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二政治期中检测 新人教版
2013年高二政治期中检测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巨大海啸,造成上万人死亡,2万多人失踪。据此回答1~3题。
1.地震的发生及其危害证明了()
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相关
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选C。地震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选C。这不是人类社会,A不符合。
B、D都不是其证明的主要内容。
2.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日本本州岛可能因地震而向东移动
2.4米。这体现了()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C.部分与整体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解析:选B。大地震带来的影响,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A、D错误,这不是部分与整体的联系,C未体现。
3.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派出10万名自卫队队员前往地震重灾区,迅速支持震后救灾工作。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也派出了救援队参与救灾工作。这说明了()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不危害人类
C.救灾离不开国际救援
D.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规律的破坏性作用
解析:选D。开展救援工作是为了减少损失,D符合。A观点正确,但不能体现人的救援工作,B、C观点错误。
4.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解析:选C。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推论并发现了“空位”上的元素,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5~6题。
5.“杞人”担心天塌下来在于不懂得()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反作用于实践
D.物质决定意识
解析:选A。“杞人忧天”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天体运动的规律,故选A。
6.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
A.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
解析:选D。出现的空气污染是错误意识指导下产生的,D是其原因。
7.“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出这些要求的哲学原因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C.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没有任何作用
D.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D。材料中的“十二五”规划要求是符合正确意识的作用,D是原因。A没有说明意识的作用,不能作为原因,B、C观点错误。
8.“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出自《淮南子·兵略训》)。”这蕴含的哲理是()
A.人多力量大,要符合众人的作用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D.“心”是人的力量的决定因素
解析:选C。这一内容说明了要协调好局部之间的关系,达到整体的效果,C符合。
9.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
①任何真知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材料是在说明对公平的认识发生了变化,①②④符合。意识的作用未发生,③不符合。
10.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甲是唯物主义观点,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B.甲是唯心主义观点,乙是唯物主义观点
C.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选C。两人的思想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联系,属于唯心主义。
11.在我国,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编制区域、流域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建设规划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缺少整体考虑,没有对规划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这提醒我们()
①要从整体着眼,把握大局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看到事物的“去脉”,以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
④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规划的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一般情况下,环境还不是规划的中心,只有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状况下才有可能,④未体现。
12.正在热播的新《红楼梦》,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献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
①艺术再创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忠于原著
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③艺术的再现过程也是一个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④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选B。①中完全忠于原著不可取;材料中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创造,而是丧失了应有的精神,④不是启示。
13.道家有“师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价值取向具有许多积极因素,最根本的是因为它()
A.以服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根本准则
B.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
C.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C。判断价值取向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14.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整场表演以水文化为主题,由“一滴水”拉开帷幕。坐在芭蕉叶内的广州女孩从天而降,她将带来的一滴圣水汇入大海,带着观众们“启航”。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开幕式的主题设计凸显()
A.主办国的民族元素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发展的观点和创新意识D.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解析:选C。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主要体现了创新意识,C符合。
15.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加息对楼市、股市等会带来一定影响。此次上调利率将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和化解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经常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联系,①错误;经常提高存贷款利率不可取,②错误。
16.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
C.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当限制人类改造自然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选A。B否认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限制人类改造自然的说法不正确,故C不选。人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选。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年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述材料表明()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B.整体与部分是“一”与“多”的关系
C.整体统率着部分
D.关键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解析:选D。不要误选C,材料强调的不是整体。
18.现在,“星座”这个词在中学生中很是时髦。在某些校园里,星座运气已成为一些中学生的行动指南,把考试、情感、工作等,这一切的未知数都和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等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C.肯定了事物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
D.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
解析:选D。把星座与个人的工作、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D符合。
19.专家指出,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帮助网。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解析:选D。材料中的问题是没有形成合力,启示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0.《基辅编年史》认为:“彗星预示着内乱频繁和恶人入侵俄罗斯土地。”流行于欧洲的《奇迹史记》一书则说:“彗星是不幸事件的可靠征兆。世界末日和可怕的最后审判已经来临,并站在门坎上。”这些看法的共同点是()
A.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认为世界上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
C.违背了联系具有客观性的道理
D.没有看到人具有能动作用
解析:选C。彗星预示着不幸,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胡乱联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12分)解析:本题设问是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的原因,这就可以从客观事实的需要和意识作用两方面知识分析,因此就应该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反作用方面回答。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节约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6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指导人们节约资源,采取正确的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6分)
22.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14分)
解析:设问要求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可以分别从运动、静止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一一作答。
答案:(1)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变化与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4分)
(2)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4分)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既要反对脱离运动讲静止,也要反对脱离静止讲运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6分)
23.2011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一周年。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7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177.1亿美元,东盟连续第10年保持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如期建成及人民币跨境结算,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14分)
