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网申请破产保护 发展方向不明丧失竞争力
中华网申请破产保护 发展方向不明丧失竞争力
中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提起中华网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它是一家很少被人提及的门户网站。12年前,它是第一家在纳斯达克登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家打着china.com进军美国市场的公司。但是12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不是中华网拔得头筹后辉煌的业绩成果,而是中华网投资集团向法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现在,中华网投资集团已按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向亚特兰大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申请,这一消息使其股价大幅下跌50%以上。
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2月,赶上了互联网史上最大泡沫“尾班车”的中华网,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随着泡沫破裂,中华网股价从急速下挫到一落千丈,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8月5日),其股价报收1.42 美元,市值5001.6万美元。比鼎盛时随水了100倍不止。有评论认为,从1996年成立门户中华网公司起,到2011年的中华网集团,其业务范围一再扩大,从最开始的门户网站,到软件制作、再到网上娱乐及互联网服务等等,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这一再扩大的业务范围并没有使公司获得上升的市值,反倒陷入业务的不断流失。在中华网上市前夕,国内门户生态已初步形成。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大获追捧后的不到1年内,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主要门户主要依靠网络广告挣钱,而中华网却独辟蹊径,将精力投入到非门户本行、且营收逐年下降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中。也就在这一年,中华网迅速被卖广告卖得风生水起的三大门户超过。
同一年内,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所有网站都被迫开始寻找持续而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上市当年,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均处于亏损状态,网易更一度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被摘牌。跌入低谷的几大门户重新开始寻找各自新的出路,在看准各自定位后,三大门户便稳占山头,而唯独中华网的模式依然凌乱和不成气候。
2004年,事实上已被甩出“四大门户”之列的中华网开始了新计划拆分上市,一直到今日,中华网持续着融资、收购、整合、拆分上市的循环,从06年进军游戏市场,到09年涉猎软件开发,中华网一直走着这样的循环。
无论从一开始做门户网站、还是到后来做软件,这家公司很少有过让市场惊喜的核心业务,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它的业务重心却长期依赖资本运作维持营收。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华网多年发展中的一条典型路子就是:从一开始就不想依靠自身发展壮大,希望通过收购的“捷径”做大。
对于中华网今天的境遇,我们来连线《证券市场周刊》总编助理李德林来听听他的看法。1
主持人:作为中华互联网第一股又是以门户网站起家为什么中华网的知名度反而是很低呢?
李德林:实际上从一开始中华网是以所谓的门户网站的量出现,但是结果在门户网站的发展过程之中比如说广告等等包括流量等等都上不去,到最后不断的进行手机等比如说流媒体、比如说游戏等等收购,因为在门户的竞争过程之中是落户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所以说细分的这种,结果走细分的又不是太专业,而是一味的因为他有钱就通过资本运作,结果我们看他所收购的这些企业并没有什么起色,好像在2006年收购游戏的这个实际上已经很早的撤出了,应该是比巨人还要多得多,我觉得还要少,但是一直没有做好,它的游戏等等这些。
主持人:有人觉得中华网失败的最大问题就是盈利模式不清晰,无法让人把握到它的核心竞争力,你怎么看,你觉得原因是这个吗?
李德林:网站最可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而中华网一直是在不断的进行摇摆,他只是穷到只有钱的地步没有一个发展方向,所以说他都是流媒体包括游戏等等还有收一些旅游网他都干过。
主持人:您觉得从现在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游戏规则来看中华网目前来说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李德林:我觉得就目前发展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前提,除非有一个大刀阔斧的通过破产来进行重整,来进行变革一定是要专业方向的变革,因为没有机会再回门户网站的行业。其实中华网集团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统计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八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今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这些急于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它们的营业状况并没有预想的一帆风顺,而是遇到各种状况,中华网集团的申请破产会不会导致另一个破产潮的产生,或者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在进军国外市场时都将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呢?我们来听听今天的嘉宾主持陆新之的看法。
陆新之:其实你回头看同样是2001年泡沫破裂之后中华网等其他几个门户网站表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同水平的运营水平,像新浪专门做新闻,网易有转型,开始做游戏、电邮,包括搜狐一直都在举证式的,张朝阳亲自抓了不少业务,所以说对于,明显来讲中华网跟他们都不是一个级别,虽然很有钱,上市也很早,也有一些特别的概念,能够用到这个名字本身还是有特别的政策资源,但是都没有用好,但是到了2003年、2004年就已经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个很普通的网站,所以说12年之后还活着,还要出牌我听起来觉得有点吃惊,这个公司可能在五年、六年、七年前就已经淡出主流了。
主持人:包括刚才我们在为大家提供资料的过程中一直觉得今天的编辑非常的客气提到了四大门户的概念,其实我是第一次听到有四大门户,所谓三大门户大家都很熟悉,原来在2000年前还有三小门户,但是这三小门户里面好像也不大听说有中华网位居其中这样的提法。
陆新之:客观来讲中华网除了上市的时候上的早和有英文名字的域名优势,其他基本上在行业里面没有什么影响力,也举不出成功的案例,包括他所谓的收购,我觉得刚才德林讲的时候收购没做好其实,还有更大的问题就是收购之前的判断就有问题,收什么东西也没有选择能力,收来的可能都是烂东西。
主持人:经常是到了行业发展的高峰以后再把人家买过来,结果买到手里就砸手里了。陆新之:您这个就更加一针见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买的时机产品和价格都不是好东西,其实真正做一个把业务整合收购的这种控股公司也不是不能做,但是明显中华网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话,你要去做资本运作那个其实要求更高,我倒觉得不是说有没有想把主业做好的新元主要是没有这个能力。
主持人:中华网类似于这样的网站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挺多的,您觉得中华网在这些公司当中有没有代表性呢?
