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简报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简报
2007年第4期(总第33期)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编2007年5月29日
【中心动态】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迁入新址办公
自2007年5月14日(周一)起,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由原医学楼办公地点迁址到大学生活动中心办公楼二楼办公。在工作人员的周密策划和协力合作下,中心利用双休日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目前各项日常事务均已在新的办公地点有序开展。搬迁后,各部门的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均无变化,保证工作联系渠道的畅通。
【素质拓展】
模拟招聘大赛决赛隆重登场
上海市“第一食品好在第一感觉杯”首届模拟招聘大赛决赛于2007年4月26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上海市13所高校的1000多人报名参加,经过初赛、复赛,当天有来自同济、复旦、交大、上外、东华、华理、上理等高校的16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分为5大环节,评委团由来自普华永道、上海万科、伊顿、惠普等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决赛当天下午,首先进行的是“模拟销售”环节,由选手自组团队,在同济大学校内销售小商品,评委在决赛现场对于销售情况进行点评,并且结合选手在“自我介绍”环节中的表现,评选出10强。最终,在“情景讨论”、“自我评价”、“模拟面试”环节后,产生了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由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公维琪获得。
【信息共享】
上海大学生就业支持计划启动
七所大学成立就业支持服务社团联盟
上海大学生就业支持计划5月17日启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7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类社团发出倡议,成立上海大学生就业支持服务社团联盟。
大学生就业支持计划包括构建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就业支持理论体系,提供个性化的大学生就业支持项目体系,开展全面实效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团市委将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文化、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指导大学生较长时间的系统化工作实践,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前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为大学生搭建开展创业就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在校园内倡导创新创业的风尚。同时开展“走好成功职场第一步”大学生成才择业校园巡讲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企
业需求,丰富就业信息;整合团内资源,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发动青联、青企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来源:《新民晚报》2007年5月18日,第A15版)
职业技能大赛启动
2007年5月23日,全市180项职业的96名“顶尖高手”,拿到了2006年上海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与此同时,新一轮大赛启动。据悉,本次大赛将继续以核心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灰领职业,作为竞赛的重要方向。并且,除了在职职工外,也欢迎大学生、中职学生和失业人员参与。
据悉在2006年度的上海职业技能大赛中,吸引了9000人次参加预赛和行业竞赛。其中,过半是青年人。最后,参加市级竞赛的人数,也达到了1200人次。各高校也纷纷选派优秀选手,前来参赛。
据悉市级一类大赛中,决赛第一名成绩获得者,若年龄在35周岁以下,可同时获得“上海市技术能手”和“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若参赛者为高校应届生且符合有关条件,还可申报“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来源:《青年报》2007年5月24日,第A14版)
民营企业招聘周启动
为期一周的2007上海民营企业招聘活动,于5月27日上午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启动。2500家民营企业为广大劳动者和应届大学生提供了2万多就业岗位。据悉,今年除了继续网上、网下联动招聘外,活动还提供在线“求职门诊”。
在本次招聘周期间,劳保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机构将免费为民营企业提供代理招聘服务。内容包括发布岗位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安排面试、重点推荐和后续跟踪等服务。求职者若遇到“疑难杂症”,职业指导师会进行网上、电话、信函、面聊等多渠道指导。
据杨浦区劳保局就业科杨海清向记者介绍,前两年上海出台有关政策,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吸纳失业、协保、农村富余人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优惠。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企业招收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杨浦区根据自身区情,又推出了新政策,即对那些吸纳双困人员的民营企业予以社会保险费用和岗位部分补贴。
(来源:《青年报》2007年5月28日,第A17版)
【创业之声】
上海青年将有“创业晴雨表”
上海青年的创业状态将有一个“晴雨表”,记者从团市委获悉,本市正在研究制订一套上海青年创业评估指标体系,其具体框架内容,将在今天召开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YBC项目推进会上进行正式发布。
据悉,上海创业者占全体样本的3.1%,也就是每30位居民中就有1个“老板”。整体创业活跃程度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城市所蕴含的创业政策、商务环境、社会文化支持等都很有利,但是,34岁以下青年尽管创业意识呈上升趋势,但是实际创业能力却较低。其中,26-30岁青年是创业意愿最强烈的群体,45%左右的青年因对创业能力不自信而不愿意创业。
2据介绍,“创业晴雨表”中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创业活跃程度、创业类型、创业生命力。其中,创业活跃程度反映青年创业的活动态势,创业类型反映青年创业的水平,创业生命力反映青年创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此外,“创业晴雨表”中还特设了“支持性指标”,包括教育与培训、资金支持、中介服务、营运环境等4个指标,这4个指标是与目前上海青年创业最密切、也是相对最薄弱的方面,直接反映创业青年对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满意度。今后,本市将组建青年创业评估专家团,根据青年创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数据采集工作,还将拟建相关数据库,将数据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定期发布,成为青年的“创业指南”。
(来源:《青年报》2007年4月28日,第A05版)
【情况介绍】
高校专业就业率将向社会公开让学生选择更有方向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净增1.4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国务院4月25日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要与就业紧密结合。据悉,本市各高校和各专业的就业率今后将向社会公开。
