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的不断的竞争,建筑行业出现了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需求多样化、市场发展一体化等趋势;同时也体制改革也出现了多元去向、战略也出现了多元化等;进而在设计方法和效果上出现了相应的变更。从而也相应的出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这中抽象的建筑设计理念。
BIM他涉及的软件工具也较为庞杂,当他已经成为设计师、建筑师最得心应手的神笔。BIM从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纸,尤其能够处理其中的关联变动。对于施工图设计来讲,三维模型可以关联所有的平、立、剖图纸,能避免传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漏改忘改的现象,大大提高出图效率,这是Revit作为三维设计软件的优势。所以目前BIM收到了广大设计师的认可。
BIM平台设计与管理解决方案是依据设计院各层面需求、解决各角度问题而提出的设计院数字设计全面解决方案,包含了CAD平台软件、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CAD软件、移动设计软件、设计项目协同管理软件、图档管理软件、图档安全软件等模块,涵盖了设计、项目管理、移动办公、图档管理与安全等设计院工作领域。
BIM平台设计与管理解决方案采用了专业的绘图技术,使得设计人员在不改变原有传统二维绘图习惯的前提下,建立BIM模型、实现多专业的三维协同工作(例如三维碰撞检测、三维漫游等);浩辰BIM的管理模块针对设计过程的工程项目、图纸、工作流程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升了设计院整体设计工作效率,并实现了设计成果的安全保护;浩辰BIM采用了独有的移动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浏览、编辑电子图纸,实现图纸云设计。浩辰公司正通过网络将各类产品、服务进行整合,为用户带来更专业、协作性更强的云体验。
第二篇: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徐 佩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0812学号0820701226
【摘 要】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本文将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个方面来论述这种扩张态势下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深入分析当前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成就机遇和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and all other industr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erience of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y continued expansion is always in the stat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hievements,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ansio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forward looking good.Key word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status development trend;development achievement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这种扩张的态势不仅仅表现在行业销售额的持续扩张,也表现在从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的持续增长。建筑业行业拥有并不断孕育出产值百亿的超大型企业。资金和劳动力保持持续流入,新公司的不断涌现,这些似乎都标志着建筑业行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旺盛,以及经济界对这种势头的认同。中国建筑业产业的现实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成为行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1发展成就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建筑经济, 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 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的股份合作经济。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 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建筑业的集体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 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总产值, 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 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2主要问题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业人才匾乏。目前, 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 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加之,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 人才外流严重, 庸才增多。
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 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 有的超过10% , 一般企业也达3%。
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例,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贡献率仅为25-35%, 而发达国家为70-80%;国家每年专利受权6万余件, 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 大约有80%的专利技术被闲置。这主要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 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 但却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以来, 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 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 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在资产规模上,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 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很不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走出低利润率的境况。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 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 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面临的挑战
建筑业也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首先,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 包括像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工程任务不足的窘境。其原因同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无序状态有密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并不强烈, 因为我们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是比较谨慎的。加人世贸组织后, 数以千计国际大承包商将涌人国内, 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其次,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缺乏名牌企业是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一具原因, 在资金实力上, 国外一些大建筑企业不光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着成熟的融资经验和较宽的融资渠道。由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上, 而且中国多是依靠劳务分得市场竞争, 既使撇开其他方面不说, 单就技术竞争而言, 我国建筑业已明显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一些国际资金贷款项目及一些大型的总承包项目许多被外企抢走,就是竞争力不强的表现。
最后,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近来年, 全球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希望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使得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确定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 业主希望简化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 由此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而多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 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和国际惯例。人后世, 就会留下许多空白, 导致自我保护能为很弱, 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 合同执行过程不会利用国际惯例和合同赋予的正索赔权利保护自己, 在非已责任造成的情况下, 不能据理力争等。这些必然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化和地域化
建筑, 是人类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 经过建造活动, 而创造的具有艺术成分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即建筑既包括人的建造活动, 又包括建造活动的成果——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 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 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 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 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
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但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 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 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 二者同时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 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无论传统的建筑, 还是外国的建筑, 都不能毫无选择的加以套用。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在分析、选择、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 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
