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远襄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结
2008年远襄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结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已经开始几年,经过努力基本上能完成各年的上报工作,现将我所开展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以来,我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为了及时掌握网络直报动态,每次的网络直报会议都派专人甚至多人参加,学习回来后院委会听取会议精神,并在全院范围内安排部署网络直报各项工作。
二、科室协调,责任到人
为保障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我院指定一名副院长主抓此项工作,将网络直报工作列入科室年度责任目标,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科室网络直报信息的协调、收集、核对,并指派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具体负责上报工作。
三、具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
我院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能认真学习网络直报知识,掌握全国上报信息,并能经商深入科室主动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索取需要的信息,及时填报、更正或修改上报内容,保证上报工作及时、准确上报。
四、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经过几年的网络直报,认为现在的直报工作存在问题有:
1,人员匮乏。我院存在着直报人员匮乏的现象、无专业直报人
员,加上负责调查的人员即使开展日常的监督监测都人手不足,更谈不上信息的收集工作,使信息的及时收集、上报工作不能保障。
2,网络直报信息中存在的问题。经几年的上报,我们认为上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报信息较多,调查人员工作量较大,有时一个单位的信息需要对单位调查很多次才能完成,使调查人员有抵触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2,增加对基层单位的资金直入,保证直报经费。增加人员,尤其是直报人员和调查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保障队伍素质。
3,简化调查表,对不需要的信息如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等内容,建议删除。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更好地开展网络直报,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付的上报工作,我院今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将上报列入科室每月计划,定期考核,科室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档案,尽量保证上报工作。
这是我院开展网络直报工作以来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希望各兄弟乡镇能认真进行批评指正,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信息能更好地为国家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保障劳者健康服务。
远襄镇卫生院2009年1月
第二篇: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2012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及市疾控中心中心制定的《市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市卫生局的会议精神,我镇卫生院于4月6日分别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门诊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验室等关联网络直报科室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
我院很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定了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项制度或职责。
1、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2、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有职能科室和专门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疫情直报人员定时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填报卡、核对和自查。配齐了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报告法定传染病11例,其中肺结核病3例、水痘1例、病肝3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菌痢1例,未发现霍乱、疟疾等重大疫情,无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3、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不完整,门诊发热、肠道疾病登记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登记,肠道门诊未送检。
2、住院部入出院登记薄项目不全,只有姓名、现住址、和入院日期,无性别、年龄、职业、入院诊断(填在其他项目栏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无传染病登记,传染病发现漏报病例1例。查看从1/1至今住院登记,发热病人7例、腹泻病人3例,大部分未报。
3、检验科无门诊纸质登记薄,电子记录为5/3至今,无之前记录。
4、放射科大部分无检查结果记录,1例传染病例未报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网络直报能力和诊断水平。
2、将各种传染病登记表发到每个医务人员手中,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登记门诊、住院日志和各种传染病登记。
不断加强自身工作治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阶段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镇卫生院
二0一二年4月6日
第三篇: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为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要有2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肝、白喉、疟疾等病原携带者,应当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病原携带者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报告,并将报告的记录填写到“传染病病原携带病例报告登记表”,每旬2日(逢2)前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文登市疾控机构疫情室。每月3日前将“登记表”报文登市疾控中心,登记表双方签字并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疫科,防疫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防疫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一)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二)订正 :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三)补报 :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四)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五、资料保存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第四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季度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分析,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定期更改,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定期更改。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或市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第五篇:2012年忠庄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结
忠庄镇卫生院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每月定期分别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门诊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验室等关联网络直报科室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
我院很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定了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项制度或职责。
1、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2、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有职能科室和专门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疫情直报人员定时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填报卡、核对和自查。配齐了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报告法定传染病14例,其中乙肝病3例、水痘4例、流行性腮腺炎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其它感染性腹泻4例,未发现霍乱、疟疾等重大疫情,无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3、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不完整,门诊发热、肠道疾病登记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登记,未设肠道门诊。
2、住院部入出院登记薄项目不全,只有姓名、现住址、和入院日期,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填在其他项目栏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无职业。无传染病登记漏报病例。查看从1/1至12月31日住院登记,发热病人7例、腹泻病人3例,大部分未报。
3、检验科部分无门诊纸质登记,用电子记录。
4、放射科大部分无检查结果记录。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网络直报能力和诊断水平。
2、将各种传染病登记表发到每个医务人员手中,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登记门诊、住院日志和各种传染病登记。
不断加强自身工作治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阶段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红花岗区镇卫生院
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