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艺理论参考书目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贝尔著,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1989。
陆扬等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孟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葛林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吕同六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二篇: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业
在中国当代文艺中的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作品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
纵观我国当代文艺作品,相当一部分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主题的作品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成为我国文坛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同时也极大的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历史政治等方面的风云变幻。不可否认,这一部分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
首先,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一花主题的这一部分文学作品,代表着我国作家在创作方面的一大进步,作品描写力道开始向内转,从以往的注重通过事迹描写和外在形象塑造来刻画英雄人物形象,开始转向通过对人类本性的解剖来提高人的自我认识,表现了作家们极大的人文关怀情怀。如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阿来的《尘埃落定》。作品通过“我”——麦琪土司的一个傻儿子的叙述视角,讲述了整个故事。然而,阿来笔下的这位傻子——麦其土司二少爷,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是一个“最聪明的傻子”。这个傻子对世俗有着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对未来有着极其清醒并且准确的预感。小说以土司家族与其余三位土司的权力之争,土司家族内部的权柄之争为主线,描写了罂粟花战争、粮食战争等主要情节,将傻子、土司、土司太太以及土司大儿子等人物塑造得形象鲜明。在一场场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亲情与权力相互交织,爱与恨同时并存,每一个陷入权力争斗的人们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在这复杂真实的人性趋使下,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甚至连自己也不能预料到。在欲望和权力的驱使下,亲情和爱情被扭曲变形,人的心理渐渐变得阴暗,对权力的追逐是那么贪婪而丝毫不加掩饰。
老麦琪土司一旦死去,大儿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即成为新一代的麦琪土司。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里有两对矛盾:一是父亲和儿子之间。老麦琪土司既深深地爱着他的儿子们,又唯恐失去土司的地位和权利,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他已经习惯了做一个无所不能的王者,所有的一切都被自己掌控,权力的魔力让他无法忍受失去土司之位,所以他在宣布让位给大儿子后突然的衰老,在大儿子即将死去时却精神焕发,虽已衰老却仍然将小儿子留在边地,迟迟不肯宣布将土司之位传给唯一留下的这个小儿子。他对大儿子不遗余力的培养,对小儿子无限的疼爱都是真实的,自然的。可是他身为父亲,渴望永远拥有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体现出他人性当中两种不同的人格,所以,麦其土司才做出了迥异于寻常人家的举动,人性的复杂之处,在他身上表露无遗。阿来对人物的心态把握,细腻的刻画十分成功,真实而复杂的人性给予了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二是哥哥和弟弟之间。本来哥哥是理所当然的土司继承人,而且弟弟又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傻子,根本不必有所顾虑。然而,随着麦其土司在罂粟花战争中的胜利,傻子弟弟不断表现出超凡能力,逐渐成为下任麦其土司的有力争夺者。这令哥哥对他的爱慢慢冷却,代之以忌恨,亲情被权力粉碎,以至哥哥做出了勾引弟媳塔娜的举动,深深地伤害了傻子弟弟,但当哥哥在被仇人刺杀,弥留之际,兄弟俩的感情又再度复苏,亲情在权力无法触及之地——死亡的边缘复苏,给复杂的人性又镀上了一层美好的光辉。
鸦片给麦其土司一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使得整个土司阶级的掌权者们权欲暴涨。可其“异质”的性质势必也预示着对人性的腐蚀和异化。在这样一个虚华的尘埃世界中,人们像被飞扬的尘埃遮住了眼睛,普遍处于自我迷失的境地.内心繁杂纷乱。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每个人身不由已地打转,或者由内心所驱使,或者为他人所驱使,真实而复杂的人性表露无遗。
其中,在傻子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人道主义,他怜悯下人,同情无辜者,这些都是他人性中不自觉流露出来善良美好的品质。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问:我是谁?我在哪里?这实际上是傻子,也是作者对人性的拷问和追问。在谈及关于《尘埃落定》的写作动机时,阿来强调自已想写的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小说,作者力图围绕川西北藏区的社会变迁,展示人类历史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权力事象,揭示出权力的秘密,看其怎样产生,有何作用,并且怎样影响人的命运。而这部作品恰好是展现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以及在这种权力制约下人性的异化:对金钱、权利、情欲的追逐,并集中体现在土司、土司太太、傻子哥哥以及妻子塔娜等人身上,他们为利欲熏心,人性的遭到扭曲、变形和异化。种种对人性深刻犀利的解剖,足以表现出作者极大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情怀。
其次,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主题的这一部分文学作品,体现出了人们注重生命价值,享受生命欢愉的人生哲学和对人性自由的不断追求,对我国读者有着一定的教化、引导和警示启发作用。如汪曾祺的《受戒》因其焕发出美好绚丽的人性光辉,表现出对美和健康人性以及人性解放的追求,而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众所周知,在汪曾祺的这部短篇小说里,作者通过小和尚明海和村姑小英子之间纯情的初恋,把“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地净界与生气盎然的世俗生活联系起来,人间的烟火弥漫于寺宇内外。作品并没有着力描述宗教对人性的异化过程或结果,而是以幽默的语言风格展示了宗教环境中世俗化的一面,好象一切都要与世俗的思维进行着某种“对抗”,“庵”里不住尼姑住和尚,和尚出家并非看破红尘而由于“经济”所逼,出家当和尚是为了学某种特殊的本领有个饭碗(和尚庙就像今日的技术学校),且出家人个个觉得堂堂正正,并不低人一等,更“惊世骇俗”的是和尚竟可以光明正大地娶老婆,如二师父仁海;可以找情人,如三师父仁渡更是相好的“不止一个”,且他还会唱,也竟敢在佛像面前唱黄色歌曲;和尚可以杀生,可以吃晕赌钱,想当和尚还得通过关系,不是想当就当得了的,甚至于这里“老板”不叫方丈或“主持”,而叫当家的,生活充满了人道和人性。他写出了和尚们的诸多的人生向往,展示了他们与普通人并无两样的生活,突现的人性的淋漓尽致。
