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新生入门必读
法学新生入门必读
1、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2、李宏勃:《浓缩法学rar:新手必备的法学入门指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刘得宽:《法学入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徐爱国:《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萧瀚:《法槌十七声》,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郑永流:《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2: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0、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星:《中国法律思想导论:故事与观念》,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2、刘星:《西方法律思想导论:传说与学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3、(英国)萨达卡特•卡德里:《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14、费曼:《推开美国法律之门(第2版)(英文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5、崔敏:《中国古代刑与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赵明:《正义的历史映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7、赵明:《法意3000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8、保罗·卡恩:《当法律遇见爱》,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9、迈克尔·瑞斯曼:《看不见的法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0、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扫起落叶好过冬》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二版。
21、杨忠民:《什么是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王亚新:《买入法学之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王亚新:《法学进阶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博西格诺,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26、张建伟:《法律稻草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7、郭建:《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
28、陈兴良:《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9、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年2003版。
30、[加]西莉亚·布朗奇菲尔德:《刑罚的故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1、梁治平:《法意与人情》,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李察,卡伦伯格:《毁约:哈佛法学院回忆录》,商周出版社2006年版。
33、蒋来用、高莉:《法学的故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34、舒国滢主编:《法理学阶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篇:股票入门必读
股市入门必读
1:买卖盘说明
内盘:即卖盘(抛盘)绿色标明
外盘:即买盘(抢盘)红色标明
内盘+外盘=成交量
量比=内盘:外盘
B:是买单(红色)
S:是卖单(浅蓝色)
灰色:中性盘
总量:某一时间段总共成交的量
现量:最近一笔成交的量
现量中紫色是大单交易,红色高于现价,绿色低于现价,白色持平。
2:盘面说明
开盘价:指每天成交中的最先一笔成交的价格
收盘价:指每天成交中的最后一笔成交的价格
成交数量: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
成交额:股票价×成交量
最高价:
最低价:
涨跌:
涨幅:
市盈: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年每股盈利。市盈率一般在20到30 之间正常,市盈率低则说明股价低,风险小。
换手:成交量/发行总股数
净资:股票净值即:公司资本金、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益金、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未
分配盈余等项目的合计,它代表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也称净资产。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
所以,股票净值是决定股票市场价格走向的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每股内含净资产值高而每股市价不高的股票,即市净率越低的股票,其投资价值越高。相反,其投资价值就越小。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股本:股票的面值×股份总数=股本。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全
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标。股票的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为了直观地反映这一指标,在会计核算上股份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流通:是指可以在证券市场买卖交易的部分,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
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总市值:股票总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总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价格乘以发行
总股数即为这家公司的市值,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
流通市值:股价×流通股数
3:股票术语
多头:股票持有者。通常将股票买入称为做多
空头:股票抛出者。通常将股票抛出称为做空,以目前价卖出,待下跌后再买进,获取差价
利润,其特点为先买后卖的交易行为。
利多:是指对于多头有利,能够刺激股价上涨的各种因素和消息。
套牢:目前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严重亏损。
解套:扭亏但没有盈利。
多头套牢:指买进后下跌。
空头套牢:指卖出后上涨。
敲进:直接按卖出价买进股票的迅速交易行为。
敲出:直接按买入价卖出股票的迅速交易行为。
对敲:大机构的一种交易手法,操作方法:在多家营业厅同时开户,以拉锯方式在各营业部
中报价交易,以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
投机股:指股价因人为因素造成涨跌幅很大的股票
高息股:指发行公司派发较多股息的股票。
无息股:指发行公司多年未派发股息的股票
成长股:指新添的有前途的产业股,利润增长较高的企业股票
配股:公司发行新股时,按照股东所有人数,以特价分配给股东
浮动股:在市场上不断流通的股,股价波动不定
稳定股:长期被股东持有的股票,股价较稳定
4:股票中常见的一些字母代码
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只能以人民币交易
B股:股票市价以人民币标明,但以外币交易
H股: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
XR:除权,不再享有分红的权利
XD:除息,去除股息
DR:除权除息,除权除息后股价将会摊低。
G:经过改革的股票
N:新发行的股票
ST:风险股,(特别处理的意思)因公司长期亏损。
S: 未实施股改
5:K线图说明
K线由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四个价位组成,开盘价低于收盘价称为阳线,反之叫阴线。中间的矩形称为实体,实体以上细线叫上影线,实体以下细线叫下影线。K线可以分为日K线、周K线、月K线,在动态股票分析软件中还常用到分钟线和小时线。K线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语言,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含义。
一、K线基本含义
K线又称阴阳线、棒线、红黑线或蜡烛线,起原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的米市交易,经过200多年的演进,形成了现在具有完整形式和分析理论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二、K线基本型态应用
