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
高中语文常见病句
一.语序不当
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1.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2.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⑪她是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女(名词)教师。
3.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如:⑫他为了记住这篇演讲稿(表目的),今天早晨(时间)在寝室里(地点)还(副词)仔细地(形容词)把它(表对象)看了一遍。例6: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都热情的同他交谈)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例如:
⑪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应移到“他”之前。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的后边。”
3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冷颤。
改为:“迎面吹来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5.主客体颠倒。例如:⑪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句子陈述的主体应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而不是“焦裕禄”,这个句子的毛病就出在主客体颠倒,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6.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并列词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①依时间先后排序。②依空间距离排序。③依范围大小排序。④依程度轻重排序。⑤依情感流程排序。⑥依时局变化排序。
7.分句间次序不当。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例如:⑪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因为这两个分句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不能颠倒。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与“销往”不能搭配,“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 2.动宾搭配不当
例
8、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主宾搭配不当
例1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⑪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例⑫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认真地帮助了我。应改为“真诚地帮助了我”。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5.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例16.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表示分句之间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必须成套使用,如“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不管„„都„„”表排除一切条件。
6·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例如: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关于”与宾语“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有这么几种情况: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⑪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2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
2、缺宾语。例如: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愿望”不能“传递”,可改为 “传递着友谊、和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3、谓语残缺。例如:⑫最近我们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改为:“最近我们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4、附加成分残缺。例如:⑪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则缺必要的定语“艰辛的”。
⑫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改为:“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由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5、成分赘余。是指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啰唆,影响表达简明效果的一种语病。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常见的赘余现象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的连用,“十分”和“酷”的连用,“十分”和“悬殊”的连用,“防止”和“不再”的连用,“令人”和“堪忧”的连用,“过分”和“溢美”的连用,“悬殊”和“很大”的连用,“更为”和“弥足”的连用,“过分”和“苛求”的连用,“可以”和“堪称”的连用。例⑪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无声”和助词“的”赘余)。
例⑫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宾语“的地方”多余,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主要有四类:句式杂糅,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如:
例⑪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就杂糅在一起了。常见的句式杂糅还有:①包括„„组成(A包括„„ B由„„组成)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 B以„„为原则)③超过„„以上(A超过„„ B在„„以上)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 B由„„配制而成的)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 B用„„打制而成的)⑥作者是„„合写的(A作者是„„ B由„„合写的)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 B由„„造成的)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 B以„„为中心)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 B为„„所)⑩根据„„显示„„(A根据„„ B„„显示)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28.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2.交代不清(费解)
例29.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3.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理解:“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例31.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逻辑语病有自相矛盾、不合事理、强加因果、主客倒置、概念混乱、否定不当等。如:
例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不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应改为“一忌睡前恼怒„„”。)
例如: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改为: “杂志编的”从事理上说不过去,只能是“杂志社”编的。
附:高考语文病句修改快速判断语病16法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
一、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知识总结
㈠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
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
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
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
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
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
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
《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
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
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
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外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临川人。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第二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
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赘余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偷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三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12
修改病句专题强化训练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A、搭配不当——规范搭配B、词序不当——调顺位置
C、成分残缺——补充完整D、重复赘余——删去多余
E、句式杂糅——两句分开F、表意不明——严密逻辑
二,搭配不当的具体表现。
A、动词-宾语搭配不当B、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肯定-否定搭配不当
E、一面-两面搭配不当F 中心语-修饰语搭配不当
三,语序不当的具体表现。
A、主语-修饰语(定语)B、谓语-修饰语(状语)
C、宾语-修饰语(定语)D、主语-关联词语
四,成份残缺的具体表现。
A、缺少主语(介词、关联词语误用)
B、缺少谓语、C、缺少宾语、五,句意不明的具体表现。
A、语音歧义B、停顿歧义
C、指代不明D、数词、连词的不明确
E、随意省略主语
六、具体修改方法。
A、删(重复累赘)B、补(成分残缺)C、调(语序不当)D、换(搭配不当、表意不明)E、分(句式杂糅)
七、修改病句五技巧。
A、看清题意,明确类型。B、先查主干,再查分枝。
C、忠于原意,手术最小。D、多读名著,培养语感。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赘余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暗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四篇: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
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 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2>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的应该是“光芒”。)(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 缺主语。
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2> 缺谓语。
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3> 缺宾语。
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举例:
1、费解。例如:(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例如:(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49)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例如:(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第五篇: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6、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