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述题

时间:2019-05-15 15: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论述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论述题》。

第一篇:思修论述题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最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分辨是非曲直、辨明善恶美丑、作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答:(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贪图享乐、只知坐享其成的人绝不能实现某种理想,而且事实上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有什么远大理想。

(2)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的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3)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都无疑需要他本人为此而努力奋斗。但即使是个人理想,其实现也往往不是仅凭个人努力就能完成的,而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和配合。而且,个人理想又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因此,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事业。

3.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之所忠诚、所热爱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公同体,因此,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很重要内容。为我们国土富饶美丽而赞美、热爱它,、是爱国的表现;不因为我们国土某些不尽人意而鄙视她、离弃她,而是关心她、建设她,同样是爱国主义的表现,甚至是更重要的爱国表现。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尽因为他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没有人民的社会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来谈爱国毫无意义得。历史证明,所有爱国者都是热爱自己的人民的。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但是它们在任何时代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家应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内容。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并不是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而是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在当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成为现实,并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当热应该维护他、巩固他、发展它、热爱它,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4.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实坚定的爱国者?

答: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向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只有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只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才能无私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5.简述人生目的对人生道路的决定作用。

答: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当人们意识到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奋发图强,努力拼搏。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古今中外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仁人志士多数志存高远,很早就形成了明确和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有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动力,始终朝着人生发展的总目标前进。

6.简述人生目的对人生态度的决定作用。

答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尚,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持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不气馁、不退缩,始终抱定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相反,错误的人生目的则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或是放纵物欲、虚度时光、游戏人生,或是投机钻营、提而走险、违法犯罪。在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事业有成者,莫不是在正确人生目的的引领下,笑对人生道路上的惊涛骇浪,对未来充满信心,困难面前不动摇,失败之后不灰心,以百折不挠的勇气赢得了成功,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7.简述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答:(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是平等的表现。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诚信原则。诚信是做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守信就是恪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3)宽容原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动原则。互动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定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他人的需要。

8.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9.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0.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适应于这种客观要求,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本质要求是为人民服务。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精神支持。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有先进性的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朝向共产主义奥德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也有广泛性的要求,要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向适应,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达到团结和引领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和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1.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义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展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2)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所要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大市场,法规政策是统一的额,运行机制是协调有序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经济发展“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与这种体制改革向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12.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神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甚。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诚实守信是健康发展的核四厂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基础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社会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①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应当认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决不能

1以耻为荣,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分;应当明辨荣耻、扬荣弃耻,明确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人格美德重要前提。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要使知荣知耻、趋荣避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14.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者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15.试述个人品德的形成。

答: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个人品德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和经过长时期的行为积累,并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才能完成的。

(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的道德品质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一样,是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以一社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合理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一个人的社会存在是通过他的社会实践来决定他的社会意识的。一方面,个人所处的社会种种客观现象,要通过这个人亲身的社会实践而作用于他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他自己评判是非、正邪、善恶、荣辱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才能作用于他所处的社会,并从社会得到反馈,从而加强和修正这种道德意识。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说,都包含有心理成分上或行为习惯上的几种基本成分的相应发展,如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

16.试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并不矛盾,相反,人民当家作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离开党的领导,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意志分散,民族缺乏凝聚力,人民民主就无法得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无从实现。依法治国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者,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实现,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执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向同一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17.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答:(1)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受依法进行。

(2)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要实行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

(4)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任务。无论是法律工作者,还是普通公民,都要具备这种大局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并实施宪法和法律,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8.论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文化繁荣,而且要求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只有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制化,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实处。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本质在上是民主法制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推进法制建设,有利于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协调平衡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有序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法治的使命与国家的发展目标途径是统一的。加快法制建设,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定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协调各方利益,让全体人民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19.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他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2)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实现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离开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没有离开共产主义的伟大方向。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答:(1)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理信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正确选择。

(2)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读书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哲学理论、政治理论、读点马克思主义的书,同时也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能离开对周围社会的观察和把握。

(3)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参加社会实践。人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因此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任何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4)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二是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三是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20.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1)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人们在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优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创出一条上官的人生之路。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抱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不贪图享乐,满足现状,能为自己选择和确定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朝气,昂扬锐气,为他人某福利,为社会做贡献。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路,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会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脚踏实地的实人生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豁达的心态朝着既定目标开拓前进。

2.试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巩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等。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4}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答:{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主要是个人理想,它主要是微观的,而社会理想则是宏观的。{2}二者的关系:①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扩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提供社会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这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有着指导性的方向作用。②社会理想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中的共同部分,如果没有一个个的个人理想,也就是没有社会理想了。③当代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4.试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误区?

