所、处所、机关廉政文化品牌,建设以公正廉洁执法、诚信文明执业等为核心内容的司法行政廉政文化。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树立司法行政机关清正廉洁的社会形象。
第四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2010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赣司基字[2010]12号)
各设区市司法局:
现将《2010年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2010年全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为重点,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一、着力抓好司法所建设
一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司法所办公用房是司法所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司法所建设的一个基本平台。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前四批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五批,也是最后一批司法所国债资金项目也已下达。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抓紧最后一批司法所办公用房的建设工作,按照省厅的要求,今年六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五批建设任务。各地在强化第五批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的同时,必须查漏补缺,对前四批还没有完成的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采取领导包干解决的办法,逐个加以督查落实,彻底完成所有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届时,省厅将对办公用房建设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是规范达标,提升司法所建设水平。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基层司法行政一项长期、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要按照司法部2009年11月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司发[2009]19号)和省厅下发的《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赣司基字[2009]6号),深入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达标细则,加强检查督导,促进创建活动的不断推进。今年省厅将采取奖励措施,进一步推动我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步伐。
三是争取支持,切实解决司法所建设的实际问题。解决司法所建设的一些重大而实际的问题,关系整个司法行政的基础,是提升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能力,提高司法行政地位和形象的重大问题,也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进一步解决落实司法所职级待遇、理顺管理体制、强化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作为今年司法所建设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切实解决阻碍司法所建设的困难和障碍,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扎扎实实推动全省司法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尤其是没有解决副科级别的设区市,今年必须解决,解决了的要争取全部落实到位。各地还要结合公务员招录及公益性岗位配备工作,或用事业编制进一步配齐配强司法所人员,同时把司法所建设的装备款用好,强化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积极作用
一是健全网络,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巩固原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对没有建立调解组织的地方和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尽快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员,扩大人民调解的覆盖面。要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整合多种资源,探索建立劳动争议、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的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医患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做到哪里有矛盾发生,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为矛盾纠纷调处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深入推进,夯实“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要总结经验,加强协调沟通,完善有关制度,进一步推进三调联动工作,切实形成衔接有序、紧密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要按照司法部的有关部署,强化与人保、城建、土管、环保等部门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协作联动,促进人民调解在解决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般性治安案件及轻微伤害案件和简单民商事案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对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三是开展矛盾调处攻坚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今年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主要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今年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任务,结合司法部部署开展的矛盾纠纷化解攻坚活动和省厅部署开展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竞赛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要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已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强化领导、精心安排,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为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特色和亮点工程,形成氛围,抓出成效。尤其要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省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做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今年《人民调解法》将出台,这将给人民调解工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配合人民调解法的出台,大力做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的影响,尤其要把人民调解员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积极宣传推介出去,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树立司法行政部门的良好的形象。各地还要利用人民调解法出台的机会,进一步争取做好人民调解的经费保障工作,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深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一个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规范。
一是要进一步促进基层法律服务的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我省整体还比较薄弱。各地要按照做实、做强、做大的要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基层法律服务人才状况,进一步谋划好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全面整合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切实推动本地基层法律服务市场扎扎实实地发展。要注意发展培育基层法律服务人才,以人才为品牌,带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的经验教训,切忌滥竽充数。针对近几年我省基层法律服务发展的现状,今年各地必须把整顿现有的基层法律服务所作为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对辖区内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分析,对那些挂名、空壳以及没有开展多少业务的所,一律予以裁汰合并。届时,省厅将专门部署开展这一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由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强化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近年来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投诉较多,反映出不少地方在管理上较松、漏洞较大,更要求我们充分正视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问题。今年,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动管理工作由粗放到精细,由面上向底里深化,从而保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更健康的发展。各地要借鉴律师工作的成功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尤其要深入基层法律服务所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省厅在今年的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中将采取四项措施:
1、进一步严格年检注册制度,严肃年检纪律,细化年检步骤;
2、完善两结合的管理体制,力争在短时间内成立江西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
3、严肃查处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不讲诚信等行为;