答案:(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6分)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8分)
第二篇:高二政治期中补救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补救试卷
1.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
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②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3.李克强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并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下一步的改革更多方面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下列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改革就是培养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根据统计,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将从更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半小时经济圈”将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南北文化、港澳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这体现了
A.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联系
B.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世界的永恒发展
C.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7.基层是民情民意的窗口。针对当前的农村社会矛盾,政府部门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体现了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C.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D.量变与质变关系
8.有人凝目一朵浪花,想象大海的浩淼;有人凝望一钩弯月,想象夜空的宁静;有人凝视一颗露珠,想象黎明的清新。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着科学的方法论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9.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
10.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B.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11.有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有人说“饱暖思淫欲”。这两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②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作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 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B.价值量提高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
14.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程度为,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
A28%,22元B25%,20元C22%,18元D25%,18.75元
15.2011年5月27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为,中国并未操纵人民币汇率以牟取贸易优势。但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仍然被“大大低估”。针对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要挟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做法,中国政府表示强烈反对。这是因为
①这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②这会增加资源进口的成本
③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④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6.近年来,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一些商家抓住商机,加大研发相关产品的力度,生产出了一大批冠之以“低碳”概念的商品。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对象B.消费决定生产方式
C.消费引导生产方向D.生产决定消费质量
17.2011年初,“用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据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从劳动者角度看,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B.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C.适当提高工资标准,降低劳动者就业门槛
D.加强立法,公正执法,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18.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
①获得工资收入②刺激居民消费③促进经济发展④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①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
19.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个公司根据自己的规格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然后将其出售给另一家公司来冠注商标和分销)贴牌产品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为此,我国应该 ①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居者有其屋”,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经济手段有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③查处囤地炒地→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④调整房产税收政策→减少房产保有和交易成本→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21.某企业第一年把全部商品出售的价格总额为100万元。第二年,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10%,同时这一年社会出现通货紧缩。若其它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第二年出售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额必然:
A.低于90万元B.低于110万元C.高于90万元D.高于110万元
22.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等创业企业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功能,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首批28家公司当天即遭爆炒,以比发行价高的整体涨幅收盘,然而第二天即有20 支股票跌停。下列有关股票说法正确的是
① 发展股票市场,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企业的发展
②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国家应限制股票市场的发展
③ 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于股价上升带来的差价
④ 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但可以转售或在证券市场流通买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3.2014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A.增加现期消费B.提前归还债务C.持有债券D.增加储蓄
24.为应对世界经济竞争的挑战,某地政府提出要为企业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下列做法与对应的“加减乘除”要求一致的是
A.“加法”:增加税收,尽量增加财政支出
B.“减法”: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C.“乘法”:强化计划,规定生产要素分配
D.“除法”:节能降耗,淘汰技术落后产能 2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它将建成“南北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这一工程将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2013年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山东潍坊地区,有人置国家法律与人民健康于不顾,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当地农民自己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有人认为,“神农丹姜”生长于“人人相害”的伦理土壤中。国内现代农业种植“市场”中,离了“农药”就长不了庄稼,不能解决病虫害,农业面临要么就是继续让农药泛滥,要么就是农户“破产”的两难选择。作为农业生产者不得不违心违法生产,这是目前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生产没有办法的选择,情有可原。
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哲学道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9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材料2001—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达到2043.8亿元,年均增长11.9%。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和惠农政策措施,促进了贫困地区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我国减贫事业发展。到2010年底,贫困地区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我国扶贫减贫政策和措施加以阐释。(16分)
高二政治补救试卷答案
1—5CDAAC6—10BDDAA11—15DBDBB16—20CBCCD21—25BDADC
26.(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业生产面临科技水平制约的客观现实,但
不是其生产有毒食品“情有可原”的理由。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生态和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分)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少数生产者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他人身体健康于不顾,这是个人主义的表现,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应教育生产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3分)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生产者必须把消费者的生命放到第一位,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材料中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3分)
27.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2分)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扶贫开发的财政投入力度随之逐年提高,有力地发挥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4分)(不联系材料,只回答财政的作用,最多得2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泛泛回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得1分)政府出台区域发展政策和惠农政策措施,在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3分,只答出其中一句话得2分)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分)(只回答国家宏观调控,最多得2分)
