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
昨日,泸州一学生家长通过微博,晒出了孩子开学的第一课:安全。不过,这堂课程所讲的内容却让网友觉得有“雷人”。因为,在新出台的《泸州市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出现了一条特别的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
新规
“不准别人触摸私密部位”雷翻网友
昨日是泸州市中小学正式开学的第二天,泸州的中小学都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宣传新出台的“泸州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这“十不准”除了包含了“不准在放学路上逗留、打玩、乘坐无载人资质的车辆”等常规内容外,第六条规定“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让部分网友大呼“雷人”。
为此,网友还将新“十不准”的文件照片发到微博上,“这是真的吗?求证!”一时之间,这条特别的安全行为新规,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
质疑
“私密部位”出现在新规中合适吗?
一些网友认为,对于不到18岁的中小学生来说,“私密部位”虽然表达得比较隐晦,但这种用语出现在全市的中小学安全行为“十不准”中,可能不大合适。甚至有网友以“雷人”、“节操掉了一地”等网络用语,对此事作出评价。
同时也有网友担心,这种规定出台后,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可能不大好给孩子作出恰当的解释。即使要解释,也难免会有些难为情,“我们对小孩子的教育观念毕竟还比较传统、比较保守。”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支持,并举例说国外一些国家早就有这样的规定。比如,英国就在他们的“儿童十大宣言里”提出:背心和裤衩包裹的部分不能让别人抚摸,其实和这个规定是一个意思。还有网友认为,让孩子们尽早了解、学习这些安全常识,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受到猥亵和性侵的悲剧发生。
回应
为让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就此内容采访了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作出这种规定,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才针对泸州市各中小学出台《泸州市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
该负责人解释称,至于第六条所提及的“不准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在安全行为意识宣传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们会告诉学生。“该规定中所指的‘私密’部位,就是背心和内裤遮挡的地方”。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基于当前国内多次出现的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的案例,将其纳入安全行为的范畴,主要是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确保公共安全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人们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政府造福一方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公共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为人民乐享发展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势在必行。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组织者,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在调集资源、组织力量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保障公共安全建设中,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
完善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生产、卫生、交通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和保障不及时造成的,这就在无法控制的天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祸的因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牵涉面广、投资量大、收益小,因此,政府不但应在财政预算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同时还应有效调集、调控社会资源,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安全事故防范的屏障。
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要做好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要鼓励和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竞争压力,或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都不到位,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适当扶持,增加投入。同时要求或帮助企业做好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
公共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健全、完善、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政府既要强化自身公共安全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强化行政部门安全监管职能,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尊重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到对于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及时反馈、妥善处理。
公共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由诸多方面组成,由多种力量维系,由多个体系保障,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始终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进行下去,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不单是维稳行为、管控行为和部门行为,更重要的是执政行为、人本行为和社会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面临诸多问题,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倾听、重打压轻疏导等管理理念长期存在,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简单粗暴等情况,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外地人与本地居民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等等的深度隔阂,甚至引发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要从理念、制度、方式上实现创新,突破社会管理的“瓶颈”。
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在一些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着“被动式管理”、“单向约束”等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使人民群众经济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优越感、生活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愉悦感、保障上有安全感。
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管理中政府采取“包打天下”、“单打独斗”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各管一段”互不衔接和“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等问题,越位、错位与缺位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在社会管理中,有些领导干部还是习惯于运用高压的“硬”手段,不习惯用沟通协调、道德约束、自律互律的“软”手段,容易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的激化,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创新社会管理,要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从习惯于事后“灭火”转变到源头“防火”,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转变到重视运用经济、文化、行政、道德、科技等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乞丐可入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我们见过太多的收荒匠、推销者莫入的提示标语,却没有见过乞丐拾荒者请进的牌子。杭州图书馆的态度实在让我们感动。但仅仅是感动怕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反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杭州图书馆的好恰恰反衬出我们其它图书馆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办图书馆到底为了什么?图书馆是为谁办?图书馆的开办精神是什么?
