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

时间:2019-05-13 21:1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

第一篇: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

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

1.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版)

2.M.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作品集Ⅰ,广西师大版)

3.M.韦伯:支配社会学(韦伯作品集Ⅲ,广西师大版)

4.M.韦伯:儒教与道教(商务版)

5.E.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三联版)

6.E.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版)

7.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版)

8.P.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三联版)

9.P.布迪厄:实践感(译林版)

10.M.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版)

11.M.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版)

12.M.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三联版)

13.A.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版)

14.A.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版)

15.A.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三联版)

16.O.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版)

17.S.塞德曼: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人大版)

18.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版)

19.L.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版)

20.D.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人大版)

21.U.贝克:风险社会(译林版)

22.F.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版)

23.N.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三联版)

24.Z.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译林版)

25.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版)

26.L.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科版)

27.L.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导论(商务版)

28.C.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版)

29.B.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人民版)

30.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光明日报版)

32.J.科尔曼:社会理论基础(社科文献版)

33.G齐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上海学林版)

34.K.格尔茨: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版)

35.K.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译林版)

36.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华夏版)

37.P.贝尔特:二十世纪社会理论(上海译文版)

38.Y.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科版)

39.N.斯迈尔瑟:经济社会学(华夏版)

40.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科文献版)

41.S.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版)

42.K.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版)

43.M.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华夏版)

44.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版)

45.M.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版)

46.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版)

第二篇: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书单

更多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社会学考研资料大全请见

花 间 书 阁:http://shop65147287.taobao.com/ 北大社会学本科生的书单0

1.C?赖特?米尔斯著:《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等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年版。

2.2.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渗原、陈育国、迟刚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埃米尔?迪尔凯姆著:《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 三联书店 2000年版。

4.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自杀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5.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年版

6.彼特.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

8.边燕杰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 2002年

9.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0.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 三联书店1985

12.费孝通著,《生育制度》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13.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6年版

14.何清涟:《现代化的陷进》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5.华尔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吉登斯, A.(Giddens, Anthony), 1938-著《亲密关系的变革 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18.吉登斯, A.(Giddens,Anthony), 1938-著《批判的社会学导论》廖仁义译台北 唐山出版社

19.吉登斯, A.《现代性的后果》,田禾翻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0.吉登斯:《超越左与右 激进政治的未来》李惠斌, 杨雪冬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23.吉尔伯特:《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简惠美 著,《韦伯论中国 《中国的宗教》》初探,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 民国77 金耀基著, 1999:

25.《从传统到现代》,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科瑟, L.A.(Coser, Lewis A.)著《社会学思想名家 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石人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7.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1994年版。

28.李培林等,1992:《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李培林主编,1995:

29.《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0.李强,199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1.李强,2000:《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福建:鷺江出版社梁漱冥,1987: 32.《中国文化要义》,上海: 学林出版社

33.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34.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陆学艺主编, 2002:

35.《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路学艺:

免费赠送考研公共课资料/答疑邮箱:subdragon11@gmail.com 大量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目录 详见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jianzui 更多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社会学考研资料大全请见

花 间 书 阁:http://shop65147287.taobao.com/ 36.《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7.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8.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9.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 陈维纲等译,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40.马克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41.马林诺夫斯基, B.(Malinowski, B.)著《文化论》费孝通等译,重庆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

42.玛格丽特.米德:《代购》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3.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44.诺贝特?埃利亚斯著:《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2卷北京 三联诺思:

45.《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三联书店1994年版。

46.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7.帕累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帕森斯(Parsons, Talcott), 1902-1979 著《经济与社会》刘进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48.帕森斯(Parsons, Talcott)著《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49.齐尔格特.鲍曼著:《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高华等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0.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1.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2.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上海 观察社 1937 53.西里尔.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54.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 55.谢立中著 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桂冠图书公司1988年版

56.杨善华 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7.[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 对这门学科和职业的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8.其它参考书还可以到《社会学教程》每章后的参考书中选择

免费赠送考研公共课资料/答疑邮箱:subdragon11@gmail.com 大量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目录 详见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jianzui

第三篇:文化研究书单

Introduction: Culture/Studies of Culture/ Cultural Studies

 “Introduction”

用关键词的形式,epistemology的方法,分析与文化和社会相关的词汇

 Tony Bennet, Laurence Grossberg, Meaghan Morris, eds.众多作者参与,重新审视、添加、编辑的文化与社会关键词

 Cary Nelson, “ in 思考文化研究practitioner该怎么做,如何立场。

John Storey的书也是非常基础的入门参考书。

Other References

 Introduction部分给出了对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理论/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文化研究的对象/文化研究与其他学科/文化研究的意义 等非常入门的介绍。

The Roots of Cultural Studies

(& Popular Culture)

 Raymond Williams, “,(New York:

Harper&Row, 1961): 41-47.来自英国工人阶级的作者是如何分析“文化”这一概念,并且结合了宪章运动工人阶级兴起等例子。

 Raymond Williams, “”, in Raphael Samml(ed)People‟s History

and Socialist Theory.London:RKP, 1981:227-240.文化研究直根于英国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流行文化研究的关注

Other References

 Will Brooker, cultural studies.Teach Yourself Series.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9.(An excellent basic intro to the field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roots.A good guide through significant names and texts.)

