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实践,感受点滴
三下乡实践,感受点滴
2010的暑假,注定是难忘的一个暑假,暑假刚一开始,一群充满着热情的青年大学生就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经过充足的准备以及临近几天的酝酿,于2010年7月19日上午,由 24个人组成的队伍向目的地清远英德大湾中学出发,去开始体验为期九天的下乡生活。清远英德大湾,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我们自信满怀,充满期待地启程。我们知道在那里将会留下我们这群人的欢声笑语,将会留下我们播下的种子。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大湾中学,这里十分美丽,我感受到了十足的乡村气息,跟我的家乡有点像。这个中学刚建不久,所以环境不错,当然我们已经做好了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准备。事实也证明了,准备的再充分,也会遇到突发状况,遇到一些困难,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齐心协力去应对,不仅提高了我们队员之间的感情,而且更好地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在清远九天的下乡生活,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作为宣传组的一员,我主要是负责这次下乡的照片。我们这次的任务在下乡前已经都安排好了,不过我们的人员是自由流动,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流动。因此,我也兼做了后勤组的工作,参加了调研组的工作,我也上课堂讲了课。我的感受是,参加的越多,体验的就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
调研,体验乡土民情
调研,是我们走出校园,走近当地农民,了解当地农民的一个很好的活动。我们这次除了支教,还有就是我们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的开展也并不容易,当地农民比较排外,所以我们得用白话跟他们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达到调研的意义。而调研的内容是有关双专业转移问题,当地的农民大多数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调研小组面对的一个小困难,不过,经过我们调研小组耐心地讲解,耐心地问他们问题,他们也能够积极配合,给出他们的看法。
在外出调研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也体验到民风淳朴。我们调研的对象有老年人,中年人,学生,我们调研的地方有民宅,居委会,街道,而面对不同的人,我们在慢慢锻炼我们的交流能力。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达到了我们的调研目的,我们也学到了很多。调研活动,我们代表的是华师,我们不仅要做到礼貌,我们也要让当地居民看到我们的热情。在这里,他们比较排外,这也是因为他们与外来人交流的比较少,而我们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活动,我们代表华师去与他们交流。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通过调研活动去了解他们,去走近他们,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我们也在成长,也在收获。
拍照,相机记录点滴
从相机里看这个世界,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欣赏的感受是不同的。而当你用一个相框把你想要的风景框存起来时,就像你通过窗户看窗外的世界,你会感觉很美妙,这就是我照相的感受。按下快门的瞬间,我们就把活动的点滴记录下来了。
每天我们的教学基本都不一样,不同的老师,讲课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们就用相机记录下来。除了记录老师的表现,我们也记录了学生的点点滴滴。这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课堂,我们用相机记录下来了。
我们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有晨练,敬老院的志愿服务等,我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活动的点点滴滴,也是我们与学生们的点点滴滴。
下乡,除了与学生的相处,就是我们内部的活动,包括煮饭,开会,排练,放松活动等。拍照记录下我们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欢声笑语。
拍照,并不是简单地按下快门,我们需要观察,我习惯从相机里看世界,当我看到我想要的镜头时,我才按下快门。通过感受拍照,通过观察感受,就这样,记录下我们与学生的生活点滴。
教学,传师者风范
我们此次主要是下乡支教,我们想要给他们带去电脑知识,以及世博会,亚运会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以及宣传活动都是关于这些方面展开的。
对于各种知识,我们的教案都是力求课堂有趣,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帮助。而我们的教学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资料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是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等,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都是在考验我们的,而经过教学活动,我们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也知道了应该怎样才能去做一个更好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不仅需要热情,需要责任,也需要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师范技能。我们当中不都是师范专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负责,不管教他们什么知识,我们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
我们六天的教学效果很不错,基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汇报表演上,看到学生的表现,我们都非常开心。
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我们自己也在学习。
煮饭,从小事中锻炼
煮饭,这是我们下乡生活中的一个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机会。考虑到经费问题,我们决定要自己煮饭,跟学校借了教师食堂。在这九天的煮饭生活中,我们大多数队员都参加了。我们有些队员以前也没炒过菜的,也会主动积极去洗菜,洗碗。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就有福吃到同种菜不同的炒法,这是我们的口福。
简单的炒菜用掉的时间也不少,买菜,洗菜,炒菜,洗碗,种种看似简单的工作,如果是准备二十四人的,就不会觉得很容易。这也是锻炼我们队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小事中磨练我们,让我们明白,大锅饭不好煮,特别是当电饭锅坏了的时候,二十四个人的菜不容易炒,二十四个的面让你炒到手软,二十四个人的胃口不容易满足,但是大家即使不吃炒的那种菜,也不会埋怨的。这是一个我们之间很好的交流机会,而吃饭前后我们更是经常在一起交流,玩耍,踢毽子,所以说,因为煮饭,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我们彼此之间也更加了解了。
煮饭,需要我们的热情,我们的激情。
煮饭,我们都得到了很多很多锻炼。
交流,让我们共同成长
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得很小很小。我们就像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而他们也是非常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成长。我想,下乡活动中,最开心的,除了队友之间培养的感情,当然就是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他们的交流,我们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我们曾经也像他们一样。
他们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我们自己也在成长。
我们队友之间的交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长。或者下乡前,我们各自了解的并不多,但是经过这次下乡,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了解多了,凝聚力更强大了。在与队友之间的相处,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真诚,我们需要理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有时候也会有点情绪,所以我们相互之间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而我们都做到了,我们一起成长了。
我们经过这九天的相处,我们感情更深了,了解也更多了,我们也相信,我们将来能够一起努力为青协努力。
下乡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天,不舍而难得,而对于我们的收获,我们的记忆,我们会永远记住的。我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下乡生活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又重新开始,我们相信,我们会更好的,明天会更好的!
