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暑假1
2012年6月
从四方辞职后,我带着些自己的物品回了趟家。自打在四方工作以后,每次逢年过节回家都必须从淮南转车,很是麻烦。转车的朋友大概都明白转车的苦吧:怕没车,怕赶不上车,要折腾着找车……现在网上在搞调查:你幸福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回答: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现在的幸福定义已与以往大不相同。现在的人们不仅仅局限于你吃饱了吗?你穿暖了吗?今天的,让我们感觉不幸福的是压力:来自生活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同事的压力,来自想要的更多更好……所以当时的自己肯定是不幸福的,因为自己把工作辞了以后,不是所谓的解脱,而是找不到归属感,没有自己的团体了。突然间没有了被认同感。对于四方,我现在讲还是比较怀念的,是自然而然的怀念那时候的日子。但是只是怀念而已,我现在的生活也还好。人说上学时代是最幸福的,我认为那个上学时代可以特指大学时代。大学时代,刚从紧张非人的高中过渡过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很单纯,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少,是那种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那种逆流而上、球场驰骋的矫健身姿。而到了我这个时候,就是压力山大了。自己这个年龄,同龄人都已经工作了,自己还在念书,时不时的还需要家里支持点,最无助的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是不是比自己没上研要好?就像现在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唉,不管如何,自己现在是在念书了。一如自己一人在淮南车站等车的时候,看着人来人往的人流,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呵呵,找不到方向时,就回家吧。于是乎我回家了。在家待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和堂妹小玲一起去无锡了,打暑假工。火车站里的人永远都是那么多,铁道部的工作人员也永远是那个态度,无论如何,我俩怀揣着挣钱的梦想,直奔无锡而去,连端午节都没在家过。不过,还是再一次验证了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那句话。我感觉,到目前为止,自己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今年暑假去了无锡。那日子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经济学上讲的信息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我这次是深有感悟。别扭的无锡,容纳了别扭的我们五天,之后,我俩一起转站上海了。这是后话。当时是与堂妹表弟一起坐大巴车去的,一路上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到了之后,起码,我和堂妹的兴致是一下子降到了零度以下,是满腔的热情被扑灭的连火星渣滓都不剩。说被骗有点过不去,是自己太傻,把未来想象的太好。凑合了五天,住旅馆住了两天,饱受精神上、身体上的煎熬,我俩果断决定去上海了。其实当时在无锡也找到工作了,是糊月饼盒。但是当时只干了一天,不是自己干不下来,而是,我俩一算,挣不着什么钱。大家想想,暑假本来就很短,自己又想挣点上学的生活费,这就是矛盾啊。
矛盾不可调节,我俩,挥挥衣袖,再待下去,连车费都没有了。
记得那一天,车站人很多,记得那一天,天很热,记得那一天,我们很狼狈,记得那一天,我们像乞丐。我们带着对这座城市的向往而来,又带着对这座城市的失望而去。我们是失败了,失败在没做市场调查,失败在给了一个鸡蛋就想象成了一个鸡场。于是,我们灰溜溜的走了。
人们经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此话不假。我俩去上海了,因为,当时二叔二婶在上海,大伟也在上海,上海还有一个慈祥的奶奶及其他好久没走动的亲戚们。
2012年7月
上海的骄阳似火,炙烤着干瘪的大地。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最怕的就是它的火车站了,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离别和太多的抉择。人流攒动,拉或提着行李,奔向各自的出口。只有我们,还要等在原地,和二叔电话确认后,一番询问人以后,才战战兢兢的出了火车站。对于上海,我们是陌生的;对于我们,这里的所有一切都如此的陌生。我已记不清当时的我们是否是很狼狈,只知道当二叔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那份欣喜,那份激动,那是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自己唯一熟悉的人。紧接着,我们又坐上了地铁,转了公交,最后,终于到了二叔二婶在上海嘉定区租的房子。二叔二婶刚换了工作,吃住都在厂里,所以我们就暂时住在他们还没退租的一间大约五、六平的瓦房里。
我们心有余悸的结束了无锡那段不忍回顾的日子,躺在一个不大的小床上,在闷热的旁晚,又一次的策划着我们要在上海闯荡。这时候,突然感到,小玲真好,虽然她比我小了很多,两个人的旅程总好过一个人的形单影只吧!两个人的商讨或是自我讽刺、安慰总好过一个人的自怨自艾吧!两个人的抽科打浑总好过一个人的默默无闻吧!
