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中国人永远这么坚强
中国人永远这么坚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1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 …… 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第二篇:爱国的作文:中国人永远这么坚强
爱国的作文:中国人永远这么坚强
爱国的作文:中国人永远这么坚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ta)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ta)说:“我没事!”尽管她(ta)的眼里还闪烁着(zhe)晶莹的泪珠,尽管她(ta)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tā)感觉地震发生时,他(tā)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tā)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tā)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tā)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 „„ 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pa)起!
第三篇:小学作文:中国人
中国人
有一天我在车上看见了一个中年男子跟在一位老人身后,我看见老人刷卡后,中年男子急忙从老人左侧过去了,到了检票员面前后慢了下来,那位老人都差点摔了,幸亏一位叔叔扶了她,检票员问他刷卡没?他说刷了。这使我很气愤,我上去说你根本没刷卡,你骗人!他没说了乖乖买了票!这就是人的修养吗?
我很为他丢脸!身为中国人怎么能这样!
第四篇:作文:原来这么简单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我见过许多寻找幸福的人,为了幸福,他们有的在农田里挥汗如雨,有的在商场上摸爬滚打,有的在官场里勾心斗角„„难道得到幸福就这么困难吗?
同桌听了我的疑惑,大笑起来,她说:“幸福是很简单的事啊!”
同桌见我仍然心存疑惑,就给我举起了例子“你回答老师提问很正确,老师给了你一个微笑,你心里喝蜜了一样甜,这不就是幸福吗?再如,你放学回到家里,你妈妈赶忙帮你取下背上的书包,把刚买的水果拿给你,这不也是幸福吗?”
我的家在农村,父母为了我上学而整日忙碌着,我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可是同桌却让我亲自验证她的观点。
放学了,同桌带我到她家做客。她妈妈开了门,“哟,你和朋友一块儿来的啊。正好,我给你买的鱼马上就炖好了,一块吃。”她妈妈一边接过我同桌的书包,一边给我打招呼。我看得出她真的很幸福。同桌给她的妈妈讲着学校里的小事,一会她们母女俩就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以前从没有感到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可笑,可现在我也随着她们开心地笑起来。她爸爸回来了,全家又是一阵笑声;炖的鱼端上饭桌了,大家又笑上一阵子„„哦,她们一家真的为这么件件的小事感到幸福。
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想到我上学出门时妈妈叫住我,帮我整整歪了的衣领;我想起我放学回到家里,爸爸帮我扎紧松了的鞋带;我想起,我五岁时,我学着妈妈在腰里扎个围裙洗碗„„我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同桌说:“看,你也感受到了吧!”
同桌说得真对,幸福原来真的这么简单!我突然又想起那些为了寻找幸福而忙得焦头烂额的人们,原来他们缺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境啊。
感动原来这么简单
感动,是多么圣洁无暇的词语。简单的两个字,却能如此巧妙地表达出大地万物之灵互相之间的关爱,它的神奇震撼着每一个灵魂。
感动,是上帝派来凡间的天使。像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滋润守护着纯净的领土。它使这片大地充满了生机勃勃,它把自己强烈的爱意散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就像寒风凛冽中一把不灭的火把,使每个人即使在绝望的困境中也能感受到希望的奇迹。
感动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难寻找。因为它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守护着我们。很多人认为它只体现在一种大型的活动上,比如是舍己为人,山村希望工程的捐款、一场历艰苦岁月后的成功,又或者,它仅仅只是一场电影的悲剧,便可以让人们的心有很大的触动。
当然,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一种有力地体现了感动的证明,但除了类似的事件才算是一种感动吗?不是!
生活上一样有能震撼我们的感动,它很简单,简单得使我们忽视、和麻木。
母亲在我们学习辛苦的时候递上一杯甘甜的参茶,是一种感动。
敬爱的老师通宵给我们修改和纠正作业上的错误,是一种感动。
朋友之间山盟海誓的承诺,是一种感动。
在足球场上你失足摔倒了,队友没有耻笑你,反而拉起你鼓励你继续加油,是一种感动。
在你有题目不会做时,同学无条件地去帮助你解答,是一种感动。
在你失落伤心的时候,朋友给你递过一张纸巾,用温暖的话语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是一种感动!