第二篇:下乡实践感受
下乡实践感受
今年这个夏天,我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甜酸苦辣各种各样的滋味我都尝遍了。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下乡实践,或许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的社会实践,在这里,你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想,不过,你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这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付出的多少。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下乡实践的第一天,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时我们一个小组,满怀激动的心情一起向乡下进发,我们刚到乡里,顿时周围响起了一阵阵狗叫声,我们立刻紧张起来了。接着我们满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一家一户的采访。经过几户人家的采访,我们感觉到采访的艰难性,现在正是农忙的时期,大多人家都下田了,好多户人家的大门上都上了锁,还有一点就是有点人家不配合我们的采访,他们认为我们是骗子,所以实践活动进行的很艰难,但是我们也是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农民的收入就不多,就只是靠着他们的劳动力下地种田,获得的血汗钱,所以我们并没有埋怨,就这样一天下来了,我们的感受很深。
所以不仅仅是文化,还有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类型的重要性,更认识到深入群众的重要性。百姓生活是孕育文化的产床,是发展文化的基地,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深入百姓生活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纯粹的文化。正是这样,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平日里的我们总觉得同他人交流得心应手,不想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同和我们最相近的人们才能如此自如。然而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众生百态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在对部分个体户的调查中对此我们感受尤其深刻,我们多次反省,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将问题解释得更透彻,以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获得我们所需的准确信息,语言真的是一门艺术。
通过盱眙农商行的下乡实践活动,我们学到很多,不仅仅是文化,还有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类型的重要性,更认识到深入群众的重要性。百姓生活是孕育文化的产床,是发展文化的基地,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深入百姓生活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纯粹的文化。正是这样,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实践使我感触颇多。“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自学的能力。”这次实践后才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暑期实践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实践还使我体会到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单位和社会所淘汰。
在实践中,我也深刻了解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做到全面、细致,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经过这次时间以后,我将做好总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在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
今年的暑假生活过得非常充实,虽然我的皮肤被晒黑了,但我依然很自豪,感谢盱眙农商行给我这次实践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三篇:三下乡实践
此次“三下乡活动”响应了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有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 “ 素质拓展计划 ” 的重要举措。我院组织 2010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院的文化教育优势,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深刻领会、切身感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在实践中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目的。
今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学院里各领导的大力支持,统系从07和08级学生中选出 23 名优秀份子,奔赴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深入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参观、座谈交流、签名宣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经过多次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参观、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镇乡建设。在后宅镇的十天中,通过向当地的百姓开展的等活动,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活动从各方面锻炼了自己。
此次活动中,本人担任文艺组组长,主要负责前期准备工作的美工设计以及下乡期间的文体活动,包括每日队伍成员文体活动、支教中学学生文体活动以及下乡总结汇报演出。
(一)活动准备期间
