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青春在实践中飞舞: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推动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民情、社情的思考,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荣幸的成为了经管学院赴吉安县永和镇的服务队的一员。本队以“科学发展树新风,携手共建新农村”为实践主题,赴贫困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发展。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为确保我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经管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院党支副书上官飞老师、院团委书记李淑贤老师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6月28日下午5:00,学院召开“三下乡”出征仪式,仪式上,上官老师和李老师对队员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指导,并对活动进行了原则上的要求,为我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把此次“三下乡”活动做好,队员们也作了充分的准备。除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外,我们依据全队的大小课题制作了大量调查问卷,针对几个不同的咨询主题搜集了大量且详尽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做到实实在在为农村的百姓们服务。另外,我们还针对农民关心的问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单,准备赠送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时事。针对队员的素质问题,经验丰富的队长还对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与经验传授,更坚定了我们此行的信心与目标。
(二)悉心调研,诚心服务
6月30日傍晚,我们到达吉安县横江镇。共青团吉安县委和横江镇政府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在他们的陪同下,我们顺利入住横江镇政府宿舍。由于政府无人常住,房间里面并没有床,但没有任何人抱怨,因为我们明白了,这样的炎炎夏日里,我们必将受到极其深刻的锻炼,我们绝不应该被任何客观条件制约。在接下来的5天里,我们在带队老师——孙琳老师和李钊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内容丰富且卓有成效的调研服务活动。
1.政策宣传服务上门三下乡活动暖人心
2009年7月1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吉安县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来到了镇上人流量较大的横江影剧院门口,进行政策宣传服务。
在团镇委曾书记的帮助下,他们从附近的学校借来了桌椅,摆起了咨询台,为村民们进行起了政策咨询辅导服务。
一开始,村民们很好奇,但这好奇很快便被一个个问题所代替。这次政策咨询分为五个主题:环境保护、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创业咨询、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新农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亲们说,这次咨询像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一些老人口里说着吉安方言,几位来自外省的同学理解有困难,但却以良好的耐心和态度与老人们交谈着,替他们分忧解难;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热心的同学们主动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询问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分担学业负担。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咨询虽然结束了,但服务仍会继续。志愿者的精神将在横江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微凉的夏日里,头戴红帽的志愿者们给乡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热情,这热情温和地温暖着每一位乡民们的心。
2.雨中访古迹历史长留于心
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唐贤坊村的萧会计自愿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带我们走访村落。此时,天公作美,由倾盆大雨转而变作了淅沥小雨。此情此景,让我顿觉诗意。雨中的村落,充满了江南的含蓄婉转,仿佛女子般的柔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从庄严肃穆的萧氏宗祠到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雕花的门栏、敞亮的天井、古老的水车,每一样都代表了一段悠长的故事。古村落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了吧,多少年来,它默默地存在着,用自己的身心记录下每一段历史,每一抹光阴,让后人借以追溯已逝的往昔。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人们的,是它内里蕴含的深刻精神实质,这实质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去传递。3.校县镇共建,“爱心书屋”支起留守儿童希望
2009年7月3日,天空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是吉安县横江镇中心小学校内却热闹非凡。原来,此处正在举行“爱心书屋”捐赠活动的揭牌仪式。此次捐赠的是由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的队员们在校募集的1000余册书籍,意在丰富横江镇小学生们的课余阅读文化生活,助其增长真知、拓宽知识面。
出席此次揭牌仪式的领导有南昌航空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罗来松、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吉安县委组织部部长刘龙林、吉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全英、横江镇党委书记刘小勇、团吉安县委副书记范梦雨。仪式由团吉安县委刘副书记主持,同时到场的还有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的带队老师和[2]队员们,以及横江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首先,罗来松书记代表校方发言,发言中表示了对当地政府诚挚的感谢,并对爱心书屋的前景表示了殷切的希望。随后,上官飞书记和刘部长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正式进行揭牌,这标志着“爱心书屋”的正式启动。最后,横江镇党委刘书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另外,此次活动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吉安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到现场进行了报道。
仪式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看着儿童们渴望与开心的眼神,队员们感到由衷的满足与欣慰,这次爱心捐赠活动无疑给当地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所带来的寂寞感和孤独感。记得有个孩子害羞地说,“哥哥姐姐,这些书我能看好久,这样我放学回家后一个人就不会再感到害怕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这笑融化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样的活动,真是再多也不足够的!