而主人公明海,“面如朗月,声如钟罄,聪明记性好”,当和尚的三个条件他条条到位,善因寺有意挑他当沙弥尾;他喊起号子来,九转十八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一十三省数第一”;画花画草,他能画得像活的一样。“女一号”小英子相貌标致,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小小年纪,在农田里也是个好帮手,“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他们爱怎么活就怎么活,没有受到多少世俗伦理的制约和压迫。而他们之间那纯情的爱恋,没有因任何环境的束缚而消逝,体现了他们对人性自由的大胆追求。尤其是小英子,她更直白,更大胆。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她很直白,真诚,大胆,谨慎。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这也更是体现出她身上所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与生俱来的人性之美。
读《受戒》,关键即在于解读其中“美的诗意的东西”和“人性的解放”。俺里的和尚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娶老婆,可以找情人,可以杀生,可以吃荤,可以赌钱等等,一切有悖于佛教礼节和清规戒律的行为,正是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注重和对生命欢愉的享乐。他们大胆追求自己所想要的而且可以得到的东西,不正表现了他们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吗?事实上,作者是想借佛写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他自己曾说过:“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所以作者认为“人是不能受压抑的”。而一切所谓的“规则”,都是对人性的摧残。即便是和尚,只要他是一个人,他就有追求人性解放的自由和权利。
最后,这些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主题的文学作品,深刻的折射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的生活图景,对于历史的审美有着极大的意义。再以上述两部作品为例,《尘埃落定》中,作者描述了发生在西藏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历史波澜,书写了藏民族分支“嘉绒”部族末代土司时期的历史记忆,在《尘埃落定》的个人历史叙述中,土司制度是一个情节枢纽或叙事重心,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藏族部落的政治生活图景。而在汪曾祺的《受戒》中,则展现出的是一派梦里水乡的恬静淳朴的生活。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那里的人们过着恬静淡然而质朴的生活,没有权利纷争,没有金钱和肉欲的泛滥,人们自由生长,无所纷扰。难道这不是最美好的生活图景吗?难道这不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活吗?难道这不是人性中天性使然的追求吗?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代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文学作品,总的来说,不管是对我国当代文坛还是我国文学史的演进发展,也不管是从作家本人还是千千万万的读者来说,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我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是有益的一批文学作品。
文史学院汉语言08102班 39号 方薇
第三篇:文艺理论常识基础试题
文艺常识基础训练题
问答题
1.唐朝的宫廷乐舞是什么?
2.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
3.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谁? 4.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是什么? 5.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
6.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谁?
7.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哪位女星的哪部电影? 8.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9.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几部宪法? 10.《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11.HIV病毒是由什么构成的?
12.INTERNET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13.INTERNET最初用做什么? 14.UF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5.WAP是指什么?
16.WTO是哪个组织的称呼? 17.《奥德赛》的主人公是谁?
18.《水浒传》中绰号“神行太保”的是谁? 19.《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0.《奥赛罗》出自谁手? 21.《白雪公主》的作者是谁? 2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23.《毕业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24.《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25.《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 26.《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27.《繁星》、《春水》是谁的作品?
28.《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苏格兰场”在哪里? 2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
30.《格萨尔王》史诗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优秀作品? 31.《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 32.《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谁? 33.《镜花缘》的作者是谁? 34.《灵与肉》的作者是谁?