2010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本实践服务队活动方案形成期。本人设计制作了本服务队队徽、方案册本的封面及封面、册内各活动组方案封面、活动期间予下乡当地学生留念用的书签,以及“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宣传海报。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大量中国古典元素,以国画与书法元素为主,在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让大家感受国粹的美与灵。封面的设计采用泼墨及笔刷的手法营造出中国著名的“飞天”流绢效果;封底则采用渲染的手法构造出墨凌偏居的画面;侧内各小组封面所用手法不一,调研组配图以八达岭长城渲墨,配书《离骚》选文,寓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支教组配图以“寒梅”工笔,配书《师说》选段;宣传组配图以“杨柳岸漠楚江阔”工笔(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配书《逍遥游》选段;文艺组配图以“飞燕碧痕柳伴桥”水墨,配书《秀色》;后勤组配图以花鸟剪纸及夏荷水墨,配书《后勤颂》;两款书签分别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双飞燕伴牡丹红”工笔为衬图,以行书书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团委三下乡留念”;“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以红渲墨为底,缀以白泼墨及工笔腾龙图案。
(二)活动开展期间
2010年7月14号到7月24号为活动正式开展期间。此间本人为队伍成员及学生设计了多种文体活动。
为了让配合我队开展支教活动的南澳第三中学的学生有更丰富的假期学习生活,我组织文艺组组员配合支教组开设华尔兹、合唱以及篮球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体育兴趣,发掘学生艺术体育才能,增强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同时,学生合唱将在总结汇报演出中上台展示。
此外,队伍成员每晚例会后安排合唱队歌《和你一样》,增强队员相互交流,融洽会议气氛,丰富晚间空余时间。队歌同样为汇演节目之一。
同时,结合队伍成员文艺特长,本人征得部分队员同意后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节目。如钢琴独奏、流行群舞、诙谐小品、轮滑表演及手语歌曲演绎等,此外本人负责汇演中古典舞的演出。每日例会后,组织有节目人物的队友进行排练,并在每项排练中全程监督,其后为自己负责的节目进行排练。
7月19日,本人连同文艺组成员张惠文前往后宅镇少年宫,拜访少年宫负责人,洽谈借用少年宫礼堂作为我队汇演用舞台事宜,受到少年宫负责人热情接待,并顺利得到同意。
7月23日,文艺汇演顺利完成。学生及我队队友表现出色,吸引少年宫内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除文艺活动外,本人负责下乡活动中的摄影工作。下乡过程中,本人负责拍摄了建国六十周年变迁题材视频以及各项活动中的场景。
本次下乡活动在文艺汇演后到达尾声。本人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充实自己的暑假,也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我参加了化学与环境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作为我自己来讲,非常荣幸能得到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能让无聊的假期变的更加丰富而有意义。前期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因为是在考试期间,大家也都很辛苦。七月十四日我们正式开始下乡,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能给南澳小岛带来一些积极的东西,也不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了。
来到南澳岛之后,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作为宣传组的一员,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所以我也可以每天跟着支教组的同学参加支教工作。南澳的孩子就像南澳的天空一样没有过多的杂质,我们也很容易的就可以跟他们相互熟悉。我们不希望我们之间的内容不仅仅是熟悉,我们跟希望能给他们传达一些有用的信息。就像我的趣味物理课,其实课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们以后也会接触物理课,要教会他们很多知识是不大可能也是很不现实的。所以我把主要想让孩子们认识物理的奇妙,让他们爱上物理这门学科。我们为他们带去知识,这当然是我们去支教的首要目的,但我更希望给他们打开一道门,让他们看到另一片天空。
来到这边,遇到困难,我们就只能相互帮助了。我们二十三个队友就像一家人一样,有快了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解决,洗衣粉一起使用,开饭就站成一排靠着阳台吃。下乡期间,如(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果讲知识,我们可以学到的并不很多,真正可以学到的是怎么与队友交流,怎么与学生交流,怎么与当地的陌生人交流。我们从大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小地方,我们需要更努力的去交流,才可以更快的适应这里的环境。我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当我能跟队友相互协作,能跟当地的学生打成一片,我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协作互动的环境下,我也收获了很宝贵的友谊。其实来到这里就是要吃吃苦,远离家里的空调电视。我也丝毫不会抱怨住宿环境差,饭菜不好吃或者其他什么的。我很清楚我是来三下乡的,学会吃苦耐劳也是一种成功。
来到这边,我们是顶着学校的名字来的,所以我的一言一行也不忘自己的身份,为学校争荣誉,宣传自己的学校。队伍里面有很多未来要做老师的同学们,在他们的身上我也可以学会很多。每个队友的身上都有很好的个人品质,我能做的是尽量去学习。下乡的日子确实很短,我们在短短十天里收获到的也远远不止这些。告别了南澳天空干净明亮的那些星星,告别了南澳土地上那些海的儿女,真正留给我的是他们对生活热情认真的态度。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工作,认真的享受我们身边的一切。每当我想起下乡的日子,我脑子里都会浮现孩子们合唱“大海啊故乡”的场景,在大城市生活了那么久,希望海岛小镇的那些美好和纯净,能伴随我更久更久。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2010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三下乡感受
三下乡感想
经过了一轮的讨论和组织策划,我们班组成了一支名为“瓷娃”的服务队。7月8日,我们如期到南风古灶进行了三下乡活动。活动主题:领略佛山陶瓷艺术、体验岭南文化精妙。活动目的:1.开展活动,让更多广东人关注佛山陶瓷文化。2.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陶瓷文化,挖掘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组织活动之前觉得这类型的活动是有必要的,但是要落实到以班级为单位来组织活动就比较艰难。因为班级选定的活动单位是自发的,没有领导或老师带队,很难得到活动单位的支持。没有老师来跟活动单位的工作人员磋商或事前沟通,是很难拿到活动盖章。即使同学们对下乡活动深有体会,但最后得不到认证也会让同学们觉得很不值。但学院的三下乡分队就不同,有老师带队,有策划的经验,组织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且选定的活动地点也会更有代表性。会让参加者觉得,这次的付出,是得到回报的,也积攒了生活的经验,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有帮助。
