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节能降耗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节能降耗情况
2014年一季度,受市场需求因素影响,再加上主要水泥生产企业采取限产保价措施,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石油加工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生产趋缓,高耗能产品产量明显下降,全省节能形势总体良好,预计单位GDP能耗同比约下降5.5%,为完成全年节能目标奠定较好基础。
1.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1.6%,38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能耗同比下降。八大高耗能行业中,石油加工、化学纤维、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造纸业能耗同比分别下降4.5%、3.8%、3.8%、2.8%和1.5%,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和电力行业能耗小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0.4%、1.9%和2.0%。
2.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3%,降幅处于“十一五”以来较高水平,38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单耗下降。八大高耗能行业单耗“七降一升”,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纤维、造纸、纺织、化学原料、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属冶炼业单耗分别下降11.7%、10.4%、7.9%、5.4%、4.2%、1.5%和
1.8%,电力行业单耗上升0.6%。
3.一季度,大部分地区节能形势良好,杭州、金华和丽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在10%以上,舟山、湖州、台州和绍兴单耗降幅分别为9.7%、7.3%、6.3%和5.9%;但个别地区节能形势仍较严峻,嘉兴、温州、衢州和宁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0%、4.6%、3.9%和1.8%,且嘉兴、衢州和宁波后两年节能任务较重,单位GDP能耗需年均分别下降3.8%、4.3%和4.0%才能完成“十二五”目标,难度很大。
全社会能耗和电耗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大幅下降,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1.能耗总量低速增长。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社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落1.8和3.0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
4.6%,其中工业用电增长3.9%。
2.初步测算,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约下降5.5%,降幅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扩大0.6和1.8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2.2%。
一季度,全社会节能成效较为明显,主要得益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节能贡献率近70%。
(一)工业用能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行业结构变化有利节能。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3.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6%(可比价),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结构变化拉动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约1.1个百分点。
一季度,主要高耗能产品呈缓慢增长或下降态势,如原油加工量、水泥熟料和合成氨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5%、3.3%和2.7%,乙烯、机制纸、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增长0.7%、2.0%、4.2%和5.6%。这些高耗能产品的缓慢增长,使得主要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八大高耗能行业中有七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二)工业用能效率提升受益三大原因
年初钢铁、石油加工等行业国内、外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和乙烯等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价位运行,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生产增长缓慢。1-2月,黑色金属冶炼和石油加工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49.3%和17.6%,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别仅增长2.2%和下降3.0%。
为推动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并缓解行业产能过剩危机,水泥企业主动采取限产措施,累计限产28天,水泥熟料产量同比下降。
去年以来,我省关停一批高耗能生产线,其中部分项目是去年二季度以后关停的,继续对今年一季度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有利影响。如金华华东铝业去年6月份开始关停铝生产线,一季度累计节约能源10万吨,拉动全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看,今年节能降耗工作开局良好,但下阶段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
1.海越新材料、华祥高纤、逸盛石油等一批项目将陆续投产或扩建,预计新增能耗超过50万吨标准煤,给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2.一季度,水泥、钢铁等行业生产趋缓,一方面与市场需求不足及企业主动采取的节能限产等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上年同期这些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如上年一季度,原油加工、粗钢和水泥熟料等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3.4%、10.1%和9.2%,但上年同期基数前高后低特点较为明显,上年全年,三种产品分别为增长4.5%、6.6%和下降3.4%。上年同期基数的下降将给全年节能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3.下半年开始高耗能生产线停产的影响减弱。如华东铝业原铝生产线上年6月份开始停产,仍对今年一季度节能形势产生较大有利影响,但从下半年开始影响会逐渐减小。
初步判断,全年单位GDP能耗降幅会比一季度有所缩小,但将继续保持良好节能态势,基本能完成省政府年初确定的节能目标。下阶段,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在形势较好的时候仍不松节能降耗这根“弦”,严格执行能评制度,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继续有效推进各项节能措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第二篇:2012年季度节能降耗工作总结
2012年~~~节能降耗一季度工作总结
2012第一季度,公司生产相对上年负荷提高、装置运行稳定、各月计划产量全部完成,各项能耗相对2011年有较大幅度降低。2012年第一季度节能降耗工作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各车间、中心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并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各班组。节能减排办公室根据定量、定性考核标准对各车间、中心进行考核,极大的遏制资源浪费的现象。想将第一季度节能降耗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产量及能源消耗情况:
季度共产丙烯102488吨,消耗620000吨标准煤,消耗29224384万度电,消耗1859.20万标方天然气,消耗995631.12吨原煤,消耗7473121方原水。吨产品平均消耗能耗6042.8千克标准煤,消耗2708度电,消耗181.41方天然气,消耗原料煤2.081吨。
二、管理绩效开展情况
完善节能绩效考核标准,组织学习节能相关文件,完成月度、季度、半年节能数据统计、分析,及日常管理工作。
1.开展能源统计工作,建立了完备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能源消耗统计由车间岗位人员每班统计能源消耗情况,将统计结果报至公司调度台,公司生产技术部统计人员汇总数据后,每天出一份日报表,每月25日出一份月报表,并对每月能耗进行分析,将报表及能耗分析每月1日前上报公司。
第 1 页
2.将各车间、中心、部室资源节约型考核办法、考核标准明细表审核、签字、下发学习。
3.详细计算各车间、中心单位产品设计综合能耗,并统计计算出各车间3月份单位产品实际综合能耗,加以对比考核,梳理出各车间无法计量统计的能源消耗量。
4.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为完成化工公司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及公司节能目标打好基础。
5.进一步加强能源基础管理工作,细化各类节能管理制度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形成完善的节能管理体系。
