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的。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疑、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醒来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写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写小池塘的美。课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据新的教学大刚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
目标定为: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二、说教法
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以读代讲法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通过比赛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表演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的:其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补白练习来帮助学习语言。其二,利用挂图通过老师的表达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借图朗读助解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朗读中也培养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错误能及时给予纠正。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什么?
板书:大眼睛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呢?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再到插图中找一找,看看像不像。
利用挂图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进而体会出小池塘的明亮。
②齐演读。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确出现了一个清清的小池塘,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通过表演读,即以演促读,以读促演,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细观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谁呀?(我)
你们知道吗?小池塘这只大眼睛也会看。不信,赶快读一读第二段。
①自由读。
②贴画。(白天,小池塘看见了什么?到了晚上,小池塘又看见了谁?)
贴画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③指导朗读。
这些小池塘的眼睛里可美啦!分句诵读,让学生感受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
④反复诵读表现美。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并在读中有所感悟。
⑤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这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也会倒映在池塘里吗?
⑥句式训练:(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模仿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这么多景物,真是 (引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
小朋友,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四、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1、利用插图指导背诵。
2、闭眼想象背诵。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让学生画一画小池塘的美景。
2、在晴朗的夜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池塘、小河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这一设计体现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理念。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语文《小池》说课稿一等奖
语文《小池》说课稿一等奖1
一、说教材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那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呢?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士标:认识·“惜、柔、蜻、蜓”等生字,会写“立”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立思考的人。
三、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
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五、说教学程序
(一)展开教学
1、看图导入、走进《小池》。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3、细读诗句、理解诗意。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4、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5、书写生字、拓展延伸。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特魅力。
(二)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小荷·露·蜻蜓·立
我的板书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即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惜、爱、露、立”进行板贴。板书对仗工整,既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把要板贴的词语卡片作为奖励让学生完成板书这一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以上便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思考,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语文《小池》说课稿一等奖2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荒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语文《小池》说课稿一等奖3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荒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