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评审结果
附件: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评审结果
一等奖
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
优秀奖(排名不分先后)
第二篇: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评审结果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评审结果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第二阶段评审于2010 年10 月21 日至10 月24 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大赛评委会通过审阅设计资料、观
摩实物演示和进行作品答辩等程序,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
复审,并汇总初评结果,共评出一等奖70 项、二等奖129 项。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
组织奖15 项、贡献奖2 项、纪念奖1 项。现将决赛评审结果公布如下: 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次序)
获奖 等级
作品名称 所在学校 参赛者 指导教师
诺亚方舟——水中救生器 海军工程大学 庞曾、王皓、李翔、赵飞龙、滕吉柘 何世平、高霄汉
全地形地面仿行救灾车 中国农业大学 徐少兵、苟亚凤、秦衡、王亚
李海涛、魏文军
气动遥控消防小车 武汉科技大学 陈江艳、程晓、和毅、吴 洋子、谈云勇 高全杰、王兴东
全向自平衡的智能救护车 东莞理工学院 黄祖云、蔡锐凯、李振源、黄祖彬、陈奕彬 许光辉、邓君
自动导航救援运输平台 解放军理工大学李光发、张 川、张平才、刘双龙、廖 萍 周建钊、程建辉
无线遥控灭火车 海军工程大学 程达、段银涛、夏科、赵 金山、陈 剑 吴新跃、郭文勇
新型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救援破障 挖掘机
广西大学 唐荣琼 韦锦、农积堂、韦成星、庞海锋 蔡敢为、蒙艳玫
轮履转换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钟伟斌、何以田、林泽钦、李龙
李克天、于兆勤
适应性调整轮径式越障车轮 中国矿业大学 魏毅龙、王丽威、曹洁洁、毕方、董杏昕 程志红
垮塌矿井应急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机 械组
国防科学技术大 学
冀翔宇、谢玄、邱晓天、李杰、王一杉 文晓希、卢耀晖
边缘救援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 黄莹、岳凯、向程勇、李 名冠、菅海亮 罗庆生、韩宝玲
班用多功能越障救援装备 空军工程大学 周 雷、张 洋、王 伟、刘万超、何崇伟 林 梅、仝崇楼
柔顺型心肺复苏装置 重庆大学 罗洋、王菡、张梦琪、周 兴亚、李鑫伟 于今 一 等 奖
多功能救灾背包 西安工业大学 杨 凯、徐 超、张 恩、吴刚亮、杨 飞 朱育权、万宏强
多功能变支点自支撑可组装式撬杠西北工业大学文 学、陆红亚、张 乐、魏博飞、张恒阳 杨 方、葛文杰
多功能液压机械手吉林大学 孟宪典、崔涛、肖方挺、李成才、刘湃 董景石
调幅式安全锯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械工程学院
尚超、付鹏顺、刘津阁、蔡灿伟、柳猛 韩凤起
破障钳 襄樊职业技术学 院
苗典武、张春善、贾岚奎、徐莹
张晓红、张国豪
新型液压剪扩器成都理工大学袁珏、段睿、杨文杰、宋 兆骅、沈易培 杨勇、秦悦
抗震救灾多功能组合铁锹华中科技大学朱逸颖、杨文恺、刘志刚、张海南、董政 张卫国
架空输电线除冰机西南交通大学彭炼、解红磊、王顺亮、吴冲、李云鹏 陆天炜、马术文
“越障”号输电线除冰车青岛大学 彭辉、杨涛、李兴瑞、唐 双、杨传祥 师忠秀、李延辉
高压线除冰巡检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莹、庄江、冯宇、陈川、王栋
王滨生、王黎钦
高空缓降机北京理工大学陈品志、刘昱玲、郭顺宏、刘箭言、白鑫贝 苏伟、赵自强
高楼逃生滑动器广西大学 舒敏、李标、李举辉、吴 祥威、黄伟健 蒙艳玫、郑广平
扭绳式逃生器福州大学 钟剑锋 蓝兆辉 新型双向缓降器 西安交通大学丁 鑫、张宇迪、肖雨、张超、范红艳 赵卫军、奚延辉
高楼往复逃生器西南交通大学王振刚、郑斌、李永超 高宏力 高楼救援逃生装置湖北职业技术学 院
古明良、叶登亮、王俊义、程杰
朱志强、刘新平
可控永磁式涡流逃生装置西北工业大学宋丹龙、王英伟、张 林、向 勇、王舟 张永红、陈国定
滚珠阻尼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 沈贺文、王根发、王双超、苏翔、卢学梁 蔡英杰
高楼逃生器西南交通大学周国豪、刘华森、赵春霞、徐萍、赵卫、高宏力、谢进
对开式手自一体缓降器长春理工大学房梁、李先鹏、陈露、訾 惠宇、郑龙 李晓舟、高艺
高层建筑救援、逃生梯 河南农业大学黄建行、张关华、翟玉虎、卢伊凡、张广伟 李燕、李祥付
带状缓降逃生窗帘 长安大学刘 仁、高燕雯、王泽龙、严瑞、郭宝余 宋绪丁、魏立基
逃生休闲椅 浙江水利水电专 科学校
雷晓鹏、吴建炳、陈家昕、孙世乾、汤剑锋 卢孔宝、王益土 一 等 奖
多功能逃生晾衣杆 浙江机电职业技 术学院
谢星波、侯新宇、王康、高义波、杨梦兰 赵夏明、颜关祥
三维搜救梯队 北京科技大学 尚妍梅、林宇、王晓景、邵金鹏、梁艳 张少军、王旭
楼体攀附型消防平台 长春理工大学 李榕晨、刘长宜、王帅、杨晓龙、郑龙 高艺
基于并联机构的救护车用多维减振 台
安徽理工大学 朱玉停、何涛、焦忠、金 德菲
王成军、边永梅
抢险救援组合器械 吉林化工学院 郑嘉鑫、张宇、李庄成、谢传伟、高春雷 邵泽波、于彦凤
