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5:3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

第一篇: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

15日看了会洛克菲勒给他儿子的家书,我能感觉到其中道理,成功之道是靠不断努力和约束自己而来的,当然,选择一条自己热爱的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成功或失败都是生命的一笔财富,会光芒耀眼。

我讨厌失败,真的,但有时候在失败面前会缺乏一种深层的反抗,失败而已,当然,这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终归是我不喜欢的,我要无比坚强!

逃避,退缩,懦弱,我所有这些卑劣的品质,我都憎恨,我要用我一切的韧性来改变,勇敢,上进,坚强,不降,不惧,不悔!!我是一颗星星,岂能被海水浇灭!?

1,起点不决定终点

有的人出生贫寒,却终成大业;有的人出生显赫,却最终落魄。

不是说出生好的怎么的,而是因为出生贫寒的人会有一种决出逢生的斗志,和渴求改变的创意。他们知道自己要不懈努力,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有着耐心,和放手一搏的气概。他们从不等待或希望别人能完成他们的事,他们积极争取,他们如饥似渴„„

然而最后,成功属于付出的人。

2,要计划好运

好运到来的时候,你早有准备,驾驭好运;悲惨到来的时候,你早有准备,让他朝着你的方向走,变成你的好运。每个人都要设计自己的好运,做一个掠夺者。

油价全面下降,恶性竞争提上日程,洛克菲勒乘机收购了大量炼油厂和设备,最终一同江山。

记住,千万不要叹息,恶运是好运的开始。冷静的策划属于你的好运。

3,正面迎击你的敌人

不玩手段,用你的积极,智慧,化解敌人给你制造的麻烦。

4,现在就行动

等待别人做你的事是不可能的。

100个好的创意没有实施,比不上实施一个不怎么好的创意。行动是最可贵的。

保持做事学习的积极性,每天都要学习新的东西,认真有恒。为成功积蓄知识。

商界商机瞬息万变,唯一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的武器是知识,你一落后,后来者居上。不断学习,从不间断,才是长久之道。吃老本是没有道理的。

停止进步就是坐以待毙!

5,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你拿了别人的好处,必须做好偿还的准备,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偿还么,不然,你丧失了提升能力的机会,别人给你钱,你就丧失了赚钱的能力。你想要一个人残废,只需要给他一对拐杖!!

没有花哨的修辞手段,没有讨巧的写作技巧,没有媚俗的语言,没有盈利的动机,没有道德的牵绊,这是一本纯而又纯的家书。当洛克菲勒嘲笑安德鲁卡耐基乐于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他所写的秘而不宣的家书已经成为百年后力图走上成功道路的图纸,而人们对他这位曾经臭名昭著的大亨的敬仰要远远超过那位最伟大的铁匠。

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整个地球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折合成今天的美元,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当于比尔盖茨的6倍),绝对不是偶然。胜败皆有凭,这是我阅读过此书后第一个出现在大脑中的短语。

没有人能想象这位极度吝啬的富翁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时却如此慷慨。洛克菲勒不仅仅把自己成功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写给约翰,还介绍了他的竞争对手们失败的原因。当其中一些成功的对手发表富有启发性的言论时,他也不放过,一一为约翰解释。很难想象,没有洛克菲勒的启发和教育,小约翰能够撑起洛克菲勒集团的大厦。

让我感触最多的是其中的第4封、第22封、第28封,第32封信。虽然洛克菲勒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话却就像是一位哲人的警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我们怎么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活。“你不是在规划成功,就是在规划失败”,感谢洛克菲勒帮我认识到这一点。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它照亮了我们身上潜在的优点,也找出了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完美。

洛克菲勒先生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出生贫寒,但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成为世界首富,这其中可供我们解读的东西太多,他将自己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书信的方式写给自己的儿子,并希望能借此能激励自己的儿子和后世的读者。

