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职时不该说的话(推荐)
离职时不该说的话
magicchip 发表于 2008-4-14 17:11:00
推荐
许多人在离开原单位时心里都有很多感慨,与同事、老板相处的感受,对工作的各种看法„„
这些话说还是不说?说和不说分别有什么好处、坏处?应该怎么说?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
林洁到公司一年后,就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因为这个家族企业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每个部门都有老板的亲友,同事们平时很少沟通,好象互相都防着似的。刚到公司的时候,林洁提交了一份财务计划,其中谈到销售部门的费用过高。第二天销售部经理助理就来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实事求是,不要只盯着费用,应该把效益和费用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林洁被这次谈话弄得不明所以,后来才搞清楚,原来销售经理是老板的表弟。
自己部门的工作问题,就更大了。财务部经理是老板的妹妹,她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一揽公司的财务大权,而且还做了许多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事情。这些,林洁都看在眼里,也非常清楚长此下去会对公司会造成危害。可是,碍于她的特殊背景,林洁不知道该跟谁说,只有自己郁闷的份儿。
直到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林洁还在为一个问题摇摆不定:说还是不说?公司的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财务方面,老板是因为对外人不放心才用自己妹妹的,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使员工与老板之间隔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不说,问题会越积越多,终究要出大麻烦;可是如果说了,老板会相信吗?——她毕竟是个“外人”。再说,如果这些事情传出去,对她再找工作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做财务工作是最忌讳“多说话”的。
最后,林洁还是选择了缄默。职场险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既然自己已经选择离开,原公司的好坏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了,何必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但缄默的林洁,并没有因此而平静,内心的挣扎总是撕扯着她,直到一年后,新工作的忙碌才让她渐渐淡忘过去的事。
专家解析:
通常辞职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个人原因和外部原因。由于个人原因而辞职,比如另谋高就、深造以及家庭变迁等而主动放弃工作的,大多都会对公司有些许不舍,进而产生些许内疚,所以在跟领导和同事沟通的时候,会本着善意和相对平和的心态;而由于外部原因离职的,比如因为公司环境不好、领导不公正等不
得不放弃工作的人,大多心里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会有很多委屈、愤懑、抱怨要倾诉,这时的“说”与“不说”就涉及到维护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后者应该是我们重点讨论的话题。
像林洁这样因为在单位遇到烦恼不能解决而辞职的人,在离职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总结她的离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司大环境不好,人际关系复杂直属领导有私心,使林洁不能秉公做事鉴于直属领导的特殊背景,林洁不能把遇到的问题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公司前景危机四伏,林洁的职场发展前景不乐观。
“说”的正面效果——有益于心理健康
对于像林洁这类的离职者而言,“说”,是一种倾诉和发泄。人心里的各种情绪总要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单位说,也会跟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情本身,也会通过一些载体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不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那么它很可能转化为身体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焦躁、忧郁、烦闷等等。所以,“说”——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是一种对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护过程。
“说”的负面效果——放大负面情绪
有些人在说的过程中情绪激动,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想说,把本应该思考的过程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强化了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反复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解决压力,进而使理性思考逐渐减少。但其实这个“说”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倒放大了负面情绪,使自己更加不开心。这时的“说”,就是一种损伤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说”的正面效果――有利于理性思维的成熟
如果林洁不说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必要说。即使不说,公司的相关领导也了解情况,多说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不说”的决定就会成为林洁的一次理性反思过程,有利于她理性思维的成熟。“不说”的负面效果――可能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如果林洁不说是因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谁说,那么林洁内心的问题既没有化解,又没有倾诉渠道,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会积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与专家对话—— 说还是不说?
判断说与不说,一定要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基于理性的思考?是否出于过激情绪的反应?如果林洁确定自己想说的话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并且有理有据,心态平和,就可以说;如果林洁是在激动的情况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了心
里的郁闷和不快而发泄,最好就不要说。否则很可能后悔或者伤害别人。
怎么说?就某一件具体事情而言,例如林洁在财务工作中遇到阻碍和违反财务法规的行为时,如果觉得自己不说心里放不下,那么最好选择正确的方式说。所谓正确的方式,即就事论事,澄清事实。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眼里的事实也是不完全一样的,要在对别人和对自己负责任的基础上,把自己看到的事实说清楚。
对谁说?
通常应该是谁的问题对谁说,比如林洁的烦恼主要是财务主管工作中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跟主管直接说,而且要开诚布公地说,这样更有利于直接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误会和错觉;但如果跟对方说了以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林洁也不妨跟上一级的主管人员说,但要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私怨。
什么不该说?