感动实在太多太多了,它像天上的繁星,优美而闪亮。它像雨后的彩虹,溅射着七彩的希望之光。感动是一种永恒的时尚,因为它永远都不会落伍。感动是一个迷,人们将会追随它的真理到永远永远。感谢上帝,赐给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它属于每一种生物,它就是--“感动”。
友情其实很简单
友情,喝的是功夫茶,品的是茶道!朋友像香茗,让人沉淀,使人坚强;朋友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适量的茶碰到适合自己的水,茶水又碰到适合自己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才使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在绝望时,发现自己手中仍旧紧紧抓着云彩的尾巴„„
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当做玻璃,小心翼翼,恐怕把朋友碰坏了。所以有时候,明明对朋友很不满,却也不敢表达出来。害怕一旦表达了不满,就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会伤害感情;一旦伤害感情,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失去一个朋友。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夏洛的网》,是一本深入友谊的故事书:有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和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成为朋友。小猪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这个悲凉的结果让威伯心惊胆寒。它也曾尝试过逃跑,但它毕竟只是一只猪。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让我来帮你。”于是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中织出“好猪”“查克曼的好猪”等字样,最后就改变了威伯猪的命运,而威伯猪也帮夏洛抚养了它的孩子,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那些总是想看到你,也总是愿意接到你打来的电话,可以跟你无拘无束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却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生命跟你联系在一起,为你的忧愁而担心,为你的满足而喜悦,为你想要的一本书经常去逛书店,为你突然患上感冒而焦急,却从未考虑让自己介入到你的命运转折当中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友谊可以促进竞争:当朋友间存在竞争时,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才是真正友谊地体现。若两个人因竞争而反目成仇,互相利用,互相陷害,那么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朋友,存在的也不是真正的友谊。如果因竞争而失去了友谊,那么他所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朋友就像是你生命中的一盏灯,在你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给你送来温暖,没错,我们在逆境中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他们的伟大。友谊是用心感受,用心传递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友谊的珍贵。
快乐原来这么简单
拼命的学习让我们忘记了呼吸,压抑了自己。嘴角的一抹弯弯月牙像系了缆绳的游船一般往下撇。于是,生活的七彩光泽被素描一样的铅色心情簌簌代过。我还很清醒。愿挤出海绵里的时间之水,与最初的快乐,微笑邂逅。
不再捏着鼻子走过菜市场,称点小菜,与菜贩做一笔不吃亏的买卖。当慨叹计算斤两的功夫还不如这些小学还没毕业的菜贩时,我微笑着。经验来源于生活,如只凭死学,足不出户,又怎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快乐,你告诉我,走进生活。
不再一放学就回家写作业。登上山巅,与飞鸟一览众山小。抬头望天,感受白云“恐惊天上人”的妙绝。脚踏实土,昨夜的雨水浥了轻尘。于是,天,地,人便构成一幅画,落款:和谐。我微笑着。没有长天一色的秋水,却有林间齐鸣的惊鸿。快乐,你告诉我,自然之歌。
不再任性地冲父母喊叫。轻踮双脚,步入家门,学习先人们的礼节,问一声好,报个平安。在母亲问起学校生活时,尽量耐心,因为这是她繁忙之余,唯一的慰藉;在父亲往自己饭碗夹一筷子菜时,当面吃完。因为这是他能为子女付出的又一缕关爱。三口之家,则为众。学会体让,学会管理,众生则家家万事兴。我微笑着,快乐,你告诉我,和谐康乐。
于是,不再眉头紧锁地做功课。遇见菜贩,我可以微笑着计算数学;登山有感,作文便有了着落,仰望飞鸟,便体会到人与生物界的关系;下山归家,就得知了楼层的位置;轻声问好,因为《政治》上说要互相尊重„„悄然间,已巩固了所有内容,而我一直保持的上扬嘴角,却丝毫不感肌肉的酸痛。
睡梦中的清甜缭绕着整个房间。梦中的我,微笑着,因为这是我与快乐默契的暗号和秘密。心灵的彩虹已早早架起,铅笔的痕迹黯然褪去。美好的邂逅即将结束,其实,那早已不重要了。
因为,快乐,原来这么简单„„
第五篇:中国人,为什么你的幸福指数这么低?
中国人,为什么你的幸福指数这么低?
“幸福是什么?”一个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寻找的命题。
儒家认为一个人能否拥有幸福感,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取决于他是否有“幸福的品格”。佛法认为不可以离开烦恼而只谈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幸福感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对烦恼的灭除。道家的幸福观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类生活幸福的至道在于因应自然。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开始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认为创造幸福是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
然而,当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市场经济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全球各国思想文化开始碰撞、交锋,传统的幸福观开始面临各种思想和欲望的冲击和挑战。据最近的一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位居第5,中国大陆则位列125,香港排名81。可见,中国人的幸福感并不强烈。
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渐优裕,思想环境也相对以往趋于开放,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感悟不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呢?人们的幸福感又在哪里呢?