35.《康定情歌》是我国哪个省区的民歌? 36.《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 37.《马拉之死》是谁的作品?
38.《霓裳羽衣舞》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 39.《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谁? 40.《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什么画? 41.《清明上河图》作于何时? 42.《人间喜剧》的作者是谁?
43.《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44.《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45.《十面埋伏》是什么类型的曲子? 46.《史记》是什么体例?
47.《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什么集子? 48.《水经注》的作者是谁? 49.《思想者》是谁的雕塑作品? 50.《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 5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52.《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
53.《天演论》是我国近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翻译的? 54.《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55.《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56.《小放牛》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57.《乡愁》是谁的诗作?
58.《星星索》是哪一个国家的民歌? 59.《阳关三叠》是什么时候的琴曲? 60.《一千零一夜》出自哪个国家?
61.《义勇军进行曲》是哪位作曲家所作的抗日歌曲? 62.《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一个省的民歌? 63.《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64.《资政新篇》是哪一时期的纲领性文件? 65.《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一? 66.《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67.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 68.“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最早见于谁的文章? 69.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公式是什么? 70.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 71.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是什么?
72.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的起源与什么有关? 73.“芭蕾舞”是从哪过传进来的外来语? 74.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哪里?
75.把人类血液分为A型、B型、O型或AB型的依据是什么? 7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哪里?
77.板眼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表示节拍的术语,请问板代表什么? 78.“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谁? 79.北极星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星座? 80.北京的故宫是哪些朝代的皇宫? 81.北京圆明园由哪三园构成? 82.北宋时代的都城名称是什么? 83.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是什么? 84.被称为“乐圣”的外国音乐家是谁?
85.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谁? 86.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的是贝多芬的什么作品? 87.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谁? 88.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是什么? 89.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一个? 90.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 91.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92.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个城市? 93.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是谁?
94.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造的? 95.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什么? 96.被誉为“钢琴之王”的作曲家是谁?
97.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 98.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是谁?
99.毕加索在1950年前后曾发表一副画作获国际和平奖,这幅画左是什么? 100.“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哪里? 101.“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102.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的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叫什么? 103.冰心的真名是什么?
104.“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105.“伯乐一顾”中的伯乐看的是什么? 106.《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10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出自于谁的诗作? 108.“不为五斗米折腰”最早是指谁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109.“才自精明志自高”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110.“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 111.“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112.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113.赤壁之战中,假装投降以接近曹军的吴国将领是谁? 1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是什么?
115.“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水的住处? 116.传奇剧本《牡丹亭》又名什么?
117.创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家是谁? 118.创造出麻沸散的是谁?
119.创作出歌剧《魔笛》的是谁? 120.“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句? 121.从古至今,北京有几次被定为都城?
122.“寸草春晖”是比喻父母恩情难以报答,它出自唐朝哪位是诗人的诗句? 123.大雁塔在哪里?
124.“大禹治水”最终获得成功,是因为大禹采用了什么方法治疗洪水? 125.“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126.“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是我国哪位历史人物说的话? 1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128.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什么? 129.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哪儿举行?
130.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地“乔家大院”是什么地方有名的居民? 131.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圣湖故事?
132.电影《王子复仇记》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哪部剧作? 133.电影届“百花奖”的主办单位是谁? 134.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谁? 135.“东床快婿”原本是指谁?
136.东汉末年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是谁?
137.东汉时,谁既是杰出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38.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被称为“五柳先生”是因为什么? 139.“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
140.“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哪位诗人的诗作? 141.“二人转”是什么?
142.“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什么? 143.发明了电话的科学家是谁?
144.法国画家高更的一系列不朽作品都完成于哪里? 145.法国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是一副什么画? 146.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名作之一是什么画? 14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人最先提出来的? 148.“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什么小说? 149.“飞天奖”是什么奖? 150.“封狼居胥”说的是谁?
151.“奉旨填词柳三变”属于什么词派? 152.复活节岛地处哪里?
153.甘肃、青海一带的山歌在当地叫什么? 154.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哪一个? 155.歌剧《卡门》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156.歌剧《茶花女》是谁的作品?
157.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 158.歌剧诞生于哪个国家?
159.“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160.“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 161.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在哪一个国家? 162.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按亩收税的国家是谁?
163.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什么? 164.古代女子成年行什么礼?
165.古代人们用来当酒杯的青铜器叫什么?
166.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谁? 167.古代五音:宫、商、角、羽,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什么? 168.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169.古人称为“手谈”的是什么? 170.古诗的体制称为“风雅颂”,其中“颂”是指什么? 171.古希腊代表性的喜剧作家是谁? 172.古语“待字”中,“字”的意思是什么? 173.关于阴阳,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174.“锅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175.国画《愚公移山》的作者是谁?