4.“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增收靠葡萄
公塘村村民肖龙祥告诉我们,自己从4年前开始种了5亩葡萄,“每年纯收入都有两三万元,比单种粮食高多了,现在的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现在横江镇在每年7月中旬都会举办葡萄节,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采摘游玩,“横江葡萄”由此声名远播。
据悉,随着制定发展规划、挂钩帮扶、培养产业带头人等多种措施的实行,江西“一村一品”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有专业村2500多个,具有产业特色乡镇580多个,省内约半数农民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其致富带动力、产品科技含量和发展后劲也都得到显著提升。
此行中,我们与公塘村党支部书记肖光明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上,肖书记表示,未来公塘将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通过力推公塘特有品牌,加大带头人的分类培养力度、完善服务机制等措施,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5.敬老爱老展当代大学生风貌
7月5日,我们一行在当地领导的安排下来到横江镇敬老院参加实践。体验敬老院生活,分享敬老院老人们的喜、怒、哀、乐,并为该院老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横江镇老院位于一座小山上,随着我们的脚步,周边的环境呈现眼前,此处环境优美,树林茂盛,宁静悠闲,是一个颐养天年的绝佳去处。进门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敬老院的全貌。敬老院总体结构大致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不算太大的院子,后面是一幢略显陈旧的三层小楼,据院长介绍,每天有专门人员负责老人们的饮食。
一进门,我们看见一群老人在玩棋牌,有几个老人热情地站起来欢迎我们,与我们聊天,随后我们向老人们分发小礼物。接着,便开始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于是打水的打水、扫地的扫地、擦窗的擦窗,一片忙碌的景象。天气的炎热丝毫不影响队员们劳动的热情,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也感到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打扫完毕后,我们开始给老人们表演起了节目,一首听海唱的大家如痴如醉,我想,老人们或许没听过这样的流行歌曲吧,但唱罢后的反响着实让我们意外,老人们纷纷起立,鼓起了掌。随后,拳法、魔术等等节目接踵而上,气氛好不热闹。在与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有86岁,最小的也有65岁,大多数的老人住进敬老院是因为子女们工作繁忙,无暇照顾,也有一些是因为无儿无女。当问及一个老人会不会偶尔回家小住几天,她回答到:“不回去,回去干什么,还是这里好!”敬老院是老人另一个温馨的家,敬老院中的所有老人就像是一家人,他们互相照顾,共同娱乐,彼此慰藉。
活动最后,我们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离开时,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说,现在的大学生真好,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与温暖。在依依不舍中我们离开了敬老院,老人们站在原地目送我们很久很久……看到老人们如此的不舍,我们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一点点的付出,便能换回满心的温暖,这便是此次活动的意义了吧!