经过无锡那段日子,在上海,所有的无法忍受都变成了可接受。我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找不到兼职就当来上海玩了。也的确,我们是边玩边找工作的。但是,那个时间,那个地点,还有我们的身份,让我们一次次被拒之门外。我们顶着大太阳,换成了两次车,去了外滩,去了城隍庙,去了南京步行街,去了上海博物馆,去了同济大学。见到了随处可见的外国人和和他们密切交谈的中国人,我们见到了星巴克里服务员流利的英语和城隍庙里做志愿者的老爷爷,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的狭隘,自己的渺小。我们也是旅客,但我们是穷游的,我们穿梭在一群群衣着华丽的游客中,仰望着这个大上海。
我们被万达广场的一家电玩城给拒了,我们被味千拉面给拒了,被必胜客给拒了,被肯德基给拒了,我们被步行街的招导购员的店铺一一拒绝,我们被不知道哪个区的一家中餐厅给拒
了,我们在好像是吴淞区的某电子厂外等了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为了我们,二叔二婶也没好好安心的工作,烈日的阳光,使人心情莫名的烦躁不安。最后,尘埃落定,在离二叔二婶工厂不远处的一家中餐厅接受了我们。于是,我和小玲在闸北区的紫颖轩酒家当上了服务员。找到兼职的喜悦冲刷了之前的所有,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
那是个不算大的中式餐厅,一共是两层,一楼是大厅,二楼是包间,其布局和摆设,与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中餐厅而言,很是高档了,生意很是不错。好像是7月10号,我俩正式上班了。在上海做服务员的日子,现在细说起来,很多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很多当时的愤怒亦或者是无奈,现在也被日子摩挲的找不到痕迹。日子就是这样,前面你遇到了很大的山,你以为你翻不过去了,结果你被自己的毅力给惊到了,后来才发现,人生这样的山还很多,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概就是山翻多了,一切都淡定了。
如果之前的算折腾,那么我真正的了解这所城市就从做服务员开始了。服务员的工作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不出三天,都能把服务员所要做的全部事情搞清楚。我们的老板娘是一个大三学生,她一家是浙江人,她爸爸是大老板,在上海经营公司,说白了就是他爸爸的钱,她和她男朋友经营,她男朋友也就是我们老板之前好像在一个星级酒店做过大堂经理,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
现在经常会遇到朋友问:你觉得上海怎么样?你觉得上海人怎么样?等等之类的只是换了个地点的与之类似的问题。自我感觉,人们之所以会这么问还是源于是外地人的缘故。只有外地人才会真切的感受到本地人,只有外地人那颗敏感的心和明显的外地口音才让外地人自己感觉本地人做的事是不是有什么目的,是不是看不起等等。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前提下,省与省、地区与地区是不是团结呐?何所谓团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富人先富了,穷人就落后了,富人会反过来看着你,就一眼就够了!于是借着地区优势,上海变成了大上海,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安徽还是安徽,还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安徽人在上海就不如浙江人在上海那么自在,安徽人在上海,上海人讲:看!又一个安徽人。呵呵,所有以上都是我自己的观点。我在上海也没怎么不自在,反正是过路人,就是到处看看风景吧。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品质就看他对待服务员的态度,这话虽说有待考证,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记得7月中旬吧,一包厢客人很多,我上菜都要侧着身子,刚上一道有汤很烫的菜,这时旁边一男士,拍着他的裤子说:你小心点,我这一千多块钱呐!我当时怎么应答的已经不记得了,很可能就啥也没说,上完菜就走了。这件事,给我感触很多。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件想起来就比较暖心了,那也是有汤很烫的菜,我刚端上桌,坐在我对面的一男士就站起来
接了过来,嘴里说道:小心别烫着。就是那一句别烫着让我感觉修养、涵养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的。
2012年8月
工作的日子总比到处闲逛的岁月要过的快许多,虽说一天都是24小时,但转眼间八月还是来了。我在紫颖轩兢兢业业,努力做好、当好服务员,可结果总是与你所想不符。酒家总共有5个服务员,其中一个算是领班,比较受老板重视,也是她最先与我们发生矛盾。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因为什么了,反正我记得堂妹和我说:真搞不懂老板娘,她为什么不相信我们,我们这么努力干活什么什么的。我当时心想,你一个暑假工,干一两月就走了,虽然你再努力干活,也不能与长期工同日而语。总之,事情的结果就是视而不见,谁也不搭理谁。后来我在搬着一箱餐具准备去围屏后去擦时,听到老板娘和那领班、另一服务员闲话说:我就讨厌她之类的,然后就看到我,各自散开了。当时虽说没听到什么,但是女生的第一感觉是讲我的,后来我堂妹证实的确是,我当时是一身力气都卸了气,然后反思了许久,为什么会这样?我一个过路的,与谁都无利益冲突,怎么就会这样了呐?现在想想恐怕是现在的老板是永远不缺能干的人,现在的老板是缺即能干又能说会道哄她开心的人。口才是门艺术,如果没有使双方都满意的口才,还是沉默是金的好。后来在又一次在老家打寒假工的过程中领悟到踏踏实实的干,默默等待老板加薪的人真TMD都是傻子。如今社会,自己的利益就要努力争取。如果你自己不争取的话,老板也很乐意的不给你。
在上海也交到了真心朋友,虽说到现在联系很少,但我仍然记得我们一起在上海的日子。不得不说,上海还是不错的。起码工作环境,比老家要好。最后离开时老板还给我们报销了火车票,也很感谢老板。
由于各种的不愉快,我们只干了一个月。在快要离开上海的日子里,我们见到了大伟。他在上海实习,一身西装革履,再也找不到当初愣头青的影子,仿佛眼前的这座城市,快的让人眼花缭乱,快的让人记不清就过去了,快的我都追赶不上了。在要离开的日子里,我们拜访了上海奶奶,见到了大伯小姑和小姑父他们。奶奶的身体不好,一头银丝白发,小姑父的身体也不好,做过两次手术。亲戚们都很热心,尤其是小姑父,带着我们玩了一整天,很是感谢他们。徘徊了几天,我们踏上了北上回家的列车。