——开办图书馆需要包容的精神。
图书馆的包容性是知识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图书中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权利限制别人获得这份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份遗产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它并不会像金银珠宝一样,多一个人分每个人分得就少一点。越多的人来分享这个遗产,这个遗产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会增多。
图书馆的包容性也是由图书馆功能决定的。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为学习的人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传播得越多越广,来图书馆学习的人越多,图书馆的功能就越是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读者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包容会增加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和负担,会影响图书馆的“有序”运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包容,受到感化的人越来越多,文明的人越来越多,讲秩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让图书馆越来越有序,也会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越来越文明有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包容精神的图书馆只会只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的精神。
图书馆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图书馆经费来源决定的。我国的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投入,一是社会捐赠。这决定了图书馆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个人的,而是属于全社会的。那种把图书馆当做是一部分人的财产,把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当做特权的做法,是保守的、自私的、狭隘的,是一种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严重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向背离的,必须坚决给予批判和抵制!
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由世界潮流决定的,美国、以色列、英国„„,强盛国家的图书馆无不坚持公益精神。要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坚持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如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知识是教育权利的一种延伸。无论贫穷富贵,无论他来自何方,无论他的从前和将来是什么样子,图书馆都应该大开方便之门,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读者。为全社会建立的图书馆必将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从而为解决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开辟新的渠道。
坚持包容和公益是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越是这样,坚持才显得越可贵。这样的坚持还有赖于读者的配合,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换来读者的感动、体谅、支持,这种精神才能长久的发出耀眼的光芒!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阳光沁入每一个人的心田
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十全十美是幸福;有人认为适可而止幸福;有人追求名利双收,位高权重,以为这才是幸福;有人却认为随遇而安、乐享其成,这也是幸福。幸福,不过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然而,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我们却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试问,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幸福都难以实现,何谈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
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这就正如断臂的维纳斯能给人更多美的享受一样。这样一种生活哲学也与奥地利着名作家门罗的名言不谋而合--幸福应该是带有缺陷。心里健康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晴雨表”,要积极正确的幸福观,打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重建转型时期的价值体系迫在眉睫。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着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他用独特的整体社会学视角,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然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社会整体的道德就面临巨大的“空窗期”。如今,这样的情景再次上演。目前,我国正面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并进,人们普遍处于焦虑迷茫、不知所错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道德美德成为治理转型“阵痛”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小病小灾,打针吃药就能治愈,但如果一旦并入膏肓,哪怕“亡羊补牢”,也“尤未晚矣”。如今,遍布周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类的事实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者有之、自暴自弃者有之、妄自菲薄者有之、仇官仇富者有之、骄奢淫逸者有之„„以上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都凸显了加强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心理疏导,利用心里机构、学校等对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挫折教育和心里品质教育,此其一;要建立心里疏导体制,搭建系统而全面的网络化平台,此其二;要完善心里咨询等方面的立法,尤其是要保障弱势群体,如精神病人、受灾民众等,赋予他们合法权利,保障其权益,此其三。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世界着名短篇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描述。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加强心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要重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要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于此才能真正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健康幸福的生活如绚烂的阳光,洒满大地!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的深情阐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回首近代以来,瓜分豆剖的危险、亡国灭种的阴霾、“东亚病夫”的歧视„„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再次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群众期盼。个人敢做梦,国家能圆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人民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北京的长安街,取盛唐之意,贯穿于建国、复兴二门间,谓之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纳入标准与政府担心的矛盾统一于人民利
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中如画般的景色,现在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无忌惮地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攀比并炫耀般的过“高品质”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废气、毒气,尤其是PM2.5,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PM2.5作为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一经出台,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初衷在于提供环境治理措施的可靠依据,监测并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治理,以改善大气环境,维护人体健康。而地方政府则担心空气质量不达标,增加环保部门的环保压力。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矛盾对立面在于监测PM2.5初衷考虑的是人民利益,而地方政府的担心似乎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将PM2.5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是希望通过监测数据,动态跟踪等手段将大气污染的元凶抓住,以便于为治理措施出台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的目的,更多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从表面上来看,地方政府关于蓝天数减少,空气质量不达标,面子上过不去,给环境保护工作增加压力等担心更多考虑到了政府的利益。二者看似是对立的,实则不然。
地方政府的担心核心也是考虑到群众的利益。地方政府的担心不无道理,以往的环保报告往往比较笼统的阐述空气质量,如优、良、中、差,或轻度污染、中度或重度污染,对于具体数据没有阐述,如若对空气质量进行量化分析,从感官上来讲会强化其负面效果,可能会引起群众恐慌。而监测对于环保部门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群众满意的空气质量条件,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甚至冲突。因此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来讲,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既然二者统一,无论是标准的出台还是政府的担心,落脚点都在于保障人民群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一标准,奔着最终的目标,科学执行这一标准。在保证群众知情权的同时,也为大气污染的治理贡献科学数据。也不枉人民群中的期盼,满足群中的空气质量诉求。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治理大气污染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治理大气污染,唯有先科学规划空气质量标准,这是让国人生活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世界里而迈出的第一步!