救援助力骨骼服 海军航空工程学 院 李康、李红兵、曲建跃、宋佰阳、徐明 杨智勇、张远山
水陆两栖多用途背囊 解放军理工大学陈 明、闫绍刚、陈 成、孙元辉、刘语堂 储伟俊、张蕉蕉
多功能救援工具 宁波大学 钟迪、周志斌、王家伟 刘军、任睿
地抓 西安石油大学 姬松松、王森峰、王 哲、沈晓博、明李华 闫文辉、王天琦
越障搜救机器人华北电力大学吴鹏、刘欢、邓盛翔、黄 荣盛、刘源 韩庆瑶、房静
多功能救援破障机器人武汉理工大学李欣、何翼、闫茜、陈萌、施伟 钟毅
仿生蜈蚣救援机器人大连理工大学蒋伟、张浩瀚、夏召辉 梁延德、张红哲
带有垂直悬架的全地形搜救机器人山东大学王龙晖、王琪、孙春双、唐玥、陈启鹏 李凯岭、王勇
生命之星探险救援机器人电子科技大学中 山学院
黄怀添、曾晓斌、谢镇键、谢福浩 刘保军、顾晓勤
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宜宾职业技术学 院
刘 洋、张海发、李邦权、杨中川、代志兵 李恩田、曾欣
危险场所无线远程智能探测机器人西南科技大学杨熬、叶登金、梁小波、肖志峰、杜虹作 蒋刚
竖井救援机器人中南大学 张赵威、唐健杰、许晓龙、楼江雷、吴齐 何竞飞
冰面深井救生器沈阳理工大学于惠超、魏进财、任德志、吕布 夏瑾、李刚
机械手式机井救援机江西理工大学应 用科学学院
杜小兵、张崇添、项少辰、吴俊希、刘怡雄 冯新刚、张新予
山区专用担架上海交通大学郭泷尹、李梦露、戚铖汴、唐宇琨、戴莎莎 乐金伟
多功能担架——救援变形金刚桂林电子科技大 学
刘奕聪、阳城、梁成龙、林晓攀、牟睿 孙亮波、桂慧
多功能折叠救援担架车贵州大学 花仕洋、何裕源、张苏贵、孙大禹、王兴宇 何锋、李家春 二 等 奖
“猛禽”号足式单人担架车杭州电子科学大 学
姚培锋、俞宙、杨涛、严 盛爽
于保华、张巨勇
便携式高楼户外逃生器天津工业大学甄在庄、马一丹、杨帆、孙晓丽 冯志友、洪英
高楼分级缓降器 浙江师范大学林潘忠、李新辉、池志伟、胡意立、陈鹏元 徐洪、陆爽
压控自适型高楼自救装置浙江科技学院金何杰、马奇、刘超豪、陈道泉、乐寒晓 李其朋、邹凤楼
往复式高楼逃生装置浙江师范大学杨海波、王若仰、俞冠珉、俞思源、何锋 李凝、俞鸿祥
液体限速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至诚学 院
苏志伟、林博政、林丹丹、李欣
刘开昌、洪建燊
高空逃生装置——救生椅(梯)武汉纺织大学张玉媛、舒登、雷鸣、周 琴、张伟杭 庞爱民、郭芳
多功能救援逃生座椅 江汉大学陈喜、舒坤、韩钊、闵俊、熊壮
赵天婵、易建钢
火灾应急逃生椅 南通纺织职业技 术学院
孙长伟、耿昌盛、张菊花、林凯、栾鹏 史云霞、梁海峰
新型便携式声光呼救器 安徽理工大学 金力、殷小龙、时利、年 介辉、朱利平董美英、沈豫浙
救生哑铃 浙江大学王季、路暘、张凌波、黄 晖 章维明
可用于防滑的变形千斤顶 大连理工大学付饶、杨璐嘉、黄骋宇 梁延德、姚雁
防卡死安全逃生门 北京工业大学王婕、李清清、柴姗姗、王语莫 余跃庆、杨建新
梯式折叠逃生防盗窗 枣庄学院梁世强、高见、童飞、樊 丽娟、姜波 韩学政、杜辉
拉伸式防护逃生窗 河北工程大学黄长琳、朱红星、林凡争、卢集文、商景州 王凯、王磊磊
逃生防盗窗 西南石油大学钟琳、黄显萍、龚旭、程 从超、邵宇 韩传军、曾有为
井下救灾机械手 北京建筑工程学 院
沈鹤群、马瑞、刘子辰 秦建军、王凯辉
新型履带式自适应越障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李占富、胡乐亮、杨波、黄岑、李倩倩、王瑞
深井探测救援器 烟台大学文经学 院
刘冰春、董自超、曲泓屹、任烨、徐雪琪 徐广
数控防汛钢丝网编织机 山东凯文科技职 业学院
庄英强、徐儒刚 钮平章、宁玲玲
灾后急救洗胃吸痰机 淄博职业学院 王超、杜延超、孙荣荣、张同涛、曲志强 李世伟、高淑娟
电缆除冰器 滨州学院 李鹏、高宗谦、高景胜、刘昌芬 王文锋 二 等 奖
救援逃生缓降器 济南大学 崔明、陈莹、李文、吴振、王晶晶 赵东
阻尼缓降器 长安大学 席 丹、刘朝松、李 星、曹红奎 张志峰
摩擦式可调速高空救生缓降器 四川大学 管国清、贾婧、张龙、夏 贤华、付刚 王杰、田蓉
阻尼-离心制动式高楼逃生系统 天津大学 张新生、冯文浩、王华 陈永亮 高楼防盗窗 江西理工大学 贾超峰、陈绍广、陈奇、戴扭乾 刘静、徐广红
高楼灭火逃生器南昌大学 王丹、李小欢、方柘林、纪媌媌、杜彦平张庭芳、戴莉莉
快捷单人救援型担架 南昌工程学院 梁里里、王政、朱列群、王锐、邹焘 曹清华、张兴旺
新型轮腿式仿生搜救机器人 合肥学院 高振成、栾涛、徐伟、符金雷、汪东宏 王勇
多功能椅 合肥工业大学 陈重、米翔、梁标、李凌 飞、徐晓峰 张良、朱立红
换向逃生器 上海交通大学 郁立成、张晓璇、徐翔燕、王亮、吴诚骁 张蕾
多功能机械剪 同济大学 沈耀清、谢圣骥、曲壮赫、李檀、韩丰 李兴华
双面行排尘救援车 沈阳航空航天大 学
许强、王明月、郑伟、李 锋
鲁墨武、崔少波
高空救援工具 沈阳理工大学 张磊、高岩、仲跻风、姜 瑜、任广涛 李金泉
破障救援机器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 学
宋希亮、高铭阳、贺振昊、姚立泽、吕英杰 于宁、聂仁东
爬行式高压线除冰多功能机器人 东北大学 陈陆淼、朱健林、朱成祥、靳锋 原所先
逃生车窗 沈阳工业大学 高鑫、吴际远陈建伟、吴家鹏聂秀为 付景顺
多功能落井救援器 浙江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张珂、贾文辉、严灵通 吕原君、吴雄喜
可折叠破障液压钳 湖州师范学院 李俊、茅吉鸿、黄官强 祝守新、陈建清
自动防震课桌椅 浙江工业大学之 江学院
萧妙友、徐涛、吴辉、方 生、潘凯凯 杨友东、胡夏夏
多功能地震婴儿床 福州大学 巫能勇、曾晓龙、张丕杰、张秋坤、张涛 陈亮、吴亦锋
电杆扶正器 福州大学 刘磊、林小斌、林惠明、李鹏欣、林集淮 潘伶、黄国升
新型高楼逃生器 福州大学 林振云、罗淑娴、马文斌、钱艺斌、阮学勇 刘开昌、洪建燊 二 等 奖
多功能破障车 集美大学 赵栋、吴锦真、钟景怀、陈金水、卢隆辉 常勇、卢其炎
0-智能灭火小车 西安交通大学 吴雪舟、王俊、王晓剑、刘金鑫 金悦、赵卫军
角度可变式履带探测器 苏州大学 贾永齐、吴云霞、颜小安、孙晓洁、吴国银 孙承峰、秦强