陆新之:其实他确实有一定的负面代表性,就是上市早利用一个概念这一类的公司在我们中国上市的里面特别是很多除牌的也有,包括现在光伏的、农业的,有一些所谓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都有这个问题,搞的动手比较早,资本市场关系比较好,能先上市,但是上市之后业务不能延续,市场还是很现实,投资者很快就能发现是什么问题,这类公司以后也会有,反正上的早未必上的好,这是一个很关键,对于投资人来讲对于公众来讲更加要关心的就是到底业务做的怎么样,到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以他上市的早晚跟域名怎么样来判断。
主持人:我们看到有很多中国公司面对在海外上市有着那种一夜暴富或者说不切实际的一种想法,像中华网的创始人叶克勇说过有了钱就可以抢占先机,通过收购和新的投资来弥补我事业发展的不足,对于后续的这些上市公司来说,新之有没有什么提示呢?
陆新之:有钱确实是好事,而且特别在现在其实真正能够一夜暴富的融资很大市盈率很大是在A股,在美股和港股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能到海外上市的公司面临的竞争跟监管的压力会比国内大得多,像过去一个月到一个半月里面有多起诉讼,很多中国公司因为会计总则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遭遇到了重大打压,对于他们来讲上市到底是怎么个上法,上的时候有哪些东西你是可以做的,哪些底线是不能破的,不能的话到时候资本市场给你算帐的时候就变得很痛苦。
主持人:还有中国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困境,仅仅是用刚才我们资料当中提到的水土不服能解释吗?
陆新之:其实互联网就是这样,连雅虎都这么难过,互联网是先天竞争就压力大,先天就淘汰性强,所以有没有税水土不服这个问题我倒觉得是第二个问题,更加是能不能适应市场,最简单用业绩说话哪怕外国的游戏玩法你都不熟悉,但是在国内这块主营业务增长很好,收入很好,什么都好,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所谓水土不服也好,财务制度不好,投资者不理解也好更多是一种屋漏又遭连下雨,公司业务有问题这些东西都会出来,公司只要增长强劲,一净遮百丑,我觉得资本市场是个很市侩的市场,每年有增长盈利很好的话,资本市场就不会跟你为难。
第二篇:通用申请破产保护
通用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媒体14日援引知情人士话说,通用汽车公司与工会(UAW)就员工医疗基金的关键谈判于13日晚破裂,美国联合汽车工人工会谈判人员拒绝接受公司方面提出的退休人员医疗基金偿付方案。《华尔街日报》 报道,通用已将申请破产重组作为一个选择开始考虑。
通用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眼下负债高达416亿美元。美国政府要求通用把向社会募集的“高危”债务降低三分之二以上。通用希望债权人拿180亿美元的债权换公司股份。但熟悉谈判情况的人说,眼下债权人也没有 “松口”,希望从通用那里得到更好的出价。
通用如果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破产重组,将整合尚具活力的品牌和资产,重组一个新公司,不良资产将在破产法庭监督下清盘或拍卖。通用公司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另外彭博社此前报道,为获取优先获偿的债权人地位,美国政府可能逼通用破产。
【分析点评】
1、事情进展到目前的地步,地球人都知道高居不下的人力成本问题是导致通用走向衰弱的“寄生虫”。来自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数据,通用每辆车上分担的医疗保险成本为1500美元,大众为418美元,丰田只有97美元。
根据美国媒体的最新消息,UAW拒绝接受通用方面提出的退休人员医疗基金偿付方案,再次印证“由奢入简难”这一真理。况且,在形势日益艰难情况下,UAW成员也认为自己是此次经济危机的受害者,总不能让受害者承担所有的责任吧!另外,美国严密的法律制度体系下,通用无法借助合理的程序解决历史性的制度问题。曾服务于通用旗下韩国大宇汽车公司的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钟师表示,“当市场萎缩、开工不足时,它却不能轻易解雇工人、关闭工厂,这使它无法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而这一问题靠它自己的调整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通用汽车正看着自己慢慢被消耗、吞噬。”