 Ben Highmore, Everyday Life and Cultural Theory.An Introduc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 Raiford Guins & Omayra Zaragoza Cruz(Eds)Popular Culture.A Reader.London: Sage,2005.Political Ambitions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文化研究practitioners一直以来关心文化的政治作用,即作为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反思,通过文化的方式对于社会的担当,权利的抵抗,政治与政策的影响等。

 Antonio Gramsci, “and Geoffrey Nowell Smith(eds).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New York, 1971: 5-23. Umberto Eco.“”Transl.Alastair McEwen(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 Harcourt, Inc., 2001): 1-17

 Edward Said, “ The Nation September 17, 200

1参考课程:Politics of Culture

Canon and Commentary

经典是如何用来作为文化批判的文本呢?经典是如何作为理论框架的?

 Paul Ricoeur.“The model of the text: meaningful action considered as a text” from B.Thompson, ed,& transl.)London: Cambridge: 197: 221

 Theodore W.Adorno & Max Hoerkheimer.“” from

另外:英语的文化研究理论(包括文学批评、语言学、心理学、文化人类与社会学)是如何受到德语与法语作家理论的影响的?

Technology, progress,(re)production

本雅明通过技术时代的艺术反思艺术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社会理论

本雅明研究

 Walter Benjamin,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from

Illuminations(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9): 217-254

 Angela McRobbie, “The Place of Water Benjamin in Cultural Studies”, from Simon During‟s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77-96.Focus on pages: 77-84

Further references

On Walter Benjamin

On Technology

On Photography

On Reproduction/copy

The Visual

如何进行视觉文本分析

参考课程:Visual Culture

Image, Sign, Meaning

罗兰巴特是如何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运用到对于照片图象的分析上的 Roland Barthes, “ & “, from  Roland Barthes, Camera Lucida(New York: Vintage, 1993): 3-60

Language , Sign, Meaning

 Roland Barthes,.Transl.Richard Howard.(New York: Hill and Wang,1982)

Secondary References

 Dana Polan, Inexact Scienc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Roland Barthes‟s “Classic

JSTOR

Further references

On Roland Barthes

On Semiotics

 Robert E.Innis, ed.Semiotics, an Introductory Reader.London: Hutchinson, 1986

Language – Structure

Further reading

 Strurrock, John, OUP, 1979: 1-18. Anthony Griddens, “ from

Anthony Giddens and Jonathan H.Turner,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7: 195-223.On 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Culture – Communication – Media: Communication/media theories

媒体研究与文化研究

 James Carey, “”, from  Edmund Carpenter, Historical Appendix B in Donald Theal, The Virtual McLuhan

(Montreal-Kingston: McGill 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235-261.参考课程:Media and Culture

Media Culture and Modern China

History – “founding propositions” of modernity / postmodernity

 Zygmund Bauman, “ Angela McRobbie, “

Further readings

On Postmodern/postmodernism/postmodernity

 Angela McRobbie.Postmodernism and Popular Culture.Non-Places

 Marc Augé.“Prologue”London: Verso, 1995. Richard Coyne and James Stewart.“”. Peter Merriman.“

Further readings:

On Memory & Place

 Andreas Huyssen, “Introduction” from “Present Pasts: Media, Politics, Amnesia” Present

Pasts.Urban Palimpsests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29.On Non-place

 Notes by author Francois Bon, on his book Autoroute, based on spending 7

days on a motorway

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n “non-place” http://pegasus.cc.ucf.edu/%

7Ejanzb/place/nonplaces.htm

 Budget Traveller‟s guide to sleeping in airports : Subverting the

airport.http:///europe/londonstansted.htm

Cultural Memory

 Gü Sigrid Weigel, “ Coser.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Further readings

Refer to suggested bibliography for Grass

Cultural Studies and Visual Cultural Studies

第四篇:社会学研究领域

美国社会学由于属于交叉性学科,所以涉猎范围很广,学科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方面: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 Sociology 社会学 Criminology 犯罪学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Affairs(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

社会经济方面:Applied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国际发展与发展经济学 Econometrics and Quantitative Economics 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 Economics 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国际发展与发展经济学

社会政治方面:America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美国政府与政治 Political Science and Government 政府与政治学