公务员考试申论:跳出“一亩三分地”才有一体化
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告别人为配置资源的老路子,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合作共赢
从两会到现在,“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是个社会热点。日前河北出台新型城镇化有关政策,提出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与此同时,京津两地积极推动 “双城”交通一体化,高铁、地铁、公交“一卡通”已经提上日程。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前行步伐。
总书记在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时,强调应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首都功能的调整疏解,通讯、交通设施的统一连接,意味着行政资源、民生资源和市场资源将突破已有行政区划,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优化配置。那么,如何真正跳出“一亩三分地”?如何把资源切实配置好?
实际上,就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现实课题而言,从区域发展平衡,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再到克服日益凸显的“城市病”,谁也不可能唱好独角戏。而且,从以前京津冀合作的经验教训来看,“抱团”之路的曲折与艰难,与“一亩三分地”的思想障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行政壁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益羁绊等密切相关。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从政府方面而言,亟须以全局眼光、系统思维,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线的分割式治理体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作用的协同式治理体系。不仅在施政观念上打破“一亩三分地”,也应体现在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实践中。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绘制出三地发展的大蓝图,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市场环境等方面形成具体支撑。只有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机制,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另一方面,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操盘者,其决定性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决定了分工协作的未来。客观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城市定位的差异,不同城市对于行政、民生资源和产业的转移,存在诉求上的差异。目前,北京发展走到了一个拐点,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多重压力;天津需破解产业升级等难题;河北钢铁等“两高”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北京如何通过“舍”而后“得”,天津如何做好“加”与“减”,河北如何实现“转”与“调”,说到根子上,还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
最近,廊坊市市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廊坊并不会盲目地接收。他们将从企业清单中精心筛选目标,避免低质低效项目进入。实际上,对发展路径的选择,恰恰说明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大洗牌中,地方政府再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应按照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胃口”、产业经济规律来办事。简言之,就是告别人为配置资源的老路子,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是产业调整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功之要。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打破条条框框,协同方方面面,以改革逻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个积极性,就能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课题提供示范和样板。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追求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意见》提出,要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核心任务,这让7800万江苏人看到了一个钱包更鼓、生活更有保障的美好未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谭颖说。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2013年1月20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参加省“两会”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话深入人心,“民生追求”成为省“两会”的热门话题。
【标准表述】
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机制,社会保障对于提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就是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扩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制度接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现实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意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包含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培养良好的就业能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未来江苏省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在促进稳定就业、素质就业、平等就业、体面就业、创业就业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五位一体”就业新格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措施]
要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除了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增加保障性收入外,重点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坚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加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职工劳动报酬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同步提高;
二是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
三是着力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预警和保证金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
四是着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总之,就是要我们坚持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核心任务,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既尽力而为,加快推进,又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篇: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一:阳光政府与责任政府
【关键词】
转变政府职能 三公消费公开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听证制度 行政问责 四项基本制度 权力监督 权力阳光运行 科学决策 问计于民 政府节约 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
【背景链接】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不仅是公众的基本权利,更是责任政府的基本义务。
阳光政府的四项基本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
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包括: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二:整治庸官懒政与公务员道德建设
【关键词】
廉洁政府 高效政府 政府工作作风 政府形象 政府效能 治庸风暴 问责机制 公务道德 思想教育 科学选拔领导干部 政绩观 绩效测评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舆论监督
【背景链接】
公务道德是促进公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的一系列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2011年来,“庸政”、“懒政”现象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各地掀起了治庸风暴。武汉市以“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的“治庸问责”行动,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并开通“治庸”投诉热线,接受群众电话举报投诉庸官、懒官和散漫官,还专门设置一个办事机构,称之为“治庸办”。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三: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部门微博群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表达意见 阳光行政 政务公开 打造透明政府
【背景链接】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并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网络问政全面展开。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被选为网民关注的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10大经典案例。微博对社会生活和政府行政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45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15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标准表述】
第一,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
第二,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第三,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政策的执行。
第四,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
第五,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的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四:水利建设与防灾减灾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抗旱减灾 自然灾害 水资源管理 水利建设 灾害防治 节约用水 水价调整 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年7月8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五: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人才强国 提升国家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