6.挥手告别情意长存
7月6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吉安县横江镇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中降下帷幕。带队老师孙老师和李老师带领12名服务队队员向这些天来支持照顾我们的横江镇政府告别,横江镇镇长曾宪林和党委书记刘小勇参加了此次告别仪式。
仪式在轻松、活跃、坦诚的气氛中进行。我们和镇政府领导进行了互动交流,畅谈感想和体会。在交流中,队员们普遍认为,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自己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社会阅历,提高了工作能力。
横江镇党委刘小勇书记在总结中指出,今年横江镇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项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共开展了五项的主题活动,历时7天时间,包括开展政策咨询活动、参观镇内知名村落、建立“爱心书屋”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民居进行问卷调查、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等。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是镇政府今年上半年参与的各项活动中主题活动最鲜明、活动内容最丰富、社会影响力最广的一次大型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了大学生们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横江镇镇长曾宪林在之后讲话中对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说,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合作是我镇开展活动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突破。各位大学生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彰显出了激昂的热情和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面貌。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每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才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最后,我们的服务队员们向曾镇长和刘书记赠送了感谢信和锦旗,对他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所有的一切,融入了这张合影中,这小小的合影把这些天来所有的感情融化在了一起,成为一段永久的难忘回忆。
(三)诚心感悟受益匪浅
在这些天的实践活动中,我明白,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华岩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宣传活动,或是深入农村的调研,抑或是文艺汇演与环保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不但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了认知社会的能力,教育了我们思索人生价值,增强了我们奉献爱心、播撒温暖,为社会公益事业献一份力量的信念。顺应了党服务社会,走向农村的号召。进而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打牢了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让青春在实践中飞舞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推动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民情、社情的思考,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荣幸的成为了经管学院赴吉安县永和镇的服务队的一员。本队以“科学发展树新风,携手共建新农村”为实践主题,赴贫困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发展。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为确保我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经管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院党支副书上官飞老师、院团委书记李淑贤老师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6月28日下午5:00,学院召开“三下乡”出征仪式,仪式上,上官老师和李老师对队员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指导,并对活动进行了原则上的要求,为我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把此次“三下乡”活动做好,队员们也作了充分的准备。除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外,我们依据全队的大小课题制作了大量调查问卷,针对几个不同的咨询主题搜集了大量且详尽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做到实实在在为农村的百姓们服务。另外,我们还针对农民关心的问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单,准备赠送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时事。针对队员的素质问题,经验丰富的队长还对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与经验传授,更坚定了我们此行的信心与目标。
(二)悉心调研,诚心服务
6月30日傍晚,我们到达吉安县横江镇。共青团吉安县委和横江镇政府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在他们的陪同下,我们顺利入住横江镇政府宿舍。由于政府无人常住,房间里面并没有床,但没有任何人抱怨,因为我们明白了,这样的炎炎夏日里,我们必将受到极其深刻的锻炼,我们绝不应该被任何客观条件制约。在接下来的5天里,我们在带队老师——孙琳老师和李钊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内容丰富且卓有成效的调研服务活动。
1.政策宣传服务上门 三下乡活动暖人心
XX年7月1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吉安县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来到了镇上人流量较大的横江影剧院门口,进行政策宣传服务。
在团镇委曾书记的帮助下,他们从附近的学校借来了桌椅,摆起了咨询台,为村民们进行起了政策咨询辅导服务。
一开始,村民们很好奇,但这好奇很快便被一个个问题所代替。这次政策咨询分为五个主题:环境保护、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创业咨询、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新农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亲们说,这次咨询像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一些老人口里说着吉安方言,几位来自外省的同学理解有困难,但却以良好的耐心和态度与老人们交谈着,替他们分忧解难;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热心的同学们主动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询问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分担学业负担。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咨询虽然结束了,但服务仍会继续。志愿者的精神将在横江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微凉的夏日里,头戴红帽的志愿者们给乡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热情,这热情温和地温暖着每一位乡民们的心。
2.雨中访古迹 历史长留于心
7月2日一早,天空便下着倾盆大雨,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出行的脚步与决心,一路漫长的颠簸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横江镇南窗前唐贤坊村。该村位于吉安县西南10公里处。据史载,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横江镇滩头村(现为江边村)的萧懋爵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于江边村东立“唐贤坊”,并建村称“唐贤坊村”,命次子萧登分居该村。萧姓在唐贤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
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XX年)扩建。唐贤坊村的萧会计自愿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带我们走访村落。此时,天公作美,由倾盆大雨转而变作了淅沥小雨。此情此景,让我顿觉诗意。雨中的村落,充满了江南的含蓄婉转,仿佛女子般的柔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从庄严肃穆的萧氏宗祠到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雕花的门栏、敞亮的天井、古老的水车,每一样都代表了一段悠长的故事。古村落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了吧,多少年来,它默默地存在着,用自己的身心记录下每一段历史,每一抹光阴,让后人借以追溯已逝的往昔。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人们的,是它内里蕴含的深刻精神实质,这实质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去传递。
3.校县镇共建,“爱心书屋”支起留守儿童希望
XX年7月3日,天空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是吉安县横江镇中心小学校内却热闹非凡。原来,此处正在举行“爱心书屋”捐赠活动的揭牌仪式。此次捐赠的是由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的队员们在校募集的1000余册书籍,意在丰富横江镇小学生们的课余阅读文化生活,助其增长真知、拓宽知识面。
出席此次揭牌仪式的领导有南昌航空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罗来松、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吉安县委组织部部长刘龙林、吉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全英、横江镇党委书记刘小勇、团吉安县委副书记范梦雨。仪式由团吉安县委刘副书记主持,同时到场的还有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的带队老师和队员们,以及横江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首先,罗来松书记代表校方发言,发言中表示了对当地政府诚挚的感谢,并对爱心书屋的前景表示了殷切的希望。随后,上官飞书记和刘部长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正式进行揭牌,这标志着“爱心书屋”的正式启动。最后,横江镇党委刘书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另外,此次活动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吉安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到现场进行了报道。
仪式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看着儿童们渴望与开心的眼神,队员们感到由衷的满足与欣慰,这次爱心捐赠活动无疑给当地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所带来的寂寞感和孤独感。记得有个孩子害羞地说,“哥哥姐姐,这些书我能看好久,这样我放学回家后一个人就不会再感到害怕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这笑融化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样的活动,真是再多也不足够的!