176.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在哪一个国家成立?
177.我国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创作于哪个朝代? 178.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179.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180.汉字“甘”表示什么?
181.好莱坞第一位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是谁? 182.“好来宝”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文艺形式? 183.号“六一居士”的是谁? 184.“和平鸽”的形象由谁所创?
185.“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什么? 186.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187.“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188.“花儿”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189.“华表”又叫做什么?
190.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主要曲调由黄梅传入而得名。黄梅在哪一个省? 191.既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又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殿堂的是哪一个? 192.“纪传体”中的“纪”是指什么? 193.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哪里? 194.甲骨文是写在哪儿上面的?
195.“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黑色的衣衫,对吗? 196.“交响诗”是一种什么音乐?
197.京剧《群英会》中“周瑜”的行当是什么? 198.京剧名角人称“江南武松”的是谁? 199.京剧中“净”这个行当统称为什么?
200.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什么?
201.经典名片《绿野仙踪》1939年出品,该片是一部什么样的名片? 202.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什么体例? 203.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 204.昆剧因何地而得名?
205.“兰桂齐芳”的“兰桂”指什么?
20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207.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208.历史上“乐不思蜀”的是哪位皇帝?
209.“刘三姐”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210.“六书”指的是什么?
211.柳宗元的《三戒》包括《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和什么? 212.六弦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
213.“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是谁? 214.马头琴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拉弦乐器?
215.“矛盾”是一位作家的笔名,这位作家的原名是什么? 216.矛盾的“农村三部曲”是什么?
第四篇: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名词解释:
柏拉图
理式论
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属于文学本体论范畴。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式的世界。“理式”即真理,是绝对存在,理式是万物的模型,万物是它的摹本,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文艺又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式”文艺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理智的迷狂 这是柏拉图在“灵感说”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灵感是通过“自力”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凭附神力。无论迷狂,回忆还是灵感都是理性的存在方式。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即“理智的迷狂”。
亚里士多德
《诗学》中悲剧的界定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中的悲剧说
1.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的特性---对行动的模仿)
2.悲剧是借由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悲剧的主角---过失说)
3.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而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悲剧的作用---陶冶说)
贺拉斯
《诗艺》的主要思想
1.继承了古希腊模仿说的传统
2.提出了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借鉴原则,合式原则)
3.阐述了寓教于乐的艺术功用
4.强调了诗人的基本修养(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加强人格修养,强调天才与苦练相结合,端正创作态度)
寓教于乐
这是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是关于文艺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的概括。教,是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教的具体功效是指崇尚美德,俭朴,正义,秩序,法律。教是目的,乐是手段。欣赏者总是审美体验中得到陶冶与教化。
寓教于乐揭示了文艺的本质特征,一书中包含的普遍性,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即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与统一。
郎加纳斯
《论崇高》的主要思想
1.首次从审美的范畴提出了崇高的概念
2.艺术作品应当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3.强调作家的想象对艺术创作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评价艺术作品的普遍永恒的标准
《论崇高》的重要作用
1.对17,18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产生过重大作用,受古典主义者青被睐又为浪漫主义文学
与批评提供了武器。
2.郎拉加斯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实践,都标志着一代风气的转变。
布瓦洛
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潮和艺术理论。它发源于17世纪的法国,而布瓦洛《诗的艺术》正是这种思潮和理论的全面系统的总结。其特征表现在∶崇尚理性,主张摹仿自然,拥护王权,鼓吹规范化。
新古典主义诗学原则
1.膜拜理性原则
2.模仿自然原则
3.崇尚古典原则
4.劝戒惩罚的道德原则(尊爱道德原则)
填空
柏拉图追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文艺对话集》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主要在《诗学》中阐发,创建了一个关于史诗和戏剧的理论体系。
罗马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以贺拉斯的《诗艺》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为代表。
《论崇高》从审美范畴提出了崇高与风格两个概念,首次把崇高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来考察。(诗人必须先有伟大的人格才能有崇高的风格。)
西欧公元4世纪--13 世纪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源于意大利,先驱是但丁。重要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雅典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公元前443—前429)
在“理想国”中,认得灵魂分为理智,意志,情欲三部分,分别对应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
柏拉图在早期写了一部美论《大希庇阿斯篇》。提出了美的本体,并与美的事物做出了截然区分。
理式论是柏拉图美的本体论哲学基础,回忆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但丁的神曲主要体现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提出了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狮子代表淫欲,豹代表强权,狼代表贪婪。
第五篇:2010061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0-06-10 12:31:33)
这是我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上所做的报告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世界地位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迄今已成为世界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不仅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引人注目的学派,而且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同样影响巨大,还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文艺的指针。
