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某村失学儿童调查报告
教育作为传递信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武器,历来都受到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有关适龄儿童上学这一问题更是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适龄儿童上学现象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在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一问题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在相当多的地区儿童失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部分儿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利用暑期时间成立了“绿草环”社会实践调研组,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采竹村失学儿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实践地概况
1.1地理状况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最早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
井叶特西乡位于县城东北,地处黄茅埂中段西麓。东与雷波县谷堆乡接壤;南与合姑洛乡和巴普镇连界;西邻西甘萨乡;北毗瓦西乡。总面积61.13平方公里,乡驻地特西,距县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乡境,有过境客车通县城。乡境地形复杂,山高沟深,气候寒冷。东北倚黄茅埂的书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处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区。
1.2历史文化
美姑县是彝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由于生存环境相对闭塞,一直沿袭着奴隶社会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当地仍存在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当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袭奴隶生活。
(二)当地教育普及情况
2.1教育情况:
采竹村(由四个组组成)仅有一间小学,仅采用彝语教学。当地孩子们大多数都没有读书的经历,能上学孩子也仅仅止步于小学;乡里、县里设有初中,采用汉、彝双语教学;高中设在美姑县城,采用汉语教学。具了解,当地采竹村老师都是由乡里聘请过来的,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以及老师素质问题,受教育的水平不容乐观。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数据:
一组: 44户人家 32个孩子小学 9个初中
二组: 21户人家 5个孩子小学 没有初中
三组: 6户人家 没有孩子读书
四组: 25户人家 8个孩子小学 没有初中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应的普及状况,主要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点:大多数适龄儿童不能正常上学;上学的孩子不能坚持完成学业。
2.2原因分析
a.意识问题
当地地处山区,且长期受到压迫思想的侵蚀,让当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更不要问他们外面的教育状况了。当地衡量价值的标准不是教育带来的长远价值,而是简单的牲畜占有量,换句话来说就是,谁家的牲畜多就意味着更富有,因此,孩子们更多地被选作劳动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记着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走访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诺的家里,阿作日诺家里有三个孩子。走进院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并且猪和鸡等都散养在里面,气味很是难闻,在和他们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并不知道学校是什么,在他们的意识里,学校就是孤儿院,只有免费才会去,否则不如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听了这些,让我们一行人非常震惊,试想一个连学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么会要求他们了解上学的意义?
从当地教师的口中,我们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学,即便是上了学孩子也大多坚持不到初中,因为在当地居民的思维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几个字,到外面打工挣更多的钱,不受骗就可以。上学是为了打工,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啊。
b.经济问题
当地地处高原,三面环山,这样的环境强迫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大多数当地居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来源十分有限。这样的生存环境,加上严重的超生现象,迫使很多家庭选择放弃孩子的学业。因为在他们开来,这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
孩子上学的费用: 小学(不住校)200~300/学期
小学(住校)500~600/学期
初中 500~600/学期
家庭收入: 一只羊 400~500
一只牛 1000~XX
“孩子们上学以后不一定会有什么出路,而如果多一个孩子作为劳动力帮家庭分担劳力,这样不仅省去了后顾之忧,而且也帮助家里争取了更多的收入”当地村民解释道,其实,超生一个孩子要多花费10000元,如果用这些费用在来计算一下,其中的潜在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c.客观条件
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井叶特西乡共由13个村子组成,自XX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可以说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步伐慢了很多,从XX年以后,女生允许接触书本,当地建起了学校;不过至今,由于地理、民族、语言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适龄儿童上学的进步紧张过慢。当地小学采用彝语教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并且没有专门的负责教师,初中设在乡里,采用双语教学,离孩子们生活的村里最短也要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高中仅仅设在美姑县县城,采用纯汉语授课;孩子们在村里读完小学以后,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也会觉得读书吃力,更不用说语言对他们带来的困扰了。
经美姑县当地教育局反映,当地正在开展“新村建设”计划,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针对井叶特西乡各个村的经济进行扶持。我们采访时“新村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不过要想在全乡彻底展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
长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后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经济也制约着居民对新鲜事物的涉猎,地区之间的确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别是与我们联系甚少的大凉山,意识、经济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经成为阻碍当地正常健康发展的悬崖峭壁,超越了周围的大山,阻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三)解决方案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中国石油大学绿草环调研组针对当地情况,认真分析,初步提出三点建议:
a.从基本做起,首抓经济。首先应该大力宣传,呼吁更多的组织、基金会来关注当地儿童失学状况,成立相应的机构在物质上给予当地必要地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经成立了“绿草环”一助一爱心公益组织,对当地上学儿童进行每学期固定资金支持,并定期对当地儿童进行慰问。
b.从根源抓起,思想启蒙。针对当地村民普遍比较盲目钝化,应该联系当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前往当地支教,帮助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定期向他们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的思想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使当地居民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从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说到底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孩子们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对已毕业及即将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知道与帮助,防止出现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落得个无人问津的结果。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也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可以体会。利用暑假的十几天的时间,我们一行人进入了大凉山,也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真的很朴实,真的很可爱;每当看到那些些许凌乱下透漏出得纯真笑脸,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心中便充溢着说不出的感动。所以希望这样一个可爱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帮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饰,省下一些大手大脚,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帮助,说不定就可以帮助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甚至可以他们的一生。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们的爱心之手,迈进那个需要关怀但是却有充满希望的地方。