2大型化和多元化
随着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建筑的需求;加之建筑科技的进步, 人们建造出一幢幢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建筑来。这些建筑往往能容纳几万到十几万人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建筑就是一个小城市, 而城市则是一个大建筑。这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建筑体量大型化趋势的同时, 建筑形式、风格、艺术倾向也日益多元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建筑文化上的反映;也是国外建筑理论、风格、流派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筑师们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勇于创新的结果。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少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艺术倾向不同的公共建筑, 这对改变我国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不良形象有重大作用。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艺术风格多元化趋势必然会更加明显强劲。在建筑设计领域,建筑家们努力从生物形体中寻找原型和灵感, 从而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结构形式来, 如薄壳结构, 就是对动物壳体的研究与模仿。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的千姿百态的生物, 是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这种“仿生建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3工业化和自动化
我国当前建筑业的总的技术状况, 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与此同时, 前工业社会的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根据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它的发展将需要先后完成以下几个任务。首先, 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 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其次, 是继续完成建筑(重点是居住建筑)的工业化任务(即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生产), 这就要完成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部品体系的集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定标准化、模数化的规范。建筑工业化生产, 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 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施工过程, 实现施工组织信息化, 工作流程科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第四, 是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加快建筑机器人研究使用步伐, 让机器人去完成施工中的脏活、重活、危险活。4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 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 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 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 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5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资源的消耗, 城市的扩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 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城乡同时受到污染⋯⋯。于是“可持
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 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 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 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 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 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全局性的问题, 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 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 资源包括能源。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 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 尽量少的污染环境, 保持环境, 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三个组成部分, 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 草房子是绿色的, 它也不污染, 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 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 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 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 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6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早在1984 年美国康乃狄格州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办公大楼,随后, 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相继掀起了建造智能化建筑的热潮。同时, 智能化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 年, 已建成的号称“智能建筑”的大厦不下数百座。其中较成功的智能建筑是上海博物馆, 不仅国内领先, 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认为智能建筑迅速崛起, 标志建筑跨入一个新时代, 建筑智能化在时间上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空间上应分为不同层次, 不应只是一个模式;智能建筑也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 应努力把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建筑中来, 为祖国和人民设计和建造更多的智能建筑来。
结 语
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较高的水平, 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WTO 过渡期结束, 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 我国建筑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增强活力, 实现新发展。另一方面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改进并规范招投标规则。建立全国联网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 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政府监管、专家咨询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勘察设计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确保建筑工人作业安全, 对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负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发展,以及反映会员诉求, 维护会员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建筑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产业结构优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确保新建工厂和技术改造后的企业都能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筑业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 张纯红新世纪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3)
[3] 郭慧锋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J]建筑经济 2007,12
[4] 桂立平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 2002,4
[5] 高洪亮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房地产业 2007,8
[6] 孙瑞君浅谈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5(22)
[7] 杨茂川论建筑的时代性兼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江南大学学报 2003,8
[8] 赵延喜潘文胜南京建筑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J]建筑经济 2008,4(306)
第三篇: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 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
识,加强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要强化市场管理,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
