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XX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11年。本专业设置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总体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按照申报书中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对照相关验收标准,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在学校和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建设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将具体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建设方案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近3年的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作相应的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自2011年起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规范框架内,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修订并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3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训练,在知识体系方面,强调知识领域的系统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实践体系方面,强调实践领域与知识领域的衔接和支撑、实践单元和环节与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对应。
(3)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3年通过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有了显著的加强,目前该团队有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兼职教师1人,公共课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筹措
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2011年~2013年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 45万、73万、93万。与立项前相比有较大幅度 1的增长;另外通过积极成功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筹得建设经费近300万,对专业建设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5)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之机,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中以结构分析与施工技术为支撑点,积极开展力学、设计、施工等主要课程的建设,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准备省级或学校级精品课程或学校重点建设项目。
(6)教学设施和环境建设
经过近3年的建设,部分主干课程已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已有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8个,合作交流的内容有所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量有显著的增加;;学院资料室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资料已达1000余种2000余册,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所需要资料要求。
(7)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规章和细则,明确各自的权力、职责和工作内容。
2、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
从2011年专业建设以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不足,重点抓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学科平台建设;重点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到目前已收到显著的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学校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建筑工程技术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积极引进本专业和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和二级学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学科平台建设
有了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土木学院便积极着手营造适合专业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寻找和抓住各种机遇,组织人员分阶段、有重点地一一搭建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各种平台。打造满足了教学、科研所需的硬件条件;通过参加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教育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全方位促进了专业建设,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保证了本专业的生源质量;通过加深与社会、企业的长期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面向。这些平台的构建,确保了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良性发展,更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相关学科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类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近三年,通过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调研,对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在制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规范”精神的领会和研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认真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并实施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我们的定位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所以12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优化了学时搭配,压缩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供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搭建了许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在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安排上,充分体现满足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相关知识和实践领域、知识和实践单元以及知识和技能点的组织上,既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规范”的要求、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体现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形成总体方案后,我们根据总体要求全部重新制订了相关教学大纲,进一步从细节上明确和体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思路。通过征求部分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在12级学生中使用。
3、经费的投入及使用情况
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2011年~2013年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 45万、73万、93万,此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教学仪器购置、图书资料购置、教学仪器维修正常教学活动的维持费用。另外,自2011年以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各类专项建设的立项经费和各类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经费以及政策匹配经费近300万元,这部分资金的引入改善和提高了教学、科研的硬件建设水平,改善了教学、科研环境,对本专业的建设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4、本专业特色优势
本专业以结构分析与施工技术为支撑点,坚持外语与计算机不断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向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努力。
(1)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以建筑工程技术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为主线,并考虑到外语、计算机应用、实践环节等在教学中的连续性,对课程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较好地处理了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理论到专业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并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做到实践性环节不断线,通过连续交互安排的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训练,加强学生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训练,全面培养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
(2)注重专业面拓宽,培养宽口径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的知识单元、知识点,覆盖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各个学科领域,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在本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管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科普、卫生等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课外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和学生自主的科研、创新活动,这些均纳入到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问题。