列宁曾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则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和歌德的美学思想有批判继承,对法、德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莱辛的美学思想,对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的美学思想也都有所继承。他们本人还十分爱好文学,对文艺实践深有了解。当代荷兰学者弗克马和易布斯在论述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的书中,除把当代世界的文艺理论梳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流派,如把俄国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和捷克、法国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以及符号学理论等都归结为受到瑞士索绪尔语言学影响的科学主义;而把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归入人文主义学派。此外,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传统,并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派文艺理论。在他们的视野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外,还包括被我们今天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如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还有英国的伊格尔顿和美国的詹姆逊的理论。作为西方的学者和后现代主义的阐释者之一,弗克马和易布斯也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性和世界影响。他们还用一节论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应该说,当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个巨大的存在,并且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和文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和丰富。它不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建设中,无论对党的文艺政策的制订,还是对文艺家的艺术实践,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20——1949年。这时期的特点是从介绍部分观点到走向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逐步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20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沈泽民等共产党人都有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来论述文艺问题的文章。早期党的领导人中瞿秋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比较大。1933年4月他署名“静华”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表,在我国第一次通过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分析,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他关于大众文艺的多篇论文更相当深刻地论述了大众文艺问题并强烈呼吁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建立对文化、特别是大众文艺的领导权。这与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关于无产阶级应从法西斯手中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相似。他还对革命的大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语言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
在左翼文学家中,鲁迅是在创造社、太阳社对他的围攻中学习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汉诺夫的《文艺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所以,后来鲁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的传播做了突出的贡献。他对文学的劳动起源论,对艺术属于人民,应该走向人民,对文艺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文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对文艺的欣赏和批评等问题,都有所阐述。此外,冯雪峰、胡风和周扬等在30年代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写了一些文章。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1944年周扬曾编辑了一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及毛泽东的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
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的著作。而1939年和1942年毛主席所做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伟大意义,则是大家所公认的。它标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划时代的经典文献,更是我党在建国后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坚实指南。
第二个时期是1949——1978年。特点是在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并开始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科书。其间也存在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严重干扰。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和选集的先后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列宁论文学与艺术》、《毛泽东论文艺》等书也陆续问世,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50年代初,我国许多学者也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授文艺学,并出版了若干本大学文艺学方面的教材。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在河北省的文艺理论座谈会上号召要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961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协调下,由周扬主持,集中全国大批专家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100多种大学文科教材,其中包括由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和由叶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对这两种文艺理论教材的编写,周扬、林默涵、何其芳等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多次亲自参加编写提纲的讨论,周扬并提出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艺理论应该反映文学的本质规律、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批评与欣赏规律。但历时数年的编写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被打断。这两部书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被定为大学文科的正式教材。
从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即“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合会)的左倾幼稚病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当然,也受到中国共产党自身工作中滋生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因而产生了20年代末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30年代左翼文学对第三种人苏汶等的批判,以及建国前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并发展到将所谓“胡风集团”打成“反革命阴谋集团”这样的大冤案。“拉普”左倾的重要表现除了否定传统,要在平地上建设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外,还有对“同路人”打击的理论,即所谓“没有同路人,只有同盟者或者敌人。”他们不承认马雅可夫斯基是革命作家,对高尔基也横加指责。“拉普”曾控制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因而他们的左倾观点流毒极广。对鲁迅的围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思想背景下发生的。所以,1957年把许多革命作家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出现“四人帮”一伙推行的极左文艺路线,应该说不是没有历史的社会的深刻根源。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文化大革命达到了极致。林彪委托江青炮制的所谓《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可以说是这种极致的标本。
第三个时期是1978——2009年。这30年高举邓小平文艺理论旗帜,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做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工作,为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新的努力。
邓小平同志在理论的拨乱反正方面做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等重要讲话,不但完整地准确地继承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华,而且以极大的理论魄力,纠正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指出这种提法“弊多利少”,主张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法来代替“为政治服务”的提法。他号召文艺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要求文艺家从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他在强调党应当加强对文艺领导,并期望“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同时,又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文艺理论在总结我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家的创作自由和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的广泛开拓,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丰富做出新的贡献。
