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庆论文

时间:2019-05-13 22:2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罗斯国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罗斯国庆论文》。

第一篇:俄罗斯国庆论文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Term 1 2012-2013 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俄罗斯宗教节日礼节和禁忌

摘要:俄罗斯的宗教历史发展悠久,宗教数目众多。由于我特别喜欢听老师讲关于俄罗斯宗教文化方面的事,于是本学期我的论文题目是“俄罗斯宗教节日和禁忌”。以下是我根据老师讲的知识点和摘抄的一些内容总结的。

关键词: 宗教、节日、禁忌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对俄罗斯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历史事件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传统各异,这里先后出现过拜火教(огнепоклонничество)、伊斯兰教(Ислам)、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犹太教(Иудаизм)、天主教(Католицизм)、佛教(Ьуддизм)等等。可以说各种宗教都在其领土上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古罗斯时代,古罗斯人的宗教信仰是多神教,那时的人们喜欢祭祀各种各样的神。在渔猎时代祭祀“恶神”和“善神”;农业出现之后又开始祭祀罗得神和家宅女神。前者是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万物必须依赖的太阳、风、雨和水;后者是司农业的女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开始崇拜于各种自然力量幻化为的某些神,如:光热和丰收之神达什伯格(Даждьбог)、雷电和战争之神佩伦(Перун)、风神斯特里伯格(Стрибог)、火神斯瓦罗格(Сварог)家畜之神韦列斯(Велес)等。当时既没有寺院,也没有僧侣,宗教仪式仅仅是人们在露天虔诚地对着天空中诸神的自然形象顶礼膜拜或献祭,祈求他们能赐福人间。人们每年在不同的时间里祭祀不同的神。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同时也出现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宗教信仰逐渐从多神教向这一神教转变。

一、宗教发展情况

影响:神职人员被剥夺了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物,甚至被流放、镇压;教徒不能成为苏维埃代表,在政治上无法享受平等待遇;政府印刷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小册子,向人民宣传“宗教历来起着反动的作用”,“宗教过去和现在都是进步和科学的敌人,是社会机体的病态反应,是社会罪恶,是社会的破坏因素”等等。政府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没收教会财产,将大批教堂改为博物馆、工厂、作坊、机关用房、民房、电影院、仓库,甚至干脆炸掉。

影响:允许一定数量的教堂、修道院恢复活动,允许开设少量宗教学校

影响:1958---1963年间对教会征收的税有所增加,关闭了一些宗教学校、修道院和约4500个教区。

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改革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宗教、教会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政策。1985年8月苏联修改了海关条例,允许外国人携带《圣经》和其他宗教刊物进入苏联;1988年苏联政府允许俄东正教会印刷10万本《圣经》,并进口10万册《圣经》及有关书籍。1988年适逢俄罗斯接受东正教1000年,俄东正教会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许多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庆典,这是史无前例的盛事;1988年4月29日,戈尔巴乔夫在接见当时的大幕手皮缅时承认30年代一起以后的岁月里苏联政府对教会和教徒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1988年12月1日苏联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7月宗教首领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大批神职人员先后当选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政府的这些做法无疑对宗教的复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8年11月,当时苏联宗教事务局长宣布到1988年全国已有3000多个宗教团体注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政治的多元化和苏联的解体,随着苏联宪法赋予苏共的领导地位的丧失,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骤然崩溃,出现可怕的信仰危机,这是宗教便以强大的力量填补了人们思想的空白,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宗教热”。

二、主要宗教以及宗教节日介绍。

1、东正教及其节日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信奉选择最多的教派,大约有53%~56%的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同时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据11世纪末至12世纪基辅僧侣编篡的《编年纪事》记载,封建国家建立后,基辅大公拉基米尔认为,斯拉夫人的原始多深崇拜很不适合国家统一的需要,为了促进国家的统一,大公决定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各派宗教,如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闻讯后纷纷派使节到基辅游说大公接受他们的信仰。弗拉基米尔大公认为: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犹太教的神灵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天主教和东正教都要求实行一定时间的斋戒。大公犹豫不决,最后他决定派遣使节前往信奉宗教的这些国家去考察一番,回来后使节们禀报大公说:伊斯兰教国家没有欢乐,天主教的仪式里没有荣耀,只有从君士坦丁堡返回的使节深深地为亲眼目睹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所进行的意识所倾倒,他说:“·····我们不知道是在天国,还是在人间,因为人间没有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景象,我们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实早在9世纪60—70年代就有俄罗斯人接受东正教。10世纪中叶,东正教已开始在大公的侍从中间传播,早已信奉东正教的打工的妻子---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皇后对他选择东正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拜占庭式欧洲最强大、也是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家,有相隔不远,拜占庭的皇权被认为是神受之权,虽然皈依东正教对大公治国有利。因此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赫尔松受洗,正是皈依东正教,并将其定位国教。

影响:佛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东正教深刻地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社会精神生活。巩固了政权和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及生活方式。在政治方面,东正教肯定“皇权乃天授之权”。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圣经》。公元863年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翻译了《圣经》,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古斯拉夫字母——基里尔字母。1113年基辅洞窑修道院变攒了最早的全罗斯的史籍《编年纪事》。在生活方面,东正教使人们认识到一夫一妻制是神圣的联盟。在行政管理方面,东正教会管辖的全部区域称牧首区,木首为首脑。俄罗斯东正教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两次重要的改革,既17世纪牧首尼康的改革和18世纪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俄罗斯联邦东正教的发展特点:

1.教堂数量增多

2.东正教进入军队

3.宗教的事业不断壮大

4.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东正教

5.积极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借此扩大自身影响力

东正教有一整套复杂的宗教仪式,又称“七件圣事”或“七件圣礼”。这七件圣礼分别是:

1.受洗礼:受洗礼是进入宗教神秘世界的庄严仪式。东正教教徒一般出生后不久就行受此礼,纯洁的水据说可以洗掉受洗者的原罪和本罪。东正教的洗礼是浸洗礼。2.坚振礼:该仪式在受洗礼之后不久进行。教师用经过主教祝圣的橄榄油涂在入教者的身上,坚定他对上帝的信仰。3.圣餐礼:东正教相信,放在祭台上的饼和酒在被祝圣之后即成为基督耶稣固有的、有生命的肉和血。行圣餐礼即分享主的生命。柄必须是发面饼。4.告解礼:该仪式包括三个要素,即痛悔、告罪和补赎。教徒向教士说出自己对上帝所犯的罪过并表示忏悔,教士需对此严守秘密,并告知教徒如何补赎。东正教认为只有部署之后才能获得赦免。

5.婚配礼6.中敷礼。7.祝圣礼。

东正教最大的节日是复活节,复活节是东正教最古老、最突出的节日,是“节日中的节日”除复活节外,东正教还有十二个大节日,它们是:1.主降生节。2.主领洗节。3.主进

堂节。4.圣母领抱节。5.主进圣城节。6.主升天节。7.圣三主日。8.主显圣容节。9.圣母安息节。10.圣母圣诞节。11。举荣圣架节。12.圣母进堂节。

二、伊斯兰教简介及其节日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拥有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之一。伊斯兰教是俄罗斯信徒人数居第二位的宗教,仅次于东正教。伊斯兰教有两大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在俄罗斯的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13世纪末,统治西伯利亚的金帐汗国的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直到19世纪后期随着鞑褝地区文化的复兴,伊斯兰教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伊始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采取的是团结、联盟的态度。战后,国家对整个宗教界的态度有所缓和,允许修建清真寺和去麦加朝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俄罗斯被称为宗教复苏的时期这当中也包括对伊斯兰教的复兴。

三、天主教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前,在古罗斯就有人信仰天主教,伊戈尔大公夫人奥莉加就是天主教的教徒。第一座天主教堂于1695年在莫斯科建成。俄罗斯大批天主教居民出现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目前在俄罗斯联邦,天主教会最高机构是成立于1999年1月的俄罗斯天主教会主教协会。现在,俄罗斯的天主教教会正在有条不许地开展深职人员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培养俄罗斯的神职人员。

四、犹太教

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犹太教徒数量最多的国家之。

五、佛教

佛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已有约四百年的历史。1991年2月在伊沃尔加喇嘛寺开设了一所佛教学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俄罗斯的佛教信徒就积极参加与世界其他国家佛教组织的合作,俄罗斯佛教协会是世界佛教协会的成员。俄罗斯佛教的主要刊物杂志《俄罗斯佛教》和《佛教新闻》。