防洪沙袋自动填装机 兰州交通大学 曹鹏、石雄、徐凯歌 田亚平、汪诤
自动化立杆机 河南工业大学 王世猛、赵科研、刘大帅、赵洁、陈珊 雷辉、李永祥
希望之光 北京交通大学 杨光、张鹏、王琪、陈冬 冬、杨钊 洪建平、王青温
自救电梯系统 浙江大学 古伟豪、张登雨、贾鹏飞 顾大强 二 等 奖
多功能组合式升降救援机器人 华北科技学院 李大鹏、刘春平、刘江玉、李雷
田忠友、罗建国
优秀组织奖: 东南大学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赛区、山东赛区、四川赛区、广西赛区、陕西赛区、江苏赛区、吉林赛区、辽宁赛区、湖北赛区、浙江赛区、广东赛区、湖南赛区、河北赛区、慧鱼赛区 贡献奖: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
派克汉尼汾流体传动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决赛承办纪念奖 东南大学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代章)2010 年10 月24 日__
第三篇: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庆赛区)作品报名表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庆赛区)作品报名表
填写说明:1)编号申报者不填写,由组委会统一填写;2)请选勾作品类别;3)联系人应由各学校指派;4)每个作品的参赛者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本人须签名;
5)制作费用主要包括:购买元器件和材料费、外协零件加工费等,不含调研、差旅、资料、学生人工费;6)学校推荐意见一栏的负责人应为校长、副校长或教务处长;7)本表请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单倍行距填写,并务必采用双面打印在一张A4纸上。8)附填表勾
选特别符号:。
第四篇: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的一项大学生机械学科知识创新与设计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依次。
第二条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项专业学科大赛。
第三条 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是一项公益性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是促进高等学校机械学科的教学改革,加强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推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更多青年学生投身于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事业的一项学科创新的示范性科技活动。
第四条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基本形式:大赛分三级赛事,即高校选拔赛、赛区预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学校作品参加选拔赛,选拔作品参加各赛区预赛。在预赛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第五条 全国分华北赛区、东北赛区、华东赛区、中南赛区、西北赛区、西南赛区等六个赛区,参赛高校可在选拔赛的基础上向所在赛区提出申报,在赛区组委会的安排下组织进行预赛。各赛区在预赛的基础上推荐作品参加全国决赛,在全国大赛组委会的安排下组织进行决赛。
第六条 大赛题目采用自选式或命题式。
第七条 大赛组委会组织机械行业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具有较好的创新性,较高的科学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同时组织优秀作品展览、交流和科技成果转让洽谈,推动高校学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八条 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由教育部领导,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首届参赛高校(或发起高校)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
第九条 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大赛章程和评审规则; 2.协商决议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筹集大赛组织、评审、鼓励所需的经费; 4.讨论表决全国决赛的承办高校; 5.决议其它应由组委会决议的事项。
第十条 全国大赛设立筹备委员会。全国大赛筹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承办高校领导担任),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秘书长一名;并根据需要下设宣传组、大赛组、后勤接待组、安全保卫组、财务审计组等。筹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筹备工作,向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一条 全国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大赛组织委员会聘请机械行业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评审委员若干名。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范围内,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 大赛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办法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获奖作品等次名单。
