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为何频频“跳槽”
一般人认为,留住人才并不需要什么秘方,只需委以重任、给足薪水就行了。遗憾的是,员工“跳槽”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下面列举一些员工辞职原因及防范措施,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考。
未能因才任用。员工的表现有时并不一定能反映他对公司的满意与否,一些能力高强的人,时常可以把自己兴趣不大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某家公司有位负责研发部门的主管,表现优异,屡创佳绩,但他真正的兴趣是产品销售。以公司的观点来看,他留在研发部门当然最好,但由于他一心向往销售部门的工作,所以只要别的公司给他这样的机会,很快就会“跳槽”。留住这类人才最常用的办法是让他身兼二职。如果他能胜任,两方面都能做好,那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管理者不满。要谈部属为什么对上司不满,是一本书所有的篇幅也写不完的话题,但不论什么原因,如果上司能经常保持一扇敞开的门,进行平等沟通,就可以化解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如果把善待下属看成是管理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下属也有责任把自己的困惑与不满告知上司。沟通是双向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也是复杂的、多面的、曲折的,切忌单向、直线、浅层次,避免简单化。上司虽然不能完全看透员工的心思,但却能使沟通的管道保持畅通。即使公司规模已经大到不能叫出每个下属的名字的时候,仍需保持沟通。只要有人要见老板,不管是3分钟抑或是三小时,老板一定要安排时间会见。沟通产生凝聚力。也许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但很多聪明的老板却是这么做的。
“千里马”难安排。老板偶尔会很幸运地得到“一匹千里马”,他奔驰神速,其能力远远超过他目前的职位。问题是他该跑多远,又该跑多快?擢升这样的人要动脑筋,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失去人才,而且会惹恼被他远抛在后的同事。不久前,南方一家彩电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聘用了一位年轻人。没过多久,大家就看出他是“一匹纯种良驹”,而他的直接上司只是“一头牧耕之牛”,公司老板考虑,如果把他直接调到他上司的职位,就会影响公司的组织结构,放置不用又耽心他日后“跳槽”。老板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把他调至国外,掌管一个分公司,实际上是让他连跳三级,而被他越过的人并未产生多少埋怨。
年轻充满理想。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常在两年之内最容易离职他就。他们年轻,充满理想与期望,只可惜,他们的这些特点常被上司忽略。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必惊异于一个聪明而有抱负的年轻人,为求得发展而另谋高就。要避免这种人才流失,就要把他当做投资来看,第一年让他有机会向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学习,交给他稍微超出他经验范围的工作,以后逐渐给他压担子。且如同所有的投资一样,不要预期立刻获利,要把眼光放长远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的理想会变得更加实际,一旦发现所从事的工作适合自己,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拼命工作。
受高薪的诱惑。更高的薪水,当然是一般人“跳槽”的最大原因。对此,管理者还真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尤其是在你觉得他们的薪水已经很高的情况下,更显无能为力。对这种人,你可以尝试着再加薪挽留,但这种做法通常不会对公司或员工有什么好处。日前,一家国际猎头公司分析了450位企业主管另谋高就的情况,在40个以加薪方式挽留的公司中,只有27人接受了加薪留在原公司,但在一年半内,这27人中有25人不是自动离去就是被企业解雇。由此看来,这些人的问题并不是单单用钱就可以解决的。
聘用雇员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如何使雇员为企业发挥持久而高效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要留住人才,除了为其事业与生活创造优越条件外,努力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及人文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第二篇:为何跳槽者能成为最好的员工
为何跳槽者能成为最好的员工
2004年7月,在战友的引领下,进入实力得精工,从事CNC精密制造工作。偶幸得到一位对机加事业孜孜不倦,对日常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师父——廖工。他曾对我有过如下感叹:“我在合昌公司工作了8年,还不如在实力得做8个月”。是的,合昌公司产品类型单一,已经失去了挑战性,而实力得每天面对多款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交样的压力。对于一个长期处在单一思维的技术人员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挑战。
要做一个出色的技术型管理者,完全依赖于局部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了解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团队、不同管理体系的运作方法、不同产品结构的工艺特性等等全面性的完善自己。所以,我决定了独自单飞——跳槽。
在了解了许多有关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并结合我历往工作体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跳槽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平均18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至少是那些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的人——也同样会频繁的更换工作,尽管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更换的频率要慢一些。所以,如果你认为跳槽是不好的,你要改变一下你的想法了。跳槽者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即便以往的失败也是积累迈向成功之路的经验。以往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会让他们成为很好的同事和很好的员工,而且我相信他们都很满意他们的工作生活。
