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
**县法律援助中心于**年8月份成立,为县司法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直到20**年我上任之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跟其他兄弟县市一样,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几乎需要从零开始。加之由于我县农民比重大且大多文化低,县域经济滞后,群众生活条件差,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多,多数群众不懂得法律,更不知道怎样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作为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法律援助工作,就成为一项拾遗补缺、可有可无的工作。
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员的思想认识。我通过集中学习,使大家终于认识到,只要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够解决大问题的;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情、用有为换有位,通过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铸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丰碑,就一定能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乡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会向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让当地的老百姓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许多人才开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纠纷。
2003年9月,一个双手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走进我的办公室。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某,曾是陕西省府谷县某电石厂的一个临时工,在做工时因受命去维修横车道上出故障的缆绳而掉下去受伤,头部严重受伤、胸部骨折已成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尚未稳定。由此引发妻子绝情出走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无着落到处漂流。他本人多次向雇主索赔,却只在被迫协议的情况下得到少许医疗费。张某讲的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张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后,立即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及时赶到电石厂了解情况。但是雇主以已经协议解决为由,拒不再出一分钱。我找当时在场的工人取证,可有的已另谋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则害怕厂方刁难而拒绝作证,调查取证十分困难。我和同事上苛岚、去榆林、到太原,走访了十多个单位,寻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取得了充分的证据,把雇主电石厂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路,当张某拿着获得赔偿的判决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张某通过我的大力帮助,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拿到四万二千多元的赔偿费时,更是激动得满县城宣传法律援助的好处。
两年多来,我一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类似上述疑难案件8件。
维护法援对象的合法权益,并不都要通过诉讼途径实现。我通过工作实践发现,有时候,通过调解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但迅速简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诉息事的作用。于是,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在公证处工作期间练就的调解本事,共居间主持调解解决纠纷并制作调解协议书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而被诉至法院。最后经法院审理,因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决维持。
两年多来,我向弱势群体散发法律援助传单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会在街头散发放5000份,利用双休日上门发放3000份;解答咨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头解答20多人次,上门解答30多人次;代写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近70份,其中上门代书20份;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17件,其中上门调解8件;上门回访20多次。
经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百姓的一个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动力。为此,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的我,2002年离开为之奋斗了五年,已经因成绩突出被省厅授予文明公证处的**县公证处后,便主动请缨,放弃经济收入优厚的社会律师工作,承担起振兴**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职能,按期完成构筑**法律援助大厦的基础工程的重任。
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后,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县司法大楼上班的人,同时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大楼的人。由于我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而且双休日从来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经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办公室上班期间,又往往是一方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法律咨询热线响个不停。
由于我县地处晋陕蒙三角交界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连续五座功能各异的跨黄河大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往来中转的人多,外来务工的人多,由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厂矿雇员受伤赔偿案及婚姻家庭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我中心与此有关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没有部门、没有人来妥善解决问题的话,一方面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县政府的形象,而且外来人员也会有看法。所以,积极从事法律援助这项工作,正能够很好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这批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也能引导广大群众依照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
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子后,我和同事坚决按法定程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取法律服务费。我还结合**实际,倡议实行周六、周日假日值班并回访当事人等一系列制度,以最大限度的方便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每一个来访者来到法援中心,我都会亲自给他们递上一杯茶水;他们反映情况时,我会仔细倾听,耐心引导,积极帮助他们依照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我帮助群众打官司、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群众都对我非常尊重,非常理解。很多群众在我帮他们打完官司后,回家乡之前都来跟我道一声别。这使我在受感动、受鼓励之余,进一步认识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坚定了为法律援助工作奋斗的信心。
