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

时间:2019-05-13 21: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

第一篇: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

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

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掀起了对公共事务研究的热潮,并在大学开设专业教育。如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许多社会事务将由公共管理组织来完成,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显现。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和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在对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改革现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要求。为顺应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满足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1998年,教育部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就业取向是第三部门,也就是非营利组织。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各类事业单位、公益性民间组织等。十多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这与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的理论构想相左。因此,摆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实现理论与现实需求的平衡,发挥人才专业优势,推进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分析

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之成因,有必要从专业设置背景及专业教育存在问题入手:

(一)专业教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

自1999年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首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全国各高校亦纷纷开设该专业。目前专业办学规模、发展速度超越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和公共事业发展速度是毕业生遭遇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受社会欢迎甚至成为“抢手货”,而在我国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较为完善,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尚未充分发展。

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起到承接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和事务性职能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服务。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并且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起到中介桥梁作用。[1]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首先,政府角色“越位”、“错位”。政府包办了本应交给社会管理、以市场模式运作的公共事业管理,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客观上造成专业人才无“用武之地”。其次,我国正处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处于机构精简阶段,甚至不少单位实行“只出不进”政策。即使有用人需求,单位也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高门槛的准入限制以及较少的需求量,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人才实际需求脱节造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再次,从我国民间组

织的情况来看,由于目前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关系定位尚未明确,我国的民间组织大都官方色彩浓厚,缺乏自身应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在人员构成方面,在绝大多数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中,基本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部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政府部门的离退休人员;在相当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中,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2]上述三种情形,是阻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瓶颈。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年招院校是132所,2002年是180所院校,2003年是220所,2004年发展到300多所院校1,[3]它们广泛分布于农林、医学、科技、师范、财经、综合等各类院校。对于这一新专业的招生,教育部原本打算由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校通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但由于各高校自主办学,特别是教育部对各省属高校难以控制,因而出现各高校争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势头,并一发不可收拾。[4]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产品”的“销售”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过快过多地培养专业人才,无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未能出现预期的、繁荣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供给”大批专业人才与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人才“需求”不足的现实形成矛盾,而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过快发展则加剧了这一矛盾。

(二)专业教育就业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就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专业显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严重影响了专业社会认可度。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其专业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公共事业涉及领域广泛,导致许多高校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模糊认识。有些高校开设专业课程喜欢全面开花,尽可能涵盖所有专业领域课程;有些高校则比较注重专业平台课程,忽视方向性、特色课程的建设;而有些高校则反之。专业教育导向决定了人才素质的培养,前者训练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都学,什么都懂,仿佛任何地方都能就业,所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万金油”专业,因此,在现实就业中必然时常碰壁。专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专业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无法顺利地进入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就业。从就业市场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的要求上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公共部门的组织机构和运作程序,能够对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

(三)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是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造成实践教学目标

模糊不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专业实验室落后,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且多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抑制了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由国外引入并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尽管目前陷入了人才就业困境,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否定它的价值与存在的必要性,而应以发展促进矛盾的解决。

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路径分析

解决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困境,实现理论与实际需求的平衡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此外还要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以及加强实践促进就业等。

(一)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其良好的就业环境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

1.促进公民社会成熟,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强大的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土壤。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5]因此,应当大力推动我国公共事业社会化。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即所谓的“社会事业社会办”,也就是打破国家包办公共事业的单一体制,鼓励多方投资、融资,推动全社会兴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多元化。在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机构,往往倾向于建立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这不仅能够实现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增强事业组织和公共服务组织自我补偿能力,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不仅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其学以致用,不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2.预测专业人才需求,规范指导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在当前我国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办学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过快既不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又可能会带来人才的浪费。为此,教育部有必要展开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而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和布点,并对现有专业布点进行调整,同时为各高校招生提供决策参考,有必要针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规范与指导,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

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定位,坚持在“本色”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是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认可度的关键。第一,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广,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办学优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选择合理的专

业就业方向定位。第二,加强专业相关理论研究,明确专业基本规范,围绕专业基本课程建设开展对专业平台课程的研究,在课程开设上达成共识。第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优化师资队伍。为了保证专业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性课程的开设,师资队伍中既需要有具备公共管理学科背景的教师,又需要有在公共事业管理特定领域有专门研究的教师。第四,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在专业“本色”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即以公共事业管理为核心,实现专业平台课程与特色方向课程的有机配置和整合。