【背景链接】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1年10月,全球信息技术经济创新“教主”、苹果CEO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对乔布斯现象的思考,中国也不例外,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离去如乔布斯这样引发人们自发的缅怀和深思。对于中国而言,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也在做着全方位的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与飞越,需要乔布斯这样的领军人物。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不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六:收入公平与税收制度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二次分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说: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011年7月1日,******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七: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诚信 落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9月6日,******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行为的土壤。——******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八:慈善事业公信力
【关键词】
慈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 诈捐门 陈光标现象 慈善透明度 慈善账目公开 慈善组织体制改革 慈善监督 道德规范
【背景链接】
2011年,慈善事业丑闻频出。6月,微薄炫富、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几乎成为慈善****的代名词。8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合作项目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竟为年仅24岁的主席之女,而青基会面对慈善****的质疑,欲说还休的态度,让中国慈善事业雪上加霜。9月,宋庆龄基金会面对****质疑也犹抱琵琶。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份到9月份,官方慈善捐款数目锐减,部分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标准表述】
慈善机构在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真诚呵护公众的善心,不仅可以化危为机,推动实质性变革,重新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还能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整体的进步。
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三靠能力道德,四靠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九: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学术造假 商业欺诈 加强诚信教育 政府诚信建设 清正廉洁 完善法律 加大惩治力度 征信系统全覆盖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十:见义勇为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道德滑坡 提高公民素质 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社会 法律制度建设 证人保护制度 追究惩戒机制
【背景链接】
2011年,由于许云鹤事件被称为“天津彭宇案”,各地频现“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案例,“要不要扶老人”成为社会争议的话题;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后,18个路人经过她的身边见死不救,让她的生命之火慢慢黯淡……除了道德的谴责,缺乏好人有好报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是此类事件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汪洋
实际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需要制度保障。在道德谴责力量不够强的情况下,关键是要建立保障制度!——陈实
【具体措施】
第一,行政人员的问题。
行政的运作离不开人为因素,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运作的过程中,****行为给依法行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1.要严把“入口”,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并且要逐步提高门槛,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应至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可根据情况的发展,要求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中须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由人事、法制部门共同组织考试,对新录用的人员采用试用期的方式进行考查,经考查合格的人员,再发给其执法证件,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2.要疏通“出口”,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3.抓好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通过开展“文明执法”竞赛,评选“文明执法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执法者”等活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弘扬正气,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
4.所有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也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克服利益“驱动”。
第二,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改造,加强学习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法治教育,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加强为人民服务典型事迹的学习,树立“守纪律、讲奉献、顾大局”的观念,树立“执政、创业、为民”的思想理念,做廉洁的公务员。
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作好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的,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公众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
第三、加大监督力度。监督应是多方面的,监督抓好了就能做到“抓苗头,堵源头”,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1.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督,扩展监督范围,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防患于未然。
2.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争议和矛盾的协调,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化解执法矛盾,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打架情况的发生。
3.将行政执法监督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威。
4.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职能和要求的调整变化,将行政执法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行政执法机构及行政执法岗位。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
5.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工作,健全相关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主体资格、法定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办法;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受理人民群众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投诉,严肃查处违法行政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解决好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以及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四,加大对国家公务员的查处力度。查处要严,要狠,对不能够坚持依法行政的人员,包括高层领导,除了承担责任后果外,要按规定按章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是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
一是改变“倒三角”的工作体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设置。
二是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
三是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
四是要进一步改变依法行政工作的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国务院到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领导和监督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纵横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热点事件】
1.科研是一份事业——吴宇恩
2005年,吴宇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刚进入清华园的头一年,吴宇恩学业成绩不是很理想。大三时,吴宇恩曾在李亚栋院士的实验室体验一年,自己对李老师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李亚栋院士所承担课题前沿性强、难度大,对学生要求非常高。但就是凭着刻苦钻研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他以后来居上的成绩和稳扎稳打的实验成果获得了免试推荐攻读化学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成为李老师门下的学生,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学。读博期间,他攻破许多科研难题,在化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奋斗之路无止境,吴宇恩对自己的科研之路永远怀着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在自己长远志向的引导下,他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既定的目标。
攻读博士生的大门开启,他有目的地不断尝试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博士刚入学时,他便为自己设定了两年期限——在两年的时间里,他竭尽全力地看文献、写报告、解决科研问题,评价自己到底是否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努力的结果显而易见,吴宇恩慢慢领悟到了科研的快乐,并开始在本领域一些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这更加坚定了他投身科研的理想,“我要为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催化剂而努力!”