4.“一村一品”示范村 农民增收靠葡萄
吉安市横江镇公塘村是“一村一品”工程的示范点。自XX年起,这个村利用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灌溉方便等优势,开展葡萄种植,带来良好经济效益。该村有800余年的历史,全村共320人,92户人人家。在公塘,家家都以葡萄为主要收入来源。全村累计种植葡萄420余亩,人均1.25亩葡萄园,平均亩产年纯收入为6000元左右。
公塘村村民肖龙祥告诉我们,自己从4年前开始种了5亩葡萄,“每年纯收入都有两三万元,比单种粮食高多了,现在的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现在横江镇在每年7月中旬都会举办葡萄节,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采摘游玩,“横江葡萄”由此声名远播。
据悉,随着制定发展规划、挂钩帮扶、培养产业带头人等多种措施的实行,江西“一村一品”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有专业村2500多个,具有产业特色乡镇580多个,省内约半数农民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其致富带动力、产品科技含量和发展后劲也都得到显著提升。
此行中,我们与公塘村党支部书记肖光明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上,肖书记表示,未来公塘将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通过力推公塘特有品牌,加大带头人的分类培养力度、完善服务机制等措施,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5.敬老爱老 展当代大学生风貌
7月5日,我们一行在当地领导的安排下来到横江镇敬老院参加实践。体验敬老院生活,分享敬老院老人们的喜、怒、哀、乐,并为该院老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横江镇老院位于一座小山上,随着我们的脚步,周边的环境呈现眼前,此处环境优美,树林茂盛,宁静悠闲,是一个颐养天年的绝佳去处。进门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敬老院的全貌。敬老院总体结构大致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不算太大的院子,后面是一幢略显陈旧的三层小楼,据院长介绍,每天有专门人员负责老人们的饮食。
一进门,我们看见一群老人在玩棋牌,有几个老人热情地站起来欢迎我们,与我们聊天,随后我们向老人们分发小礼物。接着,便开始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于是打水的打水、扫地的扫地、擦窗的擦窗,一片忙碌的景象。天气的炎热丝毫不影响队员们劳动的热情,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也感到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打扫完毕后,我们开始给老人们表演起了节目,一首听海唱的大家如痴如醉,我想,老人们或许没听过这样的流行歌曲吧,但唱罢后的反响着实让我们意外,老人们纷纷起立,鼓起了掌。随后,拳法、魔术等等节目接踵而上,气氛好不热闹。
在与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有86岁,最小的也有65岁,大多数的老人住进敬老院是因为子女们工作繁忙,无暇照顾,也有一些是因为无儿无女。当问及一个老人会不会偶尔回家小住几天,她回答到:“不回去,回去干什么,还是这里好!”敬老院是老人另一个温馨的家,敬老院中的所有老人就像是一家人,他们互相照顾,共同娱乐,彼此慰藉。
活动最后,我们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离开时,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说,现在的大学生真好,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与温暖。在依依不舍中我们离开了敬老院,老人们站在原地目送我们很久很久……看到老人们如此的不舍,我们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一点点的付出,便能换回满心的温暖,这便是此次活动的意义了吧!
