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
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方法指导: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征或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或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有时是通过假象来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靠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事物的性质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而本质则是比较稳定的。掌握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别与联系,将会大大提高解答这类题目的成功率。例题释疑:
例1(2000·全国卷)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势力的公开较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班牙内战根本属性(本质)的认识。内战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内战的双方和双方的支援者却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内战的目的不是一般的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法西斯的或非法西斯的政府。透过历史的现象,通过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我们才能得出B项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2(2001·广东卷)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因为这一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解除了封建生产关系束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无耻的掠夺。题干的要求就是寻找界定这一改革实质的主要依据。正确答案为C项。
例3(1997·全国卷)17世纪英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宣布为共和国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要求辨析表明历史事件性质的最典型的论据。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史论结合的思维能力,对课文重要历史结论的理解能力等。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掌握如何区分不同革命性质的方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制度,而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化,也就是决定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项。
第二篇:《怎样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怎样区分拟人句与比喻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掌握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
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比喻句和拟人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二)教学设计
导语:同学们好,比喻和拟人是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最常见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给文章增加文采,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但是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比较容易混淆。那么怎样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呢?下面我与你共同来学习吧。
首先请你来认识比喻句。
一、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句
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的地方,这种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二)比喻句的作用
比喻它可以描写出人或者事物的特点,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
(三)下面请你来看例句: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下面请你再来认识拟人句。
二、拟人句:
(一)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二)拟人句的作用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2、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三)下面请你来看例句:夜空中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三、小结
比喻句和拟人句都可以让句子更加富有情趣,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但是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意比喻句和拟人句,多写比喻句、拟人句,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文采,更有表现力!
四、判断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1.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好像一片片羽毛。
2.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5.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6.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笑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7.鲜艳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五、我也来试试!请写出拟人句和比喻句。
1、蒲公英
,在空中飘荡。(写成比喻句)
2、一阵春风吹过,小草
。(写成拟人句)
3、你自己也来试试造一句吧!
第三篇: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
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
顺德市大良区李伟强职业高级中学
王继雄
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是句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88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一条题目要求把“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这“几个句子”是: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这道题的答案之一是:“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但是,有的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把“几个句子”改成一个复句而不是单句,如:“十二年时间,他用双手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了大片森林,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很显然,这是一个复句了。可见,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是一个难点。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区分单句和复句的方法。
一、从结构上区分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结构,即只有一个主语和谓语(主谓句),或仅有一个谓语(非主谓句)。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有多复杂,只有一套句子结构的,都是单句。复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复句中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或主语省略句,分句间不互作成分。例如:
(1)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洗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赞赏的眼色。(介宾短语作状语)
(2)(3)吃一堑,长一智。
我认为“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是“它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突出优点。(复句短语作宾语)
例句(1)虽然比较长,中间也有两个逗号,但它只有一套句子结构,是个单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专家们递眼色”,“当
时”是个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句(2)虽然很短,但它却有两套句子结构,即有两个分句。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可理解为“我们”,均省略掉,“吃一堑”是一个谓语,“长一智”是个谓语,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是个条件复句。例句(3)带有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表面看很象复句,但仔细分析,却是一个单句。“我”是这个句子的主语,“认为”是谓语的中心词,“英语广播……突出优点”是个复句短语,充当宾语,整个句子只有一套句子结构,所以是个单句。
因此,区分单句和复句,关键不在于看句子的长短,关键在于看句子的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的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结构的是复句。
有些单句较长,结构较复杂,句中的某一成分单独抽出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但在这个单句中它只充当某一成分。这些单句很容易误认为是复句,分析这些单句时要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不要把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是复句。例如:
(4)新的科学不断出现,正是各门科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结果。(主谓短语作主语)