1. 跳槽者从职业生涯中收获到更多才智
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早期的学习曲线都是明显上升的。过后,它会慢慢回落。因此,在做了两年同样的工作之后,你通常会觉得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了。这让我非常想知道,是什么能让那些做了二十几年同样工作的人保持大脑的活力。这也让我确定了,那些跳槽的人会了解更多东西。
如果你经常换工作,那么你就一直需要去学习很多东西——你的学习曲线会一直
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办公室技能以及具体的职业知识。这也同样适用于你的情商。你越是在阶层管理严格的公司里处理办公室的事宜,你就越会了解人们的想法,并且可以在工作中让人们觉得舒适。这就是一项很棒的办公室技能。
2. 跳槽者会有更稳定的事业
据悉,美国公司没有给它的员工提供稳定的职位。那些会认为公司就该提供稳定的工作的人们,应该都是些年纪很大而且完全不与社会和其他人接触的人。公司会有裁员,雇佣合同工人和临时工等措施——实际上,这仅仅开始于上一代。在职业生涯中是否能得到稳定,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如果你还在指望某些公司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给你,你要知道这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你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你对于事业的理解,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创造稳定的职业——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你做这些是要通过人际网络关系的。因为你可以肯定,在你的一生中需要去找许多的工作,你需要你的人际网络尽可能有效的帮助到你。毕竟,最有效的找工作方式还是要通过人际关系网。这也是大部分人得到工作的方式。那些在很多公司工作过的人,会比长时间只在同一的地方工作的人有更广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也是为什么跳槽的人会创造出稳定的事业。而这份人际网络也会为新的工作打开一扇更宽阔的门。
3. 跳槽者会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你知道明年你就会离开这份工作,你就会努力完善自己的履历——你掌握了什么技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是否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你还要继续学习哪些知识?那些已经做了五年同一份工作,并且知道自己还将要做五年的人是不会去考虑那些问题的。所以,跳槽的人总是努力去把工作做的更好,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原因,这对于他们得到下一份工作是有帮助的。
如果不是每份工作都能够增值的话就不要跳槽。这就是为什么跳槽者通常在项目处理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履历写的更优秀。从雇主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好的事情。对于公司,一个有着卓越表现的员工工作18个月的贡献比一个工作
表现平平的员工做20年的贡献要更大。(别告诉我这样的人不能加速做出贡献。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模式已经过时,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
4. 跳槽者更忠诚
忠诚是关心与你相处的人们,对不对?跳槽者通常都是很棒的组员,因为团队工作是他们的一切。跳槽者与公司的长期表现并没有关系,与他们有关系的只是他们的工作组的短期表现。跳槽者希望他们的老板会喜欢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好的工作鉴定。跳槽者同样希望与同事们相处融洽,这样他们可以为以后找工作得到帮助。而且跳槽者也希望确保每一个与他们有过联系的人都能对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因为他们没有十年的时间来改变别人对他们的第一印象。
这就是为什么跳槽者会更关心自己的同事,并且会比那些长期员工更加努力的搞好同事间的关系。而且,你想想看,这对于公司也同样很好:公司在雇佣你的时候,不用给你提供任何长达十年之久的承诺。
5. 跳槽者的心智更成熟
你需要有很多的自我认知,才能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并选择去得到它,而不是在一个看似安全的职位停留下来。它需要承诺为了个人的成长放弃事业的自满心里,让挑战性的学习曲线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周而复始。勇敢的人可以告诉别人:“我知道我只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但是它不适合我,所以我现在要走了。”
毫无疑问的你会听到有人说,你应该坚持下去,请表现出你的忠诚度吧,给它至少一两年的时间吧,等等,类似的话。但是,为什么你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你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上呢?
及时退出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工作没有吸引力没有挑战性,那它也就不再让人感兴趣,而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寻找和发现——周而复始。不要满足于过时的工作模式,不要接受自满而忽略自我认知。当然,现在的就业市场很艰难——但是,这并不是我安于现状的理由。
我喜欢挑战,我有很强的创造性、适应性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并能有效驾奴各类突发事件及不同价值取向的同仁。我需要提供最严峻的使命来满足我的成就感。
我的成就感,通常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更持久的价值;以超越竞争者为标杆或准则的。只有这样,才能长袖善舞、如鱼得水的迎接日趋严峻的市场需求。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战友,为我打开精密制造之门。感谢授业恩师。他的睿智与执着、不耻下问、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对事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永不言败并敢于批判自我的职业素养历久弥新的影响着我精进的每一个步伐。另外,还要特别感谢其他各界友人对我持续的信心与提供的工作机会。没有他们的信赖与慷慨,没有他们的激励与鞭策,就不会有这么多机会在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产品类型„„中历练。衷心谢谢你们!!
