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官和党代表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法官和党代表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玉香 女,汉族,1965年11月出生,1996年6月入党,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正科级审判员。2009年至2011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2010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巾帼建功标兵、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1年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2012年6月被确定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李玉香是全省法院系统唯一的党的十八大代表。近日,记者几经联系,终于采访到了整日为当事人奔波、为案件忙碌的李玉香。
谈到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李玉香深情地说:“我很荣幸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觉得,这是组织上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法官的共同荣誉。我总觉得这份荣誉和责任是沉甸甸的。法官和党代表都不是一种身份或者权力,而是一种责任。如果说法官和党代表是一种荣誉的话,我感到,荣誉代表着感恩,所有的荣誉都应当归功于法院的全体干警,应当归功于赋予我们权力的人民群众。”
李玉香在法院工作25年,她对我国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切身感受。她告诉记者:“司法改革带来了人民法院新面貌和新变化,我的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从2008年5月开始,河南在全省三级法院全面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让法官走出法院,把法庭搬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去,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彰显了为民司法理念。几年来,焦作两级法院共设立102个巡回审判点,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学校巡回办案9000余件。在人民法庭推行„便民小黑板‟留言制度,通过在小黑板上留言告知法院工作情况,方便群众咨询;群众也可将自己的姓名、事由及联系方式留在小黑板上,方便法官联系。2010年以来,焦作两级法院坚持开展„访民意、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促和谐‟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743名干警走进30万户群众家庭,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
25年的办案实践使李玉香深有感触:“我作为从事25年民事审判工作的„老民事‟,主办审理的案件有2650余件。近几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民法院调解工作,通过调解工作,我让200多位老人得到赡养,让1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我觉得,只要我们法官用同情之心、善良之心、为民之心去办案,尽一切努力去化解矛盾、消除纠纷,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我们就能体会到群众与法官拉
近的不仅是距离,更是感情;增加的不仅是友谊,更是信任;得到的不仅是口头上的赞扬,还有实实在在的支持。总结一句话,就是把我的真心、热心、诚心传递给我的当事人,再传递给社会,使社会更和谐!”
党的十八大是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李玉香表示:“我会努力珍惜自己的代表资格,一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和武装自己;另一方面,更加珍惜荣誉,把荣誉化为动力,加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从现在开始,我会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走访计划,充分调研、分析,加强调解工作,为认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做一些准备。一定带着充足准备出席十八大、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并将及时传达贯彻给全市广大党员法官,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于未来,李玉香充满信心,她说:“开好党的十八大,科学谋划我国未来发展,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法院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支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支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非常高兴,我今天能够作为句容支教教师的代表向各位领导汇报我们的支教情况。首先,我代表所有的支教老师向赣榆县的各位领导、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让我们身处异乡却能够享受到在家般的温暖。同时也要感谢我们家乡的领导,不顾路途遥远来看望我们这些支教老师,你们的关怀和期望,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句容、整个句容的教育,光荣与使命同在。时光荏苒,到苏北支教已有三个多月,其间的付出、感动、收获难以尽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们的工作:
一、初到苏北: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
