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专业 本科 法理学 重点(期末考试用)
法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分类不同)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法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概念和要件)
司法独立的职业保障(经济、身份、选任制度、惩戒制度)
法制的条件(对法律本身的要求、法律的明确性、对制度的要求、对社会条件的要求)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从法律渊源看、从法典编撰传统看、从法律结构传统看、从法律使用传统看、从诉讼程序看、从职业教育传统看)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没有明确答案,论述题喜欢考)
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同上)
法的溯及力(概念)
法律要素(概念)
权利能力(概念)
法律行为(概念、分类、特征)
第二篇:山东师范大学法学二专业法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法律规则:是明确的关于权利、义务、责任的记载和表述,是立法者意图的集中体现。委任性原则:又叫委托性规则,指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而委托有关主体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的规则。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法律的整体,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共同体的全部法律。
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或法的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的渊源:指法的存在形式,是由于法的产生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是在法的适用与解释中可援引的意义上的规范。
法的溯及力:法律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
法的编纂:指立法主体在对某一部门法全部现行法进行审查、清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典的活动。
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行为能力: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参加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法律责任:相关主体因违犯法律上的义务或由于法律规定而应当承受的强制性负担。
法的价值:法这种特定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满足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要的内在属性。
立法体制:由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载体的体系与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法的历史类型:指按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历史上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基本分类。
法系:是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按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源流关系和历史传统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其所做的分类。
二、简答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又不同于其他得社会规范。(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法律形成于公共权力机构,这是法律与其他人为形成的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国家形成法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制定法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的普遍性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二是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也是要求平等对待一切人的普遍性,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最重要的,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普遍性要求相一致的趋向。(4)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通过设定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的方式,指引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纳入一定秩序之中,以调节社会关系(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规范都具有保证自己实现的力量,不按照社会规范办事,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法律的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强制力强弱与社会规范的有效性不完全是一回事
法律规则的分类:
(1)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看,可以将它分为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和权义复合型规则。义务性规则是直接规定人们从事或不从事一定行为的规则,分为命令性规则、禁止性规则两种。命令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禁止性规则是规定人们禁止或严禁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行性(强制性)、不利性、无选择性,即不允许人们随意选择。授权性规则又称为权利性规则,是规定人们有权做出一定行为或不
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2)按照规则所调整的关系是否发生于该规则产生之前,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调整型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整性规则又称确认性规则,是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社会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的规则。构成性规则是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3)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确定性规则和不确定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内容的规则。不确定规则有可分为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4)根据法律规则的强弱程度,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法律原则的功能: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倾向,对立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在具体的案件审判中,当人们对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进行理解和解释时,法律原则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3)法律原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填补法律规则的空白或漏洞,成为判决的直接依据。
当代中国法律部门介绍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2)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民商法 民商法是规范民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4)经济法 我国经济法法律部门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与社会生活复杂化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5)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是保障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的法律。(6)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一)正式渊源(主要渊源)