第十三条 各赛区设立赛区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赛区的组织协调和预赛作品的评审,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决赛。第三章 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第十四条 凡在举办全国决赛的当年为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各类高等院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除外)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五条 申报参赛作品分为个人或小组申报,作品必须是距大赛申报日两年内完成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10人。
第十六条 作者需经本校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确认作者身份。
第十七条 各参赛作品必须填写作品报名表、参赛者应提交所设计作品的实验样机或模型,以及作品设计计算说明书。第四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十八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提供的事物样机或模型,将在比赛现场参展或演示,供组委会问辩和其它人员观摩。
第十九条 决赛期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采取报告会、论坛、专家点评等各种形式,介绍学生的创新设计成果和体会。第二十条 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洽谈活动,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全国大赛组委会有权组织参赛作品的成果发布、结集出版大赛获奖作品介绍及评委评语。大赛组委会不负责作品的知识产权事宜。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一条 大赛设立设计奖、单项奖和组织奖三类奖项。
第二十二条 设计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比例由大赛评审委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三条 单项奖: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提出设立的各单项奖名称并进行提名,报大赛组织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四条 组织奖:设优秀组织奖。由大赛组织委员会对承办单位和进入决赛作品数量最多的高校颁发优秀组织奖。
第二十五条 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奖的,由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和相应奖金或物质奖励。各赛区对未在全国决赛获奖但获各赛区奖励的作者颁奖。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主要用于大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第二十七条 对获奖作品在大赛结束后保留一个月时间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大赛领导小组将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取消该作品奖励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奖励。
第二十八条 大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的名义寻求赞助,冠名权一律以“第ⅹ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ⅹⅹ杯赛”等形式出现。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自全国大赛组织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大赛主办单位负责解释。
第二部分 比赛进程及各阶段的要求
比赛年前一年5月份—比赛年6月份:组委会发布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与内容的通知,各参赛队接到通知后开始按大赛主题和内容要求进行方案构思和设计,并在报名截止日期(6月10日)前向各赛区组委会提交:
(1)大赛作品报名表;
(2)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档);(3)作品的实物样机或缩小的实物样机;(4)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
