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裁判的方法》读后感
读《裁判的方法》有感
《裁判的方法》,是梁慧星老师为“忠于法律正义的中国法官”而写的,因而整本书讲的都是法官如何认定事实,如何解释适用法律,如何审理、判决案件。全文共分为五讲,第一讲“民法解释学概述”,第二讲“法律解释方法”,第三讲“法律漏洞补充方法”,第四讲“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第五讲“利益衡量”。其中前三讲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后面两讲只是作简单分析。《裁判的方法》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读者更便于理解,更容易与文意联系。
第一讲,讲了民法解释学、法官裁判的逻辑、法官如何认定事实、法官如何处理法律问题、法律解释的意义、法律解释的分类等几个问题。
第二讲至第四讲,是根据第一讲中找法的三种结果而提出的三种法律解释方法。其中第二讲讲的是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学解释。第三讲论述了法律漏洞补充方法,此法是针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找不到现实的法律规则,而法官又不能由此拒绝裁判,故而有此法。此时法官只能创设一个法规来裁判此案,但也不是说法官是任意的创设。而是依据:依习惯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类推适用(采用类似案件的法律规则处理此案件),目的性扩张,目的性限缩,反对解释,比较法方法,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第四讲则是介绍了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
第五讲讲的是利益衡量,这也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按照实质判断加上法律依据来操作的。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在案情事实查清后,不急于去翻法规大全和审判工作手册寻找本案应适用的法律规则,而是综合把握本案的实质,结合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对双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作比较衡量,作出本案当事人哪一方应当受保护的判断。比较判断作为实质判断,在实质判断的基础上,将寻找法律上的依据。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即法学方法论,是法官怎样裁判案件,在裁判中如何适用法律,如何解释法律的学说。对于法官,是用来解释真实的案件;对于学者,是用来研究法律,所以又称法学方法论。民法解释学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方法规则的理论,是一种实用法学,操作性极强。无论什么庭法官办什么样的案件,均适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刑事、民事、行政的某些方法受到限制有所区别而已。(比如,在民事裁判中有类推适用,但在刑事裁判中不能适用类推,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刑事裁判适用类推,是因为两种实体法有本质差别。)
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主要是依据大前提、小提前、推论的逻辑公式,小前提是认定法律事实,大前提是引出法律规定,推论即得出判决结果。这也非常符合司法工作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顺序。这个公式非常重要,因为:(1)判决的逻辑公式是检验、鉴别、衡量判决在形式上是否合格的标准,判决书无论写得长短,一定要有大前提、小前提、推论,一个法律规则、一个本案事实认定、一个判决结果,这是任何判决都不可少的。判决书水平如何就是用该公式来衡量,法官工作也是用该公式进行操作。(2)是法律裁判区别于其他解决争议的方法的标志。比如调解,在法庭调解结案的情况下,要制作一个调解协议书。这个协议就叫调解,用合同来了解一个案件,双方当事人通过各自作出一个让步,达成一个协议,按照合同即可了解一个案件,可以看出调解书上也有本案事实,大家要对事实弄清楚,调解结果相当于判决结果,调解书上没有法律规则,不引出法律规则,因为调解结案不是根据法律规则解决案件,而是根据和解协议解决案件,调解结案不符合判决的逻辑公式,它根据协议即可得出调解的结果。因此,裁判逻辑公式是区别裁判和调解的一个重要标志。(3)法官作出裁判,是需要说服当事人和社会的,此时就是依据该逻辑公式。当事人收到判决书
后,自己去看判决是否符合规则,然后看法律适用是否正确,事实认定是否正确,当事人收到判决后总是从裁判的逻辑公式挑判决的毛病,上诉人在上诉过程中首先是挑小前题矛盾,即对事实认定有错误,然后挑大前题的毛病,法律适用不当,即运用法律是错误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错误,判决必定错误。当事人是用该公式衡量判决书,如果事实、法律适用有错误,案件在上诉过程中就有可能被改过来。法官用此公式说服上级法院,二审中上诉人将矛头对准了一审法院、法官,对准了一审判决。此时二审法官审理的是一审判决,他们也是按裁判的逻辑公式来衡量一审判决书。二审认定一审判决的大、小前提均没有错误,推论必定会正确,就维持原判。反之,就要作出撤销原判或发回重审或改判。