师资队伍虽较以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加强,但在部分学科目前还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中具有高学位的比例还不高。这需要我们更应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放开政策,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水平。
12培养方案,实施只有两年,在制订中虽然已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在以后13培养方案的执行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在新、老两个培养方案同时执行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中也存在如何衔接和过渡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细心梳理、精心准备,提前认真做好每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得以解决,保证13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
第二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专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示范建设
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完成)基本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对十八家建筑企业及监理单位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建筑行业用人单位今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企业文化及职业行为准则等。从而形成了《企业调研报告》。
2)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专业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情况和实验实训开设合理性与条件先进性情况,向2006届、2007届毕业生寄发了50份毕业生调查问卷,收回了40份,形成了《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3)在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我系于2008年11月1日及2008年11月18日分别邀请建设企业/行业专家举行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及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研讨。
4)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以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我系于2009年4月27日-4月29日组织相关教师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进行学习交流;以及系领导及重点专业主任于7月2日至7日随同学院考察团,到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从而完成了《同类院校调研报告》。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研和研讨,从而制定和完善了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职业导向、校企合作41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基于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等6门优质核心 1
课程建设责任书。
2)09年2-6月份,《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课程负责人张凡老师到福建省建筑科学院建材研究所建材检测室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实践与调研,与企业的专家、工程师一块学习交流,共同探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并制定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
3)2009年6月我系召开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课程建设座谈会。各位专家对《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核心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4)现已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与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建成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
已上网的资源有:课程标准、课件、教学录像、习题集、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参考资料(相关规范)。
3、网络课程建设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等6门网络课程建设责任书。
2)2009年2月我系召开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课程建设座谈会。各位专家对《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共同制定了网络课程建设方案,3)09年2-6月份,《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负责人丁雪艳老师到建筑企业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实践与调研,与企业的专家、工程师一块学习交流,制定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
4)现已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与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建成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
已上网的资源有:课程标准、课件、教学录像、习题集、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参考资料(相关规范)。
4、特色教材建设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等6门特色教材建设责任书。
2)《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建设负责人石晓杰、李萍老师走访调查了福建二建建工集团,福建六建建工集团等著名施工企业,主要调查了包括教师在实习(训练)中的作用,实习实训目标,学习情境设置,市区内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情况等方面情况;并会同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教材建设方案。
3)现已完成了《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
5、培养专业带头人
1)通过参加学习、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对林起健、张新民等2名专业带头人进行了培养,提高其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把握专业发展和改革方向的能力
2)张新民老师从事了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参与了《钢筋工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3)专业带头人林起健老师09年4月到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6、培养骨干教师
1)通过教改研究、主持核心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及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了李萍、丁雪艳、张凡、叶爱银4名骨干教师,丰富其实践经验,提高其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
2)李萍老师近3年内利用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学习实践,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到建筑施工企业省二建融侨项目部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丁雪艳老师近3年内利用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学习实践,2009年2月至7月在企业挂职锻炼。
张凡老师2009年2-6月份到省建科院建材所建材检测室锻炼(调研、实践)。
叶爱银老师2008年暑期及2009年暑期下企业锻炼。09年6月份到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3)张凡老师负责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丁雪艳老师负责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建设;李萍老师负责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的编写;叶爱银老师2007年至2008年主持《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改革、2007年至2008年主持《建筑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2008年至2009年参与《建筑材料》核心课程建设,并发表教改论文2篇。
7、“双师”团队
1)整体情况
专兼职教师具有“双师”素质23人,占88.8%,较建设前76%增加12.8%。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10人, 具有“双师”素质9人, 占比例90%,较前70%增加20%。
2)实施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2个月的顶岗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2008-2009年学年,共选派9人下企业锻炼,其中5人不少于2个月以上。
3)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展。本学年共有张新民等5人取得CAD等专业考评员证书。
8、兼职教师
本学年专业聘请理论课兼职教师7人,实习指导兼职教师30人,计37人,兼职教师数超过专任教师数,较建设前增加。
9、测量与监测实训平台建设
已投入125万元资金完成了测量实训车间内实训设施购置、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数字化成图实训室实训设施的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满足了本专业有关课程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试训练、建筑施工测量基本训练的教学需求,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
10、基础工程实训平台
围绕基础工程实训平台建设目标,本子项目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方案编制、施工平面图设计及实施方案制定等工作,且已完成桩基检测设备(高低应变动测仪)的采购调试与人员培训工作。