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在现实的世界没有足够的金钱物质作为后盾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现实生活中富人很多,穷人更多,我们的世界就像一座山,从山顶到山脚站满了人,但是越高的地方人就越少,地势高的地方虽然空间小但终究是有人的,并不是空在那里。每个人都拥有成为大人物的权利,我们的命运是由自己的行动决定的,生命的起点只会影响命运的终点,但并不能决定命运的终点。

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的是面对未来我们得有足够的雄心,雄心是行动的保证,洛克菲勒说过:“最可怕的就是精神破产。”钱没了我们可以再赚回来,但是一旦我们丧失了雄心就相当于我们没有了再把钱赚回来的想法了。有人把我们打倒在地,把我们打得浑身是伤痕,我们承认我们的对手很厉害,但我们可以比他更厉害,那就是我们在从新站起来!

有了雄心之后,我们就要成为一个目的主义者。有了目的我们就知道我们该做哪些事情,该怎么去做,如何去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做事情带有目的性,做起来才会更加有干劲。

金钱的确是美好的,牵引着无数人的欲望,也因此使得很多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每天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奔走而劳碌。世界上也就出现了很多可怜人。洛克菲勒曾说过:“金钱只不过是工作的副产品。”我们把金钱看作是社会资源的代表,一般情况下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什么作用就会拥有相应的社会报酬。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就像人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一样。现在的我们必须知道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锻炼什么样的能力。

书中的内容讲的很好,但现实的残酷的,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活看似很惬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人监督,久而久之,理想越来越远大,但始终是理想,做人的自尊感越来越强,甚至变成了自傲,一旦走出校园一个个又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牢骚抱怨接连不断。

大学的环境就是这样,可以培养人才,也可以让人堕落。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不求每天都充满乐趣,但求每天都很充实。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是我为一一本看过两遍的书,目前还是觉得看得太少。这原本不是一本写给公众的书,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更真实,更有价值。

没有花哨的修辞手段,没有夸张的比喻,没有讨巧的写作技巧,没有媚俗的语言,没有盈利的动机,没有道德的牵绊,这是一本纯而又纯的家书。

对于约翰.D.洛克菲勒一人,其实我也不太熟悉,只知道他是美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人罢了。细心在网上查看资料,对洛克菲勒褒贬不一,不过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洛克菲勒缔造了标准石油公司(如今已更名为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工业帝国。他的公司在鼎盛时期控制着美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是一个慈善家,由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著名的北京协

和医院正是基金会在华的一个项目。到如今,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活跃在美国的众多领域,影响着美国。

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整个地球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折合成今天的美元,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当于比尔盖茨的6倍),绝对不是偶然。胜败皆有凭,这是我阅读过此书后第一个出现在大脑中的短语。

没有人能想象这位极度吝啬的富翁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时却如此慷慨。洛克菲勒不仅仅把自己成功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写给约翰,还介绍了他的竞争对手们失败的原因。当其中一些成功的对手发表富有启发性的言论时,他也不放过,一一为约翰解释。很难想象,没有洛克菲勒的启发和教育,小约翰能够撑起洛克菲勒集团的大厦。

“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洛克菲勒如是说。的确,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洛克菲勒先生优秀品质所在。他用自己将近百年的人生旅途向他的儿子还有我们讲明了一个又一个道理。这其中必然有我自己的感悟,如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我读到的是计划;第3封信:天堂与地狱比邻,我读到的是工作是一种态度;第6封信:为前途抵押,我读到的是利用好杠杆,等等。38封信,我们钦佩洛克菲勒的感悟,他正是用生活中、工作中的事体会出人生以及财富的创造。

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我们怎么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活。“你不是在规划成功,就是在规划失败”,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在规划失败。要知道思想到行动远比其相反的过程更困难。有好主意的人不计其数,但能够将好主意成功的实践就寥寥无几,说的比做的多,这是成功者少而又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感谢洛克菲勒帮我认识到这一点。