六、其他形式的宗教

由于俄罗斯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世界上主要宗教形式几乎都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土壤。除上诉宗教形式之外,传统的宗教形式还有新教,萨满教、道教等,他们在俄罗斯广泛的活动,各派都在迅速发展。

伴随苏联的解体和宗教的复兴,新的宗教运动业蓬勃兴起,这一问题日益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和科技、政治、宗教、心理及法律人士等各界人士的中心。

参考文献: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主编: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第二篇: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定稿]

俄罗斯与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及对于中国的启示

摘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北方四岛”、海权、争端、中国、启示 正文:

一、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争夺

从太空俯视北方四岛,它南接日本北海道,北临千岛群岛,西隔鄂霍次克海。从传统的海洋权利来看,它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日本北部海上利益的要害。从目前的海洋权利来看,谁控制了它,谁就把周边海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北方四岛与俄日海洋权利的密切联系。

首先,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战略交通权。海洋是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国的必争之地,自古海上的主要航道、狭窄海域和海上咽喉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一旦丧失就等于封死了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割断了太平洋舰队的交通航线,让出了择捉和色丹的优良不冻港,甚至危及到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俄军总参谋部曾在《总参谋部关于划定领土问题的决定》报告中称:北方四岛“不仅能扩大俄的防御范围和确保堪察加军事基地的运输通道,而且在发展太平洋舰队方面起主要作用,四岛对俄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旦日本占有四岛,将对俄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俄罗斯在国后、择捉已经建有5个空军基地,驻有米格-23和图-22“逆火”轰炸机。日本对北方四岛的海洋战略交通也有清醒认识。日本是个地形狭长的小小岛国,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海洋交通防御系统决定其在战争中的胜负。如果日本能够收回北方四岛,就可以减少俄罗斯海上进攻的概率,同时将自身防御范围向北扩大200公里以上。

其次,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海疆拓展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样世界上约1.3亿平方公里的近海将成为各国拓展海疆的“舞台”。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没有规定重复海域的具体划分原则,再加上各国海岸线大都曲折,地质情况和国家利益也千差万别,矛盾冲突也就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海岸相向和相邻国家之间共有420余条潜在边界,至1989年中期仅有150条的边界协议得以缔结,不到海洋边界总数的1/3;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共有97条海洋边界,至80年代末仅有30条划界得以完成,还有2/3以上的海洋边界有待划分。(2)由此看来,北方四岛也就不仅仅是陆地领土划分的问题,它的归属直接关系到俄日两国海疆扩展计划。北方四岛向西关系到鄂霍次克海的划分,向东关系到在太平洋上的扩展,向南则威胁到日本近海,向北直捣俄罗斯北太平洋军事老巢,俄日两国必定慎之又慎。

最后,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海洋资源开发权。据资料统计,现有陆地资源的储量只能满足人类在未来70年的需要,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这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各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开源”,占世界71%的海洋自然成为各国“逐鹿”的新场地。随着海上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有可能移向海洋。北方四岛所涉及到的争端不仅仅局限于相当有限的岛屿领土面积,也涉及到该岛周围所蕴含的广泛资源。丢弃北方四岛就意味着丢失了16亿吨的石油能源、1867吨黄金、9284吨白银、397万吨钛、2.73亿吨铁、1.17亿吨硫、36吨稀有金属铼,以及每年20亿美元以上的海洋收入。(3)

二、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谈判

作为领土争端,北方四岛问题的处理具有一般领土争端所具有的共性。比如打历史牌,在国际法中寻找证据。俄罗斯认为自己最先发现并开发了北方四岛。例如在《18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在太平洋北部的探险》一书中,详细描写了1691年俄国人首次发现了千岛群岛,并首次了解了岛上阿努人的生活情况,并给这些岛屿起名为“库里尔群岛”。日本政府从来就坚持,是日本人最先发现了北方四岛并居住在那里。岛上主要居民——阿伊努人,是日本现在的唯一少数民族,从北海道迁移至此,隶属于日本大明松前藩统治。俄罗斯还认为,应根据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中“千岛群岛须交于苏联”的约定获得主权。日本却认为,这是秘密协定,不予承认。

但是,海岛争端毕竟不同于陆地领土争端。在谈判的内容、所依据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在俄日双方谈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四岛谈判的特殊性:

1、提倡共同开发模式,这是海岛争端谈判最主要的独特之处。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海岛的归属不仅涉及到岛屿本身,还涉及到岛屿周围的大陆架和海洋经济专署区的划分。这样,如果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不能解决,这片海域开发也就会冲突不断。仅就渔业来讲,1956年苏联就开始限制日本渔业在这一海域发展,1977年苏联又单方面建立渔业专管区,进一步缩小日本渔业范围,近年来俄罗斯还向其他国家发放渔业捕捞证。这些做法都遭到日本的强烈抗议,并促使日本政府经常鼓动其渔民进入北方四岛海区捕鱼。所以在谈判旷日持久,海岛占有权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针对海岛周边海域一般都会提出共同开发的方案。就北方四岛来讲,1996年11月俄罗斯提出的“福克兰群岛方案”就属于这种类型。即先搁置领土主权,俄日双方共同开发四岛。1998年4月,日本方面提出的“香港方案”中,也提议在俄罗斯把北方四岛归还以前可以采取共同管理的模式。

2、连锁效应明显,这也是《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赋予海岛谈判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公约》虽然确定了海洋经济专署区的范围,但对重复海域的划分规则没有给出明确规定。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原则、标准和方法,都须经有关国家的商量和同意。然而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具体利益和战略考虑又各不相同,因此达成协议自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所以,一个国家在海洋权利谈判中使用的原则,很可能被其他国家以习惯法的形式在与其以后的谈判中加以引用。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达成任何海洋划分协定的国家,第一步更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与周边国家都有海岛冲突,北方四岛除外,还有独岛和钓鱼岛,这些冲突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因此,针对俄罗斯提出的先还齿舞、色丹两岛的建议,日本一直坚持一并归还,俄罗斯自然也没有答应,反而提出先签订和平条约再解决岛屿争端的方案。

3、谈判举证独特,争议多。

在海岛谈判中,地质结构法是谈判双方的重要引证之处。海岛属于哪块大陆架?在地质结构上和哪里共架?这些不仅可以给岛屿谈判提供证据(特别是那些无人小岛),还关系到大陆架和海疆划分结果。这样,谈判国家都会加强对海底地质结构的研究。日本一直认为北方四岛,特别是齿舞和色丹绝对不属于千岛群岛,从海洋地质学上看,齿舞和色丹岛显然是位于北海道根室半岛延长线上的北海道附属岛屿。俄罗斯则坚持北方四岛属于千岛群岛的一部分,是萨哈林州的组成部分。此外,日本的海洋地质学远不停留在为已有争端解决的服务上,早已扩展到了整个太平洋。俄罗斯也从苏联时期就一直进行“南部海洋地质”和“北部海洋地质”两大勘探计划,以科技来促进海洋权利谈判取胜。

三、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益争夺前景

我国海洋权利意识树立较晚,海洋开发的过程也不顺利。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得到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上,滨海旅游、海洋油气、海水利用、海洋医药和海洋食品等新兴海洋产业的产值不到30%。另一方面,我国所处的海洋领域也不太平,除和越南在北部湾问题上达成过协议外,其他争议岛屿和海域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从北方四岛争端中,我国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发。

1、加强宣传力度。

日本很注重舆论宣传,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国际舆论基本都是向日本一面倒的声音。大多数文章认为北方四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俄罗斯应把非法占有的土地归还,这从国际社会对北方四岛的名称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对北方四岛称为南千岛群岛,认为其属于千岛群岛,国后、择捉自不必说,至于齿舞和色丹岛,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卷载,也属于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千岛从苏联堪察加半岛南端延伸到日本北海道,全长1200公里,中间被许多千岛海峡分割,大岛中包括齿舞和色丹岛。”(4)日本则认为北方四岛不属于千岛群岛,是被俄罗斯非法占有。根据1875年《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千岛群岛只包括得抚岛以北的18个岛屿。当前国际社会显然是不赞成俄罗斯的看法的,南千岛群岛的提法也没有被国际社会所采纳。就连俄罗斯在1992年与日本共同编写的《关于日俄领土问题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中也承认了日本在北方四岛上的历史所有权。可见,日本在国际舆论宣传方面更胜一筹。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实际占有。