这时期广大文学理论工作者在努力研究、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出版了陆梅林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李准、丁振海主编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全书》,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先后编选的《周恩来论文艺》、《邓小平论文学艺术》等。还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和陈辽著《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吕德申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和王善忠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李衍柱等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董学文等著的《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等著作。许多学者如陆贵山、钱中文、童庆炳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比较充分地借鉴、吸取和参照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新的文学理论著作,使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出现新的建构与观点。三年前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要先编写九部书。其中一部是文学理论。现在这部书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即将出版。它是反映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的教材性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我只扼要地从若干方面介绍有关的基本观点。
一、文艺本质论。旨在说明文艺是什么?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是审美的创造,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观点特别重要。大家知道,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曾提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大家知道,艺术美是与形象分不开的。后来,马克思主义又把人们对世界的哲学把握方式跟艺术把握方式相区别。认为艺术总是发挥想象的作用,以形象去把握世界。他指出,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创造神话、故事和传说等等口头文学”。毛泽东也认为,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说话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他主张优秀的文艺作品应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都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文学艺术的美的特质。由于人具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事物的创造性能力,能将人的本质对象化,能借助想象的形象去改变和加工所表现的对象,使之更典型,更理想也更美,因而,文艺作品被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才更高。这就为文艺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论断提供了根据。重视文艺的美的特质,就将文艺与政治、道德、宗教、法律、哲学等非文艺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或毛泽东只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而不重视文艺的审美特质的观点是不符事实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实肯定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而且指出文艺也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曾有人对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提出质疑。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一段话很说明问题。他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文学艺术正是借助想象和幻想以表现情感和思想,包括世界观的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认为马克思并未把文艺列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文艺属于漂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要通过反映哲学、宗教、道德和政治等中介的倾向,才曲折地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魅力会继续为不同世代的人们所欣赏,不会随着一定经济基础的变更而消亡。这个事实并不足以推翻文艺从整体上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论断。
二、文艺创作论。它说明文艺的创作源泉、创作过程、创作思维中的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等。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即人的意识与存在的辨证关系来看,自然要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看作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毛泽东所说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社会生活则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反映的产物不等于所反映的现实本身。但无论如何它仍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是为创作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有许多文艺理论家认为文艺创作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思考。但也有人认为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还有理论家则认为创作只应是感性的,只有感觉、想象和幻想起作用,不应有理性参与。从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到弗罗依德的白日做梦说,都反对理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人类的认识如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做了深刻的阐明。他在与陈毅论诗的谈话中,就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个别的例子中,有人曾梦中做诗,或只凭灵感来到的想象和幻想写诗。但小说、散文、戏剧的创作,特别是长篇作品的创作,完全没有理性的参与,完全没有世界观起作用,完全没有生活的根基和对生活的理性分析和认识,而只凭主体感觉、想象和幻想,恐怕是很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重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的。马克思强调过创作过程中主体想象和幻想的作用。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在肯定他们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的同时,也都指出作家自身世界观的局限如何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他们都看到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政治倾向性。正因此,毛主席才强调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必须改造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世界观。从能动的反映论来看,强调创作主体的创造性是必要的,但主体归根到底毕竟依存于客体,创作过程中感性固然重要,理性的参与恐怕也很重要。何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是抽象的符号,就难以离开理性。
三、文艺功能论。实际上也是文艺价值论。因为功能与价值分不开。它要说明的是文艺何为?文艺对人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人所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看文艺的功能与价值的。他们都肯定文艺的真、善、美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就既论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形象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审美性,还谈到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恩格斯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他说,“如果首先谈形式的话,那么,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剧本的从头到尾的戏剧性使我惊叹不已。”他还说,“您所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真,就是作品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善,就是作品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美,就是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所产生的审美魅力。这方面,毛主席谈到具有艺术美的作品,如何由于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典型、更理想而具有认识和思想推动的作用,“能使人
