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平安广东”学习心得体会
“构建平安广东”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围绕“构建平安广东”及稳定话题,广东所显露的转型思路值得关注。2012年5月,初任政法委书记的**提出,广东社会稳定工作须有“四个转变”,强调“权利维稳”和源头治理,“动态稳定”、管理韧性等学界智识亦被官方肯定。6月,公安部集中轮训新任市县两级公安局长,率工作组妥善化解乌坎事件的广东省委副书记**位列主讲者阵容。7月,《人民日报》刊文,再次申明对“维稳理念发展”的广东态度,批评对“定时炸弹”式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击鼓传花”的危险做法。
在平安、稳定与法治之间寻找并理顺因果联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当说,“面对社会治安及维稳多种问题的高发状况”,法治便是“从管理理念、制度设计上”可以寻到的关键突破口。法治作为一种人类理想,其定位在于“最不坏的治理理念”,却也是迄今最值得信赖与倚靠的制度设计。1999年,“依法治国”被以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为法治理念从学者言说上升到国家意志提供了根本的规范性依据。
什么是法治,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良法之治”与“普遍服从”原则对接于中国语境,或可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来理解,这同时也必须是一个由“法制”到“法治”、由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的过程,一切尚在进行时态。“构建平安广东”理念能立足对法治的价值体认,之所以值得期待,在于人们期待让实践法治的过程,同时成为“给权力套上枷锁”的过程。“将全部政法维稳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目标,不是将旧有维稳行为合法化的历程,而是激活制度性反思、并用法治约束“权力维稳”的努力。
“只有通过法治,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确保平安;只有依赖法治提供保障,夯实基础,平安才能持久”,“只有„„才”的句式特质标明了法治的不可或缺,而“平安、稳定”等社会治理诉求,在“让法律抵达人心”的过程中当有顺其自然的达致效果。过往治理模式中被奉为至理名言的所谓“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须要退场,代之以“尊重权利、崇尚法治”的治理新思维。显而易见,在其中需着力扭转观念的群体,不在民,而在官。而当下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业已渐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实践法治阶段。
法治旨在倡导和达致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状态,其对司法机关(甚至可延展至权力整体)的要求,在于尽一切力量确保司法的公平与正义。“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不仅是务实的实践要求,更应是时刻予以拷问的底线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目标的实现,首先是给人一种平安、稳定的心理预期,其确定性要求同样的法律行为得到同样的法律对待。“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所谓“任何人”,现行宪法第五条对此作了界定,包括“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毋庸讳言,司法实务中最难以抵挡的“人情案、关系案”,不是“私人的人情、个人的关系”,更可能是“机构的人情、组织的关系”,法治信念能否扛得住后者,是为最大的考验。
法,不仅是思想,也应成为活的力量。法治不仅是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法治广东,选对了路就要心无旁骛走下去,需要挣脱旧有治理观念的桎梏,用不间断、而且强有力的施政实践来宣示贯彻法治的决心。
学习人:×××
时间:2012年11月22日
第二篇: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心得体会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
广东精神概括起来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首先看“厚于德”,我们都知道“厚于德”大家都研究过、学习过,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于信”是一种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敏于行”,不空谈,前一段时间广东提广东精神提的那么多其实和“敏于行”是相关的,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学校应做到:
一、教师在践行广东精神中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要从工作中来体现广东精神,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廉洁清正之风,使工作更加出色,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更好地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
二、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机构应该为践行广东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教育力量及媒体来烘托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多普及和宣传践行广东精神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觉得广东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三、学校和教师要为践行广东精神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多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条件去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及周围的人,让他们从参与这种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广东精神。
广东精神确实为广东人民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省政府提炼广东精神就是要打造广东的道德高地,打造一个精神高地,构筑全省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学生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我们更相信,只要人人都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幸福广东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通过对这次大会精神的学习,我们教师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要继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申论材料-平安广东
广东10年内建成最安全地区 明年开始严格考评
昨日召开的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创建平安广东行动计划(2012—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已经出炉。
根据行动计划,创建工作从今年开始至2022年持续10年,将分四步走,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示范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法治省。
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东的意见》同时出台。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记者了解到,创建平安广东工作总体目标是“一强二升三降”目标:“一强”,即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二升”,即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上升;“三降”,即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
此外,除了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东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创建平安广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着力解决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实有人口;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要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当地,重点健全其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加快完善积分入户制度,保障入户城镇务工人员在农村的既有合法权益,同时扩宽异地务工人员参与整治、经济、社会事务的渠道,尽快出台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粤参加高考的实施意见。
意见还提出建立“全民创安”的防控格局,统一规划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完善社会面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居治安防控网、重点要害部位和特殊行业及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控网等建设,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各地各部门每年要排查整治一到两个治安突出问题,建立防止反弹的长效机制。
创建平安广东,要“积小安为大安”。意见指出要加强基层治理,夯实平安基础,强化社区基本单元作用,实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快培育社区专业社工,扶持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用“网格化”管理来实现城乡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和精细化。
明年开始严格考评
创建平安广东,还设有倒逼机制。记者了解到,对于各地的创建工作省里将进行考评,考评以群众满意为基本要求,以“一强二升三降”为主要标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工作导向,平安创建考评将与综治考评相结合进行,从平安创建和平安绩效两方面实行考评制,每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为一个考评。今年第四季度为试考期,明年开始各地的创建工作将迎来“大考”。