阅读更多:
某市农村水利问题调查报告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调查报告
打折销售活动的调查报告
关于电力技术应用的暑期调查报告
第二篇:关于汕头市潮南区农村失学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市潮南区农村失学儿童调查报告
班级:小学教育姓名:学号:
这几年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当关注,鉴于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汕头市潮南区进行失学儿童调查报告。收集了失学儿童各方面资料的调查报告,以下我所了解到的详细内容: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相对滞后”造成农民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损害,困难地区农民子女失学相当严重;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文化教育程度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法律明确规定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呢?为此,我对汕头市潮南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儿童尤其是女童的入学情况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达到100%的入学率。时光的轴轮已转到二十一世纪,却依然有相当多的失学儿童,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我区失学儿童中女童占的比例比较多,男童占的比例比较少。
这些失学儿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年龄介于6—18周岁之间
(2)初中的失学率高于小学的失学率
(3)失学儿童以女童为主
(4)有相当一部分失学儿童父母双亡,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5)失学儿童的兄弟姐妹众多
(6)有的早该入学却根本没进过学校。
一、造成失学儿童的原因。
如此高的失学率,而大多数又恰恰发生在女童身上,这绝不会是一种巧合。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如此高的失学率,这其中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女童失学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仔细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失学女童家境贫困
这是造成女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失学女童的父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非常艰难,维持本身基本的生活尚成问题,更谈不上送子女入学。有些女童的父母是残疾人士,有些女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些靠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保障金维持生活。家庭的贫穷,使家长交不起学费,无力供子女读书。这是教育部门解决失学现象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左右着父母的决定
一些家庭违反政策超生子女,大多数子女众多的家庭,家长无法支付所有孩子的入学费用。这些家长往往会做出让男孩上学,女孩退学的取舍。这是农村长久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男孩是家庭的后继人,能传宗接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些陈腐观念依然左右着家长的意识。这些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着深刻影响,再加之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男女在就业、政治领域、社会权益方面的不平等,使得大部分家长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男孩身上。这样明显不利于女孩接受文化教育,提高女孩自身的文
化修养,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多的恶性循环。
(三)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跟不上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贫困家庭为数不少。虽然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仍无法赞助所有的贫困生入学。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辖区,教育援助更无法落实。教育方面的资金、费用,除了政府拨款、投资这一渠道外,还应该拓宽其他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的赞助渠道。
(四)九年义务教育未能得到农村家长和女学生自身的重视
由于家长和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低,没有意识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片面的认为,就算书读得不多,也照样能找到工作,趁着年纪小早点找工作赚钱,还可省去学费这一笔费用。这些认识目光短浅。但在汕头农村地区,家长们不了解这个问题的实质,他们只是从表面上出发,做出让女孩退学,早点外出打工的决定。农村人们通常有一种思想,他们认为让不让孩子念书是自己的事,自己想让念就念,不想让孩子念就别念,对于女孩,他们都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想,很少让女孩子接受到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并不了解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应尽的义务,就如同他们年龄大了,孩子对他们的赡养一样,因为从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十一条又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送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而农村的人们都
不了解法律,便在女童很小时就让其退学,办一些假身份证,让她们出门打工挣钱。
二、为减少我区失学儿童的人数,本人提出两点建议: 失学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规模庞大,来势凶猛的流失群如不及时疏理和清除,必将涌入本已十分庞大的文盲大军,阻碍现代化的实现。但如何解决流失生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我建仪应当积极推行义务教育,使贫富两家的子女都能接受教育。
(1)在农村的中小学设立助学金,对贫困失学儿童作为重点对象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2)国家增加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地区中,基础教育的设备十分简陋。
真正能减少我区失学儿童的人数,关键在于落实,如能真正落到实处,失学儿童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第三篇:关于某村失学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育作为传递信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武器,历来都受到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有关适龄儿童上学这一问题更是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适龄儿童上学现象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在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一问题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在相当多的地区儿童失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部分儿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利用暑期时间成立了“绿草环”社会实践调研组,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采竹村失学儿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实践地概况
1.1地理状况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最早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
井叶特西乡位于县城东北,地处黄茅埂中段西麓。东与雷波县谷堆乡接壤;南与合姑洛乡和巴普镇连界;西邻西甘萨乡;北毗瓦西乡。总面积61.13平方公里,乡驻地特西,距县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乡境,有过境客车通县城。乡境地形复杂,山高沟深,气候寒冷。东北倚黄茅埂的书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处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区。
采竹村隶属于美姑县、紧挨依嘎村、尔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萨村。
1.2历史文化
美姑县是彝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由于生存环境相对闭塞,一直沿袭着奴隶社会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当地仍存在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当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袭奴隶生活。
(二)当地教育普及情况
2.1教育情况:
采竹村(由四个组组成)仅有一间小学,仅采用彝语教学。当地孩子们大多数都没有读书的经历,能上学孩子也仅仅止步于小学;乡里、县里设有初中,采用汉、彝双语教学;高中设在美姑县城,采用汉语教学。具了解,当地采竹村老师都是由乡里聘请过来的,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以及老师素质问题,受教育的水平不容乐观。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数据:
一组: 44户人家 32个孩子小学 9个初中
二组: 21户人家 5个孩子小学 没有初中
三组: 6户人家 没有孩子读书
四组: 25户人家 8个孩子小学 没有初中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应的普及状况,主要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点:大多数适龄儿童不能正常上学;上学的孩子不能坚持完成学业。
2.2原因分析
a.意识问题
当地地处山区,且长期受到压迫思想的侵蚀,让当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更不要问他们外面的教育状况了。当地衡量价值的标准不是教育带来的长远价值,而是简单的牲畜占有量,换句话来说就是,谁家的牲畜多就意味着更富有,因此,孩子们更多地被选作劳动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记着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走访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诺的家里,阿作日诺家里有三个孩子。走进院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并且猪和鸡等都散养在里面,气味很是难闻,在和他们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并不知道学校是什么,在他们的意识里,学校就是孤儿院,只有免费才会去,否则不如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听了这些,让我们一行人非常震惊,试想一个连学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么会要求他们了解上学的意义?
从当地教师的口中,我们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学,即便是上了学孩子也大多坚持不到初中,因为在当地居民的思维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几个字,到外面打工挣更多的钱,不受骗就可以。上学是为了打工,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啊。
b.经济问题
当地地处高原,三面环山,这样的环境强迫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大多数当地居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来源十分有限。这样的生存环境,加上严重的超生现象,迫使很多家庭选择放弃孩子的学业。因为在他们开来,这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
孩子上学的费用: 小学(不住校)200~300/学期
小学(住校)500~600/学期
初中 500~600/学期
家庭收入: 一只羊 400~500
一只牛 1000~XX
“孩子们上学以后不一定会有什么出路,而如果多一个孩子作为劳动力帮家庭分担劳力,这样不仅省去了后顾之忧,而且也帮助家里争取了更多的收入”当地村民解释道,其实,超生一个孩子要多花费10000元,如果用这些费用在来计算一下,其中的潜在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c.客观条件
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井叶特西乡共由13个村子组成,自XX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可以说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步伐慢了很多,从XX年以后,女生允许接触书本,当地建起了学校;不过至今,由于地理、民族、语言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适龄儿童上学的进步紧张过慢。当地小学采用彝语教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并且没有专门的负责教师,初中设在乡里,采用双语教学,离孩子们生活的村里最短也要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高中仅仅设在美姑县县城,采用纯汉语授课;孩子们在村里读完小学以后,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也会觉得读书吃力,更不用说语言对他们带来的困扰了。
经美姑县当地教育局反映,当地正在开展“新村建设”计划,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针对井叶特西乡各个村的经济进行扶持。我们采访时“新村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不过要想在全乡彻底展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
长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后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经济也制约着居民对新鲜事物的涉猎,地区之间的确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别是与我们联系甚少的大凉山,意识、经济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经成为阻碍当地正常健康发展的悬崖峭壁,超越了周围的大山,阻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三)解决方案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中国石油大学绿草环调研组针对当地情况,认真分析,初步提出三点建议:
a. 从基本做起,首抓经济。首先应该大力宣传,呼吁更多的组织、基金会来关注当地儿童失学状况,成立相应的机构在物质上给予当地必要地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经成立了“绿草环”一助一爱心公益组织,对当地上学儿童进行每学期固定资金支持,并定期对当地儿童进行慰问。
b. 从根源抓起,思想启蒙。针对当地村民普遍比较盲目钝化,应该联系当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前往当地支教,帮助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定期向他们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的思想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使当地居民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 从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说到底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孩子们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对已毕业及即将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知道与帮助,防止出现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落得个无人问津的结果。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也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可以体会。利用暑假的十几天的时间,我们一行人进入了大凉山,也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真的很朴实,真的很可爱;每当看到那些些许凌乱下透漏出得纯真笑脸,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心中便充溢着说不出的感动。所以希望这样一个可爱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帮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饰,省下一些大手大脚,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帮助,说不定就可以帮助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甚至可以他们的一生。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一个母亲的孩子,每个人生下来本应该注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们的爱心之手,迈进那个需要关怀但是却有充满希望的地方。
第四篇:失学儿童的感谢信
失学儿童的感谢信
失学儿童的感谢信 假如你是一名失学儿童,名叫李华,你有幸得到在广州工作的Mr.Brown的资助,可以重返校园。2007年的9月20日,你给Mr.Brown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收到钱和书后能重返校园,非常感激;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的表扬和鼓励;
决心更加努力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盼望见到Mr.Brown,希望他寄来一张照片。
注意:1.书信应包括以上所有要点,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00左右。
Dear Mr.Brown,I'm very grateful to have received the money and books you sent me.I couldn't have returned to school without your help.Thanks a lot.I have been working hard since I went back to school.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y studies with the help of my teachers.They often praise me and encourage me.Without your help, I might have left school and couldn't have got such a good education.I have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harder and make greater progress.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life and work? I'd like to see you, but I have no opportunity to do so.Would you please send me a photo of yourself?