记忆中有很多碎片,已理不出头绪了。只记得那高高的东方明珠塔,那塔下拥挤的人群,那绚丽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貌似天上的星星,俯视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匆匆忙忙的,或开
怀大笑,或但笑不语,或神色凄凄,或面无表情,俯视着人们的影子,从大到小,从短到长,一直与黑暗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出人、树、墙、你、我。
第二篇:暑假过去了
暑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来,我们学校送走了一批升初中同学的同时,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之前一年的一个学期里,学生们的表现十分良好。学习成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为了继续保持好这种良好的学习成绩和氛围,我们必须要围绕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这学期的学校教学,使我们学校的良好成绩保持下去,特制订本学期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一、重视各学科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媒体。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使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语文学科要重视学生阅读、朗读、习作、写字这四个维度的指导和培养。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的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朗读的培养既要有时间的保证更要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为习作打下基础。作文的指导,一要讲究方法,二要重视训练,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写。本学期,中高年级在完成教材规定的作文篇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二年级学生开始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日记。对学生的日记或周记都要认真批阅,优秀的文章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的学生作文专栏,每班每月至少一篇。写字教学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写字一要规范,二要整洁。
3、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基本体现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加强英语、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这两门课程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
二、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抓教师队伍建设。
1、成立信息技术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建立校园素材库,为教师提供课程必要的素材资源。并推广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技能的发展。
2、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利用每双周的业务学习时间为主,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确保学习时间、内容、组织形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建立以“尊重、民主、平等、合作”为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同行,确保教学研究的前瞻性。
3、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组建校园数字图书馆、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利用数字图书馆发(本文来自本网http://
第三篇:暑假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2年7月1日—10日,我和好友就中学生补课现象,对长寿一中的12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张,收回117张。就回收的问卷,我们对农村中学生的补课情况做了以下分析。
一、中学生补课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有63名中学生在补课。众所周知,初二学生要参加地理、生物的会考,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因此,有些学生透露说,一进中学就要“充电”,要不以后就跟不上了。参加补课的同学成绩一般的占44.2%,平时考试既轮不到好名次,也坐不了倒数的位置,有些成绩还有点“悬”,于是大多有了向上挤的念头。成绩较差的同学占41%,他们面对的是能不能升学,能不能跟上班上其他同学的问题,用补课来调节成绩上的差距,也是一个普遍的方式。成绩较好的占14.8%,他们为有更好的成绩也去参加补课。据了解,现在补课时间每一科每次约2小时,调查结果显示50.5%的学生每周补课时间在4小时以上,说明一半学生补课每周在两次以上。将近一半学生的补课内容都局限于书本,无非是指导老师上课的东西再复习一遍;另外的学生都是在深度、广度上作文章。前者是要及格,后者是要高分。补课的原因,有62.8%的学生自愿通过补课提高成绩,有27.7%的学生是受父母的安排,还有9.5%的随大流,说明学生及家长都对补课的效果十分信任。