人身攻击的话不应该说,A的问题跟B不应该说,过激的言语不应该说,对解决事情没有益处的话不应该说。相信把握住这几个方面,林洁的述说会是一次正义的、公正的倾诉。
职业咨询师的心理辅导——
不要把负面问题泛化
一个人在离职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说明本人在职场生涯中有一定的盲点和欠缺。即使是因为所在的单位有问题,或者领导和同事的确不好相处,但毕竟还有人继续在那里工作,从这一点看,起码本人的容忍度和接纳度还不够。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果只从反面看问题,那么就可能把负面的东西泛化,从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理,使自己看到、想到的都是阴暗面。这种状态无论对于解决目前的问题,还是对于即将面临的新环境,都没有益处。所以要尽可能反向思维,使自己具备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跳出“说”与“不说”的烦恼
离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把眼光盯在单位、领导或同事身上,却很少有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也会造成离职者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烦恼,因而在“说”与“不说”中徘徊。客观地分析,我们不必把离职的原因归咎于谁,而是要从事件本身剖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是否还欠缺?自己的心态还有哪些部分没有调整好?自己对哪些人和事是排斥的?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类的情况应该怎么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离职事件”转化成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基点,并且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在未来新环境中遇到问题时,多一个方法,多一种选择,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一帆风顺的经历不能给人足够的锻炼和磨砺,而挫折、困难、逆境却能让一个人真正地成长。
阅读全文(1287)| 回复(1)|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编辑
日 本松下有一位高官曾说过:即使我们不去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但不管我们再怎样的去拜靖国神社,中国人照样会买我们的产品。这是一句让全中国人都应该感到羞愧的话!!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和我和许多爱国人士一起并肩战斗吧!如果你从本网页下载文件,请你支持国货,从你做起,以后不要再买日货,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并教育你身边的去这样做。
------芯行天下的博客
第二篇:不该举手时别举手美文
有一个牧师,写了一篇文章叫《说谎有罪》。他决定在下一次礼拜时把这篇文章作为讲课内容传授。同时,他要求大家在下次礼拜前,都读一下《马可福音》的第十七章。
第二个礼拜日,牧师登上讲台准备授课。他问:“《马可福音》第十七章,大家都读了吗?读过的请举手,谁读谁有福。”接二连三,不断有人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牧师笑着问高举右手的男信众:“这位弟兄,收获如何?”男信众“啪啪”地拍着胸脯:“很是受益。”
牧师请他坐下,又含笑发问坐在前排的女信众:“这位姊妹,你读了吗?”女信众吞吞吐吐地回答:“我读了。求神灵祝福。”
牧師偏了一下脑袋:“再请右边这位年轻的信众回答。你对十七章感兴趣吗?”年轻的信众劲头十足地回答:“我读了两遍呢。”
“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大。现在,请打开各自的《马可福音》,我们来一起阅读第十七章的内容。”
信众们打开《马可福音》,翻来翻去,只有十六章,根本就没有第十七章。信众们不禁羞愧难忍,瞬间懂得了“说谎有罪”的道理。
第三篇:离职时懂得交流
离职时,懂得告别