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人,比去年净增82万人,其中本市高校共有14.3万毕业生,比去年净增1.4万人。
目前本市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滞后,教材跟不上形势,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缺乏实践能力,难就业。针对这一点,本市将对高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培养大学生的目标和规格更贴近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比如今后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将转变为上海的重点产业,高校可以增设这类相关的专业。
市教委表示将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强对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指导,今后逐步将各高校和各专业的就业率向社会公布,公开透明,让学生选择更有方向,也通过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专业合理性进行监督。
去年上海共有12.9万名高校毕业生,比2005年增加1.2万人。截至去年12月底,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6.27%,与2005年基本持平,实际就业人数增加1.1万人。去年上海市至少吸纳了3.2万名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
(来源:《青年报》2007年4月26日,第A112版)
发送:各职能部处、各学院发行:100份
第二篇:就业工作简报
就业工作简报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2009年第01期(总第34期)2009年4月2日
刊首寄语
顺时而动乘势而上 全力以赴 扎扎实实做好2009年就业工作 3月,暖暖的微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送来融融春意,花木一改冬日萧条,抽出嫩绿的细芽,向世人昭示着它们不屈的生命。或许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隐忧依然弥漫在不少大学生的心头,但是2009年,已然进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节。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明确表态,第一就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这是继六部委《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后,政府再一次以“非常时期,非常举措”的气概,向高校毕业生们伸出了最有力的臂膀。谁也不可否认,在人生路上,把握时机比埋头耕作更重要。“与其待时,不如乘势”,顺流而行、乘势而动,是打开局面,获得成功的源头。从政府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高校就业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倡导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大框架: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非公经济、进军中小企业;倡导自主创业。社会转型也需要我们指导大学生改变择业观念。在未来,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必定都会让人才的需求和流向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重心转向指导大学生以更加务实求真的心态、更加扎实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全院上下明确形势,顺时而动、乘势而上,齐抓共管、加强服务与引导,扎扎实实的做好2009年就业工作。
(本刊评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作动态
学院2009年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隆重举行
3月7日,学院体育馆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2009年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00余家用人单位驻场参会。
学院副院长、工会主席张昶琳、院长助理王全升等学院领导亲临2009年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现场,指导工作。
据介绍,这次洽谈会得到了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同时也吸引了省会众多兄弟高校毕业生的参与。
洽谈会上,毕业生们都向心仪的单位投递了求职简历,认真地咨询用人信息,精心地展示自我才能,面对招聘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毕业生们从容而认真,沉着而冷静,都给予了非常满意的回答。
在参会的100余家用人单位中,很多都是近年来一直关注并积极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知名企业,如奇瑞公司、顺丰速运、网通公司、贰千家物流、河南高速等。我院往届毕业生在这些单位中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他们的再次到来,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的热切关注。
洽谈会上,记者采访了河南顺丰速运公司负责人,他拿着一叠简历对记者说:“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特别勤奋,特别能吃苦,在适应性、创新性方面也较其它高校毕业生有优势。他们工作踏实、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业绩突出,很快都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为公司的跨越发展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的贡献,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院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理性、务实的精神。我院汽车运用工程系的毕业生白艳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要找一份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尽可能地符合我的专业,使我的潜力能得到最大的挖掘与发挥,工资不需要太高,我只想在工作中多锻炼自己,自己能力强了,工资就自然不成问题了。”
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是我院在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好、更有利的发展平台的背景下做出的一次重大举措。毕业生们对学院扩大就业机会、搭建双选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和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举措,由衷地感激,纷纷表示非常满意。
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贯彻“服务学生、诚信立业”的方针,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拥有大批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开设有大学生卫星专网,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不同形式的就业指
导专题讲座,加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技巧培训。建立并拓宽绿色就业通道,大型招聘和专场招聘并举,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捆绑开发,逐步形成以汽车、交通类行业为主体,向机械制造、电器制造、物流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软件应用与开发类行业辐射的良好就业格局。
近两年来,学院的就业率持续上升。2008年,荣获了“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第二届“奇瑞班”开班典礼隆重举行