(1)宪法 宪法是我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2)法律(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范或者实现自身的法定职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5)自治法规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规章 规章可分为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7)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作为我国法的渊源,仅限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对国内法律关系,却无相关规定。
(二)非正式渊源(次要渊源)
(1)政策 政策是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各种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2)习惯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是以人们的惯常行为方式表示出来的社会规范(3)正义观念(4)理论学说 特别是权威法理学说是法的渊源之一
法的效力冲突及其解决
法的效力冲突是指不同的法规范就同一内容所作规定不一致而带来的效力上的相互抵触与矛盾。可能发生在相同形式、同等效力的法规范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不同形式、不同效力的法规之间。在效力冲突的法律中进行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2)新法优于旧法原则(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1)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2)法律
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4)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免责及条件
免责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了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出现法定情形或事由,可以在实际上被部分或全部免除承担。(1)时效免责。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2)补救免责。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3)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基于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协商同意的免责(4)自助免责。自助免责是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5)不诉免责。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有关人告诉才处理,有些轻微的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6)自首、立功免责。对那些违法之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7)人道主义免责。权利是以权利相对人即义务人的实际履行能力为限度的执法的特征
(1)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2)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5)执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主体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法的适用的特点
(1)法的适用主体的特定性(2)法的适用具有专业性 法的适用主体的特定性部分决定了法的适用的专业性(3)法的适用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的适用具有国家强制性是由法的性质所决定的(4)法的适用具有程序法定性 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活动,程序性是法的适用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法与原始规范的区别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2)两者反应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应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规范反应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3)两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依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的(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的地域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
两大法系的差别
(1)在法律渊源方面,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是单一的成文法,即制定法,一般不承认判例法。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其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判例法和制定法之间的关系,在“议会主权”原则确立后,通常情况下,制定法高于判例法(2)在立法技术方面,大陆法系国家大多数采用法典形式,制定各部门系统完整的法典,英美法系国家则一般不倾向于制定成文法典,制定法大多数以单行法律、法规形式出现(3)在法律技术方面,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成文法律,法官不是立法者,不能创造法律。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服从成文法,也根据判例法,法官还可以判例形式创造法律。在英美法系国家,特别强调审判要“遵循先例”,在大陆法系国家,判例对于法官只有参考价值,而没有法律上的约束(4)在诉讼程序方面,大陆法系国家,除轻微案件由一人独任审理外,一般都采取合议制。英美法系国家,除高级和上诉法院外,一般都采取独任制。大陆法系国家,不实行陪审团制度,而是参审制,即陪审员与法官共同组成审判庭。英美法系国家采用陪审团制度。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纠问程序,法官主动对被告人和证人进行询问。英美法系国家采取对抗程序,让原、被告抗衡,进行辩论,法官充任“消极的仲裁人”(5)在法官权限方面,大陆法系强调司法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范,限制法官的法律解释权,必须按条文办案,不能创立法律。普通法系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遵循先例,法官有法律解释权法官事实上可以创造
法律
三、论述题:
1、为什么需要法律?