企业受到来自市场多方面的压力,如有的产品未经质量认证不得出口,不得进入某某省市,未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得参与 工程的投标或不得进入 市场都是企业面临的压力。我国一些省、市的建设企业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争取尽早取得ISO9000认证证书。虽然目前建筑企业受到的这种市场压力还不大,但是这种压力将是建筑企业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动力,这种真正的原动力必然推动ISO9000系列标准贯彻实施。我国的建筑业必将在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中,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过去我们单纯的以符合设计图纸作为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即只强调符合性。这种观念要更新,要强调产品的适用性,产品质量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包括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最根本的是获得用户的满意评价,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强调产品要具有魅力,叫作“魅力质量”或“无缺陷产品”,我们要博采世界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产品和工程质 量能与世界的名优产品和国际工程的质量相媲美,这也是参与国内外建筑大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诚信对于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建筑执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诚信更加地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规范健康的市场信用体系,在建筑行业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综观现代建筑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其品牌塑造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三个品牌观念因受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建筑企业决策者可能对品牌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为了有效地塑造建筑企业品牌,建筑企业决策者需要确立正确的品牌观。
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
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
第三,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来建造最终建筑产品的方式就是建筑工业化,即从传统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使劳动生产率、建设速度、主要建筑产品的数量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现代化。
21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万亿元以上,年增长10,这些投资的60以上需靠建筑业完成。今后较长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9-10,建筑业将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总值5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此,不可能依赖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来完成,必须依据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走建筑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极大提高建筑生产力,出色完成建设任务,更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创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其工业化的内容包括: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智谋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的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 项管0802班徐艳利
第四篇:建筑行业
日前,单板饰面板、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浸渍纸贴面层压木地板三项林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通过了海关总署组织的审定
日前,单板饰面板、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浸渍纸贴面层压木地板三项林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通过了海关总署组织的审定。
与三项标准同时通过审定的,还包括木质人造板类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核定方法课题研究成果。
为加强林业行业单耗标准制定和单耗管理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林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承担完成了单板饰面板等单耗标准和课题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于近日配合海关总署加贸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共同召开了“林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审定会”,组织海关系统及林业行业有关专家审定通过了上述单耗标准及课题研究成果。
有关专家表示,上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单板饰面板、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浸渍纸贴面层压木地板等林产品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完善海关和商务主管部门对相关林产品加工贸易单耗的审批和核销管理,促进林业行业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上述单耗标准将由海关总署择期发布实施。
第五篇: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 在 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根据建筑业历年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左右。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年代的3%增加到2002年的6.68%,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2002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3893万人,比解放之初的20万人增加了195倍,比1978年的854万人增加了4.6倍,2002年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5.28%。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1.对加强建筑业质量管理的新认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
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要强化市场管理,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
企业受到来自市场多方面的压力,如有的产品未经质量认证不得出口,不得进入某某省市,未取得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得参与××工程的投标或不得进入××市场都是企业面临的压力。我国一些省、市的建设企业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争取尽早取得ISO9000认证证书。虽然目前建筑企业受到的这种市场压力还不大,但是这种压力将是建筑企业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动力,这种真正的原动力必然推动ISO9000系列标准贯彻实施。我国的建筑业必将在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中,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过去我们单纯的以符合设计图纸作为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即只强调符合性。这种观念要更新,要强调产品的适用性,产品质量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包括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最根本的是获得用户的满意评价,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强调产品要具有魅力,叫作“魅力质量”或“无缺陷产品”,我们要博采世界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产品和工程质量能与世界的名优产品和国际工程的质量相媲美,这也是参与国内外建筑大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诚信对于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建筑执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诚信更加地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规范健康的市场信用体系,在建筑行业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综观现代建筑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其品牌塑造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三个品牌观念因受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建筑企业决策者可能对品牌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为了有效地塑造建筑企业品牌,建筑企业决策者需要确立正确的品牌观。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第三,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
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步:精准的进行品牌定位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全国建筑业企业大约有五万个,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人云亦云,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话语即权利”是个真理,“声音即权利”对于品牌来说同样是个真理。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他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第二步: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做品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过剩,社会处于注意力紧缺时代,大量资金投入下去之后,品牌却未见明显的起色,品牌传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粗犷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需求,换句话说,建筑企业要成功塑造品牌,其品牌传播就必须精细化。而建筑企业品牌传播的精细化操作又需要在精准的品牌定位之后,从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是实施“全员品牌管理”。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不仅需要卓越的销售,优秀的设计,精良的制造,也需要优质的施工和真诚的服务。因此,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觉的品牌意识基础上,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品牌。换句话说,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二是识“势”造“新闻”。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关键是做公关,而不是做广告。