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本站推荐)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玲
E-mail:zl581006@163.com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元素,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设计并进行的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述、讨论、探究、实验、演示等。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
1、活动目的不明确;
2、活动形式热闹,但内容空洞;
3、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4、活动时,任务布置不明确;
5、活动形式雷同;
6、活动时间不充分,走过场;
7、一节课活动次数过多,主次不分明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二容量适度性原则
三多样性原则
四实效性原则
五新颖性原则
六自主性原则
七生成性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所谓目标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要能够同时兼顾三维目标的落实。
冀教版八年级上《动物的运动与饲养场所》
二、容量适度原则
容量适度是指一堂课里安排的活动个数要适当,任务量要适度。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围绕重要概念设计的活动时间可以长一点,讨论、交流的充分一点,以帮助学生完成重要概念的建构。
三、多样性原则
一堂课有多个活动时,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雷同。
一堂课中,如果设计的活动形式都是雷同的,尤其是思维水平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活动,学生就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活动质量就会下降。
四、实效性原则
所谓活动的实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多数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目标达成度高的活动。
衡量活动是否有实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预设的活动内容,而是指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了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能通过参加活动有所收获,并实现了设定的目标。
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1.引入竞赛机制
2.规定活动时间
3.任务明确,布置任务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4.活动形式简单易操作
5.提高交流环节的质量
五、新颖性原则
1、趣味性
2、挑战性
3、激疑性
4、时代性
六、自主性原则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七、生成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生成有不可预见性,但同时生成也是需要设计的。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有意创设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情境,要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创设更多的互动机会,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交流互动中更多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不能为生成而生成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在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将学习的热情延续到课下。
第二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杨稍学校
杨向东
渗透性原则。随着教学内容而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得、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会上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会是的实践活动为主,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多样性原则。教师要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鲜的认知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想使活动适合每个个体学生,吸引其兴趣,就要使活动多样化。
灵活性原则。学生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材料、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等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进行中遇到困难,受到阻碍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时,教师要随即应变、果断放弃已有的设计,灵活采取更合理、方便、科学的活动方案和方法,以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依据活动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巧三个领域)、教材内容设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征、活动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
新颖性原则。活动过程设计的新颖,体现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或在活动过程中能突破常规和经验发禁锢,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做法,从而活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
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更是把语言从准焦交际向实际交际过渡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实际交际。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课堂教学活动及其设计
刘兆义老师在线
教育部全国英语骨干教师秋季远程研修第一阶段活动于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全面展开,共有500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并分享有关专题的研修活动,本报从第5期开始连载刘兆义老师参加“在线研讨”过程中所发表的培训文章以及部分教师评论的摘录,欢迎广大读者就这些专题撰写论文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发表看法,来稿请发至js@enhero.net并注明“刘兆义老师在线研讨专题”。
专题之三:
课堂教学活动及其设计
(一)刘兆义
英语课堂都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小学英语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以活动为基础”。
activity(活动)的典型特征应该是学生广泛参与和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和语言运用等。“Get as many students involved as possible to realize certain objectives.”没有目的的活动就不能称其为活动。activity一定与act、acting、action、activate、active等相关。下面,我就借用这几个词来谈谈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则:
Act.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定要力求行之有效,要努力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做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cting.活动必须要让学生来“执行”,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充当组织者、帮助者、协调者、控制者、评判者等角色。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其语言技能,运用语言。
Action.课堂活动及活动的过程一定要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根据目标思考活动的内容及形式。
Activate.课堂活动应该力图激活学生的情感、感官、思维、知识、求知欲望、多元智能、想象力和创造力。
Active.课堂活动重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active participations)和针对某目标用英语“行事”。英语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即在活动中学习、巩固、掌握和运用英语。活动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课堂热身活动、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操练或实践活动、语言运用活动。
1.课堂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这有助于推进课堂的教与学。如在课前组织学生学唱“One, two, three.Hop, hop, hop.Four, five, six.Now let’s go.”,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边演唱边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关注英语数字的发音,为英语数字的学习起到了热身效果。
2.语言学习活动。语言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教学通常从听入手,采用实物或生动的课件等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感官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听辨、猜测、思考和选择等方式理解和学习所学内容。如在观看了一段与麦当劳有关的动画或短片后,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对观察到的画面或图像和聆听到的声音进行思考、联想、猜测等,如了解对话情景,对看到的食品和声音进行联想等,进而学习有关词语和表达结构。3.语言操练或实践活动。语言操练或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所学语言。如听对话录音勾出你所听到的食品,或是两个同学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对话练习,等等。
4.语言运用活动。语言运用活动的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活动。这种活动的设置要尽可能创设出“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一般来说,语言的学习和实践如果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者会更容易接受,学习或实践也会更加有效。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最好能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景,情景越贴近真实,课堂活动就越生动自然,操作性也就越强。创设活动的情景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情景要尽可能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即学生自己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思维的方向,有事可做。
作者简介:刘兆义,特级教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双语学习报》总主编,教育部全国英语骨干教师秋季远程研修活动初中和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课程团队的负责人之一。
在线研修评论选登:
徐教菊老师:“活动应该围绕着教学的内容来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林山老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让学生能够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并能够学好新的知识。在设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其科学性和适用性,这是提高教学活动效果的前提。在活动过程中,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与教育资源利用的程度,要依据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要求来评价活动程序和活动节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王维丽老师: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即课堂游戏活动花样繁多,乍一看,整个课堂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热闹的背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包括听课教师对课的重难点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种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课堂设计,我认为归咎于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是为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因此,评价课堂活动的好坏,不能看表面上的“活”、学生形式上的“动”。如有老师在教学basketball时,让学生进行拍球比赛。学生动起来了,兴奋起来了,但关注点显然已经不在单词的学习上了,而是在拍球的结果上了。这个活动就已经脱离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了。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意: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实、有意义;活动的情景是正在发生或能够发生的,活动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体和指向;活动要有真实的语用、真实的评价!
