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门峡旅游资源开发建议1
三门峡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构想
马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472000)
摘 要:三门峡是黄河文明之源,人文典故丰富,军事文化突出,人文景点和自然山水相得益彰,资源特色明显、组合良好。在对三门峡旅游资源评价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原则及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评价;资源开发;三门峡
Abstract: Sanmenxia is the headwater of cul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is full of rich humanity literary quotations, military culture, humanity and landscape scenery spots.The specialty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obvious, and the combination is good.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rules and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analyzing the situation.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Resources evaluating;Resources developing;Sanmenxia
三门峡旅游业起步于1986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黄河游---中华民族之魂”特色旅游项目,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向海内外推出的14条旅游专线之一;大黄河漂流被确定为中国休闲度假游三大江河漂流专线之一;AAAA级旅游区虢国博物馆、AAA级旅游区三门峡大坝、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和仰韶村文化遗址、黄河古栈道等12处景点入选国家级旅游线。开发的主要旅游线路还有民俗风情游、虢国文化游、寻古朝敬之旅、黄金之路游、黄河生态游、温泉保健游、白天鹅之旅等。正在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有三门峡白天鹅观赏区、女郎山、仰韶大峡谷、石峰峪景区、亚武山基础设施、玉皇尖森林公园等,这些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资源开发完成后,将全面改变三门峡的旅游资源结构,从而形成以黄河游、黄河生态游、黄河文化游为主体的新兴的旅游度假、观光胜地。
一、三门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一)黄河文明之源,文化多姿多彩
三门峡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仰韶文化遗址”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并由此开创了中国近代田野考古的先河;虢国墓地向人们展示了比西安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700多年的华夏古文明;函关古道使人们联想起金戈铁马、灰飞湮灭的古战场;区域内人类文化遗址、古代水利和交通工程、古塔、碑竭、特色民俗等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这些组成了三门峡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二)人文典故丰富,军事文化突出
三门峡历史悠久,历史故事、典故丰富多彩,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假虞灭虢”、“秦赵会盟”等典故皆源于此,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同时,由于在古代三门峡是连接洛阳和长安东西两京的锁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也使得三门峡的军事文化十分突出。杜甫笔下的“石壕吏”,战国时期的“五纵攻秦”、“割城求和”等战事,汉代的“献帝出关”等战事以及李自成“二出函谷”等皆发生于此,构成了三门峡地域文化绚丽的亮点,极大地丰富了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三)人文景点和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三门峡不但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卢氏县被称为“中原净土”和“豫西后花园”,灵宝万亩芦苇荡湿地近乎原生态,以及每年冬季成群的白天鹅、野鸭、大雁在三门峡库区水面、滩涂湿地越冬,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仰韶文化、虢国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文化在三门峡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四)特色明显、组合良好,易于进行规模开发
通过旅游资源调查发现仰韶大峡谷、石峰峪、关山洪岩等新景观奇峰林立、绝壁参天,清泉、碧潭、飞瀑、怪石随处可见,单体数量多且集中,组合近似完美,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二、三门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重建设、轻规划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重景点、景区建设,轻科学规划的倾向,造成某些建设方案思路单
一、设计粗糙、内涵浅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工程布局不合理,破坏了景观的协调和整体观赏效益的发挥。
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早期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
致旅游开发水平低,甚至是破坏性开发,如在函谷关古城的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特色和地区文化精髓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多数景点的旅游规划水平低,可操作性差,加上缺乏执行旅游规划的监督机制,一些规划制定好后即被束之高阁,导致一些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这些年,虽然旅游产品开发前,都要制定旅游规划。但大部分规划的质量堪忧,即便是请名家所作的规划,考虑到学术的日益功利化和名家对三门峡的短期了解,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未必很强。更突出的问题是旅游规划的执行不力,连续性不强。
(二)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较落后
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落后于观光型景点的开发,从而导致资源开发跟不上客源市场形势的变化。三门峡大部分属豫西山地,尤其是许多深山区,人迹罕至,许多景观资源未被发现,造成三门峡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一直以古文化游为重点,在近几年以绿色健康游为主流的旅游产业进程中略显落后。
(三)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及配套的连接道路、通讯、输电、给排水等相对滞后。如,豫西大峡谷风景区虽然风光秀美,可进入性却非常差,接待游客量一直不是很大。
三、三门峡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市场导向、讲究效益