6.挥手告别 情意长存
7月6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吉安县横江镇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中降下帷幕。带队老师孙老师和李老师带领12名服务队队员向这些天来支持照顾我们的横江镇政府告别,横江镇镇长曾宪林和党委书记刘小勇参加了此次告别仪式。
第三篇:个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个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是一名大一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成为实践的一员并坚信任何的实践机会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并且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去指导实践,与时俱进,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社会实践之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从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着手,简析了其成立的目的,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办事处的精神本质。
为了能提高活动的效率,也能更好、更顺利地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出发前,学院召集我们讨论了活动的安排情况,同时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于是,我踏上了铜仁地区的调研工作。在调研开始前期,我首先通过浏览政府及学校网站初步了解铜仁政治发展的历史与发展概况,然后与其他队员讨论交流各自的实践计划,从而具体充实了自己的调研计划与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首先联系了在铜仁谢桥办事处工作人员田亚茹同志,诚恳地向其说明了我的调研内容,从而约定了2010年8月10日进行工作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田亚茹同志耐心地向我介绍了铜仁地区政治的历史与发展变化,使我对铜仁地区政府部门情况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以观察学习为主,学习一些办事处的工作流程和服务的程序,经过我耐心的观察和领导及同事的细心教导与指引,我逐步熟悉了我所要做的工作,其实说到底就是把群众服务好,但真正要做好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它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道,你要学会很多原则与方法。这当中多亏有同事们的帮助,让我得以应付我的工作。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亲身感受着办事处的每一个管理层面,倾听着不同的人对待功德苦与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更加有效的灵活运用在工作中。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所学和所得,而不是在于从事的是怎么样的工作。不论怎样的工作,认真努力扎扎实实的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很多,也体会和感触了很多,我相信这些东西都对我以后成长成才都有帮助。因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所学知识要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需实践的经验,要下大功夫,我们在学校中仅仅是“纸上谈兵”,社会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实地操作演练。
生活是份责任,有苦有甜。我体验到了打工的乏味,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他们都笑盈盈的告诉我,这就是生活。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万事都是开头难,要想一步登天,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要想一出社会就获得巨大的成就,自然也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一股韧劲,一股埋头苦干,不怕可不怕
累的韧劲,只有真正踏踏实实的,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的,把即使是再席位在看不起眼的工作做好,才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铜仁地区政府部门的发展变化。
以上是我的社会实践个人总结。在劳累忙碌的十几天里,我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同时也感到了所学知识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继续更加努力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我还将面对更多的问题,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走入社会。而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吧,我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
田忠儒 2010年8月25日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有一种财富叫经历。
经历过的,无论酸甜苦辣,都会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彩虹的出现是天空暴风雨来临时的包容;叶子的新生是大树妈妈冬季的忍痛割爱;《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在撒哈拉留下的深深足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在中国成为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今年7月16日到30日,我参加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在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村为主要活动地点,为期半个月的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并且经历了从未经历、感受了从未感受的事情,这都将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给予很多的帮助,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
到了三盘磨村后,看到的是村民们惊异和好奇的眼神,其中也透出几许怀疑,可能他们不大会相信一群“娇生惯养”的城里娃竟然会来到这么一个穷乡僻壤为孩子们带课,帮助他们收割麦子。
7月16日,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上午,我院2010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启动仪式在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小学举行。启动仪式上,出席仪式的领导为结对帮扶的20名农民工子女赠送了书包、学习用品及励志书籍,向三盘磨小学赠送了禁毒、预防艾滋病等宣传资料。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和我的队员围绕学业辅导、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向孩子赠送了爱心小礼物——学习用品,给当地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与学生约定,在中秋节的时候去看望他们。
除了和我一起朝夕相处了十多天的队员们,接触最多的,就要属学校里的孩子们了。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生活,给这些三盘磨村的孩子们赋予了坚强的性格以及强烈的自信,相比而下,我这个生活在环境优越下的城市人不免自惭形秽了起来。他们虽然调皮一些,可是面对困难永远是积极向上,小小年纪就能将家务农活干的得心应手,有时候,我甚至还要让他们教授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
