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H7N9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浙江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3%。其中,农业产值160.77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31.85亿元,增长0.1%;牧业产值122.91亿元,下降5.1%;渔业产值124.91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96亿元,增长6.4%。浙江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4.21亿元,同比增长0.3%。
一、农作物种植业开局良好
一季度,农作物种植业开局良好,实现农业总产值160.77亿元,同比增长
2.9%。
1.春粮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春粮播种面积为284.40万亩,比上年增加13.60万亩,增长5.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23.18万亩,增长8.7%;马铃薯播种面积76.17万亩,增长2.9%;蚕(豌)豆播种面积47.50万亩,增长
9.1%。除丽水市外,其他各市春季粮食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春粮播种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推动。去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28号),加大对旱粮种植的政策扶持。二是气候适宜。去年冬种期间天气晴好有利冬播生产开展,促使冬播作物面积提高。
2.药材、花卉苗木等效益农业持续发展。一季度,药材播种面积23.84万亩,比上年增加0.84万亩,增长3.7%。其中,温州、台州等药材主产区播种面积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27.3%、16.4%。政府大力扶持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和近年来中草药材价格不断攀升、种植效益较好是药材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59.76万亩,比上年增加5.06万亩,增长3.3%。虽然因种植结构调整和个别地区花卉苗木播种面积受去年“菲特”台风重创,影响很大,但是,在省政府“四边三化”(即公路、铁路、河道、山旁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各地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在求大于
供的状态。
草莓等果用瓜播种面积34.84万亩,比上年增加2.27万亩,增长7.0%。由于去年果用市场行情较好,特别是种植技术的成熟,草莓等果用瓜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据草莓主产地建德市反映,今年该市大棚草莓平均亩产1500公斤,平均单价20元/公斤,亩均产值3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1%、33.3%和42.9%。蔬菜播种面积322.93万亩,比上年减少3.62万亩,下降1.1%。
3.油菜籽播种面积持续下降。油菜籽播种面积232.26万亩,比上年减少
2.9%。自2009年以来,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连续六年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种植油菜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耗劳力,难以推广机械化种植;二是油菜籽收购价长期低位徘徊,农户种植意愿降低。
二、林业生产总体平稳
一季度,林业总体平稳,实现总产值31.85亿元,同比增长0.1%。
1.营林进度较快。据省林业厅截止3月25日统计数据,浙江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73.55万亩,占今年造林更新计划的94.2%。与去年同期相比,造林更新面积增长16.9%。其中,人工造林30.63万亩,增长5.6%;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育14.87万亩,增长48.4%;迹地更新25.89万亩,增长12.5%;其它造林2.16万亩,增长142.7%。
2.木材、竹材产量下降。一季度,木材产量13.8万立方米,比去年减少15.3%;木材平均价格为883元/立方米,比去年提高5.6%。竹材产量3062万根,减少
1.4%,竹材平均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竹笋24.6万吨,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平均价格8391元/吨,比去年增长18.9%。主要原因是今春低温时间较长,鲜笋产出时间拉长,未出现集中上市,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导致价格上涨。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不佳
一季度,H7N9禽流感疫情等对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实现牧业总产值122.91亿元,同比下降5.1%,降势明显。
1.猪、牛、羊和家禽季内出栏量齐跌。季末,出栏肉猪527.88万头,比上
年同期减少1.4%;牛出栏3.02万头,减少5.3%;羊出栏38.18万只,减少2.5%;家禽出栏4896.38减少28.8%肉类产量下降,蛋奶产量持续下降。一季度,肉类总产量49.7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6.0%。其中,猪肉产量40.26万吨,减少1.5%;牛肉产量为0.44万吨,减少4.4%;羊肉产量为0.59吨,减少4.8%;禽肉产量
8.19万吨,减少23.2%。禽蛋产量10.24万吨,减少6.7%;牛奶产量4.48万吨,减少12.0%。
四、渔业生产增势稳定
一季度,渔业总产值124.91亿元,同比增长2.5%。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数据,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99.5万吨,同比增长2.5%。海洋捕捞产量59.6万吨,增长2.6%。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52.4万吨,减少1.3%;远洋渔业产量
7.18万吨,增长43.3%。海水养殖产量18.2万吨,增长1.7%。淡水养殖产量20.6万吨,增长3.8%。
1.远洋渔业产量增长较快。随着远洋渔船更新及机械化、信息化改造,以及各地出台柴油补贴政策,激发了渔民生产积极性。以舟山为例,今年远洋捕捞出海船只增至450艘左右,与去年相比增加近50艘;往年在阿根廷捕捞后直接回来的渔船,今年前往秘鲁继续作业,提高了远洋渔船的利用率,也进一步增加了产量。
2.海淡水养殖稳中有升。由于冷空气持续时间不长,没有出现水温持续走低情况,因此未对梭子蟹、网箱鱼类等养殖产品造成重大损失。各地持续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增加了养殖水体,而且提高了养殖品的抗病能力。设施渔业的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保温大棚和工厂化设施的应用,延长了养殖季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收益率。
3.国内海洋捕捞小幅减产。今年春节较早,部分地区渔民提前歇业,且出海时间较晚,作业渔船和作业时间下降。同时,国内海洋捕捞转型升级的推进,也对生产作业带来一定影响。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山西省晋城市农业生产总体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山西省晋城市农业生产总体运行情况 一季度,晋城市农业生产情况总体运行平稳。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亿,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0%。其中农、林、牧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0.7亿元、0.4亿元、4.7亿元和0.2亿元,分别增长5.0%、-11.0%、4.8%和
5.5%。
设施蔬菜产量增加,同比价格相对稳定。一季度,全市设施蔬菜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44.1%,其中西红柿产量最大,为1.1万吨,增长21.2%,蔬菜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相对稳定。