“我要走了—写下这几个字,才体会前辈的心情„„”阿雯在决定跳槽后,就一直酝酿着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大家说再见。她一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供职 7 年,从普通员工做到部门经理。可想而知,这里记录了她怎样的青春历程和职业梦想。今天是她在公司的最后一天,在电脑即将撤除的一瞬,她在公司 BBS 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在这里工作时,似乎总在抱怨,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可此时我心中只有感谢,相信在 这里得到的一切,都会让我在今后的历程中获益匪浅„„”
不到 5 分钟,阿雯就收到了十几封饱含深情和祝福的信,让她备感温暖。
蓝清要随全家移民澳洲。3 年来,她的团队战绩卓越,今年更是扩大市场的关键。蓝清担心自己的离去扰乱军心,于是宣布消息的事一拖再拖。半年中,她不动声色调兵遣将,利用一切机会锻炼队伍,甚至利用业余时间,为团队主讲了两次别开生面的培训课——而以往这样的课都是由 HR 组织。最后一次课程结束时,蓝清向团队通告离职信息,大家黯然神伤。蓝清说:“我非常留恋这个团队,但我不想用哀伤的方式表达,我希望你们秉承的、延续的,都在我的培训中。”“没有你,我不会成为这家国际公司的一员。“张川说出这番话,完全出自真心。他看到上司 Coco 的眼神,先是惊讶,继而柔和。以前,他还很少在这个女强人眼中,看到过温情流露。工作中与 Coco 的任何分歧,都以自己的屈服告终,这让张川觉得压抑。
离职前,他终于下决心和 Coco 沟通一次,他不仅谈到自己对她判断力和肚量的钦佩,也谈到作为下属,希望能够和上司进行有效沟通,不喜欢看到上司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表情„„他说,也许 Coco 不会马上改变,但相信这段谈话都给了双方一个反思的机会,40分钟的交谈让他释重负。
想要离开
冬春之交蔚为壮观的景象,不仅是迁徙的候鸟,还有大规模跳槽的职场人。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心理学博士张世东说:“国内企业员工的年离职率平均为 15%,供需旺盛的行业则更高。每年的 1~4 月都是离职高峰。”然而,并非所有人在离开时,都能找到好的告别方式。大部分人都选择默默离去。忽然有一天,隔壁的办公桌可能就空了。也许你以为,偌大一个公司,没有人会注意某个小职员的默默离开,但其实不然,每个身影的消失都会扰动你曾经同事的“场”。同样,每一个结束,对你也不会仅仅意味着从一座写字楼走出。
Lina 离开招商局大楼时,脚下如同加了弹簧。她刚拿到新职位入职通知,薪资增加 15%,还负责一个重要项目。想想原先的公司,苦活累活不少,去年年终表彰会,老板却对她不置一词。真是受够了!后来,Lina 在离开时面对老板慷慨陈辞,痛快地发泄了一顿,而后又跟同事们述说对这家公司的种种不满,建议他们也赶紧走掉„„但结果并不真像 Lina 设想的那样。她的同事能够理解她的离去,但似乎并不认同她的一些说法。逐渐地,她和原来的伙伴越来越疏远,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历史,似乎成了她最不愿提起的一段往事。
告别,为了自己
“告别老东家的方式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人们离开时的不同心态”,中国人才交流中心EAP 专家张宇说:“主动离职者大多会采取比较友好的方式,邮件通告,与主管道别,或者团队聚餐等。但也有敷衍了事,甚至不辞而别者。后者离职往往有比较深层的原因,比如能力不被认可,与上司有冲突,甚至被解雇,等等。心怀积怨,离开是不得已,告别也就多此一举。” “然而任何结束,哪怕不情愿的结束,对人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北京京师慧心心理 咨询中心主任姜筠说:“更好地告别,对主动离职者和被动离职者,都非常重要。首先,它有一种仪式感,有助于你对一段关系的终止进行了结。另外,它还是对自己内心的梳理。这可以帮我们认清潜意识的真正需求,认清新旧工作对自我成长的真正价值。保持积极的心态说再见,可以避免将来工作中重复现有的疏漏。此外,一个团队中有成员离去,离职者也有责任给大家一个机会,释放分离焦虑。因此,离职者的告别方式,对团队中留守的其他人,也有情绪干扰作用。”
怎样说再见一个独处的时刻,慢慢回想一下在此工作的细节,就像摆出一面镜子,可以帮你正视曾被忽略的感受。另外,你曾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你的离去会对其他人产生或强或弱的分离 焦虑。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就不可缺少。
■ 心情练习:离职前问自己
我初次来到这里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快乐,还是充满期待?我是怎样融入这个环境的?与谁的关系比较好?她/他是怎样帮到我的?我对自己的工作评价怎样?十分满意还是仍有遗憾?原因在哪里?如果上司对我有成见,是否还有消除的必要和可能?
