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复习[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5: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法治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法治复习》。

第一篇:社会主义法治复习

一、法治 即法律之治,通常是指通过a法律治理国家,通过法律使得权利和权力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 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的反映,它根植于一国法律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度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a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1法治实现受制于政治文明的法治程度 2法治提

供权力运行的规则与法律依据 3 法治确认和保障民主政治 4 法治提升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二)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

意志,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遵循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主权原则,法治的本质是“治官”而非”治民“

(三)科学性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马克思为指导,借鉴人类法

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现实结合,在内容构成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科学的邮寄统一体

(四)开放性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广泛借鉴国外法治未命名的优秀成果 兼容并蓄,与时俱进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三者统一“必须坚持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时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坚实的的群众基础和根本归属,符合我们党的宗旨和国家的性质,才能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有法制保障,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服务大局才能有效得以实现

五、执法为民的基本内容(基本内涵)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等内容 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求

六新中国层理一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新中国层理一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中国的实践?)、(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二)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

(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四)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五)人权得到了可靠法律保障

(六)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八)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七、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保障人权在我国的体现)

加强人权保障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主题,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力和自由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33条增加一款 即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标志着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 人权在理发执法司法及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抱着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八、中国为什么选择法治 摒弃人治 “为什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法治通产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 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 人治即以人治国 中国的法治建设 说到底是实施人治还是实施法治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 必须必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对历史经验深刻的科学总结,历史教训表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实行法治 摒弃人治

九、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执法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进步的表现

执法理念文明执法制度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形象文明 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也是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只有全党全社会共同信仰 树立并践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实现和维护

十一、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话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四个阶段?

1,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

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信中国的政权与法制建设向结合,提出并实施“ 民主建国”,1954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场重大创新

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的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发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大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话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正式确

定“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全局的高度,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十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工作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

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授权,管理社会事务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依法进行制裁的行政行为,是于人民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的国家权力运行形式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力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十三、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规定通

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关机经济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总结长期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基础上提

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十四、为什么说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器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也无从谈起,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1,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2,权力制约要求制权由法定 3,权力制约要求有权必有责 4,权力制约要求用权受监督 5,权力制约要求违法受追究

十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科学的揭示发的本

质,系统的论证了法德起源,功能和作用,精辟的回答了法律实践中提出的有关问题,从而实现了世界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1,关于法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法是建基于经济基础

上的上层建筑,他决定于经济基础,服从于经济基础,并服务于经济基层

2,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科学的揭示了法的本质问

题,第一次明确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关于人权的论述,首选指出人权产生的物质根源,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其次,指出了人权的含义,认为人权是基于自然地不可剥夺的人的权利 第三,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惹事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没有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4,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由于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参与国家治理是人民主权的理论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5,关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论述,马克思

恩格斯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史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同时他们也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

6,关于法律权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既强调无产

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也强调法律权威的作用,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内的每一个公民都要遵守法律服从法律权威

7,关于发的智能的论述,马克思在其毕生巨著《资

本论》中论证了国家与法的职能,明确提出了既包括执行一切由社会属性而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特俗职能

十六、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是如何提出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1997年12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体现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

十七、为什么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公平是指处理十七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办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的实现权利和义务兵收到法律保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有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 2,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3,公平正义是立法,行政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十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宪法第3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仁和公平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1,平等对待,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一同样的对待标准 2,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

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禁止歧视,不允许使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

受到歧视待遇

十九、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

合法就是合乎宪法和法律规定 合理就是公平理性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一切组织或个人追求的公平正义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只有既合法又合理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公众利益,才能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受

1,合乎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就是确保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2,利益均衡,要求在国家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涉及社会利

益分配与重大活动所秉持的理念,制度,决定,实施过程及结果都是必须公平考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3,理情兼顾,人民群众衡量公平正义的一个个重要标准就

是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

二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

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

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是我们理当理过的根本指导思想,我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3,坚持党的录像方针政策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3,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组织领导格局 二十一、坚持法制统一

从立法层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是下位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相同阶位的法相互之间不能相抵触

1,维护宪法作为根本发的地位,在立法工作中必须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权威

不能以任何借口制定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 法规 规章

2,严格执行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工作要严格按照立法权限进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3保证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统一,地方立法必须保证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4,加强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充分发挥立法解释的作用进一步

理清立法解释与具体应用解释的关系,我国立法监督方式主要有批准,备案,审查,撤销等,要特别注重加强法规和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

二十二、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搞笑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

二十三、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根本要求

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u币的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噶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行为应该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合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行政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要求

1,行政职权的行驶应当依照法律的明确授权

2,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二十四、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