2、开发和销售成本是拖垮通用汽车的“癌细胞”。某种意义上,通用汽车正是被它几十年来的骄傲、自大所击倒。美国《财富》杂志这样评论道:通用汽车公司过去一直在闭门造车。它非常自闭,没有人费心去想为什么通用汽车的组织方式与丰田截然不同,而且也不同于福特、大众以及其他所有的汽车制造商。组织方式是导致通用汽车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一个明显的表现是,组织架构的松散、职能的重叠让通用汽车的开发和销售成本面临很大挑战。当丰田只为一两种产品做市场营销时,通用要在世界五六个市场同时给八种中高档轿车做营销。这些,也在逼迫通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3、1995年,奥田硕刚刚担任丰田总裁后不久,被问到最欣赏哪家汽车企业时,奥田硕坦率地回答:“技术方面是梅赛德斯-奔驰,财务方面是通用汽车,因为它非常善于管理现金与资产。”因为当时,通用汽车的销售利润为98亿美元,每辆汽车的销售利润率达5.8%;丰田只有33亿美元利润,单车销售利润率为3.2%。事实上,此时,丰田的生产效率远高于通用汽车,危机已经在潜伏。高超的财技并不能一劳永逸地掩盖通用高成本的弊端。当其赖以生存的金融系统出问题时,“兵败如山倒”也就来临了,因为它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已经基本丧失了。要解决这一系统性问题,通用唯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盖世汽车研究院)。
第三篇:从A123申请破产保护说开去
从A123申请破产保护说开去
美国A123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不是破产)已经半个月了,看着国内锂电界对此事基本保持沉默,本人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其实,对A123走到申请破产保护这一天,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我们一直通过一些渠道在了解关注它。A123最近两年的业绩可以说是很“惨淡”,濒临险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是这次终于撑不住了。
1.A123是如何成为中国锂电的“教主”的?
我一直搞不明白,一个几百号人的小公司(跟SamsungSDI,LG和Sanyo相比,A123充其量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而已),怎么就成了中国锂电界的“教主”了?从2005年LFP在中国发热开始,A123就成了国内中国LFP粉丝的标杆,言必称A123,A123这几年俨然成了国内锂电界的“黄埔军校”。为啥?其实很简单,就是“美国”+“MIT”+“LFP”。中国科研和产业,无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大爷打个喷嚏,我们就得了重感冒。美国路线就是中国的路线,美国大爷都这么走了,我们跟着干能有错的吗?跟紧了!哇,MIT呀,美国的“清华”呀(嘿嘿),牛逼呀!从2005年开始,LFP就成了国内锂电界的大救星了,那个热呀!跟国内锂电界朋友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你烧了LFP没?仿佛我没做LFP,就不是搞锂电的!蒋业明是个台湾人,很自然公司里中国人占了很大比例。这几年,国内企业大量的从A123挖人,这一传十十传百的,A123的神话就这么在大家嘴里造就了。这样,一个校办企业级别的皮包公司(诸位粉丝别生气,事实如此),就这样成了中国锂电界的“教主”了!相比之下,Phostech和Valance就没A123这么神乎了,在国内的追捧力度远没A123厉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Phostech和Valance里面中国人就就没几个,人家梁总和董总都是高级别人物,自然没有心思和精力搞神话瞎掺合了。
2.A123技术真得那么神乎吗?
实事求是而言,A123的技术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总体技术水平而言,在国际上充其量也只是中档而已。A123的粉体材料,跟Phostech的P2还是有差距的。当然你要是跟我抬杠我也没办法,我只相信我们内部的测试数据。A123的技术强项在于LFP的电池生产这块,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做的极片,就是比别家的好。但是不是说,A123在LFP电池这块,就世界第一呢?你见过SamsungSDI,LG 或者Sanyo的LFP电池吗?没有。因为日韩这几个大厂都不做LFP电池(至少是没大规模生产)。你要说日韩这几个大厂不会做LFP电池?或者说不能做的比A123的好?你要是这么认为,我也无话可说。A123的LFP电池,做的确实是很好,但那是跟国内众多厂家比较的结果。一句话,A123的LFP电池神话,也就是矮子里面拔长子而已。我们的内部评估报告,对A123的描叙应该还是比较客观的。
3.A123为什么会破产?