比赛年7月15前日全国组委会将进行作品初评,并公布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名单。比赛年9月或10月举行全国决赛。
第三部分 指南篇
一 评审原则
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二 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
答辩须知:1)决动态展示根据赛会安排及抽签顺序依次进行展示,每个项目展示时间为10分钟,选手可进行作品实物展示、现场实际操作、视频放映、ppt演示及讲解;2)评委提问及选手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3)组委会提供讲台、投影仪及屏幕、视频及ppt播放用的笔记本电脑(DVD光驱)、220V普通电源插座及延长线、会议用音响设备,如参赛队伍需要特殊道具和备品,请告知秘书处,以方便赛会组织工作。三 课题选择指导
每届的主题不一样,根据主题自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来选择课题,往往,一个优秀的课题是从一个好的想法开始的,所以不要依赖于本指南,本指南旨在让你认识这个比赛,懂得规则,至于在比赛中如何选题,如何做,那就要看你的实力了,这也是大赛的初衷,开动你的脑筋,运用你的双手,联合给力的队友,去拿到你该有的荣誉。四 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一)准备工作
首先浏览或阅读近年来主要学术期刊,通过阅读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能了解近年的科研状况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研究状况(包括已经完成的题目、已经有人采用的研究手段、研究深度、主要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这样做可以避免简单重复研究,避免写题目雷同的文章,了解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分析思路,乃至不同杂志的行文格式。
(二)拟定题目
根据阅读文献获得的灵感和启发,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目前,不少杂志上刊发的论文在题目命名上存在题目大、内容宽泛的问题。缩小范围的方式主要靠使用意义明确而具体的关键词及其限定词。值得注意的是,拟定的题目(即研究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推广或应用价值。
(三)可行性分析
拟定的题目仅仅是一个研究理想。是否能够完成拟定的题目至关重要,否则就会浪费时间、财力、物力,甚至丧失学术研究的自信心。
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完成论文的可行性:
1.估算完成论文所需的时间。如果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自己半年或一年的课余时间,则应认真考虑任务难度是否适合自己。课题占用的时间越长研究者越容易失去耐心。
2.是否需要投入太多的财力、物力。
3.是否能找到充分的文献资料。如果没有资料,不知前人研究,很容易妄下断语,说“无知者无畏”的大话和外行话。
4.题目是否太大、任务是否过多,是否超出个人或研究小组的学术水平。请参看下列题目存在的问题:
考察题目的可行性,就是要将纷繁复杂的题目具体化。题目的主题词语义越宽泛越不容易突出研究重点,也谈不上抓住重点。如果面面俱到,写出来的文章有可能杂乱而肤浅。或者,即使勉强完成部分任务,总感觉离自己的目标还有距离。因此,拟定题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来历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全国高校范围内的四大竞赛之一,是一项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的竞赛活动。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动议,是在2002年5月份召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02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向教育部高教司打报告申请举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出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计划于2004年举行,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采用先进行分赛区预赛、然后进行全国决赛的竞赛方式。
2005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组建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5-2008)组委会”,并公布了本届组委会名单,从而使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理工科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
大赛的特点
1)大赛设计的作品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
这样对学生知识面要求广,涉及的课程多,包括力学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等,所以一般多是3~4年级学生参加。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比较全面。