自信、果决、乐观、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大胆筹划,小心实施,我想这是我以后需要养成的品质。

小结:

1、成功的路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总是相同的那几个!要把洛克菲勒的每一个提醒化作自己的行动,都能成为制胜之道,在人生不同阶段,能学到的,能做到的可能只有其中一二,我觉得反过来思考与行动可能更有效:对自己有感受的,勤而行之;对未触动自己的,当做知识保留,或许哪一天就用上了,记得用这个来提醒自己注意某些细节。

2、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观念有差别,看《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里的观点,可以对照了解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开心的是,我能找到几点共鸣之处,这给了我意外的收获,帮助我增强信心。

伟大的人与成功的人--《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John D.Rockefeller生于1839年,卒于1937年。他是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托拉斯之父,最大的慈善家。他的早期奋斗史可以用16岁开始做簿记员、19岁开办第一家公司,25岁结婚,35岁生下了唯一的男孩小约翰.D.洛克菲勒这些数据来记载。从1910年老约翰?D?洛克菲勒名下财产达10亿美元开始,这位全球第一位亿万富翁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并由儿子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

从老洛克菲勒发家算起,这个家族六代人代代富有而出息,这和老洛克菲勒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密切相关。除了在自己家里创建虚拟的市场经济,让孩子们对自己在家务劳动上付出所得进行精细的记账这种务实的培养,从1897年到1936年将近四十年的过程中,老洛克菲勒对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的精神训练丝毫不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就是老洛克菲勒在这期间对接班人的实战培训讲义。这本书的“前言”收录的是小约翰.D.洛克

菲勒对父亲培训资料的总结精华--十条小洛克菲勒的坚定信条,和老洛克菲勒的十大名言。

这本共257页的家信集在每封信的前面配有人物肖像画或照片,插图下面从该信中选配三句翻成中文的句子和一句英文原文。另外,该书每页上下栏空白处分别配有一个打着标准石油公司标志的图徽和一句精选的小洛克菲勒信条,由圆体英文加羽毛笔的图案进行装饰。页脚中心的页数也饰以和圆体英文相配套的线条框。

看完这本薄薄的书信集花了我很多个临睡前的夜晚。很多时候,我是带着认同的欢愉,受教的感谢,在既想继续读下去,又害怕一口气看完错失了汲取精华的机会这种矛盾下恬然睡去的。某天晚上,当我合上此书的时候,心中浮现出Kate(Sandra Bullock饰)在建筑师Alex(基诺李维斯饰)的湖边小屋信筒前低头祷告的样子。那一刻,我的心也在十指合拢间感谢命运把这么棒的一本书籍送到我眼前。我对这本书的感情当然和电影《湖边小屋》(The Lake House)里的Alex在笔友Kate心中的情谊不同,不过那份对洛克菲勒式智慧的欣赏和感激之情并不在Kate对Alex的爱慕之情以下。如果老洛克菲勒还在世的话,相信每年的演讲费都能不少于八位数字。这个顶级的MBA教师还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擅长教导人,也许这就是他投资芝加哥大学的一个动因吧。

在同时代人心目中老洛克菲勒是一个冷血而贪婪的人。这和他叛逆的胆大妄为有很大的关系。洛克菲勒不仅敢于说“每个人的宗教就是'我'”这样的话,也敢于说“要求我以诚相待的人是想在我这里捞到好处。”本书中,老洛克菲勒对儿子提到了在当时已经颇有商业哲学家名气的卡耐基放下架子向自己求教问题。事实上,在中国,“商业哲学家”的《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也比这本家书集早出版不下十年。这说明,被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内的美国人大加打击的“敛财狂”老洛克菲勒,他的勤俭、合作、与创造的精神和他的贪婪、垄断、与自私的形象之间存在一个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鸿沟。

