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一、考勤制度
1、考勤工作由上班签到和跟踪监督两部分组成,社区纪检委员或党支部书记总负责。
2、社区上班实行签到制度,上班时间内实行跟踪监督,作息时间参照街道执行。
3、因公务或意外情况无法按时签到的,应在当天向社区主要领导汇报并请假,由社区主要领导向考勤人员说明原因,无故不签到视为缺勤。
4、上班时间内因公需要外出的,应向社区主要领导或考勤人员说明,并在外出留言板上注明,保持通讯畅通,无故不在岗者,视为缺勤。
5、除参加区、街道、社区会议或活动以外,哺乳期的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可分别推迟和提前半个小时,节假日值班的可分别增至1个小时。
6、严禁代替签到,一经发现,代签人与被代签人一同处理,每例视为缺勤1次(半个工作日),并通报批评。
7、当天下班前,考勤人员应核实好出勤情况,并在考勤签到表内注明早退、迟到、缺勤等情况,签名后交考勤负责人汇总。
8、社区工作人员集体参加会议或活动时也实行考勤,考勤结果与日常考勤一并统计。
二、请销假制度
1、社区工作人员遇事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填写请假条,并按规定权限报批;病假3天以上的应附医院证明。
2、社区党支部委员请假1天以内的(包括1天),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审批;1天以上3天以内的经社区党支部书记同意后,由街道分管领导审批。居委会成员(包括其他工作人员)请假1天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审批;1天以上3天以内的(包括3天),经社区居委会主任同意后,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或街道分管领导审批。请假超过4天的,除上述程序外,均应报街道主要领导审批。
3、社区书记、主任需要请假的,1天以下的由街道分管领导审批,2天(含2天)以上的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街道主要领导审批。
4、因急事或意外事故无法提前请假的,事后应尽快补办审批手续。
5、社区工作人员夫妇双方是晚婚的,婚假为15天;晚育的,女方产假为135天,男方陪伴假为7天。
6、社区工作人员直系亲属死亡时,可视情况酌情给予3——5天丧假。
7、社区工作人员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或需本人到外地料理直系亲属丧事的,可据远近另批路程假。婚丧(含路程时间)假期限内,工资照发,但车船、住宿费自理。
8、请假人经批准后,要及时将请假条交给社区考勤负责人,在安排好本职工作的情况路程时间)假期限内,工资照发,但车船、住宿费自理。 8、请假人经批准后,要及时将请假条交给社区考勤负责人,在安排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方可离岗。
9、假期满后,请假人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社区考勤负责人应当在请假条上注明销假期。
10、未按本规定办法办理完善请假手续的,期间一律按照缺勤处理。
三、值日值班制度
1、社区正常上班时间实行值日制度,值日人员由社区两委成员轮值,夜间实行社区两委成员带班巡逻制度。节假日期间实行值班制度,由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轮值,值班安排表应报送街道备案。
2、值日人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负责当天办公场所的卫生清理、安全保卫以及群众的来访接待工作。
3、节假日值班人员按正常上班时间到位,每班应有一名社区两委成员带班,负责当天办公场所的卫生清理、安全保卫、群众来访接待以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等工作。
4、值班带班人员负责当日的值班签到,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送交社区考勤负责人统计。
5、值日值班人员应按时做好交接班,遵守值班纪律,中途不得脱班,有事应向社区主要领导请假。
6、值班应设值班记录簿;值班人员对承接上级通知的事宜和群众反映急需处理的事项应做好记录,同时应及时准确地向社区主要领导汇报,并按领导批示及时办理,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的畅通。
7、值班人员因病、因事等原因无法参加值班的,应报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批准,另行安排值班人员。
8、特殊情况的值日值班由社区按有关规定另行安排。
四、工作督查制度
1、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督查由街道督查组负责。
2、督查组采取不定期随机实地走访抽查和电话跟踪等办法,对社区考勤制度执行情况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工作制度、工作任务、交办事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负责受理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效能方面的投诉。
3、督查组的权限:
(1)询问了解社区考勤制度实行情况,查阅社区考勤资料档案;
(2)对公务外出人员进行跟踪督查,要求未在岗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说明;
(3)对社区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及有关工作纪律、制度的情况及群众投诉的问题进行调查反馈;
(4)向社区提出加强效能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违反工作制度人员进行批评指正并限时整改;
(5)根据社区工作人员违反工作制度情况,提请街道办给予效能处罚;对构成违纪违法的,移送纪检或司法机关依纪依法处理;
(6)在街道纪委的授权下,对违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或给予效能告诫。
4、督查组每月5日前负责将督查结果书面向街道分管领导汇报,并向社区进行反馈;各社区应将督查结果与社区日常考勤一并统计。
5、各社区及其工作人员均应主动接受督查组的工作督查,对督查整改不落实者,将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6、在街道纪委的授权下,对违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或给予效能告诫。
五、考勤奖惩制度
1、社区工作人员的考勤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岗位补贴及年终奖金相挂钩。
2、迟到2次或早退2次均视为缺勤1次(半个工作日),溜班1次或被街道督查组确定为违规并被发给《效能整改意见书》1次视为缺勤1次。每无故缺勤1次,扣发当月岗位补贴20元;当月无故缺勤累计5次,扣发当月全部岗位补贴。全年无故缺勤累计超过10次的,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同时应给予效能诫勉并扣发10%年终奖金;全年累计超过15次的,应给予效能告诫,并扣发30%年终奖金;全年累计超过30次的,年终考核评为不称职,按规定不发年终奖金。
3、连续两年因考勤督查被评为不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辞退。
4、在值班或加班时违反上述规定的,按上述标准加倍处罚;由此严重贻误工作或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视情节追究党纪和法律责任。
5、社区工作人员请病、事假,按实际请假天数扣发岗位补贴;病假累计超过5天或事假累计超过3天的,扣发当月岗位补贴的20%;病假累计超过10天的或事假累计超过5天的取消当月岗位补贴;年度内病假(须出具医院证明)每累计达45天,扣发50%年终奖金,超过60天者不参加年终考评;事假年累计达15天的扣发年终奖金,超过30天者不参加年终考评。
6、晚婚的婚假或因公受伤需要休息的,期间不影响工资、奖金的发放;请产假者按实际请假天数扣发岗位补贴及年终奖金;因加班或夜间带班进行治安巡逻的人员,其作息时间由社区另行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2、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4、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5、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6、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8、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9、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10、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11、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