这不,最近有科技部和工信部的砖家出来说了,A123破产是因为电动汽车市场还没发育好,而不是LFP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经常听到汽车厂家抱怨,找不到合适的电池生产商能够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电池产品。现在的问题是,LFP电池不能完全满足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实际需求。A123的电池,成本还是太高了。高成本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材料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还包括生产管理运营成本。只要在美国运营,A123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由于它受到DOE的资助,决定了它不可能离开美国本土。可以说,A123破产的根本原因,还是其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动力电池没有市场。他们没能处理好成本与性能的平衡点 或者说他们在产业化方面的眼光和方针存在失误
4.A123破产为啥国人都选择保持沉默?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我发现国内锂电同行对A123破产事件,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论坛也有几个贴子报到此事,但跟者寥寥,远不及那些八卦贴或者灌水帖热闹。这就奇了怪了,国内锂电界大部分人都在搞LFP,为啥啥对“带头大哥”破产不闻不问呢?其实他们只是选择性的保持沉默而已。既然已经上了这条贼船,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
5.对万象收购A123的看法
当我看到万象准备收购A123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发帖,万象的老总要么就是脑袋给门轧了,要么就是真的就是个傻瓜。我们暂且不论A123的资产质量如何,值不值得收购,莫非你真觉得华尔街大鳄都是傻瓜,让你白捡了一个大便宜?A123是受到DOE资助的,而且新能源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性产业,人家会让你一个中国公司收购?即使你要收购,还不悄悄的搞,还大张旗鼓的生怕国会不知道似的?实在是搞不明白,为啥国内总是有这么多钱多人傻的主,可能是我们真得已经很富强了吧。
6.A123破产对中国锂电发展的影响
A123倒闭,对国内锂电发展的路线问题,将是沉重的打击。A123破产,实际上已经证明了LFP路线的失败,只是国人都不愿意承认罢了。深层次的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基本上可以说,我们在过去7年里,走了冤枉路,弯道超车成了笑柄。几百亿砸在LFP上面,基本上是打了水漂(当然有不少钱是进了个人腰包)。中国锂电从此彻底的失去了赶超日韩的机会。当然了,有人说鬼子和棒子算个鸟呀,我们的目标是美国大爷!嘿嘿。。
PS:本人是搞研究的,一切讲求实事求是。所以对任何一种材料,都不存在偏见,更不可能反对LFP。本人反感的是,不能啥事都跟风美国,感情他是你大爷?(也确实是某些人的大爷)我四年前就发帖,客观的分析LFP和LMO的路线问题,结果是被无数人喷。我从来不反对搞LFP,我反对的是把宝全部压在它上面,而且还是压错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市场,不管是从政治还是从经就学的角度,将宝压在一个东西上的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怎么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吧?百家争鸣两个,百花齐放,在科研和产业化初期,都是完全必要的。
有人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LFP忽悠不了了,总得找个东西忽悠吧?这不,锂空和富锂固溶体又开始了。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呀,有意思,有得热闹的。。
一家之言,衷心希望中国锂电能做大做强!