补课关键是要看补课的实质效果。由调查来看,补课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因为72.6%的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达到了目的。我们在问卷中作了一个假设,如果补课后成绩没提高,同学们会怎么办?85%的同学将会更加努力,继续补课。他们对补课是非常信任的,而且对成绩也是非常重视的。放弃补课但更加努力的那同学,和放弃补课失去信心的同学为13%,也就是说,如果补课没有什么成效,这一部分人将首先放弃补课,但这是极少数人的选择。最后一题,是同学们对理想补课环境的设想。普遍的答案都是环境安静、舒适,老师能认真讲课,同学能认真听课,即营造良好的补课环境要老师学生两方配合。也有一部分同学提到了补课人数的问题,说到人数少一些更好,2—3人一起补课,即有比较,教师又能进行个别辅导,还便于教师管理。大家也强调了课堂气氛要轻松。同学们希望不要考试,不要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环境无所谓,只要能提高成绩就行。还有几个初二的同学在问卷上写道:没想过什么环境,老师让我们都要补课。他们看来显然是不赞成补课的了。还有的干脆写“不要补课”。在我们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向身边的同学发问卷时,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接受问卷,有些同学对补课避而不谈,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正在补课,却不愿协助我们完成问卷。看得出补课对中学生来说是件非常敏感的事。同时,我们以一些当今的大学生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他们的中学时期很少有同书法家补课,而且补课的同学也一般是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补的科目较少,补课时间也不长,我们又询问了一些年龄在30—40岁的人,他们中大部分说那时根本不知道补课这回事。另外,我们调查到的资料也显示,现在学生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各种节假日来补课,一次补课的人数一般较多(10人以上),地点是在老师的家中。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描述:补课的同学挤满了老师的家,客厅、卧室、阳台…… 以上内容都是我们对中学生补课现状的调查结果。当今中学生补课的总体趋势令人深思。因此,我们应对补课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学生补课的根源
如今,“补课”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必备大餐,刚进初中,学习上较大的跨跃无疑会让一些同学难以适应,于是“补课”便成了他们适应学习的催化剂。读到二年级,大家的学习基本上步入了正轨,竞争越来越激烈,“补课”自然成为他们的课外充电器。到了毕业班,“一考定乾坤”的形势步步逼近为了增强战斗力,大多数同学拿起了“补课”这种锐利的武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补课热与以下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一进中学,主科猛增为七门,且每个科任老师都将本学科视为重中之重,就向学生下达了具体任务,如某单元考试80分以下请家长,60分以下补考等。面以这样的要求,不少同学失去方向感,丝毫不敢厚此薄彼,于是开始了补课。某同学说:“进初一的第一天,家庭作业有五门课的基础训练以及三门课的书上练习题。小学时半个钟头可完成作业的我,第一次学习到了晚上十点。我感到焦虑,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成绩太差,更不敢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会是个么样子。后经人介绍,补习能够提高成绩,于是我二话不说,加入了补课的行列”。同学乙打趣地说:“要期中考试了,七个科任老师都说每天至少复习其所教学科一小时,不然必定失败。可是我一寻思,一个小时虽然不长,但七个小时就难安排了。我从七点开始,也得学到凌晨两点呀,这可不行,得找个老师提取点精华,不然,我是非败不可的了”。同学丁说:“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去补课。老师拓宽加深了不少知识,这些内容学校里虽不能接受到,但考试时必不可少。看样子补课不真有必要!” 现将当代中学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补课人数比率悬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眼里,补课是极不正常的,只有个别个同学因学习跟不上才会适当进行补习。当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师基本上按部就按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像现在,光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很难应付那高难度的试卷。这也难怪老师,他们为了三年后的一博,只好快马加鞭地赶着学生跑。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速度是存在极限的,过了最大值,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不自然的东西。
(二)中学生的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知识难度不断加深,没有谁能够轻易地将知识彻底弄通,于是成绩好的同学也学不完内容。补课能让他们比别人知道得更多,理解得更深,精益求精的道理使他们也热衷于补课。基础好的同学都补课,那些不如他们的人不没了不补的理由。大家都全力投入到学校中,加上城市里优越的学习环境,竞争力便日益增强了。而竞争力的增强又加大了获得优势的难度,补课便成了不少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但更多的动力总是与更强的竞争力相统一的。于是补课,竞争力增强;竞争力再增强,再补课。如此反复,看得出补课与竞争力的增强是相互推动的。归根结底,由竞争而引起的补课热主要有两种情况:程度较差的希望消除差距,而程度较好的希望扩大差距,这两种矛盾的意识统一于同一种事,中间必然就会产生一些强制性的环节以减少两种矛盾的冲突。