世界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秩序,无论是处于什么阶段的人类社会都是奠基于特定的秩序。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一种规范取代另一种规范,通过改造规范,使我们的社会朝特定的方向发展。规范产生于每一种秩序自我防护的需要和过程中。法律战胜了其他规范系统并成为社会控制的主要规范,是因为法律具有其他规范系统所不具有的优越性。禁忌和习惯对于一个静止的社会是有效的,但面对新问题时,它们就有些免为其难了。法律在道德和宗教的竞争中胜出,是因为法律是一种控制人的外在行为的强制性工具,而道德仅凭人性来判断谁是谁非,是一种“自律”,而法律则是“他律”;宗教的控制范围有限,而法律的调控范围则宽得多。再者,让分散的道德权威来执行“道德法庭”的判决更是不可能。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理论的基本内容。•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权利和义务两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权利和义务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权利和义务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享有和承担的一致性。权利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而义务人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利。ƒ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是等值的。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相互包含。④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第一,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第二,权利提供不确定的指引,义务提供确定的指引。第三,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确立有助于实现自由。⑤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古代法律以义务为本位,而现代社会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本位并没有割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而恰恰是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互为参照系为前提的。
3、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的区别
发挥作用的对象不同。前者是特定个体的行为,后者是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发挥作用的前提不同。前者是法律的颁布、生效,后者是法被有效地信守、运用和实施。存在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后者具有历史性,在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中都体现出显著的差别④考察的基点不同。前者基于法的规范性进行考察,后者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⑤所处的层面不同。前者是社会作用的手段,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后者是规范作用的目的,具有内容性和本质性。
4、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
市场经济。市场借助于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对经济进行调控,它赋予了市场主体以自主性,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在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的安排生产和经营。首先,市场从本质上看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构成的系统。其次,市场经济与法制的关系还体现为法治对市场经济的依赖,他们是共生的关系。‚市民社会。它靠法律保卫自身因而珍视法律,从而成为法律的捍卫者和法律发展的推动者。受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市民社会,具有与国家权力对抗的能力,因而可以防止国家权力蜕变为专制的压迫力量。ƒ崇法精神。崇法精神的形成有赖于法律权威的树立,也有赖于公平正义的法律体系、便利和经济上可以承受的法律服务。崇法精神是法治社会的润滑剂,会降低法治社会的运行成本。崇法精神作为支撑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是建立在法律权威的基础之上的。④民主政治。民主制的确立过程也就是处于劣势的阶级和阶级层斗争的过程,通过暴力或和平的方式来争取应当属于本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作为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的有效方式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民主政体的最终确立,为法治国家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
5、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问题
权利制约。在权力制约方面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行政权力膨胀。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由宪法所确立的权力分工、监督与制约格局在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出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什么才是以及如何建立最好地发挥领导地位的领导体制,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我们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具体制度。ƒ司法独立。如何让司法机关及其官员保持中立性成为一切司法的核心问题。独立司法的塑造,需要平衡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需要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需要对司法机关的财政体制和人事体制进行技术性改进。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把司法机关当成“专政的政法工具”的功能定位,以中立性作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以司法独立作为中立性司法的保障。
第三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法律系法学专业
00000000000*****指导老师 ****
【摘要】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是随着物质生活提高而发展的,体现了夫妻之间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财产关系的要求。夫妻约定财产制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夫妻之间的财产归属及对财产行使相关权利的资格,而且能够减少婚姻关系终止时由于财产引起的纠纷,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保证诉讼的高效率,维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虽然婚姻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因为我国的文化观念以及经济基础等先天性条件的制约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实践中还是有诸多缺陷。本文主要是介绍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指出该制度主要的缺陷以及对相应问题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关键词】夫妻约定财产制婚姻法完善
一、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概述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以契约的形式确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和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双方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分割等事宜的一种夫妻财产制度。夫妻约定财产制被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肯定,在法律效力上也具有优先性,其优先性在法律条文中体现为,只有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或者夫妻之间的约定没有法律效力的情形下才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但这种制度并不当然适用于所有国家,它也被推崇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苏联等国家的立法所排斥。