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社区方便群众,我在先后促成县妇联、工会、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站后,又促成城关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法律援助站”,专门为城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者答疑解惑。实现了即时援助、就近援助,以援助介入案件、以调解解决矛盾,更好地实现了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有力保障,从而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各社团和街道办为基础的**县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促进了法律援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目前,我为之努力的法律援助工作,不但得到了困难群众特别是贫、弱、病、残者的认可和欢迎,而且正越来越受到全县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好评。
两年多的法律援助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跟社会的需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我的工作差距还较大。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尤其要在帮助同事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让中心充分行使好对包括社会力量在内的整个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职能,并探索制定出一套简便易行、方便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措施和程序。这正是我目前最大的工作愿望。
第二篇: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我全部的追求——保德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保德县法律援助中心于1999年8月份成立,为县司法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直到XX年我上任之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跟其他兄弟县市一样,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几乎需要从零开始。加之由于我县农民比重大且大多文化低,县域经济滞后,群众生活条件差,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多,多数群众不懂得法律,更不知道怎样利用法律去保护自wenmi.net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作为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法律援助工作,就成为一项拾遗补缺、可有可无的工作。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员的思想认识。我通过集中学习,使大家终于认识到,只要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够解决大问题的;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情、用有为换有位,通过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铸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丰碑,就一定能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乡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会向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让当地的老百姓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许多人才开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纠纷。~年9月,一个双手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走进我的办公室。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某,曾是陕西省府谷县某电石厂的一个临时工,在做工时因受命去维修横车道上出故障的缆绳而掉下去受伤,头部严重受伤、胸部骨折已成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尚未稳定。由此引发妻子绝情出走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无着落到处漂流。他本人多次向雇主索赔,却只在被迫协议的情况下得到少许医疗费。张某讲的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张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后,立即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及时赶到电石厂了解情况。但是雇主以已经协议解决为由,拒不再出一分钱。我找当时在场的工人取证,可有的已另谋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则害怕厂方刁难而拒绝作证,调查取证十分困难。我和同事上苛岚、去榆林、到太原,走访了十多个单位,寻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取得了充分的证据,把雇主电石厂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路,当张某拿着获得赔偿的判决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张某通过我的大力帮助,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拿到四万二千多元的赔偿费时,更是激动得满县城宣传法律援助的好处。两年多来,我一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类似上述疑难案件8件。维~援对象的合法权益,并不都要通过诉讼途径实现。我通过工作实践发现,有时候,通过调解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但迅速简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诉息事的作用。于是,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在公证处工作期间练就的调解本事,共居间主持调解解决纠纷并制作调解协议书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而被诉至法院。最后经法院审理,因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决维持。两年多来,我向弱势群体散发法律援助传单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会在街头散发放5000份,利用双休日上门发放3000份;解答咨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头解答20多人次,上门解答30多人次;代写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近70份,其中上门代书20份;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17件,其中上门调解8件;上门回访20多次。经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百姓的一个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动力。为此,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的我,XX年离开为之奋斗了五年,已经因成绩突出被省厅授予文明公证处的保德县公证处后,便主动请缨,放弃经济收入优厚的社会律师工作,承担起振兴保德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职能,按期完成构筑保德法律援助大厦的基础工程的重任。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后,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县司法大楼上班的人,同时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大楼的人。由于我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而且双休日从来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经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办公室上班期间,又往往是一方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法律咨询热线响个不停。