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加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0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场调研
报告及对专业建设与教学的意见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械专业教师在2009年寒假和2010年暑假深入15家加工制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中轴福漫公司、同力公司、河南华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三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温县工业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械行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焦作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焦作市的机械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温县更是发展迅速,新建的工业开发区机械行业不断壮大,每年机械加工及设备安装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三千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县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中轴福漫公司、同力公司、河南华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焦作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中轴福漫公司员工近1000人,河南华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员工近200人,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0%,管理人员约占5%,两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中小型机械和机械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两家公司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约130多人;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械类企业,好多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海西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焦作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2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的制造加工;机械产品的组装、调试;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机械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械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械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周边崛起的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设备
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许多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巩义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省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人才,但是在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我校开设该专业有以下优势:
l)我校已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有较好的电类实习实验设备。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控实训室、PLC可编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仿真实验室、钳工,车工,数控,焊工等实训室。
2)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目前机电气专业现有教职工8余人,全部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实验员2人,“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了数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近年来,我校已着力于该专业的师资培养与引入,有较好的电气运用与控制方面师资基础。现有电气运用与控制专业教师4人,大多是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双师型”。
3)我校与中轴福漫有限公司、远航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对方企业为我校这专业发展提供相关器材、机械及一定的办学设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4)发展前景
本专业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目前计划把这专业定为企业冠名班,班级挂名“远航班”灵活施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在校学习,实训课在企业进行。实训课按车间见习、实践操作室演练与岗位实际操作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来开展。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验实训建设步伐,利用3-5年时间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学校重点专业。
5)就业去向
目前本专业为远航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的订单教育,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为对方企业培养、输送、储备初、中级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人才。第三年顶岗实习结束后,毕业生通过甲乙双方的能力测评,乙方意向100%留用考核合格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可以面向各行各业,从事机械、冶金、电厂等行业的电气运用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有大、中企业,合资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之一。
四、对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从而推动毕业生的就业。
第二篇: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机加工专业的岗位职责
1. 坚决服从生产部长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主管领导负责;
2. 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
3. 组织设备规程、机加工管理等制度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4. 负责编制月度和平时作业计划、设备维修,及时组织实施、检查、协调、考核;
5. 配合模具专业确定机加工件的技术要求,负责编制机加工工艺流程,对模具零件加工进行检验;
6. 负责外机加车间的联系工作,做好模具加工中双方的协调、交流;
7. 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严格执行安全法规、设备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8. 负责组织模具间现场管理工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劳动防护管理和制订环保措施计划;
9.负责做好机加工设备、计量器具、辅助工具的维护检修工作。结合生产任务,合理的安排设备、计量器具计划,确保设备维护保修所须的正常时间;
10.负责做好机加工调度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机加作业时间,平衡用电、节约能源;
11.抓好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负责组织钳工、车工、磨工、线切割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12.负责数控铣的编程及操作,并负责部分线切割加工件的编程及操作;
13.协助公司其他部门,对其机加工方面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14.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篇: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必要性分析
1、行业发展的需要
据国际权威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400亿元,今后几年内,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将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7年,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5.2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以及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为此,加快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电子商务时代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势在必行。
2、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南地处中部地区,为东西向、南北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建国以来,湖南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起了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把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力资源强省,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随着中原崛起、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加快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步伐,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进企业营销手段创新,加快企业跨入电子商务运营时代的步伐,促进长、株、潭和湖南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据统计,目前人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在50万人左右,但目前,各个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各个高职院校挂靠的院(系)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直接影响了该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能够对我省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4、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省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化,实现湖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省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受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投入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南高职教育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面,各高职院校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等,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专业的健康发展。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我省高职院校开办较早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5、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型行业,社会需求量增加较快。但起步较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湖南工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实训设施建设为条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专业建设思想,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二、可行性分析
1、专业优势和特色
湖南工院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成为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领域的主要力量,初步形成了明显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坚持实施双证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以及行业标准列入教材建设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和立体化教材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办学方向,组建产学研组织机构,实行“订单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培养模式,突显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四是先后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并先后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训及该专业产学研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2、建设内容科学性
建设方案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和客座教授等途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选择若干门核心课程打造精品课程,编写一批工学结合的核心优质教材,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现代商务实训中心,带动相
关专业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专业建设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该方案既务实,又具有科学性。
