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综合实践课计划
龙岩XX中学综合学科教学实施方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
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计划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八年级物理组
为发挥我校的学科课程的优势,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八年级物理教材内容和学校实际,为使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物理科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如下:
一、目的意义
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5、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6、教师和学生均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执行八年级物理组
四、活动安排课题:
1.九月份:针孔相机。(学生准备硬纸板或长方形纸盒)
2.十月份:照相机模型。(学生准备两张硬纸板)
3.十一月:模拟降雨。
4.十二月:自制简易抢答器。
第三篇:篮球综合实践课计划
2014年秋期初中篮球综合实践课计划 任课教师 王骥沈孝
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期篮球兴趣班的教学要发展学生篮球基本技术学习篮球简单的战术和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活动内容、对象及人数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每班35人左右。
四、阶段目标
学生熟悉篮球规则和篮球的理论知识,了解简单的技战术配合。
90%学生能学会各种基本技术,能合理运用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学会基本的防守姿势和简单的攻防战术。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在自主学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比赛和游戏中与同伴愉快相处,协同配合,自觉形成团队意识。教材选用及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学习基本的移动、各种运球、传接球、原地和行进间投篮技术各种进攻组合技术,学习防守的基本步伐和站位,学习简单的攻防战术和培养在比赛中运用各种技战术能力。学期成果展示方式
采取表演赛、公开课的方式展示 场地、器材预计
篮球25个,篮球场6块
泸州天立国际学校篮球综合实践课进度安排 时间
初一年级活动安排
初二年级活动安排
第1周
1、移动
2、原地运球
3、原地胸前投篮
4.身体素质
1、球性练习
2、原地运球
3、双人传球上篮 4.身体素质
第2周
球性练习
1、原地运球
3、原地胸前投篮
1、行进间运球
2、单手肩上投篮
3、组合传球
第3周
1、滑步
2、双手胸前传球
3、行进间低手投篮
1、防守脚步动作
2、持球突破
3、运球上篮
第4周
1、滑步
2、组合传球
3、行进间低手投篮
1、防守脚步动作
2、持球突破
3、单手肩上投篮
第5周
1、多种方式运球
2、单手肩上投篮
1、持球突破
2、运球组合练习
3、基础配合 第6周
1、多种方式运球
2、单手肩上投篮
3、配合传球
1、持球突破
2、运球组合练习
3、基础配合 第7周
1、多种方式运球
2、单手肩上投篮
3、配合传球
1、运球突破
2、组合传球
3、基础进攻配合第8周
1、持球突破
2、配合传球
3、简单配合
1、运球突破
2、组合投篮
3、基础进攻配合
第9周
1、持球突破
2、配合传球
3、简单配合
1、运球突破
2、组合投篮
3、基础进攻配合 第10周
全场攻防练习
全场攻防练习
第11周
全场综合技术演练
全场综合技术演练
第12周
全场综合技术演练
全场综合技术演练
第13周
期终考核
期终考核
第四篇:计划2018综合实践课计划
新集中学2017-2018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教育厅课改的有关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制定任务与相关职责,认真领会并贯彻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陶月梅,学校副校长
组员:刘春锋,全校班主任
三、课程内容指导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分别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具体有: ①人与自然。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天文地理研究等。
②人与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 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
③人与自我。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学商、军训、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
②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社团、俱乐部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包括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成人仪式教育等,是学校每年例行举办的重大节日和活动。
③实地参观、考察、访问或生存锻炼。实地参观和考察的内容一般为某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基地、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现实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情况和生产方式等,可结合春游与秋游活动进行;访问则一般以典型人物、特殊群体、热点事件等为访问对象;生存锻炼则是将学生置于陌生的社会环境,使其寻求维持生活的方式,锻炼生存能力。
④社区民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依照民间风俗习惯所开展的活动,使其通过体验社区生活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地域文化,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三)社区服务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内容一般可分为三类:通用内容、特色内容和自选内容。
①通用内容: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扶贫帮困、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②特色内容:城市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居民小区公共卫生、社区辅导(如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参加农忙、扫盲辅导、乡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等。
③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四、年级工作安排: 初一年级:
1、社会实践------军训,年级组布置任务,宣传课改精神,制定军训活动必填表格----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军训小结----分组、班内交流军训有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表格----网络操作师生全员培训-----指导老师培训、各小组长培训------集中时间进行网上录入工作-----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导老师点评------学生提交学分认定申请------指导老师认定学分------年级组负责人审核学分。
赛假布置一次与春节活动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2、研究性学习--------师生培训大会----年级组制定方案-----拟定研究课题-----师生确定可行性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长、聘请指导老师-----小组制定开题报告,交老师审批,不可行或不规范者驳回重写-----指导老师网络培训-----老师网上开题-----组长启动,录入报告,提交老师审批,课题正式启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按开题报告中分工开展研究(需各种必备表格),老师随时进行指导特别是提供方法与资源------中期研究情况小结,不断改进,规定时间集中上传工作------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客观点评,反馈信息------小组长集中组内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提出结题申请------学生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指导教师审批进行学分认定。