日本虽然在宣传和鼓动上占了上风,但是俄罗斯毕竟是北方四岛实际的占有国。日本在谈判中只能处于被动局面,虽然日本在经济方面给俄罗斯开出很多诱人的条件,俄罗斯却一直主张经济合作和北方四岛问题分开进行。此外,俄罗斯还想法设法把这种实际占有合法化。苏联一直坚持“战后边界不可更改”原则,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边界不可侵犯。这一原则,于1975年在欧安会由苏联提出并得到了通过。虽然欧安会的文件只适合欧洲,但是苏联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也采取同样的立场。相比之下,除非采取武力,否则日本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无可奈何,就连对俄罗斯对北方四岛的单方面开发也只能表示口头反对和抗议而已。

3、加快发展海洋技术,争取在共同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海洋权利争夺和其他国家利益争夺一样,是和国家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洋强国才有实力去争取、开发和维护自己的海权。即使共同开发也是实力强的国家占尽先机,海洋技术的先进是共同开发中的致胜法宝。1961年,日本就成立了海洋科学技术审议会,提出了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指导规划。1980年海洋开发审议会提出日本海洋开发远景规划设想和基本推进方针的答询报告,明确了1990年海洋开发的目标,展望了21世纪海洋开发的远景规划设想。此后,日本采取滚动的研究方式,每隔3~5年进行一次,预测的时间也不断向前展延。(7)正是如此,日本目前才能在北、西、南三个方位向邻国发起海上挑战。我国海洋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30%左右。我国的科技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维护国家利益。结语 :

综上所述,北方四岛只是国际海洋争端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是,由于其涉及国家权益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与我国的临近性,北方四岛争端的谈判过程和未来走向都会对世界海洋权利争夺,特别是东北亚海洋权利争夺,产生深远的意义。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还有必要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勇慧.“北方领土”主权终归谁属——试析俄日“北方领土”之争〔J〕.东欧中亚研究,1999,(1):70.〔2〕〔3〕王逸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的国际关系〔J〕.百科知识,1996,(6):5,5.〔4〕〔俄〕18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在太平洋北部的探险〔M〕.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4.46.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纵观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俄罗斯军事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内外环境明显不同,但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特点却惊人地相似,即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一、俄罗斯是传统的军事大国,崇尚武力,扩军备战,主要倚仗军事实力谋求发展是俄国军事战略几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特征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几百年来一贯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倾其国力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不惜代价地扩军备战,并主要倚仗军事力量来谋求发展。不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皇俄国,还是历来坚持“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抑或是希冀以军事力量来“恢复大国地位和传统势力范围”的俄联邦,都始终把军事的发展视为基本国策。当然这其中也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强调战略进攻及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突然性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

俄罗斯战争史表明,俄国军事战略是在血与火的对外战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世界上最具有进攻性的战略。从彼得一世“到敌人土地上去作战”的军事思想和苏沃洛夫“快速和猛攻是战争的真正灵魂”的作战原则,到格列奇科“苏联军事战略将是坚决的、积极的、进攻的”的论述,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积极进攻”始终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而突然袭击、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等信条则是俄罗斯军事战略始终推崇并遵循的作战原则。即使在当前俄罗斯“积极防御战略”的指导下,积极的攻势思想在俄军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罗斯军事战略显著的特征

从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在400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高度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着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当前,为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俄国逐逝对海域和海军的重要性予以新的认识。普京就多次提出,重建俄联邦军队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俄军认为,俄罗斯濒临3大洋、13个海,海岸线长3.8万公里,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大陆架,需要一支强大的和有战斗力的海军来保卫其利益。俄罗斯军事战略指出,海军是武装力量在和平时期唯一能离开本土去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即使和平时期,海军也是国家国防和外交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其使命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捍卫海上的利益。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俄罗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这点也要与国力相匹敌,俄罗斯从越南撤出军事基地,并不是其战略的改变,而只是军力无法承担,也就是经济上无法支持。

四、在把战略重点指向欧洲的同时,始终重视东部和南部方向,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贯方针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领土面积东西横亘1万余公里。故如何选择主要战略方向,协调东西两线军事部署,特别是避免两线作战,始终是俄罗斯军事战略面临的一个重大而棘手的战略课题。在俄军几百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始终面临着3个主要战略方向:一是西进、主要战略目标是打通波罗的海,夺取出海口,继而向欧洲中心推进;二是东扩,主要战略目标是夺取太平洋控制权,向亚太地区渗透;三是南下,主要目标是经黑海向印度洋扩展,最终目标是获取南方的不冻港。但俄军的战略重点却始终在西方。正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所说,“不要漠视东方,但要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西方”。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今天,俄罗斯更是将欧洲视为战略重点,尤其是担心北约向东推进将严重危害俄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在把西部方向作为战略重点的同时,始终把东部方向和南部方向视为战略次重点。历史证明,尽管俄罗斯军事战略历来奉行“西重东轻”的原则,其战略重点始终在欧洲,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俄罗斯也极为关注东部局势,甚至动用巨大的军事力量来加强东线军事部署。

即使今天,俄罗斯军事战略依然高度重视东方和南方,何况自9·11“后亚洲的战略格局已被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打乱,这不能不引起俄罗斯的重视。

五、重视联盟战略,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带,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主要手段

联盟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为分化敌方营垒,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带,争取喘息时间而采取的一贯做法。在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史上曾有过许多纵横捭阖的战例。

当前俄罗斯同样高度重视建立军事联盟和缓冲地带。俄罗斯将独联体国家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方面普遍与各主权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积极谋求建立以俄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与重点方向国家的军事合作,谋求长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以俄国为盟主的军事联盟或集体安全体系。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多拉一个朋友就绝不多树一个敌人。

六、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在进攻作战中达成突然性。巧妙实施军队的战略机动,以及建立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等,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

在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中,从沙俄军事战略鼻祖的彼得大帝,到苏联军事战略奠基者的列宁,从”百战百胜“的苏沃洛夫,到战功卓著的朱可夫,都无一例外地坚持并提倡以下一些反映了战争规律的作战原则: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在主要方向上坚决集中兵力兵器;作战行动必须达成突然性;及时而巧妙地实施军队的战略机动;对武装力量的战略行动进行全面保障;预先建立战略预备队和武器装备的储备;加强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以及对武装力量实施不间断的可靠指挥等。不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军事领导如何更迭,作战方式和军队编制如何发生变化。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这些基本作战原则却几乎不变。另外,斯大林总结的决定战争胜负的5大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军事战略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后方的巩固,军队的士气,师的数量和质量,军队的装备及军队指挥员的组织能力“。像伟大卫国战争那样的战争模式将永远写进历史书,新军事变革带来了新的军事革新思潮,但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上述作战原则仍将是俄罗斯军队所遵循的原则。

七、俄国是陆地性军事大国,俄军十分擅长实施大规模地面作战,但空海军作战理论与实践相对较弱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幅员广阔,陆地边界漫长,出海口受制于敌。俄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国家,斯拉夫民族基本上属于大陆性民族,而不是海洋性民族。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俄国在对外扩张抑或抵御入侵时,主要依靠陆军制胜。在俄国几百年的战争史上,不论是攻城掠地的战略进攻,还是抵御入侵的战略防御,俄国主要依靠陆军的大兵团地面作战来克敌制胜。可以说,陆军始终是俄国的决定性力量。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俄国陆军积累了丰富的地面作战经验,并保持着较大的兵力兵器优势。俄军首创了”大纵深战役“、”方面军群战役“、”战区战略性战役“等地面作战样式,而且战争实践也已证明,俄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的确具有较大的威力。但另一方面。囿于大陆国家的地理局限性,俄国空海军作战理沦与实践则相对较弱。与丰富多彩的战役理论或实践相比,俄军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战略理论则显得十分苍白。尤其是以往俄国专制和僵化的政治体制极大地束缚了军事战略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从保罗一世的形式主义和棍棒纪律,到尼古拉二世的”军事学说就在于执行我的命令“;从斯大林时期”除天才统帅外任何人无权过问战略问题“的个人迷信,到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都严重地制约了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发展,无数的优秀军事战略家,如库图佐夫一样被无情的埋没在政治主导思想之下。