【解析】本小问难度较大,从材料的关键词我们能想到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重要作用,从“扶贫减贫”的说法我们看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也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以本题需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水平才能答好本题。
高二政治补救试卷答案
1—5CDAAC6—10BDDAA11—15DBDBB16—20CBCCD21—25BDADC
26.(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业生产面临科技水平制约的客观现实,但
不是其生产有毒食品“情有可原”的理由。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生态和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分)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少数生产者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他人身体健康于不顾,这是个人主义的表现,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应教育生产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3分)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生产者必须把消费者的生命放到第一位,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材料中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3分)
27.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2分)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扶贫开发的财政投入力度随之逐年提高,有力地发挥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4分)(不联系材料,只回答财政的作用,最多得2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泛泛回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得1分)政府出台区域发展政策和惠农政策措施,在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3分,只答出其中一句话得2分)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分)(只回答国家宏观调控,最多得2分)
【解析】本小问难度较大,从材料的关键词我们能想到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重要作用,从“扶贫减贫”的说法我们看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也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以本题需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水平才能答好本题。
第三篇:高二政治检测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3.5分,合计77分)
1.《经济日报》报道,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以上数据说明()
A.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B.我国农村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
C.我国农村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D.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低
2.上题材料中说明的问题对农村的影响是()
A.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不利于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C.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D.缩小了城乡差别,增加了农民收入
西汉刘向在《说苑》中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回答3—4题。
3.“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二字()
A.体现了古人对文化的力量的一种深刻认识B.体现了文化非常丰富的形式
C.说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D.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个人的成长历程中②思想、道德、教育、文学、艺术中
③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④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中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存在的具体形式()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共产主义信仰
④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⑤文化传播、积累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绝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总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这是因为()
A.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
B.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7.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A.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B.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C.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与民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D.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与法制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我国两宋时期文化领域新特点之一是宋词的繁荣。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影响,忧伤而忧郁。后世的文人作家在表达忧伤的作品中,比较喜欢引用李清照的词。回答8—9题。
8.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词人,其词风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影响,忧伤而忧郁。这说明()
A.婉约派的风格B.两宋文学的主流是词
C.一定的文化现象都是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D.封建制度的腐败
9.后世历代的文人在表达忧伤的作品中,是比较喜欢引用李清照的词的,可见()
A.李清照的词促进了后世的人们的全面发展B.宋词丰富了我国文学史内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D.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10.国家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
A.经济力量B.军事力量C.人才D.道德素质
11.海外学者回国创业周活动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展开,并决定在北京举办“聚焦特大型国有企业”专题活动。海外学者回国创业()
A.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B.可以解决我国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
C.意味着我国将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意味着我国即将摆脱不发达阶段
12.在封建社会,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而必须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交往,这说明()
A.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D.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13.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的中 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成为我国现阶段人民精神力量的主流D.中华文化总给人无穷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力,发挥文化的精神力量,红色旅游正在升温。回答14—16题。
14.贵州省遵义市及黎平、荔波等县几个主要红色旅游点,春节黄金周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500多万元,占全省春节黄金周期间旅游总收入的154%。这表明开展红色旅游()
A.只是为了增加当地经济收入B.直接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C.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D.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15.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异常火爆,井冈山接待游客2.1万人次,12万名党员干部到瑞金革命旧居旧址参观学习,红色旅游成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课堂。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A.迅速提高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B.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C.保护革命老区的环境D.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6.以“延安精神、革命圣地”为主题的“红色之旅在延安”活动启动后,陕西省将结合延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开发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如“红军长征之路主题公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等,增强延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该活动的启动()
①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尝试②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④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纪念日,南京市当天上午10时在全市拉响警报,在纪念馆举行庄严的悼念活动。从该活动的影响力来看,此举()
①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举措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
③能杜绝世界范围内战争的发生④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后()
A.能够随时随地轻易改变B.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永远不会改变D.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唐朝的统一强盛,内外交流的广泛频繁,赋予了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博大辉煌的时代特征,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时期在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等科学技术领域都有新的突破。雕版印刷已经出现。在文学艺术中,特别是诗歌、书法、绘画、雕塑以及音乐舞蹈领域成就卓著,名人辈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随着城市的繁荣,唐人的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样,在服饰、生活用具,以及娱乐项目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出唐人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改变。回答19—21题。
