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

时间:2019-05-13 21: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

第一篇: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

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

为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设置本专业建设指导组。专业建设指导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原则,从本校教育师资、实训等办学条件出发,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研究和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促进专业教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一、人员构成专业建设指导组由4-6人组成,成员为以下人员:

专业教研室主任1人;

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1-2人;

在学术、教学上有一定造诣的高级职称教师1-2人;

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1-2人。

二、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论证,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

2、在理论与实际、学校与企业、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同时在产学结合、双向培训过程中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3、在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的制定等方面起到参谋、咨询作用。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专业建设指导组的工作主要是在专家指导委员会下确定该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确定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最后审定,报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批。

4、指导实习、实训,推荐毕业生分配。通过专业建设指导组成员聘请一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并根据所了解本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推荐。

5、通过专业建设指导组,促进企业参与学校的建设,为学校提供资助,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奖学金等。

6、开展教学研究并适时为专业建设提供教学建议和咨询,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第二篇: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习计划

睢县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习计划 课题一:入门知识 8课时

1了解学生实习考评细则;

2了解技工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3了解数控车间的规章制度;

课题二:安全培训 4课时

1学习,背诵安全训语

2学习文明生产与安全操作规程

课题三:数控基本知识16课时

1数控基本概念;

2数控车床发展概况;

3数控系统的发展;

4热门数控系统简介

课题四:数控编程基础知识8课时

1坐标系的构成原理及其含义

2程序构成原理及其含义

3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知识

课题五:数控机床基本操作48课时

1熟悉面板

2程序输入练习

3对刀

课题六: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01,G0016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了解直线插补的使用方法、掌握参数含义及走刀路线1

课题七: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02,G0332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了解圆弧插补的使用方法、能判断出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

课题八: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902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熟练掌握外圆、内圆车削循环方法并进行加工 课题九: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922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螺纹的计算方法、G92的格式及各参数的含义 课题十: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9424课时

1端面车削循环G94编程练习、操作练习2熟练掌握端面车削循环方法

课题十一: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71,G7080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了解复合型车削循环的基本车削方法、熟练掌握外圆粗

车循环的车削方法、对指令中各参数的含义了如指掌 课题十二: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7224课时 1端面粗车循环G72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熟练掌握端面粗车循环的车削方法

课题十三: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732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封闭切削循环G73掌握封闭切削循环的车削方法、能

够正确选择刀具、编写加工程序

课题十四: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742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掌握深孔加工循环的车削方法、能了解钻孔和车孔的编程及加工的区别

课题十五:数控编程加工练习G752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掌握切槽循环的编程和车削方法、能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课题十六:复合练习及加工工艺知识104课时 1编程练习、操作练习

2通过大量的联系,掌握复杂工件的加工及相应的工艺知识,结合图纸熟练编程和操作,达到中级工的水平

第三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总结

数控加工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总结

我校数控加工专业自2003年创建以来,已有八年多时间,在学校领导和系领导的关心下更得到长足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坚持“重德学会做人,重能学会做事,实用学会生存,创新学会竞争”的办学方针,实施精炼够用的理论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优化结构,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设计培养方案和改革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彰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特色,实行校企合作,走产学相结合的办学之路。我们始终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数控加工专业的特色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把企业引入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通过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实训和实习,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充分结合企业需求特点,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在具体实施上,引厂入校,密切与企业合作,搞订单培养、建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既注重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注意以数控加工为主,又兼顾机械类其他实用专业课,并将实训教学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始终。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子。通过提高学生的关键实践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的对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我数控专业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数控专业以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为根本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从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专业技能要求设计实训、实习内容及政策、从数控加工工序界定数控专业所需技能。

2003年招生时只有数控加工专业,经过年的摸索,2006年我系以发展的角度,大胆提出将原有数控专业,按企业需求增加了数控加工(工艺与质量认证方向)、2007年增加了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二个专业分方向,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方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内容进一步深入,另外由于专业方向是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最高限度的发挥,这正体现了中职教育中兴趣教学的

思想。改革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教务部门,克服了重新分班带来了诸多麻烦,给予了最多支持,使得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都顺利完成。分方向后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在某一方向培养了特长。