在这里,梁老师还提到了法官的内心确信,即自由心证,这实际上指的是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判断达到认定事实的过程,“自由”也并非“任意”,更不是说法官可以任意的进行判断。我认为,自由心证与后面的当法官找法却发现并无现实的法律规定或者有却不确定时,而需要自己创设一个法律没有的规则,有相似之处。即都允许法官有一定的裁量权,虽然梁老师说了此法仅限于民法中,但我个人认为仍有待商榷。如果我国的民法体系达到了德国、日本的程度,而大部分法官的素质也达到了英美国家的水平,那么,法官在裁判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设一个当前法律没有的规则还是可行的。然而,就我国目前来说,无论是民法本身的体系,还是法官的素质,都处于比较落后、低下。此时若推广该法,只怕会弊大于利,是不足以取。因而,我建议,法官创设规则只能在高等法院以上才能允许,至于中等以下法院的法官,则只能延迟到我国法官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
第二篇:掷铁饼裁判方法范文
掷铁饼、掷链球裁判工作流程
一、编制
(1)主裁判1人
(2)裁判员5人:内场裁判员1人、落点主裁判1人、落点裁判员人(2人协助判定落点、1人负责放置丈量反射标记)(3)记录员2人(4)管理裁判员2人(5)计时员1人(6)丈量员2人(7)服务员4人 中小型运动会
内场:主裁判1人、内场成绩测量员1人、记录员1人 外场:主裁判1人、成绩测量员1人、服务员1人
二、职责:
(一)主裁判:
1、执行有关条款、重点注意有关铁饼、链球比赛的各项规定。
2、领导本组成员完成工作。
3、规定旗示,记录符号,提出所需要器材,用具清单
4、检查场地、器材和仪器设备。
5、掌握比赛,控制比赛进程,处理问题
6、接收运动员,并向他们提出要求。
7、检查成绩并签字
8、监察内场裁判员的判决工作
9、听取技术官员,及时改进工作。
(二)裁判员的职责
1、内场裁判员
(1)掌握比赛时间,控制比赛进程。
(2)同主裁判协作,判定试掷是否成功,并以旗示表明。
铁饼、链球在圈内从静止开始,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内侧。掷链球时:
1、在预摆和旋转前的开始姿势中,运动员可将球体放在圈内或圈外地面。
2、如果链球球体触及圈内或圈外地面或铁圈上沿不判犯规。运动员可以停止试掷以便重新开始投掷。
运动员未违反投掷的有关规则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可将器械放在投掷圈、助跑道内或外边,也可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但必须遵守离开投掷圈的规定。
规则中规定:
※如果运动员在试掷中出现下列情况,判为投掷失败:(1)推铅球或掷标枪出手姿势不符合规定。(2)在进入投掷圈内并开始投掷之后,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
(3)推铅球时,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了抵趾板除内侧的任何部分。(4)掷标枪时,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助跑道标志线或线外地面。注: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
在圈内完成试掷,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要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该线后沿在理论上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2、落点主裁判的职责(1)管理落点裁判员
(2)负责判定铁饼或链球的落点,并以旗示表明(3)指挥服务员,将铁饼或链球送回内场
※第一次触地面时,触及了落地区角度线或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外,将判为失败。
3、落点裁判员的职责
(1)判定铁饼或链球是否完全落在角度线内沿以内和确切的落点位置。
(2)在分工负责各自落地区的基础上,2人协助落点主裁判判定铁饼或链球的落点,1人负责放置丈量反射标记(插旗)。
有关旗示的问题:(1)当内场裁判员将平举的红旗放下,退出投掷区,时限员开始启动计时器,运动员进入投掷区开始试掷。运动员试掷结束,内场裁判员立即走进投掷区,面向外场,将旗直臂上举,以示试掷是否有效。器械落地后,落点裁判员判定是否有效,有效不举旗。外场裁判员面向内场插好旗或拉钢尺进行成绩丈量。落点无效,上举红旗(3秒)以示落点试掷失败。
(2)内场裁判员红旗平举,表示禁止试掷。撤掉红旗,表示准许试掷,时限开始。上举白旗,表示试制成功。红旗表示失败。外场落点裁判员使用一面红旗。试掷有效不举旗,试掷失败举红旗。器械出界,上举红旗,然后指向出界方向。
(3)内外场旗示的配合,内场试掷犯规,由内场裁判员举红旗,外场落点裁判员不举旗。外场落点无效或器械出界,由外场落点裁判员举红旗,内场裁判员不举旗。如遇内外场试掷都犯规,内外场裁判员都举红旗。
4、记录员的职责 主记录员的职责
(1)核实运动员的试掷顺序
(2)记录、复读运动员的试掷成绩
(3)和管理裁判到赛前控制中心对运动员进行检录。检查记录员的职责
(1)监察主记录员的记录结果是否准确(2)独立记录运动员的试掷成绩 记录符号
成绩相等:如成绩相等,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相等,则以第三优成绩判定。余此类推。
5、计时员
当试掷时限剩下15秒时持续举黄旗向主裁判示意。
6、丈量员的职责
记录测量距离最小单位为0.01米。
测量(1)从球体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6、管理裁判员的职责
(1)检录工作
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号码(前后佩带),运动员不得拥有录像机、录音机、移动电话及无线通讯设备。并检查手上是否有绷带,应始终保证两个或更多的手指不能捆在一起。链球运动员的手套,除拇指其他手指尖应露出,手掌和手背部须光滑。