小麦播种面积减少,影响夏粮生产。小麦因去年秋季连续上百日无有效降雨,秋冬播生产受影响很大。全市完成小麦播种面积71.6万亩,同比减少16.3万亩,下降18.6%,其中高平减幅最大,达到80%以上;油菜籽0.8万亩,同比减少0.5万亩,下降40.2%。尽管二月份以来,晋城市普降瑞雪,但小麦面积大幅度减少,对今年全市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开春以来,晋城市几次有效降雨为二季度开始的春播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涉农部门抓紧春耕备耕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春播大秋作物的准备。
林业生产平稳,造林计划增加。开春以来,林业部门抓住春季有利的植树季节,积极开展造林活动,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面积9.3万亩,比去年实际造林增长14.0%。
畜牧业生产规模稳定,主要畜产品生猪、鸡蛋价格下跌。一季度受晋城市多年来发展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影响,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大,未发生大的疫情,生产保持平稳,但受市场近年来养殖规模扩大、存栏过剩以及季节性消费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畜产品价格跌幅较大,生产效益明显下降。一季度,晋城市主要畜产品生猪、鸡蛋价格一路下跌。生猪收购价由一月初每斤7.80元下跌至季末的5.15元,下跌幅度达34.0%。季度均价为每斤6.0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0%;鸡蛋批发价由一月初的每斤4.18元下跌至季末的3.79元,下降9.3%。季度均价为每斤3.87元,比去年一季度下降7.6%。出售价格下跌,加大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影响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主要农资价格有所降低。主要农资产品受市场影响,价格有所下降,其中地膜零售价12.5元/公斤,较上年同期的15元/公斤,下降16.7%;棚膜零售价16元/公斤,与上年持平;尿素出厂价1725元/吨,较上年同期的2127.5元/吨,下降18.9%。农资价格的下降,将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第三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湖州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湖州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从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市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服务业发展总体严峻,农业生产整体平稳,消费增长较为平稳,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外贸出口稳步增长,财政收入、金融存贷款增速有所回落,CPI涨幅略有提高,PPI继续回落。据省统计局初步统一核算,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2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增加值192.3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0亿元,增长6.2%。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增速仍处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开局总体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
9.2%,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但在全省居第2位。从主要产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5.70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1位;装备制造业39.29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5位;六大特色产业80.65亿元,增长1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3位。
2.服务业发展总体严峻。一是商贸流通业增长尚好。一季度,全市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1%和12.6%,同比分别回落12.7和提高2.3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和13.0%,同比分别提高3.3和下降0.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为2688.64亿元,增长8.3%;本外币贷款为2232.78亿元,增长11.2%;存、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7.7和2.2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80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6.33万平方米,下降37.3%。四是运输业务量全面下降。一季度,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分别下降17.9%和39.7%,同比分别回落9.7和48.3个百分点。五是营利性服务
业营业税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租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同比下降7.7%,同比回落25.1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整体平稳。一是春粮面积略有下降。今年我市春粮生产结束10年来较快增长的势头,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据统计,今年1-2月全市春粮播种面积47.41万亩,同比减0.7%,其中大小麦播种面积38.39万亩,减0.9%;油菜籽播种减少7%;蔬菜播种面积增长0.9%。二是畜产品生产有所下降。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季内肉产量4.98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生猪和家禽生产下降明显,而新兴的湖羊产业则发展良好。
4.消费增长较为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9亿元,同比增长14.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7.54亿元,增长16.6%,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从分类情况看,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2.5%、42.8%和16.3%,金银珠宝类增长31.7%,汽车类增长19.3%。
5.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5.4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2月回升5.7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66.54亿元,增长33.8%;房地产投资66.37亿元,增长31.4%;工业投资155.13亿元,下降5.3%。从开工项目看,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399个,明显少于去年同期的641个,下降了37.8%。
6.外贸出口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升2.6个百分点。
7.财政收入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7.10亿元,同比增长
8.7%,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87亿元,地方财政税收收入4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5.9%,分别回落4.3和5.9个百分点。
8.物价走势保持稳定。一是CPI涨幅略有提高。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调查的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六涨一跌一平”,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了3.7%、4.3%和3.1%;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小幅上涨,分别上涨了1.6%、1.4%、0.2%和1.9%,交通和通信下跌1.6%。二是PPI继续回落。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同比分别下降1.5%和0.8%。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亮点