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可见,他们都看到文艺兼有真善美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实还从更广泛的视角去看待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并说,他从“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就不是一般地谈论作品的认识意义,而简直认为,文艺作品还具有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的认识价值。毛主席说文艺作品可以起伟大作用于政治。这也超出了一般所说的真善美的意义。实际上,像《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政治作用,就的确非常伟大!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列宁在与蔡特金的谈话中就认为文艺属于人民,应当在人民底层有它深厚的根基。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他更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文学应“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至于毛主席关于文艺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的论述,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题,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四、文艺生态论。指的是文艺内外的生态关系,包括文艺与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哲学等的关系,也包括文艺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等的关系。还包括文艺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文艺的外部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列宁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普列汉诺夫为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所画的多级关系图中,政治是中介,它直接反映经济的利益要求并将其转达到上层建筑的其他意识形态中去。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实际都有要求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言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肯定和赞扬欧洲许多伟大作家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而且高度赞扬英国工人运动中的诗歌和德国的社会主义诗人,并要求作家描写“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列宁也热情称赞过鲍狄埃的《国际歌》等对鼓舞革命起重大作用的作品。至于毛主席有关政治与文艺关系的观点,更为大家所熟悉。有些文艺作品确实可以为政治服务,甚至起伟大作用于政治。但并不是一切文艺作品都有政治内容或政治倾向,也非都能够为一定的政治服务。这同样是事实。因而,邓小平放弃“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同时又指出“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这更符合文艺的整体状况。我理解,从以下三个方面看,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一是文艺家总有一定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情感,他必然要曲折地表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如八大山人画兰花都是根不沾土,虚悬空中,便隐含他对明朝亡国后的无土之恨。二是政治家和政党总要通过各种办法罗致和动员文艺家为政治服务;三是所有政府在制定文艺政策和法令时,首先都要考虑政治的利益。所以,文艺要完全脱离政治,恐怕很难!既看到文艺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又看到文艺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政治的区别,容许文艺有自己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应该是有利于为文艺发展创造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对文艺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也要既看到联系,又看到区别。文艺作品中历来都可以看到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等的影响印记,但如果文艺变成只宣传宗教、道德或哲学的工具,那恐怕就很难称为文艺了。
在文艺的内部关系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很重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看。内容与形式代表不同的范畴。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实际存在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也限制内容。就文艺而言,毛泽东说,我们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但鲁迅、瞿秋白都说过,旧形式也可以表现新内容。在延安,毛主席也称赞过新内容的传统秧歌。可见马克思主义作家对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理解是辨证的,既看到联系,也看到区别,还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性。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文艺的内容、形式、风格、流派的多样性的生态。马克思早年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就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是一种存在形式呢?”列宁说得更明白:“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而毛主席制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号召,都正是文艺多样化理论的政策体现,是有益于为繁荣文艺创造好的生态环境的。
马克思关于生产培养消费,消费又会促进生产的观点,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文艺产品及其消费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在《剩余价值论》中他又说,“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文艺生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商品的生产。它也是为消费而生产的。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时代的作家具有身份的二重性。他既是非生产劳动者,又是生产劳动者。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二重性才会消除。我国今天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存在多种经济所有制。因而作家文艺家既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又是商品的生产者的这种二重性仍然存在。我们的作品往往不能无视消费的需要,但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能够培养和引导消费。这也是今天文艺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表现。事实上,优秀的文艺家总是不断以自己的高质量的、甚至带有先锋性的作品去培养和引导消费。
五、文艺发展论。这涉及文艺的起源,文艺发展的种种形态和规律。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艺起源于劳动。他们指出,劳动不仅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而且发展了人的各种器官,促进了人的相互交往。从而在劳动中产生了最初的艺术,如歌谣、舞蹈、岩画以及神话等。
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其内容与形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文学形态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马克思就指出,神话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他还指出,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平衡。他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从文艺史上看,文艺发展过程中因内容与形式的差异而出现的不同形态,与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文艺繁荣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说是一种规律。因为文艺的繁荣还得有其他的许多条件。我国的汉唐气象,自然是社会经济繁荣后出现的。但建安文学的繁荣却见于世积乱离的时代,五四新文学的突起,则逢国内战争不断,南北未能统一的时期。
文艺的发展中,还存在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对外国文艺的借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普列汉诺夫曾论述革命的社会转折期,往往对旧传统过于否定,之后,传统的东西又会更多恢复起来。他举法国大革命前后和英国克伦威尔革命前后的情况以证明。他还认为,后进国家的文学往往学习先进国家的文学,而先进国家的文学则很少借鉴后进国家的文学。他举俄国文学之借鉴法国文学,后者则不然。非洲国家多借鉴欧洲文学,而欧洲文学则没有借鉴非洲文学。这在不同国家文学的交流中似是一种规律。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曾完全否定传统,认为可以在空地上建设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这种错误观点遭到列宁的批评。列宁一再强调,只有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全部文化的基础上,才可能建设新的无产阶级文化。对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和创新的问题,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做过十分透彻的论述。建国后,他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继承、借鉴、创新的理论,实际上也是深刻地揭示了文艺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规律。
