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22: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

第一篇: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文件

卫办发„2011‟57号

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

简称《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正式印发,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筹做好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总体部署,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体现特色;在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病历试点、临床路径试点、优质护理等工作中,要统筹考虑中医医院,整体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落实《意见》中关于对中医院(民族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的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将县级中医医院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大力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内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财政补贴试点工作,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要把中医医院作为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现有公立中医医院的建设;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鼓励利用中医药服务政策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有关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适当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和地方增补药品的中药有关费用的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应当适当考虑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协调医保部门,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10‟3号)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

240号)中有关中医药科室建设要求的贯彻落实力度,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室)印发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规财发„2009‟98号)有关标准,进一步强化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诊疗设备配备。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对基层中医和西医人员进行分类推广培训。鼓励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通过卫生、中医药等多部门共同努力,力争用3年时间使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大多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孕产妇、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力度,逐步扩大在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开展养生保健的人群范围。按照由点到面、由地方到全国的原则,探索将中医药防治在校学生和老年人等易感和聚集人群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本地区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

五、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药特点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和民族药纳入本省增补药品目录,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配备使用等工作中体现中成药特点,注重产品质量,服务人民群众。

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地方“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中,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人员培养数量应当占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人员培养总数的一定比例。要共同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有关中医药人才培养内容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中医药参与医改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着为医改作贡献、为百姓谋福利的原则,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中,要把中医药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安排具体工作时要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研究,把中医药有关内容纳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在卫生事业“十二五”

规划中,统筹考虑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探索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保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医改五项重点任务中全面实施,确保在医改中中医药工作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

卫 生 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小组作用发挥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小组作用发挥的实施意见

党小组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沿阵地”,是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基层组织中最有活力的细胞。为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公司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小组在加强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意见。现将党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1)组织本组党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传达支部的决议,研究贯彻执行党组织决议的任务措施和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3)听取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情况的汇报。

(4)适时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5)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按期督促本组党员缴纳党费。

(7)车间党小组讨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收集车间信息并向支部反馈。

(8)机关党小组定期讨论如何更好服务和指导一线生产经营等工作。

党群工作部

2019年9月17日

第三篇:乐发14号关于乐都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

中共乐都县委 乐都县人民政府

关于乐都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中共海东地委、海东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东发[2011]18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结合县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突出特色,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二)坚持体制创新。遵循“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以投入换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县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三)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把推进综合改革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结合起来,促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四)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编制、制度建设、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政府职责,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改革目标

全面完成国家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健全完善药物招标采购新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利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卫生资源总量,到“十二五”末,全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基本医疗有保障。

四、重点任务

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根据《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办法的通知》(青卫农[2011]12号)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补偿政策措施,提高保障水平。

1、提高医疗保障筹资标准。2011年,将全县新农合筹资标准从现在的人均154.3元提高到人均300元,同步将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现在的人均220元提高到人均300元。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五统一”(统一政策、统一管理部门、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实行地级统筹、统一推行就医一卡通),推进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实现统筹区域内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即时结算。

2、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9.7%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结转制度,新农合继续完善家庭账户,当年未报销医药费用的城镇居民,可将个人参保金的60%结转至下一,用于冲抵个人缴费,并探索建立定额奖励制度,鼓励城乡居民连续参保,防止浪费。允许城镇居民异地参保,异地参保居民的财政补助由户籍地划转至参保地统一管理。新农合省、州(市、地)、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比20l0年各提高1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60%、70%、80%和90%;城镇居民医保在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比2010年分别提高10—20个百分点,达到65%、75%和85%。力争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并轨。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率不得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3、增加病种保障种类。扩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医疗保障范围,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保障病种从4种扩大到15种;将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透析三类特重大疾病纳入提高保障水平范围;将慢性气管炎、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2种慢性病、高原病、地方病纳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特定慢性病保障范围。职业病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居民健康损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违法企业依法赔偿。