立法方面,在国外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由式约定和选择性约定。前者是指立法对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限制较少,对财产关系的范围和内容都没有严格的限制,甚至在程序上的要求也很少,如英国的立法。后者则相反,立法对于夫妻双方的约定限制较多,对于约定财产的范围,通过法条限定了财产制的种类;对于约定的内容也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在程序上要求夫妻双方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协议,如法国、德国的立法。[1]二者相比,前者灵活、简便,但是未经公示,很难在实践中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后者相对不灵活,但是符合物权公示原则,有利于保护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在此制度上的立法,首先从本国的基本情况出发,同时考虑人民群众对该制度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选择性地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从我国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可知,我国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中的财产制种类在立法上并未给予夫妻双方绝对自由,即夫妻双方在约定时只能在一般共同制、部分共同制、分别财产制三种财产制中选择其中一种,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一般共同制是指当事人双方将其在婚前和婚后所得的全部财产所有权 1
约定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又可称为一般共同财产制。我国在普遍认同和采取的就是一般共同制。部分共同制又称为限制共同制,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确定一部分的财产所有权归夫妻双方共有,另一部分未作约定的财产所有权归夫妻一方各自所有的财产制种类。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将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全部约定归夫妻一方各自所有,并且约定一方对于自己的财产享有独立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的财产制度。
在实践方面,夫妻约定财产制在西方司空见惯,在美国人们认为这是对个人财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自我保护。在英国,夫妻间的财产协议被称为是有钱人的结婚必需品,英国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婚姻家庭律师马克哈波指出:“有较多财产的夫妻如果不签订夫妻财产协议,那么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而在中国,特别是前些年,夫妻间订立财产协议简直被视为是在亵渎婚姻。即使是现在,大多数人也认为是对婚姻、对爱情的亵渎,是为结婚后的婚姻家庭关系破裂埋下伏笔。最近,在我国妇女联合会在12个省级地区中随机抽取的8800位群众进行关于“是否应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的大型民意调查后,显示:我国群众对夫妻财产公证的意见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中持支持态度的占总人数的44%,持反对态度的占总人数的56%,由此也可见在我国人们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接受和利用程度远远不像西方国家。
二、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现行规定
(一)基本内容
1、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主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缔结该协议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民法所要求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除此之外,从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可知,夫妻财产协议的主体身份是特殊的,因为具有缔约主体资格的只能是夫妻。虽然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并没有规定财产协议缔结的时间,但是原则上在婚前、婚后当事人都可以签订财产协议。但是依据法律,婚前签订的夫妻财产协议只有当事人符合主体要求时才生效,即未婚夫妻登记结婚后方能生效。
2、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标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只要是合法的夫妻个人财产,无论在婚前还是婚后所得的,都可以作为财产协议的标的。夫妻双方可以就以上财产内容在我国法律所允许的财产制形式下任意约定,既可以约定其财产所有权归属以及对财产可以行使的权利内容和范围,也可以以与第三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协议内容以及婚姻关系解除时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事宜。此外,夫妻财产协议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且不违反公序良俗。如不能约定规避抚养、扶养、赡养等法定义务以及借协议之名,行逃债之实。同时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夫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约定财产时夫妻双方必须出于自己的真实意志,即夫妻在意思不受约束,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意思表示的法律效果的前提下签订协议时,协议的内容才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效力。夫妻一方如果以威逼、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另一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下达成财产协议,则另一方有权请求确认协议无效或撤销协议。
4、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形式要件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一种要式行为,《婚姻法》要求签定夫妻财产协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并且要有本人的签章。因为书面形式的协议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实物证据,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地调节矛盾,而且如果当事人双方要求进行公证,有书面文件更加方便。
(二)法律效力
1、相对的优先效力
我国《婚姻法》规定,只有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财产时才适用法定财产制,当然也可以同时并用,但是约定优先。由此可见,夫妻约定财产制相对于法定夫妻财产制在法律效力上具有优先性。
2、夫妻约定财产制对夫妻双方的效力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内容对于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夫妻双方理应依照其约定的内容对于约定的标的行使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必须遵循协议内容,单方未经合意不得随意撤销、变更协议的内容。夫妻财产协议中约定财产归一方所有时,另一方应该承认对方财产所有权的合法性,不得干涉对方对其财产行使权利。婚姻关系解除时,对于财产所有权的分割首先应该尊重财产协议的优先效力,没有财产协议或者财产协议无效时才按照法定夫妻财产制处理。
3、夫妻约定财产制对第三人的效力
我国《婚姻法》有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分别所有的,而夫或妻一方对第三人所负的债务的,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则以夫或妻一方各自的财产清偿。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一方不可避免的与第三人发生财产关系,《婚姻法》为了防止夫妻利用夫妻约定财产制串通起来规避法定义务和损害第三人的权利特别规定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这个条件,并由夫妻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第三人对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知悉或者夫妻一方举证不能,那么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不足
虽然随着婚姻家庭立法的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开始融入民主法治意识,强调个人的权利以及意思自治;与此同时立法者吸取外国立法经验注重维护第三人的利益。但是该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立法较分散,且在法律条文中缺乏总则性规定。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基础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来源分散法律条文分散导