(2)陪同临时请假的运动员离开比赛场地,并将运动员带回继续比赛。(3)护送比赛结束的运动员到赛后控制中心。
第三篇:《裁判的方法》之读书笔记
《裁判的方法》之读书笔记
李宽
法政学院04法本(1)班2004664154
说句老实话,当初老师布置要写读书笔记时心里还有点抵触,但后来有时间能静静的看起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时,反倒一下子喜欢上了。记得刚看“裁判的方法”书名时,感觉这是和《民法总论》一样艰涩难懂的书,但读后才发现,这本我们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科书远比自己所读过的所有法学专业书都来得精辟、生动、通俗易懂。梁慧星先生并不是单纯的讲解理论,而是列举了大量贴近生活、为社会热点关注的案例来阐述他的观点,语言生动、形象,评论剖析精辟、深入浅出,使读者不但能轻易地理解了他所要阐述的观点,而且扩展了法 律的视野,学会了一些裁判的方法。我因此慢慢体会到当初老师的用心良苦。下面是我《裁判的方法》的读书笔记。
此书共分五讲,依次为:
一、民法解释学概述;
二、法律解释方法;
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四、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
五、利益衡量。前三讲重点阐述,后两讲简要讲解。
一、民法解释学概述
(一)什么是民法解释学:“民法解释学”又叫“法学方法论”,它是微观的学问,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属于一种一法律解释适用的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用科学。须说明的是,民法解释学的这一套方法和理论并不仅仅对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民事庭的法官有用,对其他审判庭如行政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也有用[1]。
(二)法官裁判的逻辑:我讲的法官裁判过程,是把同志们日常裁判案件的工作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从规律上,从适用法律的方法上,来寻找它的规律性。那么法官裁判的过程是如何呢?它是一个严格的逻辑三段论公式:T→R加S=T得出S→R。第一段:T→R(法律的规定),叫大前提;第二段:S=T(事实认定),叫小前提;第三段:S→R,是得出的推论。这个逻辑公式表述了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事实得出判决的逻辑推论过程,是检验、鉴别、衡量你的判决在形式上是否合格的标准,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官靠这个逻辑公式 1
去说服当事人,说服社会;其次,法官也是靠这个逻辑公式去说服上级法院)。
(三)法官如何认定事实:法官审判案件的工作有两类,第一种,认定事实,处理事实问题。第二是法律适用,处事法律问题。法官认定真实,只能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认定,但不是凭空的认定,需要根据程序法规定的证明手段。通过证明手段和方法来查明本案的真实①。但须要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需要审查,都需要认定,就如自认的事实和不争执的事实不需审查就可以直接采纳。除此之外的需要审查、需要认定的事实,都必须通过程序法上的证明手段才能作出认定。那么程序法上的证明手段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就是证据。我同意此看法。每一个法官认定事实都是从审查证据入手,就是审查这个证据是真的还是假的。通过证据来达到认定本案的事实。作者把法官对证据的判断区分为若干步。第一步,是合法性判断。第二步,真实性判断。第三步,判断证据的内容、意义。作者列举了大量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案例来讲解这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三步的判断,法官已经可以达到认定事实的目的。但对证据的判断工作还不算完,因为在一个案件的审理中,如果最后留下两个证据,都是合法的、真实的,各自的内容意义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两个证据的内容意义截然相反,法官只能是选择其中一个证据。选择保留哪一个呢?当然是证据力强的那个证据。
(四)法官如何处理法律问题:法官处理法律问题是从找法开始。找法,就是从现行的法律规则当中找到可以用来裁判本案的那一个法律规则,即用来进行逻辑推论的那个大前提。而找法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有,二是无,三是不确定概念。其一需要确定其适用范围,明确其内容意义,区分起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这一套工作叫狭义的法律解释;其二指的是法律漏洞,需要由法官自己创设一个规则,创设规则当然要依据一些方法和理论,这一套工作叫法律漏洞补充;其三虽有法律规定,但属于不确定概念,需要结合本案事实将不确定概念具体化,这一套工作叫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这三类工作加在一起叫广义的法律解释[2]。