(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扩大基本药物零加成政策的实施范围。

4、扩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范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并从2011年7月1日起,在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全覆盖。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力争达90%,合理提高使用率,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5、建立药物招标采购配送新机制。继续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全面使用招标采购药品,逐步实行一般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确保药品和一般医用耗材的质量。零售药店各类药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零售药店各类药物的质量监管。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倾抖,允许自种、自采、自制中草药及中藏医适宜技术增加村医收入。

6、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执行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注射,不含药品和医用耗材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定价为8元,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分别支付7元,城乡居民个人承担1元。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省、地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乐都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7、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以提升县级医院为“龙头”、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夯实村卫生室为“网底”,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急危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不出县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逐步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实行总量控制,推行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实施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健全稳定的补偿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落实专项补助,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8、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2011年,高庙中心卫生院、曲坛中心卫生院建成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完善现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装备适宜,房屋、人员、管理相配套。2011年争取为每个乡镇卫生院补充1名医学本科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发挥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职能。逐步在县直中学设立医务室,配有专业医生和护士,在乡镇中心学校配有专职校医,并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9、加强中藏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藏医医疗机构,扶持中藏医院发展,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藏医科室建设,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发挥中藏医药在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在治疗高原病、地方病、慢性病方面的独特疗效,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县中医院要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一批特色专科和开展名医建设,不断提高中医治疗率。在县中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他县级医院要建立和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和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每个乡镇卫生院要开设中医门诊,至少配一名中医大夫。每个村卫生室要开展中医诊疗活动,配有中草药。

10、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村医补助及扶持政策。2011年完成35行政村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配齐359个村卫生室“10小件”设备,每村配周转金3000元。使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提高村医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村卫生室每年5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同时,每个村卫生室按1000元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鼓励和引导村医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逐步解决村医老有所养问题。组织乡村医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个人、卫生院、县财政各出三分之一的比例出资,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1、加快人员培训和对口帮扶工作。继续鼓励在职职工进行学历教育和和培训,充分利用函授、广播电视、网络教育等各种形式,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突出全科医生培养。实行订单培训方式,培养乡村医生。对未取得学历和职称的乡村医生进行定点集中培训。2011年培训乡村医生50人。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县城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实行县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新聘用人员,以及县级医疗机构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2、全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15元提高到25元,将地方病防控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国家规定的9类扩展到10类。以“合同+标化工作量+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兑现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服务报酬,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9.7%,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率达到100%。结合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实现婴幼儿营养包和孕妇营养片服用在农村100%覆盖。

13、加速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2011年,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为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

14、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通过健康快车光明行动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011年,完成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350例。

(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工作。

15、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定出台《乐都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以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依据服务职能、服务范围现有工作人员情况,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完善聘用制度,实现因需设岗、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特色和重点学科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实施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16、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县级医院“二级甲等”标准化建设,着力加强县级医院院前急救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人才队伍等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结合“十二五”规划及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需求,努力把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化建设,带动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服务能力的提高。

17、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青海省2011—2015年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原则,建设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2011年,以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病历为切入点,依托中央专项资金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给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县级公立医院配备计算机等信息化设施,初步建立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年内全县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60%。同时,建立覆盖县、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三级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信息化监测系统,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使用、价格、补偿等环节的监测和评价。

18、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卫生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举办医疗机构,从准入范围、资源配置、优惠条件等方面积极支持。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执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管,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时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密切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主动配合,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县编办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总量,并监督执行;县发展和改革局要抓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各类药物的价格监管;县民政局要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县财政局要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办法,确保改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做好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重点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具体落实医改工作,按照新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办法,组织做好药物招标采购和配送工作,加强药品、医用耗材的全品种抽验和电子监管工作;县监察局要监督检查医改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并对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依法进行监督;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加强协调配合。

(三)强化督导考核。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检查指导工作,督促落实相关任务。建立完善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考核机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积极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宣传深化医改对改善民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的重大意义,激发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广大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操守,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主送: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第四篇:关于深化本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分配激励作用的意见

