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现状
学校:1师资结构单一(只有本校老师授课,缺少专家,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2教师教育理念不合理(①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没有作为个人素养培养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为一谈③停留在知法、守法层面,忽视对法律情感的培养)
3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没有实践平台,缺乏阶段性、系统性、层次性)4缺乏良好的氛围(课程学时限制)
国家社会:1崇尚“人治”而非“法治”(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人治)
2执法不严、司法腐败
3独生子女后遗症(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1法律观念淡薄(从小接受法律知识少,接受法律知识的途径也少)
2存在理解误区(只要不犯法就不用学法)
3法律信仰、依赖低(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让学生对法律部信任)
4对法治教育缺乏兴趣
法制教育发展方向
课程重构:1调整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课程横向结构,合理设置纵向结构。
2建立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立体模式(学校教育子系统、大学生入学前和离校后组成纵向子系统、家庭和社会组成横向子系统)
3设置独立的课程,安排专门的老师。
4构建以人为本、显隐结合的一体化法制网络模式。
教育观念更新:1从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战略高度重视法制教育。
2建立独立的教育课程体系。
3明确大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视为德育课。
教育方法的改革:1完善法制教育考核体系。
2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德高望重、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
4建立法律咨询室。
5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6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建立法制社团。
7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新的科技手段。
8引导大学生自我完善,加强正面引导。
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建设法制国家、和谐社会。
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手段。
4有利于学生摆脱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抵制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5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在实习、就业与创业中的合法权益。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实习、就业与创业中的竞争力。
7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
9有利于大学生实现道德和行知的统一。
10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手段。
11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活力,但阅历较浅,容易冲动,行事不计后果。12中小学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从小以成绩论英雄,缺少法律知识。
第二篇: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黔教办法[2009]41号)文件、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毕地教办法[2009]36号)文件及纳雍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纳教字[2009]21号文件要求,我校从通知之日起至3月23日前深入各校点进行实地调研,特作如下调研报告。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高度重视“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省、地、县、乡的有关要求、把“中小学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抓好了这次“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工作。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抓好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中心学校成立了全乡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明贵(中心学校校长)
副组长:田维均(中心学校副校长)
侯基权(中心学校副校长)
成 员:中心学校各办公室负责人
各片中心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学校行政办,宋安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丁贵云同志为工作员。办公室负责抓好全乡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资料管理工作,并负责这次“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资料上报 1
工作。
三、调研内容
1、本校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7]10号),省12个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黔教法发[2001]451号)和《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黔教法发[2006]318号)文件的情况。
2、本校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和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情况。
3、本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情况及其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情况。
4、本校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及其效果。
5、本校法制教育“四落实”(教材、计划、课时、师资)情况。
6、本校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把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作为法制教育骨干学科,充分挖掘这些学科的法制教育内容,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情况及其效果;在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中挖掘法制教育内容,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及其效果。
7、本校开展法制专题教育的情况及其效果。
8、本校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的情况。
9、本校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及发挥作用的情况。
10、本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建议和对策。
四、调研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就要深入的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
质。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这一群体的法制宣传工作又显得愈发的重要。
第一,这是由青少年这一社会群体在国家发展法制社会长远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决定的。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既是建设完善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第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物质条件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小学的法制安全教育存在着缺陷。
因此,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在青少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
五、本次调研的方法
1、理论探索与实证调研同步
青少年是特殊的群体,也是个复杂的群体,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包括在校学生,闲散在家的适龄群体进行了调研。同时还对这一群体相关的家长,老师等进行了适当的调研。在从事“实地调研”这一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还适时地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适当的“理论探索”:一是在总结现有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一教育的内在规律性及其有效方法论。二是从自身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规范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当地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尽可能真实的界定和评价总结。此次调研以这两项探索性的理论建设为线,使得全面系统地而又实际的把握当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状况,提升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水平,进行最终的总结分析。
2、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依据本次调研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对收集的材料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六、当地中小学生的法律能力现状
1、传统势力的思想对学生的法治思想形成阻碍极大。很多学生面对社会常见的纠纷的解决上受传统势力影响很大所以他们的解纷方式与整个社会显得极为协调,很少涉及法律途径的运用。这一方面
虽然可以起到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某些传统和习惯的延续和继承,但是在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值得每个的人关心和注意,因为如果这一代学生缺乏现代法制意识,那么整个中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就会大大下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也会放慢整整一代。
2、价值取向的局限降低了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同度。学生把升学当作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是升学率肯定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不可能太高,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必须把“成人”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升学率低就会有很多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所以合格公民的树造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七、改善当地法制教育现状和提升当地中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首先,丰富学校法制教育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作用。
