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名著选修中考
[现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动向]
自然法思想的复兴
早在20世纪初,有的西方法学家就提出了“复兴自然法”的口号,但自然法思想的真正“复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是战后西方法律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现象和德、意法西斯政权的覆灭是不可分的。当时促使自然法或自然法学“复兴”的一个主要理论根据是:鼓吹“国家至上”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学多半是为法西斯政权效劳的,对法律的价值准则,即对正义、道德等采取不同程度否定态度的实证主义法学或采取相对论、怀疑论态度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在客观上也支持了法西斯政权,因此,必须确立关于法律的价值准则,即承认实在法必须服从代表某种正义、道德的自然法。希特勒攫取政权以前曾任德国司法部长的拉德勃鲁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开宣布从新康德主义法学转而信奉自然法学;并声称,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法学关于“法律就是法律”的公式,使法学家们站到了纳粹暴行一边。他的这一行动在西方法学家中引起了热烈争论。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些群众运动,也促进了新自然法学说的进一步传播。但自60年代以来,随着以哈特为首的新分析法学派的形成,分析实证主义法学逐渐重振旗鼓。二次大战后,社会学法学(包括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在理论纲领上并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方法论上变化较大,逐步与自然科学或综合科学(如行为科学)相结合。
[特征]
派别繁多:打破了古典自然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派别林立: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的阶层,每一个派别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不危害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国家允许互相牵制。
论战迭起,三强鼎立:经过三次大的论战,形成三大流派,即新自然法学派;注重内容的社会学派;注重法律形式的新分析法学派。
【人物及代表作】
新自然法学派:朗.富勒美国法哲学家《法律的道德性》《探求自身的法律》《法律的虚构》《法律的解剖》等
社会法学派:莱翁.狄骥法国公法学家、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国家、客观法和实在法》《国家、政府和执政者》《宪法论》《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罗科斯.庞德美国法学家《普通法的精神》《法哲学概论》《法律与道德》《法律的社会控制》 新分析法学派:汉斯.凯尔森法理学界法学家《纯粹法学》《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规范的一般理论》
古典自然法的基本理论
古典自然法学的总特点是:以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为基础,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政治法律问题。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理论有:自然法理论(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分权和制衡、法治理论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特点】
一、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就是从城邦之中产生的,因而也强烈地受到城邦的制约,可以说,城邦是古希腊所有思想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古希腊城邦自然产生的特点使法律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活”是他们追求的生存目标。
三、法律思想对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具有依附性古希腊没有独立的政治学和法学,在相当长的时期,政治学和法学都是依附于哲学和伦理学之中。所以,古希腊的法律思想表现出对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具有较大的依附性。
四、政治问题和法治问题研究相对发达古希腊思想家特别关注政体问题的法治问题,这构成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又一特色,促进了古希腊早期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
【苏格拉底的法律观】
苏格拉底是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法律问题的。关于法律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公民与法律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作雅典的公民,就必须接受和尊重雅典的法律,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离开雅典迁到其他城邦。只要你仍留在雅典,就证明你接受了这一契约,因而你必须服从雅典的法律。
【柏拉图的正义观】
分类: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
定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
【哲学王理论】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第二篇:名著选修论文
一个成功者需要有哪些品质
---四大名著之公关艺术之漫谈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统称为 “四大名著”,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每部作品都塑造出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处世之道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悟公关的艺术魅力。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我个人对其中部分人物的一些小见解。
首先我要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等等很多家。在这里,我介绍《空城计》这么一个故事,来概括从他身上我得到的一个成功者需要的品质。《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在己方无力守城时,打开城门,故作镇定的在城上弹琴,而这一动作竟使兵力雄厚的司马懿大军在犹豫不决时,做出了退军的决定。空城计,实为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可能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存在考证,但从这一故事中,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诸葛亮在面临险境时能够沉着冷
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静,而且知己知彼,胆识过人,从而获得了胜利。所以,在我看来,一个成功者必须具有处事不惊以及知己知彼的品质。
接下来,我想讲的是《西游记》中的白龙马,这个唐僧取经团队中最低调的一个,但他的作用也是不可被忽视的。从始至终,白龙马一直陪伴着唐僧,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本来是高贵的西海敖闰之子,但是为了让唐僧取得真经,而变成唐僧的坐骑,由一个神仙变成一只低级动物,并且毫无怨言,我想,就凭这一点,我就应该敬佩他,而且,白龙马还负责着整个团队的运输工作,所有的行李以及老大唐僧都由他来护送。当师徒四人在吃馒头时,白龙马却只能啃草,但在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之时,他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从这个人物角色中,我认为,一个成功者,首先要学会默默无闻的奉献,而且你要坚信成功的那一天,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即使不是名利或金钱,但一定会有值得的回报的。
下面我想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不可否认的是,刘姥姥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处事,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贾母、贾宝玉、以及王熙凤等诸多人的羡慕和喜欢,从而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刘姥姥用自己仅有的几回出场,同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分析,我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觉得一个成功者要拥有高尚的人格素养来虏获他人的喜爱,同时也要学会恰当的处事之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提起武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词肯定是“武松打虎”,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 武松几乎成了力量和正义的化身。但我要说的是武松为哥哥报仇的那件事,在此事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一个成功者必须具有处事细致而不鲁莽,分寸的拿捏要把我的很好。