交流通联:czj1918@163.com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 用人单位直摇头
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 用人单位直摇头
前言:http://job.jyyuan.com/ 江阴人才网江阴人才网,多样的人才求职招聘方式,实现江阴人才和江阴招聘企业的有效沟通,每天更新最新求职招聘信息,打造江阴优质网络人才市场。
当前,正是各大学毕业生忙着找工作的时候。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发现,在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中,快速和用人单位说拜拜的“闪辞”一族占了相当的比例。记者发现,一些最近2年才入社会的大学生上岗不超过半年又在迫不及待找下一份工作。他们将工作当作“跳板”,或是暂时的“避风港”,一段时间后,感觉不适应,便“跳槽”。
先就业,后择业 一些毕业生频频跳槽
去年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的小吴,又在人才市场寻觅新工作,上一份办公室文员工作她干了8个多月就辞职了。“那家单位在江阴新城东办事处,我家住在海关,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1小时,太远了。”小吴说,“每天干的都是重复的几样活,做报表、复印文件、打杂,没有挑战性。”利用在原单位工作的空余时间,小吴考到了会计证,这次她想重新找份会计工作。“以前只是想先有份工作,不管什么活,先干起来再说。”小吴说。记者采访了数位重新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现,持小吴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奉行的信条是“30岁以前不要怕,40岁以后不要悔,该跳的时候就跳”。“先就业,后择业”带来的人员流动,已成为一些企业不确定的“风险”。
华士一家机械公司招聘人员董震江每年都为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问题而头痛。究其原因,一是每年都要费尽心力从众多投递简历的大学生中挑选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招聘的大学生流动太快。“最近几年招的人很多干不满一年就走了,有些最短的来单位半个月就辞职。”说到这,董震江直摇头,“对一个企业而言,我们所需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晰定位的人才,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频繁跳槽者,往往专注性不强,或对自身评价失衡,我们并不欢迎。”一些用人单位认为,频繁跳槽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也很难专注于一项工作并由此取得成绩。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才,也才会对工作单位有所贡献。
把脉
一些毕业生对工作 缺乏严肃感和责任感
其实,遭遇“闪辞”的单位还不止于此,有时候那些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本身也都有类似遭遇。无锡市区一家人力资源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就
正遭遇着“缺人”的问题,尤其是销售岗位特别缺人。其原因是,最近来的新员工往往待不了多久就“闪人”了,有的索性连个“招呼都不打”。“销售岗位的人手比较缺少,我们的压力也大!”这位负责人说,这种喜欢“不辞而别”的员工,不少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且是刚步入社会工作不久,此外还有不少是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学历高,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搞的我们现在都不敢招高学历的人进来。”
“基本上来的时候是雄心勃勃,走的时候是一脸沮丧!”另一家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则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相对来说,这位负责人的招聘工作更惨,因为往往很多新招的员工都是来了个把月就走人了。该负责人说,他们的工作需要的是大量的网络销售人员,很多应聘的年轻人在初步面试的时候,表现出对工作的浓厚兴趣,对协商中涉及到的薪资、待遇也能没提出太多的异议。但往往是一上岗了,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太大”,“于是心灰意冷,就走了,有的根本就是没理由直接走人了。”
最让这位负责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人走了二三个月后,又重新找来,想吃“回头草”。“这时候,我就要求应聘的人要想好了,既然你决定要从事这个行业、这份职业,就要定下心来,有阻碍也是暂时的,最好要想法子克服!”不过,即使这样,有的重新再来的人,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不辞而别”。“我的感觉是,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初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缺乏一种针对工作的严肃感和责任感,做事情表现得很随意!”