(二)实施以“工学结合、现场教学”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过程

在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为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引厂入校,把车间和实训场地当作教室,在金工实训、数控编程等课程中,参与到企业生产工程中,或采取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进行现场授课或仿真实训等方式,以实际的项目过程为题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提高技能及与就业、工作接轨。04级、05级学生钳工实训课程就到徐州重型机械厂等企业公司进行实际工程的参与,虽说学生在企业工位参与部件加工、或参与企业管理时,吃了不少苦,但每个人都非常敬业,不但在知识上、技能上有了提高,对他们在性格、意志也是一种磨炼,并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这种教学,用学生的话来说:“老师,在这儿一天比我一个月学到的东西都多呀”。

在数控编程等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实战的方法,在理论课之后,这几门课程均配有大量学时的实训课,我们以真正部件加工和程序设计的实例为例循序渐进带领学生进入到部件加工的状态,之后,让学生自行分组并选题按照严格的实际加工过程进行部件加工设计,不统一规定哪个方向,一是可以使学生各种工序的应用都可以进行开发,另外也会增进学生兴趣。我们专业的数控编程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教师本身也得到了锻炼。

(三)加快校内实训场所工厂化改造,开展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

我系数控实训室具有完备的实训设备,数控机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钳工车间、车工车间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实践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校内实训场所工厂化改造,效果十分显著,企业用人单位来考察后,表示符合他们的用人需求,具体实施如下:

1、以工厂的考核模式,实行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上下班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

2、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要按照工厂的模式,责任到人。例如谁在进行加工,谁就要保证人身及机床的安全,保证对工具、量具等的保管,避免丢失,下一个学生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要进行清点。谁出问题谁负责,这个可以跟学生的成绩考核挂钩。

3、模拟工厂企业的体制,设立产品的设计部,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改良,图纸的制作,技术要求的规定。

4、设立生产部,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该部分的学生在接到加工图纸后,对零件进行分析,确定工艺,合理安排加工方案,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在确保生产效率。

5、设立质检部,负责产品的质检是否合格。该部分同学要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对不及格的产品要返回生产部,并说明原因,责令其改正加工方法。

6、经过以上三个设立的部门,要求它们要互相协作,如:质检部发现工件质量有问题,应向生产部反映,与生产部共同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是生产部问题,应想办法解决,如是设计的问题,应反映给技术部,技术部接到问题后,应试着从设计上去解决问题。如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由三个部门一起商讨解决。

7、学生可以在以上三个部门的岗位实习一段时间,然后调换,其考核可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可以有专门的记录,以便在以后的就业时可以作为推荐给用人单位的依据。

8、以上的实施都需要老师的指导,由于学生人多,可以相应增加老师人数,或聘请有工厂加工及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指导。

(四)多种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不同的考试模式

数控专业,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试模式的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实践性强的金工实训课程直接在实训室上课,实训室配有车床、钳工台、刀具、磨床等设备工具,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操作,学生也边学边练,不至于老师讲授的步骤太多时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与记忆。而对数控编程课程则使用多媒体教室与编程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对原来传统的机械制图与现代的AUTOCAD课程整合开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每年的“机电杯”技能大赛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战士自我的平台,为徐州市技能大赛甚至是省级、国家家技能竞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另外本专业的教师积极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教学,如利用录像、软件等多媒体资料,方便学生学习。在考试模式上,一改以往统一的理论考试单一方式,改为大作业、课题制作、撰写小论文、部件设计制作及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锻炼了学生实践技能,一举两得。

(五)拓宽途径,创新教学激励机制与保障措施

将技能大赛引入教学,一是积极参与各类省部级技能大赛,并与教改教研紧密结合,以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教学改革,同时将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二是以大赛促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与、指导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以大赛促实训条件建设,将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精密结合,依靠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办好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适当调整建设方案,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提高比赛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

将职业标准渗透到教学过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促进教学发展,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7%以上。

(六)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我们不仅将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还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适当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具有创新气息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通过开放“数控加工创新实训室”、以及创新激励制度的实施,使各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蔚然成风。从“技术改造和小发明”为起点,到内容复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具有多种技能鉴定与考试认证资格

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双证书”制度,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之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全国制图员资格认证的考试站、全国数控工艺员考试站、pro/e考试中心、车床、铣床中级工考试站、数控车、数控铣高级工考试站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八)狠抓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整改与优秀设计(论文)的培育 我系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将其作为检验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9届的毕业设计填补了我校优秀毕业设计的空白。但是09届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环节管理、设计指导、设计质量与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010届 的毕业设计将会在总结09届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全部通过,无不合格现象。