答:{1}关系:①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2}走出误区: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而把二者对立起来。①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力想来否定现实’,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②另一种情况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思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的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6.试说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宪法》中的一段话说明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和基本内容提供了法律依据。{1}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代特点就规定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内容: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现代化建设。②热爱社会主义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的团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行⑤热爱祖国的人民,并为人民服务。⑥抵御外敌侵略和颠覆活动,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

7.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答:‘为人民服务’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群众历史观反映到人生目的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即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绝大多数人服务。因此,应该用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身方向。{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有力武器。

8.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怎么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答:二者关系: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即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2}如何实现: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①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③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

9.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既然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答:{1}科学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2}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11.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辨荣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1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其基本内容有:①爱国守法②明礼诚信③团结友善④勤俭自强⑤敬业奉献。它要求公民应该恪尽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2}重要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13.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1}社会公德主要内容:①文明礼貌②乐于助人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⑥文明上网。{2}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②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型工程,也是经省文明程度的‘窗口’。③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14.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1}含义: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2}内容: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品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3}遵守家庭美德有着重要意义。就个体人生来看:①遵守家庭美德能给个人带来幸福和事业的成功。②遵守家庭美德能提高个人修养。{3}遵守家庭美德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①遵守家庭美德能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②遵守家庭美德能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15.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1}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3}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16.试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重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又提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那么,如何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正确理解与贯彻,{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

17.试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的关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结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谈谈‘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于联系。

答: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1}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2}‘法制’与‘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制’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法制’,法治‘就无从生根,没有依托。‘法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法治’是‘法制’的真正实现。

19.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本质要求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性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应当体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本质要求:{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从中国情出发{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20.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联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4}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制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并实施宪法和法律,它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

21.每个公民应当如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答: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公民法律修养加强的重要标志之一。{1}学法。学法就是自觉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同时也是守法用法的重要前提。{2}守法。守法是自觉遵守法律。包括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培养守法意识,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也是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所在。{3}用法。用法就是自觉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法律秩序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

22.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

答:所谓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则是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首先就要克服重权利轻义务或者重义务轻权利的片面思维,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2}重证据。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的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基于证据的客观属性和法律属性,在保存或收集证据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证据具有客观性,其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最后,证据要具有合法性。{3}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守或履行的约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法律程序作为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与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实体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23.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答: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技能与作用,涉及国家及其全体人员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内容体系的总观念。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安全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24.试述法的作用

答: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发生的影响。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另外,法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法的作用可划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1}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关系。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教育作用;⑤制裁作用。

25.试分析法律关系的构成答: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题,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以下三种:物、行为和智力成果。{3}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遵循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一致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和保障。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基本工具,是历史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效制度保障。

27.试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答: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和认可的国际条约的惯例等。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法律,广义的法律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又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以外的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7}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28.试述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答:我国法律体系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1}实体法①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②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③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④民商法。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⑤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方面的法。

29.什么是法律解释?它主要有哪些种类?

答:法律解释是由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理论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术语及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当代我国的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立法解释的内容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行政解释是有权行政机关对有关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30.分析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的关系

答: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法律适用于法律执行有联系。两者都属于法律的实施。{2}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有区别。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法律适用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实施法律的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其次,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再次。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狭义上的法律的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31.试述法律责任及法律责任特点

答: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紧密相关。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责任是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①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②法律责任反映的是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否定性后果。③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32.试述行政制裁及其主要方式

答: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有关单位或个人依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措施。行政制裁主要有三种: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机关对于凡有轻微违法行为而又未达到刑事处罚的违法者所采取的惩罚措施。行政处罚的主要方式有警告、罚款、拘留等。劳动教养是司法行政机关对有违法犯罪行为而又未达到刑事处罚的人采取的强制性劳动改造的行政措施。

33.试述国家监督的种类

答: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有法律上的监督和工作上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以及系统内设立的专门机关的内部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包括检察机关监督和审判机关监督。

34.试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族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35.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它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公民的人身自由。{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6}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公民基本义务,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它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族人民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保守国家机密。{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依法纳税。

36.试述行政法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练习的共同性准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和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37.试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内涵

答: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益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民义对外独立行使该项权利并对行为的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行政相对人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

38.依据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同,我国是如何划分行政责任的?

