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国内丝绸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浅析国内丝绸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价值的代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全行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历了长达5年之久的调整。1999年之后,丝绸行业才实现了扭亏为盈,出现了全面恢复性的增长,并使我国丝绸产品继续在国际上保持优势地位,丝绸行业也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
2002年以来,受到国际环境竞争加剧和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我国丝绸行业再次面临严峻的形势,由于农副产品的价格比较效应,近几年来,蚕茧产量连年增长,2002年春茧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11.74%,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厂丝价格长时间处于下滑状态,从2001年8月份的19万元/吨跌至目前的12万元/吨。另一方面,产品出门大幅度下降,根据去年1?D6月份海关统计,上半年茧丝类出口金额为19725万美元,同比下降18.96%,其中厂丝下降45.9%,土丝下降28.4%、废丝下降19.5%,绢纺丝下降30.4%;真丝绸缎出口14755万美元,同比下降16.9%,其中坯绸下降16.5%,印染绸下降19.5%,丝绸服装出门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8,2%,其中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出口金额分别为2.5亿美元和3.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5%和24.4%、对于产品80%用于出口的我同丝绸行业来说,原料供给大幅度增加,而出口需求大幅度下降,无疑给全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世界丝绸业竞争加剧,对我国带来了剧烈的挑战和冲击。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行业在国际上主导局面,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技术透向了可能成为我国竞争对手的国家。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欧盟以及日、韩、法等国家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印度、泰国、越南、巴西、甚至尼泊尔等国家蚕丝业的发展。目前,巴西发展起来的高品位丝在欧洲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已经形成独特风格的印度丝绸和泰国丝绸以及越南的低价生丝也具备了与我国抗衡的实力。特别是印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丝绸第二大生产国家和第一大消费国家。2000年印度对美国出口绸缎首次超过了我国,2001年已经是我国对美出门的2.56倍。加之其他东南亚国家,部分非洲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致力于蚕丝业的发展,全球丝绸原料供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竞争日益加剧。
2.丝绸继续面临其他纤维制品的激烈竞争。随着世界纺织科技的飞速发展,化纤仿真丝技术的不断突破,蚕丝纤维继续受到激烈竞争与挑战特别是在克服蚕丝纤维产品易皱、易缩的弱点上,至今还没有能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和对世界丝绸业发展起突破性作用的产品。
3.与丝绸领先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方面,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目前,日本、巴西、韩国自动缫丝机占85%以上,而我国只有42.6%;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另一方面,我国丝绸类产品发展滞后,丝绸制品出口主要以来样、来料加工为主,至今未形成强势的自主品牌,出口效益难以提高。
近几年,随着城市丝绸初步加工能力的转移和“东桑西移”的发展,蚕茧生产和丝加工能力都得到较大的巩固和提高,而深加工和精加工没有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初加工和深加工不能同步发展,致使丝绸原料性产品超过最终产品的需求,导致原料性产品不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我国丝绸行业只有从以原料性产品生产为主转移到以最终产品生产为主,才能全面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使我国由“丝绸大国”逐步变为“丝绸强国”。
盛泽镇:古老绸都开创新辉煌
丝绸纺织业是盛泽的传统产业,位于盛泽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全国较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为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纺织产业基地,盛泽镇提出“五个加快”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快装备更新升级的步伐;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三是加快品牌精品打造的步伐;四是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五是加快标准化建设的步伐。盛泽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将民资与外资大量投入纺织业,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的聚酯纺丝设备、无梭织机及配套设备,生产能力、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江苏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市场
东方丝绸市场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北靠苏州,南连杭州,西依湖州,东临上海,坐落在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称,誉为“华夏第一镇”的吴江市盛泽镇。
简介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位于盛泽镇东南面的姚家坝桥西,市场仿照明清市集布局,回环相衔的道路两侧,1,200间店铺鳞次栉比,柜台和货架上摆放的丝绸多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
目前,市场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丝绸商行,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含镇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场内设有丝绸、化纤面料和原料以及纺机配件等专业商区。场内设丝绸仿真面料和化纤原料等两千多个花色品种。年交易额超过140亿元,名列全国十大专业市场。市场占地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了丝绸织物及饰品交易的大平台。还建有两个仓储中心,市场总投资4亿多元,管理人员近150人,总资产达1.65亿元。市场累计销售达1011.62亿元。
商品辐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顾客来自大江南北,北至黑龙江的漠河,西至新疆都有贸易往来。自1999年以来,利用老商区土地存量规划新建闽粤浙商区、温州商区等,扩大了市场规模。为此,市场建立了遍及国内的通汇网点,建立了快捷、安全的运输站,铁路、公路联运业务,辟有30多条专线,每天为客户将几百吨货物运至全国各地。除了拥有广泛的国内市场,还有西欧、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外客户。■八大亮点
科学管理
为了营造“人气”,引进客户,市场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丝绸企业来市场开设窗口,并且瞄向全国招商。对市场实行科学管理,市场管委会办事处直接延伸到每个商区,直接履行管委会职能,实现了面对面服务。他们还成立了市场信息中心,为经营户提供商情服务,是客户能及时调整经营品种,获得了可观的效益。政策的到位和服务的周到,市场人气兴盛、经营有序。
电子商务平台
为了推进交易手段现代化,到2007年年底,市场管委会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构筑起一个从现代网络、有线电视到报纸、刊物以及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一整套高效的现代信息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绸都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了快捷、安全、高效的现代信息服务。
近日,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所正式上网交易,成为国内首个纺织大宗商品实时电子交易平台。交易所依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每年500多亿元销售额,主要从事纺织原料及产品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并提供相关信息、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纺织企业通过相关资质审核后就可以登录交易所网站做买卖。目前该交易所推出的中远期现货合约交易,交易品种主要是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生丝、涤纶丝等17个合约品种。
市场建设投资创新