怀揣着几分忐忑、不安、激动,我们来到了苏北的赣榆支教,我和曹兴宝老师支教的是海头二小,一见面,海头二小的领导像迎接远方的客人,和我们热情握手、拥抱,王继聚校长的一句话让我们惭愧不已:“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接着,韩仲学校长把我们带到了我们的宿舍,里面床、被、毛巾、盆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显然,他们把该想到的全都想到了。这就是我们临时的家了,舒适而又温馨。并且,韩校长还专门安排了后勤人员负责我们的一日三餐。为了让我们出行方便,学校为我们买了新自行车;为了让我们在这儿不再孤单寂寞,学校的领导、老师主动找我们谈心、嘘寒问暖;为了让我们每个月尽快与家人团聚,每一次回家韩校长都派专车一直把我们送到赣榆县城的汽车站。点点滴滴,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他们把我们当作客人、专家,但我想,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当作客人、专家,我们要尽快融入这个集体,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因此,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和作息时间,别的老师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别的老师完成的任务我们必须完
成,我们和其他老师一样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在这儿,我们的工作、生活是充实的,每一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我们每一天都把感动记录下来,我们的支教日记有多篇刊登在赣榆的教育网上。
二、走进课堂:和孩子们共享美好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孩子的成长在课堂,我们支教的主阵地也应该在课堂。因此,我和曹兴宝老师主动向学校请缨带一个班的语文课,我带的是六(2)班的语文课,他带的是五(4)班的语文课。第一次走进课堂,我们看见的是一群朴实、懂事、真诚的孩子,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就想,我们一定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每天晚上我们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就认真的钻研教材,搜集资料,设计教案,于是第二天的课堂上就有了观点的接纳、思想的交锋、情感的共振、心灵的锲合,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的语文课了,星期四下午是两堂作文课和一堂自习课,我问孩子们累不累,他们整齐划一地说:“不累!”在他们的作文本上这样写道:“由于支教老师的到来,我特别期待支教老师独具匠心的第一堂作文课。”还有学生写道:“柏老师和别的老师上作文课不同,他总是把我们的激情激发出来,让我们有话可说。”“新来的语文老师就是与众不同,他教学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在乐趣中寻找知识。”“今天又是语文课,与众不同的柏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这些孩子在作文本上的真情流露给了我巨大的鼓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当老师的快乐和幸福。于是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把课上在孩子的心上,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的课,进而喜欢你这个老师。为了把孩子们从课内引向课外,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在班上组织开展了班级读书会活动,每个月举行一次,共同交流读书的收获和快乐。我们还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把一些经典的古诗文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亲近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的浸染。渐渐地,孩子们和我们距离越来越近,他们把我们当成了真正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一些原本不做作业的孩子能够完成作业了,上课不举手的能够大胆发言了。一次,孩子们得知我们要回去,一个个依依不舍,曹老师班上的孩子当即吟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们再次回到赣榆,走进课堂迎接我们的是孩子们自发的热烈掌声。我想,当我们支教回去,一定忘不了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的支教因为走进了课堂,因为有了这些孩子而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三、参与教研: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成长
支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锲机,因此来之前我就有一个心愿,要积极参加一些教科研活动,多听苏北的一些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课,要取到“真经”,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把宝贵的经验带回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教是相互的,共赢的,促进两所学校、两个区域教育的共同提高。来这儿第一个月,我们面向海头二小的全体老师上了第一堂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艾滋病小斗士》,我们的课得到了老师们较高的评价,分管教育教学的王继聚校长专门就我们的课写了一篇评课文章,和我们的教学实录一起刊登在赣榆的教育网上。课后我们就当前的语文教学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探讨,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思想认识上的再提高。