(三)分数高低是衡量中国中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于中国民间的话道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华民族可以算得上是考过千余年的国度,不少状元,大学生都诞生于考场。也正是一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古人希望高中状元,给未来的道路铺上金色的地毯;今天的人们期待一个好的大学,以便今后能找个好工作。说到底,古人的十年寒窗以及现代学生的小学、中学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场一搏。于是,中国学生都对考试十分重视。哪怕是为了一分,他们也愿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无非就是加倍地刻苦;或挑战题山题海,或聘请家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聘请家教似乎更让人觉得比较高效。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到了高三就得一心为高考而进一步大补了。反正题是做不完的,补课自然也是无止境的了。如果将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的学生更加刻苦。只是这里的“刻苦”是狭隘的啃书本,如为一个单调的物理公式而翻来覆去地做题、补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中学生的路似乎要比中国中学生的宽,因为他们的教育推崇的是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才不是单纯地从考场上脱颖而出的,他们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中学生不必背上考试决定一切的包袱。他们有精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甚至脱离书本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料想应该没有谁会整天抱着均衡教科书“补得浑身是伤”吧。但中国学生正是有了考试的压力,才不得不将一门心思放在补课做题上。
三、对目前中学生补课现状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补课经历中抽象出一条线索:当考试没有达到某定分数时,就表明你的成绩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个欠缺,你便开始了补课;等到第二次考试分数出来,如果达到了预定分数,就说明你的成绩有了提高,你若想保住这个成绩,就必须补下去;如果没有达到预定分数,则说明你的成绩仍然很差,那么你得别无选择地继续补课。在这条线索中,人们的出发点是为提高成绩,而成绩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分数,提高分数的最佳办法便是去补课。可见,分数是补课的原动力。同时,我们能够学习的负担以及竞争最终为是分数,而它们的产物就是补课。随着补课热潮不断升温,有的地方教委出台了一些禁止中学生补课的规定,可是规定下的对策便是对补课的遮掩,而并没有使这一现象发生质的改变,因为高考是摆在中学生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对120名中学生的随机调查中,有57名中学生认为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拿高分,为此他们不得不补课。只要有了分数,补课热就不会因某种规定而降温。研究表明,补课的根源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决定了中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的许多小环节也不得不顺着应试的大方向去发展。补课的畸形发展就是其中的缩影。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该体制,单纯地依靠一些很难执行的规定规范这一问题,是行不通的。因为目标没有变,那么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因此我们只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提出一些方案,尽可能地规范这一问题。教育部门为了把握全局,提出了不补课的主张。有关人士认为,补课的普遍性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尽早扭转这个时局。许多老师认为,补课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要对内容进行规范。当补课学生限定成绩较差的同学后,补课内容就应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充分体现“补”的特点。如果将补课内容不断提升,就会使学生的程度普遍提高,超过常规水平,使按部就班的课堂反而成了“辅助品”,补课就不能缩短学生成绩差距。大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应该让补课公开化,透明化。不要以补课遮遮掩掩,而应将它当成一种平常的学习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去进行,这样才不会因自己是“补习生”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可以交补课与学校授课联系起来,加强“补”与“学”的贯通,包括补课老师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及补课内同学和没补课同学的交流,进而,掌握“补”与“学”的特点,才能对补课学生因材施教。而这个过程需要“补”与“学”中各环节的透明化。
刘家
2010级英语师范5班
2012年8月20日
第四篇:暑假生活
我学会了游泳
每到夏天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到游泳馆里去游泳,我都会不免心生羡慕,看到他们在水中嬉戏的样子,我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去学游泳!