19.唐朝的统一强盛,内外交流的广泛频繁,赋予了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博大辉煌的时代特征。这说明()
A.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文化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文化的吸引力D.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0.我们讲的文化,既包括材料中所讲的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更包括()
A.文化的传承和发展B.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部分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 D.从原始到现代的部分
21.材料也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
A.经济竞争力B.文化实力和竞争力C.科技竞争力D.教育竞争力
2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②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起重大决定性作用 ④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23分)
23、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组织了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及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380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3分)
24、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A4.C5.D6.C7.A8.C9.C10.C11.A12.B13.A14.C15.B16.D17.A18.B19.A20.C21.B22.B
二、非选择题
23.答: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在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取得巨大成功充分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的积极贡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时候也要注重与经济的联系,使两者共同发展。
24、答:①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将借助文化的载体——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传播,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②有利于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增进我国人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推动经济发展。(其他意义)
补充: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答: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还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篇:高二政治(期中)
高二政治期中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50分,第II卷50分,共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至此,中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5题。
1.我国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攻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准确收回。这表明
()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紧密结合的B.量变引起质量
C.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整体决定部分关键部分影响整体
2.从1992年9月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之后,全国许多地区、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
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
关键技术,使我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促进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从哲学
上看,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
①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
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③量变引起质变
④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A.②③④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
()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B.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
C.充分发挥人的认识能力而无所不能
D.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
4.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异常庞大复杂并带有很大探险性的系统性科技工程。我们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但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5.我国航天人的拼搏精神,也带给人们深刻的人生感悟,下列观点中包涵这一人生感悟的是
()
A.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竞放春满园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一—局部表现;理一—规律)表明()
A.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不会犯错误
B.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4.组织这项活动
()
A.强调了理想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B.重视了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C.说明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5.这项活动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
()
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
C.规律的制约作用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16.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呢?”表明
()
A.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17—18题。
17.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蕴涵的哲
理是
()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B.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建设 1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B.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矛盾特殊性原理 20.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不重要,认识“人”应首先从认识“心”开始
②认识事物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获得了感性认识不等于获得了理性认识,不能用感性认识取代理性认识 ④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叶福彩——为顺利完成三峡移民任务做出了显著贡献的村支部书记,他生前献身三峡移民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诵。据此回答21-22题。
21.叶福彩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自私并不是所有人的本性
②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③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④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A.①④
B.④
C.①③
D.①②④
22.重庆市委要求把叶福彩书记的感人事迹广泛宣传。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B.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2)这一价值取向在郭老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6分)
28.(24分)背景: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我国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中央在对载人航天工程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决策,为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前提;与时俱进、自主创新,是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途径;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基础;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保障。
市”的品牌,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提出的。(8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也是其他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打造“信用诚市”的品牌不仅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运行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该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8分)(注:理论和材料分析各占4分)27.(10分)答:(1)、郭老汉在行为选择上坚持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4分)(2)①15年如一日植树绿化沙漠,毅然决定种植防护型树木,改变生态环境,为后代造福,都体现了郭老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首位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3分)②选择防护林而不选择经济林,儿子结婚盖房不让砍一棵树,对国家只有造林权和管理权,其他什么权也不要,体现了在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关系上,坚持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分)(如果考生还答出有关“科学生态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可加分2—3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总分。)28.(24分)(1)①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的有利作用,限制其破坏的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从这一角度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类梦想的实现。(6分)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否则,片面夸大的主观能动性,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盲目蛮干必然会劳而无功。(4分)③可见,题目中观点是片面性的。(2分)(2)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制定了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央科学决策、“航天精神”这些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4分)②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航天工程实施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4分)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重视内因的作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4分)(如考生从其它哲学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湖北省政治高二期中模拟考试)