社会地理方面:Geography 地理 Anthropology 人类学 Archeology 考古学社会历史文化方面:Public/Applied History and Archival Administration 公共及历史档案管理 Canadia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加拿大政府与政治 European History 欧洲史 History 历史 European History 欧洲史 Western Civilization/Culture 西方文明 Western Civilization/Culture 西方文明社会数学方面:Cartography 制图学

第五篇: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4、理论: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5、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6、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7、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8、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9、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10、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11、假设: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12、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

13、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14、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15、研究设计: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16、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7、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18、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19、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20、应用性研究: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问题。

21、分析单位: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22、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23、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24、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5、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26、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如:人口普查、总统选举预测。

27、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8、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9、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0、(概念的)操作化: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31、指数: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32、量表: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

3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

34、语义差异量表: 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 1

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

35、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6、再测信度: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

37、复本信度:一套测量的两个或以上复本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测量并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复本信度;

38、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两组分数的相关。此相关系数即为折半信度。

39、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0、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41、准则效度: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

42、构造效度:即结构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43、总体: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44、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45、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46、抽样单位: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47、抽样框: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8、参数值:也称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49、统计值:也称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50、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51、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

52、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53、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54、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55、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

56、多段抽样: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57、户内抽样: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58、PPS抽样: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

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59、偶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60、判断抽样: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61、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62、雪球抽样: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向他们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询问他们知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63、样本规模: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64、抽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65、调查研究: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66、市场调查: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67、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或舆论调查,即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68、问卷: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69、问卷调查: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70、封面信: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71、指导语:知道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相当与仪器的使用说明。

72、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73、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74、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75、实验: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76、试验刺激(experimental stimulus):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即自变量。

77、前测: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前进行的测量。

78、后侧: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后进行的测量。

79、实验组: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80、控制组:对照组,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81、匹配: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对象进行配对,并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2、随机指派: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即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3、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84、实地试验: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实验。

85、双盲试验: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86、准实验设计:半实验设计,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和部分的实验。

87、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最基本也是最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随机指派。

88、交互作用效应: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89、文献:原义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可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90、文献研究: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关系、现象的研究方式。

91、内容分析: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信息的分析,其适应面最广泛;

92、二次分析:是要对其他研究者先前为别的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究。分析与原问题不同的问题或是对原问题的深入或检验。

9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利用现存统计资料(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94、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95、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进行的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又称为社区研究。

96、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97、实验室观察: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98、实地观察: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进行观察,实地研究中常用。通常是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仪器的观察。

99、局外观察:又称非参与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100、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101、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102、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103、正式访谈: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104、非正式访谈: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105、实质性问题:调查者为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问题,如事实、行为、观念等。

106、功能性问题: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施加某种影响而提出的问题,拉近距离,融洽气氛。107、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接受,允许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108、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109、资料审核: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110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111、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112区间估计: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可信度。113、假设检验: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两区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114、阐释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115、复相关分析: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16、多元回归分析:用 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117、交互分类: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一个定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18、消减误差比例: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119、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前者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后者是值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120、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型的记录材料。121开放式编码: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体分配编码标签。即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为不同的类别。122、轴心式编码: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此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有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

123、选择式编码: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基础上,有选择地寻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括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

124、分析型备忘录:实地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实地研究者对于自己在整理和编码资料、提炼概念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记录或讨论,这种备忘录是研究者写给自己的,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可以以全部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备忘录体系。

125、连续接近法: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126、举例说明法:用经验证据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理论。实际上是对已有理论寻找合适经验证据的方法。127、比较分析法: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特定时间、地点、群体)的规律性。

下载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研究阅读书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研究计划

    社会学研究计划范文3篇社会学研究计划xx篇一:一.选题及其意义(一)研究问题:关于南京仙林10校大学生网购的调查主要是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网购的态度,以及不选择网购的原因......

    社会学研究方法(简答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 ——简答题第一章社会研究基础1、▲P13:【2012.英语复试笔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定义; (2)从认识论角度看; (3)从研究的逻辑过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

    一、简答(35’;21’;24’;24’) 1. 12’(06、05)结构式研究(如问卷调查)与非结构式研究(深度访问或个案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略 2. (06、 03)在确定......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电子笔记 一、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综合、系统的视角 (2)多元性 (3)重视社会变化的动态分析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 (1)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

    社会学研究方法基本概念

    第一张导论 1.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 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 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

    社会学研究方法[全文5篇]

    一、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撰写有什么要求? 1.题目:可分单标题和双标题。 要求:(1)要能准确概括调查报告的内容; (2)能反映调查方向; (3)文字简练,字数适当,一般不......

    社会学研究方法(五篇材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同居的社会现象研究 一 同居一词,本指共同居住,故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人数多少,若共同居住,则可以有同居之所称谓。此可以见众多历史事实之描述,如。后,同居一词......

    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张俊杰20101300066公管10级1班在回顾一个学期,突然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大学学习要掌握一门技术,而这一门课,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一门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