阳光明媚,春风送暖。2月20日下午,学院综合教学楼107教室一直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为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积极深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途径与新方式,第二届“奇瑞班”开班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潘洪亮,副院长张昶琳、徐春华,院长助理王全升,教务处处长张永学,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第二届奇瑞班的250名学生参加了典礼。
典礼由教务处处长张永学主持。
会上,车辆工程系主任张长江介绍了“奇瑞班”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奇瑞班”的管理和要求,并勉励学生珍惜“奇瑞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热爱所学的专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实践,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里,创造新的辉煌!
学院党委书记潘洪亮对奇瑞班寄予厚望,并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和全院教职工,向第二届“奇瑞班”的全体学生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他语重心长地说,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实践,“奇瑞班”则是这一模式下的一朵奇葩。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转变角色、自觉主动地融入新的集体;希望同学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有志向、有道德、诚实守信的人;希望同学们学会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用青春与汗水、知识和毅力,创造自己光明的前程,谱写人生美好的华章!
随后,“奇瑞班”学生代表也做了肺腑的发言,表示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实践的机会,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本领,学会自立学习,多钻研、多思考,多动手,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牢记责任与使命,牢记家长、亲友嘱托,顺利完成学业,向自己、学校和家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学院第二届奇瑞班已于年前全面完成组班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2009届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活动持续开展
3月份,继2009届大型招聘会举办以来,我院校园专场招聘活动频繁开展,就业指导中心与各系紧密合作,先后联系了广东美的芜湖制冷有限公司、洛阳福赛特、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2009届毕业生提供了近500个就业岗位。招聘过程中,毕业班同学在各种不同性质单位的应聘中磨练自己、调整自己。招聘会也吸引了许多非毕业班同学前往观摩。目前,机电工程系已与广东美的芜湖制冷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组建“美的班”,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习与就业平台;部分毕业生已赴司就业。
据悉,接下来一段时间,校园专场招聘活动还将持续开展,敬请广大师生密切关注。
(就业指导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业宣讲
河南省工商局助推高校毕业生自主灵活创业
河南省工商局近日出台《关于支持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
见》,助推高校毕业生自主灵活创业。
该意见明确规定,毕业生从事动漫设计、电子商务、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网络技术开发等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经营项目,以及机动车运输(含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个体演出、个体演出经营等采用流动经营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可用自己的联系地址作为经营场所,实现经营场地“零成本”。
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实行服务创业“零收费”。此外,我省还首次对高校毕业生实行“首次不罚”制度。凡情节轻微、没有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后果的,可给予行政提示、告诫,不予处罚。
——摘自《中国教育报》
报:学院领导发:各处、室、系、部
责任编辑:刘晓伟校 对:赵 娜
第三篇:就业工作简报
就业工作简报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2009年第03期(总第35期)2009年5月31日
刊首寄语
坚持市场导向,凝聚高效灵活开放的办学特色 校企合力打造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聚自身高效、灵活、开放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为工作起点,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不断引导毕业生切实转变观念和准确定位,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广大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了三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达96%以上,具有郑州交通职业学院职教特色的就业工作良好格局已逐步形成。
自2006年开始,学院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有“奇瑞班”、“宇通班”、“长通班”、“顺丰班”、“省焊接中心班”等多个“订单”培养班,运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汽车、交通类行业为主体,向机械制造、电器制造、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行业辐射的良好就业格局。学院先后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路桥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通物流、顺丰速运、美的集团、海马汽车郑州基地等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良好的就业通道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大大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受到了毕业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6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获“奇瑞公司最佳合作院校”和“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本刊评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作动态
学院召开2009年就业工作阶段性总结会议