3、建设方案可行性
通过核心优质课程、专业教材、精品课程建设,采取订单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手段,完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行家里手和客座教授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确立依照教学需要优先建设现代商贸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分步建设营销与策划实训室和现代物流实训室的总体建设方案。思路正确,方法切实可行。
4、保障措施健全
建设方案注重构建“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制,重视建立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是建设方案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健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工作量化管理等规章制度,为专业建设的实施提供了运行保障;专业建设经费的按时、足额投入到位将为建设方案实施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的市场调研并对本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论证,我们认为该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措施有力,能够达到为行业发展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高职教育发展服务、为专业发展服务的预期目标。
第四篇: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焊接专业教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短缺。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学校较少,毕业生数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特殊材料的焊接、高压容器的焊接和焊接自动化方面严重缺乏专业高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结合中职学生实际,进行开拓性的市场调研。
二、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调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立足学生实际,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具体来说,调研一定要从现在中职焊接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下长沙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总结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学生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出建议,指导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是调整现有焊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目标
焊工工艺学是焊接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焊工工艺理论知识,为继续学习焊工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从事焊接加工的中级技能人才。能胜任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常用焊接设备,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金属结构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形等任务,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能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中级应用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接工艺。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6.能选择低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之一的焊接工艺;
三、调研单位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企业座谈和现场观摩的方法进行。走访了一些企业,主要是通过现场考察、领导座谈、提问等方式进行。同时对一些信息也进行了网络查询等方法获得相关信息,对今后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整体状况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区
企业规模
约五万人
约3000人
企业文化
创建一流企业
造就一流人才
做出一流贡献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
岗位设置
焊接工(主要从事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检验员
焊接工艺员
焊接工(主要从事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检验员
人才要求
最注重
吃苦耐劳、不断学习的精神
吃苦耐劳精神
有上进心
对企业的认知度
其他
有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证
有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证
学历要求
中专以上
中专以上
有无校企合作意向
很乐意高校企合作,但对中职兴趣不大。
(二)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工作岗位职责
三一集团主要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其中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公司注册资本49.28亿元,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其混凝土机械产销量居全球市场第一,中大型塔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工程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2位,而且,是全球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1]。2010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508亿元,利税超过45亿元,员工26000多人。
他们的主要工作岗位职责有:销售,上门安装、调试,售后保修,维修。其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职员的工作过程主要是焊接。
(三)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典型工作
任务名称
焊接工艺员
典型
工作
任务
描述
1.工作任务简述
根据焊接结构图纸进行焊接工艺分析,确定工艺路线,进行工艺设计,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工作任务的情形
1)工作任务说明
A、分析和研究工程项目钢结构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编制公司焊接工艺文件;
B、设计焊接工艺试验方案,并根据工艺试验结果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焊接工艺标准;
C、及时解决公司生产现场的焊接技术难题,为公司钢结构产品的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参加单项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会,对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艺标准、技术要点与生产部门以及公司的外分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D、参与公司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技术开发工作,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E、参与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突发质量事故,为制订相应的生产质量整改方案提供技术措施和专业建议;
F、编制焊工考试要领书,对焊工进行相关的上岗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配合公司相关的资质维护工作及焊接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
2)涉及的业务领域
机械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压力容器制造,造船等
工作过程
及方法
1.对产品或部件进行工艺分析
2.选择和确定焊接方法和工艺装备
3.拟定机焊接工艺路线
4.编制工艺文件
参考材料
1.焊接行业标准
2.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3.焊接工程师手册
劳动组织
1.班组之间的沟通(工具室、操作班组、安装班组等)
2.单独作业,团队合作
社会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4.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独立制定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3.具有独立对实际工作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的能力
4.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能力
1.掌握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一定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和机械制图知识;
3.熟悉与钢结构焊接质量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4.了解钢结构产品质量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钢结构产品的生
产制造流程和工序;
5.能熟练使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能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
公司局域网;
6.能够借助工具阅读外文资料。
四、调研内容
1.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吻合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现状、用人需求及教学建议;
2.了解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职责)
3.了解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适应性……);
五、调研后的资料分析
(一)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三一重工公司焊工来源结构分析:
高职及以上学历
5%
中职学历
10%
社会招聘
85%
焊接设备分析
焊条电弧焊
5%
CO2气体保护焊
50%
焊接机器人
45%
通过调研,发现以星沙为中心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对焊接专业的需求非常巨大,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极为缺乏。而焊接专业中又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为主,占焊接量的85%以上。从事此项工种人员的学历具有多种层次,包括本科、专科及中专或职高。本科生虽然具有高学历,但动手能力较差,专业技能不过硬,流动性强,会逐渐选择更高层次的工作;专科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但他们仍会努力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中专或职高生,专业技能相对掌握较好,但个人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应加强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否则从长远的角度看,也将无法立足。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目标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业务素质目标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通过调研,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各工业企业或单位,具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六、对目前教学状况的分析
(一)专业定位
作为培养“蓝领”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不仅是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焊接专业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缺少特色”等现象,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不论是课程种类,还是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高速发展的步伐,不再适应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当今的市场需要细化工种,需要校企结合,将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不再使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我们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焊接专业,必须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要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起点。
(二)学制
三年制中专,两年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习。
(三)课程体系及设置
1.公共基础课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限选)主要是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焊工工艺等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安全教育、焊接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电工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等。学生必须参加全部实践活动。
(四)主要专业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金属学及热处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焊接电弧及弧焊方法、焊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无损检测、金属工艺学、焊接冶金学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为适应中职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安全教育、焊接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电工实训、专业技能训练。