关于深化本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分配激励作用的意见

文号: 沪人[1999]53号 发布日期: 1999-5-

5为营造本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用人环境,加快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主、灵活、激励的分配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确立事业单位的自主分配权。单位在主管部门调控的工资总量内,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制定本单位的分配办法。

二、实行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单位应主要按岗位为基础确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

三、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单位内部分配应向作出显著成绩、突出贡献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倾斜,给予其优厚的工资待遇。

四、积极推行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条件,大胆探索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和地位。

五、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办法。档案中记入工作人员经聘任或任命的职务所享有的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基本工资,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和退休时按档案中记载的基本工资介绍工资和计发退休费。

六、建立单位分配约束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各单位内部分配应同时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七、体现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风险相一致的原则。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收入,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后审批或确定。

八、发挥工资总量的激励作用。对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或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在核定工资总量时给予适当倾斜。

九、积极稳妥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条件和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十、加强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和管理。各区、县、委、办、局人事部门要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宏观调控、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以保证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五篇: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

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

(2003年7月14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党委组织部门是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发[2001]14号),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各级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治安秩序长期混乱的地方和单位,党委组织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考核,对于确属领导工作不力的,要及时向党委提出调整、充实领导力量的建议。

二、要把党政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向党委提出干部任免奖惩建议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治安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时,应了解和掌握他们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对由于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被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干部,在本地本单位治安面貌未改变前,取消干部本人评先受奖的资格;对真抓实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治安工作的领导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嘉奖。对被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和受到嘉奖的领导干部,要将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和促进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形成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靠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党委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村、街道社区党组织大力加强村(居)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的建设,加强对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

四、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职党员不仅要参加所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而且要主动参与居住地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反馈。

五、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注意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六、进一步增强基层广大党员的民主法制意识,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项工作,协助基层单位党委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做好维护稳定、维护治

安的各项工作。

七、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五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工作措施,共同研究决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干部进行嘉奖表彰的有关事宜,共同研究确定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事项。要把“治乱”和“治瘫”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那些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工作不力和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整顿。

八、党委组织部门要根据情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的情况,以及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

中央综治委、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中组发[2003]25号)和省综治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中组部〈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的通知》(闽委组通[2004]96号),市综治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的暂行规定》(岩委组综[2004]82号),就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抓好《意见》、《通知》和《规定》的贯彻落实,对进一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对新时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进一步认真学xxx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刻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政治安定稳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政领导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也是党委(党组)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工作,真抓实管,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支持。

二、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实绩考核力度。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发[2001]14号)和中央综治委、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监察部《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综治委[1993]16号)的规定,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按照县、乡(镇)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的要求,在抓好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综治部门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和发生影响稳定重大问题领导责任追究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应对被限期整改、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乡(镇)、部门(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对其党政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提出建议。要切实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抓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能力和实绩,作为任期目标、工作计划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考评范围,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同级综治委建立综治责任人工作实绩档案,作为向党委提出干部任免奖惩建议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治安和稳定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办理他们晋职晋级工作时,须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意见,认真考察上述领导干部的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科学

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创新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对因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被实施领导责任追究的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治安面貌未经有关综治委考核验收前,不予评先授奖,不推荐作为提拔重用的人选。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治安秩序长期混乱的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考核,对于确属领导工作不力的,要及时向党委提出调整、充实领导力量的建议。

三、重视加强政法综治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平安上杭”的要求,加强县乡两级综治委、办的建设,配齐配强县、乡两级综治办干部和乡镇综治副书记,并列入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培训工作规划,切实对基层政法综治机构实行力量倾斜、保障从优、管理从严,增强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力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靠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村(居)治保会、调解会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治安巡逻队、治安中心户长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

四、积极履行综治委成员单位的各项职责。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综治委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会议,认真完成综治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研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工作以及检查监督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综治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法规纳入党课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治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城市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将在职党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反馈。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注意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全县综治工作和“平安上杭”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下载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办发〔2011〕57号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