由于我县地处晋陕蒙三角交界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连续五座功能各异的跨黄河大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往来中转的人多,外来务工的人多,由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厂矿雇员受伤赔偿案及婚姻家庭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我中心与此有关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没有部门、没有人来妥善解决问题的话,一方面影响保德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县政府的形象,而且外来人员也会有看法。所以,积极从事法律援助这项工作,正能够很好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这批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也能引导广大群众依照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子后,我和同事坚决按法定程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取法律服务费。我还结合保德实际,倡议实行周六、周日假日值班并回访当事人等一系列制度,以最大限度的方便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每一个来访者来到法援中心,我都会亲自给他们递上一杯茶水;他们反映情况时,我会仔细倾听,耐心引导,积极帮助他们依照法wenmi.net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我帮助群众打官司、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群众都对我非常尊重,非常理解。很多群众在我帮他们打完官司后,回家乡之前都来跟我道一声别。这使我在受感动、受鼓励之余,进一步认识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坚定了为法律援助工作奋斗的信心。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社区方便群众,我在先后促成县妇联、工会、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站后,又促成城关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法律援助站”,专门为城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者答疑解惑。实现了即时援助、就近援助,以援助介入案件、以调解解决矛盾,更好地实现了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有力保障,从而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各社团和街道办为基础的保德县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促进了法律援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目前,我为之努力的法律援助工作,不但得到了困难群众特
别是贫、弱、病、残者的认可和欢迎,而且正越来越受到全县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好评。两年多的法律援助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跟社会的需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我的工作差距还较大。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尤其要在帮助同事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让中心充分行使好对包括社会力量在内的整个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职能,并探索制定出一套简便易行、方便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措施和程序。这正是我目前最大的工作愿望。
第三篇: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
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
保德县法律援助中心于1999年8月份成立,为县司法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直到2002年我上任之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跟其他兄弟县市一样,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几乎需要从零开始。加之由于我县农民比重大且大多文化低,县域经济滞后,群众生活条件差,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多,多数群众不
懂得法律,更不知道怎样利用法律去保护自wenmi.net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作为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法律援助工作,就成为一项拾遗补缺、可有可无的工作。
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员的思想认识。我通过集中学习,使大家终于认识到,只要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够解决大问题的;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情、用有为换有位,通过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铸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丰碑,就一定能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乡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会向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让当地的老百姓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许多人才开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纠纷。
2003年9月,一个双手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走进我的办公室。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某,曾是陕西省府谷县某电石厂的一个临时工,在做工时因受命去维修横车道上出故障的缆绳而掉下去受伤,头部严重受伤、胸部骨折已成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尚未稳定。由此引发妻子绝情出走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无着落到处漂流。他本人多次向雇主索赔,却只在被迫协议的情况下得到少许医疗费。张某讲的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张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后,立即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及时赶到电石厂了解情况。但是雇主以已经协议解决为由,拒不再出一分钱。我找当时在场的工人取证,可有的已另谋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则害怕厂方刁难而拒绝作证,调查取证十分困难。我和同事上苛岚、去榆林、到太原,走访了十多个单位,寻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取得了充分的证据,把雇主电石厂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路,当张某拿着获得赔偿的判决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张某通过我的大力帮助,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拿到四万二千多元的赔偿费时,更是激动得满县城宣传法律援助的好处。
两年多来,我一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类似上述疑难案件8件。
维护法援对象的合法权益,并不都要通过诉讼途径实现。我通过工作实践发现,有时候,通过调解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但迅速简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诉息事的作用。于是,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在公证处工作期间练就的调解本事,共居间主持调解解决纠纷并制作调解协议书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而被诉至法院。最后经法院审理,因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决维持。
两年多来,我向弱势群体散发法律援助传单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会在街头散发放5000份,利用双休日上门发放3000份;解答咨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头解答20多人次,上门解答30多人次;代写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近70份,其中上门代书20份;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17件,其中上门调解8件;上门回访20多次。