1.工业增速居全省前列。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2位。分行业看,33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长,其中增速快于10%的有16个行业。总量居前10的行业中有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1%,纺织业9.6%。
2.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从一季度的主要数据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5.70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1位,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5位,占比25.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3位,占比35.5%,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80.65亿元,增长12.0%,占比52.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41.65亿元,增长22.3%,新产品产值率27.2%,同比提高
2.7个百分点。
3.企业效益持续提升。1-2月,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36.23亿元,利润2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7.0%,增速同比提高3.8和7.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4%,成本费用利润率4.7%,同比分别提高0.4和0.5个百分点。分行业利润看,33个行业中,24个行业正增长,9个行业负增长。利润总额居前10的行业中,6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上。其中,纺织业增长2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9.2%,通用设
备制造业增长12.8%,家具制造业增长3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9.9%。
4.投资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44亿元,增长10.8%,增速比1-2月回升了5.7个百分点。拉动一季度投资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是各县区着力挖掘投资增长潜力,做实新增项目。3月份,新增入库项目达240个,比1-2月多65个,新增投资3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投资额达21亿元。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6.54亿元,增长33.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66.37亿元,增长31.4%,比1-2月提高2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55.13亿元,下降5.3%,但比1-2月回升了0.8个百分点。
5.企业用工相对稳定。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规上工业增速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但对就业的影响尚不明显。据统计,1-2月规上工业平均全部从业人员为33.59万人,同比增长2.9%,应付职工薪酬23.27万元,增长15.4%,人均平均薪酬同比提高了12.5个点,说明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压力,长远看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三、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完成目标任务很难。一季度,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末位,也低于GDP平均增长水平,发展形势总体较为严峻。一是金融业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为2688.64亿元,增长8.3%;本外币贷款为2232.78亿元,增长11.2%;存、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7.7和2.2个百分点。二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80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6.33万平方米,下降37.3%。三是运输业务量全面下降。一季度,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分别下降17.9%和39.7%,同比分别回落9.7和48.3个百分点。四是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租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同比下降7.7%,增速较上年回落25.1个百分点。
2.节能降耗有所好转,但压力依然较大。从用电量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从能耗情况看,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151万吨标准煤,增长1.2%,比1-2月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一季度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120万吨标准煤,增长0.6%,千吨以上重点企业用能12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8%。但由于今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而高能耗项目投产较多,所以后续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
3.企业亏损额增加,亏损面略有扩大。1-2月,全市亏损企业408家,亏损面15.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亏损额3.13亿元,同比增长16.1%。企业亏损状况有所严重,一方面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盈利受损,另一方面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企业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据统计,1-2月全市停工企业104家,其中小微企业97家,高耗能企业43家,分别较上年增加23家和8家。
四、几点建议
综合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我们认为下一步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的风险,为此建议:
1.要确保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交通、金融、房地产、住宿餐饮等行业短期内难于扭转下滑的局面,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2.节能降耗工作要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市高能耗项目投产较多,使得我市能耗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这一约束性指标今年的倒逼作用会更加明显,各县区如何应对要早谋划,统筹安排好目标任务,避免年底大面积拉闸限电的情况再次出现。
3.投资新项目不多问题要客观分析。在当前资金面比较紧,企业投资愿望不高的形势下,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做实新项目,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提高投资产出效益尤为重要。
第四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全面落实“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增速回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1.9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88.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0.3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之比为3.1∶53.0∶43.9。