在原始积累阶段,老洛克菲勒没法顾及自己的个人形象。不过,他没有忘记给自己孩子们的开创一片美好的精神家园。从孩子们小时就培养他们勤俭持家、独立诚实的品格开始,到教导儿子如何看待冒险、机会、思考、行动、勤奋、毅力与责任等成功之人必须有能力判断选用的行动信条,老洛克菲勒为小洛克菲勒继承自己的挣钱基业并将花钱的慈善事业弘扬出去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卡耐基的《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一书相比较,老洛克菲勒的家书集太薄了,字数也太少了。不过,这本书的耐读性不逊于《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总的来说,老洛克菲勒在这本书里谈到的内容可以分成认识论和方法论两部份。比如他对金钱、时间、侮辱、竞争、合作以及诚实进行了释义。他还探讨了金钱的价值及使用方法。老洛克菲勒在认识论这部份讲述了关于人性的标签,人的机遇,人的自我定位,人的追求,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关于社会、生存、经商、用人及做事的一些规则。他的方法论部份则教导了儿子如何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并对待一些特殊的力量。如,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如何对待妒嫉与竞争,如何看待贪心和知识,以及如何消灭恨意、结交朋友等。

当然,老洛克菲勒写这些信的时候没有上升到这种理论阶段。这就是细读本书的妙处所在。例如我看这本书是一本良好的少年读物,而本书的封面被冠以“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的赚钱智慧”和“借巨人思想之光照耀你财富之路”这样的噱头。在这本家信集中,老洛克菲勒的知性与理性是相互交叉的。他的每一句话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有不同角度的诠释。

但是,他的思想不能仅仅从创造财富的指南针这个角度来简单的理解。从对一代人进行道德和品质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本家书集第1到29封信非常适合8到25岁的人群阅读;从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的第31到底35封家书为经理人必读书信。本书的第29,36到38封信适合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阅读,也适合一个想做顶级商务执行人员的人阅读。可以说,这本书是行动者和思考者的《圣经》。阅读这本书是迈向成功而充实人生的桥梁。

这本书反应的洛克菲勒思想可以用具有叛逆性、创造性和控制力这三个词汇来总结。他的叛逆性表现在颠覆普通人心目中地狱与天堂的观念。他说,“地狱里住满了好人,”“到达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成的。”事实上,老洛克菲勒的这两句话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思想是没有原则地表示友谊、同情或信任就是对自己的欺骗和背叛。古今中外,我们可以找出很多软弱而善良的人助纣为虐的故事来,小学生都知道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鲜见。

综合他的叛逆与创造性,老洛克菲勒说“在我看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将知识付诸应用,而且是建设性地应用,才会显出它的威力。”对创意的追求让老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垄断时代。这种创新思想也深入到老洛克菲勒的用人哲学里。他说,“我不需要只会记忆、不会思考的'专家。'我要的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能想出各种点子的人,是有梦想而且勇于实现梦想的人。”话是这么说,老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梦想,对梦想的执行能力才是他真正看重的品质。他说“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他还说,“我从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这句话不仅反应了洛克菲勒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体现了洛克菲勒对行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信仰。

正是这种对行动能力的看重,让老洛克菲勒在把儿子培养成一个“自己越强大,别人的影响力就会越小”的卓越领导人过程中努力申述的要旨。对控制力的追求在他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现实,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意志。而教导儿子如何理解做有味道的盐则完全控制着小约翰.洛克菲勒的成长轨迹。

其实,洛克菲勒的思想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老话无异,如计划不如变化快、一将功成万骨枯、时间就是金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等。但是,我们今天能怀着敬仰的心情来阅读洛克菲勒家书,不在于他如何赚得了金钱,而在于他既能成功地赚钱又能成功地使用金钱。正如他自称对钱的兴趣仅仅出于他对赚钱的兴趣,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明白金钱是什么,金钱的价值是什么,金钱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在他1906年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老洛克菲勒抄写了一篇关于伟大的演讲辞。在信末,父亲说,“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没有什么比人更了不起的了,这要看你为你的同胞和国家做了什么。”一个伟大的人和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之间或许没有差别,或许就只有一步之差。那就是一个取得事业上一定成就的人是否也是一个行为正当、生活充实的人。(2006/10/30)