为营造优良商贸环境,该市场2007年以完成投资额10亿元、新建商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建设速度,着力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交易区,建设现代交易区”的市场发展规划的实施。盛泽不少民营企业十分看好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前景,有投资商区建设的强烈意愿。对此,市场管理者因势利导,进行投资体制创新,吸引民营资本直接参与市场的升级改造。
制订全国首个化纤面料标准
针对当前面广量大的化纤纺织品命名不规范、产品标准不完善的现状,东方丝绸市场与东华大学合作制订了全国第一个《中国纺织面料编码(试行)》,为化纤纺织品规格、定义的规范化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为纺织品电子商务的运行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目前该标准已经江苏省发改委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成为省级地方标准项目。
发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
为加强对丝绸化纤行业的信息引导,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丝绸化纤行业健康发展,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商务部决定依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编制“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主要由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盛泽50指数、流量指数等四大指数构成。数据采样范围为东方丝绸市场的经营商户,以及盛泽和周边地区的丝绸化纤生产企业。
成为中国流行面料发布基地
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积极组织广大企业参与“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和周到的服务,去年有60家企业选送面料达551款。近三年中盛泽共有109家企业的169款面料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创下一个地区入围企业总数的全国之最。
市场还连续三年对外发布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不仅帮助广大纺织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工作,也提升了绸都盛泽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纺织业中的地位,因此市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称号。
两个集体商标成功注册
为进一步提升绸都盛泽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整体形象和纺织产业水平,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协会于2005年启动了“盛泽织造”、“绸都染整”两个集体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经过三年的运作,去年10月7日,“盛泽织造”、“绸都染整”两个集体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告核准注册,这是全国首批纺织类产品及服务区域品牌成功注册的集体商标。两个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和会员企业的共同使用,将使盛泽纺织企业形成品牌合力,有助于加快盛泽打造“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的进程。
人才资源战略
2007年10月,市场与国家劳动部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中心合作,启动了“创新人才资源战略”。
此举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下,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和纺织专业创新性、设计型人才的短缺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培养工作,为盛泽地区培养一批急需的纺织专业人才。
第二篇:国内硫基复合肥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内硫基复合肥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市276021)
[摘要]介绍硫基复合肥行业目前现状,提出硫基复合肥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硫基复合肥现状 发展方向采取对策
一行业现状
作为我国高浓度复合肥的主要产品,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硫基复合肥行业的发展和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的硫基复合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临沂化工总厂)开发成功,该工艺利用料浆法磷铵装置,将磷铵、氯化钾低温转化、喷浆造粒等生产工序合而为一,实现了一体化生产硫基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浓度高,氯根含量低、养分含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可替代进口等多方面优势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带动了我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该工艺在发明之初产量不过几万吨,由于产品竞争力很强,在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出现井喷式发展,到2001年国内硫基复合肥的年生产能力为520万吨,2004年约为600万吨,目前已超过700万吨。占国内磷酸基氮磷钾复合肥产量的一半以上。国内主要生产企业除拥有该工艺专利技术的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山东绿源集团公司、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云南云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汉中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蓥峰实业总公司、贵州西洋股份有限公司等。
近年来国内硫基复合肥的新生产装置还在不断的建成投产,同时原有装置在依托技术、原料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产能也在不断扩大,成为我国高浓度复合肥行业的主力军。2 产品布局趋向资源产地,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磷矿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四省,四省磷矿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云南、贵州、湖北、四川依托磷资源优势,高浓度复合肥发展很快,到2000年,这四省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全行业的42.5%,到2005年,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全行业的59.9%。
随着我国高浓度复合肥产业向资源产地倾斜,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2005年硫基复合肥产量前五名的省份依次是鲁、鄂、黔、苏、冀,五省产量占全国刘继复合肥总产量的80%上,使产业布局的调整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重点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竞争力增强
随着国内化肥市场的放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重组整合步骤加快,云天化、中化化肥、国投等战略投资者、一批民营企业和少数外企先后加入,促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大型企业的发展,涌现出云天化、中化化肥、开磷、西洋等一批竞争力很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005年,磷复肥产量前十名的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35.2%,比2004年提高76.2%,也充分说明的磷复肥产业重点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对于硫基复合肥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首先表现在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单一品种的复合肥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为增强企业竞争力,适合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复合肥新品种不断涌现,其中有不同营养成份,不同浓度及养分含量的各种作物专用肥,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的各种缓控释肥料,从而也促
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生产工艺也不断涌现,对于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在发明之初,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是依托于磷铵的喷浆造粒生产工艺,现开发的转鼓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工艺,以磷酸一铵,尿素,氯化钾、硫酸、氨为原料,具有流程简短,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并解决了原工艺的氮养分含量偏低,产品品种调节困难的不足。同时随着技术进步,采用塔式造粒,生产高浓度复合肥生产工艺,由于流程更加简洁、养分调节方便、产品防伪效果好等优点而在高浓度复肥行业迅速崛起,目前该工艺在山东的发展非常迅速,从2003年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以来,至此仅山东省的生产能力包含在建装置就超过400万吨,成为复合肥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激烈