(三)加强实践促进就业

改善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须以实践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一,围绕各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其二,建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三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其三,依据相关课程群建设专业实验室,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打造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根据专业方向建设实习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其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如采取多重激励手段鼓励教师进修、到公共部门挂职锻炼等,建立适应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担任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改善以理论考察为主的评价制度,调动师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叫xiexiebang。我的大学是在XX农业大学就读,所学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目前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今年7月,我将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我的毕业论文内容是研究东莞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这大学四年不仅使我系统地掌握了公共事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我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四年里,我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

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的学习者在充分的认识到书本的价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书本的无价值。因而我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如“公共关系协会”、“春运志愿者”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我提高自身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2007年暑假,我在东莞市中堂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实习一个月;2008年暑假,我又在东莞市社会保障局中堂分局进行毕业实习两个多月。

在这两次实习中,我的行政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掌握了行政工作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内容及其意义,具备了独立从事行政后勤工作的能力。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被单位评为“优秀实习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及和同事沟通方面获益匪浅,做好管理工作不仅仅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有激情,只要拥有朝气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

在大学期间,我学习非常努力,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成绩都比较优秀。我还担任过班长,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贵单位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知名度,我愿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我坚信命运之神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目睹过去深感母校的培养恩深,注目将来惟有以热血、真诚、眼泪和汗水回报社会的赠与,让生命之烛高举奋斗之光!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分享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问题

2010届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注意事项 来源: 马超山的日志2010届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注意事项

若有省信息网锁定之后(即2010年6月23日后)再与用人单位新签约的情况,请自行办理二次派遣或改派手续(具体程序详见部分就业知识问答)。报到证改完后方可修改户口迁移证上的地址以及修改档案转寄地址等。

毕业生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信息,毕业生签约、解约、派遣、改派、档案转寄等手续全部在“信息网”(网址:http://)上办理。

部分就业知识问答

一、报到时间及程序?

1、报到时间: 7月1日---10月15日

2、报到程序:(升学的毕业生和支援西部毕业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

1)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2)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内毕业生: 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网上报到”栏目,按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到”后,持签发到各市、县人事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到相应的人事部门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

3)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外毕业生:持签发到各省、市人事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到相应的人事部门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

二、户口问题(有其它具体问题请咨询学校保卫处)

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和户口迁转手续。

1、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凭接收单位报到证明、《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

2、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要办理落户手续的,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迁入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在其家庭户口所在地办理落户手续。

三、毕业生档案去向

档案去向与就业报到证派遣地址一致,若有其它情况请尽快联系辅导员。

1、在就业信息网上录入升学的毕业生:档案按“高校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的升学地址发放;

2、已在就业信息网上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档案按“高校就业信息网”录入的 “档案去向”发放;

3、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发回生源地,与报到证地址一致。

4、支援西部的毕业生:档案先存留学校,服务期满后请尽快联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提醒注意:毕业生毕业后请于三个月内咨询接收单位是否已收到档案;档案没有收到的同学,请尽快联系学院辅导员老师。

四、若就业报到证已派回生源地后又签就业协议怎么办?

需要自行办理二次派遣手续。二次派遣是指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的毕业生,在规定期限(自派遣之日起2年)内落实就业单位后,由负责签证的人事部门办理的派遣手续。2010届毕业生二次派遣手续自2010年7月16日后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

1、在省内落实接收单位的手续办理流程: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用人单位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暂不具备网上签约条件的,可签定纸质就业协议书,具体操作如下:毕业生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入毕业生专区,使用“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功能,将用人单位信息录入到信息网上并下载打印出纸质就业协议书)。网上签约后,打印出来并加盖相关单位公章,到生源地人事局开退函。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从网上打印的就业协议书、退函等材料到用人单位同级人事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2、省外就业的手续办理流程:在“高校就业网”上向学校提交“省外就业”申请,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领取省外就业协议书与用人单位签约,并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派回生源地的,到生源地开具退函;已签过就业协议的,由原接收单位出具解约函,然后持就业报到证、就业协议书和退函(解约函)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派遣手续。

注:省就业主管部门——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地址: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电话:0531-88597896王老师/韩老师