为提高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系在继续抓好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评审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培育的同时,利用这一契机大张旗鼓地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宣讲、问题剖析和全面整改,提高了各系领导和广大指导教师对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认识,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九)多样化的就业渠道

多方寻求就业之路,学生就业机会有各企业设计部门、加工工艺分析部们、质量检测部门、普通及数控机械操作工等。根据特长,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在不同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数控专业的特色,但是如果想把数控专业建设成为一个精品的专业,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1、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2、以参加每年举办的各级技能大赛为契机,树立数控品牌专业形象。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主要通过课程进修、新知识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人才引进、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继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

5、加快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使教材内容通俗易懂,符合专业教学实际。

数控加工系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四篇:锡山职教中心电子示范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服务锡山经济建设 打造学校品牌专业

——江苏省锡山职教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示范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示范专业建设小组成员简介

专业负责人:周磊(无锡市劳动局技能考评员,家电协会常务理事,区学科教学能手,学校教技中心副主任)

专业组成员:裴静(中学一级,无线电装接工高级)

过彩虹(中学一级,无线电调试工高级)

童敏花(中学一级,维修电工高级)

潘成树(中学一级,无线电调试工高级)

过德(中学一级,维修电工高级)

平丽芳(中学一级,维修电工高级)

刁小玲(中学一级,无线电调试工高级)

二、学校概况

江苏省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前身是创办于一九五八年的东北塘农业中学,于八十年代开设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高中班,专业先后有农专化工班、畜牧兽医班、电视中专班、长城机械班等。一九九九年被命名为锡山市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并迁入现址。二000年更名为锡山市电子职业高级中学。撤市建区后,学校定名为无锡市锡山电子职业高级中学,成为区内唯一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面向区内六十余万人口服务,为全区铸造“千亿锡山”,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加快现代教育强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四年一月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是无锡电大锡山分校。同时,学校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市、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支持我校正确定位,抓住机遇,创设必要条件,将我校在布局调整中作为重点建设的职业学校。今年三月,经无锡市教育局批准,在原有锡山电子职高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

现有占地面积103亩,学校建筑面积共58000平方米,其中校本部38000平方米,另有三处实习实训和勤工俭学用房近20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11人,本科学历占90%以上,中、高级职称占60%以上。其中专任教师107人,文化课教师69人,专业课教师38人(其中高级技工19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0%;另有4人正在进修技师和高级技师);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人,无锡市教学能手1人,无锡市教学新秀4人,锡山区教学能手6人、锡山区教学新秀20人。目前,已形成电子、机电、信息技术三大类十多个专业的融职业中专和五年制高职一体的现代专业群,主要开设的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焊接技术、财务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

学校内设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江苏省家电维修协会无锡培训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无锡市锡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电工电子、家电维修、信息技术、机电、数控的定点培训单位和考点,并承担社会有关职业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职业高中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市园林式单位、省市德育先进学校、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省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培养目标,贯彻“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办学思想,强化技能训练,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我校毕业生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技能操作能力和较强的岗位适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100%就业,已成为周边中外台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校自办学以来,深知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我校本着“立足市场,加大投入,创建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四个目标:一是以人的观念现代化为先导,认清市场形势,科学规划专业设臵;二是以教学体系现代化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教学计划和校本教材;三是以教学装备现代化为重点,加强实验实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以师资队伍现代化为基础,提高教师素质,造就双师型的教师,从而确保专业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学校有五年制高职、职业中专两个办学层次,主要开设的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多个,各专业建设日臻成熟和完善。

四、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1、本专业教师情况和师生比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328人,7个班级。专任专业教师12人,专业师生比1:27.33。学历本科率100%,其中双师型教师8人占66.7% ,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学新秀2人,学校教育能手2人。

2、本专业毕业生情况

本专业近三年累计毕业生数193人,毕业生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89.6%。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索尼(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塞斯电子有限公司、东吴电子有限公司、无锡杰夫电声有限公司、无锡锡源锅炉有限公司、无锡华润实业公司等中外台大中型企业。

(二)围绕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我们主要在下面六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1全方位调研,科学论证,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所以我校从创办伊始就本着“抓住锡山产业特点,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打造学校品牌专业,为家乡经济腾飞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观念,加强与地方经济组织的合作。我们制订了对学校的发展思路、改革方向、科学决策等很有帮助的联系制度。组织和召开校董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用人单位座谈会,每年还进行企业事业单位毕业生需求状况普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就业、科技等各方面信息,为我校开办和做大做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提供了坚实的依据。2003年后,学校先后走访索尼(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塞斯电子有限公司、东吴电子有限公司、无锡杰夫电声有限公司、无锡市锡脉电器有限公司等十多个电子企业,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急需电子类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坚定了我校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之一。