八、优先发展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兵力兵器,同时兼顾各军兵种的协调发展,也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俄军建军史上,俄军十分重视发展能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兵力兵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俄军把骑兵视为主要突击力量,把炮兵视为”战争之神“;而随着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俄军则将坦克兵作为制胜的主要力量;进入核时代,俄军又认为”核武器将首先决定军队发展和建设的方向“,故倾其国力发展”国防威力的基础“的战略火箭军:而当前又把机动部队列为军队建设之首,甚至拟将机动部队组建成为新的军种。当”天兵“还只是一些世界顶尖军事家脑中的点点滴滴时,俄罗斯就有意让它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战役空间、第四军种。而且俄罗斯军事战略在强调优先发展某一种”决定性的兵力兵器"时,往往容易走极端。如在优先发展火箭核武器时,就贬低常规兵力兵器的作用。オ

九、俄罗斯军事战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权宜性和多变性

俄罗斯军事战略历来从属并服务于国家政治,所谓政治决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不同时期具体的内外政策。国家不同时期的大政方针是决定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首要因素,它直接决定着军事战略的性质和任务。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其次,俄罗斯军事战略与国家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国家经济状况决定了军队的编制体制、作战样式和战斗实力。另外,军事技术因素是促使俄罗斯军事战略变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历史证明,俄罗斯军事战略始终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改进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同时,俄罗斯军事战略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某一最高政治领导人的命运甚至影响并决定军事战略的走向。

十、俄罗斯军事战略思想深深受俄罗斯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军事战略无法摆脱俄罗斯的传统文化的制约。文化的意识形态深入军事战略的发展。宗教、民族、文化在每一个俄罗斯军人身上体现,微观的第一点组成了宏观的全貌,从士兵中走出的将军、战略家无法改变,因为他们也是其中之一。从俄罗斯到苏联,再从苏联回到俄罗斯,政治形态的变迁、社会性质的变迁,也还是带有俄罗斯传统文化,为了伟大的俄罗斯母亲而战也永远是俄罗斯军人的信条。

可以预见,俄罗斯军事战略必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家内外政策的调整,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改进,以及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更迭而不断发展变化。

第三篇:俄罗斯文学通论论文

俄罗斯文学 院系:商学院年级:学号:姓名:王旭通论项目管理专业 09级 290610128

题目:《死魂灵》

一、作者简介 伟大的俄国作家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页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八零九年出生于乌克兰米尔格拉德县的索罗庆采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果戈理一家居住乡间,父亲管理着自己的田庄,平时爱写些文学作品,诸如诗歌与喜剧;母亲信仰宗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果戈理从小就生活在受文学熏陶很强的家庭环境里,同时乌克兰淳朴浓郁的乡村习俗以及古老的传说与庄园生活,都对他的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亲早逝,促使他较早的就去外地打工谋生,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来到彼得堡,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薪俸微薄,生活拮据。正是在打工的生活中,果戈理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艰辛与困苦,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与心酸,使他看到了社会的本质,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生活痛苦的理解。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卫国战争中打败了拿破仑,国内早期的资本主义日益发展,随之俄国的农奴解放运动声势日益高涨,迫使反对沙皇专制的自由思想十分盛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其中普希金的诗作广为流传,歌唱自由、反抗暴政、颂扬献身精神对果戈理的思想影响很深,种种的这些社会经历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促使果戈理积淀了日后文学创作的大量素材和动力。1831年,果戈理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之后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

二、作品简介《死魂灵》这部小说这要描写了主人公乞乞科夫,作为一名六等文官,一名看似君子而实际是骗子的投机取巧爱财之人,他来到省会N市,结交政府里的各种高官权贵地位显赫的官员,来打通与他们的关系。他为了发财致富,想起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市周围的郊区低价购买地主花名册上的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获取巨额财富。当他兴高采烈地办完手续后,他的种种购买农奴的罪恶行径被人发觉,继而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又被政府公爵逮捕,重重的罪行袒露无遗,他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那笔巨额财富,苦苦哀求摩拉佐夫,后来在旁人关系的协助下,他得以被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三、读后感

我用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将这本小说读完,由于平时很少涉猎俄国的文学作品,因为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很长,不便于记住,加之我不太喜欢俄国小说里的情节与环境,一种阴森的潮湿的令人很反感的氛围。读这部小说,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及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去读的。总的来看,小说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其中运用了大量描写,并辅之以一定的夸张荒诞成分。通过对人物形象及环境的大致掌握,了解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千型百态,农奴制将要土崩瓦解的那段历史,新的社会制度将要应运而生的社会转型形态。任何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成长发展与成熟衰退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抹杀某一段历史的积极存在性,也不能简单予以肯定弊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发展。沙皇的农奴制起初有它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被取代也将是一种不可挽转的趋势。在这小说里,作者对沙皇俄国官僚、地主、仆人等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大量描述,展现了他们贪图权势财富,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冷酷的丑露行径,透露了农奴制的行将末路,定将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信息。该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有所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作者使用大量描写刻画人物的肖像,以揭露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展现人物的鲜明性格,与此同时,作者还使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写法,来支配小说的情节故事发展,在荒诞离奇的故事中来突露人物性格特征。《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在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第四篇:国庆论文

国庆征文比赛获奖学生代表发言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特别高兴的日子!因为我有幸参加我校有史以来首次召开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表彰会,我作为全校25位同学中的一员,以被关心的一代身份,在会上受到了表彰。我代表我校在全省大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向为我们提供非常难得锻炼机会的省高校系统关工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整个活动过程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并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的学校关工委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精心的组织,悉心的辅导,细心的评选,使我们得以登上值得自豪的领奖台,留下终生难忘的一刻!特别是我本人,更要感谢学校关工委给予我这个发言以表感恩之心的机会。我还要借这个机会向所有获奖的同学,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大家在这次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佳绩。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省高校系统关工委的老前辈,抓住这个契机,以征文比赛为载体,对我们全省大学生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还组织编写了《新中国巨变与广东腾飞》读本,使我们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全面协调发展中国;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国巨变以及广东腾飞的辉煌成就,激发了爱国爱家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为了充分利用征文比赛这个途径和载体,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全校学生的教育效果,我校关工委的老师们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动员、学习、指导、评选、提高等各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我们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工委老同志的主导作用。学校关工委先后在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上刊发刘延东同志《在全国高校学生“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和《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置顶,使之成为我们完成征文全过程的重要学习资料;印发了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定科教授《“我爱我的祖国”征文的写作提示》,指导我们提炼主题思想和把握文章内容与形式;在初步确定25篇拟在校内奖励的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对前10名文章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提炼。我的文章就是有幸进入学校前10名的文章之一,在修改提炼过程得到学校关工委老师的反复指导。可以说,我的文章能够在全省比赛中获奖,倾注了我校关工委老师的心血!

光辉历程60载,笔墨画影抒情怀。说实话,对于本次获奖,我本人感到很惊喜。我知道参加这次征文比赛的同学不少,而且有很多文学健将,他们的文学功底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当初如非我院关工分委秘书杨麟老师的督促,我根本不敢投稿,更不可能获奖。在此,我由衷地感谢杨麟老师帮助我抓住了机遇。

在本次比赛中,我通过对自家“三大件”更新换代史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然而,尽管我获得了校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的成绩,但对比其他参赛同学我深深地知道自己尚有很多不足,获奖只能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尤其是拜读了其他参赛同学的文章后,我更是获益不少!在中药学院张学芳同学的《凤凰镇上凤凰歌》里,我听到了凤凰镇上若隐若现却又异常嘹亮的赞歌,读懂了普通党员黄村长的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拜读第一临床医学院卜海龙同学的《新农村新景象新生活》,曾经贫穷的梅县小桑村的巨变仿佛就在眼前。本次征文比赛活动,确确实实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确确实实是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我再次代表参加本次征文比赛的同学,代表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感谢省高校系统关工委和学校关工委!谢谢大家!