6.公司制定了《资源节约型考核细则及考核方法》和《环保管理考核规定》,对检查出的问题以及超标情况根据考核规定对各车间、部室进行考核,并纳入“五型企业”专项考核中。
三、能源计量管理情况
本月公司能源计量器具完好率100%,因计量器具未到鉴定期未进行检定,为细化各车间能源计量,如蒸汽、燃料气,五合一装置区内新增部分计量仪表正在采购阶段,在大检修期间进行改造,以便更准确的细化各车间的能源消耗计量工作。
四、节能减排专项技改技措实施情况
1、本月由节能减排办公室组织气化、合成车间进一步梳理厂内燃料气系统,分析燃料气组分变化大、变化块的影响因素,为备煤装置、装置早一步全部投用燃料气提供技术支持。
2、本月气化装置、合成装置火炬系统废水管线改造已进入施工阶段,此项改造旨在将火炬分离罐中不合格的废水直接送入废水处理事故池中,大大减轻废水处理系统压力,减少废水外排量,减少车辆外用废水产生的经济费用。
五、月度节能宣传和培训情况
每周在公司调度会议、生产会议及计划经营会议上公司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节能降耗管理,鼓励各车间挖潜增效,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由技术部、计财部组织各车间生产副主任对资源节约型考核标准及计算方案进行审核、培训。
二季度重点工作
1、督促气化车间、合成车间完成废水系统改造项目。
2、积极组织气化车间、合成车间针对燃料气系统成分波动大,影响正常使用寻找解决措施,争取将备煤装置加热炉全部投用燃料气,节约天然气用量。
3、根据一季度五型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检查情况,开展二季度五型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作。
第三篇:2013年浙江省节能降耗形势分析
2013年浙江省节能降耗形势分析
2013年,虽然新投产高耗能项目以及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给浙江省节能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但各地及时采取高耗能行业、企业停产检修与有序用电等应急预警措施,有效控制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全年节能降耗成效。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7%左右,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一、规模以上工业节能情况
1.能耗增速先回升后回落。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速呈“先回升、后回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能耗同比分别增长2.7%、4.1%、3.6%和1.9%。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后,能耗总量得到明显控制,38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能耗增速比1-3季度有所回落。
2.单耗降幅先缩小后扩大。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单耗降幅也呈相同变化趋势,先从一季度的下降5.0%,缩小至上半年的4.4%,下半年以来降幅又逐步扩大,1-3季度和全年分别下降4.6%和6.0%。38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单耗呈下降态势,21个行业单耗降幅比1-3季度有所扩大。
3.主要高耗能行业单耗明显下降。受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影响,主要高耗能行业单耗明显下降。2013年,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纤维、造纸和化学原料业单耗比上年分别下降11.3%、9.1%、9.0%和
8.1%,降幅比1-3季度扩大1.9、3.5、1.1和2.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纺织业单耗降幅虽比1-3季度略有缩小,但仍分别下降7.2%和6.0%;石油加工业单耗从1-3季度的上升1.4%转为下降2.4%;电力单耗同比虽仍上升2.0%,但升幅比1-3季度缩小2.4个百分点。
4.部分地区节能形势仍较严峻。浙江省和大部分市工业节能成效都较明显。2013年,舟山、金华、绍兴、嘉兴和衢州等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均在7%以上。但杭州、台州和宁波市受高耗能项目投产或扩产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
5.1%、2.8%和2.6%,节能形势仍较严峻。
二、全社会节能情况
2013年,全社会用能增速较低,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顺利完成节能目标。
1.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顺利完成节能目标。初步测算,2013年我省全社会能耗比上年增长4.1%,单位GDP能耗下降
3.7%(未经国家审核), 完成节能目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全社会用能同比分别增长2.9%、3.7%、4.3%和4.1%,单位GDP能耗同比分别下降4.9%、4.2%、3.7%和3.7%。虽然从下半年开始节能形势渐趋严峻,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遏止了全社会能耗增速回升的势头,确保目标的完成。
2.全社会用电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节能目标的完成。受夏季异常高温天气影响,6月份以后用电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和1-3季度全社会用电分别增长5.0%和8.0%,比一季度分别高4.7和
7.7个百分点。4季度,各级政府采取高耗能企业停产检修、有序用电等措施,用电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全社会用电增长
7.6%,增速比1-3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下降0.6%,降幅比1-3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为完成节能目标做出了较大贡献。
三、节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耗能项目不利影响仍较明显。2013年,我省仍有不少新投产或扩建的高耗能项目,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如化学原料业中,宁波禾元化学、巴陵恒逸己内酰胺和衢州杭氧气体等企业,在4季度各地采取较为严厉的节能降耗和用能总量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累计新增能耗仍达81万吨标煤,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约0.8个百分点。
2.工业行业结构变化不利节能。2013年,高耗能行业仍呈较快增长态势,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为37.3%(可比价),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因结构变化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节能政策的前瞻性有待提高。2013年,一些地区尽管节能压力仍然较大,完成目标任务难度不小,但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存在一定观望情绪,节能主动性不足,直到1-3季度发现节能进度与目标任务差距较大时,才纷纷采取各类措施,节能政策的前瞻性、平稳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各地“十二五”时期的总节能目标和前两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有所不同,部分地区节能压力相对较小,节能降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
四、下阶段节能形势判断
“十二五”后两年,我省需年均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3%的目标,2014年的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3.4%左右,与“十二五”前几年比,压力有所减轻。但必须看到下阶段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
1.全社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电力为主要能源品种,全社会用电占我省能耗总量的50%以上,对全社会节能形势有重要影响。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由于工业生产回落,部分高耗电行业需求不足、生产趋缓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一度呈低速增长态势,对全社会节能贡献较大。但从下阶段看,工业生产已企稳回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等基础性高耗能行业需求较为旺盛,工业用电增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服务业和生活用电增长具有一定的刚性,当气温出现异常变化时,该领域用电还可能加快增长。总体而言,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全社会用电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2.高耗能项目的影响不可忽视。2013年,基础化工和石化工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对浙江省节能工作带来较大压力。2013年投产或扩产的巴陵恒逸己内酰胺、禾元化学等化工企业是导致当年1-3季度节能降耗形势较为严峻的主要原因。“十二五”后两年,镇海炼化化工等项目的投产,预计新增能耗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影响全社会能耗增速约0.6个百分点,将加大浙江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压力。