经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百姓的一个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动力。为此,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的我,2002年离开为之奋斗了五年,已经因成绩突出被省厅授予文明公证处的保德县公证处后,便主动请缨,放弃经济收入优厚的社会律师工作,承担起振兴保德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职能,按期完成构筑保德法律援助大厦的基础工程的重任。
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后,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县司法大楼上班的人,同时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大楼的人。由于我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而且双休日从来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经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办公室上班期间,又往往是一方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法律咨询热线响个不停。
由于我县地处晋陕蒙三角交界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连续五座功能各异的跨黄河大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往来中转的人多,外来务工的人多,由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厂矿雇员受伤赔偿案及婚姻家庭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我中心与此有关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没有部门、没有人来妥善解决问题的话,一方面影响保德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县政府的形象,而且外来人员也会有看法。所以,积极从事法律援助这项工作,正能够很好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这批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也能引导广
第四篇: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法律援助个人工作经验材料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我全部的追求
——保德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保德县法律援助中心于1999年8月份成立,为县司法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直到2002年我上任之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跟其他兄弟县市一样,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几乎需要从零
开始。加之由于我县农民比重大且大多文化低,县域经济滞后,群众生活条件差,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多,多数群众不懂得法律,更不知道怎样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作为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法律援助工作,就成为一项拾遗补缺、可有可无的工作。
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员的思想认识。我通过集中学习,使大家终于认识到,只要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够解决大问题的;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情、用有为换有位,通过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铸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丰碑,就一定能够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乡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会向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让当地的老百姓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许多人才开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纠纷。
2003年9月,一个双手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走进我的办公室。经询问得知他叫张某,曾是陕西省府谷县某电石厂的一个临时工,在做工时因受命去维修横车道上出故障的缆绳而掉下去受伤,头部严重受伤、胸部骨折已成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尚未稳定。由此引发妻子绝情出走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无着落到处漂流。他本人多次向雇主索赔,却只在被迫协议的情况下得到少许医疗费。张某讲的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张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后,立即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及时赶到电石厂了解情况。但是雇主以已经协议解决为由,拒不再出一分钱。我找当时在场的工人取证,可有的已另谋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则害怕厂方刁难而拒绝作证,调查取证十分困难。我和同事上苛岚、去榆林、到太原,走访了十多个单位,寻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耗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取得了充分的证据,把雇主电石厂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路,当张某拿着获得赔偿的判决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张某通过我的大力帮助,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拿到四万二千多元的赔偿费时,更是激动得满县城宣传法律援助的好处。
两年多来,我一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类似上述疑难案件8件。
维护法援对象的合法权益,并不都要通过诉讼途径实现。我通过工作实践发现,有时候,通过调解也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但迅速简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诉息事的作用。于是,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在公证处工作期间练就的调解本事,共居间主持调解解决纠纷并制作调解协议书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而被诉至法院。最后经法院审理,因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决维持。
两年多来,我向弱势群体散发法律援助传单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会在街头散发放5000份,利用双休日上门发放3000份;解答咨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头解答20多人次,上门解答30多人次;代写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近70份,其中上门代书20份;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17件,其中上门调解8件;上门回访20多次。
经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百姓的一个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动力。为此,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的我,2002年离开为之奋斗了五年,已经因成绩突出被省厅授予文明公证处的保德县公证处后,便主动请缨,放弃经济收入优厚的社会律师工作,承担起振兴保德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职能,按期完成构筑保德法律援助大厦的基础工程的重任。