日前,我院2009年就业工作阶段性总结会在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学院副院长张昶琳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系负责人、各系就业干事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就业指导中心通报了2009年上半年以来各系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对下阶段就业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要求各系要紧抓毕业生返校论文答辩的时机大力开展就业工作,要严格按照学院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对毕业生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重点向毕业生着重讲解就业知识和政策,让毕业生充分理解就业协议书的重要性,确保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副院长张昶琳就学院2009年工作发表讲话,她对各系2009年上半年以来的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阶段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张昶琳要求,各系要做好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服务,要带着深厚感情服务毕业生就业,做到统筹兼顾,服务到位。各系要开展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积极听取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就业指导中心要配合各系加强对毕业生和辅导员的就业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努力实现“人人有指标,个个懂就业”的良好格局。
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执行新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对毕业生人事代理费用作出调整。
学院第二届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决赛顺利举行
5月13日下午,我院第二届模拟招聘大赛决赛在图书科技大楼11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大赛并担任面试考官。10名选手参加了对冠军的角逐,现场气氛热烈。
经过初赛选拔,共有10名选手进入决赛。大赛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迷失丛林。面临飞机坠落后人们考虑问题的无需复杂化,检验了选手争取成功的必胜信念;第二环节:现场推销产品。通过向现场观众推销产品,展现个人营销能力和专业知识优势;第三环节:游戏——摔鸡蛋。通过游戏考查了参赛者组织、协调、逻辑思维能力;第四环节:现场互动。在现场观众的随机提问下考验选手的随机应变、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经济管理系王璇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临场表现,荣膺第一名。其他选手分获二、三等奖。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佑等处室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举办模拟招聘大赛旨在提高和指导大学生的应聘技巧以及应聘应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在工作中的态度等,有效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应聘技巧,帮助同学们了解就业形势,合理自身定位,摆正求职心态、提升了求职择业核心竞争力。
学院开展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
为确保我院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日前,就业指导中心在综合楼208阶梯教室组织举行了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会,各系就业干事和全体2009届大专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了培训。
为使2009届毕业班辅导员对就业工作的重点、程序、手续等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培训会上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性、时效性、原则性强的特点,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学院就业工作整体思路、毕业生就业流程、毕业生就业手续的办理、协议书的签订流程、就业报到证的作用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最后,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就当前在就业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毕业班辅导员进行了现场互动和交流。
我院组织人员赴海马郑州基地看望实习生
5月21日,受学院领导的委托,就业指导中心、成人教育部等部门负责人一行5人驱车来到位于郑州中牟县的海马郑州基地,看望我院在此就业实习的80余名学生,传达了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并深入调研我院实习生就业实习情况。
21日下午,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佑等一行在郑州海马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分别看望了在冲焊车间、总装车间和涂装车间实习的83名实习生。他们深入实习学生中间,详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他们一起畅谈实习就业。同学们看到老师、领导们的到来分外亲切,紧紧地把他们围在中间,争向讲述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感受和取得的成绩。经过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发现同学们已基本适应海马公司的环境,他们工作精神饱满,实习心态稳定。
为切实服务学生实习就业,针对实习学生不便回校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的情况,学院成人教育部把职业技能考试的一个考点专门设到的海马公司,现场对报考汽车维修工和汽车营销师资格证的30多名海马实习生进行职业技能考试,考场监、考有序,情况良好,深得公司领导和实习生的一致好评。
(就业指导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山之石
实施“招培就一体化”培养模式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摘录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职学院)是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平能化)主办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以就业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随着形势变,探索实施“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招生,跟着市场走
抓好人才市场调研预测,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专业布局。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找略调整,围绕煤炭行业和区域发展要求,围绕中平能化集团构建“5+4”产业格局需要,充分发挥就业职能部门作用,及时收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研究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制定招生工作计划。以企业需求设专业,争强招生针对性。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安排招生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避免教育资源浪费,也避免“误人子弟”。
开展校企联姻,实施订单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姻”,成立校企联合会、董事会,加入行业企业协会,实施“双挂牌”,56家企业签订“员工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不断扩展“订单”、“定向”培养范围,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实施“双零模式”(零学费培养、零距离对接),如平禹煤炭公司、济源钢铁公司先后与学院签订200名学生零学费订单培养协议,学生无需交学费,又免除了就业之忧。
二、培养,围绕企业转