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也不知上述所提到的,只是觉得每个人物都有其可取之处,还是那句话在面对每一个经典人物,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
第三篇:法学名著导读
一、试评柏拉图《法律篇》的主要内容和地位。P15
主要内容:
1、立法的最大目的是和平与善意。
2、立法者的首要素质是权力比例意识
3、婚姻继承法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
4、刑法的基本特征是神的利益优于人的利益
地位:
二、试评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理论。
1、法律和国家的关系。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善德,他们又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正义。国家是最高的社团,法律是正义的具体表现。法律的好坏是以正义作为划分标准的,人们服从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实现了正义。
2,法律和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中小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既是最好的又是稳定的。中庸。划分国家政体有两个标志:一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正宗政体——变态政体。
3、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张实行法治。
(一)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二)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周到。正确得多。其次,法律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
(三)立法。应注意国境的大小和境内居民两个因素,邻邦关系,财产限额和各个家庭子女人数。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别要重视教育。
4、法律定义。法律具有正义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法律具有权威性。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学》,从而把政治学从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创立了第二学园。政体构成三要素思想,既国家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
三、试述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P30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国家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城邦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城邦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1 .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划分政体的标准。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制、寡头制和平民政体。.政体三要素。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只有当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理想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的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要视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他认为君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己经过时,唯有他所认为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因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为极富、极贫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三部分。中产阶级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数,可以调和贫富两极的对方,稳定战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政体变革思想。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的变革做了分析。他认为变革有两种;一是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他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二是政体的变革,即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由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革命,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党派控制。
(三)亚里士多德的治国原则思想.必须实行法治。.主张公民轮番为政。.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应。
四、简述西塞罗《论法律》中关于自然法特性的论述。P47
自然法的本质就是理性,将自然法置于“最高的法”的地位。西塞罗所说的理性是神与人共享的财产,因为人的理性渊源于神的理性。而他所说的神、上帝、和自然都是同义词,故理性法就是自然法。他将自然法与理性法联系起来,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人是由神创造的,神明赋予人以理性。正义以自然为依据,没有自然,便不可能有任何正义。“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以人们的意见为
基础而是以自然为基础。”“自然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享受法”自然是区分人的德性好坏、美丑的标准和依据。
五、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对法的分类。P80
阿奎那继承并发挥了奥古斯丁的法的分类理论,将法分为四种类型:(1)永恒法:上帝对宇宙秩序的合理安排,指导整个宇宙的规范,是上帝对创造物的合理领导;(2)自然法:是永恒法对人类的关系,是永恒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法;(3)神法:基督教圣经,包括新旧约全书,是自然法和人法的补充,禁止各项罪恶的安排,是用来指导人类精神生活的;(4)人法:人定法,国家制定的法令,人法从属于自然法。
六、试比较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P94、P112
洛克是议会主权论的代表,在自然法和契约论中寻求灵感,认为国家从契约中产生,契约的订立者构成社会任然拥有对国家主权的最后决定权。这是因为契约订立者交出去的权利不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为了有效的保护这三种权利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并提出了政府解体和革命是思想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分权制衡的君主立宪,国王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七、简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篇章结构。P110
全书中译本共分上下两册,六卷,三十一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①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1至10章)。②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英国范例(11至13章)。③地理与政治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14至19章)。④工业、商业人口、宗教等问题(20至25章)。⑤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关于封建法律学说(27至28章,30至31章)。⑥一般性结论(26和29章)。
八、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P128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指统治阶级)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九、写一篇关于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读后感。见附录、P140