接下来,我又向全体教师做了题为《追寻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的专题讲座,向老师们汇报了我的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如何走专业发展之路,我的讲座对老师们触动很大,课余时间,他们经常和我们探讨教科研、教师的专业发展,夜深人静了而我们却谈兴正浓,经过交流、碰撞,我们把自己的感悟变成文字,王继聚校长有多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作文教学研究》等省级杂志发表,还有一篇论文即将在《江苏教育》发表,教科室的李主任也有多篇文章在《现代家庭与教育》等杂志发表,我和曹兴宝老师的文章也分别发表在《北京教育》、《湖北教育》和《小学德育》等杂志上。10月6日,受海头一小盛校长的邀请,我们到海头一小上了一堂公开课,我们的课得到盛校长和该校教师的好评。同时,我们借机认识了赣榆实验小学的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朱红甫老师和江苏省优质课获得者秦艳老师,我们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收益匪浅。12月份,我们又有机会到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参加了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们不仅受到了热情接待,而且听到了王继聚、朱红甫、陈学壮三位赣榆名师的课,真是如沐春风,享受到了一次教学的丰盛大餐。课后,我们对这几堂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几个月来,我们在赣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在丰富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如饮甘泉,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积极充电:在学习中充实、提高自己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师是最应该读书的群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到了赣榆,双休日是空闲的,没有家庭事务的缠身,如何打发这漫漫时光?我们选择了读书、学习。我们阅读经典名著:《围城》、《悲惨世界》、《复活》等等,用读书夯实我们文化底蕴,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阅读语文教学理论:《语感论》、《言语教学论》、《情境教学论》等等;我们还参与网络学习,教育在线、凤凰语文、连云港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和同行们切磋,向专家们请教。在凤凰语文上我们以支教教师的身份参与了语文教学的大讨论,我们的发言达到了一万字以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通过网络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国家的重大的事件: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外交事务、民生问题等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教师只有读书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带给学生更鲜活的知识,一个支教教师只有读书学习才能够更好的为支教工作服务。
支教工作是充实的,但亲情却是最难割舍的。曹老师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家中又没有老人照应,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我的孩子已经有7岁,但身体一直不大好,三天两头上医院,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他妈妈既要照顾他的生活又要辅导他的功课,而且还有自己的工作。我们觉得对家人的亏欠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每天晚上通过短信给她们以安慰。但她们却没有半句怨言,对我们的支教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希望我们出色的完成支教工作。家人的大力支持,领导的殷切期待,赣榆领导、老师的热情与关心,我们感到了一种责任,支教的责任,压力来自于责任,但我想这种责任意识的萌发将有助于我们克服工作上的懈怠和困难,更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从支教学校来说,派出的应该是比较优秀的教师,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这里面包含着多少信任和期待;从被支教学校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引领他们成长的“行家里手”,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渴望和期盼;从支教者个人来说,支教是自身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驿站,是生命中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练,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交流、学习、成长的锲机。这一切,似乎无法抛开责任这两个字。因为责任,我们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尽心尽力,要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他们应该是全校最幸福的学生;因为责任,我们要上好公开课,开好讲座,多和青年教师交心,唤醒他们专业发展的意识,让他们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他们用科研的眼光看教育;因为责任,我们需要不断自问:我们拿什么来支教?于是我们必须开足马力“充电”,不断弥补知识结构中的短板,把最鲜活的、最有效的、最贴近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奉献给学生们、老师们„„教育者、传播者、引领者、学习者这应是当每个支教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意识。
最后,我代表我们这次所有来支教的老师向我们赣榆县的各级领导、家乡的各级领导庄重承诺:我们一定会圆满、出色地完成支教任务,请你们放心!谢谢大家!