为此,学校成立了包括第一线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在职业分析、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使我们能及时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和准确定向和定位。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和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

围绕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教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诸方面制定了该专业建设的综合规划与五年发展规划,并切实按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到位。优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和过程,锻造一流专业师资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个名专业必须有一批过硬的骨干教师。教师是专业建设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自建校以来,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是着力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积极提供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机会,主要包括省级“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培训、各类专业学科或工种培训、在职研究生攻读等,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技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确保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和时代同步,紧跟科技浪潮。

二是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为贯彻省市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学校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了解本专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情况,积极参加生产实践,为能够在教学中给学生模拟提供生产实际的实习实训积累经验,学校为此规定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每三年一轮下厂参加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尽力给专业教师提供参加技能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努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目前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占全部专业教师的66.7%。

三是抓好青年教师培训。严格按照市双达标活动的精神,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达标。与些同时,学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落实了新老教师师徒结对的具体措施,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青年专业教师必须参加暑期校级技能培训、下厂顶岗生产实践和省级“四新”培训等,并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进校5年)获取高级工证书。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专任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已形成梯队发展的面貌,涌现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中青年教师。像专业负责人周磊老师是区学科教学能手,是我校“十五”、“十一五”课题组主要成员,从事电子类专业教学近2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教科研水平。主持编写了多本专业校本教材,在各级刊物发表优秀论文多篇。

另外,出国进修归来的过彩虹老师学有所用,成为专业课改的主力军,是《整机装配的项目教学法探究》的课题负责人,“十一五”区级课题《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改实验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专业骨干教师裴静老师教育观念新、教学能力强、专业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已然成为学校课改的急先锋、生力军,主持的校级课题《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研究过程目前已近尾声,成绩喜人,论文《课堂项目实践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专业课中的理论、实践和技能的协同与互进》等在市区各级论文大赛中获得大奖。从撰写的论文和具体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成果丰硕,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近三年获奖论文达19篇。

同时,广大专业专任教师自行制作了一批实用较强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筑一个富有特色的职教现代化教学体系,不仅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特色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

我们学校历来就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素质过硬”的育人理念,学校在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早在2003年学校就在当初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就制订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2003–2008)》,就此扬起了专业课改的风帆。2005年,我校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方案》,组织专业老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资料,成立了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筹备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和数控专业为窗口,借陶研的东风,致力于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推进。

2006年五月,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后,学校正式制订了《锡山职教中心专业课程改革规划》、《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改实践指导方案》,成立了电子与信息专业课程开发团队:组成课改领导小组、宣传小组、资料小组,形成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改研究网络。在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向的引领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为改革指导思想,把握住制订“专业技能训练标准”和“课程改革”的核心,贯彻实施“模块化”结构理论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特点,努力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项目化”教学模式,形成“模块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

自开展工作以来,本专业组开发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和讲义,妥善改进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2005年10月以费建裕校长为课题负责人的区级课题《职业教育中学生主体发展与教师主导作用互动研究》,2006年10月以费建裕校长为课题负责人的市级课题《“教学做合一”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的研究》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先后结题。同时在2006年《整机装配的项目教学法探究》、《项目教学法在电学中的探究》、《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三个校级课题的基础上,2007年申报启动了以学校副校长盖雪峰为课题负责人的区级课题《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改实验的实践研究》。

4、合理利用,重点投入,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设备现代化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专业建设的保证。为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中者到更多的训练、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学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调动专业教师、实习老师和实习实验室负责人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重点投入专业设备设施,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先进设备和开发先进的科研项目。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总计投入200多万元,现有本专业专用实习室9个,已基本可以满足实习训练的学生需要。其中,PLC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先进的综合科技环境,保证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能将学过的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综合的训练。部分专业课程实验采用理实一体化和结合教学实习完成实验内容。按教学大纲规定应开实验58个,实开实验58个,开设率100%。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规范教学行为,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并通过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考核和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核,以此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并鼓励部分学生参加维修电工中级和电子CAD中级考核。

近年来,我们又与东吴电子有限公司、无锡杰夫电声有限公司、无锡市锡脉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企业承担了我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任务。