PS:版权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第四篇:博德斯申请破产保护的警示
博德斯申请破产保护的警示
作者:汪耀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时间: 2011-02-21 博德斯集团发言人玛丽·戴维斯说,公司打算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关闭30%表现不佳的书店,同时重组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提供的5.05亿美元的债务融资。总裁迈克·爱德华兹表示:“博德斯集团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有效的竞争,申请破产保护将给公司的重组提供时间,以让我们重新定位成为
长远的成功企业。”
博德斯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截至2010年12月25日,总负债为12.9亿美元,总资
产为12.8亿美元。
博德斯在差不多20年前的书业扩张热潮中,以推出的有数万种图书可供读者选购的超级书店的模板迅速在美国复制,以其书店大、品种多、到书快、服务好而把无数个地方性独立书店、专业书店挤出市场。在一张全美地图上标出博德斯连锁书店的位置,曾经让人意气风发。
曾经的糖果而今终成害药
伴随着迅速地掠地开店,首先面对的是陆续出现了无利可图的分店。同时,为等待利润的出现,博德斯与各地房东们签署的租约期限平均在15年~20年,包括不能转租、不能经营其他无关商品等今天看来显
然有些苛刻的条件都出现了。
随着沃尔玛、好市多等大型超市开辟图书零售专区、网络购书风行、电子阅读器成为时尚,读者不再踊跃光临,众多博德斯分店非但没有升腾的空间,也无法缩减房租成本或招商引资,或减少租房面积。最终,博德斯在2008年关闭了219家分店,2010年关闭了45家分店,现在准备关闭的但还未关闭的200家分店每周依然消耗着别家分店产生的200万美元的利润。
关键一步刚开头却又缩回去
博德斯开展网络购书其实不晚。可惜的是,在2001年将尚未赢利的网络购书业务转让给了亚马逊网站,在亚马逊成为全球网络书店市场主导企业的路途中,博德斯是提供阵地的。等到2008年,博德斯决定收回Borders.com的网站时为时已晚。同样,博德斯2010年7月推出电子阅读器Kobo和电子书店时,亚马逊已在2007年推出Kindle,苹果iPad、巴诺书店Nook也早已成为市场的热销品种。
日前,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迈克尔·索尔斯分析师据此认为:“博德斯集团没能做到领先和创新,而是一味效仿和跟随。”其实,博德斯也曾领先,也想创新,只是缺乏眼光和定力。况且,似乎效仿也慢了些,跟随别人也没发挥自己的门店特长。
走马灯似的换人也成败因
自从2007年出现整体亏损后,公司董事会出了一个险招,之后的3年内更换了4位首席执行官。管理层的频繁更迭直接导致短期行为明显,抢救复兴措施匆忙出台和不能延续执行,使博德斯快速走完了从局
部亏损到申请破产的路程。
事后看来,博德斯董事会曾经借钱进行海外扩张、回购自己的股票等险棋也是在错误的时候作出的错误决定,把自己送上“高铁”,快捷抵达破产的境地。
经营环境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导致博德斯进入破产的结局,也并非全部都是这家书店的过错。书业经营环境的客观变化在这10年间已经发生了剧变:买书的选择性已经很多,依然在实体书店买书的除了老人,更多的是小孩,这就迫使实体书店在实体书店之间以及与网络书店争夺客源时必须进行价格营销,而这又是所有实体书店都头痛的事:或者失去市场或者降低利润,等到只能无奈进入薄利多销的时候,什么成本都在涨:房租、电费、工资,包装材料费„„买书,有着多种选择。实体书店,还有多少选择?
在电子商务时代,博德斯是传统图书零售业中率先因为大众口味变化而出现的牺牲品。专业人士分析:“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躲过电子商务爆炸式增长的挑战,消费者最希望商家提供的是两样东西:便利和低
价。”
想来,博德斯在申请破产保护期间,遵守美国法律,迅速消除亏损点,通过债务融资走出困境也是有可能的。即使老板不换人,重新崛起也是有机会的。
避免博德斯案例被复制
对于同是书业中人,我国的业者也不必由此而垂头丧气,认真地分析生存的条件,避免博德斯的案例在我国被复制,实体书店和谐并与时俱进的生存空间还是存在的。
实体书店的房屋产权很关键
我们把实体连锁书店分为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两个阵营。国有书店以省级区域为背景或已成为集团甚至上市,但因为有着课本的供应、优质的店铺和地块,立足本地而不去掠地租房拓展,就没有博德斯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一个险情。民营书店如果迅速以租房拓展经营的话,可能存在隐患,但又似乎不足以影响大局,譬如思考乐书局的倒闭。不过,涉足书业的民营企业还是应该从博德斯身上学点知识,不要再盲目扩
张了。
介入新领域乘势而变很重要
我国的实体连锁书店也有渗透到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销售的,虽然日常实体书店销售一直在下降,但似乎靠着从纯图书经营向音像电子产品加文具加书的复合经营再到现在的出租经营、挖潜经营,生存问题似乎不大,尤其是单本书销售码洋上升也给了利润量新的贡献。通常的实体书店在网络上开设购书还只是一种补充,大多还没有跨界到生产电子阅读器的时代。所以,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的时尚给实体书店
带来的影响仍然不足以使实体书店关门。
不要被暂时的假象所蒙蔽
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使书业也产生了一批职业经理人,高层换将或“空降”人员虽然也给实体书店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发展机会,尤其是运作上市、经营房地产、重建薪酬制度等,但这种热闹对基层
门店的影响似乎还不大。国有实体书店的固有的恒定被彻底打破还需时日,新进高管在赚取第一笔钱后又
不能改变现状,于是就往别处走了。重建经营环境改善服务新空间
实体书店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改变,面对人们对于买书已经不是非必要支出和存在便利、低价诉求时,传统的经营模式也就到了该重新盘点的时候了。讲究书店的区位差异、多元经营、特色营销、便捷服务应
该成为赖以生存的基础。
美国博德斯还有一条漫长的路可走。我国的实体书店更是前路畅通,只是希望开书店的人记住,书得一本本卖出去,卖出去了才能算账,卖不出去就得赶紧想办法了。
相关新闻
聚焦书店:当实体书店遭遇网络书店
发表时间:2010-08-31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图为上海季风书园一角,洋溢着温馨的阅读气息。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图为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举办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三联书店供图
今年初,北京第三极书局黯然收场。仲夏,又传来三联书店广州购书中心分店关停的消息。这让人联想到上海“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遭遇的困境,以及差一点就退出上海滩的季风书园。
