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丑小鸭反思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丑小鸭因“丑”而到处受人欺负,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终因由丑变美而获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一、利用多媒体感知激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是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观印象,反映的对象是非符号性和象征性物体,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强,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从丑小鸭的图片入手,然后引入其他小鸭的可爱,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反差,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这个过程就是自读自悟的过程,从中同学们不仅积累了“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好词,同时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语感和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除了、都、欺负、讨厌、孤单”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能更深刻感受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朗读、范读、指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 “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悟,领悟课文的主旨内容。
三、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与课文情感的统一。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提出问题“大家在欺负他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从而融入课文情境;“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受到谁的欺负?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了共鸣,他们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这样引导:“丑小鸭经历了那么苦和难,它都快绝望了,孩子们,你们能去安慰安慰它吗?”然后,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在丑小鸭的身边。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再一次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课堂的调控还不是很灵活,教师的情感与教态还没有真正与学生达到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如何将低年级课堂调控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是我要思考和研究的。
第二篇:《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让学生说话,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与学生心灵沟通
《丑小鸭》教学反思
让学生说话,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与学生心灵沟通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处处受到排挤、嘲弄、打击,但他始终不屈的奋斗,终于变成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丑小鸭的这种不满足于现状,不怕打击,不怕辛苦,不正是我们当今大部分青少年所缺少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怎么做,我想这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好时机。
我假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丑小鸭本是一只天鹅蛋却生在了鸭群里,那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吗?大部分学生都说会的,因为丑小鸭不怕困难,坚持、不放弃,有的甚至拿辅导书照着念。我觉得他们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不是发自真心的感悟,那这节课的目标还没达到。我再问:“你们确定吗”?学生被我这一问有点犹豫了,开始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要认真、真实的说出内心的感受。这时班里有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大声说:“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因为它本是一只天鹅蛋,不是鸡蛋鸭蛋,不管经历如何,长大了就是天鹅,不可能变成一只鸡或鸭”。这引起全班同学的笑声。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中有个同学反驳说:“那可不一定,丑小鸭会永远在鸭群里生活,不会飞,自暴自弃。也许会活的很悲惨而死去”。
这些情况反映了学生们最真实的想法,我发现了学生们的心声,这正是我想要的。我说:“现实生活中也有想丑小鸭一样生活的人们,他们生活的很悲惨,受侮辱、受排斥、受嘲笑。请同学们安静30秒想象一下,并谈谈这节课受到的启发”。
最后,在黑板上写上:不抛弃、不放弃,并对这节课进行小结。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们受到了启发,我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知道:让学生“说话”,才能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与学生心灵沟通,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
第三篇:《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
浦东新区惠南第二小学陆春花
通过本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学文、读文悟道、说话练习和写字指导等环节彼此衔接,顺理成章。识字和朗读的环节安排妥当,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自然有效。
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收获的有以下三点:
(1)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模仿能力较强,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多种识记汉字的好方法,因此在每个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识字教学各有侧重,课文要求识记的8个生字都是常用字,识记难度不大。对不容易读准的“丑、冷、影”三个字,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尤其是“冷、影”的后鼻音;对“丑、单”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则教师示范指导正确的笔顺。在生字学习过程中还注意积累部首相同的生字,学习“冷“字时,让学生说说已经积累的带两点水的汉字,仔细想想这些两点水的字之间有什么小秘密?既发现了两点水的汉字与温度有关,表示寒冷的意思,又巩固了已学汉字。
(2)依托教材,进行有效地说话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学文,而且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材料。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多种语言环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反馈学生预习环节,就出示丑小鸭、白天鹅的图片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介绍“这是一只丑小鸭,()。”“丑小鸭长大后变成了白天鹅,()。”创设情境紧扣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印象中的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样子。在完成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再通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自读课文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文章的内涵。课结束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词语,讲讲《丑小鸭》的故事。另外,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口头表达时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并指导学生改正。让学生在说正确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说具体、说生动,注意语言的规范。