第五篇:论文资料(俄罗斯文学)

无线网卡的mac地址查看方法:

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右键单击“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支持”—“详细信息”—“实际地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

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高加索俘虏》和《茨冈人》是南方叙事诗的代表作品,而《铜骑士》则是后期最完美的叙事诗,也是普希金最优秀的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则是普希金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魅力,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都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小说方面,《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是两篇饶有趣味的故事,《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小人物题材小说的滥觞,《黑桃皇后》则是普希金短篇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由于篇幅关系,本书不可能收入《上尉的女儿》,读者可以在《普希金小说集》中读到它。总之,读者手中有了一本《普希金作品选》,也即拥有了普希金创作中的精品,已可从中基本上认识普希金,并欣赏他最主要的文学遗产。

现实主义在19世纪30~40年代形成并取代浪漫主义,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普希金(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

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诗和剧作为通俗语言进入俄罗斯文学铺平了道路,他的叙述风格结合戏剧性、浪漫主义和讽刺于一体,这个风格对许多俄罗斯诗人有深刻的影响,是继他以后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他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乔治·戈登·拜伦和约翰·沃尔夫岗·哥德,他本人受伏尔泰和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的影响很大。

普希金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始者。他的创作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宣告了它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优秀作家,因此被称为“近代俄国文学之父”。果戈理说:“他的作品,像一部辞典,包含了我们语言全部的丰富、力量和灵魂。”

======================================

生平

出生于莫斯科,从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处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度过。他童年的这些生活经验后来都体现在他早年的诗中。

普希金在帝国学院中就学六年,这是一个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优秀学院。今天,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在这段时间里普希金经历了1812年对抗拿破仑的战争。1815年普希金的第一首爱国诗被发表。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他被彼得堡的一个文学协会阿尔扎马斯接纳为会员。这个协会反对当时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语言文字,提倡俄罗斯语言。普希金早年的诗充满了生机。

1816年他的诗的风格突然转变了,哀歌成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毕业,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协会任秘书。他经常去剧院,参加阿尔扎马斯的会议。他还加入了一个称为“绿灯”的文学和剧作团体。这个团体与当时贵族中反对沙皇专制的团体有一定的联系。虽然普希金没有参加他们的政治运动,但他与这个运动中的许多人是好朋友,他写的讽刺短诗受到了这个运动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写一部长诗《 Руслан и Людмила》,这部长诗从他还在学校里的时候就开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这部长诗。但当时的批评界对它的评价非常坏。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讽刺诗给他带来了麻烦,在这些诗里他嘲讽了一些当权的人,比如当时的战争部长和教育部长。在一些有权势的朋友的帮助下他没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依然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亚。到1824年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从1823年开始他开始写长诗《叶夫盖尼·奥涅金》,这部长诗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从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庄院,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他父亲有很大的意见分歧。他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标志着他离开当时陈腐的俄罗斯诗歌的开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见他后他重新被允许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住。但沙皇亲自检查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严格的监视。这也体现在了《叶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中。普希金这段时间生活

得非常不快,因为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1831年普希金结婚,他与他的夫人迁居彼得堡。他夫人的家庭很富有,并使他能够进入沙皇的宫廷,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经常与人角斗,而且往往出于举足轻重的原因。他这段时间里的作品都体现出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许发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学杂志。当年冬他与一个法国卫官角斗时腹部中伤,两天后他去世。

普希金的作品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

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他奠定了俄 国文学的基础,并在多种文学体裁——: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散文、童

话等取 得了杰出的成绩,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

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 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

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

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

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

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

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

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

端”。

1825年,他写成了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它取材

于16世纪末、17世 纪初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598年,沙皇去世,他没有儿子,幼弟委米特里早已被杀 害,因此,皇

位悬着,主教请皇后即位,皇后不肯。实际上,皇后的哥哥鲍里

斯·戈东诺夫 早掌握了朝政和宗教大权。于是鲍里斯即位,他的一系列政策引起了俄国人民的不满,国内骚动不安。

这时,莫斯科楚陀夫修道院的小和尚格利高里听历史学家说

戈东诺夫曾参与杀害季杀特 里,他突然想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冒充季米特里,做俄国沙皇。于是他从修道院逃往波兰,1604

年,格利高里在波兰军队援助下,攻入俄国国内,1605年,格

利高里在人民支持下,攻进莫斯科,当了皇帝。剧本的主题是反映

了人民和专制沙皇之间的冲突,指出人心的向背是改朝换代的决定

性力量。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杰出作品,它成功塑造了俄国文学

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形象。奥涅金是有进步

思想的贵族青年,他聪明机智,精力充沛,很想有所作为。他虽然厌

恶 上流社会虚伪生活,可又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整天无所事事地

闲荡,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拒绝了达雷雅娜的爱情,可达吉雅

娜和别人结婚之后,他又转过来向她求爱,结果遭 到拒绝。他为了

一件不微足道的事和朋友决斗,打死了自己的朋友,事后又非常后悔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这个形象表现了当时俄国进步贵族青年思想上的

苦闷.

普希金最后的重要作品是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故事情节大

致是这样的:

贵族青年格里涅夫带着仆人萨威里奇去军中服务。他坐着马车,路上

遇到暴风雪,迷了路,被陌生人带到一个旅店,在旅店,格里涅夫见

陌生人很冷,就将自己的一件兔皮袄给了他。这人就是普加乔夫。格

里涅夫到奥伦堡后,被将军派往白山要塞。他在那儿爱上了米罗诺夫

上尉的女儿玛丽亚。不久,普加乔夫的起义军攻占了白山要塞,绞死

了上尉。普加乔夫失败之后,格里涅夫因通敌罪被捕入狱,玛丽亚见

沙皇叶卡杰琳娜说明真情,格里涅夫被释放.在这个小说里,普希金

歌颂和赞美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把他塑成一个自信、乐观、和

蔼可亲,酷爱自由,深受人民拥戴的英雄。同时,还谴责了沙皇的专

制和残暴,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

决斗过程

“俄罗斯的心不会把你遗忘,就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初恋那样!”(丘特切夫),1837年,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在彼得堡郊外的小黑河畔,“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站在雪地上,迎着凌厉地寒风,眼睛紧盯着前方的一个人影,此时的普希金正要和一个法国保皇党分子,末路贵族丹特士进行一场古老的中世纪决斗,今人针对这场决斗总会发出疑问:“难道这场决斗不能避免吗?”尽管这样的问题已对历史毫无作用可言,但在探察诗人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处境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是的,这场决斗对于普希金来说是绝对不能避免的,丹特士对他妻子的一再挑逗侮辱,加上对普希金敌视已久的沙俄当局的挑拨下,为了自己和妻子的荣誉,更为了维护自己倡导的俄罗斯精神的旗子不被玷污,普希金不得不站在了生与死的决斗场上。

在中间人的公证下,丹特士获得了首先开枪的权利,死一般的静穆下,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曾经胜过一次决斗的普希金这次没有那么幸运,“这个无情的光荣的俘虏,看见他的末日近在眼前,在决斗中,刚强而镇静地,准备着迎接致命的铅弹“诗句终于成了现实,他被射来的子弹击中了肺部,瞬时鲜血浸染了他四周的雪,一个瘦弱的身躯重重地摔到在地,尽管在他中枪倒地的同时,也开了枪,丹特士也受了伤,但丹特士的伤势却不重,而普希金中的则是致命伤,换句话即使当时丹特士也死了,这有什么用,十个百个丹特士能够换来一个世纪奇才吗?难怪有人悲愤地呼到:“丹特士杀了普希金是出于嫉妒,因为他不会写诗”,在家中急切等待他回来的妻子最后迎来的确是血迹斑斑的丈夫,“等我伤好了,再来”永不服输的诗人艰难地说道,可惜天妒英才,他并没有兑现成诺言,几天以后,这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永远离开了他深爱并倾注了巨大感情的祖国,正如别林斯基说的“普希金为俄罗斯而写俄罗斯”而最后他本人也为了俄罗斯而奉献了生命。

诗人死了,死在卑琐的丹特士手里,更死在对他恨之入骨的沙皇贵族的阴谋中。普希金去世的噩耗一传出,整个俄罗斯都惊呆了,俄罗斯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哭嚎为了普希金,为了除了职业革命家外,最积极的革命者,也为了俄罗斯丧失的国之瑰宝,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诗人的住所,争相目睹诗人最后的遗容,向他作最后的道别,综观世界,有哪位文人的去世能够引起民众如此的注意,能够获得民众如此的爱戴,这种场面大概只有我们的鲁迅先生去世后才出现过,但普希金最后下葬时却是非常的孤独,心虚的沙皇害怕人民自发的悼念会导致大幅的示威抗议进而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于是当局者只派诗人的一个好友护送,秘密地将诗人的遗体运到米哈伊罗夫斯克村,在统治者的精心安排下,除了神莆和掘墓人之外,没有人能够见证诗人告别世界的最后一幕,可这要紧吗?墓碑不过是他肉体的寄居处,而他的灵魂早已得到了永生,几百年后,谁还记得尼古拉,谁还记的丹特士,而普希金却永远复活着,活在千千万万爱戴他的人民心中,人民爱他,因为他爱过人民。又一次想起他那伟大的自由颂:

“你这独断专行的恶魔!我憎恨你和你的宝座,我带着残忍的喜悦看见,你的死亡和你的儿女的覆没,人们将会在你的额角,读到人民咒骂的印记,你是人间的灾祸,自然的羞愧,你是对神的责备!”