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后,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县司法大楼上班的人,同时又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大楼的人。由于我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而且双休日从来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经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办公室上班期间,又往往是一方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法律咨询热线响个不停。
由于我县地处晋陕蒙三角交界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连续五座功能各异的跨黄河大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往来中转的人多,外来务工的人多,由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案、厂矿雇员受伤赔偿案及婚姻家庭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我中心与此有关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没有部门、没有人来妥善解决问题的话,一方面影响保德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县政府的形象,而且外来人员也会有看法。所以,积极从事法律
第五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料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
料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料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城务工人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新时期工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农民工,余庆县总工会提出“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帮职工解难、对职工负责”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机制,切实有效的维护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工会
真正成为职工、农民工的“家”。
一、人大议案、政府建制,形成维权长效机制
20年2月召开的余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县总工会主席从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民工维权管理机制的议案》。作为主席团成员的县委书记认为这件议案提得好,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议主席团立案,大会主席团表决一致同意立案,并委托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办理。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县农民工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于20年6月21日召开第28次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建立农民工管理机制的议案》,印发了《余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建立农民工管理机制的议案〉的决议》,交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余庆县农民工维权服务实施意见》,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具体明确,对农民工登记备案、维权、培训等任务进行了分解,建立健全了农民工维权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农民工维权保障机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和安全保证金制度、农民工救助保障机制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等五项制度,强化源头管理,完善全程服务,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支持、政府实施、部门运作的维权工作格局。
二、部门配合,精诚协作,形成共同维权机制
县总工会加强与县法院、司法局、教育局、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成立了余庆县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10个乡镇、68个村分别建立了维权联络服务站、联络点,聘请了130名维权联络员,与司法局组织了60余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建立和完善了维权网络。20年县人民政府抽派一名三级律师和一名主任科员充实县政府驻深圳
宝安联络处力量,专门为余庆籍在深圳等沿海地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已为100多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县司法局推行了“一建三送四优六询”工作长效机制。一建:建立农民工档案,让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在第一时间内能获得援助,真正做到农民工维权的“零距离”服务;三送:一是免费向农民工家庭赠送法律援助挂历;二是免费送给农民工法律知识维权手册;三是免费送给农民工一张法律援助绿卡;四优:即对因公致残的农民工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办理,对行动不便的农民工提供上门服务;六询:即开展工会询、构皮滩工区询、69村询、信访询、劳动保障保险询、余庆县看守所询等“六询”活动,20年来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余件,挽回农民工各项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其中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款为83万余元,工伤赔偿款为600余万元;县人民法院、乡镇法庭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并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做到快
立快审、快执行,确保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20年来已成功调处和执行案件6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和赔偿金200余万元;劳动部门开展劳动调处和劳动仲裁53起,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430万余元。
三、跨域合作,工会联动,形成双向维权机制
县总工会不断扩大与外县工会的协作,先后为吴成伦、王廷禄等20余名外务工致伤致残的农民工维权,伤残农民工获得工伤赔偿款达500余万元。20年大乌江镇农民工吴成伦在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建兴石料厂务工,因放炮被炸致一级伤残,县总工会派出工作组前往三河市,在当地工会帮助下,20年获得了17万元赔偿金;20年2月关兴镇农民工王廷禄在山西省大同市古店煤矿务工,被矿井顶板砸伤致三级伤残,县总工会致函山西省农民工维权联络站和山西省长信箱请求维权,并将其遭遇的情况材料发送新闻媒体寻求舆论监督。《中
国青年报》记者辛明以《伤残矿工因煤矿政策性关闭索赔陷僵局》为题于4月26日在《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山西省高层重视,当年6月终于领到了25.42万元的赔偿金;2月,白泥镇农民工陆永燕在浙江萧山区一企业务工突发肠道细菌感染危急生命,总工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函萧山区总工会救助,萧山区总工会迅速救助0元,陆永燕得到及时救治脱离生命危险;5月县总工会接到农民工何国爱在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打工患矽肺病信息后组成调查组,亲临该公司调查,摸清了职业病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县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索赔行动,10月13日患矽肺病的何国爱等五名农民工患者获赔184万元;4月大乌江镇农民工廖正刚在福建省南安市被打死,引发冲突,市、县两级政法、工会亲赴南安协调谈判,为其家属索赔29.5万元。今年5月19日,我县总工会接到了在河北省卢龙县务工的余庆籍农民工刘道江、谭忠强等人在工地被人殴
打致伤住院的信息后,立即向卢龙县总工会发出《关于帮助协调处理依法维护余庆籍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函,该县总工会收函后立即协调相关单位深入调查,并形成处理意见,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复函至县总工会,谭诤县长在卢龙县总工会的复函上作出了长达200字的批示,肯定了县总工会加强对外协调发挥的作用,并希望继续发扬。