(3)加强朗读指导,做到“在悟中读,在读中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指导读课文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形象的语句借助多媒体图片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描写丑小鸭遭遇的有关语句在学生各抒己见,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加以点拨,读出丑小鸭的可怜、孤单;朗读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既惊奇又兴奋、激动的句子时,适时配上激情、愉悦的音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做到读有成效,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主旨,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四篇: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在历经坎坷之后最终变成了白天鹅。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丑小鸭在苦难面前的不懈奋斗、他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成功之后的谦卑不傲。作品的语言优美动人,情节起伏曲折。之所以作者能将丑小鸭这一形象塑造得如此生动,是因为故事中的丑小鸭其实就是安徒生的一面镜子。丑小鸭最终成了积万千美丽于一身的白天鹅,安徒生最终也变成了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
二、学生分析
成长是个说不尽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从成长中走过来,但是每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丑小鸭勇敢面对挫折,坚持不懈地向心中的梦想靠近。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思想正开始叛逆,会遇到更多的的困难和不顺心的事,那由丑小鸭及学生,让他们自己从丑小鸭身上找到面对挫折、挑战和赞美的正确态度及方式,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目的。
三、教学过程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使用了多媒体,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使得学生对故事的主要内容清晰明了,同时,对于下面的课文理解也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制作课件时,特意将关键的字词用彩色字体标注。
2、课后要求大家以“丑小鸭和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一个题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理解,另一方面也是我与学生的一个很好的了解的机会。作文中,很多同学都展现出了老师平时没能发觉的一面。这个题目往往很容易触人心底,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情倾诉的机会。当然,由于这个题目的可写范围很广,学生的作文所出的问题也就很多。
(二)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设计有待改进。相比之下,第一堂课要好得多,因为主要内容是导入、熟悉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来说,内容比较有趣且学习形式灵活,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很高。但后两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文章的局部探究,特别是探讨一些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这种趣味性不强的内容时,学生明显积极性不高,且表现出走神、烦躁。这一方面是所学内容本身所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我对问题的设计过于死板、繁琐,没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忽视了朗读。这篇童话的语言是很美的,而文中丑小鸭与母鸡的对话对于丑小鸭这一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段对话很有特色,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这段对话的语气的正确把握体会到母鸡的那种狂妄无知和丑小鸭对理想的执着,对于丑小鸭这一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生动丰满是很有帮助的。但我在设计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环节。
3、板书设计。虽然课堂使用了多媒体,将重要的内容都呈现在了PPT上,但却忘记将板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课文的重要内容有一个更加明晰的印象。
4、缺乏变通能力,对学生答问的评价还需要多家斟酌。在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特别是学生答错了或是离我心中的答案有一定距离时,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对与错,更不是否定,而是老师在肯定他的勇气的同时,将他引导到正确的答案上去。我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实践出真知,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在肯定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同时,课堂也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带着不断提高、充实自己的态度,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多与学生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秀之处,并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灵活地应对教学中的“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学中求变,在变中进步。
第五篇:《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
黄艳红
6月4日,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汇报课,上课内容是二年级语文第28课《丑小鸭》。
《丑小鸭》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备课的时候,我将课文反复地细读,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设计了教案和制作了课件,经过试讲和向老师们汇报,觉得这堂课有成功之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感和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咬、啄、讨厌、孤单、离开”等词语重点理解,学生能更深刻感受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朗读、女生范读、个别生体会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 “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悟,领悟课文的主旨内容。
二、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与课文情感的统一
教学第4—6自然段时我提出问题“离开家的丑小鸭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呢?他会不会让我们更担心呢?”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从而融入课文情境,并配乐朗读,升华感情;“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受到谁的欺负?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在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在读完第6自然段时,我又提出问题:“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他后来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有的说丑小鸭太可怜了,如果我看见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坚强。学生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了共鸣,他们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这样引导:“面对种种困难,丑小鸭坚持不放弃,艰难地活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许多话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再一次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三、教学知识缺乏横向联系
在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词语“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让学生画出描写天鹅的词语“湖面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但我没有做到前后照应,把丑小鸭变化前后相对比,应该让学生把丑小鸭变化前后的词句放在一起对比后多读两遍。在读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语言组织能力、范读能力和一些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
由于教案在师傅和同事的指导下,临时有些改动,对教案还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在上课时有些紧张和不安。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基本的朗读能力还是没有跟上,感到很惭愧,所以,今后还要多在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