在这次活动中,作为班长的我并没有完全投入到策划当中,我只是参加了策划活动的善后工作当中。但是在这些琐碎的工作中还是积累到了不少经验,要周全的考虑问题和紧密联系同学,在以小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下,也要考虑少数人的想法!有时候那少数人的想法和行为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
7月8日早上,我们在生活园区集中好,拉着班级大队到东方广场坐车。由于人数比较多,我们要分成两批到达目的地——南风古灶。顶着炎炎夏日,我们几乎游历了南风古灶的每一个景点。记得一位老师(她已经从事这个职业60多年了)在工作室里制造“三星公垂钓江边”,她是多么熟练的操纵手中的工具,为三星公挑发型。她还听下手头上的工作耐心的回答我们的疑问了,还有她让我们随意参观她的工作室。还有一位老师——生伯,他为我们临时加演了一场制陶展示,别看他那么老了,但是他还是挺风趣幽默的。在他展示完之后,他让我们自由拍照,还用了一个时髦的粤语“扮野”,实在是太滑稽了。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助于少年儿童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亲自动手学习、体验如何制作陶器。
由于有突发情况,下午,们临时增加了参观市禅城区世纪环球工艺美术陶瓷有限公司厂房的这个内容。在那,机械化已经取代了手工制作,那些陶器,是用模具导出来的,再经过人工上色,然后经过烧制这个步骤(但是已经不像传统的那样,用窑了),与传统制陶的方式的制作时间比起来现代制陶方式的大大缩短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高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方便。
这次活动最大的任务当然是要拿到下乡单位的盖章,我跟我们班的副班长佩
雯挑起了这个重任。寻根问底,终于知道了办公室在哪里,但是办公室的副经理让我们走访另外一位负责人。那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拿到盖章的机会很微小了,但是还是尝试了。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试图放弃。吃了两次闭门羹之后,我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要拿到活动盖章。这一次跟单位领导的磋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件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遇到状况,一定要镇定自若;还有认识到了,如果到时候我们出去社会上工作,面临领导的质疑时,一定要有实质的文件来证明。最后,知道伟珍同学的妈妈是在佛山市禅城区世纪环球工艺美术陶瓷有限公司工作,我们让她试着联系她的妈妈,看一下我们能否到世纪环球工艺美术陶瓷有限公司的厂房参观,进一步认识现代陶瓷的制作和文化。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拿到了佛山市禅城区世纪环球工艺美术陶瓷有限公司的活动认可。
这次的活动也让我增长了知识,特别是陶瓷方面的。南风古灶,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高庙路,始建于1506年,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的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南风古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佛山新八景之一,并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是陶瓷之国,而石湾是我国历史上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以五千年的制陶历史而闻名世界。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龙窑107座,容纳生产工人六万有余,赢得“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
陶艺作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指的是作为表现的陶艺,而非日用陶瓷,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在当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发现东方”是当代中国的精神自觉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现代的陶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就陶艺的现代意识方面来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视,尤其是在这个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中国,如何来重新考察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优势,整合陶瓷语汇资源,提出它的现代意识,无疑有助于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其实质目的就是要陶艺家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很显然,意识除了抽象的理论思维外,还同实践相关联。所以意识的意向性是同经验主体的实践经验不可分离。陶艺创作的意识体验实际上是创作者心理上对陶艺作品的综合反应,它包含着经验主体所具备的文化积淀、教育背景,人生经历、艺术技能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创新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国传统陶瓷历来注重分工明确,一件陶瓷至少要经历数十位工匠之手,有的甚至“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在突出个人特点方面很受限制。我们呼唤陶艺的现代意识,其目的就是要唤起、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个人的独立创作精神,甚至包括烧砀方式上。为此,真正陶艺家必须亲自从陶艺媒介(泥、釉、火)中,采用试错法去发掘他们所需要表达的元素,找出适合自己的语汇,来表达他自己的体验,这样自然百然地就会形成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至少从目前来看,能踏踏实实地把窑炉工程,配釉及艺术相结合的陶艺家不多。因此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谈陶艺的体验意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很多!即使这次下乡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却包含着我们班35位(1名同学由于在搞出国的手续而没能参加这次的集体活动)同学的共同回忆!更是我个人的一次美好的回忆,它让我成长了!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感受