据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磷肥产量391.4万吨(折P2O5),同比增长8%,企业库存普遍增长,仅东北地区高浓度磷复肥实物库存量就达100万吨以上,全国则在200万吨以上。国内磷复肥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预计今年产量将达1200万吨,其中高浓度复合肥为785万吨,进口200万吨,而实际需求量只有1100万吨,加上原材料价格仍在持续上涨,磷复肥行业经济效益将肯定下降,而且两年内下滑趋势将难以改变,甚至还有可能加剧。
作为硫基复合肥生产大省的山东,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明显,一方面山东不是原料产地,而云南、湖北等地对磷矿原料的开采和运输控制,使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争相增加能力,同时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多数企业在同一层面上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从而使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企业出现了规模增长但效益没有相应增长的现象。
二 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原料、技术、市场、管理几个方面,对于目前高浓度复合肥行业,总体趋势是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降低,从而造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需,这从进几年的发展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这种状况,作为企业应未雨绸缪,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及时看到企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根据技术和市场发展没,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增强竞争力
对于复合肥生产企业,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便是市场,对于一个企业,向上游发展是为了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能力,向下游发展是为了加强对其产品分销渠道的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增加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市场依存度。
随着复合肥产品布局调整,产业集中度提升,产能不断向原料产地集中,同时原料产地云南贵州等地相继出台政策,对磷矿石的开采施行总量控制,运输施行准运制度,这对于没有原料优势的地区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对于山东等没有原料产地的企业,原料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要想在原料方面获得优势,一方面要考虑和原料生产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采取兼并、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企业联合,化敌为友,来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开拓国外原料供应渠道或采用中间产品为原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新的原料来源,分散市场风险。
2提高服务意识,提升品牌竞争力
现代化工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还应该是服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通过提高农化服务意识,科技下乡,测土施肥等多种方式增强对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提高品牌竞争力。让用户明白,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附加的服务。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增强发展后劲
技术优势,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技术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从红日的发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初红日生产硫基氮磷钾复
合肥,在没有原料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情况下,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技术优势。由于企业拥有硫基复合肥生产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复合肥市场中开辟出来一条新路,企业也得以超常规的发展壮大。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很难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不仅在复合肥行业,即使在其它行业也同样存在。
当前国内化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平衡施肥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平衡施肥不能只局限于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中硫、钙、镁等中量元素的缺乏,而土壤中缺乏任一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都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农业正面临着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优质专用农产品得到快速发展,高效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作物品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缩短种植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等方面新品种复合肥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通过针对市场需求,增加复合肥产品品种,通过改造,在肥料中添加少量特定成份,生产出适应不同需求的产品,从广普复合肥到作物专用肥,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等多种产品,从而扩大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开发新的生产工艺,从而生产出品质高,成本低的产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抓住市场机遇,调整战略,促进企业转型,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目前复合肥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企业多在地层次面竞争,针对这种状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采用低风险方式进入相关领域,促进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从而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4年,针对国内石油价格上扬,能源需求紧张趋势,我公司提出多元化战略,及时决策,上马一套10万吨/年甲醇装置,该装置已于今年六月份投产,投产后,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步上涨,成为我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甲醇项目,一方面,甲醇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甲醇生产技术和合成氨生产技术有许多共同点,企业易于接受和掌握,风险较小;更重要的是甲醇作为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的结合点,既可以作为产品销售,又可以作为有机化工的原料,作为碳一化学品的基础产品生产出品种繁多的其它有机化工产品,从而为企业从化肥领域进入化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企业的二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广阔前景的平台。
作者情况如下:
姓名:刘卫平联系电话: 手机:***办公室:0539-7112897
电子邮件:LWP163@126.com
籍贯:山东省临沂市
毕业学校: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化学工程毕业时间:1995年
职称:工程师
出生年月:1972年8月。
现在状况:现在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单位名称: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
单位地址:山东省 临沂市 罗庄区
邮政编码:276021
第三篇: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
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