仙桃一中2014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政治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1.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核心变化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提法,由过去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转向“持续健康”,由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与客观性②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④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②③C. ②④D. ③④
2.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的新亮点:会场不摆鲜花,会议用过的稿纸要回收利用。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这一改变体现了
①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说
A.“空谈”与“实干”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排斥、相互对立B.“谈”不重要,“干”才重要,因为“干”是
“谈’’的根本目的C.“谈”要“实”,“谈”要对客观事物作如实反映D.“谈”要与“干’’相结合4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 “绿色生活”理念,现阶段有很多 人开始逐步接
受了该理念,并加人到“绿色餐饮” “绿色出行” “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 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
升华
5.读漫画《“酷”评》。导致如图人们评价不同的原因是
①意识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意识内容的客观性④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A.①③
B.②④
D.③④ C.①②“酷”评
6.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
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④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科学家米勒于1939年制出DDT杀虫剂,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后来因为DDT影响人体健康,到20世纪70年代,DDT被世界各国明令禁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杀虫,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关于DDT的争议可能还会延续。人类对DDT 的争议佐证了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 ②真理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地被推翻 ③对真理的追求是
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④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8.空气对物体有阻碍作用,但这种阻力也可变为推力。人类发射火箭就是利用空气反作用形成的推力,把
火箭推向太空。这说明了
A.人们可以发挥主动能动性让规律为人服务
B.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造自然物的属性来为人类服务
D.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9.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
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材料中政策的实施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0.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谓众所周知。该理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
光速。但是,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属实,那么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将被改写,或者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错了。这说明
A.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B.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C.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
D.真理没有不被怀疑的特权,因为其根源在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1.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必须突破五大难关。据此,部分西方媒体认为成功的概率只有三成;相反,基于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国内媒体对此普遍充满信心。这告诉我们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②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体内平衡法则是指生物体能够调控自身内部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类躯体自动保持体内各种稳态的能力。然而,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易引发人体内能量、营养素、激素、微生态等方面的生化失衡,破坏原有稳态。这表明
② 为事物联系比自在事物联系更具有破坏性
②外部因素能引起事物内部联系的改变,影响事物性质或状态③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是维系人体原有稳态的必要条件④人类在调控体内平衡方面并不比其他生物体具有更多主动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13.近一段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多个省(市、区)深入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提炼、生动践行本地的核心价值表述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精神。下图为部分省市的“精神”表述语。
省级的新“区域精神”确立后,下级区域也将随之确立和调整自己的“区域精神”。为了确保这些地区的征集活动能够征集到一定数量的投稿,各地一般都提出了硬性指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全国至少有33个县(市、区)公开征集过区域精神,2010年后尤其集中。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各地竞相提炼和征集区域精神的原因及应注意的问题。(12分)
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制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
蓝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制定“十二五” 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
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15.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
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2010年以来,公安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历时一年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各地经验、反复进行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12分)
16.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治理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等。某校高二(1)班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对PM 2.5的成因、治理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同学甲了解到,一台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的监测还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也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同学乙认为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工作。
(1)请你站在同学甲或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
知识论证该观点。(6分)
同学们了解到,pm2.5主要来源就是汽车尾气,他们
认为应该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为了解市民的想法,探究小
组对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他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了
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分析市民在出行
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26.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区域精神是对当地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各地通过凝练词语形象概括出的区域精神,将起到一定号召作用。(2分)②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提炼和征集区域精神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本地实际,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否则,所概括出的区域精神将会起到负面影响。(2分)
27.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分)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28.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对户籍管理制度反复进行评估论证,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户口管理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4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
户口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4分)
29.(1)站在同学甲的立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PM2.5的监测要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等客观因素,反对唯意志主义。(3分)
站在同学乙的立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分)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有很多有利条件,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它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家庭条件和客观外界条件不同决定了人们的选择出行方式不同。(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人们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都是在一定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