2)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一般从发布大赛通知到完成决赛要有一年多时间,学生从市场调研、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制作、参加预赛要有7~9个月时间。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学生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如市场调研、作品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电路设计、作品动手制作、设计资料整理以及介绍作品实际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3)大赛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相结合。
大赛作品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例如两届大赛的作品中均有10项左右的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还有的作品与有关公司达成转让协议,有些作品如“助手”,“喂饭机”等达到了准产品的水平。
4)国内影响很大。
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和省市报社对大赛活动进行了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搜狐”、搜索引擎上键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就会显示44万多个网页信息;在Google引擎上搜索,也会显示17.8万多个网页信息(数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说明了大赛在国内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信心。
参赛条件
全国在校本、专科大学生(2008年暑期毕业的学生可参赛)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参赛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本赛区组委会报名。
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参赛队学生自接到大赛通知后,即可按大赛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准备,最终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工艺制作,并向各赛区组委会提交:
(1)作品报名表
(2)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档);
(3)作品的实物样机或实物模型;
(4)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
各参赛队对不能提供特殊演示环境的,要制作作品演示的实况录像,以便评审。
大赛奖项
全国决赛设立一、二等奖;并设立“优秀组织奖”,对预赛组织中表现出色的赛区给予表彰奖励。
陕西赛区预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并设立“优秀组织奖”,对参赛组织中工作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
作品的评价体系
作品的选评采用综合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选题评价
(1)新颖性(10分)
(2)实用性(5分)
(3)意义或前景(5分)
设计评价
(1)创新性(15分)
(2)结构合理性(10分)
(3)工艺性(10分)
(4)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5分)
(5)作品性价比(10分)
制作评价
(1)功能实现(10分)
(2)制作水平(5分)
现场评价
(1)介绍及演示(10分)
(2)答辩与质疑(5分
关于召开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工程训练学术年会暨举办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的通知(第2号)
各省区金工研究会、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理事会的决定,于2009年11月12~15日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独立二级学院)召开工程训练(金工)学术年会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术年会内容
1.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与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的关系研讨;
2.培养文科学生科技素养和工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讨。
3.《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研讨。
二、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
1.大赛的宗旨