五、若就业报到证已派遣到就业单位,但又想改变报到单位怎么办?需要自行办理调整改派手续。调整改派是指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已签发到接收单位,在改派期(自派遣之日起一年即2010年7月以前)内,因特殊情况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协议后,申请回生源地就业或与新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由各级人事部门办理改派手续。2010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自2010年8月15日后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具体流程如下:

1、毕业生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可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走网上解约流程,打印出解约函;也可由原接收单位出具纸质解约函。

2、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签订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暂不具备网上签约条件的,可签定纸质就业协议书,具体操作如下:毕业生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入毕业生专区,使用“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功能,将接收单位信息录入到信息网上并下载打印出纸质就业协议书)。网上签约后,打印出来并加盖相关公章。

3、带“就业报到证、解约函、就业协议书” 到新接收单位的同级人事部门办理改派手续。新接收单位是外省的由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省内生源解除就业协议后回生源地的毕业生,带“就业报到证、解约函”到生源地人事部门办理的改派手续;省外生源解除就业协议后回生源地的毕业生,带“就业报到证、解约函、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接收函”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改派手续。

注:省就业主管部门——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地址: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电话:0531-88597896王老师/韩老师

六、升学的毕业生离校后又想就业怎么办?

对已明确为专升本或录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不再继续上学的,本人应及时提出补办就业报到证的申请,补办时间最迟到今年12月前,凡跨的一律不再办理。补办报到证时,须向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提供以下资料:

1.毕业生的录取通知书原件;

2.录取学校教务部门取消该生学籍的证明;

3.学校的正式报告(9月1日前办理的,不需要此证明);

4.分批次集中办理。

注:省就业主管部门——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地址: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电话:0531-88597896王老师/韩老师

七、已回生源地毕业生离校后又想升学怎么办?

已明确为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毕业后需升学的,本人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时间最迟到今年8月1日前。办理相关手续时,须向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提供以下资料:

1.毕业生的录取通知书原件;

2.报到证正、副本;

3.学校的正式报告;

4.分批次集中办理。注: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各学院。

八、2010届毕业生忘记用户名、密码怎么办?

毕业生本人联系辅导员老师进行操作。

九、“报到证”丢失如何办理补办手续?

遗失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请办好以下手续后到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办理。

具体程序:

1.持报到证副本到当地日报登报挂失。

2.持挂失声明报纸、个人申请、毕业证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申请。

3.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所需材料出具遗失证明。

4.毕业生持挂失声明报纸、学校证明、报到证副本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申请补办。

注:省就业主管部门——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毕业生就业处:地址: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电话:0531-88597896王老师/韩老师

十、山东高校就业信息网技术支持咨询电话:0531—88366858

十一、省外单位就业协议书的签约流程?

1)如果省外用人单位是信息网注册用户,则毕业生与省外用人单位的网上签约和省内单位的网上签约相同。

2)如果省外用人单位是信息网非注册用户,则按以下流程来办理:

① 毕业生在“山东省高校就业信息网”上向学校提出“省外就业”申请;②到学院领取省外就业协议书一份,并到学院加盖学院公章;

③ 毕业生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请将其中一份寄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地址:山东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哈工大就业指导服务中

心264209);

④毕业生在“山东省高校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省外协议书“用人单位”部分内容;

⑤学校在“山东省高校就业信息网”审核毕业生录入的省外就业协议书,审核通过后转入就业方案库。

十二、省内就业签约程序

1)毕业生搜索意向单位并向其发送电子简历。

2)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发送签约邀请。

3)毕业生应约,网上签约成立,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

4)单位打印就业协议书并盖章,毕业生签字。

5)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将其中一份寄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地址:山东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哈工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264209);

十三、解约程序

1)省内单位:

毕业生向签约单位发送解约申请(或由单位提出解约)——省内签约单位同意解约——系统自动生成一份解约函——单位打印解约函并盖章——毕业生签字并持解约函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审核通过——毕业生重新择业。

2)省外单位:

毕业生网上发送解约申请(或由单位提出解约)——省外单位出具同意解约函原件——毕业生持解约函原件到院系盖章——然后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学校审核通过——毕业生重新择业。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就业问题及提升自身个人能力的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问题及提升自身个人能力的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在各类高校中是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尽管已经存在着各种公共事业组织,但公共事业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尚未形成独立体系。

从好的方面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但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虽然很是抢手,待遇也不错,但是现在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就是社会的发展程度的社会体制的需要严重脱节,所以此专业也仅仅是理论上的需求,按照这个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话来说:“谁的事业要求需要我去管理”,事实的情况就是此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样样通,样样空”。

但不论怎样都好,前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好学习,提升个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改如何提升自己呢?