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设置紧跟市场步伐,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办学,2004年学院牵头成立了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参加的产、学、研董事会,调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
课程设置岗位化。根据岗位需要设课程,以职业岗位(群)标准为依据,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岗位实践能力。将取证内容融入课程,毕业生既获得毕业证,又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4.4%。
教学内容职业化。专业教师会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整合教学内容,共同授课。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专业和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正确地,设计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对自
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定位。
教学手段实践化。坚持教,学.做一体,实现“六个结合”,即“生产厂矿与学院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教师于师傅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逐步形成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现场化。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引进企业生产设备,资金,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简称模拟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何况进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9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3个。营造“实训如同现场,管理严格似厂矿”职业氛围,有力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实习实训现场化。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引进企业生产设备、资金,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建成模拟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瓦斯防治仿真实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室92个,校外实训实训基地8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3个。营造“实训如同在现场,管理严格似厂矿”职业氛围,有力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顶岗实习生产化。行业专业实施订单式校矿结合“2+1”教学模式,社会专业实施工学交替“233”教学模式,采取分散轮流定岗形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实习结束后,进考核合格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紧缺人才。2006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今年4月,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来学院考察后,给予学院“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的高度评价。
三、就业,随着形势变
重心向就业工作倾斜。在2000年设立深圳办事处、2002年设立上海代办处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北京、西北设立两个代办处;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制定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及考评办法,明确考评内容及奖励措施;建立学院、就业部门、教学系统“三级联动体制”,学院总体协调,就业部门负责开拓市场,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提供150%以上的就业岗位,争取提供200%就业岗位),系部负责全过程教育培养、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成立毕业生校友会、学生就业联合会,充分利用已就业学生资源,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就业领域向多行业转移。煤炭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学院采取行业专业带社会专业的 办法,利用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同步延伸就业链。同时,利用区域影响力,拓展就业行业,实现了从煤炭行业向化工、钢铁、冶金、石油、信息、物流等行业就跨越。
就业市场向西部转移。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家对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学院随着形势变,及时调整就业市
场开发方向,把就业工作主战场从东南向西北转移,把原先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区域就业基地为主体,西部地区为补充,调整为以河南省煤炭企业和西部企业为主体,以南方和沿海为补充的“两主体两补充”就业格局。
以创业带就业,倡导灵活就业。高度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05届毕业生邢建邦,创立平顶山魏邦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1名,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2007届毕业生赵怀亮,毕业后相继在林州、舞钢等地开办了“小鸡快跑”烧烤连锁店,为学生自主创业作出了榜样。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灵活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参与“三支一扶”计划。
就业经验交流: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实现了出口畅、入口旺的好局面。我们的体会是:
1.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新观念,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毕业生就业难,难在思想,难在观念。转变那些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陈旧观念,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新观念,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开展“三要三不要”(要就业不要虚荣;要岗位不要舒适;要发展不要享受)大讨论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等形式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让学生就业心态“归零”,引导学生树立“三不一要”(不讲离家远近、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降薪酬高低,只要干事创业的平台)等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定好位、认好路、起好步,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艰苦地区,面向西部地区。新就业观的树立,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好思想基础。