一、农业生产延续下降态势,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
受到去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和“菲特”超强台风带来的洪涝及禽流感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2%。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根据粮食监测数据,今年全市春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7万亩,同比增长15.4%。家禽生产受到重创,一季度家禽存栏1012.8万只,同比下降1.0%,家禽出栏494.6万只,下降35.6%。渔业产量减少,一季度水产品总量22.1万吨,同比减少3.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2.2万吨,减少6.0%。
二、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创新转型取得进展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1%的平均水平,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9.5%和9.4%。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7.6%)、港澳台投资企业(3.5%)、外商投资企业(2.7%)分别高19.6、8.5和9.3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8%,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分别比大、中型企业高出14.5个和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家数占到规上工业总数的84.6%。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771.6亿元,增长1.7%,出口交货值630.7亿元,增长1.4%。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6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利税总额174.7亿元,下降1.1%。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8.5%和21.0%,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6和0.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趋于收缩,八大高能耗行业工业增加值下降0.2%,增速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创新驱动稳步推进。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1.7%)高14个百分点。在创新驱动下,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为630.2亿元,同比增长16.1%;新产品产值率为22.1%,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速回升,第三产业占比继续增大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7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4.1亿元,增长12.2%,乡村实现零售额117.6亿元,增长17.5%,快于城镇5.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19.8亿元和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 %和10.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0和1.4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43.9%。服务业多数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1-2月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7.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分别提高4.5和16.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利润4.51亿元,增长32.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比1-2月回升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1.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5.5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61.6亿元,增长20.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5%,增幅高于全市投资增幅3.9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233.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9.3%,同比增长20.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和4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3.5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重点区域建设有力推进,一季度杭州湾新区、梅山岛产业集聚区分别完成投资52.6亿元和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和22.9%;卫星城镇完成投资54.4亿元,增长29.1%;20个重点园区完成投资360.2亿元,增长15.6%。
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444.5亿元,同比增长20.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5%,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随着我市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如“29条新政策”等的实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行业领域成为民间投资的新兴热土。如农林牧渔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几个行业,民间投资成倍增长,分别增长2.2、1.8、1.3倍,成为行业投资中的新增长点。
五、外贸出口低位徘徊,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21.1亿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138.6亿美元,下降2.5%;进口82.5亿美元,下降3.6%。出口增速比1-2月回升4.8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9.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4.3%和7.8%,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1.3%。
一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46.4%,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28.4%,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0.6和4.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合同利用外资9.6亿美元,增长56.6%,其中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
9.4亿美元,增长53.8%;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9.9亿美元,增长37.7%,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79.7%,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增长185.7%,批发和零售业实际利用外资2.0亿元,增长45.8%,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2040万美元,增长117%。