[2]致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任何协议都应该有使其合法的成立条件。如我国的《合同法》
就在总则中规定了一般成立条件,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夫妻财产协议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合同,所以《婚姻法》立法中理应参照合同法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成立条件,如主体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性等。
第二,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财产制形式的限定不合理。从《婚姻法》的条文中可知我国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范围进行限制,明确限定了三种可约定的财产制形式。法律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封闭、僵硬的契约财产制度,夫妻双方如果约定了这三种形式以外财产制形式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这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价值取向而且意思自治受到了限制,失去了该制度的本质意义。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夫妻双方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夫妻约定财产制形式的种类局限于三选一,是无法满足夫妻双方对财产约定多元化的要求。例如,夫妻双方约定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各自所有,而财产增值部分为共同所有,这个协议兼顾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可能是个双赢的选择,但是却无法为该约定找到合法依据。既然是个协议,就应该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婚姻法的这种限制明显有违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实践中这样的限制不仅限制了当事人约定的自由程度,也不能很好的调整越来越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意义。
第三,缺乏公示程序,财产协议约定的对外效力难以操作。现在各国的立法或惯例普遍认为夫妻约定财产应该为要式行为,即夫妻双方应该以书面的形式达成协议且进行一定的确认程序,赋予公示的效力。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仅仅规定夫妻约定财产时要采取书面形式,并未要求进行公示。这就使得实践中出现很多难题,如书面协议丢失、毁损或
者多次修改等,使得很难证明双方之间最初有效的约定,这不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财产协议具有对外效力,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效力缺乏说服力,司法实践中也很难操作。夫妻财产协议是夫妻双方以自己的意思达成的,夫妻双方可以在合意的基础上变更协议的内容,第三人在订立协议的过程中没有参与,对于协议的内容就不得而知。根据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这规定是很难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的。第三人是否知道协议内容属于其主观问题,夫妻一方想要举证是谈何容易。
第四,未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变更与撤销程序。夫妻财产协议既然是一个契约就会有情势变更的时候,也可能会有其他情形导致约定的内容不再适用于夫妻双方或者继续使用将会显失公平。所以法律基于公平,应该允许夫妻双方在必要时可以合意变更协议内容或合意解除该财产协议。从夫妻财产协议撤销的原因上看,可能是自然撤销,例如因为婚姻关系解除、消灭或者像合同法上因为协议所附的条件不成立、丧失;也可能是合意撤销,如夫妻双方经过协商解除。从我国当前的立法来看,并没有约定夫妻双方不能变更或撤销其财产协议,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司法实践。笔者认为,从法律的严肃性和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正当性来看,应当对夫妻双方的这种权利作出如合同法般详细的规定并规定相关限制条款。首先,协议的变更或撤销不能有损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协议的变更和撤销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如应当到公证机构或者婚姻登记机构进行公证或登记。
第五,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缔约时间不明确。我国《婚姻法》没有对夫妻财产协议的缔结时间作强制性规定,但是理论上承认拟结为夫妻的当事人在婚前签订的财产协议在婚姻关系确定之后生效。在实践中,没有在法律条文中确认婚前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协议的效力,会引起关于夫妻财产协议缔约主体不明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很难为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作为合法缔约主体找到明文的婚姻家庭法律依据。
四、完善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建议
婚姻法的立法过程中虽然不断完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法律依据分散、法条含混、夫妻财产协议公示以及变更撤销程序等问题。笔者就此制度的如上缺陷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第一,完善婚姻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通过完善婚姻家庭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步走向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迎合司法实践的要求。与此同时,立法者可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编撰来实现对婚姻家庭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之系统、完整,以方便司法活动。
第二,将夫妻财产协议成立条件列入婚姻法中。参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成立要件。首先,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适用代理制度。夫妻财产协议对于双方来说关系重大,涉及到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权衡轻重。其次,协议基于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签订的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排除一方以威胁、强迫、欺骗、乘人之危等手段而是另一方签订的协议。再次,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约定违反法律、公共利益以及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比如约定内容为逃避清偿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抚养、扶养、赡养的义务等。
第三,我国夫妻财产协议应采用自由约定的形式。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三种夫妻财产制形式无法满足现在婚姻家庭间复杂、多样的财产关系,不利于司法实践,也不利于夫妻双方最大化的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虽然我国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受到了本国文化传统、法律习惯、文化观念等先天性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制度如果如果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夫妻双方,更好的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那么应新的需求在民法和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