第二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洛克菲勒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创始人,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当我拿到《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这本书的时候,下意识地会把他和资本家、剥削、吝啬鬼这类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读了《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后才知道,洛克菲勒不仅是超级资本家,还是一个慈善家,他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让其他美国富豪都瞠目结舌。同时他还是个慈父,对其家人有着无限的情怀,在字里行间,我没有发现他残酷的资本家影子,更多的则是对生活、对社会、对家人真情实意的流露与表达和关于奋斗、努力、行动的教诲与解读。

通过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为什么洛克菲勒家族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将其财富延续了六代,并还将继续下去的神话。与书中提到的洛氏家族经商、为人之道和长者对子女的教育等因素密不可分。本书中有很多经典且实用的观点,其中一些我认为非常具有教 育意义。

1、家庭的教育:书中洛克菲勒培养和锻炼的是孩子的自立思考和独立工作意识。对于促进我们今天在元利公司的工作不无借鉴意义。他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以指导的方式,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积极向上的品质为出发点的,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坚韧者和开拓者。其次他鼓励他的孩子去超越前人,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 1

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并给予纠正。对于今天我们特别是公司中层干部培养员工的方式方法很有借鉴意义。

2、行动与坚持:洛克菲勒的信中贯穿始终的大多教育其子女做事的方法和原则,同时将他毕生的经商之道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也毫不保留的通过故事、诉述的形式传递给子女,这样看似轻松简单的文字其所蕴涵的则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丰富人生经验的传递。在信中洛克菲勒不止一次的提醒或是告诫自己的子女,要行动,行动,再行动。以及行动之前如何针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对手,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及方法,以及在行动中当遇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的时候要如何应对。以及取得胜利后对待成果时的坚持。这些经验以及教诲都足以成为让洛氏家族经久不衰原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洛克菲勒说过:“诸如“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有现在就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决心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事,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开花结果即可”。

与其说这是洛克菲勒给儿子的家书,不如说是他对于人生真相的总结,今天公司倡导的“积极主动,勤勉尽责”的工作要求与其一脉相承,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极具借鉴意义。

第三篇:读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后感

读《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后感

谷总喜欢买书,我自己也经常买,但谷总买的书很有针对性。累计借看了一本接一本,受益匪浅,毫不夸张的讲有的书会终生收益更甚之会影响下一代。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具体是28封还是38封,我早已忘却,但是书中有一句话一直经常让我想起:“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蛮经典的话,一针见血!所以我记住了,由于我把工作也纳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改正一下:我一直将生活视为一种乐趣,所以我一直生活在天堂当中,偶尔生活有烦恼,有单调、有枯燥的事情但是忍一忍找找平衡点或者换位思考也就过去了。

我参加工作十来年坦诚地说:我所看到的许多年轻人,大多数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任然茫然地去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的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去工作,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当我有时候有点茫然时,我没有想到,我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生活)的,可是我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所完成的事情也意义不大。当我的工作(生活)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时,很难说我对工作(生活)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卓有成效的。要是这样

我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这样很痛苦!

其实,工作(生活)是包涵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生活)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的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工作(生活)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工作(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生活),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生活)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我始终明白一点: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生活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完成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因为他们缺乏热情。

成功取决于态度,成功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是一夜成名的。所谓的热情,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生活)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知道自己工作(生活)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热情的自动自发的工作(生活)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