19世纪末俄罗斯文学有哪些成就?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

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和其作品主要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44年到1859年少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穷人》(1845)。后期从1859年到1881年,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罪与罚》。不过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因其构思精巧,规模宏大,算得上是宏篇巨著而备受重视,有人称它也是作家后期的代表作。

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其主要作品有《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1863~1874)、《塔什干的老爷们》(1869~1872)、《金玉良言》(1872一1876)、《现代牧歌》(1877~1883)以及他的两部代表作——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1869~1870)和《戈洛夫廖夫老爷们》(1875一1380)。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于1889年5月10日在彼得堡逝世。契诃夫对谢德林及其作品评价很高。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柯罗连科(1853-192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在乌克兰,父亲是个县法官。柯罗连科一生所著多是短篇小说和特写。代表作有《玛加尔的梦》、《盲音乐家》、《巴甫洛夫村札记》、《嬉闹的河》和自传体小说《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高尔基曾尊他为自己的“老师之一”。

蒲宁(1870—1953)俄国著名诗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次普希金文学奖得主,193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者。主要作品有:《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幽暗的林间小路》等。

库普林(1870--1938)俄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年轻时曾经当过搬运工,渔民,马戏演员,记者等,这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著有《儿童花园》《画家的毁灭》《阿列霞》。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略览

作者:何怀宏 | 原创 | 2008-02-19 09:08 | 投票 标签: 何怀宏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略览

今天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回顾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1]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如果说哲学具有某种对时代的滞后性,犹如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

学却可以说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2] 赫尔岑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别尔嘉耶夫和伯林有关俄罗斯思想和思想家的名著都用了大部分篇幅来分析当时的俄罗斯作家。[3]

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思想者的形象如奥涅金等,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裕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种思想者的怀疑和探索的气质,然而又极度紧张不安,找不到灵魂的栖所,感觉到自己的空虚无力,于是或走向冷漠、消沉,或将激情和生命的热力随意地掷于最后既伤人亦伤己的生活和爱情事件,他们是思想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多余的人”,还可以说是日后“虚无主义者”的某种雏型。

莱蒙托夫主要继承了普希金的这一方面,《当代英雄》中才智突出、精力过人的皮却林轻视功利乃至生命本身——他轻掷自己的生命,也对他人的生命和爱情表现得冷酷无情,这已接近于是一种绝望之举。莱蒙托夫的诗篇中也笼罩着一种沉郁和孤独感,他自己和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被杀。果戈理则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的另一面,即深切地关注和描写小人物命运的一面,由此并发展出自然写实的一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发生过重要影响,果戈理自己的思想则与他笔下的人物保持着某种距离,而比较直接地表露于他晚年发表的《与友人书简选》中。他这方面的宗教和道德思想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作品中的思想实际上有某些隐秘的联系。

屠格涅夫常居国外,正是他使俄罗斯文学与西欧文学有了一种更紧密的联系,开始把俄罗斯文学推向世界,他是一个和后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一样享有广泛世界声誉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更直接地反映着时代和社会,思想者和“新人”的形象较前更为丰满、多样和新颖,其中既有热烈而软弱的罗亭、涅日达诺夫,又有坚定的革命家英沙罗夫,务实的科学家巴札罗夫和实业家沙罗明等。在屠格涅夫那里同时又有一种更为鲜明的对于纯美、纯艺术的追求,他的中短篇小说为个人的生活和爱情划出了一块空间,然而他的心底仍然是深深悲观和忧伤的,这尤其是表现在他后期的散文之中。[4]

而在大致同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中,也开始涌现出一种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的潮流,在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评论中,文学更多地被从变革现实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待。《怎么办》中的“新人”拉赫美托夫、薇拉身上更直接地承载着一种思想,一种新的社会理想。他们不再是犹豫不决的,而是一往无前地向着理想迈进。而常被与他们同样归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一类的赫尔岑实际上与他们相当不同,他由于命运的播弄长期流亡国外,常常被视作一个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但其实具有很高的文学才能,他的思考在同时深入观察俄罗斯与西欧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既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又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省的层次。

对双峰并屹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下面要专门讨论,而在他们之后,契诃夫可以说是“黄金时代”的殿军,是这一时代的最后一座高峰。他的幽默到后来越来越多地注入了一种无法排遣的忧伤,他处在一个政治上严密控制而革命的地火正在蕴酿的时期,他不怎么直接谈思想,那不是他的擅长,他与政治和宗教都保持着一定距离,他的态度是温和的,深深地不满意于平庸的生活却也并不施以猛烈的攻击和搅乱,只是在精神的深层次上表露出一种默默的等待和不安的希望。此时,一般认为是属于“白银时代”的许多作者也已活跃,但他们更多地是投入了对艺术形式的无穷探索和新颖追求,尤其表现在诗歌方面,而契诃夫以其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关注却仍可说属于上一个时代——那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一个小说的时代,但至契诃夫已非长篇巨制,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了早期如普希金那样的单纯和明朗。

一个文学传统的确立必须在开拓者后面要有天才的继承者,有接踵而来的发扬光大者和拓宽掘深者,而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在这方面是幸运的。这一文学传统的核心是一种对于人的灵魂与精神、人的处境与命运的深深关注,是对道德与上帝、自我与社会、时代与民族诸多重大问题的紧张探索,而它又有一种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与之偕行。它不是单线行进的,而毋宁说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是多线和复调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都作了充分的挖掘。哀惋与激情、忧伤与欢乐、希望与绝望、保守与激进、战斗性与沉思性、最低社会阶层与最高精神存在,都汇合在一起思考和表现。这样一个传统形成了也就不容易摧毁,所以,即便在二十世纪这片大地上的文学最受政治箝制的年代里,不仅在公开发表的作品中也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对现实的批判反省和纯洁的人道主义关怀,更有直承这一传统的潜流不绝如缕,对精神、上帝和永恒事物的寻求依然隐藏在一些孤独的灵魂中,而一旦展露就是一道洪流。

[1] 这一对概念首先是别尔嘉耶夫从考察俄罗斯诗歌的演变中提出来的。中国对“黄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一向译介很多,对“白银时代”则很少注意,但最近也接连推出了这方面的一些译丛,例如98年出版的作家出版社的“白银时代丛书”,学林出版社的“白银时代俄国文丛”。

[2] 伯林说:“早期俄国知识分子创造了某种最后注定在全世界产生社会与政治后果的东西,以俄国大革命为这股运动最大的一个效果,我想是公平之论。”但革命并未循这些作家与小说家所预期的路线发生。“连法国大革命在内,不曾有什么事件像俄国革命一样在事前的一世纪里经过这么多讨论与思索。”见其《俄国思想家》,彭准栋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54页。

[3] 见上书和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视野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而据索赫里亚科夫在1996年11月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俄罗斯思想”作为一个术语是首先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的《作家日记》中的,参见《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4期。当时俄国知识界的思想集中表现于文学的一个原因是沙皇严格的检查制度将社会政治观念驱入了文学领域,而俄罗斯的知识者也富于文学修养并酷爱文学,如别林斯基说:“俄国文学是我的命、我的血。”本世纪初科罗伦克亦言“我的国家不是俄国,我的国家是俄国文学。”转引自伯林《俄国思想家》,第176-178,208页。

[4] 别尔嘉耶夫说:“忧伤是精神上的,并且与过去相联系。屠格涅夫主要是个忧伤的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凄惨的艺术家,凄惨是和永恒相联系的。忧伤是抒情式的,凄惨是悲剧式的。”见《自我认识——思想自传》,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40页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

| [<<] [>>]