(五)法律解释的意义:法律解释对法官裁判案件、处理法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进行解释就不能进行法律的适用,不能进行裁判。民法解释学就是研究法律解释的规则、方法和理论的学问。这是法律解释的意义。那么,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是什么呢?一,是法律的本性。这是因为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所表述的,而语言文字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二,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是因为社会生活
极端复杂,并不断变化,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新型案件。另外,法律解释也有它的可能性。首先是私法的本性。民法是私法,正是私法的本质决定了可以进行解释,因为它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其次法律解释的可能性还在于法官本身。法官不是机器,法官有他的能动性。法官生活在社会当中,有高度的法律素养,有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忠于法律,与当事人一般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即使让他创设规则,也不至于有什么害处。因此,由他创设一个规则来裁判这个案件,完全做得到,法官有这个能力[3]。而所谓法律解释的创造性,指的是法官通过解释创设规则,也称为“法官造法”。
(六)法律解释的分类:依解释者的身份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成四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裁判解释和学说解释。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法律解释方法
所谓法律解释方法,是指在找法的结果找到现行法上有一个可以适用与本案的法律条文后,为了确定这个法律条文的内容意义、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所采用的方法。本书作者把它分为四个类型,共十种方法。四个类型是:文义解释;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其中论理解释包括七种方法: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和合宪性解释。加上各自成为一个类型的文义解释、比较解释和社会学解释,总共是十种解释方法[4]。
(一)文义解释。文义解释,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文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方法。它的根据就在于,法律是由语言文字写成的。
(二)体系解释。所谓体系解释,指根据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上的位置,即它所在编、章、节、条、项以及该法律条文前后的关联,以确定它的意义、内容、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解释方法。它的根据在于,法律是由许多概念、原则、制度所构成的,但这许多概念、原则、制度绝不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依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体系,各个法律条文所在位置及与前后相关法律条文之间,均有某种逻辑关系存在。
(三)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对一个法律条文作解释时,从法律的起草和制定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分析立法者于制定法律时所作价值判断及所要实现的目的,以推知该法律条文的立法者意思的解释方法。
(四)扩张解释。扩张解释,指某个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文义过于狭窄,将本应适用该条的案件排除在它的适用范围之外,于是扩张其文义,将符合立法本意的案件纳入其适用范围的法律解释方法。其根据是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
(五)限缩解释。限缩解释,是指某个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其文义太宽泛了,超过了该法律条文、法律制度的立法本意,将本来不应当适用的案件包括进去了,于是应该把它的文义范围缩小到符合立法本意,将不应当适用的案件排除进去。
(六)当然解释。当然解释,是指某个法律条文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适用于该类案型,但从该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来看,该类案型比法律条文明文规定者更有适用的理由,因此适用该法律条文于该类案型的一种解释方法。其法理根据是所谓“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在我国法院的判决当中,暂时还没有看到运用这样的解释方法。
(七)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指以立法目的作为根据,以解释法律的一种解释方法。其依据就在于法律的目的。
(八)合宪性解释。合宪性解释,指以宪法及阶位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阶位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其依据是法律体系结构中宪法的最高阶位。
(九)比较法解释。比较法解释,是指某个外国的某个制度、某个规定或者某个判例来解释本国的某个法律条文的一种解释方法。其根据在于各国民法总是互相借鉴。