我们身边的书世界正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书店在蓬勃兴起,人文书店在迅速萎缩,大型连锁书店与独立书店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兴的阅读技术如电纸书等,为书业发展增添了更多未知之数„„可以预料的是,这不只是书店的竞争,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书业格局变动,势必会带来读者阅读习惯乃至文化传播方式的相应变迁。
本刊所载这组文章,将目光集中投向书店。在大家相同或不同的视域与思考之中,读者或能采撷精华,增加对书店的关注与认识。
——编者
实体书店仍占主导
刘拥军
目前,全国图书市场年纯销售约600亿元,网络书店销售约20多亿元。可见,尽管网络书店发展迅猛,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依然是对实体书店的补充。以国有大型发行集团的实体书店为
例,发展势头普遍良好,比如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增长迅速,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南、四川等省新华发行集团所属实体书店也业绩不凡。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内的77家连锁店中,有73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增幅最高达73.3%。
与网络书店相比,实体书店有五大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实体书店经营多年,具有良好的品牌价值。如新华书店,已成为几代人信赖的购书场所。再如风入松、学而优、龙之媒、季风等,以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已在读者心中形成品牌效应。
专业优势。实体书店人才聚集,有着一支懂业务、懂专业的发行队伍。他们对于读者需求有着敏锐的市场感觉;与出版商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图书分类准确、陈列有序,可以节省读者选购的时间。
文化优势。比较有名的实体书店,几乎都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实体书店不仅是购书售书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场所。文化卖场所独具的文化韵味对于读者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文化讲座、同人沙龙、签名售书等文化活动是实体书店赢得读者青睐的有力保障。
商业优势。实体书店多开在商业中心地段,客流量大,商业氛围浓,具有开展多种经营的潜力。一些大型书城在图书之外,兼营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报刊,以及文化用品等,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
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是两种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它们各有特点与优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实体书店要加快改革创新,需要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首先是加快国有发行集团改革,推动国有发行集团跨地域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国出版物大市场体系。当前,我国出版物市场地区封锁、市场割据的问题比较严重,只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全国出版物大市场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出版物连锁经营的效率。
其次是鼓励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联姻,实现两大渠道资源整合发展。近年来,各大发行集团、实体书店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书店,但实体书店的网络书店只是对实体书店的一种补充。由于在品种、折扣、送货等方面与实体书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结,造成这些网络书店存在明显的地域特点,限制了全国市场的开拓。
再次是尊重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对实体书店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有特色的中小型书店,可给予相应的支持措施。同时亦可鼓励校园、社区、文化街等有特色的专业书店的发展。大型书城建设与中小书店
发展之间并非一定对立,发行集团在开展连锁经营的同时,亦可开办有专业特色的书店,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是创新业态。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为出版业开辟了新领地,也为发行业提供了新产品形态和业态创新的技术基础。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都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加速发展数字发行新业态,从传统发行商转变为数字发行商,开辟发行新领域。
网络书店突破壁垒
茅院生
对出版业和出版人来说,这是一个产业变革、多元竞争、继承与革新并存、传统与潮流共舞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的冲击已无可回避,网络书店对传统书店和出版企业的影响已然真实可触。网络书店是否会最终取代实体书店,并不值得我们过于关心。但至少在目前以及不远的未来,网络书店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
网络书店会促进按需出版的发展。按需出版作为较早出现的被业界看好的新兴业态,受制于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很好成长。网络书店则为其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尤其是随着电子书品种数的极大丰富,网络书店客户群的不断膨胀,按需印刷业务很有可能通过网络书店这一媒介得以展开,并成为网络书店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
市场细分是网络书店的发展趋势。从国外发展来看,数字出版的突破点是专业出版,而我国网络书店销售主力则是畅销书。其实,网络书店的发展,必然会对市场做出细分,不同类型的网络书店将为读者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建立固定的销售联系,实现店面销售能力多元化。