针对“闪辞”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些人力资源研究机构。专业人士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主流”。“就经历而言,还是因为大学生、尤其是刚工作的大学生对人生和未来缺乏规划,就业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导致频繁离职,频繁找工作。”而从整体上来说,这种“闪辞”现象,主要是出现在刚就业的群体中。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机构中,相关负责人大体理出了一些喜欢“闪辞”的群体特征。首先,多是出现在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身上。“因为刚毕业,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所以就业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出现反复辞职。”值得关
注的是,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因为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旦遭遇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就容易产生“闪辞”的念头。
从年龄上来说,20到25岁的高校毕业生占到了主体,且不分男女。
此外,相对来说,本地户籍的求职者更容易“闪辞”,因为相对来说,他们有退一步的后台。“这些人呢,哪怕暂时辞职,也有家庭做后台,不担心暂时失业会影响生存。而外地人相对来说,不太容易„闪辞‟。”
需要关注的是,诸如销售和客服这样的需要尽快出业绩或者是前途不被看好的岗位,是容易出现“闪辞”现
象的工种。业内人士分析说,以销售为例,这是个需要迅速产生业绩的岗位,而且相对来说就业压力也比较大。
“对新人来说,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人员“流动率”高也成了这个岗位的普遍现象。而客服这一块,则因为职业前景和薪资待遇不被看好,很多人也是做了不长时间就转岗或者走人。
业内人士分析说,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自身就业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认定,使得“闪辞”一族就业时
总是心不在焉,又经不住挫折,从而极易出现“闪辞”。“尤其是80末到90初的年轻人,如果责任心再差一点,不辞而别,干了两天直接走人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有关人士坦言,关于就业的责任感和严肃性问题,可能
最终还是涉及到教育的问题,“整个的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都是一个问题,而这牵涉的问题又特别多!
第四篇:职场新人为何爱跳槽
职场新人为何爱跳槽
当不少应届生感叹“找不到工作”时,不少往届生正“动不动就跳槽”,这一“怪局”令人费解。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矛盾究竟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不够,还是大学生本身要求太高?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昨天公布,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为何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
■调查
毕业生学校越好离职越缓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曾发生过离职)约为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毕业学校的层次越高,离职率越低。
据了解,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毕业于“211”院校的学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2%,非“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离职率为33%,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离职率达45%。
同样情况还反映在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上。调查发现,2006届大学毕业生中,“211”院校的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为 1.9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为2.2个。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毕业生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为1.2年。
近九成毕业生系主动离职
据调查,离职大学生中,主动离职的情况占到了88%,被雇主解职的只占到了2%,而主动离职和被解职两者情况兼有的为10%。
主动离职的原因依次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及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其他原因(10%)、就业没有安全感(7%)、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7%)、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4%)、准备求学深造(3%)。
中小学教师类职位最稳定
从毕业生专业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编辑(51%),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6%)。
而从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转换率最高的前10位职业和职位分布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教育、培训和图书馆职业类,运输或货运搬运人员的经理类,零售人员类,其他生产加工人员类,公司内办公与行政辅助人员的经理,其他教师和讲员类,其他办公和行政辅助人员类,销售代表、服务业如广告、保险、理财、旅行类,公司和团体的最高主管,销售人员的经理。
相比之下,最为稳定的十大职业或职位分别是小学、中学和特殊教育的教师类,计算机专职,健康诊所和治疗临床人员类、金融财务专职,媒体和传播类人员,建筑师,测量师和绘图师类,高等教育教师类,律师、法官及相关人员类,空运人员类,工程师类等。
■现象
工作没劲回家“自我雇佣”
小于是本市的一所211高校的2009届毕业生,如今他在朋友的文化公司进行“帮忙式自我雇佣”,利用大学里在学生社团积累下的经验担任录音师,收入时多时少,工作时忙时闲,但这是小于“喜欢的工作”。
此前,小于在一家国企担任企划,可不到三个月他就辞职了。“待遇还可以,工作也不算太辛苦,但天天坐在格子间,办公室里除了我以外最年轻的同事也有32岁,完全融入不进去,这种日子太没劲了,我不要过。”小于如此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设想:先帮朋友的忙,学习怎么运作文化公司,以后有了渠道自己创业。
记者采访发现,像小于一样辞职并实行“自我雇佣”的2009届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给出的理由多为“灌录自己的唱片是我的理想”、“我才不要在一个格子间一坐30年”、“常规就业赚钱太慢啦,我还要买房子呢”„„种种理由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发人深省。