(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解释,就是把社会学上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法律解释上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解释法律[5]。
三、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法官审理案件,在查明案件事实后,找不到任何法律规则,现行法律对本案没有规定,这种情形就叫做法律漏洞。面对法律漏洞,法官是不能拒绝拒绝裁判的,惟有把自己当做立法者创设一个规则来裁判案件。然而法官创设规则绝不是任意的,首先要采用民法解释学的各种法律漏洞补充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创设规则。梁慧星先生认为,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八种。
(一)依习惯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找不到规则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方法是依习惯,包括交易习惯、行业习惯和地方习惯。如果当事人间或者当地有习惯规则,这个习惯规则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就可以用这个习惯规则来裁判这个案件,即用习惯规则补充了法官所面临的法律漏洞[6]。
(二)类推适用。类推适用是指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未有规定时,采用类似的法律规则裁判案件。类推适用的根据在于两个案件之间存在类似性。类推适用是各国法院裁判民事案件普遍采用的漏洞补充方法,但在刑事裁判中不能采
用(这是刑事案件的性质决定的)。
(三)目的扩张。目的扩张是指法律对本案未作规定,属于法律漏洞,为了裁判本案,找到这样一个法律条文,虽然按其适用范围和立法本意均不包括本案,但是用该条裁判本案符合该条的立法目的,因此扩张其适用,将本案包括在内,亦即适用该条裁判本案。这情形,扩张的依据不是立法本意,而是立法目的。
(四)目的性限缩。目的性限缩是指一个法律条文的文义太宽,将不该适用的案件包含在内。而按照该条文的目的,是不应该包括这类案件的。于是直接依据其立法目的,将该类案件排除在外。其根据在于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
(五)反对解释。反对解释是将一个法律条文反过来运用的法律漏洞补充方法。
(六)比较法解释。比较法解释,是指本国法律上有一个法律条文,因为它是在参考借鉴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在解释这个条文时,可以参考该外国法律的规定及该规定在适用中法院和理论界所作解释。
(七)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评价标准,以衡量本案事实,如果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即认可其有效,并予以保护;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即否定其效力,甚至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根据在于,现代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授权条款[7]。
(八)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法官直接创设法律规则,是指法院受理的案件属于法律漏洞,不能通过运用民法解释学上的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能通过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裁判时,法官不得已自己创设规则,并且不借助于前述各种方法。
四、不确实概念的价值补充
当找到的法律规则属于或包含不确定概念时,需要对不确定概念作价值补充。不确定概念与法律漏洞不同,所谓法律漏洞是法律上没任何规定,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上没有任何规定,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上有规定,只是法律规定不具体,其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不确定。虽然有法律规定,但法律规定不具体、没有明确的构成要件,历而适用范围不确定。在适用于裁判本案之前,必须结合本案事实,对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加以确定,这样的工作叫做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8]。
五、利益衡量
利益衡量,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法律适用方法。由于是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民法解释学的各种方法,因此有人称之为利益衡量论。所谓利益衡量,是指法官审理案件,要案情事实查清后,不急于翻法规大全和审判工作手册寻找本案应适用的法律规则,而是综合把握本案的实质,结合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对双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作比较衡量,作出本案当事人哪一方应当受保护的判断。此项判断称为实质判断。在实质判断的基础上,再寻找法律上的根据[9]。
注释:
①参见白绿铉译日本民事诉讼法,第99-100页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
[2]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9
[3]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6-57
[4]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6
[5]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7-150
[6]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3
[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6
[8]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83
[9]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86
第四篇:2018年乒乓球国家级裁判考试方法
2018年乒乓球国家级裁判考试方法
一、考试内容:
(一)理论 1.分数:100分 2.时间:150分钟
3.形式:标准化试题,笔答题
4.比例:规则60分;竞赛编排30分;英语10分
(二)临场
1.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形式:临场执裁
3.场数:2局比赛,每局11分
(三)英语: 1.分数:100分 2.对象:英语六级考生 3.时间:100分钟 4.形式:标准化试题
二、范围
(一)中国乒乓球协会编译,《乒乓球竞赛规则》(2016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二)中国乒乓球协会编译,《乒乓球国际竞赛官员手册》(2014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三)大学英语6级试题(CET6)
第五篇: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总结+笔记
法理知识笔记
阅读笔记——梁彗星《裁判的方法》
1、裁判的逻辑:
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正确,则判决正确
2、法官的工作:
(1)认定事实,处理事实问题;(2)法律适用,处理法律问题;
3、法官如何认定事实:
(1)事实,指的是本案事实;不是指一般的事实,而是对于本案裁判有法律意义的事实;(2)处理事实问题,目的在于查明本案事实的真实;
(3)也即,法官通过事实认定,来判断本案法律事实的真实;(4)需要通过程序法规定的证明手段和方法来查明本案的真实;
4、认定事实的规则
(1)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需要认定:自认和事实和无争议的事实,不需要进行审查可以直接认定;
(2)凡不属于自认的事实和不争执的事实,法庭就要审查;这些必须审查的事实包括:只靠法官的知识经验就足以认定的+要特别收集资料才能认定的
(3)只靠法官的知识经验就足以认定的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和定理、按照法律法规推定的事实、已经依法被证明的事实
(4)除此之外,都必须通过程序法上的证明手段才能做出认定,即,审查证据
5、证据
(1)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
(2)人证:包括证人、鉴定人、当事人(3)物证:包括文书和勘验物
6、对于证据的判断
(1)证据的合法性,按照法律的规定,可以用来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作为事实认定的根据的资格,即,证据能力(法律上的正当性)
(2)第一步,合法性判断:证据的形式和证据的取得方法合乎法律的要求,并不涉及证据的内容
(3)包括: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资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第二步,真实性判断:
(5)包括:证据形成的原因;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是否与原件、原物相符;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
(6)第三步,判断证据的意义和内容:
(7)第四步,判断证据的证据力(证据力:证明事实的效力)
(8)推定的证据力:即,依法推定证据的真实性(案件审理中,如果有公证的证据或者登记的证据,法官应当直接采纳这类证据,而认定这种证据的真实性;但同时允许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相反的证据以推翻)
(9)证据内容的推定:从证据推定其内容的方法,即从发信凭据推定挂号信的内容,但同时允许对方提出反证;
7、推定:应当首先承认它是真实,但同时允许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相反的证据来推翻它;
8、默示:用行为或者不作为来推定其意思表示;
9、既判力:形成确定的终局判决内容的判断的通用力
10、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证人只陈述自己经历过的事实,如果基于经历过的事实陈述其意见和感想,则没有证言的性质;鉴定人不是陈述自己经历的事实,而是根据有关法规和专门的知识作出自己的判断,即鉴定意见;
11、自由心证:法官自由的、独立的、不受他人影响和外力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证据的判断来认定事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