十、试述《联邦党人文集》中关于司法权的论述。P174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和79篇里,对司法独立作过精彩的论述,他区分了司法独立的两个运行目标,并解释了忠于职守条款和酬金条款怎样实现这些目标。首先,他将司法独立视为一种组织上的独立,能抵御国会和总统的侵犯,从而保有对两政治部门的制约作用,他在为法官终身任职辩护时指出:“如从法院应被视为限权宪法限制立法机关越权保障出发,司法人员职位固定的理由即甚充足,因除此而外,并无任何其他规定更能使法官得以保持其独立性,而法官的独立实为其执行上述艰巨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捍卫酬金条款时,他又指出:“最有助于维护法官独立者,除使法官职务固定外,莫过于使其薪俸固定。……对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在任何置司法人员的财源于立法机关的不时施舍之下的制度中,司法权与立法权的分立将永远无从实现”。其次,汉密尔顿又称司法独立为法官裁决个案时抵御多数人及其他外部干预的缓冲器,这时,司法独立更多的是充任了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坚定、一贯尊重宪法所授之权与人权乃司法所必具的品质,绝非临时任命的司法人员所能具备。短期任职的法官,不论如何任命或由谁任命,均将在一些方面使其独立精神受到影响。
十一、试述梅因对自然法理论的批判。P254
他并不否认历史上存在过自然法,但他认为古代人并不具备令人生存的环境。可是自然法却把过去和现在混淆起来了,自然法理论是今人强加在古人身上的一种偏见,它具有先验性和反历史倾向。他深入研究了“自然状态”、“自然法”等说法,断定这些说法都是“教条”和“幻想”。他清算了自然法理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他指出,这些理论不但使注意力离开了可以发现真理的唯一出发处,并且当他们一度接受和相信了以后,就有可能使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其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假设和传播这种自然法理论都是极其有害的,他在法国已造成了“无政府混论状态”。
十二、试评述梅因关于进步社会法律演进的公式。P258
从身份到契约这一公式虽然有种种不足,但它准确地把握了19世纪以前人类社会演进的本质规律和特点,阐明了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家族、集体或等级束缚下解放出来,过度到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意义。因此在指出梅因学说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其学说对法律发展及法学史的巨大贡献。
第四篇:法学名著推荐
推荐:
1.柏拉图:《法律篇》(前360~347)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前325)
3.西塞罗:《论法律》(前52)
4.奥古斯汀:《上帝之城》(426)
5.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1259~1272)
6.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
7.霍布斯:《利维坦》(1651)
8.哈林顿:《大洋国》(1656)
9.洛克:《政府论》(下篇)(1690)
10.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11.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
12.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4)
13.杰佛逊:《杰佛逊文选》(1787~1826)
14.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1787~1788)
15.潘恩:《潘恩选集》(1776-1794)
16.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1783~1794)
17.边沁:《政府片论》(1776)
18.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1797)
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1)
20.奥斯丁:《法理学大纲》(1832)
21.梅因:《古代法》(1851),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版
22.密尔:《论自由》(1859)
23.戴雪:《英宪精义》(1885)
24.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1945)
25.奥本海等:《奥本海国际法》(1905)
26.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
27.马利旦:《人和国家》(1951)
28.哈特:《法律的概念》(1961)
29.博登海等:《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62)
30.富勒:《法律的道德性》(1964)
31.罗尔斯:《正义论》(1971)
32.茨威格特等:《比较法总论》(1977)
33.波斯纳:《法理学问题》(1990)
外国法律文库共计25种、32册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德沃金:《法律帝国》
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
詹宁斯等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
贝靳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加洛法罗:《犯罪学》
韦德:《行政法》
科宾:《科宾论合同》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莫里斯:《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
劳森:《财产法》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马科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
吉尔摩:《海商法》
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丹宁著作: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法律下的自由》
《变化中的法律》
《通向公正之路》
《法律的训诫》
《法律的正当程序》
《法律的未来》
《最后的篇章》
《法律的界碑》
西方法哲学文库——中国法制出版社
1.《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2.《法理学的范围》
3.《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
4.《法律史解释》
5.《法律论证理论》
6.《法律体系的概念》
7.《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
8.《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9.[美]本杰明.N.卡多佐:《演讲录、法律与文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法学名篇小文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
1.[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
3.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意义》
4.[美]格兰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
5.[日]内田贵:《契约的再生》
6.王泽鉴等:《侵权行为法有未来吗?》
7.[美]L.L.富勒等:《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
8.[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
9.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
其他法律著作:
1.[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12月版。
2.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台]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罗纳德.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十大法学名著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关于美国的故事性书籍)《政法笔记》——冯象(案例随笔)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法理学教材)
《正义论》——罗尔斯(思辨难度颇大)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百科全书)
《乡土中国》——费孝通(通俗易懂)
《论犯罪与刑法》——贝卡利亚(对犯罪与刑法原则进行系统阐述)《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未来》(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