四、窗口前移,健全制度,建立维权服务阵地,县总工会提前收回单位门面并投入70000余元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从二楼搬到一楼门面,设立“法律援助、困难救助、职介职培、三关工程”四个服务台,制定了“八心”文明服务准则,建立了法律援助办事制度、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制度等20余项制度,建成了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四位一体的办事大厅,获省总工会授予
“贵州省三星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荣誉称号。县总工会领导班子在窗口定期接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年以来,共接待农民工来信来访461件次,追讨工资及赔偿1000余万元。在全县10个乡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三关工程服务岗”和“困难职工帮扶岗”,建立了县、乡两级工会服务职工的平台,建立困难职工、农民工信息档案,收集录入困难职工、农民工信息2503人。与全总帮扶管理软件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一是开展“两节”送温暖和临时救助活动,对因自然灾害、务工伤残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实施生活、医疗、维权等救助。敖溪镇官仓村农民工周德安在浙江务工致95%的大面积烧伤,厂方赔偿80万元仍未治愈,总工会向省、市总工会帮扶中心申请,多方筹资予以资助。同时将此类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农民工列入长期帮扶对象。以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156人,发放慰问金192万元。二是开展“金秋助学”
活动,为困难农民工子女就学提供救助。以来,资助181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大学梦,资助金额36.5万元。三是加强农民工源头入会工作,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广泛宣传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让农民工志愿加入工会组织。四是通过制定农民工创业优惠措施和召开农民工座谈会、表彰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等形式,引导、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施“三关工程”以来,全县农民工源头入会27860人,相继有54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解决了1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五、开通网站,法制宣讲,增强自主维权意识
20年向全国总工会申请利用全总网站空间和生成系统开通“余庆县总工会网站”,是贵州省第一家开通工会网站,职工、农民工可从网站上的“权益维护”、“政策法规”等栏目查阅维权常识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职工、农民工搭建
了更为快捷、方便的网上维权平台。组织召开农民工座谈会和开展技能培训,并利用机会讲解维权知识,印制《农民工维权手册》、《“三关”工程服务手册》2万册、“实施‘三关’工程,构建和谐家园”日历画1万份和《致农民工朋友的慰问信》1万份在集市、车站等农民工集中地方发放。在余庆开往省外的16辆省际大客车车门显眼位置张贴服务中心电话号码,便于外出民工咨询维权常识,从而增强农民工自主维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会的被动维权、事后维权为农民工主动维权、事前维权,“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深入广大农民工心中。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经验材料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城务工人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好他们的合法
权益,也是新时期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农民工,余庆县总工会提出“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帮职工解难、对职工负责”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机制,切实有效的维护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农民工的“家”。
一、人大议案、政府建制,形成维权长效机制
20年2月召开的余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县总工会主席从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民工维权管理机制的议案》。作为主席团成员的县委书记认为这件议案提得好,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议主席团立案,大会主席团表决一致同意立案,并委托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办理。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县农民工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于20年6月21日召开第28次人大常委会,审议
通过了《建立农民工管理机制的议案》,印发了《余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建立农民工管理机制的议案〉的决议》,交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余庆县农民工维权服务实施意见》,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具体明确,对农民工登记备案、维权、培训等任务进行了分解,建立健全了农民工维权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农民工维权保障机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和安全保证金制度、农民工救助保障机制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等五项制度,强化源头管理,完善全程服务,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支持、政府实施、部门运作的维权工作格局。
二、部门配合,精诚协作,形成共同维权机制
县总工会加强与县法院、司法局、教育局、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成立了余庆县农民工维
权服务中心,10个乡镇、68个村分别建立了维权联络服务站、联络点,聘请了130名维权联络员,与司法局组织了60余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建立和完善了维权网络。20年县人民政府抽派一名三级律师和一名主任科员充实县政府驻深圳宝安联络处力量,专门为余庆籍在深圳等沿海地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已为100多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县司法局推行了“一建三送四优六询”工作长效机制。一建:建立农民工档案,让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在第一时间内能获得援助,真正做到农民工维权的“零距离”服务;三送:一是免费向农民工家庭赠送法律援助挂历;二是免费送给农民工法律知识维权手册;三是免费送给农民工一张法律援助绿卡;四优:即对因公致残的农民工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办理,对行动不便的农民工提供上门服务;六询:即开展工会询、构皮滩工区询、69村询、信访询、劳动保障保险询、余庆县看守所询等“六询”活动,20年来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余件,挽回农民工各项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其中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款为83万余元,工伤赔偿款为600余万元;县人民法院、乡镇法庭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并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行,确保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20年来已成功调处和执行案件6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和赔偿金200余万元;劳动部门开展劳动调处和劳动仲裁53起,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430万余元。
三、跨域合作,工会联动,形成双向维权机制
县总工会不断扩大与外县工会的协作,先后为吴成伦、王廷禄等20余名外务工致伤致残的农民工维权,伤残农民工获得工伤赔偿款达500余万元。20年大乌江镇农民工吴成伦在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建兴石料厂务工,因放炮被炸致一级伤残,县总工会派出工作组前往三河市,在当地工会帮助下,20年获得