网络书店将加速瓦解我国出版产业的地域壁垒。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版产业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壁垒,严重阻滞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但随着网络书店的铺开,随着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和成熟,这种地域壁垒对群众文化消费、对企业文化生产的束缚将被打破,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读者也将会更便捷地享受到各类出版服务。出版产业借助网络书店扩大规模的同时,全流通的出版物市场体系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网络书店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化。网络书店的优势,就在于其服务的便捷、成本的控制和品种的丰富。网络书店由于零库存的优势和货物展示的无限性,相比于传统书店能提供更多样的出版品种,将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图书等媒体形式结合在一起,将按需印刷、信息检索、图书采购等服务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书店的经营模式将进一步改善。目前,大多数网络书店受制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配送网点建设滞后、价格战此起彼伏等因素,很难保持必需的盈利水平。加上手持阅读器的突飞猛进和手机阅读热潮的来临,网络书店面临的竞争形势也相当严峻。要在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网络书店必将进一步改进其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丰富的服务。
困境也是路口
徐冲
大陆私营书店的再度出现,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早期。在此之前,出版物零售领域里新华书店一统天下。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零售书业风起云涌的10年。一方面,以“人文书店”为标志的私营书店引领风骚,北京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上海季风书园,贵阳西西弗书店,广州学而优书店,福建晓风书屋„„自然,还有若干非私营性质却声名远扬的书店,如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以建设超级或大型书店为主要措施,有效地获取大城市的零售市场份额。一时间,广州购书中心、深圳书城、上海书城、北京图书大厦等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书店纷纷亮相。
最近10年,网上书店异军突起。当当、卓越迅速崛起并掠走了零售书店的风头。在2010年开始的时候,传统书店忽然发现,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时间的减少等因素已经明显地制约了书店的生存能力,而网上书店的竞争,更使之雪上加霜。
然而,传统书店走入困境的原因绝非如此。其一,网上书店能否替代传统书店?答案至少是不肯定的。相反,网上书店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图书的消费,鼓励了阅读。其二,手机越来越成为一种阅读工具,不读纸质书的群体,却在手机上阅读。只要阅读习惯在,怎么读都是好事。因而,这些都不算困境的直接制造者。原因似乎应从别的角度分析。
全国纸质图书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数百亿元。这其中,还包含中小学课本、大学教材、图书馆采购等等,倘若将这些因素剔除,估算全国人均每年消费在图书上,也就10多元钱。消费总量极小,人均消费值极低,是零售书业举步维艰、传统书店惨淡经营的根本原因。阅读量小,自然购买量少,书店勉强维持温饱。而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又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图书这种特殊商品,书店这样的文化企业,如果缺乏必要的扶持措施,必然微利、无利,甚至亏损。
图书价格过低也是一个原因。以最常用的《新华字典》为例,上世纪80年代定价1元,2010年则为
16元,表面上看涨了十五六倍,贵得不得了。但较于其他商品价格与人均收入的增长,书价涨幅远远滞后。况且,书价是明明白白印在商品上,只能降,不能涨。一家书店,陈列的书籍是最近三年内的出版物,在CPI不稳定的时候,书店在以今天的成本销售去年甚至前年价格的商品,商品售价根本不可能摊销成本的上涨。
低廉书价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写书不合算,卖书要亏本。按现在的书价、发行量、版税一计算,一册学术著作,作者能收获万元左右的版税,就在平均水平线以上了。有多少学者一年能写下一册著述?若以著述为生存之道,维持小康水平一年得写多少字?巨大投入,微小回报,原创图书因此日渐式微。没人写书,这才是中国书业最可怕的事,才是零售书店最担心的事。
这样的困境势必成为零售书店转向的路口。也许,我们不能将书店房租降下来,却可考虑免去零售书店的税负负担;不能救助零售书店业主,却可出台政策鼓励其他行业的资本投向文化企业包括零售书店。毕竟,一座城市发展得再好,如果少了地标式的书店,都是不完美的。(资料整理:本报记者 任姗姗 本版制图:宋嵩)
第五篇:关于迈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几句公道话
关于迈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几句公道话
甘棠
4月2日,迈图高新材料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来, 由于有机硅行业可能因此产生巨大的版图变化,一时间行业内外一片哗然,让人不胜唏嘘。在此,作为一个局外人说几句公道话。
一、迈图走到今天并不都是自身的原因
几年前,GE作为老牌的有机硅企业,毅然决然将有机硅业务打包出售给阿波罗集团,从这一刻起组建的迈图高新材料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财务窘境中,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迈图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个债务的形成应该有很多原因,并不都是因为业务自身产生的。在这几年中,迈图先后采取各种手段积极疏困,裁员、调整生产线、积极收购下游优质业务、剥离不良资产、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进行业务结构重组等,应该说这些举措在2012年之后已经开始显现出效果,但时间不等人,东家也下决心要清盘,那也只好如此。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迈图是我们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他们会落得如此下场吗?