一、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具备的,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开放,没有升学压力的束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那么我们有必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大一上半年我们可以设定阅读两本计算机的相关书籍、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一些书籍,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以我个人为例我在读大一时才刚刚开始接触电脑,那时梦想就是能买一台自己的电脑,可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能承受的,没办法就是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书籍,这样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台电脑我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当然不要被网络游戏所吸引--------,其实只要是需要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寻找机会而得到。

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这里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很广,我认为一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积极了解社会中的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如果我想去一个麽生的城市,我会先利用电子地图了解一下详细的交通情况,然后在利用谷歌地球了解一下三维的城市面貌,通过这些其实一个城市已经可以基本了解了,下了火车基本上要怎么走脑子里已经有了影像。如果想交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朋友,我一般会通过博客查询一些人员资料,然后通过他们的日志内容,相片,自我介绍,以及相关的博友判断这个人是否能成为我的朋友,是否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通过网络我在就业之前就知道了自己想去的单位的领导姓名、个人爱好、相貌,同事也在这个单位找到了一个QQ好友,其实,只要你想做这些很简单。

三、提高数字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其实被很多大学生们忘记了,在参加工作之后无论是什么工作我们都会和数字相联系,良好的数字应用能力,能提高在面对问题时的敏感度,以及作出就决定的正确率,这种能力表现就是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这是未来成为精英的基础。

四、提高与人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我们都知道,但如何能锻炼呢?要提高这种能力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做促销员、参加社团等集体活动,往往我们参加社团那些内向的、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成为部分社团干部们锻炼的看客了。如果你的能力交流能力很差的话,先试着表达自己,将自己的意思能够很清楚简洁的表达给别人。在大学校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午到食堂吃饭时,总会发现有一些同学打完饭后端着盘子找桌子,他们的标准会是,有自己不认识的同学不做、有异性同学的不做、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位置不做,找那些空的作为或者是有自己认识的人的作为,为什么?因为从内心来讲我们害怕交流,如果哪天你吃饭时对面坐下一个异性的同学,也许知道吃晚饭对方离开你也不知道对方长什么

样?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如果你能找个话题与对方说句话,那么你的交流能力的大门就可以顺利的打开了。

五,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同事共同协作完成相关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我们积极锻炼自己的忍耐力,我的做法是积极的与自己看见就心烦的同学交往,从心底你可以感谢他,是他成为了你的试验品,可能这样说有点重了,不过这种方法确实可行的,一句话在自己的眼里都是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

六、解决问题能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困难时期,在遇到困难时控制自己的心情,哭泣、烦闷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纷繁的问题面前理清条理逐步解决绝是一种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心情,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

第五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

从2003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分析,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相适应

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至2008年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国人冠以“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称号,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省会、东南部沿海等大中城市;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不够理性的就业的观念制约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现状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和就业指导已势在必行。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1、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家要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把就业率考核纳入对各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评估的体系中。

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2、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国家推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支一扶计划”、今年初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等举措,开辟了一条西部和基层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

3、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仍是各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其他择业方式只是一个补充。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搭建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延伸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使企事业单位和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及时、准确的供需信息,在大范围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二)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1、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就业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校、院系两级都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认真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

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加强毕业生就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完善由

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4、发挥导向作用,加强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质量

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还应在学生专业选择上进行改革,即学生入学后,不急于定专业,按大专业安排基础课,待到第三、第四学年时,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入学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也可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毕业生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诚实守信

1、提高素质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以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转变观念

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用人单位的结构看,大型企业处于转型期,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所以对人才需求量不会很大,而国家公务员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跨过门槛。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诚实守信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守信用的占了绝大部份,但也有一部分不求实际地讲条件,讲待遇,强调实现自身价值,但唯独不讲信誉,对待工作朝三暮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已对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提出了质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立每个人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信用档案,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奖惩,违法,违纪,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将被记入信用档案,作为用人单位在使用时参考。这样,既对诚信度高的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支持,又对诚信度低的人员进行了约束。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高教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思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 政府 3. 狭义......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P7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09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其它公益事业等公共事业管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