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

吴超彪

2013 05 08

第四篇:《给儿子的信》读后感

《给儿子的信》读后感

(一)、关于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基本原则贯穿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渗透了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封信是在儿子初上大学时写的,也是他给儿子写的第一封信。他由信中告知托人给儿子送面包一事教育儿子要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信中说:“儿子,你不要忘了,面包这个最起码的生活物资。我不相信上帝,但是我说面包是神圣的,愿面包的神圣永远伴随你一生吧!你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获得这几片面包是多么来之不易!不要忘记你的爷爷奥梅里柯·苏霍姆林是一个农奴,他是受扶着篱笆死在庄稼地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此时此刻当你学习的时候,有人正在劳动,正在为你提供生活资料。即使你学完了,当上了老师,也不能忘记这块面包。面包——这是人类的劳动,是未来的希望,它永远是衡量你和你的子女们的良心的一个尺度。”

这段话让我思考了很多。首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接受着科学的教育,知道要热爱劳动。但我所接受过的全部的劳动教育对我的影响,远远没有这一段话这么贴切,这么深刻。读过这些话,我立刻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想到学习的机会很珍贵,它是父母辛苦劳动,为我提供物资和生活资料而得来的。以前,每次收到父母打到卡里的钱,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去买早就想吃的美食或添置几件衣服。而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在信中写的那样,想到父母为了这些钱而付出的辛苦劳动。我把给我的钱和学习的机会,这些父母辛苦劳动的所得看作理所当然。因此,我没有好好利用大学时光。转眼大四毕业在即,面对招聘会上众多的竞争者,我没有自信能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取得成功。这个时候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封信,感慨自己忘了本,感慨如果早点读到这封信该多好。时刻怀着对父母的感激,怀着对大学时光的珍惜,这样度过大学四年的我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不是抱怨学校没有告诉我这些道理,而是感慨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如此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从没有被重视。在我的同学中,收老师喜爱的永远是学习成绩出众的同学,即使他们霸道、孤傲,即使他们在打扫除中对别的同学颐指气使,自己只在一旁观看。老师似乎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缺点。成绩不好,劳动积极的同学只有在劳动时,老师才会想到他们。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他们的劳动不是打扫、植树,而是郊游、逛街、玩游戏。面对他们互相攀比,不爱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考试,学习剥夺了他们童年的自由和快乐。老师们抱怨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封信中,我感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的学生需要劳动教育,今天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劳动教育。不是对着课本讲解劳动知识,而是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体会到自己的幸福。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在快乐中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五封信中所说:“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劳动中,寓于熟练的技能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那么他就会努力使他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中包含某种美好的东西。”

在他的第五封信中,对于儿子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无线电物理学专业他表示祝贺。同时,他说:“人的志向不是某个人强加给他的。假如在中学时代,你不是从二年级就开始钻研收音机示意图,如果不付出劳动,那么你未必能形成这种志向。志向是成为天才的幼苗。经过勤劳的双手的精心培育,在肥沃的土地才能长成粗壮的大树。不付出辛勤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的幼苗也会连根枯死。”他通过这些话让儿子体会到过去的努力钻研造就了自己今天的兴趣和志向。同时激励儿子,选择了无线电物理学专业后还要继续努力,志向的幼苗才能成长为粗壮的大树。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劳动可以造就理想,理想是在劳动中实现的。2008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许三多”热。草根阶层许三多的成功受到人们如此强烈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剧中很多经典台词让观众警醒。“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一个做到”,这句台词强调要得到想要的,就要做到,要行动。但是很多人还没有到了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从小就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根本不理解这些与我们吃饭、穿衣、上学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我们有理想,那就是期末考试达到80分,那就是英语过四、六级。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是为了考试。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做什么?这些问题不可能对着课本,听着讲解就解决。我们应该怎样寻找自己的理想?劳动,在劳动中寻找理想。让学生通过劳动找到理想。今天的学生应该参加劳动,今天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参加劳动。

(二)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公民精神文明的首要特征。他指出,共产主义思想是激发儿童和青少年不断产生崇高的、纯洁的、美好的愿望的源泉。如果学生内心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的,那么,他就会为社会的利益而投身与生活。