这一点已经逐渐得到许多建筑企业的共识。创造并发布新闻又是建筑企业公关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创造合适的新闻就自然成了品牌塑造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建筑企业在品牌的精细化操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品牌传播内容中的细节,以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的品牌形象。四是精心打造“活广告”。作为建筑企业的市场前线人员,销售员是建筑企业品牌“着陆”的关键,品牌传播的精细化坚决不能忽视销售员的“活广告”作用,考虑到品牌塑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实现销售,因此可以说建筑企业品牌传播的成功与否,一半以上要依靠销售员这群“活广告”。因此销售员切忌把自己的品牌吹得“天花乱坠”,以欺骗的手段来赢得客户的认同和“欢心”。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吹牛皮总有“露馅”的一天,其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对品牌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冲击。五是确定媒体组合及排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究竟选择哪一家钢结构企业为公司服务。因此投放广告时,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种载具进行投放。第三步:在持之以恒中进行“品牌微调”建筑企业塑造一个强势品牌要比引进一套先进的设计软件困难得多,它需要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在战略上深谋远虑,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并在企业自身状况和企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进行必要的“品牌微调”,让品牌始终能够引领建筑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唯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借助品牌来一步
步掌控市场主动权,成就一个卓越的品牌。
五、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建筑企业主要存在七大类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如何解决到位,将关系到相当一部份建筑企业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生存。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目前,知识资源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 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从景气调查资料来看,自建立景气调查制度以来建筑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不景气区间。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1)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2)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3)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4)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T、BOT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4.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取决于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顾客满意度、拓展市场的战略、策略,所提供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含量。通过优良的质量、诚信的经营,赢得用户的信任,服务于特定的客户群,持久稳定地占据着市场份额;通过了解业主的特殊需求并加以满足,给业主提供的服务组合,占领既有市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追踪项目,进行市场营销,开辟新市场,以一个项目为原点,辐射周边市场;通过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进入或拓展新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主动加入“走出去”的行列,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确定主要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目标;培养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人才;转变企业机制,使之适合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学习国际商务经验,更灵活地驾驭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5.工程总承包实施能力不高 建筑企业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都建立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技术差异普遍不大。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格局的重组,大型工程公司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移,主要依靠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竞争层次。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实施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集团的总部能有效进行职能转变,从松散的行政管理转向专业的业务管理,发挥统一指挥、调配等作用。
6.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仍然是制约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性、深层次原因。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7.品牌管理重视不够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问题解决对策:不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问题,作为建筑企业来说,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问题想一下子都解决了,奢望着一劳永逸,正如中医治病,病体各种疾病表象复杂难辨,关键要找到病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抓住牛鼻子,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或制约本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建筑企业只有尽快适应行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要求,积极塑造关键竞争要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并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顺利地跨越内外部障碍,避免企业出现重大的方向性错误,通过合理整合企业内部各种经营和管理活动,提高精细管理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首先,要理性判断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明确阐述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目标,如何让企业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知晓、理解和接受企业今后的走向和发展的途径。其次,根据组织调整对人的需求,企业需要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及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调整。人力资源调整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部培养、现有部分人员分流、社会人员招聘。但必须强调的是,不管现有人员分流还是外部人员招聘,应当以人员与岗位的适应性作为参考或评价标准。最后,要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就必须调整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切不可说一套,做一套。企业作为各种人力资源人生或事业发展的平台,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与考评办法,形成企业内部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塑造新型的文化氛围,最终实现企业内部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面前自豪地说:“我是这家企业的员工!”总而言之,我国建筑企业亟待转变管理行为,变传统企业管理为现代企业管理,从管物转变到管人上来,即从重视对物的分配、调度、安臵、收入、支出转变到重视人的管理上来;变传统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人的控制,重视人力资源合理配臵,重视人的潜能开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境界。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变革应将影响或者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系统性思考。在转型或变革过程中,企业应当以战略管理提升为核心,以组织调整为突破口,以人力资源调整为重点,以企业文化重塑为支撑。
六、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来建造最终建筑产品的方式就是建筑工业化,即从传统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使劳动生产率、建设速度、主要建筑产品的数量等各项技
术经济指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现代化。21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万亿元以上,年增长10%,这些投资的60%以上需靠建筑业完成。今后较长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9%-10%,建筑业将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总值5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此,不可能依赖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来完成,必须依据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走建筑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极大提高建筑生产力,出色完成建设任务,更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创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其工业化的内容包括: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智谋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的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臵,科学的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