答:依据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同,行政责任可以划分为行政主体承担的行政责任、公务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应履行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义务,不履行或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以追究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的既可以是权力机关,也可以是上级行政机关,还可以是人民法院。公务员的行政责任主要指纪律责任,政纪责任,作为公务员应当遵守行政纪律,违反纪律就要负责责任,受到行政处分,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时,还要将级别、降工资。行政相对方的行政责任是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产生的,是行政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后果,一般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的方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等。

39.试述经济法的概念及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0.试述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答: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民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3}罪行相适应原则。

41.试述仲裁与仲裁法律制度的含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的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答:仲裁是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者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律制度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1}自愿原则{2}公平原则{3}独立原则{4}一裁终局原则。

42.试述调解的概念、原则、种类及作用

答: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调解应遵循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在我国,调解分为诉讼上的调解和诉讼外的调解。调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二是有利于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的实现。

43.试述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答:{1}内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重要意义:①‘四有’新人目标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②‘四有’新人的提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③它对于人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抵制错误思想侵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学习和践行它有何重要意义。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①它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它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③它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等。

45.试述我国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当事人协商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在其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对特定的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司法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采取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民事权益争议的一种诉讼活动。

46.试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答:{1}科学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有: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义遵纪守法为荣、以骄奢淫逸维持。{2}重要意义:①科学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47.试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见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第二篇:思修论述题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当今时代,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等。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应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掌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进取心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做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更应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自觉地规范、要求、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1、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具体内容:

1)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2)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3)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4)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3、基本要求: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度不同,但总起来看,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3、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两个误区?

1、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既对立的统一

(1)对立: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2)统一: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会变成新的现实。

简单地说,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2、走出两个片面性误区

如果认识不到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就容易产生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因此要走出两个片面性的误区。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这个误区往往导致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这个误区导致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同流合污。

4、请论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社会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主要是个人理想,它主要是微观的,而社会理想则是宏观的。

(2)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比个人理想更为阔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提供社会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理想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中的共同部份,如果没有一个个的个人理想也就不有社会理想了。

(3)当代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已的理想信

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想信念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在这个大的理想信念的框架之中,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已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这些个人理想信念越具有自已的个性和多样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5、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感情,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突显出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

3)这就要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同时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7、当代大学生应当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1、人生境遇有顺境和逆境之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者并不是均等的。有的人顺境多些,有些人逆境多些。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顺水行舟,有利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逆境中奋斗,如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4、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不应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虚度光阴,成为环境的奴隶。

8、如何理解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是第二位的。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人都是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生的自我价值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人现实的社会价值活动在他身上的显现。一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社会内容愈多、社会奉献精神愈强、社会贡献愈大,他的自我价值就愈高。

9、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的,而是对社会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就是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基本优势。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社会进步又必须依赖个人的劳动和创造。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责任感。

10、什么是道德调节功能、认识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的含义及其道德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包括: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最主要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1、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他纠正人们的行为他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最主要功能)

2、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主要功能)

3、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4、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加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11、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各种道德规范的系统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非常必要,这可以从一下方面说明:

(1)诚实守信是以人为本,成事之基。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在现在这一个人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和发展。因此,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实守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诚实守信人,终将失信于人,并自食其果,甚至身败名裂。这已为历史和现实中的无数事实所证明。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的。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次序的关键。市场经济的 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实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如果出现了不诚实守信的情况,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便被破坏了。诚实守信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人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巨大作用。(3)诚实守信是够建社会和谐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杂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冲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12、论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个人品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要求

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进行道德修养、完善个人品德的途经和方法可以概括: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其要求的认识,提高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为此要(1)学思明理,通过对学习思考、明白道理。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各种知识和做人的道理。(2)择善而从。通过虚心学习,择善从之。在实际生活中取长补短,既增进知识又促进个人品德修养。(3)学习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榜样,以模范人物的优良品德、高尚道德情操作为自已的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勤于道德实践,不断重复和强化道德行为,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为此要做到(1)知行统一(2)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改正错误码以完善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为此要做到(1)省察克治(2)陶治情操(3)慎独自律。

13、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1)要确立宪法他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作为指导他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2)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3)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15、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公民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人身自由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6、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7、特定人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保守国家秘密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务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

第三篇:思修论述题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述题集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14~1

5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P14~1

5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到的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必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穿本课程的一条主线?p1

5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另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依据。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是什么?P18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了知识基础。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方法。P19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