从每日的K线图的形态上,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大致的判断:
1.大阳线,表示强烈涨势。2.大阴线,表示大跌。3.多空交战,先跌后涨,多头势强。4.多空交战,空头略占优势,但跌后获得支撑,后市可能反弹。5.多空交战,多头略胜一筹,但涨后遭遇压力,后市可能下跌。6.多空交战,先涨后跌,空头势强。7.后转信号。如在大涨后出现,后市可能下跌;如在大跌后出现,则后市可能反弹。8.反转试探,如在大跌后出现,行情可能反弹;如在大涨后出现,则应保持冷静,密切注意后市之变化。9.表示多头稍占上风,但欲振乏力,后市可能下跌。10.先上涨后下跌,空头略占上风。11.俗称大十字,表示多空激烈交战,势均力敌,后市往往有所变化。12.小十字,表示狭幅盘整。
应该注意的是,单个K线的意义并不大,而应该与前些日子的K线作比较才具有意义。
综合K线型态,其代表的多空力量有大小之差别;以十字线为均衡点,十代表多方力量最强(空方力量最弱),一代表空方力量之最强(多方力量最弱)。
三、K线中长期基本型态及运用
上面介绍过K线单日的股价强弱变化,那么,对于中长期的股价变化,如何利用K线再加以判断呢?首先,先介绍几种K线连接起来后所形成的基本型态。
(一)头肩型
K线在经过一段时日聚集后,在某一价位区域内,会出现三个顶点或底点,但其中第二个顶点或底点较其他两个顶点或底点更高或更低的现象。如图10-3是一顶二肩的头肩顶;或图10-4,是一底二肩的头肩底型。然而,有时也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顶点或底点;若出现一个或二个头部(或底部),两个左肩与右肩,称为复合型肩型(或复合型头肩底)。
(二)双重顶
双重顶是当某一种股票急速涨升至某一价位时,由于短线获利回吐的卖压出现,成交量扩大,股价自峰顶滑落,然后成交量随股价的下跌而逐渐萎缩,股价止跌回升后又开始往上盘升,涨升至与前一峰顶附近价位时,成交量再增加,但却比前一峰顶所创造出的成交量少,上档卖压再现,股价再度下跌,且跌破颈线,形成一直往下走的弱势。颈线即是在双峰间的低点划一平行线,由于双重顶完成后突破颈线,从图形上可看出,非常类似英文字母“M”,故双重顶又可称“M”头。
(三)双重底
即为双重顶的反转型态,形成“W”型;也就是股价下跌至某一价位时出现反弹,但是买方力量仍未能集中,股价再度回软,然后跌势趋于缓和,在跌至前次低价附近获得支撑,买方力量此时增强,股价开始呈现转强走势。
应该注意的是,双重顶(或双重底)出现时,不一定都会呈现反转走势,有时依然会呈现整理型态。双重顶或双重底完成后,突破颈线幅度超过该股市价3%以上时,才能算是有效突破,否则,仍有可能是盘旋整理甚至反转走势。
第三篇:法学入门书籍
法学入门书籍
1、《法学总论》
2、《社会契约论》
3、《论法的精神》
4、《中国人的精神》
5、《拿破仑法典》(作为调剂)
西窗法雨
近距离看美国
哈特《法律的概念》拉兹《法律的权威》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法学方法论》王泽鉴《民法总则》《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入门:大卫 米勒《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约翰 密尔《论自由》霍布斯《利维坦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费孝通:《江村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考特•杜罗:《哈佛新鲜人》,傅士哲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版
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张恒山的《法理要论》,西方法律思想史》,我推荐法律出版社版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制史》,高教出版社。
《罗马法导论》《美国法制史》《英美法的比较研究》《普通法的复兴》《民法总论》(史尚宽)《法律的经济分析》,政大出版社。
如果实在有心,不妨用半年时间研读罗尔斯《正义论》,另外《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契约论》可以提供对正义的一些理解,但是最好读其他人的解读文章,原文实在太无趣。
任东来的《美国宪政历程
第四篇:法学必读书目
法学必读书目 A:引介性书目(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法学素养)
外国部分:
1、[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必看)
3、[美]博西格诺等著,《法律之门》
中国部分:
4、刘星:《法律是什么》
5、费孝通:《乡土中国》
B:基础性书目(掌握法学范畴,通晓法史演进)
外国部分:
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9、[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必看)
10、[英]梅因:《古代法》
中国部分:
11、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
C:拓展性书目(明晰分权学说,把握法治理论)
外国部分: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必看)
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4、[英]霍布斯:《利维坦》(必看)
中国部分: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6、谢晖:《法治讲演录》(必看)
D:部门法经典书目推介:
1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
18、周枬:《罗马法原论》(必看)
E:法典推介
19、《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必看)
20、《唐律疏议》
其他关于法律的经典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必看)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必看)
庞德《法律史解释》(必看)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伯顿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
茨格特《比较法总论》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大木雅夫《比较法》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
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
亨利·梅因《古代法》
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
洛克《政府论》
哈耶克《自由宪章》、《通往奴役之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必看)
房龙《宽容》
斯威布《希腊的神话与传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康德《历史理论》
埃米尔·杜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
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看完的话,就把括号里必看的读了吧,会有收获的附:法律人必知网站,经常上,可以了解最新司法解释、法律动态
1、中国法院网
惟一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内容权威度极高。
2、中顾网
中国三大法律咨询网站之一,以优良的法律服务而驰名。
3、法律界
4、找法网
公益为主、营利为辅。
5、法律快车
中国最大的法律服务类网站之一,拥有各类专业律师会员超过1万名。
6、中国法律门户网
7、法易网
8、中律网
国内规模最大、信息最全面的法律网站。(案件委托)
9、法律教育网
大型国家司法考试网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艾伦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霍贝尔的《原始人的法》,还有一本很简短的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论人类不平的起源》。
唐律疏议
《西窗法雨》重点推荐这个,是不是学法的人都可以看,主要介绍外国的法律制度。《法辩》我没看过这本,老师推荐的。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这个虽然严格意义上不是法律书,但学法必看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第五篇: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天下无疾原创)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
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
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
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玉树临风》、《神化引》、《碧涧流泉》、《乌夜啼》、《怀古》、《鸥鹭忘机》和《双鹤听泉》。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