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时间:2019-05-15 15: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第一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课程改革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它特殊的性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利用好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些尝试。

一、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新课程教学,让儿童也平等地和老师站上了探索的舞台。作为共同的参与者,师生都应该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老师来说,应该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

1.了解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兴趣需要

活动是儿童的活动,所以应该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实际。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儿童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得到儿童的喜爱,才能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贴心的交谈以外,我们还可以向同学、老师、家长询问,调查表反馈,个人档案袋搜集等形式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对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力、参与度有基本的把握。如在开展“家庭大联欢”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文化、爱好、性格、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做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参与要求,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的活动舞台不空缺一个角落。

2.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范围涉及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正因为如此,它的内容在区域上、时令上、深广上、构成上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它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若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并允许我们根据本地的实情,以及我们的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实际,适当地选择活动内容。比如,在“收获的感觉真好”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校园种植角的收获”和“果园的收获”等活动内容。然而我区地处成都郊外,虽花木众多,四季气候宜人,但却不是秋天硕果累累的形成之地。加上几乎所有的小学校都没有开辟种植角,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们放弃了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内容,而是把让学生到田野、菜地、花木园林去收获做为这一主题的活动内容。可以说,适当的活动内容,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准备更加充分,也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制定好活动计划。

有了心理上和内容上的准备,制定活动计划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一般来讲,我们的活动计划应该包括: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步骤、活动的评价方式、活动的注意事项等。当然,我们制定计划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序、有效,对于活动中的突发状况还是要随机处理。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要准备的,就是去参加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带的工具、食物、记录单、标本夹、收集瓶、包装袋等;要查询的资料、知识等。总之,准备的越充分越好。这样,不仅方便活动顺利地进行,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有深切的体验。

二、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

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如在对“认识我的学校”“秋天的发现”“种子的探索”“夜空的秘密”等主题的探究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们也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

另外,我们还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有充足时间。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四十分钟一课时的制度,就造成了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晨会时间,队会时间,或者将一个活动分成上下两场。总之,尽量地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如在开展“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时,孩子们除了利用课余时间来认识新朋友之外,还在老师安排的一周晨会、口语交流以及班会时间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自己介绍给了别人,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三、创设开阔的活动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然后再在这多彩的人生舞台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中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这块最广阔的生活舞台。

四、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一般我们的活动都分为几个板块,除了课堂外的活动形式,对课堂内的活动形式我们更应该精心设计,力争做到每一个活动板块都有一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如在进行“春天的盛会”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以寻找春天(室外活动)——欣赏春天(画面展示)——走进春天(布置教室)——赞美春天(准备节目)——歌唱春天(表演联欢)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从春天中去,到春天中来,用他们的身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妙与神奇。由于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不同的形式,因此,孩子们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参与兴趣,他们不仅把春天带进了教室,也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节目献给春天。春天的诗歌,春天的歌舞,春天的游戏,春天的服装秀,春天的动物节„„整个活动舞台热闹非凡,其乐融融,真不愧是春天的盛会。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

问、调查,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等,都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活动舞台,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

五、进行合理的活动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我们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还要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我们同样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一般我们都从这方面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1.参与的状态。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用“高兴”“一般”“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此外,我们可以用累积分的形式,给参与了的孩子加分或添加他们喜欢的符号(花、叶子、瓜果、星星)收进他们的资料袋,或制成表格张贴出来,让他们随时了解自己的参与情况,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参与的时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节的室外活动,我们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张参与活动的时间表,既能起到评价他们参与活动情况的作用,也能督促他们把活动继续下去。

4.参与的品质。我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如在对“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进行评价时,有的孩子因为达到了以上的标准,和组员合作制作了飞机,在玩耍过程中,发现了风和飞机之间的联系,知道了怎样才能飞得又远又高的道理,体会到了小组合作游戏的乐趣。

5.参与的结果。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活动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的狭窄。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活动教学的新天地。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模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xxxx》本主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说教材

《xxxx》选自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x)单元,第()个主题。这个主题主要是想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活动去获得知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觉发展不够充分,思维想象非常具体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善于机械记忆。因此,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体验到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