催化剂是推动化学工程发展的核心力量,化工领域内70%以上的工业过程都要用到催化剂,而中国市场上的催化剂90%以上都源自进口。读博期间,吴宇恩一直在思考中国催化剂的自主创新,致力于研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工业催化剂,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例如,有机高附加值分子合成的市场前景巨大,将其应用于香料加工的改进中,可将生产成本降低到原来的5%!另外,他自己所设计出的催化剂在高惰性醚键断裂中可表现出很高的活性,从而有可能在生物质能源转化中有重要的应用。
2.“平琴妈妈”事迹
今年36岁的欧平琴,恩施市舞阳办事处核桃坝村人。1998
年8月,欧平琴从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作为优秀特教人才被引进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至今。因患结核性脑膜炎,经抢救无效,于4月12日零时40分离世。
大冶市教育局副局长林中川致悼词时说,欧平琴在她16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坚守特教这个神圣岗位,为人师表,呕心沥血培育残缺的花朵,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一个又一个“折翼天使”的心灵,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
据介绍,16年来,欧平琴爱生如子,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好妈妈。她手把手教学生文化知识,教会他们生活;她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扮聋哑人与学生一起体会人间冷暖,教他们怎样勇敢地与正常人沟通;她的足迹踏遍大冶的每一个乡镇以及边远山村,家访了每名学生的家庭;她节衣缩食,用微薄的工资,给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垫付医疗费,给学生过生日,为特困学生80岁的奶奶买过年的新棉袄,为毕业生找工作,为创业的学生跑手续,就在重病昏迷中,她依然记挂着学生,她的爱就像滴雨甘露,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欧平琴16年如一日,把一批批残障孩子培养成了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她心
爱的孩子们,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她热爱的特教事业。她用爱刻画了一个新时代特教老师的楷模形象。“她是全市师德师风的标杆!”林中川说。16年中,欧平琴勤奋钻研,业务精湛,她的优质课、诗朗诵、舞蹈表演一次次为学校争得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大冶市首届“十大名师”、大冶市师德先进个人、大冶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
【经典短评】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得到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我们洗刷掉近代中国的百年耻辱,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展示出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它不因物质生活资料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繁荣而时过境迁。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并不是处处富裕,人人无忧。还有待开发的边、老、山区,还有辍学的娃娃、孤寡老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财力不济的现象仍然存在。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尤其在高科技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莫忘国耻。在认清国情的同时,更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找准位置。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发出自身的光和热,为民族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社会浮华袭来的时候,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看到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壮大,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主流。那些乐于奉献,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创业的人们才是时代的脊梁。认识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那些超越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贪婪与奢糜,则是寄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毒瘤。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更主要的是人的意志力的消退,啮蚀着共和国的机体。一切狂忘自大、作威作福、沉湎于纸醉金迷、贪图于享乐安逸的行为都只不过是借助浮华掩饰精神上的无可依托或颓废,是丧志的表现、时代的耻辱,为千夫所指,为百姓痛恨。坚信党和人民一定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清除。分清是非,就一定能够坚定信念,抵御诱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