第三篇:教育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育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学习桂贤娣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南冶中学
付传芹
桂贤娣是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26年来,她始终用真爱、真心和真情教书育人,创立了“因生给爱十法”等多种独特的教育方法,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现在,我最需要的就是赶快静下心来教书。”成名之后的桂老师在鲜花掌声面前是如此地淡定从容。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热血澎湃的豪言,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执著。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她用她的教学与生活实例阐释着“教育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意义。
1、积极向上,做乐观型老师。
桂贤娣老师的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新时期的教师学习的,只要她走进教室,她就会精神饱满;只要她见到学生,她就会满脸灿烂。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写到这里,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工作中生活中总被一些繁琐和谐的因素左右着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是我的学生我的课堂充实着我的内心,陪我度过那些沟沟坎坎以及一个人独处时的孤单。写些随笔吧,教学反思吧,看点书吧,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吧,值得我忙碌的事情这么多,何必总让自己纠缠在“庸人自扰之”中呢。一次次的学期考核总做“中间生”,一次次的课堂总不能当堂达标“堂堂清”,又一次次与晋级无缘。难道我就这么消沉下去么?后来,转念一想,与其总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倒不如想开点,少想点,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心度过每一天,用健康的心态感染熏陶陪我近四个春秋的“好伙伴”呢?在我的学生面前,我宁愿做个“大儿童”,陪他们哭,陪他们笑,情到深处时来个“拥抱”又何妨。我们只要活在世上一天,就会遭逢不幸。有了积极的心态,我们便可绝处逢生。教师有积极的心态,便会少一些对学生的埋怨,多一分对学生的理解。在我班里也有这样一个奇迹。李旭,曾经的他就像一篇“文言文”,让我这个当老师的吃不透。班里综合评定优等的他唯有英语掉队。每每看到他一上英语课头压得很低很低,那副怯生生、“担惊受怕”的样子,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帮助李旭摘掉英语“学困生”的帽子,我决定由“正面进攻”改为“迂回打游击”。由我孤军奋战辅导变成团结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老师课上“特殊关照”,组长课下监督辅导;家校联合,第一时间发短信告知家长该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让家长陪同上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学生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只要尽力了,不在于是不是高分。这就是他的奇迹。”这个学生也给我这个老师上了一节教育课。
请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奇迹。”努力做象桂贤娣老师一样大写的人吧!
2、爱学好学,做“学者型”老师
看了桂贤娣老师的一段精彩演讲视频,其中的一句话很振奋人心:不要以为我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最高奖项——奥斯卡奖就会停滞不前,我相信自己还会进步,还有进步的空间。我没有桂老师那么崇高的境界,但是我对自己工作的“用心”付出和热爱,此时此刻在我字里行间打出这些文字来的的时候是那么的自我欣赏和骄傲。不怕你们笑话,今年是我自从教以来第一次教初四。一开始,我真是诚惶诚恐,不敢继续跟班。心想教完初三,我自动“留级”,以免毕业班教不好,亮“红灯”,不但给学校抹黑,对不起和我朝夕相处三年的学生,更辜负家长们的信任。然而,学校领导知道我对工作有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脾气,鼓励我挑起这副重担。我也明白,总要有这“第一次”,前面纵是“火坑”,大胆尝试着勇敢跳过去,对面说不定“山清水秀”“一马平川”。所以我最终没有逃避。在近一个学期以来,工作上我不敢有半点懈怠,边摸索,边上课,时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晚上回家,我把“功课”带回家做,写了一打打的导学案。为学生提前准备下“粮食”,遇到“意外”也不“慌”。临睡觉前总要翻翻历年的中考题,力争平时授课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初三的知识重难点我已忘得差不多,拿出“作业本”来做笔记,每个句型,每个短语,每个句法,再一一复习。默读记不住,读出声来练练发音。女儿小学已开始学习英语,也让她感受一下英语的魅力,“双管齐下”,累点苦点又算得了什么,学无止境。
3、躬身教学,做钻研型教师
桂贤娣老师的责任心让我们有幸看到了她自创的“因生给爱十法”。桂贤娣老师的人格魅力鞭策着我三尺讲台上不打“无备课之仗”,课堂尽量追求“常换常新”,“耳目一新”。初三下学期,为了摘掉“中间生”这顶帽子,我在认真思考之后,积极改变了以前课堂只注重花哨版的表演式教学模式,转向另一个阵营:“以学促教”,讲求实效,真抓实干。如何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我真是做足了功课:首先,我发明了“逮分制”,后来实践证明学生为了一味的追求拿分,小组内相互“串通”,地下工作猖獗,说答案;后来我取消了组间竞争制,以各组的进步生人数来评判小组工作的业绩,互助组之间仍需要相互监督检查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加大对组长责任心的培养,时时适时向他们灌输“小老师”的责任意识,力争转变他们组长角色,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榜样的力量辅导关心他们本小组的“学生”,达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目的。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也许实验结果不尽人如意,我已失败多次,再来一次又何妨。新教育实验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我说:重在参与,失败乃成功之母,不抛弃,不放弃,痛过之后才有生机。责任心就是进步的源泉。
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读完后,我也给我们班的学生对号入座,仔细想想是这么个理,对大部分学生,我经常鼓励,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不就是普通生爱在鼓励吗。这些方法我要好好体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桂老师是幸福的、可敬的。她的事迹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善于把一件件小事,转化为教育契机,教育了学生,成长了自己。
“每天有一些小成绩、小进步、小满足,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有了阳光的心态,你才会把阳光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桂贤娣老师这样阐释自己的幸福观。桂老师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的人生奠基,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智慧践行着一个小学教师激活学生的心灵。我也要像桂老师一样为了每个学生幸福的成长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阳光的生活。
第四篇:演讲稿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身边的好党员:XX同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性艾中心第二党支部的何慧婧。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21世纪,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已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们经常会被他们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员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在我们性艾中心,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岗位虽然很平凡,但却正在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每天都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添砖加瓦。他,就是我身边的好党员——XX同志!