薄守娟老师:教学活动讲究有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刘安佳老师:要弄清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老师教学的目的,有了目的,才有教学的方向。
周华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
原载于《学生双语报·教师版》2007~2008第7期第2版
第四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本节教案具有学案性质,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课堂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有效训练”的课堂活动流程。课前预习,自我检测,找出问题,以备交流。课中全员参与,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课堂达标完成目标。课后巩固升华,学以致用。
语言学习目标设计
课前展示本节课预习目标:重点单词18个,重点短语8个,重点句型5个,这些语言知识作为阅读材料时把握的学习重点。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获取基本信息、细节信息、段落大意,复杂句式、推测词义等阅读技能得到训练。
学情调查,自我检测
I、翻译单词和短语(15个),查看对教材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II、单项选择(5个),考查对教材信息的理解。疑点点拨
4个重点单词的基本知识与拓展训练:通过词的搭配、例句展示、易混辨析、即学即练等形式学习、运用重点单词。
典例分析
即学即练分析教材中的3个复杂句式,复合句中含有定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指导学生理解难点句式,即学即练翻译句子达到学以致用。
学生展示,共同分享
把预习、交流、探究的成果与疑点在小组内分享,并展示到黑板上。课堂达标 I、单句改错。II、介词填空。
这两项练习强化重点句型的搭配惯用法。
III、单项填空(10题):为课内词组、句型、语法的运用练习。IV、阅读理解:为综合运用语言技能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素养。
第五篇: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摘 要:英语学习既是学生自身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92-01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在短短的45分钟里,要想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科学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完全渗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构建英语有效课堂
1、有效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在讲解语法时,上课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要想保证在考试与现实生活中做到零失误需要注意哪些因素?这种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自己该如何做,看似有些霸道,但绝对是应对考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使教师个人在课后能够比较客观地进行自我反思。
另外,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学生的嘴巴讲出已学生词、句型、对话、阅读等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种多功能型的导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实用,而且其效果也佳。
2、有效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难易度。课堂提问既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各项技能逐渐稳步得到提高。
课堂提问的频度。频繁的提问往往看似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实际上,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一般疑问句,适当借助于特殊疑问句或是反义疑问句效果会更好。
3、有效学生活动。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通常安排为集体齐读单词,这样可以帮助那些胆子比较小或是学习上还需要些时间的孩子,他通过听别人读来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小组对话,学生在做后期展示时会非常流利准确,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默读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在读前就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笔勾记涂画相关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大脑活动。独自练习对话的各个角色,争取每个学生都动脑、都张嘴。这些活动中最有效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练习对话的各个角色,可以避免与他人合作时做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事情。自己在练习说时,得动脑。我们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实用性。
4、有效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检查师生之间教与学实况的纽带。有效地布置作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是有一些学生会少做甚至不做书面作业;而对于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等,这种少做或缺失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也更加严重。我们通常采取作业分层。有基本要求,主要针对于程度不好的学生,具体是读准生词,能对情景交际做出正确的应答,能辨认出阅读文章中的重点句。较高要求和最高要求。
二、课堂教学评价
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多维分层,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评价模式。作为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客观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对象,进行客观评价,促其长足发展。
1、更好地关注评价对象。我们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朵朵灿烂的奇葩。教师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在设置问题时切忌心中已经预设了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在教学进程中只根据答案的正确性来做出简单的评价,而从不关注所评价的对象。长此以往,学生会被无形地贴上等级标签,“学困生”也因此形成,一旦形成,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他们很可能就会是永远的失败者。事实上,“学困生”的产生有来至家庭的,社会的,和自身的各方面因素,但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可以很肯定的说他们存在着转化的可能,而对其转化工作关键的一环就是课堂的有效评价。
2、提升评价的宽度和广度。以往“一言堂”的英语课堂教学,把“教”和“学”对立了起来,课堂中缺少互动,因而评价的机会少之又少,课堂的有效评价也更无从谈起。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新授――学生跟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的进程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做出评价,另外,我会要求其中一位同学,既要读出单词还要对其进行拼读。这样既对语音语调进行了评价,还能对其听课效率和记忆能力有一个评价,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3、改进课堂评价手段。对于学生,教师应该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赞美之词。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学生更渴望教师能够对他一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也可以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对课堂评价简单处置,评价语言简单,使得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我们一般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否完成,而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一些质量不高也不含太多交际意义的问答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比如教师常用的问答评价语:“Do you understand?”或“Very good!”,一节课用下来甚至一个学期用下来,它的评价作用还存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