这场特殊的“考试”同样将奖罚分明。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将定期召开创建平安工作大会,对考评成绩前8名的市、前30名的县(市、区)予以表扬奖励,每年对考评成绩后3名的市、后10名的县(市、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被通报批评者,取消当年该市、县(市、区)及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评先、表彰、奖励资格。对于考评工作中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给予通报批评,已获得奖励的予以撤销,情节严重者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20多部门联手创建“平安东莞”
■相关新闻
南方日报讯(记者/郭文君)昨天下午,全省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随后东莞市立即召开全市建设平安东莞会议,贯彻落实全省会议。该市将平安建设纳入长远规划,20多个部门联手创建“平安东莞”。
在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提出,要建立“五项机制”,即全面的社会治安建设机制、高效的矛盾纠纷排调机制、长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健全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营造“五种环境”,即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达到“五个增强”,即维护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市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能力明显增强、维护生产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
创建“平安东莞”的行动计划中,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解细化各项任务,充分发挥20多个部门的职能作用,还将逐步培养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共同参与其中,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四步走
■链接
第4步:“十年国内领先”
即至2022年前,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工作居全国前列,广东成为全国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
第3步:“五年良性发展”
即至2017年前,平安广东创建体系全面建成,防范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安全隐患的各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理,可持续稳定工作局面基本形成,群众安全感在全国的排位大幅提升
第2步:“三年明显进步”
即至2015年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维稳长效机制基本健全,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明显提高,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维稳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第1步:“一年初见成效”
即至2013年底,创建平安广东工作要全面铺开,形成声势,创建平安广东工作机制要基本建立,指标体系基本形成,维稳形势和治安状况初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
部分地市厅局着手部署创建
昨日的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部分地市和厅局还根据自身实际,就接下来创建工作的部署进行了汇报。
广州筹建15万人志愿者队伍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表示,广州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研究筹建外来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局、网络管理局,筹划组建一支约15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建强夯实平安广州建设队伍,积极推进社区综合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汕头用好特区试验权立法权
汕头市委书记李锋表示,汕头将创新举措,用好特区试验权和立法权,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平安创建,在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市高配基层派出所班子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大部门制和政法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下沉干部、责任,下放权力、财力。
湛江新增财力七成多投民生
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表示,湛江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确保每年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积极落实困难群体参保补助政策,特别是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逐步形成集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保障生活三位一体的帮扶救助体系。
省公安厅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罗娟表示,全省公安机关要全力侦办一批涉黑、涉恶、涉假等大要案件,斩链挖伞,严厉打击盗窃、电信诈骗等多发性犯罪,大力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和治安高危人群的有效管控,消除治安管控盲点。
省安监局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省安监局局长杨富表示,将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同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深化重点行业
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四篇: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4年暑假里,我怀着一颗探求的心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这里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各科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就如倡导的杜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学生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有了问题认真讨论,给学生提问题,纠正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错,这时,如果学生提出要认真的倾听,及时的进行表扬。上课做到真动,全动,互动。老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再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个性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随时关注变化,随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总之,学习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对于学习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些,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语文教学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打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分,我觉得他们是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走进杜郎口学校的任何一个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杜郎口中学”的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这种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杜郎口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最初我改革课堂模式初衷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那是2011年3月去周至二中的一次听课,第一次见到一种与我不同的课堂模式的课后就深深的吸引,我觉得教师在课上真轻松,不用怎么板书,把教学目标、预习步骤打在投影上,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预习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讲解,而且,还当场完成课堂作业,并当场批改,后来知道这就是洋思模式,所以,这在我的课堂都有这种方式的影子,从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课堂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高效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它学课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语文知识,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间互动、教师与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陆坪中学杨 贵
通过本次中继教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就是一个自由舞台,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质应重点专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学习。回顾我这一阶段的学习,我简单谈一下自己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了一百遍,聪明了一百回,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下一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
二、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教学设计要统筹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内容。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
2013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