下适当改变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兼顾到了当今婚姻家庭生活的现实还能赋予当事人自由约定财产,使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法中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具体操作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夫妻双方自由约定财产制形式约,所约定的财产形式不受过多限制,只要符合约定的生效要件,不违反婚姻法基本原则,不违背公共利益以及不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即允许并保障夫妻双发充分行使这项权利,选择最有利于双方的财产制形式。
第四,明确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的公示制度。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只要求夫妻双发以书面的形式订立财产协议,而没有规定任何公示程序和制度,使得夫妻财产协议对第三人的效力过于脆弱。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协议对第三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是“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而“第三人知道”这是一种极具主观性的标准,通过夫妻一方的举证缺乏说服力,外人也无法判断举证是否属实,这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因此笔者认为,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应增加夫妻财产协议应该由婚姻登记机构以登记的方式公示或者由公证机构进行公示。例如法国的民法典规定,夫妻在缔结财产协议的过程中,应该有公证人在现场,夫妻双方对协议的内容都表示接受并由在场的公证人签章。这样通过公示,最好的平衡了第三人和夫妻一方的财产利益,加强了财产协议的对外效力,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交易安全。通过公示也将成为一种证据,可以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第五,对夫妻财产协议的变更与撤销程序加以规定。某些国家是不允许既定的夫妻财产协议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如《日本民法典》规定,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在婚姻登记之后是不允许变更或撤销的。笔者认为,夫妻财产协议既然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根据合同法原理自然应该允许双方当事人在合意的情形下变更或撤销,这也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并无条文禁止夫妻双方变更或撤销财产协议,即原则上准许夫妻双方变更或撤销其财产协议,但是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变更和撤销程序。[4]夫妻财产关系是一种时刻处于变化状态的法律关系,因而夫妻财产协议自然会面对情势变更问题。[3]所以笔者认为,婚姻法应该对夫妻双方在必要时因合意而变更或撤销财产协议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同时规定相关的程序,如变更、撤销财产协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到婚姻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备案或到公证机构进行再次公证,违反相关程序,所作变更、撤销无效。
第六,对婚前财产约定赋予明确的法律效力。从法律的严肃性考虑,为了使拟结为夫妻的双方当事人成为夫妻财产协议的缔约主体有法律上的依据,应该考虑从法律条文上确认在婚前签订夫妻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从法律条文上放宽夫妻财产协议的缔约时间,这也充分维护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而且也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习惯的要求,拟结为夫妻的双方当事人能够明确的法律资格进行约定财产关系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有着客观因素决定的缺陷,立法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使之不断适应夫妻财产关系的新发展,满足司法实践的要求以及更好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不足之处出发,找出其相应的解决办法。笔者对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依据分散、法条含混、夫妻财产协议公示以及变更撤销程序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希望立法者能够重视这个制度的相关立法,希望法律学者们能够对这个制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是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不得发展完善,更好的适用于夫妻之间,使婚姻家庭生活走上和谐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蒋月主编.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第146-147页.[2]余澜.论夫妻约定财产制[J].井冈山大学学报.第33卷第5期.第128页.[3]蒙萌,田冰.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J].法制与社会.2012年7月中.第95页.[4]姜晓彤.关于婚前财产协议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7月下.第276页.Analysis of Marital property regimes
Economic LawLaw Major
1***wangping-huangEssay Instructorlixiao-mei
Abstracts:Marital Property System in China with development to improve material life, reflects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complicated property relations.Marital Property System not only be able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nd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property qualifications, and can be reduced due to property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termination of the marriage, to relieve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parties to ensure th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high efficiency, maintenance-related the rights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Although the Marriage modify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system of Marital Property Marital property regime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our concept of culture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other congenital conditions,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ects.This paper introduced Marital property regime, pointed out that the major flaw in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of legislative proposals.Key words:Marital Property System;law of marriage;perfect
第四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关注我的求职信。