暑期三下乡感受
这个暑假,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开展了暑期三下乡活动,这次我们首先去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去的时候是早上,天朗气清,仿佛冥冥之中,受到一种力量的牵引,一步步的进入了植物园的大门,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时间还很早,但是在公园里已经聚满了晨练的的人们,穿过层层的树木,终于,见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乌兰夫纪念馆。
刚进入纪念馆,正入眼帘的是乌兰夫同志的高大的铜像,看到铜像,仿佛看到了乌兰夫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振臂一呼的英雄形象,在深入乌兰夫同志纪念馆,里面记载着乌兰夫同志的平生事迹,让我们更加具体的了解乌兰夫同志,乌兰夫同志1906年12月23日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蒙古族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在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在北京他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的政治生涯。1925年乌兰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学成归国后主要在北京和内蒙古活动。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使他成为了出色的蒙古族政治家。1988年1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乌兰夫曾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唯一的一个早期参加革命,被誉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少数民族人士。他为中国各民族的革命和建设贡献出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乌兰夫纪念馆包括主馆、纪念广场和塑像平台、碑亭、牌楼。纪念馆展览分为序厅及六个展室、两个展廊,展示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全过程。序厅的正面为乌兰夫同志汉白玉坐像,背景为“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巨幅画。东西两壁为四组大型仿汉白玉浮雕,刻画了从“五·四”运动至今,在风云激荡的80多年中,中国人民尤其是内蒙古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解员讲解了乌兰夫的光荣事迹,从她的解说中我们了解到乌兰夫同志为内蒙古革命与建设献出的毕生心血,建立不朽的光荣业绩。1946年5月1日他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名族自治区政府的诞生。他在内蒙古工作近二十年,使内蒙古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名族团结,当时被周恩来誉为“模范自治区”。不止这些,他还在农牧林业、工业与外事中做出了贡献。乌兰夫同志是我国少数名族中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和名族的繁荣富强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对乌兰夫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乌兰夫同志的丰功伟绩深深的震撼了每个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后来人都应该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至死不渝、顽强不息的革命斗志,学习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精神。
我会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工作、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我们当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这一代的厚望,也是我们只一代人肩负的光荣使命。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伊利的工厂,想不到小小的雪糕是被一道又一道繁琐的工序制作出来的,看着雪糕从材料到加工成型再到装箱只经过的短短的一段时间,基本上不用人来看护,这大大的节约的人力劳动和公司成本,“伊利有自信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审视和监督。作为企业,我们要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服务。”伊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如是说。“在伊利这里,天天都是开放日,人人都是监督员。”
现如今,伊利工厂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算是陌生的地方,近些年来,伊利持续组织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伊利工厂参观体验,将车间生产过程公之于众,使大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伊利各项生产工艺,从而加深对伊利的了解,同时,将工厂透明化接受消费者监督,也展现出伊利势要把好质量关的决心。
伊利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当消费者来到伊利工厂参观时无一不被其现代化,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所惊叹。在这里,数十条国际先进的生产线被安排的井然有序,彰显着中国乳业巨头的实力。参观的消费者走进伊利牛奶的生产车间,亲眼见证了高液相色谱仪,乳制品成分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光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气相色谱仪等世界领先的乳品检测设备。此外,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绿色产业链的理念,伊利集团形成了液态奶、酸奶、冷饮、奶粉多个品类共存、中高档分层的丰富产品结构。这正是由于这些全球最先进的工艺、设备的保驾护航,才铸就了伊利牛奶的黄金品质。
经过这次的伊利参观活动,教我了两件事,一件事情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另一件事情是只有诚信的对待别人,别人才能信任你,这也是伊利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