3.四季度同期基数较低将对节能工作带来压力。2013年4季度,各地采取高耗能企业停产检修、有序用电等措施,为完成当年节能目标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相应地,作为2014年的同期基数,4季度能耗总量相对偏低,对2014年的节能工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果这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时,能耗增速会有一定程度回升,相应加大2014年节能工作的压力。
因此,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十二五”后两年节能降耗目标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项目的能耗增量。一些完成目标任务难度较大的地区,应对今后两年的节能降耗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并在节能形势不好时及时采取应急预警措施,避免出现到“十二五”末年甚至最后几个月临时突击的现象。完成目标任务难度较小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浙江省节能降耗总目标,在完成本地节能目标的同时,努力为浙江省节能降耗作贡献。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6〕35号
为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着力缓解我省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我省节
能降耗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战略资源。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是缓解我省能源供给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节约工作,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能源节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急剧增加;能源消耗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能源利用效率还不高,节能降耗的空间与潜
力很大,工作任重而道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把节能降耗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切实予以抓紧抓好。
二、明确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增强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为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途径,科技创新为手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厉行节约,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降耗工作格局,积极营造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以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下降15%,年均下降32%,其中2006年比2005年降低3%左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0%,第二产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7%左右;能源利用综合效率达到40%;全省主要产品生产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突出节能降耗的重点
(一)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针对在役锅炉单台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工业锅炉替代低效落后锅炉;推广应用粉煤和水煤浆燃烧、辅机系
统等节能先进技术;扩大集中配煤、筛选块煤、固硫型煤应用范围。加强对中小锅炉的科学管理,指导现有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企业逐步以集中供热的方式替代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
(二)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系统降耗。重点实施降低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和电网损耗。发展高效大容量先进火电机组,优化发电企业机炉结构,加强辅机系统改造,推广背压气轮机拖动、等离子点火等节能节电新技术。大、中型火电供电煤耗由“十五”末的340克/千瓦时降到“十一五”末的 325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由5%降到4%。鼓励热电企业加快发电机组和链条炉的改造,提高背压机组的应用比例,供电煤耗由“十五”末的445克/千瓦时降到“十一五”末的410克/千瓦时,厂用电率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推广热电企业集中供应压缩空气和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等节电新技术。加快电网发展,优化电源结构,加大中、低压电网改造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电网损耗,本省电网网损率由“十五”末的 7%下降到“十一五”末的6.5%。
(三)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建材、石化三大重点用能行业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工业窑炉推广余热再利用。鼓励水泥生产企业采用以中低温纯余热回收发电为主的余热利用技术。到“十一五”末,实现水泥中低温余热发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18亿千瓦时。鼓励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连铸连轧、热送热装等新工艺、新技术,利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发电。鼓励石化行业采用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热泵余热回收技术、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等,加强各种余热回收利用。
(四)电力拖动系统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型电机,广泛采取高、低压变频调速、功率补偿节能技术、系统改造和机组优化配置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机、风机、水泵等高耗能设备。到“十一五”末,完成100万千瓦高压电机及500万千瓦低压电机变频改造,高、低压变频技术推广应用面分别达到55%和75%。
(五)建筑节能。积极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设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实现建筑节能。到“十一五”末,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标准。努力完成既有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重点是墙体节能系统、门窗、中央空调系统及配套供用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提高宾馆、饭店、大型商场、会场、办公楼等公用建筑整体用能效率。
(六)照明节能。加快推行全省绿色照明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广泛应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在道路照明、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到“十一五”末,在机关、企业、事业和公益性单位基本普及应用节能灯具。
(七)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通过运力结构调整、大吨位货车和标准化船型推广以及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鼓励使用醇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限制和淘汰能耗超标的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设备。
(八)重点用能单位的能量系统优化。冶金、石化、机械、建材、造纸和纺织印染等行业应综合分析用能设备、技术、工艺和用能结构等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用能系统优化技术改造和管理改进。鼓励用电系统采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谐波滤波器等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改善电能质量,提高集成用能水平和系统运行效率。
(九)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高效益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采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传统工业行业和企业,努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减量、循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浙江省有关限制和淘汰制造业生产能力目录。“十一五”期间,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18门以下砖瓦窑,关停一批小火电厂(总容量70万千瓦)、小钢厂、小造纸厂,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设备。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产品发展,禁止投资建设属于国家和省淘汰类目录的项目。