知行统一。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2

5当代大学生肩负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7、大学生应怎样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P36~38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执着的信念,没有对信念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与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想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转变为现实。再美好的理想,如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8、如何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

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才能真正体现爱国主义精神?P48~49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10、如何看待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7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11、大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12、你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13、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14、人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15、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P103~10

4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统一于人民身上,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实现共同利益。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要求的统一,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

16、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

17、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要求和内容

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地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

18、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信念的基础,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9、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0、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1、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四篇:思修论述题答案

1劳动合同法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力所有人和使用人就劳动关系达成合意的过程。(2)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按照 法律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义务的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的改变。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生效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前,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并按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消灭。

(3)劳动合同的一般内容与劳动合同的特别规定。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此外,试用期条款、保密条款、福利条款等属于劳动合同的选择条款。

2联系实际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答:(1)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2)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使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退缩,把责任和贡献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3)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人生目的五花入门、形形色色,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我们尊奉和践行。

(4)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待,是人们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唯有树立了这样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生的价值,才能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利益、精神上的提升,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联系实际论述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就需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把现实的国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正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科学评价其现实的状况,把对祖国的朴素的爱转变为深沉而坚定的爱国情感,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摆正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就应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台湾问题上,就应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地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担当重任,不懈努力。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走向实践。为此,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4联系实际如何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既要学习各门专业知识,也要学一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在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时,才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离开对周围社会的观察和把握。

(2)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从书本上接受来的理论知识,必须同实践见面,经受生活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确立起来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定的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当理想信念确立之后,就必须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不成其为理想了,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否则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

(4)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它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和“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片面性的误区

5论法律制裁及其类型?

答:(1)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实施的;它是一种惩罚性的强制措施;必须以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为前提;实施法律制裁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并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2)我国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种:

民事制裁,是人民法院对民事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措施。

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有关单位或个人依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措施。

刑事制裁,是国家司法机关对违反刑法的犯罪主体依据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6论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

答:(1)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当代概括。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扩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敬业奉献,是要 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所有公民都能理解和认同,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历史条件的变化,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既继承与弘扬了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并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强烈的针对性,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舶基本关系,提炼出了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达言简意赅、科学准确、通俗好记,可以强化道德要求,使每个公民对这些规范耳熟能详,身体力行;可以引导每个公民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使公民在参与中提高道德素质,锤炼道德品质;还可以综合运用道德教育、法规制度、行政管理和社会舆论等方式,实现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7如何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答:(1)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现时代科学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方面的理想信念,但它也可以同时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职业和道德生活各个方面,为人生和社会提供全面的指导。

(2)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既要学习各门专业知识,也要学一点哲学理论、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在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时,才能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社会,不离开对周围社会的观察和把握。

(3)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从书本上接受来的理论知识,必须同实践见面,经受生活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确立起来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定的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尽可能寻找机会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4)当理想信念确立之后,就必须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不成其为理想了。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否则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

(5)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它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和“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片面性的误区。

8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正确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对自我的认识可能产生错位。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培养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持之以恒的把微薄之力奉献给养育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应该成为新时期每一个大学生的自觉选择。

9试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 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 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认为是犯罪,也不进行处罚

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这是宪法觌茫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要求对于任何人犯 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等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 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

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 相当,罚当其罪。

10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新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反应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同时因为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们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直的,因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反映的意志,是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不是人民中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意志的简单相加。这种共同意志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集中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而形成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乒\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形成过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这种共同意志和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尊重和反映了客观规律,因而是先进的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出发,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善于借鉴我国传统立法和外国立法的成功经验,注重将传统法和外国法的优秀成果结合于本国实践,同时,在立法技术上不断改革和创新,这些都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在政治建设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进行,保证人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行为和权益,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道德观和价值观,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试述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答: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宪法和法律权威的维扩,不仅有赖于法律外在的强制性,还有赖于公民内心认同法律的自觉性。自觉维扩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公民法律修养加强的重要标志之一。

(1)学法。

学法,就是自觉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同时也是守法用法的重要前提。公民学习法律知识,既要学习具体的法律规范,即法律、法规对某个问题 的具体规定,又要学习法律原理、原则;既要学习实体法律规范,即实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又要学习程序法律规范,这样才能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2)守法。

守法,是自觉遵守法律。包括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培养守法意识,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也是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所在。如果法律制定出来了,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那么不但立法的目的不能实现,而且也丧失了法律的 权威和尊严。因此,我们在强调学法用法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培养守法意识,只有这样,学法用法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取得实效,法治国家的构想才能实现。