内容提要: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出现了一组特殊形象群体——“多余人”。这一典型形象是当时俄国处于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相互冲突之下的产物。本文从它的产生、发展、升华到灭亡做初步的整理。普希金笔下《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可谓“多余人”的“鼻祖”,是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在俄国沙皇的高压政策下,普希金只能让他笔下的奥涅金停留在苦闷、彷徨、探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个人反抗阶段,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专制农奴制度的危机和新一代年轻人的觉醒。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的第二个“多余人”。“多余人”发展到这个阶段,显示出更强的反抗性。与初期“多余人”相比,毕巧林在思想性格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思想更尖锐,对抗更强烈。相对于奥涅金是一个超越。屠格涅夫笔下《罗亭》中的罗亭是“多余人”形象系列的升华。无论道德情操或智慧才华都高于奥涅金、毕巧林。比之他们罗亭已经有了更高的觉悟,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思想上觉醒了过来,找寻着改革社会的道路。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勃洛莫夫是所有“多余人”蜕化的极限。他缺乏以前“多余人”那种探索生活、介入生活、改造生活的热情,而是退出生活,旁观生活。最终只能默默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多余人”形象的灭亡,也正象征俄国农奴制时代的结束,新生活的必然到来。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多余人

时代特征

19世纪上半期是俄罗斯近代民族文化的崛起与西方文化发生剧烈撞击与冲突的时期。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一阶段的特殊历史氛围。“多余人”形象系列正是这一历史氛围的集中体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和作家赫尔岑指出:“多余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边,同时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一边,是一种游离于两种状态之外的社会群体。普希金在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他是一个介乎“十二月党人”和“花花公子”之间的典型形象。普希金之后,莱蒙托夫又高举起批判现实主义大旗,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之后,陆续走出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谁之罪》),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拉夫列茨基(《贵族之家》),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奥勃洛莫夫》)等一系列“多余人”典型形象。至此,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余人”形象的画廊,生动地再现了俄国社会在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压迫下的先进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多余人形象是指俄国19世纪前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青年形象。他们不满现实,却又不能挺身反抗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最终一事无成,成了于整个社会多余的人,无用的人。通常认为,多余人形象有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毕乔林(《当代英雄》)、罗亭(《罗亭》)、别里托夫(《谁之罪》)、拉夫列茨基(《贵族之家》)、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他们反映了贵族阶级趋于没落时期的社会现实。

新人形象指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他们不同于多余人,具有明确的社会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他们联系人民,勇于牺牲,富于实干精神。通常认为,新人形象有英沙罗夫、叶琳娜(《前夜》)、巴扎洛夫(《父与子》)、薇拉、吉尔沙诺夫、罗普霍夫、拉赫美托夫(《怎么办?》)。他们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

【内容提要】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大师们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多余人”形象,而在20世纪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多余人”和类似于“多余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19世纪“多余人”形象的发展。本文尝试从俄罗斯文学传统出发,解读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嬗变。

【关 键 词】多余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化/边缘人

【正 文】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出现在当时诸多优秀作家的代表作中。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的“当代英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等,“多余人”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明和丰满。尽

管这些俄国作家笔下的多余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个性气质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代表,空有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构成了现实主义文学不朽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多余人”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中,后来被俄罗斯文学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历史命运的那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之“多余”是指贵族知识分子相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他们具有思考能力,智慧过人,但却无法脱离他们委身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并采取行动,或者,按照赫尔岑所说,他在其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是“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性格的必要力量”①。他们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善于独立思考,对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试图发现生活的真理和寻找内心的和谐与自由,但是却屡屡受挫,以至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而被现实生活拒之门外。

“多余人”之所以会“多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知识分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正处在一场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之中,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俄罗斯,特别是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至1814年的俄军西征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贵族军官接受了欧洲的民主思想,又在西征中亲眼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民主的制度和发达的生产力。在他们的影响下,贵族知识分子纷纷成立自己的组织团体,普遍对俄国社会的现状表示不满,并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使贵族知识分子社会变革的热情消退,沙皇政府则变本加厉地加强控制。在这一动荡的历史过程中,贵族知识分子始终充当着这个时代的思考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试图唤醒俄国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他们向来喜欢追问“谁之罪”和“怎么办”,因为他们“固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精神理想,不满足于平庸的物质生活”②。他们总是幻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实际问题,但结局往往是不幸和无可奈何。这种特点决定了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彩虹般美好理想和生活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就是“多余人”之“多余”的根源。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当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犹豫不决和无力积极干预生活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时,具有清醒的理智和实践能力的平民知识分子就取代了他们。由此可见,时代特征和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特点共同促成了“多余人”作为客观人物的出现,而“作家只不过反映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典型罢了”③。所以,19世纪的“多余人”是当时的俄罗斯社会现实与贵族知识分子之间冲突的结果,是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进行的一种反应方式,是他们在那种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体现了现实主义作家对当时时代特征和人物特点的

理解与把握。

20世纪的俄罗斯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苏联。从20年代中期开始,俄国人民便处在动荡的政治旋涡之中,在斯大林模式的一言堂意识形态话语的高压下,失去了个性、自由和思想。之后,在漫长的几十年间,大部分俄罗斯知识分子都经历了短暂的欣喜、彷徨与怀疑、失望与痛苦,最终选择的是逃亡或精神的放逐。面对一元化语境,背负社会责任和历史十字架的俄罗斯创作知识分子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作家们让笔下的主人公成为知识分子,成为“把自己放在人、人类、民族、人民、无产阶级、生物或其他类似存在的位置上的思想家”④,让他们依靠自己渊博的知识来分析、思考、领悟、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惊喜地发现,“多余人”和一系列类似“多余人”的形象出现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一方面,这是由于俄罗斯文学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不断延续的缘故。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虽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却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整合俄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这是由相似的时代特征造成的。在封闭、压抑、不自由的历史环境中,俄罗斯知识分子既遭到当局的压制,又遇到被统一的舆论所催眠的民众之不理解,然而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思考。第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敏感而具有良知的创作知识分子修正压抑的生存环境的一次尝试。作家们尝试通过揭示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来反观社会现实。于是,新“多余人”出现了。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安·比托夫在《普希金之家》中成功塑造了廖瓦·奥多耶夫采夫的形象。“普希金之家”即位于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俄罗斯科学院普希金文学研究所,作品主人公廖瓦·奥多耶夫采夫就是这个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从小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失去了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只会按照别人的和现成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他的父亲从一开始就把严酷而丑陋的真相隐藏起来,只教他虚无空洞的理想主义,让他一直生长在幻想世界里。“解冻”时期的一天,他素未谋面的祖父突然回到家里。祖父莫杰斯特·普拉托诺维奇·奥多耶夫采夫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出现的精神贵族、知识分子精英。他个性自由,执著地为自由而斗争,曾因反对当局对人的精神压迫而被判流放。多年的流放生活并没有把他变成精神奴隶和顺民。流放归来后,老奥多耶夫采夫依然坚持其反对僵化的体制的立场,提出不同于官方的异端思想,因而被驱逐到生活的边缘。通过与祖父的交流,廖瓦尝试着抛弃幻想,去思索人生和寻找真实的自我。但是,幻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廖瓦变得迷惘,他只从祖父那里接受了一些他认为必要的思想。廖瓦有才能,会思考,善推理,但沉湎于童话式的理想而不懂

生活。他曾是一个有才干的年轻人,但充斥社会的恶与危险却慢慢地消磨了他的天赋,他变得害怕思考、害怕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成为当局批判和打击的靶子。他的创作也是虚幻的,是对虚假现实的模仿。类似廖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的苏联还是很多的,这与“解冻”前后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就是著名诗人叶·叶甫图申科所谓的“二十大的孩子”。