(5)(6)这个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主谓短语作谓语)我们大家都应该看到,这个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是一定会巩固起来的。(主谓短语作宾语)
例句(4)、(5)、(6)中的主谓短语,分别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所以都是单句而不是复句。
第二,不要把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是复句。例如:
(7)在工程师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规模宏大的水电工地。(介宾短语作状语)第三,不要把复句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误认为复句。例如:
(8)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复句短语作主语)
(9)达尔文的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复句短语作宾语)
(10)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复句短语作定语)
例(8)中的复句短语充当整个单句的主语,例(9)中的复句短语充当整个单句的宾语。例(10)主语的中心词是“事实”谓语的中心词是“为”,宾语的中心词是“明证”,句子的主干是“事实为明证”。复句短语“这一回……不恤”是事实的定语;复句短语“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消亡”是“明证”的定语。由于复句短语从单句中抽出来,加上表示句子的语调(句号、叹号或问号)就可以成为复句,如果不认真分析,很容易把含有复句短语的单句误认为复句。
第四,不要把有关联词的单句误认为复句。复句中的各个分句,往往依靠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连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但是,有些单句为了强调某一成分,也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不仅要看关联词语,还要分析整个句子有几套句子结构,分辨清楚关联词语的作用。例如:
(1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13)无论哪一种高妙的理论,也得受实践的检验。(14)无论他漂泊到哪里,总是怀念自己的祖国。例句(11)、(13)都是单句。例句(11)的“社会主义”是句子的主语,例句(13)的“哪一种高妙的理论”也是句子的主语。句中的关联词语起强调主语,连接主谓的作用。例句(12)(14)都有两套句子结构,因此都是复句。
二、从停顿上区分
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必须要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单句中间不一定要有语音停顿。
然而,有些单句,为了强调某一成分,或由于句子长,需要舒缓一下语气,句中也可能有表示语气停顿的逗号或分号。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这时停顿必须服从于结构上的分析。(1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7)因为饿,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例句(15)是单句,“人民,只有人民”是句子的主语。之所以要重复和停顿,是要强调主语。例句(16)也是单句,“他”是主语,谓语的中心词是“启示”,“人们”和“不应该……权威学说”是宾语,这是一个带双宾语的单句。例句(17)虽然很短,却是一个因果复句。第一个分句主语是“他”,谓语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有两套句子结构,所以是一个复句。
第四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练案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的决定因素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1.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题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方向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说法是错误的。“十二五”规划是由中共中央制定的,但它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后由国家机关来执行的,并非直接由中共中央来直接执行。④说法绝对化。因此选B项。)
2.当前网络文化方兴未艾,为我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党重视并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B.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全党
D.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B(材料主要表明我们党深入实际,与时俱进,接近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C(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故排除②③。)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确立起来的。“自身条件”是指()
A.它的指导思想
B.它的执政地位
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D.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4.D(自身条件是指党的性质。)
5.“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B(共产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说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其根本原因是()
1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C.中国共产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执政水平
6.A(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7.关于科学执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
B.是指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C.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是指中国共产党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
7.C(本题考查科学执政的含义,属课本基础知识。)
8.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
A.党要改变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
B.党不再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C.在领导和执政的具体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D.党应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
8.C(A、B、D说法皆有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9.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是地方换届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乡镇党委换届是否风清气正,事关整个地方换届工作进展顺利与否。历史经验,特别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每当我国遇到各种严峻困难时,我们党除了采取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外,总是同时发挥政治优势去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严峻经济困难,除了采取各种重大经济措施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模范作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这一观点的理解。(17分)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它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领导部署应对金融危机工作坚持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10.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亿万农民群众亲身参与了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日趋健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论述:为什么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7分)
10.(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制定正确、有效的规划、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研,了解民情民意,使规划、措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精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8分
1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调研制定十七大规划,能更好地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视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民主化。(3)调查研究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五篇:22历史和人民是为什么和怎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
历史和人民是为什么和怎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仍然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让历史来作出回答。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4007万,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正在逐步解决。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2008年,我们成功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功平息**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的分裂破坏活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实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正确的选择,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