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排除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合理行政是合法想你工作的必要补充和合理延伸,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更高要求

1,合理行政要求做到平等对待 2,合理行政要求遵循比例原则 3,合理行政要求做到正常判断 二十五、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

行政要高效便民 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

1,树立高效便民的观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实现高效便民与政务公开的有机成分 二十六、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权责统一是指行政机关拥有职权应与其承担的职责相适应,拥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办也不应该有无权利的责任,并且在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驶职权是,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落实权责统一原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1,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的授权要充分 2,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的授权要严格 3,切实加强对行政机关行驶权力的监督 二十七、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政务信息主动及时的向社会公众公开以便于人民群众的知晓和监督,大理推行政务公开是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1,政务要依法及时准确的公开

2,以事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3,积极创新和丰富政务公开的载体及形式 二十八、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指公务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事实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公务人员依法履行公职担负着实施法律行驶公共权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1,培育和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2,加强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工作

3,推进依法行政鞥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工作

第二篇: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浓缩复习精华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浓缩复习精华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二)彻底的人民性;(三)系统的科学性;(四)充分的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作为有机统一体的“三个至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蕴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三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 6

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可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蕴涵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又在科学发展观中被进一步阐释,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同志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二、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一)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求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三)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健全完善立法

一、坚持科学立法;

二、坚持民主立法;

三、坚持法制统一;

四、坚持体系完备

第二节 坚持依法行政

一、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

二、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

三、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

四、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五、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节 严格公正司法

一、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二、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三、努力树立司法权威

四、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司法主体民主又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参与司法,例如人民陪审员制度和检察机关的人民监督员制度;二是司法人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内容是司法公开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现为司法为民。

第二章社会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一)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主义的本来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把“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任务。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依法治国”的“法”应当界定为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依法治国必须以人民民主作为基础和前提。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

(二)法制完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一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四)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根据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

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第二节执法为民的内涵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一)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二、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切实做到执法为民。

(二)保障人权

(三)文明执法

第三节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三)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中,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树立法律权威,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二、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合法合理;(三)程序正当;(四)及时高效

第四节服务大局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二)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三)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二、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一)把握大局;(二)围绕大局;(三)立足本职

第五节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的体现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使它具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资格和能力。中国的法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程产物,其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直是由中国共产党设计并推动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法治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切实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才能将法律所确定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整体推进。历史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封建主义传统影响、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大国、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能使国家陷人无政府状态,既谈不上实现民主,也谈不上依法治国。

二、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一)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二)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而不是其他发展道路。

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符合中国制度。其次,必须以党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为依据。

第三,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尤其不可忽视本国法律文化传统。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3.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规律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特征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关健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安执法实践 通常所说的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价值和宗旨的承认和认可,并且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形成了高度的信念。法治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法治原则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属性、价值、作用等的科学理论、系统思想和基本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也是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人们对法治理念的研究与探索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按照这种理念回答并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 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们执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此,若没有深理念对于指导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有着十刻的认识,就会出现一些欺压百姓.藐视分重要意义。群众利益,对群众报警求助麻不仁,敷衍。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塞责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念的核心,是公安工作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形象,降低了人民政府和我们公安机关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的威信,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求。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

二、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公安执法工作的重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要准则。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体现广大人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民群众共同意志的规范,是社会公平和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 的经骏,借鉴现正义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既是公平正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律要机制。只有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至上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理解社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济、行政等手段,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工具,是党的“刀把子”、“枪杆子”,其任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务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个公平正义要求同样的事情按照同样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安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全和其它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于一切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明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讲,公安机关是确,任何法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国家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保护神”,是能真正得以实施,法律程序包括实施执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护航员,只有在法行为时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党的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限等,其公正价值 则体现在它的独立、中群众意识,法制意识,才能切实担负起巩立和公开、公平_L。无程序即无法律,亦固共产党执法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无法治,如果说实体不公是个案正义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泯灭,那么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的各个环节都应当正义性的普遍丧失。保持执法公正必须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一方从执法规范抓起。公安机关应以深化“规面我们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巩固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为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用法律武器打击专体,以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政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为重点,坚持实体与程序统一、公正与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执法,即打击率相统一,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严密执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生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这是我三、执法为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6"4 理念的精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从公安执法活动的角度讲,执法理念直接左右和影响执法者的执法方式、行为规范和执法目的的实现;执法行为则直接反映执法者在组织实施执法时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态度立场。但由于我国封建传统的影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及民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权思想,残留着过去那种只强调国家公权力而轻视公民私权利的做法,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随意扰民甚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一些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模糊,役有弄清楚到底是“为了治安管人民”还是“为了人民管治安”,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