旅游业发展依赖于客源市场的需求状况,因此,必须充分考察和研究当前和未来游客的旅游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安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当前,旅游市场正呈现以休闲度假、参与娱乐、回归自然为主流的旅游热潮,进行旅游开发和项目建设应当以此为参照坐标,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投资省、见效快的资源尽快开发。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其主题思想和目标是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力求做到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
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3.突出特色原则
特色是旅游区的生命所在。根据区位理论,三门峡旅游区域是个靠资源优势发展的旅游区域,因此,资源的特色致关重要。必须尽力发掘那些独有资源,突出自我特色,改造资源及其环境,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富有魅力的旅游产品,旅游才具有发展前途。
4.根据资源--市场对应关系进行分层次开发建设
资源可以分为特别资源、国粹资源、精华资源、优秀资源、地市级旅游景区和一般资源这么几种形式,它们所对应的游客群体有所区别。
特别资源对应于国际型市场和特殊人群市场,此类资源有:仰韶村文化遗址、黄帝铸鼎原、空厢寺等;
国粹资源对应于国内外市场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此类资源有:三门峡黄河白天鹅观赏区、虢国博物馆、仰韶大峡谷、三门峡大坝、函谷关旅游区等;
精华资源对应于省市及邻省市场、省级旅游景区,此类资源有:桐沟金矿黄金之旅、鼎湖湾水泊芦苇荡、亚武山-老鸦岔、三门峡温泉保健疗养区、天井窑院、女郎山、石峰峪、关山洪岩、卢氏县九龙洞--玉皇尖、熊耳山--汤池等;
优秀资源、地市级旅游景区对应于地市型及邻市市场,此类资源有:安国寺、曹靖华故居、龙湖风景区、寺河山亚洲第一高山果园、义马鸿庆寺石窟等;
一般资源对应于县市级旅游景区和县市型市场,此类资源有:义马清风山、渑池韶山、黛眉山、槐扒提水工程、文峪水产基地(或水上乐园)、洛河山河口大桥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三门峡旅游资源在开发时要以国内旅游大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价值较高的历史文化旅游和环境好、特色突出的自然生态旅游,努力增强旅游景区的观赏性、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康体性、趣味性及知识性等功能,尽快实现以观光产品为主向集观光、度假、生态、文化、康体为一体的复合型多功能旅游产品的变革。
要高起点规划,做大旅游;高品位开发,做精旅游;高层次创新,做活旅游;高标准策划,做强旅游;高质量服务,做优旅游。努力把三门峡市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
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和河南省旅游经济强市。
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郑、汴、洛及三门峡沿黄河旅游线旅游发展的意见》(即“三点一线”),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全力包装“一条线”(以自然景观为要素的黄河生态旅游线),重点打好“四张牌”,即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为依托,打好老子牌;以空厢寺为依托,打好达摩牌;以铸鼎原为依托,打好黄帝牌;以黄河白天鹅观赏区和仰韶大峡谷为依托,打好生态牌。同时以黄河游(大黄河漂流)、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鼎湖湾、陕县温泉、大淙潭为依托,打好休闲度假牌,确立“文化圣地三门峡”和“自然山水城市”的旅游主题形象。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黄河和黄河文化为主线、以生态旅游为品牌、以优美的城市环境为依托、以特色旅游项目和大型旅游节庆为载体、以休闲度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在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Gov/jxlyls/0910218.shtml,2009-09-09.[2]袁维春.关于三门峡市旅游开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2).[3]钱宏胜,楚纯洁.新时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河南三门峡为例[J].河南科技.2008,(4).,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1.开发指导思想
运用原生态理念,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管理,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消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高品质湿地公园。
2.开发步骤
A.对水系因子,植被因子,道路因子,人类活动因子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规划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湿地游览区,管理服务区。
B.对现有的农舍采取保留整治,搬迁,改变使用性质等方式进行规划保护农耕本色,因地制宜进行适当的村庄整治,建设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居民。
C.规定河道蓝线及保护绿线,对现有的河堤进行改造,建设体现生态特色的步道。
D.加强公园两侧的绿化工作,建设一批登山步道,供市民登山健身,休闲娱乐。
E.对公园交通,给排水,服务用房等提出规划措施。
3.保障措施
a.制止烧烤等污染空气的活动在景区内进行。
b.做好污水排放处理,以发展观光农业为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燕飞控制面源污染,实行截污沟工程,把污染切断在上游综合治理。
c.公园内不得任意性建设宿舍,餐饮等设施,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d.增加停车场,并认真研究人流,车流,避免交通拥挤和事故。
e.添置垃圾桶,公园座椅和移动式环保公厕,为游客提供方便。
f.加强对公园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知识,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公园。
g.加大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扬,保护旅游资源,严厉处罚游客乱扔垃圾,破坏公园内生物等不文明行为。
第三篇:旅游资源开发复习题
书本复习题
1.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A.工厂 B.民俗 C.文学作品 D.图书馆 E.博物馆 F.劳务 2.旅游资源具有()特点
A.区域性 B.世界性 C.文化性 D.自然性 3.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有()原则
A.专业标准 B.旅游开发标准 C.市场标准 D.科学标准 4.按旅游资源调查的对象划分,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有()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概况调查 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骑马旅游资源:已开辟有步行道、车行道和驰道的海拔200米以上高地地带。B.散步及远足旅游资源:海拔450米以上的高地,已建有驰道、步行道、车行道的地方。C.狩猎旅游资源:有狩猎价值的地方。D.攀岩旅游资源:高差在30米以上的断崖。