另外,由于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药用动物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坏,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二、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 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 对活性则极
不重视, 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 一些人对有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 宁可去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 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二)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
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由于西医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的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
(六)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
三、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由于化学药品频频出现不良反应,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疗效相对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但是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量也有所增加。不同于西医和西药,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中药经过炮制和配伍,也能达到一定的增效减毒的目的。
四、对中药的认识存在的一个误区
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 ,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所以在加强中药药理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中药毒理的研究,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
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加快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 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 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
二、政策扶持
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 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政策保障。
三、合资合作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草药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的热点。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中药发展趋势
一、高新技术的应用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近40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专家运用各自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初步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为新兴产业提供新理论和技术。近十几年来,中医药界采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受体学说、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如在脾虚证研究中运用70余种、肾虚证研究中运用90余种指标或方法,揭示脾虚、肾虚证本质。
二、病证结合的研究如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以病带证、以证带方,病证方药自成体系,易出成果;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典型疾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病与证、证与方药的关系,研究新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三、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如定性定量辨证思维与方法、生物性肾虚证与病理性肾虚证(预后不同的两种肾虚证)、隐潜性证(在症状未显露前潜在表现的证候)、急性虚证、急性瘀证、高原血瘀证、小儿感染后脾虚证、菌毒并治(杀菌与解毒并施的治疗机理与方法)、皮层--内脏--经络学说(如蕴热期、瘀滞期、毒热期阑尾炎)。
四、创新药物的开发传统制剂的创新--研制新制剂;毒剧药物的研究,筛选有效新药;扩展新药源如海洋药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多糖、总甙类。
不难发现,中药具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中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需要后人共同的努力方能就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第四篇: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是山东省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而且是一个商贸城,有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的批发市场,城区日流动人口量达37万人。目前,我市国内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至2002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至200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8%和29.1%。在全省的位次逐年提高,200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居全省第9位;2001年均提高到第8位;2002年人数提高到第7位,收入居第9位;2003年人数提高到第6位,收入居第8位。去年虽受“非典”影响,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比2002年有较大增长,2003年我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1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34.7%;接待入境游客9196人次,增长34.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06.7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3.3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2%。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加快。预计2004至201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将加快,预计2004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960万人次,2005年1200万人次,2006年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本世纪头10年,临沂市的旅游业将是快速发展的10年。
2、国内游客结构进一步优化。预测全市国内旅游人数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国内游客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的国内旅游者以省内游客为主,比例占到六成。随着我市主要景观的开发和软硬件的改善及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省外游客所占比重将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0年省外游客的比例将由目前的四成提高到八成。
二、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临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集中表现在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资源;以沂水地下溶洞群、沂蒙石林、指动石、莒南卧佛等为代表的自然奇观资源;以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山东战工会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人民政府诞生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红嫂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为代表的人文历史资源;以盛能农牧观光园、费县石林梨乡、莒南万亩板栗生态园、郯城万亩银杏园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我市旅游资源的规模、种类、品位和布局均居上乘水平,素有“沂蒙山区好地方”、“天地造物钟沂蒙”之称。