了17万元赔偿金;20年2月关兴镇农民工王廷禄在山西省大同市古店煤矿务工,被矿井顶板砸伤致三级伤残,县总工会致函山西省农民工维权联络站和山西省长信箱请求维权,并将其遭遇的情况材料发送新闻媒体寻求舆论监督。《中国青年报》记者辛明以《伤残矿工因煤矿政策性关闭索赔陷僵局》为题于4月26日在《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山西省高层重视,当年6月终于领到了25.42万元的赔偿金;2月,白泥镇农民工陆永燕在浙江萧山区一企业务工突发肠道细菌感染危急生命,总工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函萧山区总工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经验总结
xx镇总工会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抓住加强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这一突破口,做好做实服务职工工作,有效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在推进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搭建工作平台,增强法律援助
工作实力
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坚持把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证。会同镇司法、社保、信访、综治等部门,通过健全法律维权组织、加强法律援助阵地建设,先后成立区法律援助中心xxx镇工作站和“三个中心”,即来沪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来沪人员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来沪人员维权中心,该中心集综合服务、调解、维权为一体,为广大职工和来沪人员提供全面、有效、快捷的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使“服务一站式、维权有阵地、纠纷有人管”的工作措施得到落实。二是搭建培训平台。通过工作指导、业务培训、案例分析等形式,不断提升“三个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坚持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深造、专题培训等活动,通过培训,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懂得工会依法维权必须要从自身过硬内功和业务素质为支撑。对职工提出的诉求和
问题,用关爱的眼光对待,用创新的思路解决,用务实的作风取信,切实履行工会职能,坚持把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开通维权服务热线,及时为职工解决急、难、愁问题,为再就业和来沪人员提供招工信息、就业登记、咨询指导、参加面试、上岗培训、岗位技能考核、鉴定录用、办理参保等手续。为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指导企业办理用工登记和做好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坚持做到心系职工,认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是职工“娘家”的作用。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劳动争议处理原则,为企业建立职工维权工作室,便于职工诉求有场所,通过有效维权,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成效
一是完善源头维权机制。为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快工会组建步伐,注重把职工吸纳为工会会员。加大有政
治身份的企业经营者建会力度,促进其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建立工会xx家,其中独立工会xx家,共吸纳会员xxx人。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维权的有效抓手,为了搞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同镇社保所落实专人抓好此项工作。今年,签订工资专项协议、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分别有xx份,覆盖企业xxx家,覆盖职工xxx人,均完成区总工会下达的工作任务。二是完善厂务公开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厂务公开中坚持职代会制度和规范化运作,对x家镇管企事业单位党政班子领导做好述职、述廉、测评等民主评议工作,在职代会上的评议结果在厂务公开栏中公开,既使干部明确肩负职责,增强责任感,又使职工心里明亮,增强向心力。由于规范操作,此项工作已成为常规性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厂务公开除了镇级企业单位的在动态中保持100%外,还向非公企业拓展,内容主要是涉及企业
重大决策、集体合同签订履约、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职工切身利益等事项,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完善良性互动机制。定期召开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席会议,落实对劳动争议和劳资矛盾的预警、调解、处置等措施,注重为职工排忧解难,有效凸显“互动性”。坚持把各类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中去解决,组成基层调解员队伍,聘请16家大中型企业的部门骨干和熟悉劳动法律法规、有爱心、责任心的来沪人员作为调解员,发挥“老娘舅”作用,及时把各类矛盾解决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办理职工诉求中,坚持做到统一受理和个别受理相兼顾,委托调解和专属调解相结合,及时做好案件排查、分流、调处、反馈、台账登记等工作,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发生。
三、落实服务措施,拓展法律援助工作领域
一是法律援助载体向多位一体转
变。坚持对职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会同镇司法所、社保所、工商等部门对企业和职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共创双赢意识,既为职工维护合法权益,还为企业生产经营把好法律关,帮助企业运用法律知识规避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是法律援助方式向彰显特色转变。注重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推动解决就业人员和来沪人员的就业环境、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为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各基层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3至5人,有效做好预警工作,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
三是法律援助内容向社会管理转变。加大工会组织适应参与社会管理的力度,充分运用资源和手段,在为职工
帮扶救助、推动民生改善、实现和谐发展上给力聚力。利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开展,与企业和职工“零距离”接触,倾听职工的诉求,为职工去法院办事、申请律师、代理诉讼,全力办理维权事宜。
当企业遇有难事,及时启动预案,加强部门协调,发挥整体工作合力,有效化解矛盾。日资企业上海xx服装有限公司由于倒闭,涉及到xx名职工的切身利益,镇总工会会同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认真参与处理,及时做好职工工资补偿等有关工作,使企业职工无一上访。由于坚持做到法律援助工作向社会管理拓展,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今年,全镇创建松江区和谐示范企业5家、和谐企业9家,有效稳定职工队伍,确保一方平安。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汇报材料
平安县总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平安县总工会全体干部职工对全总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检查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平安县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县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青海省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海东分站的业务指导下,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基层为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会处理劳动争议原则,结合“平安海东”创建工作,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困难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开展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年初,我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