2.超前谋划,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超前谋划,积极跟踪市场变化,主动研究企业需求,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做好就业工作奠定基础。2000年,为在经济发达地区开拓就业市场,在深圳设立就业办事处;近年来,在满足主办单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行业内新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岗位;2008年下半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及时调整就业市场开发方向,积极开拓西北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3.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是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形成办学合力的关键所在。我们正是探索实施了“招培就一体化”培养模式,坚持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随着形式变,才使得办学与用人市场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较好的做好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报:学院领导发:各处、室、系、部
责任编辑:刘晓伟校 对:赵 娜
第四篇:招生就业工作简报
招生就业工作简报
2009年第17期(总第135期)
招生就业处编 2009年6月12日
本期导读
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来我校宣讲 学校赴宜春高考巡视工作顺利完成 我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基层就业项目
招生就业处积极做好“双考”服务工作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心理学院召开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会议
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来我校宣讲
6月10日下午,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来我校进行创业宣讲。报告团由省教育厅就业办副主任刘本生带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流动中心书记、政策宣讲员罗水泉和六位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分别作了报告。报告会由赵明副校长主持,各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和600多名学生聆听了报告会。
赵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报告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强调自主创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畏艰难困苦的可贵品质,鼓励学生要树立不怕困难,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远大人生目标。
六位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典型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体会,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同学的心,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北大学子当猪倌”创业的张华锋,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放弃了深圳10万年薪的IT职业,回来继承养猪的家业,脱下西装到猪栏当饲养员,利用所学知识建成智能电子监控的现代化养猪场。他说也许IT可以成为他的职业,但养猪成全了他的事业;忘记自己是大学生,忘记自己毕业于哪所学校,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北大学子养猪,也能创出一番天地。
我校2000年英语专业毕业的校友廖华东,一个不甘于日复一日做文员的文弱女孩,以男子汉的创业勇气,2006年在大余创办康桥英语培训学校,铺地毯,发宣传单,教小班,3年的风雨洗礼把一所“一个人”的学校,建成了当地示范性的规模最大的培训学校。
2003年毕业于上饶师范学院的苏留剑,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在讲究专业对口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就业的路,“别人不招我,我就自己创”,不服输的练武精神,从开办小培训班、私立学校到颇具规模的玩具厂老板,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大路。
“我创业、我快乐”的朱霖望,作为农民工的女儿,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衣服鞋子上绘画,到地摊上出售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我着我衣”手绘品牌。毕业后成立“我着我衣”手绘工作室,利用“格子铺”带动大学生创业,通过网络把产品销往海内外。
创业典型谭军山,读书时,从课余兼职中看到商机,成立了上饶大学生兼职中心,推荐了1000多名同学兼职或就业。毕业后,继续经营上饶大学生兼职网和上饶精英招聘网,帮助大学生兼职、介绍大学生就业。“零工资”实现创业梦想的黄栋,曾经是一个什么是电脑CPU都不知道的英语专科毕业生,2001年在深圳华强电脑城“零工资”打工,学习电脑产品经营技术,回到家乡樟树市创业,电脑店虽然经历了“平安夜”洗劫一空的抢劫,但凭借着诚信和坚韧重新站了起来,在全省拓展自己的电子数码业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市场书记、政策宣讲员罗水泉介绍了省委省政府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扶持政策,评点了六位创业典型的创业之路,并总结了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规律,鼓励同学们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就业创业的人,为自己的青春做主,尝试新的领域,发掘自己的兴趣,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创业过程中要确立阶段性目标,以坚定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学校赴宜春高考巡视工作顺利完成
2009年6月5日至8日,由我校赵明副校长为组长的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宜春市巡视组一行11人对宜春市考区组织考试工作进行了巡视。巡视工作分巡前培训、检查考点组考准备情况、考试现场督查和考后总结反馈等环节。
6月5日上午,巡视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会上,宜春考区负责人袁志平对宜春市组考情况进行了介绍,校招就处邱东升处长传达了省高招委、省高招办有关文件精神,对整个巡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置。巡视组组长赵明对此次巡视工作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巡视员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明确职责、科学巡视、严守纪律,不辱使命,切实把巡视工作做好。
巡视组的11名成员均从我校机关和学院负责人中选派,根据统一安排,于6月6日分赴宜春市10个县(区、市),他们按要求驻守考点,认真履行职责,在所在考点考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巡视任务。
6月7日、8日,巡视组组长赵明副校长对全市5个县(区、市)考区的考点进行了巡视,要求各考点要本着对考生、对社会、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突出考区服务和人性化监考的理念,尽职尽责做好各项考务工作,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安静、阳光透明的考试环境。
6月10日巡考组召开巡视工作总结会,会上巡视员们分别汇报了巡视考点的情况,对特色做法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高考机制等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会后,招就处就巡视工作向省高招委、高招办进行了书面汇报,将相关信息向宜春市招考委进行了反馈。
我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基层就业项目