(二)临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临沂是山东的南大门,处于北京、上海的中间地带;山东省两大旅游线“山水圣人旅游线”和“黄金海岸旅游线”,临沂处于联接地带。东邻青岛、日照港口,海运便捷。临沂飞机场目前为鲁南最大的民航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和兖石铁路横跨东西。另有4条国道及18条省道结网相连,便利、快捷的海陆空交通网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临沂具有较好的商贸优势。人口的流动是旅游和商贸的共同点及结合点,临沂作为中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商品购销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连续8年批发城规模为全国第一位,成交额为全国第三位,日均30多万人的流动人口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力的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全面发展。1999年底我市正式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旅游产业的地位明显提升。以创优为总抓手,旅游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和服务单位发展到20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万余人,其中991人取得了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临沂旅游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假日旅游经济自2000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不断升温,成为省内旅游人员、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以创优为动力,认真实施旅游产业化和旅游品牌战略,按照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进行策划,设计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特色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大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蒙山是我市近年来旅游开发的重点,现已成为生态健身旅游和展示“沂蒙好风光”旅游形象的重要亮点。其中投资3980万元、利用蒙山主峰龟蒙顶北侧高约300米的裸岩雕刻而成的蒙山寿星巨雕,高218米,为世界之最,是蒙山旅游开发的标志性景点。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以其惊世神奇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五一”期间游客数量仅次于青岛海滨,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地下大峡谷可进行洞内漂流,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费县沂蒙石林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埋藏型石林,各种天然象形石,千姿百态,为国内所罕见,被专家们称为“天下
一绝”。今年4月份,石林梨乡旅游区和盛能农牧观光园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验收。位于沂河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橡胶坝上游形成了回水10多公里、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湖水碧波荡漾,赋予了临沂北方“水城”的灵秀风采,成为临沂城重要的观光区,并于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目前,我们正在下游投资6亿元,再建设一处回水11.5公里的水利枢纽工程。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是临沂旅游的重要名片。2003年市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对王羲之故居进行了整修和恢复性扩建,故居总面积由21亩扩大到98亩,是书圣瞻仰游和书法修学旅游的好去处。2003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孔明文化旅游区项目以“孔明故里”为主题,力求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地体现诸葛亮成长的文化氛围,展示其一生的辉煌业绩,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是我国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画像石墓,银雀山汉墓以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而闻名世界。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经过重新整修,目前已成为展示临沂厚重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景点。依托临沂汤头优质的温泉资源,开发了以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为主的温泉度假旅游。另外还重点抓了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都市旅游、农业旅游等,使我市的旅游既有优势性拳头产品,又有适合不同消费层面的旅游“小品”,形成了民俗气氛浓郁、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现代旅游功能逐步完善。为全面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功能,我市不断加
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崭新形象相结合,与建设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相结合,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游客咨询中心”和一批具有较高档次的公共厕所,有效净化、处理了城市污水和垃圾,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结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接待设施和档次明显提高,开发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成了大陆旅游商品批发城、古玩字画集邮市场、奇石根雕市场三处大型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和兰田购物步行街,发展了喜来居、九州商业大厦、广场世纪城等旅游购物商店,以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民俗工艺品等,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配套完善,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了旅游各要素完善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
4、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临沂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沂蒙好风光”战略,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三大主题,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旅游宣传促销费保持逐年增加。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较好地宣传了临沂。市党政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分别赴日本、韩国和北京、杭州、合肥、烟台、大连等海内外宣传推介,通过多渠道开展的多种形式旅游宣传促销,扩大了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使临沂旅游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5、行业管理水平明显加强,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新形势,我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不断改进旅游行业管理手段,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健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加强旅游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广泛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使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快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扩大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制定了旅游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临沂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从目前我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看,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与我省先进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对照临沂市要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标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切实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推动促进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加大城市旅游投入,加强宣传促销。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建设、旅游功能配套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