七: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深入企业,与企业各层次员工交谈,现场观察,以及与各企业专业进行面对面座谈,仔细听取大家对中职教育建设的意见,认真总结各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反复思考,现在对焊接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概括如下:
1、教材建设系统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使用实践教学的要求,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要求学生通过工作页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教学方式系统
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新的课程特征和内容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与之相配套。在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有四个方法:一是“小班化教学”。二是“五段教学法”,三是:STEP-BY-STEP的教学法,四是师生互动讨论时教学法,上述四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师配置系统
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型”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是校内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4、校企合作系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遍布长株潭地区的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构架系统,为工学结合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施支持。
5人才培养系统
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塌实肯干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等,全方位的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综上所述,焊接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想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必须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使专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能够在招生市场、就业市场、职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候触变不惊。学生的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使之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并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不断焕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使它拥有一片宽广、灿烂的天空。
第五篇:电子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输送各类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理论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是学生毕业去向和学校服务于社会的宗旨都需要行业的介入和支持,单靠学校系统封闭的操作是走不通的。因此,它和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且更富有成果。
为科学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我校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我校在基础设施、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经校领导批准,于2008年7月~2008年9月由实习就业处朱喜雨老师带队,深入到广东、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多家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电子产品开发行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经总结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一、广东省电子行业现状及特点
(一)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但负担过重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凡是资质等级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国营企业,它们具有相当的规模,也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但是由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些企业都有很多的富余人员,尽管多年来采取了改制或者分流等措施,仍然有较多的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步伐的人员无法安置,这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负担。
(二)国企改制完成,但不够彻底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多年来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但依然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模式的阴影,有些企业从方向到思路,从产品开发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僵化、封闭、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等。有些企业虽然表面上改变了很多,但实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严重影响了企业长足发展与进步。
(三)企业人才充足,但分布不均
纵观广东省的电子技术行业,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在大、中、小型企业间,在不同地域的企业间,在不同的管理体制的企业间,以及在同一企业中人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人才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分布上的严重失衡。比如,大型企业的人才较多,小型企业的人才较少;国营企业的人才较多,集体企业的人才较少;技术力量薄弱者较多,掌握高新技术人才较少,无学历的劳动者较多,来自正规学校的人才较少等等。这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需要人才,但人才外流现象普遍
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一座座现代化楼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电子技术企业也越来越多,行业势必需要大量人才,但由于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对人才报酬就较低。一个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工作,工资收入也只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很容易使学生心理失衡,所以许多单位就出现“跳巢”现象,企业的技术人才大量外流、换岗现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
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广东省电子应用技术行业人才分布及需求状况
(一)电子应用技术人员分布不均
广东省是个人才大省,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但如前所述人才的分布却很不均匀,具体表现在:地域分布不均,职称分布不均,能力分布不均。
(二)、人才需求状况
尽管各个企业人才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的用人仍有很大的空间,企业对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的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大、中专毕业生。
2、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电子技术应用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担任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
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3、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三、我校具备《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条件
1、办学基础良好
我校83年开设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电子电器专业,97年开办中专班,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我校目前已建有较先进的多个实验室,多媒体室、语音室、电脑室、电子产品装配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和单片机实训室,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
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校自建校以来不断发展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大部分教师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将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
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4、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组织了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并聘请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预测
我们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和电子行业调查了解到,许多招工单位急需招聘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而且主要需用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从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的社会用人信息注意到,2008年广东省约需10多万从事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深信,对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删去一些不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拟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单片机原理课程非常必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大量人才需求市场,为此我们将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急需人才而努力。
五、开设单片机课程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在考察企业现状基础上,紧紧围绕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岗位分工,岗位需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通过分析我们意识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专业,而单片机又广泛应用到各行业,经过仔细分析,最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如果开设该专业课程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校企结合校企结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职教学产教结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校企结合,才能办出职教特色。
l、建立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要想办好专业,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新专业的开设必须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都很完备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为此,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2.切实加强同企业的联系
在中职办学中我们经常说加强校企合作,并不是单纯地找几个企业建立几个实习基地,安排几个实习学生,而是要切实同企业建立一种关系。比如,我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没有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十分注意基地的质量。我校同深圳拓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确实做到了校企密切合作,该企业除无偿接受实习学生外,还在为我校该专业提供良好的教学、教研环境。这种关系对我校办学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的企业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马上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借鉴兄弟学校经
验基础上推出了“ 2+ 1”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的顶岗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大部分都应用了单片机技术,所以我校开设单片机课程十分必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很受企业的欢迎。同时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鉴于这些社会现实,这就更要求我们中职教育应广开办学思路,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吸引和满足用人单位,从而培养出更受企业欢迎的、更有竞争力的新型人才,为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衡阳县职业中专---朱喜雨
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