国家推出相关基层就业项目后,招生就业处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发动、报名推荐和项目免费培训等工作,学校毕业生积极参与,有力促进了我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目前有100多名毕业生报名参加“到村任职”和“三支一扶”项目,招生就业处正在组织这些学生参加免费培训班。有45人报名部队仕官计划,其中16人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有100多名毕业生应征入伍,其中53人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有近840多名毕业生报名参加“教师特岗计划”,现正与县市教育局互向选择应聘。还有140多名毕业生网上报名“西部计划”。
招生就业处积极做好“双考”服务工作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为贯彻落实全校就业与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近期,招生就业处开展了一系列“双考”服务活动,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高层次就业,深受毕业生欢迎。月 4 日上午,由招生就业处和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考研现场咨询会在惟义楼北面拉开帷幕,招生就业处和研究生院的六位专家老师对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进行了现场答疑,向学生介绍报考及备考的经验。咨询会受到学生欢迎,前来咨询的同学络绎不绝。与此同时,为帮助 2006 级学生积极备考,招生就业处先后举办考研春季、夏季、冲刺等形式的免费辅导班,将有 1986 名学生接受免费辅导。
同日,我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三支一扶”考前免费辅导班在名达楼 3301 教室相继开班,近百名 2009 届毕业生将享受免费而专业的考前培训,培训师资由政法学院长年从事“村官”和“三支一扶”考试培训辅导的专家组成。为促进学生就业,招生就业处和政法学院共同组织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培训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此前招生就业处举办了 2009 届毕业生考研及 2009 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考前免费培训班。据初步统计,截止 2009 年 5 月 22 日,2009 届毕业生中共有 331 名毕业生通过公务员笔试,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 5.15% ;我校有近20 名学生笔试成绩为报考系统(单位)的第 1 名,全省近6 万余名考生笔试成绩第 1 名也由我校培训班学生摘得;在 2009 届毕业生中,有 832 名毕业生笔试上线,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 13%,均创我校该领域新记录。
“双考”服务项目对提升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心理学院召开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会议
6月5日晚,心理学院召开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江新喜,各年级辅导员、学生干部、党员和毕业生代表共60余人出席会议。
江新喜副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学生工作干部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重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他分析了今年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势和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困难,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二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他介绍学校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强调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稳定学生情绪,关心学生的家庭、情感等方面问题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干部和党员发挥好作用,将学院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三是狠抓学风建设。他提出必须严抓课堂和宿舍纪律,营造积极向上、踏实严谨良好班风、学风。会上,江新喜副书记还通报学院关于学风建设、安全稳定和就业工作的一些举措,特别是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本领,连续建立了两个心理教育实践基地,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最后,学工干部、学生干部、党员和毕业生就学院学风建设、安全稳定和就业工作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报:校领导
送:党(校)办、各部门、各学院
印数:100份
第五篇:招生就业工作简报
招生就业工作简报
2006年第29期(总第59期)
招生就业处编2006年11月28日
江西师范大学学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目标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和我校提出的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现就各学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提出如下要求:
一、落实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二、保证人员、经费、设施三到位。学院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学院党政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的学校正式工作人员负责就业工作;除了学校通过招生就业处下拨的学生就业工作经费外,学院应从学校下达给各学院的经费中至少提取2%作为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切实采取措施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的投入;学院设有专门的招聘洽谈活动、信息发布查询、就业技能培训等场所,并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硬件设施。
三、认真执行《江西师范大学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做到深入细致,并按照学校要求积极主动做好各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指标要求。2007年8月,本学院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3%,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8%,专科(高职)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3%。到2007年12月,本学院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6%,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3%,专科(高职)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78%。同时,积极组织、帮助本院学生参加研究生招生、公务员(选调生)录用考试,逐步提高毕业生考研、考公务员录取率。(上述就业率以省毕分办最终统计结果为准)
五、根据《江西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制度》的要求,从2007年3月份开始,学院要在每月底将本月的就业率统计结果上报招生就业处,招生就业处将定期通报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