1、寓法于教。发挥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这种课堂既包括平常的德育和智育课又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班团活动。长此以往,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打造具有丰富法制内涵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将学校法制教育与上级有关组织的“法律进校园”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法制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欣赏法制图片;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法制知识竞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以学生分组为单位分别到法院、公安局、派出所和看守所等单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帮助学生认清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体会到法与自己的关系,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增加实地教学的效果。
其次,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和社会有关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
第一、制定本地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局面。这种纲领性文件最起码应该包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小
学生法律素质提高所需的社会氛围与学校法治文化环境;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政府和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培训教材配备。
第二,有关司法机关应该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加大承担针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从长远来看,只有搞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才会缓和。司法机关不仅应该做好国家有规定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又该从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创新教育宣传的方式,坚持“送法进校”等传统。
第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家庭是社会整体的最小组成单位,学生的许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具体的知识都最早来自于家庭,法制教育也不例外,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但是从实际考虑当地家庭中的家长自身法律素质不高,所以教育过程中力不从心。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针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不仅仅关系着一代人的法律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下一代。这就为我们的全民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站在对民族和国家负责的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从而从侧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2009年3月24日
第三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了
“三位一体”的格局。但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逐年增多且有向团伙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还未引起各级的足够重视,教育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普遍淡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较弱。
(一)基本经验
1、学校主导,突出正面教育。目前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主要利用思想政治课来进行,与学校德育教育和依法治教紧密结合;利用第二课堂、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2、部门联动,确立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家庭联系卡,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制度化的格局。充分发挥教育、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广泛发动,开展各种活动。一是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如制作法制黑板报、手抄报,召开普法主题班会会、报告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图片展,组织有奖征文、法制文艺汇演,建立青少年交警学校,开设学生模拟法庭,参观监狱劳教所等;二是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重点整治,学校和派出所紧密配合,净化校园内外治安环境。
(二)存在问题
青少年法制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消极作用。青少年易于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和影响,社会上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都会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中来,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青少年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效果。
2、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着误区。一些地方和学校(包括大学)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单调乏味,教育效果不大。
3、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不利影响。由于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的规范化公共活动场所不足,对社会上闲散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并缺乏抓手,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些部门和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影响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政策缺位。“五五”普法规划对学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的明确要求,但在教育系统的教学大纲上没有具体规定,各中、小学校没有统一的法制课课时,没有统一的法律教材,没有专门的法制课教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缺乏政策层的支持。
3、制度失范。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如法制副校长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教学讲评制度等,但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学校只是摆样子、走形式,还缺少统一、有效、便于考核和操作的制度措施保障。
4、形式陈旧。虽然有一些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如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文艺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时间和空间有限、方法传统,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学校采用的集中辅导讲座,不分对象,不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为进一步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部门重视。学校、部门领导及学生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认真落实和开展“法律进校园”的各项工作,同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2、明确职责。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参与。一是配备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二是组建法制教育讲师团,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心理辅导室;三是组织律师和法律志愿者,开展“法律进学校”等活动;四是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暨帮教基地,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青少年;五是建设青少年维权岗,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3、教学规范。按照中央精神和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统编通俗易懂的教材并列入考试内容;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组织培训和考核。
4、工作全面。在紧抓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放松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大学生、社会青少年、“两劳”释放青少年等处于法制教育工作真空地带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活动、青年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各种抓手,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法制教育。
5、创新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阵地,通过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和网络的负面影响,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二是学用结合,让青少年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树立法律意识,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县普法办)
第四篇:小学法制教育现状极其对策思考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极其对策思考
党的xx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学生法律素质(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依法治国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科学素养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法制教育既关系到法律知识、法治思想理论、法治的价值观念的普及,还关系到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