幻想落空“85后”有点脆弱
Kathy2009年6月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财务部担任助理。科班出身的Kathy渐渐不能忍受经理总是让她从事枯燥的数据录入,认为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因此工作起来无精打采的。一次,由于Kathy的一个纰漏,导致整个部门陪她加班到晚上10点,一位资历较长的同事批评了她,Kathy转天就交了辞职信,从此“赋闲在家”。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薪酬调研运营总监耿俊华指出,很多大学生对企业的期待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存在“错位”,尤其是大学生不能忍受基层岗位的繁琐工作,过高的期待落空,也是导致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短命”的原因之一。
工作难找“先找一份再说”
盛大车险人力资源总监屈辉告诉记者,该公司曾招聘进来一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担任销售管理职位。这名大学生刚入职时表现得很积极,但时间一长,部门经理就听到同事反映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原来,这名“85后”大学生不按企业规章和既有的模式办事,喜欢随心所欲地发挥,老同事善意的提议也很难被他接受,得罪了不少客户,最后还搞砸了一张重要订单。四个月后,这位大学生主动辞职,理由是“无法适应”。
屈辉认为,行业选择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是许多大学生第一份工作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面临求职压力,往往胡乱找一份工作再说,他们和自己的第一份
工作“因不了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
■解读
就业质量不高
“大学生离职率高,说明初次就业质量不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学生面对不太满意的就业去向犹豫时,就业指导老师便说“先就业后择业”,劝他们先干着,以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不过,随着经济复苏,就业紧张的氛围缓解,2009届毕业生跳槽的心思便活动起来。
对企业而言,每招聘、录用、培训一个应届大学生,都要付出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大学生动辄离职,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使企业这部分付出形同虚掷。
“这样的情况如果频繁发生,‘吃了亏’的企业很可能在下一削减校园招聘的名额,形成‘往届生跳槽频、应届生求职难’的恶性循环。”屈辉说道。
择业观需调整
安捷力CEO杨敬宇说:“我们去年招了十几个大学生,今年只剩下了三个人,他们不是自己走掉就是被我炒掉,因为这些人普遍好高骛远,一见面就说自己要当主管要拿多少薪水。”
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不高的背后,还有学校就业率的催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政绩的紧逼。
市教委一位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参加一就业活动中坦陈,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他们曾一度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这一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走极端,因为它抵消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而提出的口号,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就业理念的树立,应当调整。
频跳槽隐患多
对职场新人个人而言,频繁离职也会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屈辉表示,初涉职场就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若刚开始工作就总是“三分钟热度”,形成定势的话,不利于新人们的职场进步,以后再找工作时,一份“三年打五份工”的简历也很难赢得未来雇主的信赖。
前程无忧首席职场顾问冯丽娟提醒说,频繁离职看似很爽气,但有时会使人付出高昂的“隐性代价”。“一个不顺心就离职,其实是剥夺了自己在某个行业积累专业技能、积累人脉的机会。”她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绝非一句空话,通常在才市上令自己成为“卖方市场”、在雇主面前有“定价权”的人,都至少在自己的行业打拼了八年,而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更是注重厚积薄发。冯丽娟指出,频繁离职的人往往一直在基层徘徊,拥有的只是“伪自由”,反而具备一定年资的成熟型人才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企业倚重的往往是资深的内部员工。”
第五篇:员工跳槽频频发生 如何留人成企业面临一大难题
员工跳槽频频发生 如何留人成企业面临一大难题
新闻作者: 山西青年报新闻来源: 山西青年报
商业竞争不在国家之间,而在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又取决于人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
有着丰富咨询经验的金鼎智业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敬培明先生,在看到无数企业因为人才的流失而陷入低谷时不无感触:“企业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说失去就失去的确心寒。”作为高层领导,不得不思量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才的离职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扔掉饭碗,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草率辞职,当员工心意已绝、坚持离去时,老总们需要反思员工为什么会走?企业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人才流失多 企业损失大
人才流失情况在超市业内最明显,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超市业在太原蓬勃发展,公司很难找到所需专才。在太原的人才市场上,资讯科技及保健业内这情况亦见严峻。
从企业角度说,留住员工几乎就等于创造了价值。山西中保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徐经理认为,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另一项报告表明,在管理销售岗位雇员的流动成本可高达离职雇员年薪酬的200%~250%。
太原一些企业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也认为,这些估计还是保守的,因为它没有完全计算企业雇员的离职、职位空缺、替代、生产率以及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降低离职率从小事做起
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人才预备跳槽时通常会采用沟通、了解情况的方法来挽留员工。通过了解职员的内心想法,知道其想跳槽的真正缘由并据此对症下药,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开始使用这种方法。