由于我院新校区建设已在筹建中,螺洲校区将会较早迁入新校区,学院经过统筹慎重考虑后认为本子项目建设成果不具有可迁移性,若实施后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遂决定本子项目暂不实施。
1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系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数量总共有28家,超出建设目标5家。
12、实验实训软环境
1)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设
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特色和校内外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以保障校内外实训的有效实施。
2)加强实验实训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
通过建设,目前实验实训教学与环境具有工程性与高仿真性、能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在得到了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与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将来能很快的容入到企业中去。
3)加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指导实训能力。结合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及兼职师资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要负责指导并参与专业实践教学、选送教师进修培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科研等途径提高教师指导实训的水平以及基地管理水平。具体参见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相关资料。
13、专业群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情况:
培养李椋京、陈信华、王群力等三位专业带头人,以及黄丽彬、林君强、肖萍等三位骨干教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培训、进修、校际交流以及下企业实践等。例如派出李椋京、王群力、肖萍、黄丽彬、林君强老师等到厦门参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的培训;派出王群力、陈信华老师等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际交流;派出王群力、肖萍老师到厦门参加08清单贯标培训;派出李椋京老师等到苏州参加课程改革的培训。
2)专业群精品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情况:
目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钻探工程技术》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等三门课程已完成了课程及教材建设的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总结。主要采用的调研方式有走访企业及用人单位、院际交流、企业专家座谈及问卷调查、查找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两门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已完成。
3)培养方案编制情况:
专业群各专业均已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的过程中,不仅经过了专业教师的多次讨论,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调研,如企业专家座谈、到示范性院校调研以及走访用人单位等。新的培养方案重新规定了学生的总学分、总课时,解决了周学时太多的问题,对主要专业课加强了实践性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更加合理化。
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具体支出情况)
目前本项目已使用的资金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设备购置方面,大约已用了165万,其它大部分子项目的费用正在报销中,尚无法统计资金具体支出情况。
三、项目建设成效
1、已制定和完善了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职业导向、校企合作41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基于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08、09人才培养方案已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定。
2、已完成了一门核心课程、一门网络课程、两门特色教材(不含核心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教材)。
3、教师的思想观念有较大的改变、实践经验有所提高、课程建设能力有所加强。
09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4、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实验实训教学与环境具有
工程性与高仿真性、能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在得到了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与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将来能很快的容入到企业中去。
08年,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增加,目前已达到28家。
5、通过下企业实践、参加学习考察,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资金使用难度较大,报销麻烦。
2、部分教师仍不能进入示范建设状态,示范工作落实困难,不能有效开展示范建设。这主要是没有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加大这方面的激励工作(如定期考核后,计算工作量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愿投身到示范建设工作中。
3、专任教师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4、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安排需进一步细化,需要相关制度及政策跟上。
5、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编制需进一步加快建设,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五、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建设思路
1、进一步完成未完的工作,继续提高现有成果质量,迎接验收。
2、按三年期建设方案开展建设。
3、组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4、组织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团队,共同编写项目化教材,实施项目化课程。
5、选择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
第三篇:建筑工程技术(工民建)专业毕业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工民建)专业毕业总结报告
引言:本人在入学以前,一直从事的是和建筑工程相关的职业。在建筑工程中,对所有基层的专业自己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只有高中文凭的我感到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了,机械化、智能化的步伐不断的推进,新形势下的房屋建筑也早已不是前几十年前修建小平房那样的模式,当前考虑的因素是全方位的,从工程制图到理论力学,从材料力学到结构力学,从房屋建筑学到混凝土结构等等,一系列的应用框架知识结构在我看起来就头疼导致在工作的开展上非常吃力。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便无时无刻的在告诉我要做好新时期的建筑工人就必须改变现状,促进自身多方面发展,以适应当前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我于2014年春季果断报名参加了西南交大远程与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通过考试如愿以偿的进入到了“建筑工程技术(工民建)”专科班学习,成为了西南交大的一名莘莘学子。经过两年的学习时间,好好的为自己充了一次“电”,首席匪浅。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学习课程内容以及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学习变得简单而纯粹 有人说参加网络教育学习,不外乎就是为拿“一纸文凭”罢了,但我的初衷却从未改变——我要通过此次学习,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努力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以此恶补这几年在专业技术理论方面凸显的短板与欠缺。为此,我积极克服工学矛盾,克服怕学不懂、学不好的畏难情绪,坚持按时参加学校、学习中心的集中面授和串讲,高质量完成各学期作业,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本专业所设所有课程均一次性通过了考核,无一补考情况发生。
在日常学习中,我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学习的便利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使自己学有所获,受益匪浅。首先,我积极利用好学院网络学习的平台为我们开设的学习园地、我的教务、学生社区等模块资源,使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不枯燥,且多方位、多渠道。我坚持经常上网点击查阅相关学习文字资料和视频,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学习需要记忆的课程,在思维清晰的时候钻研理论基础,逐渐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我积极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孟之道,坚持与本班或本单位的同学们一起探求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坚持不懈地逐一消化和吸收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点,让自己从落下半步。当然,也有遇见难题无法解析,甚至出现气馁情绪的时候。比如,我在第二学期学习《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B》时,由于对其部分理论知识学习缺乏连续性,在掌握知识时出现了脱节,致使很多离线作业题都不会解答,学习变得异常吃力。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同学和老师都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老师向我讲例题、推理论、一步一步的交我识图用图,同学给我说关键、辨对错,虽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仍是朦朦胧胧、一知半解,但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热情与友爱所感动„„不曾想到在已工作的年纪,原本素不相识的一群成年人,却能在网络教育学习中结下友谊,相互关心、相互鼓励,互为良师益友。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我暗下决心示誓把《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B》学懂、学明白,并积极付诸行动,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非常优异成绩。