财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我市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经费投入情况看,资金投入少,特别是与省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目前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需要。临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宣传促销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重要,建议多渠道融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实行重大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世界性的交易会、博览会,举办层次高、规模大、轰动效应强的会展、旅游节庆活动,烘托旅游气氛,营造旅游氛围,打响临沂旅游品牌。
(三)、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的建设已趋于成熟,各项硬件建设也逐步得到完
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上。要以我市著名景点为龙头,以其它富有特点的景点为辅助,形成大蒙山的旅游景点网络。根据各旅游景点的主体特点及特色,制定合理及相对固定的旅游路线,统一协调和管理,重点要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的不良经营行为,形成团结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加大各县区的协调配合,强化同周边市地及周边省份的强强联合,发挥旅行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立体旅游网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
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65年前,八路军一一五师从延安挥师挺进沂蒙山,与这里的抗日军民一起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山东抗日政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在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6万多名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这块奉献的热土逐渐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她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革命老区珍贵的政治资源和文化品牌。
1、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临沂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中国革命史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外界增强对其“革命老区”的认识。特别是要弘扬沂蒙精神在继承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使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更进一步为世人所景仰。通过宣传,进一步拉近临沂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距离,使之亦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2、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协作。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具体设想是,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推进“红色旅游”意义重大,既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临沂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同江西瑞金、赣州、井冈山、于都等红色旅游区的协作,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逐步解决交通、体制等各项障碍问题,形成粤东、闽西、赣南红色旅游协作区,打造一条中国最长的红色旅游线。
3、向延安等较知名的红色旅游区学习。延安是较早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区,取得了较好的经验。革命纪念馆
是延安最主要的景点之一,该馆在国内首创“说、唱、跳”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使珍贵的史料成为鲜活的延安精神传统教育课堂。他们还组建“延安精神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宣讲,受到广泛好评;在学校里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小小讲解员”,请他们利用节假日为观众做义务讲解,得到了参观者的普遍赞誉;聘请研究延安精神的专家、学者和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组织开展报告会、读书会、“重走转战陕北路”等活动,增加大家对延安这座红色城市的了解与热爱;挖掘、整理一大批革命史料,丰富陈设内容,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采取场景复原、雕塑、绘画等各种形式,使广大观众身临其境。我们要以多种形式丰富临沂的红色旅游。
4、积极开拓思路,在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红
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外部资金、融集民间资金,保证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资金的充足,采取合作、合资、租赁、转让等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尽快产生红色旅游的带动效应。
(五)、进一步规范城市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市始终把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发展旅游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顿,打击各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旅游商品无明码标价,城市“一日游”服务存在站点少、发车密度低,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议适当增加“一日游”车辆和站点,进一步方便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服务水平;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强化“亲旅”意识,营造“亲旅”氛围,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断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展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东西绵延700余公里,构成雄鹰的“躯体”;南北展开420公里,鲁北、鲁南就像雄鹰的“两翼”。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振翅欲飞。最近,省委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按“一体两翼”的布局展开。“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
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要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8月29日,在由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大学五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构筑“一体两翼”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省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从“横向”到“纵向”——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部过渡带,这是我省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认识和决策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颜世元在发言中指出,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即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形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从“东中西”梯次推进,到“五大板块”竞相发展,再到“一体两翼”统筹把握,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主要内容是搞好点片开发,实行横向联合;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其基本要点也是自东向西,梯次推进;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所有这些,都着眼于统筹东中西部发展,是一种横向坐标的思维和布局。在8月7日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和8月13日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省委领导同志就新起点上全省区域发展格局讲了重要意见,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概括。