“解冻”思潮虽然试图以文艺的“解冻”带动社会的“解冻”,以自由思想的启蒙反抗意识形态的压制,但最终却没能如愿。“解冻”仅仅停留在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及其社会结果的层面上,却未对斯大林建立的僵化的苏联体制存在的深层原因加以追究。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冻”也仅仅是短时间的“解冻”而已,它并没有达到彻底反思的目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领导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加紧控制。而当时该集团对西尼亚夫斯基、达尼埃尔、布罗茨基等持不同政见者的政治制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0年代的政治运动。60年代末至70、80年代的所有这些事件都清楚地证明了苏联官方的社会理念与强权体制的不可分离性,以及相应的将苏联体制视为社会进步的最高形式、人类历史最为理性和可控制阶段的虚妄性⑤。在这种源自“波将金村庄”⑥ 的崇尚虚假的社会现实之下,廖瓦的真实思想是不可能被承认的,相反还会招来祸端,他只好回避、放弃,慢慢地失去自我,成为一个多余人。廖瓦的形象突破了苏联官方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窠臼,使知识分子恢复了思考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力,回到知识分子体悟生命、探索真理的存在主义状态之中。耽于幻想的廖瓦尚可苟活在充满虚伪和假象的尘世,而学会了思考的廖瓦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变得更加害怕思考,甚至不见容于整个社会。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这种问题以后不悬赏坚决不回答)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

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个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萌发去寻找精神解放的途径,而自身性格软弱的钳制,又使他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独、苦闷。他们既不满俄国社会现状,愤世嫉俗,但又不愿站在人民一边,精神上无所寄托。他们一面觉得在鄙俗的上流社会无以容身,但又对上流社会以外的生活同样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一、近现代研究“多余人”形象现状一瞥回眸我国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俄国“多余人”形象入手,进而对世界文学之中与俄国“多余人”相类似的典型进行探讨,从狭义到广义的比较研究中萌生出一个新命题,即“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1)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我国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国评论界几乎一直囿于“多余人”是俄国文学“特产”的认识阶段,普遍惯性地使用这个定型的结论。而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形象的认识都基于时代所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在**前,我们对俄国文学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来天火”给苦难的大众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个“全面肯定”的时期,我们对“多余人”身上的觉醒和抗争的积极方面,给予了最充分的关注,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他们身上的消极方面。进入极左时期,对俄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冰冻,“多余人”真正变得多余,并销声匿迹。总体上,这个阶段我们对“多余人”形象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个分散的初级认识阶段,对“多余人”也多是从介绍的角度进行普及性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的20年至今,这一阶段进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对“多余人”问题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开拓,主要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读者熟悉的非“多余人”典型重新审视,发现了“新”的“多余人”。不满足于已有定论,勇于开拓发现。有文章指出“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只有觉醒,没有真正的反抗”,认为达吉雅娜也具有“多余人”的色彩。其二,对于那些原本公认的“多余人”形象或提出质疑或重新评价。其三,从整体上对俄国“多余人”产生、发展情况、进步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刘亚丁的专著《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一书中提出俄国“多余人”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同时这个高峰时期俄国“多余人”的影响,也

唤起了我国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一代作家的创作。(2)“多余人”现象的初步联网以俄国“多余人”为稳固的经线,我们打破国界,在“多余人”研究中出现横向“联网”。评论家首先把视线投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和“孤独者”。如《屠格涅夫和郁达夫的“多余人”比较研究》、《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贾宝玉与奥涅金之比较》等。其次,评论者在日本和法国文学中找到了俄国“多余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认定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多余人”。有的论述了日俄“多余人”的相似之处后,还从价值观、伦理、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了日俄“多余人”的差异。另有把法国的“世纪儿” 和“孤独者”联系起来,启示我们追溯中法文学的姻缘。对于中日“多余人”之异同也有专文进行了论述。以日本“私小说”为切入点,阐述了对中国“零余者”的影响。(3)一个新命题的萌生——“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 对于世界近200年间的“多余人”现象,沿着二百多年的不断的发展历史轨迹,得出了“多余人的演化”轨迹。从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为起点,其后是19世纪初“世纪儿”的“世纪症”蔓延,几乎与此同时“拜伦式英雄”和哈洛尔德震动欧洲;到了19世纪20至50年代,俄国的“多余人”以强大的阵容和整齐的队伍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国的“孤独者”、“零余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反映雄”虽然姗姗来迟,却与法国的“局外人”、英国的“愤怒青年”和德国的“新维特”,互相呼应,携手问世,构成了当代“多余人”联网。这一联网真正实现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梦想。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各国文学的自身的实际来重新审视“多余人”现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经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扫描,评论界定质定量地给世界“多余人”现象得出一个纵横交叉的历史发展模式,得出这样一个简略的图示:(美国)“反英雄”(20世纪中)(中国)“孤独者”(20世纪初)(日本)“逃遁者”(20世纪初)(俄国)“多余人”(19世纪前叶)(英国)(英国)(德国)(法国)(法国)“愤怒青年” “拜伦式” “维特热” “世纪儿” “局外人”(20世纪中)(19世纪初)(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中)(德国)“新维特”(20世纪中)本图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国文学在相同和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相近“多余人”类型的各自姓氏代号。每个代号的专用名称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群体系列。同时图示中的国际性的排列组合,克服了本土文学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创造的新局面。

二、“多余人“形象研究之我见(1)“多余人”的特征 “多余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体,身上混杂着复合的色彩,反映了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他们有勇气从厌恶的环境中拔了旧根,却找不到适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无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隐身人”。(2)国度

“多余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国“多余人” 俄国“多余人”的精神探索,具有东方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多余人”是从俄国的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血肉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多余人”产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国盛产“多余人”特别是从贵族阶级中不断地裂变处“多余人”,与俄国贵族阶级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这些反映传统主题的杰作里,我们明显地看出文学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儿。②东方隐士——日本“逃遁者” 无论是二叶亭四迷《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山,还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余人”形象,都表现出“隐士”的特点。他们是“内向的”,拘谨、沉重、迟缓,远没有欧洲和俄国“多余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洒脱、豁达和冒险精神,但它们具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旧思想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羁绊着“多余人”新思潮的萌发;其次,东亚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传统的打“和”精神对他们“隐士”精神的造成有着密切的制约作用。日本“逃遁者”是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批“多余人”形象,它为年轻而短暂的日本近代文学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同时也为中国“零余者”的诞生不断吹来了春风。③最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中国“零余者” 从郁达夫笔下的自叙的“沉沦者”到鲁迅笔下的孤独的魏连殳,从丁玲笔下的沙菲到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从老舍笔下的祁瑞宣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中国“零余者”蜂拥而来。古老的封建王国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大变革中,开始整个民族的蜕变,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轨道,是中国“零余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时,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为了中国“零余者”的催生剂。“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知识青年,与近代西方意识的接轨决定了中国“零余者”精神含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中国“零余者”思考的浓缩性和情感的强烈尖锐度。(3)“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来自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是由“多余人”的崇高的悲剧性格所决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一定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点上,而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其次,“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往往陷于强烈的内省和忏悔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内源性”忧郁症。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美学效应,使读者获得悲与喜交融、崇高与滑稽相混杂的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多余人形象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学原因。阅读“多余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你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间发现“自我”,产生共鸣,带来思索。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

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译林出版社,1996年

下载俄罗斯国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罗斯国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论文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摘要:俄罗斯的政党体制的发展呈阶段性。普京执政时期是俄罗斯政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鲜明......

    俄罗斯文化的魅力(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一直以来,对俄罗斯这个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居都不怎么来电。直到本学期选修了这门课,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才豁然开了窍,狂热的喜欢上了这个粗犷豪放又朴素......

    俄罗斯电影 结课论文(共五则)

    俄罗斯电影赏析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本学期的公选课《俄罗斯电影欣赏》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电影历史,电影导演及一部电影的评价和阐述本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印象以及思考。 关键词:俄......

    俄罗斯大学排名

    360教育集团说,以下排名是根据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官方数据。 俄罗斯经济类院校排名 第一名:圣彼得堡国立财经大学 第二名:俄联邦政府金融学院 第三名:国立高等经济大学(莫斯科)......

    俄罗斯大学排名

    360教育集团介绍综合类: 1. 莫斯科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Санкт-Петерб......

    俄罗斯圣诞

    俄罗斯如何过圣诞节?俄罗斯人过圣诞节很有意思,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这个国家别具风格了,因为他们要过两次圣诞节——他们不仅要过天主教的 12月25日的圣诞节,也要过东正教1月7日的圣诞节,......

    俄罗斯历史(推荐)

    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

    俄罗斯演讲稿

    1.先放四张图片,(1~4)让他们猜这是哪里。(5)主题:俄罗斯(6) 2.先看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7) 3. 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1)从纬度位置看,俄罗斯大部分位于__50 ° N (纬度)到___70 ° N(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