要解决公安执法过程中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执法思想、执法观念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执法为民思想是涉及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公安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替察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的思想和具有的意识。就现阶段而言,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就是要深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一切执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活动,使“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思想成为广大民警的政治信仰和自觉行动。要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等论述,全面、准确地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始终坚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坚决纠正重处罚、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认识和做法,力争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效克服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有效消除粗暴执法、侵犯人权的现象,有效防止执法不严不公、扰民害民的 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安工作的指导,把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我省公安机关将突出强化五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政治思想教育培训,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我们将结合公安一「作面临的形势,向广大民警讲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他们自觉投身于法治理念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并将公安民警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深化执法为民

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切实作好宣传;把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查摆出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搞好警示教育,以塑造公安队伍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督查指导联系制度,不断推动法治理念教育在基层民警和办案一线得到落实。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更好地履行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职责,推进平安龙江、法治龙江建设,构建和 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着力提高全警法律素质。

我们将紧紧抓住提高执法素质这个关键,建立一整套领导干部和民瞥主动学法、苦练内功的教育培训机制,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维护稳定和指导工作,切实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要以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为原则,深人贯彻公安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规定》,结合各自实际,采取领导集中培训、一线执法民警分期培训及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培训考核内容,着眼于法律法规、办案水平的提高,着眼于现代法治理念的确立,进一步建立培训考核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我们要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和统一的基础上,在制定制度和完善机制中,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中,创新思维,跳出执法看执法,把公安执法活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谋划,放到维护稳定的大局中去落实,建立一种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公安执法工作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努力把各项执法活动纳人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同时,立足制度层面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的长效机 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深人调研,积极创新.努力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执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执法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一抓三年”的总体部署,把基层公安机关和科、所、队执法质量建设作为重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打牢执法基础,苦练执法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水平。一是把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作为考核班子、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重视执法基础建设。二是完善统一考录选用制度,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考录民誓和选调民警工作中,加大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力度,鼓励民替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三是提高公安决策水平,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公安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公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四是深人基层所队调研,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听取执法一线民替、管理相对人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执法需求,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教.帮助解决基层执法疑难问题,建立健全调研制度,切实提高调研质量。五是帮助、培养、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发现、推广执法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抓好执法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考评工作,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我们将把执法质量考评、案件审核测评、执法档案、个案监督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将执法责任及质量考评与执法责任追究相结合,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使民警对执法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以保障各项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公安机关自2001年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以来的工作,摸清基层执法基础工作、执法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执法工作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围绕提高执法质量开展考评工作,把执法工作的好差、执法质量的高低、执法效果的优劣,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决落实法制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凡是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一律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凡是对公安执法工作抓的不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领导不能被提拔重用;凡是连续两年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本题20分)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的特征。

【说联系】繁荣法学事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指导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独立的反作用,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繁荣法学事业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抄材料】联系材料,***从法学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指出,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法学事业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繁荣法学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目的(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3、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1.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4.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 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手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整治效果 安定有序。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三个至上的分析判决

政治效果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法与自由

①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之一。良法应当是自由之法。

②自由是有限度的、有范围的,而这个限度和范围由法律来设立。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③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法律既保障自由又限制自由.在这里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何时及何种情况下限制只有是正当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学说。

●伤害原则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把人的行为分为自涉行为和涉它行为。前者只影响自己的利益或者仅仅伤害到自己,后则影响到别人或者伤害到别人。密尔认为只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才是法律检查和干涉的对象,未伤害任何人或仅仅伤害自己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简言之,社会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唯一的目的是自我保护,只有为了阻止对别人和公共的伤害,法律对社会成员的限制才是合理的,可以证成的。●法律家长主义

法律家长主义原则也称父爱主义,其基本思路是,禁止自我伤害的法律,即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合理的。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指为了别强制者自己的福利、幸福、需要、利益和价值,而由政府对一个人的自由进行的法律干涉。如禁止自杀、禁止决斗、强制戒毒等法律法规都是该原则体现。

●冒犯原则

冒犯原则的基本思路是:法律禁止那些虽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这里的冒犯行为是指使人愤怒、羞耻或惊恐的淫荡行为或放肆行为,如人们忌讳的性行为、虐待尸体、亵渎国旗。这种行为公然侮辱公众的道德信念、道德感情和社会风尚,因此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法律道德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违背了一个社群所接受的道德准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禁止或者惩罚。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复习[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复习[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做出来的重大决策。自从党中央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上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概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考试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于措施落实今年2月在全州检察长会议上,薛献斌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6年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4月下旬,高检院对开......

    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容

    考点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12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纲教材增删说明】自2009年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理学中单列出来,2009年和2010年总分值均达25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