一、基本情况
我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于2014年11月成立,在全县8个乡镇和5个社区设有13个基层法律援助点,拥有法律接待员16人,聘请律师事务所
常年法律顾问1人。08年以来,县法律援助工作站累计接待各类法律援助94人次,受理劳动争议、工伤赔偿、死亡赔偿等案件40起,调处成功40起,涉及金额154.18万元。各基层法律援助点累计接待来信来访200余人次,成功调解劳动争议9起。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惠及面为目标,以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健全维权工作体系,加强各项机制建设,着力提升了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水平,整体工作呈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体系。高度重视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把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做到
了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即是法律援助接待员,各基层法律援助点均设有办公室,并有法律接待员专门负责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形成维权联动机制。结合《平安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县人事局、司法局等10家单位建立相互配合有序的职工群众维权联动机制,形成各部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维权工作格局,为职工提供全面而又便捷的维权服务。三是工作机制健全。制定了《工会法律援助实施办法》,制作悬挂了《职工法律援
助工作站工作流程图》和《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开通了维权服务专线电话0972-8612014,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节假日值班制度,畅通了职工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渠道,确保了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及时有效。
2、加强宣传,扩大工会法律援助知晓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职工明白工会是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娘家人”。一是编印下发了了《职工维权手册》、《农民工进城务工百问百答》等宣传手册,制作了宣传纸杯。二是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周活动。结合各类宣传周活动对《青海省法律援助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宣传。三是围绕“六五”普法和“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开展法律下乡镇、进企业、入社区宣传活动。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和职业律师深入乡镇、企业、社区举办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宣传各类政策法规,并现场为职工、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维权引导。四是结合中央1号文件和“四下乡”等活动,深入农村宣传法律知识,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权服务。2014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20余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材料2
万余份,接受宣传3万余人。
3、实施应援尽援,扩大工会法律援助覆盖面。针对工会法律援助受援人数少这一现状,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一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例如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因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
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进行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二是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如向进城务工人员发放“连心卡”,通过把工会维权服务内容、维权电话等直接印制在卡上,方便进城务工人员有困难时第一时间联系工会、第一时间提供维权服务。三是开展法律援助“七进”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寺院“七进”活动,进一步将法律援助服务向最基层各个层面延伸,方便群众法律求助,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真正将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做深做实。
~ 26 ~
4、加强机制建设,增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实效性。逐步建全了工会维权工作相关机制体制,不断提高了工会组织维权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开展职工法律援助站规范化建设。按照《青海省社团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对照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落实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相关程序规则,按要求建立健全了各类维权档案,确保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有效开展。二是建立律师联合调处机制。职工法律援助站无法通过调解处理的纠纷案件,移交承办律师办理,做到案件全部办结。
5、注重法制培训,提高工会干部依法维权能力水平。注重加强工会干部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力争使每一位工会干部都能懂法、会维权。一是开展基层工会干部法制培训。县总工会每年举办1-2期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专门邀
请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对《工会法》、《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等知
~ 27 ~
识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基层工会干部,引导广大职工以合法理性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加强法律接待员法律维权知识培训。组织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各基层法律援助点法律接待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律援助技巧等知识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同时选派干部参加省级业务培训,增强了他们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在全县工会系统内开展了“劳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维权意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援助资金严重缺乏,聘请律师服务的经费没有来源。
2、部分工会干部和法律接待员自身法律素质和调解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法制宣传的广度、力度还不够。
四、几点建议
1、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建议从中央帮扶资金中单列
~ 28 ~
法律援助专项资金。
2、加强干部的交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干部维权服务能力。
3、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在帮扶中心门楣处制作电子滚动屏幕,宣传法律法规、就业信息和工会知识,更好地发挥示范点作用,提升工会的社会影响力。
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流程图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提供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
案件资料填写维权服务咨询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引导其他途径解决
批准援助不予批准
提供维权服务可申请复议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