近三年我校学生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05年我校学生囊括了区无线电调试大赛的前三名,06年再次囊括了区无线电调试大赛的前三名,07年获得了区无线电调试大赛第一和第三名。

5、全程教学督导,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学校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专业建设的保证。

我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之中,严格执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学校《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和《教学过程管理条例(考核办法)》,努力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特点,把课程教学、生产实践、实验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努力完善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教务科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每周的教学活动。各教研组做到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在教研组月检查的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分期中、期末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通过调研考试、教考分离等形式,严格对学生的考核。教技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工作计划,加强技能实习,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

学校加强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教务工作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通过校园网可直接查阅教学计划、学生成绩、课表等教学资料。

6、借区域经济优势做强学校专业,以精品特色专业服务锡山产业 我校历来坚持“抓住锡山产业特点,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打造学校品牌专业,为家乡经济腾飞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理念,“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办学思想,把毕业生质量视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学校首先把德育工作放首位。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各班订阅《成才与就业》杂志,举办用人单位恳谈会、企业老总就业指导报告会、优秀毕业生返校经验介绍会、毕业生成果展示会,强化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其次积极推行“双证”制度。学校有无锡市锡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还是省双考办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这为学生考证考级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以全国计算机一级B证书和电子装接工中级证书为毕业前提下,学校毕业率仍然达到100%,毕业生以其“一专多能”、“一人多证”而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二年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85%以上。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软、硬件资源优势,每年开展一系列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对外技能考级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帮助兄弟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等。近三年仅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对外技术培训总计就近1200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学校积极推行产教结合,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使专业建设更紧密结合产业。05年开始,我校先后与无锡杰夫电声有限公司、无锡市锡源锅炉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成功了“JF通讯扬声器”、“电脑智能控制自动电热锅炉”,得到广大用户的肯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关于就专业建设中存在不足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的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流品牌专业。学校应牢固树立“打造一流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建设理念。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培养责任感,加快建设步伐,把本专业真正建设成为一流的品牌专业,培养一流的品牌学生,支撑起一流的品牌学校。

2、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的紧迫感,努力赶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强化课改观念,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采取有力措施,营造氛围,激活机制,加大投入,努力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的使命感,努力扩大专业的办学功能。职业学校不仅肩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任务。因此,专业建设的视野进一步拓宽,积极承担起为社会培训和为企业培训的责任。要进一步增强专业建设的使命感,加大产学研力度,加强与相关电子行业的联系,为他们的职工提供专业培训,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总之,近几年来,在省、市、区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在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教学现代化的观念、体系、队伍、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对照一流品牌专业的要求尚有更大的上升发展空间,专业建设任重道远,我校将为此不懈努力。

江苏省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

2007年12月7日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专业建设目标,着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真正为产业发展和学生服务,特成立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条 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宗旨是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紧紧抓住突出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编写具有一定质量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实习教材,优化实训课程结构,形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教学模块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发,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服务。

组织机构

第三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由系(部)推荐,教务科研处审核,由校长审定并颁发聘书。每届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

第四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5-13名人员构成,根据目前学院实际。组成人员要求如下:1.本校学术水平高、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2.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行业领域内的工程或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委员3-10名,信息系主任兼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校外委员占三分之一,主任委员组织和联络各委员召开工作会议。

第五条 专业指导委员应具备的条件是:热心中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工作认真负责,现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管理或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工作,并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或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在本专业领域连续工作五年以上。

职 责

第六条 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为制订和修改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

第八条 指导、协助系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及推荐兼职教师到学院讲课。积极开展本专业科技信息方面的讲座,指导、协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

第九条 指导本专业制订自编教材规划,负责自编教材的编审和评价工作,对教材的选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指导、提升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本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加强同行业、企业的联系,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建立和完善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第十二条 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并探讨制定解决方案。第十三条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评价教学质量。反馈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作制度

第十四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秘书负责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扩大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第十五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在主任委员主持下,由全体委员讨论制定,由各专业委员负责实施。

第十六条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本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帮助。

第十七条 校外成员可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定期来学校开设讲座、兼课,并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老师,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

下载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建设指导组工作职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装设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服装设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为突出服装设计教育与用人市场紧密结合的特点,特邀请有关专家成立永州工商职业中专服装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如下:......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共五篇)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为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南靖)2013.11.19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项目 201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十大改革试点任务,2011年4月......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讨论稿)2011年9月23日 为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院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