我是一名XX大学法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四年,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我系统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通晓一定的理工科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在校期间,由于各门功课成绩优良,曾多次获得学院二等奖学金。
在寒、暑假期间,我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论文,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在工作中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在工作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总之,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多次参加了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我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我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及与他人良好合作的团队精神。
我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不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我的性格乐观自信、温和开朗、稳重宽厚,因此,我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我的兴趣爱好广泛,音乐和美术启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球和体育舞蹈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感。
充实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我永远的财富。请相信您的眼光和我的实力,给我一个施展才华、贡献力量的机会!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iexiebang
第五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法理学方向
1、论法的作用
2、论“程序本位”
3、论法与经济的关系
4、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5、论法律与道德
6、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7、论法律移植
8、论公民的法制意识
9、论加入WTO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10、论依法治国
11、论“法律至上”
12、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
13、论法律解释
14、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
15、判例法与制定法的比较
二、民法方向
(一)民法总论
1、论民法的慨念与原则
2、我国制定民法典的现实意义
3、民法与市民社会
4、试论民法的运行机制
5、论自然人的地位和能力
6、法人制度概说
7、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构和效力
8、诉讼时效的概念的法律意义
(二)物权
1、我国制定物权法还是制定财产法――试析当前民法学界的争论
2、论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3、相邻关系案例解析
4、用益物权在我国的发展
5、担保物权的作用机制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与实践
(三)债权
1、债权与物权的比较研究
2、债的特征与种类
3、债的履行中的法律问题
4、合同的概念――兼论其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5、论合同变更种种
6、融资租赁合同研究
7、建设工程合同研究
(四)人身权
1、人身权制度研究
2、人格权保护的范围
(五)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2、违约责任案例研究
3、论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发展
4、民事责任竞合的处理
三、国际经济法方向
(一)国际经济法总论
1、国际经济法的由来和概念
2、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3、国家的概念及其在国际经济法上的角色
4、国际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5、跨国公司的法律分析
6、论国际经济法律关系
(二)国际贸易法
1、论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问题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试析
3、试论当事人的买卖合同与公约、惯例及国内法的关系
4、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比较
5、信用证支付方式的法律机制
6、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特点
7、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8、产品责任法的由来和发展
9、反倾销法的比较研究
10、试论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国际投资法
1、国际投资法制研究
2、试论我国的外国投资法
(四)国际金融法
1、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五)国际税法
1、国际税法的现实意义
(六)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机制
1、论国际商事仲裁
2、世贸组织的争论解决机制
四、经济法方向
1、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建设的意义、主要方面
2、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市场规则方面的法律建设及其相互补充与完善
3、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则法的关系
4、国家对市场进行行政调控的法制化
5、论合同(同时履行问题、要约撤销问题、代位权与撤销权行使问题、格式合同问题等等)
6、论公司(独立董事的义务及对公司外第三人的责任问题、公司股东会的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问题、公司章程约定条款问题等等)
7、试析新修改的保险法
8、试析关于执行商标法的若干意见
9、试析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0、试析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特点
五、宪法方向1、1982年后中国宪政之实证分析
2、论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3、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政基础
4、论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国特色
5、论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
6论宪法规范的诉讼价值
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1、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2、论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3、论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
4、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为的界限
5、论行政授权与委托
6、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7、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8、论我国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
9、论行政事实行为
10、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制度
11、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七、WTO与知识产权方向
1、WTO规则的法律渊源
2、论WTO主导的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
3、论TRIPS主导的我国专立法的修改
4、论TRIPS主导的我国商标法的修改
※ 重要提示: 原则上在本范围内选题,也欢迎同学们自主选题,但是要经过指导教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