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并不是描绘虚幻的美好境界。他在第一封信中说:“我不相信那种权且称为巧克力式的共产主义。说什么一切物质财富都极为丰富,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供应,似乎只要一挥手就什么都有了,任何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得把手磨出茧子,也得有许多不眠的夜晚。而最主要的,人们永远保持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和人的尊严。人们将永远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食物。”

但他并没有否认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在信中,他举了一个农庄的老人培育苹果树苗三十年如一日的例子。他说:“假如今天所有的人都能像这位老人那样对待劳动,那么可以说,我们达到了公产主义的劳动境界„„”。在第三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用英雄的事迹告诉儿子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索非亚·罗夫卡娅等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赴汤蹈火,甘愿冒枪林弹雨、上断头台。他推荐儿子读献给暴风雨的心》一书,从共产党人霍斯罗夫·鲁兹贝赫的事迹中感受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中对劳动的重要性的叙述,体现了他把劳动教育寓于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也体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对于今天从劳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给儿子的第二封信儿子

儿子: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上周发生的事情是我的错还是你的错呢,按照爸爸妈妈小时候接受的家庭教育观念来看,凡事父母都没错都是孩子的错,我和你爸都是在这样的家教中长大的,所以我们也一直这样想,希望你能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可我今天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现代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念的文章,很受启发,不能再用我们小时候的那种家教来对待你了,你要比爸爸妈妈接受的教育好的多,现在的环境也不一样了,你懂那么多爸妈都不会的东西,你现在都能出国读大学了,这在我们那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你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我应该尊重才对,所以在这里妈妈首先向你道歉,妈妈不应该不和你说一声就把猫拿走,还有就是上周四本来和你约好出去打球,也没和你说一下原因就自己取消了,妈妈忘记那天是周五,你白天一天没课,一个人呆在家不上网是很无聊的,我本以为你白天不上网,晚上回来让你上两小时网就可以了,妈妈实在是担心你身体弄垮了,每天我一觉醒来都半夜1点多钟了看见你屋里灯还亮着,眼看你越来越瘦,吃饭也不按时吃,心思都在电脑上,一天和爸妈也说不上几句话,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感到非常焦虑,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就简单的想把猫拿走算了,可我忽略了你已经不是小孩了,你也是成人了,没能尊重你的意见,其实想想你还是有自控能力的,每天也没人叫你,你也能到上课时间就去上课了,晚上也不是熬到通宵,到时间就自动关闭电脑了,只是妈妈妈希望你晚上不能

下载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儿子的第二封信[五篇模版]

    给儿子的第二封信博阳吾儿:欣闻你这次考试的飞跃进步,我很高兴。接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和朋友们在吃饭,好消息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我多喝了许多,还好庆幸的是没有中枢系统紊......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感[5篇模版]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翻看前言,使我了解到本书的主人公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游医,母亲是个虔诚的浸礼会教徒。洛克菲勒白手起家到世界石......

    给儿子信

    给儿子的信---闫凯嘉妈妈 亲爱的宝贝儿子: 明天,你就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独自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妈妈很欣慰,很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表述的快乐。儿子长大了,在不经意间,像一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动与静,“动”指的是运动,“静”指的是静止。二者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绝对、无法并存的。但世间万物,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生生不息。“蝉噪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公管1301 2303130123 曹晨星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

    给远方同学封信

    给远方同学封信 (标题要居) 亲爱汶川同学们: 们好我锦华英文学校五年级班名学生 我叫阿宝开朗、热情、快乐男孩我有双笑起来只剩下条缝眼睛由于先天性散光还架着副眼镜丝毫影响......

    给儿子的信

    儿子:离家一周了,爸妈挺想你的!看到老师们发来的你们在学校军训的靓照、视频以及班级里交流、分享的图片,你妈我俩既兴奋又激动,不停地搜寻你的身影,想要看到你!获取更多关于你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