(3)用法。

用法,是自觉应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法律秩序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处理涉及法律的问题,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当遇到法与情、法与理的冲突,即使人们感觉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情、不合理,也不 能漠视、违背或搁置法律。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的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机关作出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当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要习惯运用 法律的武器,寻求法律救济,而不是盲目的私力救济,否则,不但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维护,还容易导致新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产生。

12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具体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正是这一优良传统,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中华民族五 千多年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历代优秀人物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

(4)当代中国要逐步摆脱贫穷和落后,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 持的立场和态度。13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主要内容?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专长,则是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判断一种行为、主张是否合法,只有通过权利义务分析才能做到。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一方如果不存在了,另一方也不能存在。

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首先就要克服重权利轻义务或者重义务轻权利的片面思维,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

(二)重证据

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说,在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查清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在诉讼程序中式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的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收集证据。

14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一)实体法

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立法法》、《等。

行政法。包括规定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法制监督等,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的基本

经济法。包括禁止、限制、鼓励、促进、协调和监管等。

民商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以单行法律形式构成。目前主要有《民法通则》、《担保法》、等。我国没有商法典.有关商事制度以单行法律构成,如《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信托法》等。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的刑法包括《刑法》和此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等。

(二)程序法

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程序法提供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解决争议的方法主要有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15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1)。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应当与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个人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统一,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坚持把道德教育目标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看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持。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克服市场经济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自主与监督、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引导人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 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五篇:思修论述题总结2013-6-2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答: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答:得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的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类型。

答: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3、信念的含义。

答: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念与理想的关系。

答: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5、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答: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娇骄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②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③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④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定义。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归属、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辱感的统一。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答: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答: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5、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6、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内容。

答:爱国主义包括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7、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定义。

答: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观通过哪三方面体现出来?

答: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3、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人生须认真;人生须务实;人生须乐观;人生须进取。

4、什么是价值观、人生价值?

答: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认得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答: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6、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答: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本质。

答: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对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道德的主要功能分为什么? 答: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答: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们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现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具体化,与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是从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进行了新的扩展和完善。

7、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答: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会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答: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

答: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答: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答: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6、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哪些? 答: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及其立法目的和基本原理。答:P136-138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的含义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哪些? 答:《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答: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共13章107条。

4、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答:树立崇高职业道德,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结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答: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6、大学生恋爱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答: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活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7、《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及结婚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无效婚姻。

答:主要内容:结婚、家庭关系、离婚。必备条件: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

8、处理离婚应遵循的原则及离婚的方式。

答: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方式: 一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9、《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答: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过错方应当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答: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2、法律的定义。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几个环节?

答: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4、国家机关立法程序的环节。

答: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5、法律执行与法律适用的区别。

答: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6、“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答:“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法制”通常是指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7、公平正义观念。

答: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众并重。

8、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含义、特征、途径)

答: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宪法的特征。(三方面)

答: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民法的定义。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3、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的定义、《民法通则》的规定)

答: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18周岁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4、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的两大类;物权、债权、人身权)

答: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认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5、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普通诉讼和特殊诉讼)

答: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

6、合同法律制度。(合同的订立)

答: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刑法的概念及三个基本原则。

答:刑法是统治阶级围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的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行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9、犯罪概述。(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形态)

答: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用阶段,由于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10、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审判程序。答:P238

一、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 严谨 求是 创新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4)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内容:⑴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

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⑶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六、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 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七、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

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八、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这个人理想;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十、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论述,34页)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十一、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集成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十二、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十三、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十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十五、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那天起,就从属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十六、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坚持能力犹大小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京生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十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十八、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十九、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十、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十一、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二

十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同。

下载思修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论述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

    2014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型思考题 一、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

    思修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

    思修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 一项复杂的舰载机系统工程,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的奉献,有时候甚至是生命。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歼-15舰载机起降训练的、歼-......

    思修

    P15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

    思修

    思修重点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面临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

    思修

    ①关于结婚年龄,要求未婚的军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响应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结婚。②关于军队干部配偶的条件,比一般公民严格,必须是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无严......

    思修复习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二、辨析题;三、论述题;四、材料题;五、案例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 理想、理想的类型、信念、信仰 第二章重点: 全章都要仔细看 第三......

    思修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社会公德—雷锋精神”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对社会道德情况的关注程度,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感谢您在紧张的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