山西财经大学的刘赋教授认为:“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一家企业的离职率保持在5%-10%是比较合理的。处理频繁离职的问题,宜未雨绸缪。想挽留人才,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小事做起,尽早降低离职率。”
例如在招聘时,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考虑公司现状,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因素,选择人才。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只有适合本公司、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在记者近日关于人才流动的采访中,大多被访者认为最能留住人才的企业,应该“有一套合理的竞争机制,能够人尽其才”;还有被访者认为“将员工置于最适合的岗位,以发挥他们的才能”;一部分被访者认为应该“给员工较高的薪水”,认为“制定合理的薪金制度”更加重要。
在采访中,许多被访的求职者认为像拖付员工奖金、补交培训费这些留人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企业可以向职员公布公司来年的培训计划,送杰出员工到国外学习;或者以年底双薪、年终奖金、升级涨薪等福利政策热情挽留。大企业则可以尝试一些国外的用人机制,比如对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分配期权、股权等。
山西东大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任经理说,增强企业的透明度,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提高人员稳定性的好方法。不仅把好的消息与大家分享,也要将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与员工沟通。这样既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也可以增加员工在企业中参与决策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开动脑筋,为企业出谋划策。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军心的法宝。对于人才来说,一个可以开心工作的空间、一个可以接受建议的上级、一群可以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物质条件都重要。
特殊福利能留人 薪金还是关键
防止核心人才新年大跳槽,太原的一些企业想出了留人新招:买份保险或者提供免息房贷,而不再局限以往单纯的发钱了事。
去年年末,太原科华电脑设计公司为几位主力软件设计师每人买了一份投资型养老保险。企业能根据具体需要,适时调整每年存款数量。如果员工想提前跳槽离职,那么他最终将无法拿到数额颇大的离职金。公司经理说,由于IT行业员工流动较大,除了年终奖,给他们买份投资型保险,有利于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省城一医药公司正在制定一个特殊的员工福利——一次性给核心人才一定的免息房贷。职工领取了这笔房贷,一般就不会轻易跳槽,因为那意味着支付一笔数目较大的利息。
但众多的求职者认为采取这种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挽留人才,有时会收到些许效果,但只限于对公司所提供待遇不很满意的职员。如果公司提高欲跳槽职员的薪水、给予更丰富的福利,缩小与欲跳槽公司的差距,职员考虑到自己在这个公司工作开展得顺利、与同事合作融洽,也会选择继续留下。
人性关怀 情感留人
金鼎智业的敬培明认为,对员工出色的工作给予热情的赞扬;经常给予员工一些吸引人的、富有挑战性的临时任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员工的努力拼搏给予肯定以及真诚的谢意;节日里送上一份小礼物作为衷心的祝福;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有趣味的、可以放松身心的文体活动,这些都是留住人心的好方法。
三鹿集团太原办事处高玉新先生对此也表示赞同:“忙碌时递上一杯咖啡,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也会让人心里暖意融融。有了这些点点滴滴的情感投资,人才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他们认为,人才与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今天的员工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虽然有些人才要走是留不住的,但企业唯有不断从自身找到不足并加以完善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给员工喝彩,看到员工的才能,就要知人善用。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并且进行有效的授权,这是让员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这种感激做基础,就不必担心员工会离开了。
经济索赔留人是下策
一些企业为留住人才则取守势,出下策。他们或是在聘用合同中暗藏玄机,或是在员工跳槽时巧设关卡,采取经济索赔这样的惩戒方式来解决问题。
现在用人单位和职员都签有工作合同,对于在合同期内跳槽的员工,公司可以要求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此种方式容易操作,是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方式。
有些公司则通过较为合理的方式——合同中及员工守则中对跳槽进行限制或规定赔偿金额。此种方法可以使工作双方都了解跳槽会给各自所带来的影响,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在真正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双方可以按章办事、不用为究竟该如何赔偿对方的损失而有所争议。
留人技巧见人见智
太原阳光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赵女士说:“以情感人、以情留人是企业领导必须学会并掌握的方法。对员工要像对朋友一样关心、关怀。也许很多时候不必大张旗鼓,只需要一些技巧,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赵经理认为,任何企业想要留住优秀的人才,不能只用合同来约束,更要以真心待人,设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公正地评价每位员工,公平地给予报酬,让良好的激励制度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
太原晋龙涂料总经办李治安主任说,人才就是企业的优势,那些“人脉”很广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他们跳槽,公司损失的不仅是一笔业务。他认为:“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挽留人才,都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保证人才在成就感的满足上、在价值的体现上双丰收,在这样的企业里,即使有人才要离开,他们也会和企业成为朋友。”
金鼎智业招聘职业顾问敬培明说,目前,凭借情感留住人才已没有太大优势,单纯奖金往往只意味着对以往业绩的褒贬,因此不少企业才屡出新招,但最终能让人才动心的,还是企业能否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