六、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作为综合考核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就业工作不到位,就业率达不到规定目标的学院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当年年终考核不得评优。同时,学院就业工作评估结果将作为学院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就业工作评估不合格的学院将取消该年终考核评优资格。就业评估结果与学院效益挂钩。
学校加强就业督导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和方法,督促落实就业工作要求,稳定学校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决定加强就业督导工作。
学校毕业生就业督导工作职责由学校学生工作督导组承担,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要求;督促、检查、参与评估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种情况与问题,并向相关单位、学院提出建议。
加强就业督导对于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有重要意义。就业督导是实行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工作机制,推动就业工作的内部交流,促进各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和落实,更好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讨论稿)
为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营造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多方面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就业,经学校研究决定,面向全校教师聘任毕业生就业导师,有关规定如下:
一、推荐条件
1、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素养;
2、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奉献精神;
3、有较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力。
二、聘任范围:
1、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领导;
2、学校有关学科专家、教授;
3、离、退休老干部;
4、熟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课教师。
5、校外各级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领导、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三、聘任期限:一年,每届毕业生聘任一次。
四、聘任程序:
各学院推荐符合条件的初选人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根据推荐人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确定各学院就业导师人选并统一聘任。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可直接到各学院或招生就业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自荐。
五、就业导师职责:
1、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
2、求职技巧、个人形象设计等指导;
3、对毕业生进行“情系母校、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思想教育;
4、接受毕业生有关就业的咨询,及时解答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对毕业生做出综合评价,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上签署推荐意见;
6、结合工作之便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7、有针对性的负责一个毕业生班级的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工作。
六、管理办法:
1、采取院校两级管理模式,由学校统一聘任,颁发聘任书,定期考核,日常管理由聘任学院负责;
2、根据就业导师意愿及所属学院的需要,以学院为单位,分配就业导师;
3、就业指导工作量化的原则,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4、每年定期评优,由学校进行表彰。
学校筹备召开江西省高校2007届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洽谈会
暨江西师范大学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根据省毕分办安排和我校就业工作实际,江西省高校2007届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洽谈会暨江西师范大学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将于2006年12月15日—16日(15日用人单位报到,16日供需见面)在瑶湖校区举行。为使此次会议顺利举办,招生就业处设立了四个工作组:接待组、会务组、宣传组、保卫组。目前,招生就业处已向全国2000多家用人单位寄送了邀请函,现正在联系各大人才市场,邀请用人单位参会。
招生就业处组织人员
参加2007年安徽暨华东地区大型人才招聘会
近日,招生就业处组织人员参加了2006年11月26日在安徽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07年安徽暨华东地区大型人才招聘会,现场指导毕业生竞聘,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
招生就业处举办职业生涯指导专题讲座
2006年11月25日,招生就业处邀请了IBM公司(中国区)咨询业务总监、我校90级计算机系校友潘应兴先生来校为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25日上午,能容纳600百多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潘应兴先生结合个人经历和IBM公司的用人理念,为我校学生就如何设计自己的精彩人生作了专题讲座。下午,潘应兴先生在方荫楼一楼会议室与我校研究生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
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2006“江中明日之星”江西师大商学院选拔会
2006年11月24日14:00江中集团团委和人力资源部在师大瑶湖校区名达楼商学院5楼会议室进行了2006“江中明日之星”江西师大商学院选拔会。江中集团作为一家以制药为主业的企业集团,始终把“关爱健康,关爱社会”作为企业的使命和经营宗旨,多年来积极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创立了闻名全国的希望工程“江中模式”。
江中集团自2004年在商学院资助我院贫困生四人,2005年四人;每人共4000元,分八个学期每个学期500元支付。今年江中集团加大了对我院贫困生资助的力度,资助学生增加到八人,并和我院共同启动2006年到2010年师大商学院“江中明日之星”五年规划,每年资助八名家境贫困,勤奋好学的同学,使爱心资助行动继续深化。希望工程“江中模式”最大特色在于结合企业文化和学生专业特色,不断创新资助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受资助的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到江中集团实践,并参加江中集团组织的一些外部商业活动和内部文体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增长学生才干,不仅授人以鱼,更重要地是授人以渔。企业一方面弘扬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还可直接与江中集团签约,成为江中集团的企业员工和后备力量。
江中之舟是爱心之舟,更是希望之舟。他们播种的是希望,传播的是友情,双方共青团组织通过创新公益活动将优秀企业文化在高校延伸,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美誉度,促进了被资助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商学院供稿)报:校领导
送:党(校)办、各部门、各学院
印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