跟这些乡下的孩子们一比较,我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全部暴露无疑。看到他们
拿到一块便宜的糖果就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为我对欲望的追求感到羞耻;看到他们站在自家门口,焦急等待干农活的父母回家的样子,我为我对父母不理解的态度感到羞耻;看到他们干活时毫无怨言的样子,我为我消极的处世态度感到羞耻……在大山沟里生活的孩子们有着比城市更为高尚的品格,有着比城市人更为纯洁的心灵。我已经被物化的太多,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纯洁,但一定要真诚下去。
再看看他们的学习环境,与我比较起来,差距实在太大。在大学这么优越的环境下学习,是一种幸福,来之不易。如果不能学出成绩,就无法面对操劳的父母,更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要是再对学校的环境抱怨,再对老师辛勤耕耘产生怀疑,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临走的那天,孩子们都自发来到村头为我们送行。看着这些年纪小小,却比我懂事百倍的孩子们,想想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我对他们却平添了几分敬佩,这些孩子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车渐行渐远,他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小,可是在我心中,这个地方的这些人,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走出大学校园,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这次活动期间,这里的农民正处在收割小麦的喜悦之中,我们志愿者服务队来到了田间,帮助一家农户收割小麦,在收割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他们的收割情况,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社会实践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半月的时间,回首这半月的时间,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次活动中,这片土地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不忍将这些回忆忘却,忘却这段回忆,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人。与孩子们嬉戏,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给孩子们带课,我明白了老师的辛苦;拔麦子的时候,我看到了粮食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在村子中采访群众的时候,我听到了农民的心声;即将离开三盘磨村时女生的眼泪;晚上聚餐时的欢畅……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暑期“三下乡”离我也越来越远,这些回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社会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
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短短半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路途遥远,虽然烈日炎炎,但我的心里依旧还是很充实的,尤其是见到那一位位拿着作业本的小学生、那一位位用微笑回应我们的朴实农民。从他们那信任的眼神和开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荣耀。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感受到农村的生活,锻炼了实践能力,还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体会到了团队的精神。点点的小事,都能体现我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体谅,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此次活动对我的人生有一个很大的影响,感谢三盘磨村人民的纯朴和善良,感谢老师给我的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的人生增添光彩,让人生更加完美。我要感谢此次“三下乡”的整个过程,它使我感触到纯朴的做人道理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以及坚强不息的生存理念。
“三下乡”结束了,可我的努力、对理想的追求才刚刚开始。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行之有幸
合肥学院
稍来稍兮生忐忑,独立独兮生喜悦,刹那刹兮生幸福,悲莫悲兮生别离,三下乡一行兮三生有幸。
——题记
7月5日,带着紧张与期盼的心情,按照原定计划,我们数理系服务队一行20人来到了早已“仰慕”很久的地方—肥西县刘河小学幼儿园。
对于此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从筹划到面试,从人员分配到工作安排,都是做了详细的打算和说明。此次活动,没有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带领,纯粹都是没有经验的大一新手,因此,对于我们,要出色地完成此次活动便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初来咋到的忐忑
当我坐在车上时,我不住地问自己,我能行吗?如果在工作上出了差错怎么办?孩子们会喜欢我,接受我吗?当我作为一名老师时,我会不会误人子弟,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当一名老师,不具备老师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为了安抚和减轻内心的忐忑,我望着车窗外,打量着疾驰而后的建筑与道路。时间久了,我似乎平静下来了。
车子渐渐缓慢下来,最终停在了刘河小学幼儿园大门口。我们下了车,拎下行李。我看着空荡荡的校园,内心的忐忑又窜上心头。我用不安的目光扫视着这个陌生的地方,心里犯着嘀咕:在这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呆上十天,我能坚持下来吗?突然,“你不去做,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能否成功”这句话涌上心头,我像是打了强心剂一样,渐渐地平静下来。我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出色地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于是,我兴奋地投入到活动的准备工作中。
独立生活的喜悦
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减少活动经费的开支,独立生活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成了我们必须要学会的自身素质。每天早上4点50起床,就开始张罗着早饭:稀饭,包子,馒头,咸菜。吃过早饭,又开始了午饭的准备。虽然负责后勤的人是轮流执勤的,但对于我们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来说,每天的工作量依旧是那么的大。尽管饭菜做的不是那
么可口,美味,但是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心里却是莫大的安慰与欣慰。有时候饭菜的量不够,同学们也没有怪罪和发牢骚,而是相互谅解,相互支持,让我看到了团队的配合默契,看到了同学们独立生活,独立成长的喜悦。
也许以前我们是不谙世事的懵懂大一学生,也许以前我们是不涉足家务的“千金”和“少爷”,也许以前我们是看着世事逐渐迷茫的少年„„但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再是了,不再是了!人们常说90后,特立独行,不负责任,不懂事,难以接受,但我想不尽然。只是因为90后还没有对这个世界审视清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如果有了一次契机,那么他们会迅速成长,吸取能力会让人着实吃惊的!我相信!