六、文艺的批评论。这包括文艺的鉴赏、解读和评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读过许多文艺作品,并撰写过评论。如马恩对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的评论,对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对敏娜•考茨基和玛•哈克纳斯的小说创作的评论等。列宁也有对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作品的评论。毛主席对唐诗宋词、对《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有精辟的评论。他对鲁迅的评论更是经典性的。他们的评论,既谈自己对作品的鉴赏感受,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恩格斯所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毛主席所提出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胡乔木所提出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实际上都包含了真善美的因素。毛主席提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批评标准。这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思想与政治标准有时代与阶级的差别好理解。而审美上人类共同性的因素似乎更多。但对美女的审美标准“唐肥宋瘦”;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论到俄罗斯贵族以女性的苍白纤弱为美,而乡下的农民则以女性的红润健壮为美。可以说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审美标准也有差别。对于文艺评论的重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有关文艺批评的论述就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也有论述文艺批评的重要言论。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在文代会、作代会的讲话中都有专段论述必须发展文艺评论。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挑战
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文艺多样化的挑战,包括文艺理论的多样化和文艺实践的多样化。特别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实践及其理论的挑战;二是电子传媒、网络文艺带来的高科技,使文学进入电质写作和数码传播时代的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时代,针对的主要是西欧和我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而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则有各大洲的文学,包括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帝国主义之间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都进一步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更把资本主义许多负面现象展现在人们面前。颓废绝望的情绪到处弥漫,不同思想立场的知识分子都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批判,企求在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叛逆旧的传统,进行创新突破。艺术领域前后便涌现抽象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意识流等创新的流派。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特莱尔曾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爱伦坡反对说教和模仿自然,强调形式美和作品的暗示性、音乐性,为象征派诗人开了先河。波特莱尔的《恶之花》在题材上转向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打破浪漫主义对现实的理想化,提倡情感的“对应物”,用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种重自我表现,反陈述,重联想和暗示的艺术方法,后来便发展为现代主义的基本倾向和特征。我国现代主义研究家袁可嘉曾指出,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康德和尼采等的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认为,意识的先天形式先于经验,是人类的认识能力特点构成人们所理解的自然界的规律和特点。他关于美不涉及欲念与概念、仅涉及形式的观点,关于艺术与游戏相通,贵在自由,想象在艺术中可以创造出“超越自然的东西”的观点,都正是现代派主张心灵表现和主观直觉、偏于唯美的形式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他的不可知论更加深了现代派的神秘主义倾向。尼采认为现代文明的衰退是由于过分的理性压抑了基于本能与意志的主观创造力。他的悲观主义,他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否定,他对意
志与本能的强调,也为现代主义提供了哲学的启示。此外,弗罗依德的潜意识学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美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派也都有相当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西方产生的新思潮。它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发展,构成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
当代西方社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突出特征是,随着电脑化、信息化和物质财富的巨大增加。一切都讲究速度和效率,社会成为严密的系统,事物高速发展变化,任何东西似乎都显得没有确定性,没有永恒的本质。一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冷漠,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人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庞大的电子网络,使个人成为社会机器的某一位置的小齿轮或螺丝钉,只能被迫完成社会安排的使命。因此,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个性遭到消解;现实的无常感,更使人只顾存在眼前的经验,瞬间的感觉和一时的欢乐。
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下产生的。它包括西方众多的文学流派。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开始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50年代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美国的“投射派”诗歌和“垮掉的一代”,英国的“愤怒青年”,还有德国战后的“废墟文学”和奥地利的“维也纳”派,以及法国的“新小说派”等,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派别。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世间一切本来就毫无意义,人生本来就没有希望。他们主张凭感觉和本能的驱动,抓住眼前的现实享乐。对他们来说,文学创作是一种现实享乐的生活方式,是以消费性,享受性地“玩”文学。概括地说,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消解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传统意义上的“高雅”和“通俗”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融为一体。第二,崇尚平面化。即所谓“深度模式削平”。后现代主义者既不相信事物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从而确认自己所感觉的就是生活本身。所以,他们又标榜“客观真实主义”,不动感情地去描写自己所感觉的世界。第三,注重创作的无意识状态和游戏态度。后现代主义作家强调从把弗罗依德所说的无意识中的“本我”呈现出来,把偶然获得的经验随心所欲地拼凑起来。其游戏态度包括“玩”语言游戏,玩拼贴结构和玩空间性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有时间段的先后因果的线性结构,往往没有特定的叙述角度,没有明确的时间线段,可以将历史、现实、回忆、梦境、想象、幻觉交错在一起。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和探索性戏剧,都不无现代主义影响的影子。而《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体大展》所展示的“非非主义”等几十种“新生代”诗歌的宣言和作品。它们反对理性,回到“前文化”状态,强调意义与价值解体、对现实采取消极认同和玩世不恭的冷嘲态度,在艺术上注重生活流、印象流、感觉流的展示,运用黑色幽默的反讽、非意象化和口语化,从中,也不难看到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实践。表现“生活原生态”并取“零度感情”的“新写实主义”,也让人联想到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客观真实主义”的意味。至于90年代出现的“欲望写作”和“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所受到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曾被评论界所指出。自然,这时期我国作家在汲取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技法时,并不都赞成其艺术哲学观点,而且表现的仍然是我国的生活与体验。对于使我国文学的风格更加多样化,艺术技法更加丰富而言,其积极意义也不可低估。但是,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现象如何认识,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至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文学的出现,文学创作从手写的纸质时代走向电脑写作和创作的时代,文学的全球化和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全球规模等,也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带来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去加以回答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