E.滑雪旅游资源:有效高差在200米以上,具有3个月以上的持续雪期。
F.内陆、钓鱼水域:宽度在10米以上,未遭污染的河流、溪谷及运河以及面积在5h平方米以上的水域。
1.地文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A.地质类 B.标准地层剖面 C.地貌类 D.雅丹地貌 2.地文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
A.丰富性 B.形成过程的漫长性 C.脆弱性 D.奇缺性 3.下列景点中()属于雅丹地貌 A.庐山 B.雁荡山 C.乌尔禾风城 D.罗布泊 4.下列景点中()属于丹霞地貌
A.广西乐业天坑 B.江西龙虎山 C.湖南崀山 D.广东丹霞山 5.关于我国岛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面积最大的三座岛屿分别是:海南岛、台湾岛和崇明岛 B.我国最大的珊瑚岛位于中国南海。
C.我国于2010年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 D.国内的岛屿旅游开发经验已经足够,不需要借鉴国外旅游岛的建设经验 6.在地文类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A.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B.充分发挥地文旅游资源的多种价值,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C.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跨区域的地文类旅游资源,避免重复建。
D.由于旅游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所以每个地区都要尽可能搞旅游开发,把旅游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7.国外对地文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给我们的启示有()
A.被划为国家公园或地质公园等自然区域其保护任务具有法律地位,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破坏景区环境和景观,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B.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非常重视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游客和民众的地学知识的普及,并将科普和科研视为自己重要使命。
C.在保护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项目,丰富其旅游体验。D.合理开发旅游路线,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1.从旅游开发利用角度,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A.古河道 B.人工水库 C.湿地 D.湖泊 E.河段 2.按照温度的不同,温泉可分为()几类
A.高于75℃的高温温泉 B.介于40℃至75℃的中温温泉,C.低于40℃的低温温泉。D.达到沸点的沸腾温泉 3.我国著名的冷泉中不包括()
A.趵突泉 B.北京玉泉 C.无锡惠山泉 D.华清池汤泉 4.世界著名的瀑布中()位于非洲
A.尼亚加拉大瀑布 B.伊瓜苏大瀑布 C.维多利亚大瀑布 D.德天大瀑布 5.我国湿地中()已经建为国家湿地公园
A.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 B.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D.滕州红荷湿地国家公园 1.下列属于气象景观旅游资源的有()
A.雾凇 B.云雾景 C.雨雪景 D.宝光 2.下列气候地不适宜老年人休闲度假的有()
A.干旱沙漠 B.南极 C.热带雨林 D.海滨 3.天文景观资源包括()
A.日全食 B.月食 C.流星雨 D.天体相撞 4.对极端气候地的旅游开发描述正确有()A.所有的极端气候地都不适宜进行旅游开发 B.因地制宜,开发合适的气候类旅游产品 C.气候旅游产品应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 D.极端气候地不适合开发健身类旅游活动
5.对气候与旅游两者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影响自然景观的形态 B.气候对人文旅游景观影响不大
C.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D.旅游业的发展会对一地的气候带来渐进的影响 6.景区中的气象景观开发时应注意()
A.深入科学观测、研究、系统总结景区内定期出现的气象景观类型的有关资料 B.重视开发利用并精心策划有关活动 C.搞好配套的服务设施
D.景区气象部门不断完善景区内气象景观的气象信息预报和公告服务 1.从旅游开发利用角度,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不包括()
A.鸟类栖息地 B.森林 C.草原 D.人工花卉种植地 E.微生物 2.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不具有()特点
A.季节性 B.生命性 C.脆弱性 D.奇缺性 3.对动物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宜遵循()原则
A.对野生动物加强保护 B.经济效益最大化 C.尽量引入更多非本地物种,以增强观赏性 D.开发形式多样化
4.水族馆旅游开发的特点有()
A.投资高、风险大 B.对位置的选择要求不高 C.需要专业的饲养和医疗人员 D.海洋动物表演是其重要的旅游产品
5.在开发利用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方面,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具有()相似之处
A.两者是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相对比较集中且旅游开发价值较高的区域 B.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C.制定旅游开发规划时需要都需要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D.开发的旅游产品具有相似性
6.国外在动物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比较注重()A.善于利用传统的资源、技术和习俗优势
B.开发多样化的动物旅游产品,满足细分旅游客源市场的多种需求,C.采用包括媒体、名人、节庆等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动物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D.倡导动物资源的保护,以更加环保和生态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 7.荷兰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有()A.任何人工生物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都会成功
B.人工花卉旅游的成功开发须有花卉研究、种植、加工、交易等一系列发展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做保障。
C.我国许多地方的花卉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人工花卉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以下哪三个条件才可以视为旅游资源()A.历史的知名性和代表性
B.遗存的集中性和规模化 C.开发的可能性与安全性 D.资源的美观性和稀有性 E.年代的久远性
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具有()特点 A.资源属性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B.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C.资源特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D.资源形成的人文性和不可再生性 E.资源视觉观赏的低美感度和开发的有限性 3.遗址遗迹类资源的展示方式有()