XX同志2007年自XX大学博士毕业后,就满腔热情的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就职之前,已经参与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近十项科研课题,获得过3项省部级奖项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有5个年头了。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我知道,对于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这5年的时间,是人生中最黄金、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智慧的蜕变时期。在XX室这5年的时间里。XX同志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近五年参与了15项科研项目,申请到一项自然科学基金,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0篇文章。
XX病防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许多疫情严重的地区都分布在我国的边疆,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防治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XX病防治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在防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2008年,XX同志只身前往XX市,一待就是9个多月。这9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充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为当地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融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和他们一起,下现场、走访XX病感染者和患者„„这9个多月的时间,让他体会到了开展工作的艰辛,基层工作人员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的可爱之处也深深感染了他。这期间,他不仅收
获了知识与经验,也收获了友谊。直到现在,XX同志和XX市XX镇定点医院的医生,以及XX门诊的医生们还经常互发短信或者通电话,谈一谈工作中的事情,聊一聊近况。在之后的调研工作中,XX同志也非常注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记得在一次有关XX病配偶告知的现场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告知工作的进展及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与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细致地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心声,了解到目前告知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例如有关政策的不到位,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等等,也虚心听取了他们对于告知工作的具体建议,最后,XX同志将这些建议进行整理、归纳,提交了应该加强感染者配偶告知相关法规的报告。基层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XX博士,您一定要把我们的问题和困难反映上去啊!不然我们的工作很难开展的!XX同志也经常说,虽然我们的能量有限,未必能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由于XX病的特殊性,从事预防控制工作不仅要考虑到疾病本身的生物因素,更需要考虑到许多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面对众多的感染者和患者,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医务工作者的仁爱之心,在充分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去帮助他们。在工作中,XX同志就非常注意这一点。在进行现场调研时,他总能站在感染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记得在一次的调研工作中,我们要对感染者进行深入访谈。由于访谈的部分内容涉及到个人隐私,提问的人和问答的人都会觉得尴尬。XX同志往往会先和他们拉拉家常,说话的语气就像是对面坐着的,是一位自己的邻居一样和善、亲切。慢慢地,而访谈对象也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还有一次,我们正在对一位女性感染者做访谈时,她7岁的女儿闯了进来,好奇地靠在妈妈身上。XX同志这时候没有再继续访谈,而是和感染者一起聊起了小姑娘,直到把小姑娘哄走,我们的访谈才继续进行。当面对我们时,感染者的心情多数是忐忑的,他们是敏感的,是弱势的,而我们,应该更多的给予他们理解与尊重,也许就是一个微笑,或者一个友善表情或动作,就能够给他们带来温暖,带来感动。科学研究只有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真正使科学为人作用。在和XX同志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他教会了我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包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日常工作中的他雷厉风行,非常注重工作效率。面对临时性的紧急任务,他总是能够迅速反应,高效完成。他也非常注重科
研创新,经常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或方法拿来为防治工作所用。面对复杂的工作,他总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而这都积于平时的积累和不懈地努力。他从不抱怨工作辛苦,在大家看来,他总是那么地积极、沉稳。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他还不忘帮助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他非常乐于和大家交流和共享自己的经验,对科室里的学生也经常指导和帮助,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他工作能力出色,和同事相处融洽,曾3次被评为优秀职工。有这样一位同事和老师,我们能不感到荣幸,能不感到鼓舞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优秀党员,他们站在疾病防治的第一线,为了疾控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了对工作负责,他们长期深入现场,在疫情严重、条件艰苦的地方开展工作,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有的甚至为了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一待就是大半年。他们难道没有家吗?他们难道不在乎亲情吗?他们也想家,也想回来,可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们忙碌、操劳的身影,一切都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啊!