学游泳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正因如此,我才会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别人能行我也能行;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也十分的支持我,还说要找一位教练来教我,让我暑假就去学,万事俱备,就等暑假的到来。
今年的暑假来的格外的早,也格外的热,这更加坚定了我学游泳的决心。这天一大早,我就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了游泳馆,游泳馆里的人很多,不一会就走过来了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子,他从大老远的就和爸爸打招呼,我想,他应该就是我的教练了,爸爸和他简单的说了几句之后就走了,我想,以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学游泳首先就是要解决心理上的恐惧,我的教练对我十分的严格,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嘛!在一个很深的游泳池里,教练让我跳下去,起初我不敢,最后是在教练的推搡下跌入了游泳池,这下可把我吓坏了,一连喝了好几口水,当时的情形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不一会有什么东西把我托了起来,我仔细一看,是教练的那双大手,就这样的连续几次,我已经克服了心理的恐惧。
其次就是要掌握好身体的协调性,手脚配合如一,我们知道在水中身体根本就不受我们支配,好像使不上劲儿,这时教练就用他的手摆弄我的身体,让我做出适当的动作,用身体的构造利用水流,达到一种借力用力的效果,而不能盲目的扑腾,否则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最后就是要十分的谨慎小心,毕竟水火无情,游泳是娱乐运动,是用来健身的,而不是用来逞强的,不可因一时的欢心而忘记了潜在的危险,教练时刻叮嘱我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我知道他的用心良苦,我一定谨记他的教诲,做一名合格的游泳者!
第五篇:暑假第一天
暑假的第一天早晨,我破天荒的5时23分就起了床,拽着妹妹上山跑步(我家后面有座山)。
洗漱完毕。背上包,穿好运动鞋。带上帽子,走出院子,和妹妹一起跑上山。一路上,有好多人向我们打招呼,有了妹妹当翻译,轻松多了,顺便交了几个朋友,一起上山。终于,经过半小时的小跑,我们跑到了山顶。打开包,拿出食物,我们在山顶进行了一次野餐。
第二天清晨,我从当天开始,都会到田野中,边走边用陶笛吹奏自己新编的曲子:梦幻田野(用天空之城改编的)。那,不是一般的有趣,因为田野里时不时会发出一些小动物的声音为我伴奏,在离开家乡回厦门的前三天,我们七个姐妹们开了排队。主要是因为我们要回厦门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姐妹才能再见面。我们在大厅了玩了一整夜。最后困了,便东倒西歪的在我的卧室睡觉了。
在回厦门的前一天,我坐车到赤水镇的戴云山游玩,走到快断气了才到山顶,看了下计时器:3小时28分钟23秒!心中不由的感叹:真不愧是闽中屋脊,福建省境内第二高峰,真是累死人不偿命啊!放眼望去(用望远镜),想看看是否真的是如简介所说的一样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一路上有很多花卉:兰花、百合花、卷丹花、茶花、野牡丹花、杜鹃花,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简直就是一座宝库,令人流连忘返。
回厦门的路上又是一番惊心动魄,难以忘却(详情请看初中水平测试的作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