A.恢复原貌 B.形像展示 C.修旧如旧 D.表演和演艺 4.遗产廊道发端于()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5.我国遗址公园与哪个国家较为类似()
A.意大利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1.按照国家标准,以下哪些内容包含在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之内()A综合人文旅游地 B单体活动场馆 C居住地与社区 D归葬地 2.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A实用与艺术的两重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建筑文化的动态时变性 3.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主要包括()
A艺术审美功能 B文化传播功能 C造景功能 D衬景功能 4.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主要有()A积极利用和科学保护紧密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B整体保护和单体保护有机结合,单体开发要以整体为背景,二者不可偏废 C尊重自然规律,任其自由发展
D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泰国大王宫在旅游开发中的特色主要包括()
A没有门票 B注重细节 C没有导游 D展示方式多样 6.下列符合莎士比亚故居的说法是()A是一幢典型的都铎式的两层木房,古雅庄重
B有一扇很特別的玻璃窗,上面写满了来访名人的签名,有狄更斯、马克·吐温等 C博物馆部门还负责保管保留收藏品,这些保留收藏品可通过预约参观 D在故居里,可以看到当时屋子的内部装潢,还有其父工作及贩卖的书本 1.以下属于旅游商品的有()
A.旅游工艺品B.旅游纪念品C.土特产品D.旅游食品E.日用消费品 2.我国著名的绿茶有()
A.西湖龙井B.黄山毛峰C.云南普洱茶D.福建铁观音E.太湖碧螺春 3.旅游商品的特点包括()
A.纪念性
B.稀缺性
C.文化性
D.标志性
E.便携性
F.实用性 4.旅游商品的功能主要有()
A.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与购物需要
B.促进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C.满足旅游者投资的需要
D.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E.提高旅游者生活水平5.旅游商品开发的要点主要有()A.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B.增强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C.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包装 D.增强旅游商品的参与和体验 E.重视旅游商品相关人才的培养
6.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开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旅游商品雷同现象严重
B.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C.旅游商品档次不高,功能单一
D.旅游商品质价不符 7.国外旅游商品开发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B.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C.开发多样的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D.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1.按照国家标准分类,人文活动一般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人事记录 B艺术 C民间习俗 D现代节庆 2.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A地域性和民族性 B形式多样性 C自发传承性和动态性 D参与体验性 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主要有()
A审美与文化休闲 B知识与文化传播 C修养与文化调适 D责任与文化效益 4.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主要包括()A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B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确定不同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模式
C点、线、面开发相结合,实行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的有序开发 D充分发挥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功能,以民为本,使文化更民化 5.以下哪些属于我国的四大菜系的内容()A川菜 B粤菜 C湘菜 D 鲁菜 6.以下关于著名人物旅游资源开发正确的说法有()A充分挖掘名人资源的文化内涵,精工细作,避免粗浅化倾向 B把名人放在博物馆中展示即可,名人都是高高在上的
C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确定不同的开发主题,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D 将著名人物和其著名的原因结合起来进行开发,避免程式化 7.按照事件的性质,可以将重大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A政治类 B会议类 C战争类 D 科学类 E经济类 8.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
A动态的传承性 B鲜明的地域性 C独特的民族性 D质朴的本真性 E文化的情趣性 1.旅游资源开发的效应主要包括()
A.经济效应
B. 市场效应
C. 社会文化效应
D.环境效应
E.生态效应
2.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B.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
C.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保证资源与收入在当代人之间和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包括()
A.可持续发展不是否定经济增长,而是鼓励经济增长
B.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为基础,强调与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相协调,强调持续性
C.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D.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持续发展的统一体 4.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
A.增强全社会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负面效应的理解 B.提倡公平发展
C.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 D.提高旅游容量和旅游产品质量,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与体验 E.树立全新的理论观念,保护好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5.以下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利益最大化原则