不说了,这么多优秀党员的故事,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怎么可能说的完。我想,一部机器的运转有赖于每个零件的正常工作,XX病的防控事业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其实,不光是我们,所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志们,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付出,不都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吗?我们的肩上,不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吗?有一首诗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今天,我想说,为什么我们的心中常有感动,因为我们对这份事业充满真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官的责任
法官的责任
—青年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人的青春有无限可能性,而郝月却选择了走进法院开启人生新的一页,当热烈的青春与肩头的责任相互碰撞,当她把青春献给公正,就如同伸出的双手,托举着正义的天平,为法治建设贡献着微薄但坚强的力量。自大学毕业到法院工作来,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少年法庭的副庭长,每一步都留有成长的痕迹,在近十年的法院工作中,她始终奋斗在审判第一线,对这份工作充满着热情与梦想,而在近两年来少年法庭的工作中,使我更加理解了法官的责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法官就等同于铁面判官,高高在上威严无比,而在我的工作中,法官更应该充当一名心灵导师,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因为我面对的不仅是犯罪分子,还是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庄严的法庭,他们稚气脸上的恐惧;见到久别的亲人,他们嚎啕大哭的泪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悔恨不已的神情……所以我的感受不仅有着怒其不争,也有着哀其不幸,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定罪的工作职责,更有着维护他们权益的责任。
点盏明灯,照亮孩子的前进路程
有这么一个案件,对我触动很大,2008年,16岁的小华步入中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也在这一年举债翻新了家中的房子,本想日子会一天天变的更好。可是,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小华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次重大打击,新房刚建成,与李某朝夕相处、对其百般疼爱的爷爷不幸去世,接着姑姑又英年早逝,更不幸的是,年仅36岁的母亲在与他人发生纠纷后服毒身亡。村里人都说小华家的新房是
一座“凶宅”,唯一的亲人父亲也在连遭打击后整天将自己关在屋内,等待“凶宅”再结束其生命。小华便成了无人管教的“流浪儿”,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固定场所,他也学着抽烟喝酒,跟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混在一起,过着“有上顿无下顿”的生活。一天晚上,小华在花光了最后一元钱,被网吧老板从网吧赶了出来,一天没吃东西的他一个人在偏僻的小路上闲逛。在发现一名单身女子脖子上挂着的手机时,即产生抢取该手机的想法,便返回到该名单身女子面前,以向该女子问路为借口,趁其不备用力将她的手机挂绳扯断,抢得该手机后逃离现场。回到住所后发现不断有人呼叫该手机,李某害怕事发,即将该手机扔进某粮库的厕所里,试图毁灭证据。
案件到了我这里,我仔细阅读了案情,充分考虑到由于李某闭塞的性格和他的家庭遭遇,想到性格内向的李某对庭审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为此,我采用“圆桌审判”模式,以减少李某的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还专门邀请了医院一名专业心理医生参与庭审过程,对李某进行心理矫正。医生专业的分析了李某的心理问题,并和我一起制定了帮教李某的计划。通过我们的真诚沟通,庭审帮教,使李某感受到我们的确是为他好,为他负责的真心诚意的态度,让他又逐渐重新建立起对社会、对人生的信心,使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违法犯罪对国家、社会、他人、自己及家人造成的危害,帮助他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良好道德。同时,我们还注意引导李某正确处理悲观和乐观的关系,转移、消除消极、悲观的情绪,防止“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并引导李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对今后生活充满信心,激励李某通过以后的努力,争取美好的未来。经过我们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加上心理医生的专业疏导,李某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当庭承认了罪行,并表示自己会认真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结合李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一贯表现等因素,我们对李某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判决下达后,我仍然放心不下小华,我坚信,曾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只要帮他重新树立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他一定能够重返社会。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我在对李某的帮教过程中倾注了一份更多的爱心,逢年过节我会常常去看望他,只要到他家所在乡镇办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会去看望他,有时带给他一些吃的,有时给他带去学习用品,有时甚至就是几句鼓励的话。令我欣慰的是,李某重返校园后学习成绩逐渐上升。2011年夏天高考成绩公布,李某考取了南京的一所大学,在儿子的影响下,小华的父亲也渐渐有了笑容,现在在苏南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表示。“再苦再累他也要把儿子培养成人,只要儿子有出息,这个家就还有希望。