举办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制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训练;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2.参赛作品范围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要求创新设计与制造工艺并举,既重视作品的设计创意,同时重视制造工艺方法创新,提倡应用正版软件进行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鼓励应用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技术进行制造,以突出制造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教学的工艺方法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由参赛学生自行命题进行设计制造和参加竞赛。由于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已经发表
大赛主题(见附件二),因此,参赛作品可以参照其主题进行设计参赛。两类作品在同等评审规则下进行评奖。
所有参赛作品应该制作成实物或模型(样品),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工艺卡。
3.参赛条件与方式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大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报名参赛,每个参赛队(参赛作品)的学生人数不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本届设计制造创新大赛分学校选拔、省(区)预赛、大区决赛。经过省(区)预赛获得参赛资格的作品,通过省(区)金工研究会推荐,向大赛组委会报名参赛。
参赛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本省(区)金工研究会报名。各学校参赛所需费用,由学校自行承担,不得向学生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参赛学生自接到大赛通知后,即可按大赛的要求进行准备,完成作品的创意设计、工艺制造,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
(1)作品报名表(见附件一);
(2)作品实物样机或实物模型;
(3)作品图和设计说明书(含纸质文档、电子文档);
(4)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光盘(3分钟之内);
(5)介绍作品的展板(统一规格:宽×高为0.9m×1.2m)。
4.大赛安排
(1)每个参赛队(参赛作品)到桂林参加决赛的学生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1人。
(2)2009年8月发布中南地区港澳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通知(第2号),进行参赛准备;
(3)各省、区在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预赛,10月15日前按要求将预赛结果报大赛组委会。
(4)2009年11月12日~15日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独立二级学院)举行大赛决赛。其中11月12日全天报到和布
展,11月13日进行作品评审,11月14日上午公布比赛结果,11月14日下午和15日召开学术年会。
5.评奖
1.各省(区)金工研究会负责本省(区)预赛的评审工作。各省(区)预赛的评奖等级及各奖项获奖比例由各省(区)自行确定。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一活动,建议各省(区)预赛设置“优秀奖”或类似意义的奖项。
2.各省(区)金工研究会在预赛评审结束后,于10月15日前向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组委会限额推荐参加决赛的参赛队名单及有关资料,限额指标按照5月25日桂林会议的规定执行。
3.决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并设立“优秀组织奖”、“赞助奖”等奖项给予表彰奖励。
6.经费
每件参赛作品收参赛费500元,参赛学生报名费100元/人;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工程训练学术年会与会代表会务费600元/人。
比赛和会议期间没有补贴,参赛学生、与会代表的食宿费自理。
7.联系方式
(1)承办单位
联系地址:541004,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
学院(独立二级学院)
联 系 人:萧泽新
联系电话:0773-5606308
E-mail:gjd@guet.edu.cn
(2)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
联系地址:410083,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联 系 人:何玉辉
联系电话:0731-***65
E-mail:CIMTT2@mail.csu.edu.cn
8.其他说明
本次学术年会和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的相关文件和最新通知可到网站http:///的【学会信息】栏目下“中南金工研究会”下载,敬请浏览。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
20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