B.可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第四篇:宜春开发旅游资源
宜春开发旅游资源
1月12日上午,宜丰县政府举行投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有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垦办主任唐安来,宜丰县委书记赖国根、县长邓伟等县领导以及县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客商江西九天旅游置业有限公司董事、宜春市九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易明锋和宜春市九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照学。宜丰县人民政府县长邓伟和宜春市九天旅游开发公司执行董事易明锋代表双方签约了项目合同书。
该项目是江西省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引进,由宜春市九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倾力打造的宜丰黄岗山(九天)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第二期投资26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设预期5年半全面完成,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峡谷漂流、峡谷溯溪探险、山岳景区生态公园、拓展野战、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及星级度假山庄、产权公寓及其它与之配套的项目等,是全省农垦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一个重点项目。
第五篇:中国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学》
课程论文
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学号:
姓名:
专业:
中 国 重 庆
2014 年 6 月
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以西藏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色旅游资源越来越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本文以极具旅游特色的西藏为例,在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网站的基础上,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这一例子阐述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如何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开发保护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 , 境内海拔 7000m 以上高峰有 50 多座 , 其中在 8000m 以上的有 11 座 ,有 “世界屋脊” 之称。西藏高原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极具特色的西藏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西藏美丽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不管是以自驾游还是跟团游,我们的身边总是不缺去西藏的人。西藏给平常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灿烂的格桑花、蓝蓝的天空、开阔的草原,一望无垠。真正去过西藏的人才能领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
1.地文景观
(1)山脉
西藏高大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分支山脉,山峦重叠,名称繁多,使整个高原成为一个“大山的海洋”。这些高大的山脉成为了西藏的骨架,与蓝天相称,撑起了风情空旷的西藏。这些高原上的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差不过千余米,形成“远看似山、近看似川(平地)”的特点。[5]
(2)峡谷
西藏是世界上峡谷最多的地区之一,最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藏东三江峡谷。对于“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这一称号,幽深险峻、景观奇伟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名副其实。峡谷呈马蹄形,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以南伽巴瓦峰为南侧,加拉贝垒峰为北岸。两江悬崖壁立,束紧大江,如两扇雄伟的大门,守卫着大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m,最宽处约200m,全长为370 km。悬崖直落江面,湍急的江水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2]
2.水域风光
(1)河流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 km2 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这里有独特的“三江并流”,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平行自北向南流走,在瓶颈处波涛汹涌,景象壮观。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4万多km2,流域平均海拔4500m左右。
(2)瀑布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兴拉山下的藏布巴东瀑布群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首。藏布巴东瀑布群实际是两个瀑布。在相距600m的河床上,这里出现两处瀑布,分别高35m(瀑布群二)和33m(瀑布群一),前者宽仅35m,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最大的河床瀑布。在这么短的范围内,在大江干流上形成多级大瀑布,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3.天象与气候景观
由于西藏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境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以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平原地区从南到北相隔数千公里才能呈现出热、温、寒三带的自然景象,而这里从低到高则出现在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的范围内,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二)人文自然资源
生活在藏族等少数民族为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藏民族文化。
1.建筑与设施
居住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人民,创造出众多的辉煌建筑群。无论是在城镇、宗山、宫殿还是寺院均具特色。著名的布达拉宫,适应了当时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奴隶制度,同时烘托了神权、政权至高无上的形象和气氛。在民居方面,由于放牧方式和季节的不同,当地民居分为了冬帐房和夏帐方之分,冬帐房以木棍为框架,上附有防寒牛毛做的毡子。夏帐房是用自用布、帆布等制作的,结构简单,拆装、携带都很方便。[7]
2.旅游商品