悉心调解,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的很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很多未成年人主观恶意不大,有的是法律意思淡薄,有的就是年轻冲动,我始终愿意在法律规定内给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针对刑附民案件中被告人积极履行民事赔偿是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这一规定,着力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附带民事赔偿的调解上做文章,通过附带民事赔偿部分的依法调解,有效化解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对立情绪,从而对未成年人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审理的戴某、刘某(二人均是16岁,系在校学生)故意伤害案,二人将一职校学生郭某砍成七级重伤。在审理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郭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30万元。在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刘某的父母亲因对他失去信心而拒不到场与法官见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则强烈要求对其重判。
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重判下来,这两位孩子的学业和接下来以后的人生肯定走向了另一条路,为妥善审理该案,尽力维护两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反复做原告人和被告人父母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原告人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被告人的家庭实际作出一些让步,同时,让被告人多方筹措赔偿金,附带民事诉讼最终以调解结案,被告人当庭一次性将6万元全部履行完毕,原告人最终也心服口服,同意从轻处罚。最后,依法对二人宣告缓刑。当刘某妈妈带着大包小包的礼送给我表示千恩万谢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也是一名孩子的母亲,我也希望他们能跟我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教育,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我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调解率和赔偿金到位率均达90%。
敲响警钟,启动全方位的联合教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平常的审判工作中除了依法办好案件外,还积极做好教育防范延伸工作,注重以案讲法。对于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不利环境造成的这类案件,我都要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思想疏导工作,开庭时通知未成年人犯的家长和亲人旁听庭审,让
家长从庭审中了解其孩子失足的原因,从而改变其教育方式。如王某、涂某犯抢劫罪案,涂某是未成年人,其父母外出打工,平时主要由其爷爷、奶奶和伯父管教,由于隔代管教过于溺爱,涂某在学校不认真学习,节假日常与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染上一些社会恶习,2010年4月30日,受他人邀约外出抢劫。针对其家庭状况,开庭时我通知其爷爷、奶奶和伯父都来参加旁听,一方面让涂某受到深刻教育,另一方面让其爷爷、奶奶和伯父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失误,通过改进未成年人教育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校是我的第二法庭,审理的空隙,我还坚持跑学校,把学校作为法制教育基地,开设法律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让可爱的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法律并遵纪守法。工作多年来,先后到市一中、潘黄中学等多所学校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近30余次,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欢迎。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而我,愿意始终秉持着这份内心的道德继续坚守在我的工作岗位上,为一个个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为一个个家庭找到团聚的希望,为我所钟爱的少年法庭事业发挥我的光和热,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