(十)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站,支持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开发和利用小水电。鼓励发展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或热力利用。加快地热(水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广应用醇类燃料、沼气和秸秆气化发电等生物质能技术。
加快推广应用太阳能。在满足建筑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城镇新建建筑要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鼓励和引导既有建筑实施太阳能利用改造。生产和经营领域要积极利用太阳能热水工程,取代生产和生活供热小锅炉,并逐步扩大使用范围。鼓励、支持农村广泛使用太阳能。
四、强化节能降耗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节能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修订的有关工作,抓紧研究和制订与节能有关的循环经济、建筑节能、清洁生产等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定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行业产品生产(产值)能耗标准、能源节约标准、建筑节能材料标准、节能建筑评估条件和评定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等,初步建立覆盖各领域的节能标准框架体系。
(二)加强项目和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年耗能超过3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超过300万千瓦时新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符合节能要求的内容(节能篇),其中属于核准和备案的项目,必须提交节能篇报告。
加强对建筑节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以及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监管和服务。加大用能执法和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耗能产品生产、用能产品能耗强制性标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
违法用能行为。属于国家和省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已建项目,要限期整改和淘汰,到期不改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关闭。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停产。销售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有关部门没收销售用能产品的非法所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依法责令其停用。
(三)加快节能降耗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能耗指标和能源利用状况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电力消费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四项指标。及时发布产业用能、节能技术及相关信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削峰填谷蓄冷(热)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合理和节约用电。推动节能产品认证,研究实施绿色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能效标识管理要求的要严肃查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各类能源利用服务机构建设。各行业协会、相关中介组织以及节能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咨询、服务工作,参与行业能耗标准的制定,配合政府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四)加强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应用。重大节能技术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化项目计划,组织对共性、关键节能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快产业化进程。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抓好一批节能型和清洁型示范企业(项目),树立节能降耗典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五)采取积极的节能降耗激励政策。运用财税、金融和价格等经济手段,引导、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节约用能。省财政要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力度,主要支持节能重点项目、关键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制定能耗标准、建立能源公报制度以及节能宣传培训等。各市、县(市、区)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相应的节能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制度,对已建立能源消耗技术规范的行业,要研究探索超耗加价政策。对于高耗能行业项目(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费用分摊有关办法,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加大对节能降耗项目的融资服务。鼓励担保机构对节能降耗项目进行投资担保。
(六)充分发挥企业节能降耗的主体作用。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重视本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加强能源利用管理,编制节能规划,完善用能用电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与当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节能协议,承诺节能目标(指标),并将本企业节能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和考核;依法向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如实上报本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宣传培训等。
五、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组织领导与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当前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抓好落实。为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省政府决定建立省节能降耗办公会议制度,省节能降耗的具体日常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负责。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或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本地区节能降耗工作。
(二)落实目标责任。全省“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分解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并指导各市、县(市、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考核。
(三)加强能源利用统计与监测(监察)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的能源利用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制度,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和基础培训,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和分析,执行严格的能源利用数据评估和使用制度。各市要建立和健全能源利用监测(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测(监察)。能源消耗大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要配备必要的能源利用统计和监测(监察)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四)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和教育。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八荣八耻”教育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和教育,并组织好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要将节能降耗纳入各级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和经验,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和现象,让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