这一概括,在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省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对于加快实现工作指导的进一步转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指出,当前,我省区域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就全国而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文件,将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轨道。就区域而言,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苏北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我省南北两翼如不抓紧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就我省自身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既有一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个围绕增强全省总体实力,统筹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部署,符合我省区域发展的实际。下一步,我省将抓紧制订、优化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等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开发。“一体”带“两翼”——“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具体来讲,“一体”主要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则分别是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张华从板块经济的角度对“一体两翼”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海洋经济“五大板块”,“一体两翼”是对五大板块的进一步科学概括和提升:“一体”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海洋经济的整合,形成山东经济的脊梁;“两翼”是山东的两大软肋,亟待加快发展。“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其区域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1%、59.5%和71.1%。专家形象地把这一区域称为“七带”: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和人才荟萃带。“两翼”是我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傅汝仁认为,欠发达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发展优势,而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省南北两翼,具有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等特点,是“一体”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支柱。这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农业、能源、电力、建材、盐化工及海洋化工等基础产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好的基础,是全省可开发利用土地最集中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一体”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对外开放和竞争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体”和“两翼”,不仅各具优势,而且“体”、“翼”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具备互动基础,在发展要素、产业层次、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整体。不仅如此,这“一体”与“两翼”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面临海洋,具备发展以港口为龙头,以疏港铁路、公路为骨干交通体系的出海大通道。这非常有利于内陆欠发达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一体两翼”撬动区域协调杠杆“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合力撬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但由于“一体”与“两翼”区位不同,资源条件与发展水平有别,因此在具体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模式上也必然不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林认为,对于“一体”,主要是做优做强。只有“主体”强壮了,才能带动“两翼”。除了要高水平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动胶济铁路两侧产业聚集带建设外,针对外围层经济欠发达的实际,还必须加大要素投入,促进资源开发,推动紧密层和外围层良性互动,提高一体化水平。率先突破“北翼”,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今后实现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国家区域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环渤海经济圈开始呈现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北翼”面临的机遇不言而喻。记者近日在采访时看到,无棣等地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已经颇见成效,东营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潍北开发也搞得有声有色。“南翼”需加快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地区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增长势头也不够强劲。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落后地区有后发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争取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较高位置,把“南翼”打造成我省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南北两翼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专家们提出,要以港口和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为重点,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能力,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关键在于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加快共同市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加强政策制定、组织协调、沟通联系工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协调动作,统一行动,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第五篇:机械配件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江都明昌机械配件厂
机械配件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良好,但是国内机械配件却需要进口来满足我国对机械配件的需求。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配套件却犹如一条套住企业脖子的枷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尚普咨询机械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工程机械尤其是小型工程机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十一五”末,我国小挖市场的需求量可达到5万台。除此之外,升缩臂叉车、滑移转向装载机、两头忙等小型工程机械市场也都在积极培育过程中,在未来将有较大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完成小型工程机械所需要的泵、阀、液压件等配套件基本上依赖进口。
今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还需要以小挖和其他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为突破口,不断来促成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的整体改革。如何实现包括小挖在内的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的全面发展?实现其静压传动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小型工程机械中诸如小型轮式装载机、挖掘装载机(两头忙)、伸缩臂叉装车以及小吨位叉车等静压传动的机种配套所需的液压件大部分都需要进口。总的来说,目前影响中国配套件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特别是钢材的质量。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2013年中国机械配件市场调研报告》指出,未来,我国机械配件将需要不断努力,机械配件行业将有大的提高,进口产品的需求量也将会逐渐减少,不断拉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