六、财政收支平稳增长,金融保障力度加大
一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1.0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2.5亿元,增长
6.9%。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3.3%、13.1%和7.2%。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5.3亿元,同比增长0.5%,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2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8.1%。民生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7.1%和12.0%。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589.5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0%。
七、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57元,同比增长10.3%。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22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2个百分点。
八、CPI温和上涨,PPI继续下滑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与全国城市平均持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同比“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
3.2%,涨幅最大;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交通和通讯下降0.1%。
1-3月,我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7.75%,出厂价格指数为97.44%。其中,3月份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7%,环比下降0.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24%。
分析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放缓因素,既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亦属本地实体经济结构及企业素质性问题的非偶然反映。宁波经济正处于增长格
局转换、调整蓄势阶段,将进一步按照中央关于转型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贯彻落实“双驱动四治理”的决策部署,力促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4年1季度陕西省农业生产情况
2014年1季度陕西省农业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夏粮和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畜禽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饲料价格小幅震荡,生猪养殖亏损经营。一季度,全省农业增加值143.34亿元,增长4.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一、旱情有效缓解,夏粮生产形势良好
全省夏粮面积下降,近期的降雨较好地缓解了旱情,小麦苗情好于去年。
(一)小麦面积下降。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粮价较低等因素影响,夏粮面积下降,小麦面积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2013年全省秋冬播麦面积1624.3万亩,下降1%。
(二)旱情有效缓解。秋播以来至越冬期降水持续偏少。去冬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主要麦播区降雨量减少程度更为明显,其中:陕北南部、渭北地区降雨量偏少25.8%;关中降水量偏少46%;陕南降雨量偏少41%。今年2月份以来,降水量增多,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
(三)苗情好于去年。今年2月份以来的几场有效降雨,为冬小麦苗情的转化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体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平均亩总茎比去年同期增加
5.22万,单株分蘖与去年同期持平。
一、二类苗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三类苗比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稠旺苗占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和越冬前相比,苗情转化较快,预计今年夏粮生产好于去年。
二、经济作物稳定发展,优生区集中度提升
油料作物稳定发展,夏季油料逐渐向优生区域集中。2013年,全省秋冬播油料作物面积305.5万亩,与上年持平略减。夏季油料生产区域分布逐渐向优生区集中,汉中、安康油料面积增长1.3%,占全省秋冬播油料面积的66.4%。油菜长势良好,预计全年油菜籽产量略增。
受蔬菜价格高,种植效益好影响,加之农业园区建设实施的推动,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全省蔬菜产量276.33万吨,增长3.9%。
三、气候条件有利,果业生产形势较好
由于去年我省果业主产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果业生产。今年果业主产区总体气候条件较好,近期延安、咸阳等水果主产区降水相对较多,为树势的转化和开花提供了有效的水肥条件,园林水果总体生产形势好于去年。如后期无倒春寒现象发生,果业生产形势较为乐观。
四、畜禽产品价格下降,生猪养殖亏损经营
今年以来,全省主要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下降,饲料价格震荡运行,养殖利润呈现走低态势,生猪养殖亏损经营,畜禽存出栏稳定增长。
(一)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受生猪集中上市、消费需求减少和储备肉投放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连续下降。今年以来猪粮比价始终处于下降趋势,目前突破了生猪养殖盈亏点,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经营状态。禽蛋价格持续下降。牛羊肉和牛奶价格高位运行。
(二)畜禽存出栏稳定增长。据陕西调查总队抽样数据显示,截止一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854.2万头,增长0.9%,其中:能繁母猪87.5万头,下降0.7%,生猪出栏422.4万头,增长3.9%,猪肉产量30.0万吨,增长5.2%;全省家禽存栏6526.3万只,出栏1620.2万只,禽肉产量2.3万吨,禽蛋产量13.2万吨,分别增长3.9%以及下降2.7%、1.3%和2.5%;全省牛存栏143.3万头,增长3.2%,出栏15.1万头,下降0.5%;牛肉产量2.4万吨,下降0.4%;牛奶产量34.1万吨,增长6.0%;羊存栏643.6万头,增长0.6%,出栏138.5万头,下降3.3%,羊肉产量2.2万吨,下降4.7%。
五、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加强春耕春管。各地要加大田间管理力度,促进小麦分蘖转化。做好春耕备播准备,充分利用近期有效降雨,加快土地整理和覆膜,保持土壤墒情,以便实时开展春播工作,保证秋粮播种面积。
(二)加强果树田间管理。各果业主产区要及时开展果园施肥、除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实时开展疏花疏果,保证果树的有效坐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春季冻害的预防工作。
(三)加强生猪养殖调控和疫情防疫。目前,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户亏损经营。各地应加强生猪养殖调控,适时启动收购机制,降低养殖户损失。加大对养殖大户和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强技术指导,突出防控重点,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稳定市场供给。
(四)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