Thank you again and best wishes!
Yours,Li Hua
第五篇:关于失学女童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学女童的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文化教育程度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法律明确规定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呢?为此,我在碧莲镇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儿童尤其是女童的入学情况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达到100%的入学率。时光的轴轮已转到二十一世纪,却依然有相当多的失学儿童,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调查结果
在选取的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碧莲镇,拥有3.8万的人口,其中18周岁以下者占总人口的15%。调查结果显示,失学儿童有160名,占未成年人的5%,其中失学女童为108名,占总失学儿童的95%。这些失学儿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年龄介于6—18周岁之间
(2)初中的失学率高于小学的失学率
(3)失学儿童以女童为主
(4)有相当一部分失学儿童父母双亡,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5)失学儿童的兄弟姐妹众多
(6)有的早该入学却根本没进过学校
二、分析结果
如此高的失学率,而大多数又恰恰发生在女童身上,这绝不会是一种巧合。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如此高的失学率,这其中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女童失学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仔细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失学女童家境贫困
这是造成女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失学女童的父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非常艰难,维持本身基本的生活尚成问题,更谈不上送子女入学。有些女童的父母是残疾人士,有些女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些靠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保障 金维持生活。家庭的贫穷,使家长交不起学费,无力供子女读书。这是教育部门解决失学现象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左右着父母的决定
一些家庭违反政策超生子女,大多数子女众多的家庭,家长无法支付所有孩子的入学费用。这些家长往往会做出让男孩上学,女孩退学的取舍。这是农村长久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男孩是家庭的后继人,能传宗接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些陈腐观念依然左右着家长的意识。这些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着深刻影响,再加之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男女在就业、政治领域、社会权益方面的不平等,使得大部分家长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男孩身上。这样明显不利于女孩接受文化教育,提高女孩自身的文化修养,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多的恶性循环。
(三)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跟不上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贫困家庭为数不少。虽然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仍无法赞助所有的贫困生入学。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辖区,教育援助更无法落实。教育方面的资金、费用,除了政府拨款、投资这一渠道外,还应该拓宽其他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的赞助渠道。
(四)九年义务教育未能得到农村家长和女学生自身的重视由于家长和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低,没有意识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片面的认为,就算书读得不多,也照样能找到工作,趁着年纪小早点找工作赚钱,还可省去学费这一笔费用。这些认识目光短浅。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必然需求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对未成年人的要求更高,如果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未能达到,与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相差甚远,以后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
三、若干对策与建议
目前,女童失学现象在全国各地均有存在,个别地方女童失学状况甚至比这里更为严重。上述存在的女童失学现象,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也不利于国家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科教兴国”策略的实施,也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调查表明,女童受教育的机会与其家庭经济收入成正比关系。因此,要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农
民的经济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女童失学的原因,从而为女童创造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二)由妇联牵头,经常性地开展“儿童慈善捐款”活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已经成功的联合开展了“儿童慈善—日捐”活动,并得到公安部和爱立信外企公司的支持,获得捐款,帮助了不少失学、辍学儿童。我们认为,可以效仿他们的先进做法,积极在各地区内制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呼吁社会各单位团体、社会各阶层及广大群众都来关心失学女童,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搭成一座桥梁,让失学女童通过爱心桥梁,实现踏入校园的梦想。
(三)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为经济困难的儿童减免一些学杂费用,减轻学生的入学负担。
教育部门应合理投入更多的教育基金,用于帮助解决部分失学女童的读书问题,认真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工作。
(四)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在抓好失学儿童经济援助的同时,抓好“男女一个样”的思想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以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家庭灌输“女孩也可以成才”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
总之,失学女童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部门应当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做出有力措施,社会各个阶层互相协助、联合行动,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的失学女童能够重新回到校园,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