西藏的特产最著名的是冬虫夏草,产于那曲、昌都等地,为补养药。西藏地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加之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图
案花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3]
3.3.人文活动
西藏民族文化蕴涵了西藏人民和本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自松赞干布建立了吐鲁番王朝开始,佛教开始大面积传入西藏,对佛教的尊崇一直持续到现在。佛教教徒也会在每年七月、冬季农闲的时候举行朝圣。每年自西藏传统的体育活动赛牦牛、斗牛就是藏族独有的。“古朵”也是藏、门、珞民族特有的运动项目。[6]
二、开发和保护建议
(一)开发现状
西藏的旅游业刚刚起步,短短二十几年,实现了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游形式大致有三类:一是观光旅游,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观光等;二是体育旅游,包括登山探险、漂流滑雪、骑马划船等;三是专业性旅游,包括组织科学考察和举行各种学术会议等。[3]
西藏旅游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形成了以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串联着拉萨、昌都、日客则等地区,外通成都、大理等地。同时由于位置较偏僻,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全面,住宿条件差,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
虽然西藏的许多旅游资源单从旅游资源本身而言,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垄断性,但由于受区位条件、旅游环境以及开发条件的影响,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由于西藏的地势很高,因此,初到高原的人,经常会出现高原反应。而且由于大气中的含尘量少导致紫外线照射十分强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并做好必要的预防,保证在西藏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4]
其次区位条件差,西藏位于偏远的西南地区,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要说国外游客进入西藏所耗费的时间了。
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一方面,对于外部交通来说,西藏自然环境恶劣,地势险峻,地质脆弱,冻土等因素对于交通产生了极大的阻力。虽然目前青藏铁路已经正式运行了,但是由于其路线的局限性,为出行的游客带来了不能直达等不便。另一方面,除旅游者进入西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外,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也具有较大的旅游阻力。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西藏内部的交通系统,修建铁路、公路,使个地区产生联系,形成整体。同时也要和发达的东部地区产生直接联系,以便人们的出行。
对了旅游的投入不足。一方面西藏是典型的西部地区,部分地区仍处于极端贫困的状况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很深。另一方面,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依赖性强,对经济的分配属于传统型,严重得影响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应积极得宣传倡导新的思想,让人们摒弃旧的思想观念,肯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西藏地域辽阔,虽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富,品味很高,但旅游资源的丰度仍然较小,即使在游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建设丰富的旅游单体,增强旅游资源的丰度。
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对此,除加大力度,开发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外,还要大力开发民族风情、节日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西藏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不良状况。
(二)保护策略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使之不受损伤、破坏,特色不被削弱,而且还涉及了周边坏境的保护问题。[1]
1.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破坏
主要是防止由于寒暑变化、流水侵蚀、风吹雨淋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
对于西藏来说,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众多佛寺是保护重点。中国对西藏文物的保护投资超过了二亿,如对著名的古格遗址、托林寺的壁画进行全面的维修和保护。
2.恰当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
良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把保护工作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西藏来说,在草原日益退化的今天,应着重注意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合理得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和改善草原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3.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在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旅游资源价值的无知造成的。对此应大力的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应贯穿这一思想。
4.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法制体系,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管理
首先国家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硬性得保护旅游资源,为杜绝破坏行为作出铺垫。在宏观上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的制定当地特有的保护管理措施。如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5.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郑星耀.旅游资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朱桂凤.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走遍中国》编辑部.走遍中国—西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何星亮.关于进一步发展西藏旅游业的若干问题.西藏大学学报.2005
[5]多吉旦增.西藏自然旅游资源特色分析..2003
[6]佚名.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2013
[7]佚名.浅析中国旅游特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