二、关于一体化的问题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代,估计很少有人否认我们面临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彻底的改变。为何没有一条生产线的苹果、Nike这些企业会取得如此的成功?而几乎在每一个尖端制造领域都令人称赞的日本电子巨头索尼却连续面临巨亏?过渡到有机硅行业来看,为何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么多一体化巨头虎视眈眈下接连取得成功,逐步蚕食市场,站稳脚跟?为何一体化巨头在每一个行业的市场比重都在缩小?未来会不会继续放弃一些业务都很难说。所以迈图这次的破产保护,跟一体化真的没什么关系。换言之,即便再有什么一体化的良方,这次也救不了迈图。
三、关于研发投入的问题
客观上说,迈图投入的即便比道康宁瓦克少,也肯定比我们国内大多数企业高,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停止一切研发10年,总体上也不会比我们差多少。所以迈图的问题,不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方面。另外需要点出的是,创新领域“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先驱者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却只有很小的概率能活到享受成果那一天,这种情大家应该反思。
四、关于效率的问题
大有大的好处,但也有大的难处,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如果换成小帆船,能够发生泰坦尼克式的悲剧吗?企业规模的边际效应理论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会降低,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之后,边际成本会迅速的上升。所以我们形容大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制造业的公司,迈图决策层面的效率低下是必然的,通过内部改革手段往往只能掩盖,却不能根本解决这类问题,只要外部形式变差,问题一旦恶化便无法收拾,只能关门,就像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多么英明的管理层也只能拖一天算一天,却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
五、关于行业周期的问题
硅产业像所有行业一样,都有景气周期存在,就像马克思所总结的,不断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每个行业内的单位或个人都逃不脱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从最近几十年的规律来看,有机硅和多晶硅的周期大概都在十二三年左右,每个景气低谷都有大量的破产倒闭、兼并重组,但景气恢复时,又不断有新的企业涌现,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是中国前期持续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4万亿投资打乱了硅行业发展的周期,掩盖了行业景气下滑的趋势,也让这一波低谷延续的时间更长,否则这几天发生的故事可能会在几年前就以另外一种形式产生了,而不会让大家今天才感慨。
总而言之,因为遭遇金融危机、加之市场过剩、先天包袱沉重,迈图无法同时在内外两大战场取胜,不得不走到破产保护的这一步。巨人的倒下,有决策失误的主观原因,也有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作为国内企业,应当吸取其中的教训。
一、大企业不一定抗风险强,小企业同样有发展前景
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是大型一体化巨头和在一定领域占据优势的创新性中小企业并存的时代,而在此之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加快,这是由硅产业下游应用分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中小企业要因此看到希望;
二、准确定位研发方向,提高研发投入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我们要明确自己仍然处在跟随的位置,认清自己的差距,大哥不是谁都能当,迈图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续韬光隐晦,更踏实一点?研发投入确实是拖垮迈图的一根稻草,但这条教训不是让我们不要搞研发,而是要务实,不能过于标新立异,而要把研发投入到能够最能够产生效益的地方,同时适当提高投入。
三、高峰期之后要避免马上过度扩张
重复景气周期的问题。有些公司确实会在低谷期将要结束时扩大生产,但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在高峰期或者高峰期刚刚过去的时候扩大生产,因为那样会面临漫长的市场黑夜。现在看来,这一波低谷远未过去,而且拉的可能更长,这种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经营和充足的现金流尤为重要。而现在我们国内许多企业都是在2006年之后扩产的,如果五年之后整个行业能够走出低谷,则最近两年已经投产的企业很难在本轮周期内收回成本,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也很难维持下去,如果是贷款建厂情况肯定会有飚高的财务费用,用自己的钱建厂的则可能面临流动资金短缺,所以在此奉劝各位亲朋好友,除非非常比要,扩产尽量三思,特别是资金有问题的情况更要等一等看一看。
但愿这个事件的发展有更好的结局,但愿国内企业大家都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