3、社区服务:利用寒假时间,布置一次为期5天的社区服务活动任务,交学生自主完成,做到有主题、有真实活动内容、有服务对象签字证明(盖章)及联系方式,有活动感悟,及指导老师点评。初二年级:
1、研究性学习:每班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4-6个,每组8—15人。在每班内结合六大学科各选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必须取得各学科老师的认同,指导谁该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小组长撰写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批,确认后即可开展课题研究。课题一旦开题,师生互动关系随即形成,指导老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整个研究活动过程,发现疑问即时指导解决,随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与信息反馈,推动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活动中期,必须进行总结,组织学生汇报阶段活动成果,解答相关疑难问题。
2、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暑假布置的活动任务,在班内由班主任和学生自主组成各活动小组4—6个,推荐有责任心、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由学校兼职老师进行相关培训。然后由各组聘请一名任课老师作为本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相关活动、评价工作及赋分等事宜。学生活动由年级组统一安排微机课时间或其它专门时间完成网上操作。
3、社区服务:操作流程与方法同社会实践。
五、相关操作要求和流程:
1、课时和学分:初一初二本学年要求完成研究性学习一个,学时为108学时,6学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36课时,2学分;社区服务一个:即暑假作业的网上操作,学时为5天,折合40学时。初三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54学时,3学分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2学分。
2、培训指导:分年级全员培训指导教师,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
3、资料和职责:认真填写活动过程表(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指导老师收集整理装订成册,一个课题一本资料,指导老师是课题责任人。
4、网上操作:课题前期资料准备好后,由年级统一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启动课题,开题报告,个人记录,结题报告,学分认定)
5、学分认定:指导老师根据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包括态度、责任心、活动成果、活动形式评定等级给分。根据省课改综合社会实践课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重做。
6、评价:
(1)指导教师把握指导的课题组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研究成果、能力水平、活动效果等因素,作为评定该课题等次的主要依据,等效可分别记为ABCD四等,并赋予不同的学分,其中D等为不合格,指导老师可驳回要求该组重新完成,直到合格后方可认定学分。A等上报年级组及课程指导小组。
(2)年级组进行审定,确认上报课题组的成果与等级,优秀者上报学校给予全校通报表彰,并赋予相应学分。其中研究成果形式规定为电子文档、课件、制作实物等。校级表彰的课题可参加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然后由学校推荐参与上一级市省及国家级评优活动。(3)优秀课题组的指导老师由年级组与课程指导小组审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优秀教师的评定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三河市新集中学
2017.9.25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精神为指导,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我们将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积极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努力把这门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发展个性,面向生活,实践体验,学以致用.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培养技能,整体认识,不断完善,和谐发展.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新的课程理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是工作目标明确,操作正确,效果明显.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二)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业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四、操作过程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三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 :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
3月28日承办吴江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指导课的研究
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进行理论学习。四月份:4月13日去第一实验中学参加综合实践研讨活动
学生选题,根据活动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五月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去兄弟学校学习,或请专家教师到学校开展讲座,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六月份: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汇编,资料汇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三河市新集中学
2017.3.5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
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活动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3、走进乡土文化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我看“五岳、五大湖”
1、制定活动计划
2、书香伴童年,搜集五岳、五大湖的相关资料
3、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4、总结活动心得。
四月份: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1、搜集有关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启示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五月份:体验乡村生活
1、搜集有关乡村生活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六月份:走进田园生活
1、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大树湾中心校
五年级
(一)班
2009-9-1
2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
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活动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3、走进乡土文化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有趣的汉字
1、制定活动计划
2、书香伴童年,搜集有趣的汉字相关资料
3、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4、总结活动心得。
十月份:我爱你汉字
1、搜集有关汉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十一月份:调查错别字
1、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十二月份:我为规范汉字出力
1、搜集有关规范汉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