2.培养孩子们在班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相

关的知识和经验。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互动让孩子们感知xxxx。

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对xx的喜爱之情,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

造性。

3.在课堂上容讨论法、情景再现法等形式为一体,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四个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实践体验

3.谈话交流

4.提升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线索,为使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设计了言简意赅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线索清晰,一目了然,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

(以上内容,请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第三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感到活动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在这是谈炎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关系天整堂课活动的开展。

例如:我在上《夸家》这课时,在两个班都进行了同样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二(2)班的孩子没有准备关于家乡的材料,课堂上公靠老师的引导、介绍,形式显得很单调,教学效果也不好,而二(3)班的孩子却准备了许多素材:有的孩子带来了家乡的照片,有的带来了图片,甚至有的还带来了家乡风光的VCD光碟,有许多老师都没有准备的东西,这些小家活却找到了,这让我在感慨学生潜力的同时,还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同样要引起老师的重视,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

二、活动设计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善于在活动中进行教育

四、正确对待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摘要:孩子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要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

关键词:体验;生活素材;开放性;生活性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一、教学内容以生活背景为主,以学生生活背景搭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将教材硬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将生活与教材相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品德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的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然后组织学生到家乡的主要街道、工厂等景点实际参观,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对家乡发展变化的直接经验和体会。以此培养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和搜集整理资料、分享成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如:在《彩笔绘家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憧憬家乡未来、做家乡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设计了“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家乡未来我描绘”、“家乡未来作品展”三个活动。

“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未来我描绘”活动是一项动手表达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描绘家乡美好未来的欲望,引导学生用绘画、小制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家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

“家乡未来作品展”活动是一项合作交流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激发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开放性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这一些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情感的教育,学生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给学生自学、创新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大自然,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在《我做小导游》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等,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活动。

“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家乡的有名的景点去开展调查。如《文昌阁》、《大沽河风景区》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了解家乡的资源、环境和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我当小导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导游活动,通过我当小导游活动,充分介绍家乡的资源、风俗民情、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小导游收获多”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做小导游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进行交流,于同学分享感受及成果,并总结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参观调查、模拟导游、交流收获等一系列的贴近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不由得想到赞可夫说的那句话:“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是啊,讲了又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

参考文献:

[1]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

[2]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课标复习题

品德与生活课标复习题

一、填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2、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显示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追求)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3、以(活动)为教和学是这一课程的基本形式。

4、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主动建构)来实现的。

5、本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6、(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7、(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8、(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 和基础;(愉快、积极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课标5页)

9、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4、本课程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

二、简答题。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答: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四方面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答:

(一)情感与态度。

(二)行为与习惯。

(三)只是与技能。

(四)过程与方法。

3、四个方面的内容(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分别有哪些具体内容?要说具体。

答:健康、愉快的生活包括:(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愉快积极的生活包括:(1)愉快、开朗。(2)积极向上。(3)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包括:(1)学会做事,学会关心。(2)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3)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包括:(1)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2)设计与制作。(3)勤于思考,学习探究。

4、本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

5、本课程追求多元评价,请阐述多元评价指哪些方面的评价?

答: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积极鼓励儿童自评、互评,鼓励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广泛参与;尺度多元,尊重差异,渠道多元,力求准确、全面的评价儿童。

三、论述题。

1、结合本课程的评价建议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程实施的好的评价建议。答:本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主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追求多元。但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综合利用。

下载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策略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策略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 【内容摘要】: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下,我作为一名教师也积累一些《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经验。如何实施好这门......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当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以......

    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感★

    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感 品德与生活是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它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孩子们和每一位教师......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年级三个班在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班各方面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 第一主题单元 自己拿主意 一 、 让我想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2.培养学生独......

    教学设计品德与生活

    翼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一单元第二课时 我上学啦我和同学交朋友 教学目标:认识新的同学,知道同学的姓名。 教学重难点:教会小朋友与同学交流,让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 教......

    品德与生活教学心得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