一.学校法制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
1.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重视抓考试学科教学,而忽视德育工作。可谓:“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法制教育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挥之不去,升学率几乎成了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败唯一的评判标准,虽然多数学校领导也认为法制教育重要,但因为法制教育没有被纳入教学大纲,无奈之下只得
忍心割爱。
2.眼下中小学大部分政治教师可能都从来没有专门学习研究过法学和法律,相关知识缺陷很明显,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只会照本宣科,日常缺乏生动、灵活、务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致中小学法制教育成了纯粹的法律知识灌输(甚至成了十足的说教),对此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热情。
3.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错误认识是“法制教育更适合用来转变差生”,而放松了对一般学生的法制教育。其结果妨碍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健康发展。殊不知,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只有全民对法治的认同和对法律的敬畏,我们国家才可能实现真正、全面、可持续的“依法治国”。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非常明确:“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可见,法制教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转后”观念是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误导。
4.必须看到,“四落实”是形式要求、是规范中小学
法制教育的基本面。而真正的内容和实质应该是,学校法治水平必须达标,即:所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具有合格的法律素养。既然遵纪守法属于德行,那德行说到底是被感染的(环境塑造人、身教重于言教,说教是在亵渎教育)。
二.对策:
1.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必须明确,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法制观念,并非仅仅出于减少和控制在校学生犯罪率的需要,它更应该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根本。
2.从宏观来讲,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尽快组织编写《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师读本》,给从事学校法制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套合乎师资培训用的普法教材。应该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参加普法培训,全面、系统地提高法律素养,这是教育部新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
3.在中小学必须围绕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特点等来进行法制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述法律常识,通过言传身教,确保教师能够形象生动、卓有成效地上好每一堂法制教育课。
4.调整学校法制教育目标:(1)学生能够尊重法律法规并用心学习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2)教师能够模范地掌握、遵守、捍卫法律法规;(3)学校领导能够在办学和管理学校时严格地依照法律法规(第一个目标调低了要求——由培养学生法律素质改为学生能够尊重法律法规并用心学习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后两个目标是新增的,以突出教育时榜样的力量以及环境的作用)。
三.目标:
1.问题的意义——要将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突出它的严重性(对现实和未来来说都非解决不可),并让事实来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不可收拾!
2.研究的意义——由此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找到化解问题的路径,并让事实来证明这些方法既
可靠又可行、这些路径依稀可见,只要努力,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3.让读者有满足感(有明显突破),有望解决问题、有望长足发展。
4.真实可信、对现实有指导意义。
5.体现平衡、兼顾、周到的思维方式,促进教育自身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6.研究必须纳入教育发展研究的总体框架,根本目标是确保学生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派出所的同志按照县局的部署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就中小学生应如何遵纪守法,如何保护自己,通过一些案例使大家有一些启示。希望大家认真听,确保自己有所收获,为自己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扎实的法律基础。
第五篇:如何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现状进行法制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现状进行法制教育 作者:王翠健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2期
一、树立一线教师的法制教育意识
一线教师是直接接触和教育学生的,技工学校应该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重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进行普法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完善法制教育阵地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阵地建设
要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工作计划、有辅导教师、有活动场地、有规章制度、有检查评比,切实抓好技工学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
2.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为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各技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黑板报、大型橱窗等宣传阵地,号召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及争做守法公民的进程,力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教育阵地建设
学校也可以组织法律意识强、法律知识丰富的教师担任法制辅导员,并有组织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法律知识咨询室,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技工学校的学生科和团委,应该互相协调,共同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教育活动。以法制教育为主体,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激励号召技工学子,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学校应该紧紧围绕“依法教育,依法治校”的主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寻访烈士足迹”等活动;也可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反对邪教系列活动;或者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禁止赌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定期邀请知名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报告会。
四、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技工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可由班主任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性,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办家长法制夜校,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每年举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聘请学校的法律顾问,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辅导报告,或聘请有关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家长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和正确手段教育孩子,懂得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抓好子女的法制教育,做到及早发现问题,有效减少并遏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滋长蔓延,使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起普法平台
1.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
学校可充分利用黑板报、艺术长廊、广播、电视录像等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发挥黑板报这一宣传阵地的作用,规定班级每月出两期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充分发挥艺术长廊的宣传功能,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广播设施的作用,利用中午及周一课间操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最听班主任的话,班主任最有说服力。利用这个优势,可规定每个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关于法律教育的主题班会。发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道德故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违法案件,引起他们的警醒,加强道德法制教育。法律教育经常挂在嘴边,可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多组织相关的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班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加强团委组织建设
学校团委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健康有益的活动,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挥班级中团员的积极作用,号召他们做遵纪守法的典范,从而带动全班学生遵纪守法。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起到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法制教育,通过教师的师表形象,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全校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氛围。
(作者单位:平度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