回想这两年有余的学习生活,是既艰辛又充实,它有初学不惑的艰难与痛苦,也有收获知识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悦与自豪。两年多的时间,虽然我的娱乐时间减少了,人也熬瘦了,但我却因此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做人做事变得更加有毅力,懂得取舍与坚持,更重要的是证明我已真正战胜了自己,并圆了自己一个梦寐以求的交大梦。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所学所获实践于工作。两年来,通过专业技术理论的学习,使自己从无知到认识,再由认识转化为工作的能力与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和房屋建筑学等科目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最先利用计算机完成简单的图纸设计,到逐渐根据施工现场生产需要,对现有单位的施工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一方面让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另一方面让单位以往很多无法处理的小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企业贡献出了应有的力量。
在工作中,我很好的体会到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优势。比如在一次我们单位某个建筑的地基施工中的土方开挖中,基坑共有三个剖面,基坑西侧与东侧周边有电缆沟及道路,南北侧两侧有放坡位置,采用1:1.5放坡,面层喷射混凝土护面。基坑出土口与设计地下室车道重合,采用放坡支护。土方开挖工程是本项目工作一大重点,配合程度影响到整个工程是否按时完成的关键,我就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制定出了具体的的解决办法:土方开挖方投入足够的土方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土方出土口,办理余泥排放证及夜间施工许可证争取更多的出土时间。对基坑进行场地平整,首先施工排水沟,然后进行基坑支护工作,总体施工流程位:测量放线—坑顶排水系统—土方开挖—喷锚施工—基底排水系统—交工验收,主要材料及半成品在使用前考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送审检验提前订货,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堆放场地情况分批进场,以保证施工需要。后来,非常顺利并提前完成了施工,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
就这样,两年半的时间,我通过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积极运用于实践,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良好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实践应用,在学习中思考、在工作中学习,将二者互为贯通、相辅相成,使学习与工作都变得有意义和快乐。
三、大智若愚求知若渴,让知识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毕业在即,是既兴奋却又伤感——即将为自己两年半的大专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但离别的愁思却也涌上心头,它除了是对交大母校离别的一份不舍,更是寄望能继续获得知识的一份无限渴望。对此,我暗下决心毕业并非结束,我将继续在工作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实践,让知识真正成为实现梦想的翅膀。毕业后,我立志以后将继续进入西南交大本科段的深造与学习,继续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用“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古人云:“不待扬鞭自奋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必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主动的态度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建设好现代化的建筑,不仅是我们肩头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使命担当。
第四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并具有满足个性发展的基本素质。
专业特色: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有大量毕业生在建设行业从事领导和技术工作。该专业的课程始终紧贴着行业各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毕业生的适应性广,就业面宽,从事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绝大多数为活跃在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把实际工程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把建设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在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干课程: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工程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建筑设备知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概论等。
实践课程:住宅或商住楼设计、钢筋混凝土整体楼盖设计、网络图综合练习、建筑施工图识读、钢筋砼工程模板设计、工程预算综合练习、测量实习、工程工种操作实训、计算机操作(预算软件应用)、带型基础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钢筋工和中级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建筑、市政、房地产开发、基建部门及其
他企事业单位,可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预决算以及在监理单位从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监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监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工程项目监理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工程监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高学历教师比例高,教学团队成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本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教学条件优越,面向社会办学、行业赞誉度高,就业面广。
主干课程:建筑力学、建材使用与保管、工程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等。
实践课程:钢筋砼整体楼盖设计、网络图综合练习、钢筋砼工程施工设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综合练习、测量实习、工程工种操作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钢筋工和中级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施工单位,可从事土建工程的监理、施工、概预算、招投标及其他行业相关的基建行政管理工作。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测量技术知识和技能,在测量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色一是实践环多,通过各种实习,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多,实行计算机教学不断线,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用计算机解决测绘问题的能力;三是与测量工种技能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学生在第三学年可报考测绘行业通用的“中级测量员”和建设行业通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四是加强土木工程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土建理论、知识和技能,力争成为在测量技术上有专长,在施工技术上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控制测量、土地资源学、地籍测量、土地规划与开发利用、地籍管理、土地法规概论、土地经济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概论、计算机地图绘制等。
实践课程:测量实习、中级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计算机操作、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国土测绘、房地产、城镇规划、林业、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事业单位,可从事控制测量、数字绘图、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房地产评估及管理工作。
基础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工程技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基础工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教学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专业实验室设备齐全,除校内有实习基地外,校外设有多个实习基地,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外出为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8人获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注册造价工程师证等执业资格证。
主干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
实践课程:工程地质实习、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模拟实训、岩土工程勘察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实习等。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基础工程施工与岩土工程监测工作,也可以从事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质量控制、材料监测、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领域工作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适应工程施工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设法规、施工资料管理、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行业就业,具备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公共环境装饰设计、建筑装饰平面设计的能力,可在建筑行业从事装饰项目工程管理、装饰工程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