社会转型期的迷失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利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数化的趋势,中国的‘强国家—弱社会’模式也越来越显示出结构性的缺陷。”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说。
所谓社会转型期,是指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中国正在以一种昂首阔步的姿态跻身世界前列。据纽约时报最新报道,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影响力正与日俱增。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员贪污腐化问题、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完善问题、政府诚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威胁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成为人们幸福感降低的来源。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目前收入差距扩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市场价格扭曲导致的行业暴利以及管理部门的灰色收入,在而在行业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这些差距导致了人们心理的失衡,从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减少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迫在眉睫。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政策中的动摇和退步也在引发着人们的不满。
“就我国的政治领域的现状而言,政治体制的改革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政治呈现出失衡和不对称性。转型时期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往往容易造成政治决策或政策执行的失误、权力的滥用与腐败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民众的认同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说道。
另外,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最近写给八零后的一篇博文中提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预期也在进一步提高,而当现实与政府的承诺不一致的时候,被过度太高的幸福预期也就变成了一种失望,变成了对幸福指数的负面影响。而当政府为了弥补这些漏洞而一味的牵就这些并不健康的思想与言论,不断的承诺与许愿时,政策也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过程。这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人们的幸福指数与从前相比暂时会有一些下降。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党政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制度也会不断健全,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指日可待。
信仰和追求的缺失
“我是四川人,现在在广州当教师。我觉得中国人的日益膨胀和信仰的缺失必然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西方人信仰基督耶稣,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中东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也有自己心中的神。可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心中缺乏一种信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利于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天涯社区的一位网友说。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里,当过去的信仰逐渐被淡化,新的核心价值和信仰体系又未能完全建立,中国人精神支柱的空虚与道德基础的缺失造成的物质与精神的巨大失衡就变得日益突出。当今中国许多复杂丑陋现象的滋生与人们信仰的缺失有大一部分关系,这也成为人们感知不到幸福的一大原因。
“信仰是在道德之上的,是弥补法律、法规的缺陷,是正义的化身,他比道德更具有威力,在没有法律法规的时空里是衡量行为的准则。”学者惠松骐早在1999年便撰文写过,“信仰是一种关怀,它在于承受苦难和认可泪水的至上意义;信仰是绝望中的希望,它意味着真正的人性之复归,真正的人的自我实现;信仰是一种决心,它意味着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承认;信仰是沉重的,在信仰中你要把整个世界的苦难都背在自己的身上。”
北京某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的一位老教授告诉记者:“中国人在慢慢丢掉自己的信仰,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和可怕。我们价值判断的标准逐渐趋于利己主义,很多传统的幸福观念都在被人们摒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可能有太多的幸福感可言?”
如今,中国正在以一种大国崛起的形象跻身世界的前列,中国人的自豪感、成就感、自信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过。然而在我们骄傲的同时,中国人自己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在哪里?我们发展的后力在哪里?
“人因为承认自己存在的意义而需要信仰,因为自己的信仰而赋予自己人生的希望,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提供一套自己满意的理由。信仰为人的短暂的现实存在赋予了一个永恒的意义,解释了灵与肉、有限与无限、个体与群体、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必需的,它激励和督促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信仰为民族和国家的存在、发展提供最根本的理由,是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达成共识、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动力。”一些知识分子呼吁。
生存和攀比的双重压力
“生活累,一半缘于生存,一半缘于攀比。”画家郑辛遥的一句话直击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活得累,活得不轻松,应该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感受。”一位刚刚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职员告诉记者,“作为年轻人,生存压力很大。一方面是房租和基本生活费的压力,一方面还要顾及父母亲人的压力,有的时候很是迷茫无措。”
而作为生活日益优裕的中年阶层,生活压力也很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候,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还有一些额外的应酬,有的时候也想轻松一点。”一位刚刚到了不惑之年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李先生说道,“有的时候人的欲望也很麻烦,很多烦恼来源于此。”
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的欲望是由低向高依次增加的。而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二者相比就可以得到答案。比1小就不幸福,等于或者大于1就表明是幸福的。
因为效用和欲望都是一种主观的感受,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也就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是由一个人的观念来决定的,每个人的欲望因观念的不同所盼望的层次不同,所以处在同一种环境中,幸福与不幸福就因人而异了。
“其实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社会机遇也相对多了很多,中国的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选择和流动,许多人拥有了产业和自谋生路的机会等等,很多好的方面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这说明了中国人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位退休干部告诉记者,“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攀比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的进行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自己的经济收入和他人比较,自己的成绩或者是成就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较,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还有自己的孩子,丈夫和他人的比等等,这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疲劳,又何谈幸福感?”
“幸福是知足,是感恩,是心存善念,是无怨无悔。”一位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休老人告诉记者。“幸福是一种感觉,只关乎人的内心。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感悟,学会感动,用你独特的方式去传递幸福,让别人得到幸福,你就会一直走在幸福的大路上。”《云南日报》社社长罗杰说。“当每一个人真心去探寻幸福产生的根源并真心创造幸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才具有最大的共同点。幸福教育是形成共同的幸福观的基础,当你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路人时,幸福指数才能够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皮钧博士在给《幸福书》写评论时写道。
幸福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在宁静与自由中的感知,是认清自己的限度并且安于这个限度的从容。幸福需要感恩,幸福需要坦然,幸福需要分享,幸福需要传播。满怀希望的去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一段话,也是对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怎样从逝去的岁月中探求更久远的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从而把握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习记者:仲珺)