(五)切实做好机关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各机关单位要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减少消耗,引领全社会节约能源。通过设施设备改造以及在办公、用车、采购等制度与管理方面探索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机关的节能降耗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的精神,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六年六月九日
第五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趋升,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杭州汽车限牌政策效应的刺激下,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
一、基本情况
1.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升。一季度,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1和0.6个百分点。
2.批发业增长较快,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有所回暖。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2.1亿元,增长1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53亿元,增长13.2%,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8.7亿元,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5%,增幅同比回升5.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0.1亿元,增长3.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下降0.4%,降幅同比收窄14.2个百分点。
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一季度,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45.9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
4.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受杭州市汽车限牌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汽车类零售额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汽车消费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3.4%,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个百分点。杭州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其中3月份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00.2%。据杭州市统计局对全市300多家4S店调查,3月25日限牌当天销售小客车2.8万量(包括预交订金购买车辆),实现零售额45.7亿元。一季度杭州市汽车消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5.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个百分点。
2013年-2014年3月汽车零售额增速
5.金银珠宝和药品消费较快增长,居住、食品、服装类消费增长平稳。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金银珠宝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为50.4和1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7.6%。居住类零售额153.4亿元,增长11.9%;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为188.3和165.4亿元,分别增长8.6%和9.0%。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6.企业营销情况有所好转。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289.5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住宿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598.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仍呈下降态势,餐饮业小幅增长。住宿餐饮经营形势虽然比去年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的恢复和调整时期。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4%,营业额同比下降1.5%。从住宿星级分组看,全省四星级及以上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3.0%;三星级及以下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0.2%。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5%,营业额同比增长2.4%。从餐饮类别看,正餐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3%,快餐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7.7%,饮料及冷饮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4.4%。
2.房地产业持续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从去年一季度以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逐步回落,今年一季度已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5.6%和29.4%。房地产销售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一季度限上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3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类同比增长4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0.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2个百分点。
3.汽车消费后期将会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省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杭州市限牌限量政策的实行,下阶段杭州市汽车消费将会明显回落,全年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由于杭州市汽车类零售额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一,对全省特别是对杭州市消费市场影响较大,拉动作用将会明显减退。
4.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随着前几年出台的“家电、汽车下乡”、“家电、汽车、家具以旧换新”等针对特定商品的优惠政策的退出,近期国家未出台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大宗消费品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对市场消费的拉动减弱,市场消费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三、发展趋势
下阶段,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不少:一是市场物价比较稳定。物价涨幅在2%至3%区间波动,稳定的物价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5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6.9%和7.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各地陆续提高农村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保标准,新农保向城镇基础保障标准靠拢,提高养老金水平,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养老金增长27.8%。四是旅游业发展带来消费契机。省旅游局联合省商务厅将继续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届国际旅行商大会、浙江山水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旅游惠民活动、鼓励高端旅游企业面向大众市场创新旅游产品等形式,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预期温和复苏,国内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判断,二季度我省消费形势能基本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会有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