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实施计划
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实施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社区的特色,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力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出较好的成果。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我们要合理利用学校特色及社区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具体目标:
1、每位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能带领学生开展活动,1-2个主题的活动有方案、有过程记录。
2、开展课例研讨等有实效、有特色的教研组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每位任课教师都能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论文、反思等参加比赛。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三、四年级学生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提供的主题活动中选择主题开展活动,要重点指导学生规范地做好记录和有效地开展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除了参考教材中的主题外,应该还可以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本学期,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如果学生提出了值得研究的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研究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
四、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二周:
主题确定阶段:老师制定教学计划,与学生讨论活动主题的选定,老师撰写活动方案。
第三周:
分解主题及活动策划阶段:将活动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学生根据兴趣组合成活动小组,老师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第四——八周:
活动实施阶段: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活动过程的资料,记录活动中的体验。
第九周:
阶段性交流:学生交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老师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活动。
第十——十四周:
活动实施阶段:学生继续开展活动,做好活动记录。
第十五——十六周:
活动总结交流及评价。
学校将结合德育活动、特色活动,举行相关活动,各班要踊跃参加,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风采。
五、教学检测及评价: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或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注重评价的开放性。
六、相关要求:
1、备课可以书面及电子打印稿稿结合。
2、学期计划不可缺少,具体实施可以作调整。
3、平时学生的活动要实在,有相应的体现。比如:表格、访问稿、小组讨论记录。
4、活动资料注意平时的积累,活动照片、成果学期结束时及时上交。
5、有需要组织学生结队出校活动的,一定要提请学校批准,不可擅自行动。
6、活动方案设计力求细致,将活动分散成许多个小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低耗高效。
7、老师们要利用网络,学习他人经验,可以先模仿别人的方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第二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5)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体验劳动的乐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
(6)了解本地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开展分班分片分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收集各学科有关植物内容的信息,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丰富各学科的植物类课程资源。分年级开展花卉和苗木的种植活动,积累研究素材,开展专题研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融入在各学科的学习之中与各学科整合,是各学科的拓展和延伸。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信息技术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感性认识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利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正确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该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和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活动实施
以“走近家乡厨都”为主线,结合各班的活动主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
1、走进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野、洪福园华东碑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社区的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2、走进企业。学生可以到社区企业中参观,感受厨都经济,体验劳动乐趣,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3、走进敬老院。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4、走进家庭。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建立家庭娱乐活动场所,如可以开展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5、走进社区。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三、学校实施条件的分析:
1、硬件分析:付园中心学校(新校)19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于赵赵、赵马、付园、南吴、官厂5个自然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学校新征地5亩
第三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与本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内容有关的:【返回 教学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第四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江机三小综合实践活动三年发展规划
2008—2010年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各年级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年级要制订好年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图书进入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中午向学生开放,同时也要用好班级中的电脑,四是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和“小动物饲养角”;五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六是移接“红领巾小气象站”,开展好对气象的观察、测量、计算、推测等实践活动。七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家乡现有的自然状况,开展“松花江水资源的调查”与自来水厂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打算在新建社区内成立“红领巾服务站”或“红领巾路”,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四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五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现在学校的课时安排是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长短线活动安排,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即可。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应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生感兴趣的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的,要以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及社区文化特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参考其中一个长线活动的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长线活动参考: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研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的关系。)主题二:家庭小医生(了解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进行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提出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主题四:节日与饮食(了解节日的来历、节日的食品,学习简单的食品制作。)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进行对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利与弊的研究)
主题六:少年电子技师(对各种电子线路进行研究、设计,并制造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主题七:小小模型家(能够对各种车模、船模、航模及建筑模型等进行创造、研究、制作。)
短线活动参考:
主题一:校园、社区寻找不规范汉字使用活动。
主题二:清理乱贴乱画活动。
主题三:校园安全警示。
主题四:剪纸。
主题五:各种各样的树叶。
主题六:数学与生活。
主题七:集邮趣味多。
主题八: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参观活动等等。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扎实细致落实各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行为要求:第一:要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心声;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自控能力,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序;第三:大胆而又真诚地指导学生,及时给他们真诚的鼓励和帮助;第四:遇到问题,学会冷静,善于引导,运用最利于见效、最人道、最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2、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可随意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
3、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4、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5、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希望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要多学习、多反思,不断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准。
2008年3月1日
第五篇:小学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关系人类未来的前途,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实践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认识自然、珍惜资源,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初步运用网络和其余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以及培养善待地球环境意识和道德行为。
2、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及学于致用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制定主题调查研究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三、活动措施:
我们学校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保宣传、环保教育、环保调查,收集环境问题的有关材料,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和可行性治理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着“处处有教育”的思想,利用春季大好时机,调整花木布局,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并给每样花木挂牌,创设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了解花木具有消除和抵抗污染的特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制作宣传标语,规范师生绿色行为。严格执行检查监督制度,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创设美丽清新的校园环境,形成环境教育氛围。
(二)认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1、认真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积极开展“筑起一片绿色天地”活动。定期绿化除草,翻地松土,防涝抗旱,修剪花木等护绿活动。在净化校园方面,师生开展“身边无废物”活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做到身边三无:无纸屑、无果皮、无包装物。
2、认真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1)组织学生对附近街道、乡镇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绿色行为。(2)组织学生道路护绿。
(3)组织学生参加“保护母亲河”社会调查和制作小报等活动。
(三)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有关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1、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植树绿化劳动,调整花木布局。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我为学校添新绿”和“节约零花钱,我为环保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2、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队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3、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主题实践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宣讲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使师生进一步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4、7月——8月,暑假开展环保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了解环保现状,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四)开展节约资源大型队活动
学校设置环保型垃圾箱,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回收废电池,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活动。
(五)开展环保小课题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小课题环保研究小组,查阅报刊,收集信息资料,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开展环保调查,并制作小报,向社会宣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而意义深刻的大事,是学校环境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搞好环境教育工作,教育每个孩子,影响每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