4、抽查各地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情况。请各设区市积极配合省厅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三是要大力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教育,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建立定期的政治学习制度,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讲政治、讲大局、讲诚信。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今年省厅将开展对基层法律服务所长和近两年新办证人员的培训。今后,除新办证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接受上岗前教育培训外,每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至少要接受一周的脱岗培训。同时,各地还可以采取在岗交流、集中观摩等其它措施,促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娴熟的政策法律知识和业务技巧,更好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是今年省政府部署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法律服务工作既是司法行政部门参与创业服务年活动的主要部门,也是司法行政部门服务保障我省经济建设及民生工程的主战场。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应认真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省厅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改造,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中去,全力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要主动协助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做好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第五篇:2015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一、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坚持调解优先,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着力完善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互动的意见》,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行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行业协会的民调组织建设,努力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全覆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提高矛盾纠纷研判能力,积极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集中力量化解一批多年积累的矛盾,消除陈年积怨。
二、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大帮扶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健全三位一体大帮扶工作体系。认真落实中办发5号文件精神,全力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形成综合优势,整体推进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大帮扶工作。依托石家庄市蓝天职业培训中心和我市安置基地,为三无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过渡性安置;全面实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流浪儿童、困境儿童的保护教育。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率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效果提高,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教育质量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下降的三提高一下降目标。
(二)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力求新突破。认真落实中办发46号文件精神和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按照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安排部署,3月底前实现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接收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各项管控措施,制定工作规划和目标,实施分类管理,强化重点人员管理;认真落实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制度,防止脱管失控,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
(三)安置帮教工作创新机制,着力上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发5号文件精神,根据危险性评估,确定帮教分类,为安置帮教打好基础;进一步完善与看守所、派出所和单位、社区、家庭的衔接机制,防止脱管、漏管;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做好对三无人员的培训和帮扶;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探索共同教育管理新模式。
三、融入大局,贴近民生,深入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上水平
(一)普法宣传着力上水平,实现三加强、两深入、一确保。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加强对社会矛盾多发领域的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当事人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流动人口、青少年群体、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活动和订单式普法,为三年大变样、工业发展攻坚战、平安建设、法制乡村、社区创建、整治治安重点提供法律支撑,营造法制环境;深入推进普法方式创新,延伸平台、扩大阵地、丰富载体,方便群众学法问法;扎实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查漏补缺,圆满完成规划任务,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同时研究我市六五普法规划意见,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二)律师、公证工作着力上质量。在突出重点、团队攻坚、延伸基层、参与调解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介入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推进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把服务三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落实惠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法律服务;大力推进律师、公证服务进社区、进乡村,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积极担任政府、职能部门、重点企业法律顾问,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进行法律体检;积极参与调解工作,服务社会稳定。加大公证服务的证前、证后调解力度,巩固调解成果;积极参加三级干部大接访活动,建立律师在市涉法涉诉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加强法律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使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严格依法办事。
(三)法律援助工作着力求成果。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加强法律援助与审判、仲裁、信访等工作的对接;理顺工作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一对一法律援助;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受援人满意度。
(四)司法鉴定力求突破,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着力强化监督管理、杜绝假鉴错鉴。
四、以三化为载体,落实三年规划,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研究制定三化建设三年规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各级调委会中,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制定三化建设三年规划,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强力推进;加大政法网建设力度,按照省、市要求按时完成任务。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班子队伍建设
(一)强化教育培训。在全系统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确保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切实做到四个在心中;在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积极组织司法所长参加省厅轮训,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对以上人员及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中心、全市普法骨干和机关科室负责人等,组织专项业务培训;认真组织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考试。
(二)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生机活力。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大力推进行政权力透明机制、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扎实开展信访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集中力量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三)完善干部选拔工作和管理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在系统内努力培养和造就优秀年轻干部,确保事业后继有人;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岗位交流、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关心和爱护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继续抓好市委政法委2号文件的落实,充分发挥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职能作用,带动干警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四)大力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创建三型机关、实现三个引领主题教育。
(五)强化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力度。围绕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发挥,加强宣传工作力量,加大司法行政工作自身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