告别同伴
电子邮件是最常见的方式。你会发现,这一时刻有很多话要说。不要忘了提到和大家一 起承担的工作。可以有个性化的语言,但不要过于冗长和抒情,尤其有一定职位的管理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复杂局面下的情感轰炸,除非原本你和大家的关系就足够 好。最后,留下联系信息。
和有矛盾的上司或同事,不一定做最后的恳谈。但如果还在一个行业发展,礼貌告别很 必要。通知所有人参加你的告别晚餐,而非只最要好的同事。能向所有的人真诚告别,包括 曾令你不愉快的人,就已经为谢幕获得了掌声。
见证
■ AMY:“我要求自己善始善终。”2005 年始任广州某著名 IT 公司中层管理。因与新任高管理念不合,2007 年 10 月辞职,现供职于某网络公司。辞职的想法酝酿了很久。我和上司的管理理念差异太大,无法调和。现在挖我的这家公司,平台更宽松。决定离职后,我给上司发了邮件。他很震惊,说完全没想到。找我谈过两次,很真心地挽留,说公司还在调整中。但我表示他的理念也许更有道理,而我去意已决。我没有立即走,而是又工作了 4 个月,直到他找到人代替我。这比一般离职者坚守的时间长多了。我向继任者交待了所有工作细节,解释了他的所有疑问,确信一切都能正常运行,才离开这个曾以为至少会效力 5 年的公司。交钥匙的时候,我的手一直颤抖,离开公司,回头望着羊城这栋著名的写字楼,眼里充满泪水。离开多少有些遗憾,但我相信,再碰面,我和过去的同事还会是朋友。
■ 马敬:“纵然无奈也能优雅转身。”
金融专业研究生。2006 年毕业就职于民营企业,2007 年 8 月进入某知名金融企业。半年后,被以缺少相关工作经验、业绩不佳的理由解雇。从小我就是学习尖子。绝没想到进入大公司后,自己竟然不被认可!老板找我谈辞退时,我身上一阵儿冷,一阵儿热。出了他的办公室都觉得抬不起头,虽然同事们还都不知道。整整 5 个晚上我都失眠了,既有羞愧,也有对解雇理由不服的懊恼。后来我还是振作起来。自己以前一帆风顺,这个打击就算是难得的挫折教育吧。我相信自己还是有能力的,只要找到失利的原因,还能够站起来。我一面积极求职,一面要求自己每天仍然准时到岗。我把辛辛苦苦从北图查找的几十页资料都给了小李,这对他目前的项目很有帮助。还把姐姐从国外寄来的好几本原版书给了同事袁浩,他一直都想拥有一套。我做这些时,还是笑眯眯的。直到最后一天我请同事们吃饭,还有人不相信我被辞退了。其实我也难过,但我没对同事抱怨。我相信通过这件事,我不仅能够汲取一些工作上的教训,还可以聚集抗挫折的能量。
离职时的 not to do
道恩罗森博格麦凯(Dawn Rosenberg McKay)是美国职业规划专家和畅销书作家,他提醒人们,很多人只注意到写一份正式的辞职信,争取与老板面谈,并交接工作。但这还不够。你必须清楚什么不能做
——抱怨老板和同事。
工作中的许多委屈,可能是你离职的真实原因。想起这些,你就很激动。你想告诉他们你的真实感受。没有必要,即使他们真的是那样。
■ 对推荐信不屑。
听起来很荒唐,尤其是离开一个并不认可你的老板,还能得到你希望的推荐信吗?然而多数情况下,你的简历里要记下这份工作。因此,你应该努力得到一份至少是中立的推荐信,只要你不是以离职来表达对老板的示威与报复。
■ 向继任者说老板或同事的坏话。
那样做只会让人觉得你是酸葡萄心理。继任者会自己去判断这一切。
■ 向新雇主说老雇主的坏话。
这样做只会影响你的形象。对方会想,是什么让你与前任雇主不和?也会怀疑,你是个 挑剔的人。
第四篇:说话时背景音乐变小声
说话时背景音乐变小声,不说话时恢复音量的做法?
此方法不是每个人都用得上,发这个贴的目的是以后谁有这个需要还能够搜索得到。可能有些做校园广播录制的或者街头促销的能用上。
当音乐信号被反相时,与原始信号叠加在一起就会互相抵消。如上图,在反相之前发送一路信号到FX,在FX上有门限制器,并使得audio的电平不超过门限制器。同时,演讲的轨也发送到FX。
原理:人不讲话时,FX的电平没有超过门限,audio信号不被抵消,人讲话时FX中的信号电平超过门限,则audio的部分被抵消,因为人声没有与之反相的信号,所以被保留下来。audio的抵消程度可由发送到FX的量来控制。
下面是NUENDO的做法
首先在audio(就是放歌曲的那一轨)的insert7-8中插入某个可以使信号反相的效果器。例如Q10或者mix delay。
然后在FX上挂门限制器
最后把音乐和演讲两轨都发送到FX
报告完毕。
第五篇:酒桌上说话时七大注意事项
酒桌上说话时七大注意事项
作为经理人,需要广泛的社会交际才能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运作自如,这些社会关系包括税务局(包括国税局、地税局、稽查局)、审计师、银行、外管局、统计局、财政局、上级单位、关联公司、客户、供应商、海关和商检、投资人、大小股东、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等等等,与人交往最实际最可行的莫过于吃饭喝酒,多数情况下既不可避免,又切实可行;不管你的地位是处于甲方还是乙方,喝酒陪客中都是要注意些规矩的,这也算是财务经理人的一项基本功吧!下面摘抄的一段供各位借鉴: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孝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