转眼成长的幸福
7月6日,招生那天,太阳带着夏天特有的毒辣,没有一丝的风,树梢也只是偶尔象征性地点几下,地上是太阳透过树叶投下来的碎影,其他的也就没有了。而我们却在报名咨询处热情地接待前来报名咨询的家长和学生。我们和他们攀谈着,了解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得到的需求与想法,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的疑惑与不解之处。
7月6日下午,正式开课。我们为每个班级配置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我被分配到一年级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为他们上了堂安全教育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我从生活着手,提出了譬如“你觉得家里面什么东西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你是闪电的话,你想做什么呢?”„„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心里美滋滋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上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带的是一年级,都是比较特殊,小班中班大班都有来自,不怎么懂事,所有比较头疼。我清楚的记得,有个叫丁立的学生,今年6岁,刚来的时候,每次上学都会哭喊着,要回家,想妈妈。哭叫的同时,小手不断挥舞着,那架势大有“石破天惊”的风范,任怎么哄都没有消停的趋势,反而变本加厉,好像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思。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面对他,我无计可施,正要我丧失信心的时候,突然看到桌子上不知是谁的糖果,一个念头在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于是我拿起糖果,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并用假声对他说:“你看看,这糖果可好吃了,想吃吗?咱不哭,这样会被其他小朋友笑话的,放学后,妈妈就会来接我们了”。他看看我,又看看糖果,然后拿着糖果,哭叫声变小了,渐渐地停止了。我笑着对他说:“跟老师上课去,好吗?”他含着糖,点了点头。然而下次丁立来的时候,依旧是嚎啕大哭,于是我故技重施。就这样,一连三次。后来,丁立来上课就不再哭闹了,看到我向看见了亲人似的粘着我,抱着我,用他的头蹭着我的后背,偶尔还会亲我几下。看他这样,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与喜悦。转眼成长的幸福感,肆无忌惮地淹没了我的心蕊。
除了上课外,我还参与了社会调研活动,有了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详细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情况与建议,着实进行了记录总结。不管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自我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当我回首的刹那,蓦然发现我竟已长大,成熟感油然而生,无比欣慰。
伤感离别的不舍
7月14日,是个难忘的一天。当我们把行李收拾好了的时候,与我们相处这段时间的学生围着我们,争着要和我们合影留恋。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哭着说,老师请不要走!我们看着这些童真单纯可爱的孩子,要离别了,心里也是格外地不舍,与学生们哭作一团。学生问我们,老师,还会回来看我们吗?我们抹着眼泪说,会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听话,认真学习!我们登上客车,学生们在车窗外,含着泪,稚嫩的手狠狠地挥动着。车子开走了,有的学生骑着自行车,追着我们。我的心里顿时漾起了伤感离别的不舍。
十天,就这样结束了,静悄悄地来,轰轰烈烈地走,这是对于我们所作的嘉奖与肯定吧!在这离别时刻,我思绪惘然,于是写下如下的文字来纪念这难忘的那些孩子和那些事: 栀子花开的季节 有绮梦似的白 在感性的七月叠加 雨一样的情节 透过帡幪余韵的雨意 然而莹然苑色的紫 掺拌着青春的气息 却是 等待后的别离 咏唱
此时的伤别之歌
201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